第一篇:幼儿园德育教学案例
德育案例:《学会爱》
案例背景:
独生子女的现状,造成了绝大多数家庭把几乎所有的爱和关注给予了孩子,孩子从出生开始,就由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围着他转。他所需要的一切都被大人包办代替,并且认为他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父母亲无原则的爱,客观上造就了孩子的自私的习惯,不知道自己还需要去爱别人、关
心别人,更无法体会到爱别人的乐趣。
在我们班,就有很多这样不会爱的孩子。在幼儿园里,他们并不让人觉得是个不会爱的孩子,但在家里就是一个十足的小霸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谁都不怕,反而是他们千方百计的依着他,怕他不高兴。
案例过程:
一、翔翔的奶奶来接他了,本来翔翔是很开心的在和小朋友玩,一看到奶奶,问奶奶:“带什么好吃的了?”奶奶说:“呀,今天来的匆忙,没有带。”翔翔的脸立马多云转阴,奶奶呢,则对着孙子点头哈腰……
分析: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被各种各样的爱包围了,孩子没有得不到的要求,所以,在父母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时,孩子是不能接受的,也不会体谅父母,只会埋怨。试想,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会是一个爱父母的孩子吗?连自己的亲人都不爱,他又会去爱别人吗!适当的对孩子说“不”,其实是对孩子的爱。
二、今天是笑笑妈妈来接她的,妈妈今天看起来脸色不太好,笑笑说放学了要去超市,妈妈说:“孩子,今天就不要去了,妈妈今天身体不舒服”,可是笑笑根本没想着妈妈的身体,而是想着自己要去超市,哭哭啼啼,结果,妈妈还是答应了。
分析:在很多孩子的家里,父母把孩子爱的机会垄断了。如:爸爸下班回来了,孩子想给爸爸挂衣服,放东西,可是爸爸说:“算啦算啦,你还小,自己去玩吧!”孩子处于萌芽状态对别人爱的意识被爸爸的一句不用挡了回去。因此孩子变的爱不爱别人无所谓,不再关心别人,也不懂得爱别人了。所以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可怜一点,多给孩子一次对他人施舍爱的机会。
反思:
在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对人友善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其感受行为的积极结果。有一些孩子很有爱心,对人很友善,心中有他人,有好吃的先想到别人,有好玩的先让给别人,看到别人有困难了总能主动地去关心......,可是每一次的友善和关心,得到的却是消极的结果,如:自己总也玩不上喜欢的玩具等。时间久了,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会有一种“好心没好报”或“吃亏”、“窝囊”的感觉,以后就不再愿意这样做了。这时,需要成人,包括家长和教师有意识的引导,积极肯定孩子的友善、关爱等行为,并在同伴面前给予及时的表扬,让孩子知道这样做父母、老师、同伴都很喜欢,使其得到情感上的满足。这样,孩子体验到积极的行为结果,其良好的行为才可能得以保持。
一个会爱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爱是一种感受。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同样一个人关爱别人、关心他人的过程中也同样能感受到无穷的快乐。
让孩子学会爱,比学会更多技巧更重要。
柯桥六一幼儿园
王鉴璋
第二篇:教学案例(德育)
教学案例
——思想疏通比知识疏通更重要
黄平民族中学语文组:杨明
2018年8月29日星期三 下午第二节,高三(11)班语文课。
按照惯例,同学们利用课前三分钟诵读一篇文章。学生诵读结束后,我根据该文提问。提问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达到加深记忆的效果。而提问对象是那些读望天书或者没有带书的同学。
今天诵读的篇目是必修三《劝学》。巡查过程中发现,其中有一个学生根本没有带书,也没有把语文复习资料放在桌上,整个人表情木然的坐在那儿。我就要求他上黑板把“蟹六跪而二螯”写出来,他直接说“不想写”,他的回答不是“写不起”而是“不想写”。
这个学生已经是很多老师公认“无可救药”的学生——潘海波,我也知道他的学习态度极不端正。但是,我从来没有放弃过他,总是鼓励他,虽然他在我的课堂上表现并不积极。今天的表现尤其可恨,他的表现极不像一个学生该有的态度。但我还是强忍住内心的怒火,问他今天是不是被班主任骂了,他说不是,我又问他是不是遇到了不开心的事,他说不是。他回答我问题的时候人是坐着的,而且整个身体仰靠在椅子上,一副老太爷的姿势。我当时就感觉自己是一个谦恭的奴隶一样,内心很不是滋味,但为了不至于僵化课堂氛围,我又转向另一个精神状态欠佳的学生——陆成。
这个学生也是令班主任都头疼的学生,经常闹情绪。往日他在我的课堂上表现还算是积极的。可是今天,我叫到他时,脸色阴沉。我就面对全班同学说“今天到底怎么了,同学们是不是挨班主任骂了?”同学们回答“不是”,“那为什么有人不开心呢?”我见陆成笑了,我又说“对嘛,老师让你回答问题,应该高兴才是!”接下来他就很自然的上黑板写我要求写的内容。之后又叫了几个同学回答问题,又有一个叫何新东的说“不知道,不会写”。当即我又鼓励他说:“你把你能写的写出来就行了“。他上黑板上写的时候,我又面对全班同学说“我们在考场上,不能因为一些题不会做而放弃能做的题。而在进考场前,那些没有弄懂的地方我们得抓紧时间把它弄懂。时间有限,离高考仅有二百八十多天,我们现在不努力什么时候努力。大家一起加油,珍惜这两百多天的日子,让我们的青春无悔”。我的这一番鼓励性的话语好像起了作用,何新东下到位置后,先翻出书查找他不会写的那几个字,又拿出了笔记本,准备着听课。
我就开始上新课——扩展语句。我花几分钟的时间进行考情分析以及答题技巧的讲解。剩下的时间就是课堂练习——
1、以“有所取就必须有所舍“为观点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文字,要求所写内容紧扣话题。
我利用同学们课堂作业的时间又走到潘海波的位置。对他说:“你这样坐在教室里,你开心么?你究竟想不想考大学?”,他说“想”,“既然想,你就得付出,别放弃自己,只要我们别太高估自己,以现有的底子为基础,我们尽力的去学习,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充实。我们的生活才有意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老师这么关心你,你关心老师么?“。”你想让老师开心么?你不开心,老师又怎能开心呢?“说完话后,我就去检查同学们的答题情况。之后,我见他也慢慢端正坐姿,拿出了草稿,也开始答题了。
说实在的,对待以上的几个学生,我完全可以采用不理不顾的方式,只要大多数学生能参与我的课堂就可以了。况且这几个学生在班主任那里已经是挂了号的,我完全没有必要与他们纠缠。尤其对待潘海波那样的表现,我就算当堂停课先批评他的无礼与傲慢也不为过。但是,我还是按捺住内心的怒火,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结果我发现:批评人之后的情绪远远比不上鼓励人之后的心情。能将无礼学生的无心学习的状态扭转过来,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我想,给学生疏通心理,让他知道前进的方向并主动求学远远比传授知识重要得多。
第三篇:德育教学案例
小强的脾气很倔强:平时同伴间有了矛盾,他有时会怒气冲冲、瞪眼对峙,一言不发;有时会情绪激动,像一头发怒的小狮子一样,措到东西就扔就甩。有一次在收拾玩具,准备解便洗手吃午点了,我看见他拿着玩具绕转圈地追着一个同伴乱跑,我拉住他,好言相劝,叫他手中的玩具放好。谁知,他却一反常态地拉着同伴就是使劲地捶打,还喊着:“要你抢我的玩具,我不吃午点了,我生气了”说完就往外冲,我眼疾手快地抓住了他。
一、教师与家长携手,达成共识。
原来,小强父母工作忙,从小就是奶奶一人照料他。他调皮,爱捣蛋,奶奶非常的溺爱孩子。平时,在家里,小强不吃饭,奶奶总是到处追着他喂饭吃;奶奶从来不会骂他,即使有错也会迁就他的。父母起早贪黑工作繁忙,回家后也难得与孩子相处,索性爱心倍加,常常放纵孩子,使他为所欲为。于是,小强只要稍有不顺心就赌气不吃饭或者摔东西,甚至出手打人。有一次,妈妈气不过打了孩子几下,他竟然与妈妈对打,爸爸不但不阻止,反而大笑起来,这就更加助长了小强的嚣张、任性。为了尽快改变他的坏习惯,我决定家访,利用家访的时间与家长沟通。具体做法:
1、家访时我带上一些小玩具,利用玩具的魅力吸引小强,让他能愉快的接纳我,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
2、在与小强的父母交谈时,我以诚恳的言语换取了家长的信任。在拉家常的过程中,婉转的提出问题,举例说服家长,让他们认识到小孩不良性格的严重性,劝说家长与我互相配合,携手共同教育孩子。同时也要求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应连成一线,唱一个调,不让孩子有空隙可钻。
3、在说服家长,得到他们的认同以后,我为他们推荐了几本幼儿教育杂志,使他们知道教育孩子必须家园同步,进一步更新观念,强化行为。
二、持之以恒,事半功倍。
俗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凡事贵在坚持,特别是对于孩子某种不良习惯性格的纠正,就更不能操之过急。所以老师与家长应该做好心理上的长期准备,只有统一战线,坚持不懈,不让孩子钻空隙,逐步提高要求,才会最终达到目的。在这学期里,我做了大量的家长工作,家园共唱一个调,注意经常保持联系。
具体做法:
1、当家长感到疲惫无力过问时,我就上门家访,把意见对策送上门,得到家长的同意,支持后再行动,保持家园的一致性。
2、当孩子取得了小进步,就通个电话简单的讲明下一步计划,统一意见,双方互相提醒不可放松。
3、当孩子出现突发事件,三言两语无法讲清时,我就写纸条,讲明事发原因,我的处理意见,并劝孩子的父母双方统一意见,心平气和的处理事情,坚持家之园唱一个调。
4、过一段时间后,我与孩子的父母通过电话联系,互相总结孩子近期表现,找出闪光点,予以引导,鼓励,找出不组之处,探索新方法。
三、取得效果:
通过我与家长双方的不断努力,小强变了,变得活泼开朗,爱说爱笑了,学习也认真了,会唱几首歌曲,会和同伴和睦相处了。虽然有时还会发脾气,但在教师的提醒和暗示下会很快扭转过来的。现在,他能主动的与伙伴分享玩具。
第四篇:德育教学案例
德育教学案例
德育工作在各个学科中都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征、个性、爱好、优点、缺点等。这些都是我们做教师应该去研究的。因为这些要比逼着孩子背段课文,多会做一道题更有长远的意义。只有真正解决孩子的心结,这才是老师的成功。
孩子是教育的主体,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数不胜数。有时,即便是一件小事,对他们也会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然,这其中是少不了教师地正确引导。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去教育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值得我们深思。德育的内涵定位于“价值”,价值是无法灌输的,它只能由个体在自我发展、自我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课堂教学中教育者如何实现精心又不经意,自然又不刻意?
案例:这件事发生在我们班级的一位学生身上。因为每个班都有一名语文课代表,所以每次收发作业,帮老师拿东西都是由课代表负责。记得有一次课代表和一名学习较差的学生抱着昨天留的作业和练习册来到我的办公室。课代表告诉我还有五个人没有交作业,我当时还是象往常一样,表现出很生气的样子对她说“让那几个人快点交作业,要不我就要罚他们了。”话音刚落,忽然听到旁边有个孩子说:“老师,我帮你催他们作业去吧!”原来是那个也不爱交作业的孩子。当时我有点迟疑,怕他不能完成任务反而把事情搞砸。可是又一想,为什么不给他一次机会呢?而且他这次交作业了,这样也能促使他完成以后的作业。最后我带着怀疑的目光对他说:“好吧,我把任务交给你,你上午之前把没交作业的都收上来。”那孩子当时很是兴奋,一口就答应了,兴高采烈地跑出办公室。之后,快到中午的时候,我几乎快忘掉了这件事了。那个学生拿着四本作业来到我办公室说:“老师,我已经收了四本了,还有一本我一会就给您拿来。”我很是吃惊,没想到比我的课代表还有威信啊?呵呵。恩,我觉得以后应该都给他机会,于是就说:“恩,这次不错,以后你就帮助课代表收作业,但前提是你要完成自己的作业。”那孩子眯着眼乐呵呵地就答应了。
案例反思:通过这件事,我突然内疚起来,想想平时,我为什么总把机会分给个别几个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了那么多普普通通的学生呢?为什么我们要拉大学生之间的距离呢?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机会分给每个学生才对啊!所以以后我要多关注那些中等以及后进学生,我想他们更迫切需要老师的关注和关怀。这样他们才有动力认真地完成老师规定的任务,才能快乐,健康地成长。
第五篇:德育教学案例
德育教学案例
德育工作在各个学科中都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征、个性、爱好、优点、缺点等。这些都是我们做教师应该去研究的。因为这些要比逼着孩子背段课文,多会做一道题更有长远的意义。只有真正解决孩子的心结,这才是老师的成功。
孩子是教育的主体,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数不胜数。有时,即便是一件小事,对他们也会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然,这其中是少不了教师地正确引导。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去教育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值得我们深思。德育的内涵定位于“价值”,价值是无法灌输的,它只能由个体在自我发展、自我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课堂教学中教育者如何实现精心又不经意,自然又不刻意? 案例:
这件事发生在我们班级的一位学生身上。因为每次收作业都由一名语文课代表来负责,所以每次收发作业,帮老师拿东西都是由课代表完成。记得有一次课代表和一名学习较差的学生抱着昨天留的作业和练习册交给我。课代表告诉我还有五个人没有交作业,我当时还是象往常一样,表现出很生气的样子对她说“让那几个人快点交作业,要不我就要奖励他们了。”话音刚落,忽然听到旁边那个孩子说:“老师,我帮你催他们作业去吧!”原来是那个也不爱交作业的孩子。当时我有点迟疑,怕他不能完成任务反而把事情搞砸。可是又一想,为什么不给他一次机会呢?而且他这次交作业了,这样也能促使他完成以后的作业。最后我带着怀疑的目光对他说:“好吧,我把任务交给你,你上午之前把没交作业的都收上来。”那孩子当时很是兴奋,一口就答应了,兴高采烈地跑出办公室。之后,快到中午的时候,我几乎快忘掉了这件事了。那个学生拿着四本作业交给我说:“老师,我已经收了四本了,还有一本我一会就给您拿来。”我很是吃惊,没想到比我的课代表还有威信啊?呵呵。恩,我觉得以后应该都给他机会,于是就说:“恩,这次不错,以后你就帮助课代表收作业,但前提是你要完成自己的作业。”那孩子眯着眼乐呵呵地就答应了。案例反思:
通过这件事,我突然内疚起来,想想平时,我为什么总把机会分给个别几个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了那么多普普通通的学生呢?为什么我们要拉大学生之间的距离呢?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机会分给每个学生才对啊!所以以后我要多关注那些中等以及学困生,我想他们更迫切需要老师的关注和关怀。这样他们才有动力认真地完成老师规定的任务,才能快乐,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