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2-必修2B
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5.1 追寻守恒量
教学要求:
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
2、知道自然界中能的形式多样性及其转化。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能量的概念几乎是与人类对能量守恒的认识同步发展起来的,能量的概念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个守恒量。守恒关系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一类关系。“机械能守恒”这个词学生并不陌生,但是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它的认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自己阅读教材,提出一些问题。教学难点:
让学生建立守恒的观点,教师除了演示斜面的实验以外,还可以演示滚摆实验和单摆实验,同时说明: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物体好像“记得”自己初始的高度,即某一量是守恒的。教学疑点:
能量为何守恒,如何守恒的 易错点:
能量转化不是能量消失 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伽利略斜面实验;
2、重要的思想方法:守恒的思想。
5.2
功
教学要求:
1、理解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要素;
2、知道功是标量,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lcosα,并能进行有关分析和计算;
3、理解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
4、通过实例说明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教学重点:
1、理解功的概念;
2、掌握功的计算。教学难点:
1、对正、负功的理解;
2、总功的计算。教学疑点:
1、公式W=Flcosα并不是普遍适用的,它只适用于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恒力做功;
2、公式中各字母正负取值:F、l均取正值,W的正负取决于cosα的正负;
3、l的确切含义:本教材中指出l是物体位移的大小,因为高中阶段研究的是质点。物体的位移与“受力作用的质点”的位移是一致的;
4、功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运动形式无关。易错点:
1、参考系问题:位移l是相对于参考系的。对不同的参考系,同一过程中算出的功也会不同,为了避免这种“不确定性”,一般中学物理约定,计算功都以地面为参考系,而不随便取其它物体为参考系。
2、α角含义和取值范围:α角是“力方向和位移方向”夹角可结合教材中问题与练习第1题来提醒学生。
3、F、l同时性。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题目:例题,书后习题:1、2、3、4;
2、重要思想方法:
①W=Flcosα公式:一种分解力:垂直位移方向和平行位移方向分解W=(Fcosα)l,第二种分解位移:沿力方向和垂直力方向分解W=F(lcosα)。②总功求解:一种是求合力W=F合lcosα,一种是求各个力做的功W=W1+W2+„„
5.3
功 率
教学要求:
1、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的定义及定义式;
2、理解功率与力、速度之间的关系,能运用其解释和计算汽车启动和行驶中的有关问题;
3、区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区分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 教学重点:
1、理解公式P=FV的意义;
2、理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教学难点:
发动机额定功率与汽车最大速度的关系。教学疑点:
P=FV中F是否是恒力,F是恒力时,V是平均速度指平均功率,V是瞬时速度,指瞬时功率;F是变力时,V是瞬时功率,指瞬时功率。易错点:
1、“快慢”与“大小”区分。
2、P=FV理解,容易停留在简单直观的印象上,认为牵引力大,加速度就大,末速度也大,现在得出由功率来制约速度和牵引力,学生自然会感到与生活经验相悖。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题目。例题,书后习题3、4;
2、重要思想方法:极限思想。
5.4 重力势能
一、教学要求:
1、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经历重力势能概念的建立过程;
2、理解重力势能及其定义式,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关系;
3、理解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二、教学重点:
重力势能的概念和计算。Ep=mgh
三、教学难点:
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⑴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位置有关。⑵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增加。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减小。⑶ΔEp=-WG
四、教学疑点:
重力势能的概念
五、易错点:
重力势能的理解。
⑴重力势能是状态量是标量; ⑵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
⑶重力势能属于物体和地球组成系统。
六、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题目:书后习题2、3、4;
2、重要思想方法:极限思想。
5.5 探究弹性势能
教学要求:
1.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知道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有关。2.学习并掌握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
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的过程:
1.提出猜想:根据弹力的性质和弹性势能的定义。分析出与弹性势能大小有关的物理量与可能的表达式。
2.确定计算弹性势能的方法:拉力克服弹簧弹力所做的功等于弹簧增加的弹性势能。
3.从恒力做功W=Fl着手,画出力随位移变化图象,得出弹性势能表达式EP=
2kx。2教学难点:
拉力(变力)做功的计算 学生疑点:
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弹性势能的大小是否也具有相对性。学生易错点:
学生往往认为始未两位置作用力和的一半就是平均作用力不知道只有力随位移按线性变化时,才能用始末力和的一半作平均力来计算功。教学资源
书P16:说一说:在以上探究中我们规定:弹簧处于自然状态下,也就是既不伸长也不缩短时的势能为“0”,能不能规定弹簧某一任意长度时势能为“0”势能?说一说你的想法。
重要思想方法:势能是相对的、弹簧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少,弹簧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弹性势能的变化与“0”势能规定无关。5.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阅读“探究思路”掌握实验设计的指导思想。2.掌握实验技巧,学会数据处理。教学重点、探求的思路与操作技巧
1.实验中没有具体测出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而是设定每一根橡皮筋对小车做功W,来探究小车速度与皮筋做功的关系。
2.实验中应注意解决:相同皮筋的选取及固定,小车运动阻力的平衡,纸带上合适点间距离的测量。教学难点:
相同皮筋的筛选与固定。学生疑点:
弹力做功与速度间的函数关系。学生易错点:
对皮筋与小车的操作。教学资源:
书P18:做一做,用Excel作图并显示皮筋对小车做功与小车速度的函数关系。指导思想: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处理有关实验问题。
5.7 动能和动能定理
教学要求:
1.理解动能及其表达式EK=
2mV 22.掌握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
3.学会用动能定理进行分析、解释和计算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4.体会用能量观点解决力学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重点:
1)动能的表达式
2)动能定理的推导及其式中各量的含义 3)用动能定理解决有关生活和生产实际问题
4)体会用动能定理解题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优越性
3、教学难点:
用动能定理解决有关生活和生产实际问题。
4、学生疑点:
动能也是相对的、动能定理相对于哪些参考系统成立?
5、学生易错点:
①认为动能有方向,物体速度不变,方向由向右改为向左,认为动能发生变化了。②合力功计算常出错。
6、教学资源:
我们在第四章曾用牛顿定律解答过一个问题:民航客机机舱紧急出口的气囊是一条连接出 口与地面的斜面,若斜面高3.2m,斜面长4.0m,质量60kg的人沿斜面滑下时所受的阻力是240N,求人滑至底端时的速度。请用动能定理解答本题。
指导思想:比较用牛顿定律解题和运用动能解题过程,体会用能量观点解题的优越性。
5.8 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要求
1、理解功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2、掌握机械能守恒的内容及适用条件
3、会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力学问题 教学重点
1、机械能守恒中功能关系的理解
2、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 教学难点
1、机械能守恒的判断
2、物理过程和状态的选取 疑点
1、对机械能概念的理解
2、机械能不守恒时其变化量与除重力、强力外其它力做功相对应 易错点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
2、系统的选取和定律表达式的选取 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书P23例题,体现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2、重要的思想方法
①用能量观在解决力学问题 ②理解联系实际的思想
5.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要求
1、理解实验原理,实验思路和方法
2、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重点
1、尝试设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方案
2、经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过程,学会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实验条件的控制,满足守恒条件
2、实验误差的分析 疑点
1、纸带选取的要求及其处理方法
2、由于阻力存在,故动能增加量必定稍小于势能的减小量 易错点
1、实验步骤的操作先后次序
2、数据处理方法的选择 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设计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重要的思想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及误差分析
5.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教学要求
1、掌握能量守恒定律,理解这个定律的重要意义
2、能用能量守恒定律在分析计算有关能量守恒的综合性问题
3、理解能量耗散,认清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1、能量概念的理解,能量的转化与做功的关系
2、能量耗散 疑点
1、自然界中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
2、能量是守恒的不可消灭,为什么还要节约能源 易错点
1、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相混淆
2、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书P30.Ex3, 开放性习题,答案不唯一
2、重要的思想方法:
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②用守恒的思想分析实际问题。
第六章 曲线运动
6.1曲线运动
教学要求:
1.知道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2.理解曲线运动的条件
3.感受飞镖、钢球所作的曲线运动 教学重点:
1.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轨迹曲线的切线方向
2.曲线运动的受力条件是合力与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 3.曲线运动的性质是变速运动
4.曲线运动的特点是速度方向沿轨迹曲线的切线,与合力分布在轨迹两侧 教学难点:
1.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轨迹曲线的切线方向 2.运用曲线运动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3.运用物理语言描述某一实际的曲线运动 疑点:
P33图6.1-4怎样才能说明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轨迹曲线的切线方向?是否缺少取极限、化曲为直的解释? 易错点:
轨迹曲线与速度、合力的关系 思想方法:.物理概念源于从生活实际中的数学抽象,如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这一概念
题目:
1.P34(3):通过习题,可以让学生分析总结轨迹曲线与速度、合力的关系
6.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教学要求:
1.知道分运动与合运动的等效性 2.知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
3.会运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分运动与合运动 4.会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与合成运动 教学重点:
1.知道分运动与合运动的等效性
2.会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与合成运动 教学难点:
1.会运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分运动与合运动 2.会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与合成运动 疑点:
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与合成运动 易错点: 1.在实际应用中有意义的运动合成与分解应该是根据实际的运动趋势合成与分解运动,思想方法: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合成和分解运动矢量 题目:
1.P37(2)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研究一个实际的运动,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 2.P37(4)运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分运动与合运动,加深对合运动分运动的理解
6.3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教学要求:
1、通过实验,感受平抛运动的规律
2、通过对比运动,找到平抛运动的规律
3、通过平抛运动轨迹的研究,知道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感受平抛运动的规律 2.通过对比运动,找到平抛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
1.通过对比运动,找到平抛运动的规律
2.通过平抛运动轨迹的研究,知道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 疑点:
1.实验6.3-3中,由于实验装置的原因,一球即使不是平抛运动,感觉也是同时落地,加上人耳朵的最小分辨时间是0.2s,很难正确得出两球是同时落体这一结果
2.实验6.3-4中,实验误差有时比较大,怎样才能处理好实际与理论的关系,特别是在不知道规律的情况下? 易错点:
通过平抛运动轨迹的研究,知道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 思想方法:
1.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物理学的基础
2.通过对比已知运动与未知运动,找到平未知运动的规律 题目:
1.P40《说一说》,通过现代科技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2.P40(2),通过传统的实验方法合装置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6.4抛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要求:
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
2.会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研究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 教学重点:
1.平抛运动的规律 2.斜抛运动规律的推导 教学难点:
1.运用数学函数描述抛体运动的轨迹
2.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研究抛体运动的轨迹 疑点:
斜抛运动规律的推导 易错点:
1.平抛几个重要结论
2.斜抛运动的几个重要结论 思想方法:
1运用矢量的合成与分解,根据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和等时性原理研究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 题目:
1.P37(2)通过实例,分析感受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的具体应用
2.P37(3)(4)通过作实物图(俯视图)和函数图象物体作曲线运动的轨迹及分运动、合运动的关系
6.5
圆周运动
教学要求:
1、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知道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2、知道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各物理量的概念及其定义式。
3、认识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会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重点:
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各物理量的概念及其定义式。教学难点:
匀速圆周运动的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疑点:
如何认识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不变及“匀速”的含义。易错点:
有关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性问题 教材中值得注意的题目:.教材第47页利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测自行车的前进速度。主要要求学生知道并会应用匀速圆周运动中同轴转动的物体角速度相同,皮带或者齿轮传动的物体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6.6
向心加速度
教学要求:
1:认识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2:能用向心加速度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重点:
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其公式。教学难点:
不在同一直线上速度变化量的讨论及向心加速度的公式推导。疑点:
向心加速度方向的推断 易错点:
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的认识。教材体现的思想方法:
要让学生领会运用极限法思想讨论向心加速度的大小。
6.7
向心力
教学要求:
1:通过实验体验向心力的方向,理解向心力概念。
2:知道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向心力的公式。3:了解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的分析方法。教学重点:
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及其公式。教学难点:
会分析具体问题中的向心力。疑点: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是否就是使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易错点:
向心力的来源判断。教材中值得注意的题目:
教材55页第4题。此题可以讨论由于半径的改变使角速度、线速度、绳子上的拉力的变化情况。
6.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要求:
1:能分析生活中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
2:会用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公式对具体问题进行计算。3:注意生活中的离心现象,能分析生活中的一些长见问题。教学重点:
分析生活中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教学难点:
会分析具体问题中的向心力来源并进行计算。疑点:
做圆周运动物体受力分析及向心力的来源确定。易错点:
向心力的来源。教材体现的思想方法:
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7.1行星的运动
教学要求
1.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不同的观点; 2.知道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规律的描述;
3.应用开普勒三定律解释和研究行星(或卫星)的运动; 4.知道人类对行星运动的认识过程。教学重点
地心说和日心说、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
由第二定律可知,行星在近日点速率越大。在远日点速率越小。行星从近日点到远日点的过程,是速率逐渐减小的过程。疑点
开普勒第一定律告诉我们,行有的行星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实际上,多数大行星的轨道与圆十分接近,所以,我们在中学物理中解决行星绕太阳的运动问题时,把行星运动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易错点
开普勒第三定律是行星绕日运动的规律,也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K值与卫星无关,只有行星有关。卫星绕同一行星运动K值相同,绕不同的行星运动K值不同。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托勒密、哥白尼、第谷、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贡献、物理学史题型在近年高考中时有出现,要重视。近两年,以天体问题为背景的信息给予题在全国各类高考试卷中频频出现,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考查考生从材料、信息中获取有用信息以及综合能力。这类题目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信息给予部分和问题部分。(2)重要的思想方法
通过对托勒密、哥白尼、第谷、开普勒等科学家关于行星运动规律研究的介绍,领略到前辈科学家们对自然、奥秘不屈不挠探索的精神和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感悟到科学的结论总是在顽强曲折的科学实践中悄悄地来临。
7.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教学要求
1.知道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行星质量成正比,与行星和太阳间距离的二次方 成反比。
2.知道太阳的引力与太阳的质量正比,与行星和太阳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3.知道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与太阳的质量、行星的质量成正比,与二者的距离 的二次方成反比。教学重点
1、科学家的不同猜想
2、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教学难点
1、为什么可以把行星的轨道当作圆来处理;
2、吸引力与半径的关系;
3、吸引力与太阳及行星质量的关系. 易错点
1.初学者容易在同一题目中将两个不同的半径用一个符号r来代替(如地球的半径用r,而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半径也用r,产生错误).
2.不会合理运用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
6、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课本:问题与练习2.)在探究对行星的引力的时,我们以左边的三个等式为根据,得出了右边的关系式。左边的三个等式有的可以在实验室中验证,有的则不能。这个无法在实验室验证的是怎样得到的?
注:探究题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是常见的题型之一,这是与新课改相一致的,必须加以重视.
(2)重要的思想方法:
这是极好的科学教育素材,通过猜想,模型的简化、运用向心力公式、开普勒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等知识进行数学推理计算,最终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索精神。
7.3 万有引力
教学要求:
1.知道月一地检验。
2.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和引力常量的测定。3.掌握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引力的方法。教学重点:
1.猜想I:“天上”的力与“人间”的力可能出于同一本源? 2.“月—地”检验,这个大胆的想法要求事实检验 3.万有引力定律
4.引力常量的测量:引力常量的值、单位。教学难点:
一般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不等于集中物体质量的质点之间的万有引力,所以不能直接用公式F=Gm1m2进行计算。2r疑点:
万物之间的引力属于同一性质的力。易错点:
万有引力定律中的r的取值。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82已知r月地=3.8×10m,T月=27.3天,g=9.8m/s,求a月/g=? 2.思想方法:
a.大胆猜想,直觉,洞察力。b.显示微小物理量的放大方法。c.掌握物理常量数量级的重要性。
7.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教学要求:
1、掌握测量地球质量的方法。
2、了解利用万有引力理论发现未知天体的过程。
3、掌握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的方法,理解万有引力理论在天文学上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1.“称量”地球的质量——“黄金代换” 2.计算天体的质量M 3.计算天体的密度ρ 4.发现未知天体 教学难点:
计算天体的密度 教学疑点:
未知天体的发现 易错点:
计算天体的质量及密度 教学资源:
1.课本上值得重视的题目
223已知月球的质量是7.3×10kg,半径是1.7×10km,月球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有多大?这对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的行动会产生什么影响?
2.重要思想方法
把天体运动处理成匀速圆周运动
7.5 宇宙航行
教学要求
1.了解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理解并能推算第一宇宙速度 2.会计算不同轨道上的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和周期
3.关注人类在航天领域和宇宙开发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4.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发展爱国主义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人造卫星 2.三个宇宙速度 3.梦想成真 教学难点
在卫星的轨道半径r、线速度υ、角速度ω、周期T、向心加速度a这五个物理量中,当其中一个物理量发生变化时,另外四个物理量一定同时发生变化。疑点 卫星绕地球运动时,由于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了卫星绕地球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而万有引力指向地心,所以地心一定是卫星圆轨道的圆心。卫星的轨道平面可以在赤道平面内,也可以和赤道平面垂直,还可以和赤道平面成任一角度。易错点
发射速度:将人造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运行所必须具有的发射时的速度 绕行速度:卫星在轨道上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所具有的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运行速度中的最大速度,也是卫星发射速度中的最小速度。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金星的半径是地球的0.95倍,质量为地球的0.82倍,金星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是多大?金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多大?
2.重要的思想方法
在推导第一宇宙速度的两个不同形式的表达式中,注意代换方法的运用
7.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教学要求
1.初步了解经典力学的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知道相对论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2.通过实例初步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知道经典力学的局限性。3.初步了解微观世界中的量子化现象。教学重点、难点
1.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2.从低速到高速 3.从宏观到微观 4.从弱引力到强引力 疑点
只要天体的实际半径远大于它们的引力半径,那么由爱因斯坦引力理论和牛顿引力理论计算出的力的差异并不是很大。但当天体的实际半径接近引力半径时,这种差异将急剧增大。这就是说,在强引力的情况下,牛顿的引力理论将不再适用。易错点
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低速、宏观物体的运动。量子力学的研究对象:高速、微观物体的运动。教学资源
重要的思想方法 通过对牛顿、爱因斯坦等于科学家关于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理论的介绍,领略到前辈科学家们对自然奥秘不屈不挠探索的精神和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感悟到科学的结论总是在顽强曲折的科学实践中悄悄地来临。
第二篇:必修2
诗经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而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级,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即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 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孔雀东南飞
君当做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则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环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讠燕 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高。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第三篇:必修五
必修五
1忍无可忍;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2逼上梁山 ; 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3垂头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
4没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5兴高采烈;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6平心静气;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7理所当然;按道理应当这样。
8正大光明;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9【物华天宝】原指万物的光华,天上的宝气。形容各种珍贵的物品。
10【人杰地灵】。意指人使地增色,地因人而著名。即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便成为名胜之地,或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11【胜友如云】才智出众的朋友们云集一处。
12【高朋满座满座尽是高贵的宾朋。
13【腾蛟起凤】象蛟龙腾越,凤凰起舞。比喻文辞奇巧优美,才华横溢。
14【钟鸣鼎食】吃饭时,奏乐列鼎。形容贵族和富贵人家豪华奢侈的生活。
15【云销雨霁】云消雨散。指满天的云雨顿时消散,形容已经逝去的一切都不会再回来了。16【响遏行云】。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形容歌声嘹亮有力,悦耳动听。17【天高地迥】迥:遥远。形容天地之间广阔无边。
18【兴尽悲来】高兴的劲儿过去了,使人悲苦的事又来了。
19【萍水相逢】萍:在水面上浮生的一种蕨类植物,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浮萍在水里偶然相遇。比喻从来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20【冯唐易老】比喻仕宦不得志。
21【老当益壮】当:应当。益:更加。原指年纪老而志气应当更壮。
22【穷且益坚】也作“穷当益坚”。穷:不得志。益:更加。处境困难而意志应当更加坚定。
23.【涸辙之鲋】涸:水干,枯竭。辙:车辙。鲋:鲫鱼。干枯的车辙里的鲫鱼。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救援的人。
24.【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上。桑榆:西方;日落时,余光落在桑树和榆树之间;指晚上。早上有所失,晚上则有所得。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补偿。
25【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自称。或对一般读书人的雅称。
26【投笔从戎】投:扔掉,放弃。笔:笔杆子,指文墨生涯。从戎:参军。指弃文就武,放弃文墨生涯去参加军队。
27【高山流水】原指含蓄在古琴曲里的两种喻意。后用以比喻知音或知己。
28【盛筵难再】盛:盛大。筵:筵席。盛大的筵席难以再得。
29【陆海潘江】陆、潘:晋朝的文学家陆机、潘岳。本是称颂陆机和潘岳文才很高。后用以称颂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30鹏程万里: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31不近人情;不合乎人的常情。也指性情或言行怪僻。
32扶摇直上;形容上升很快。比喻仕途得意。
33.孤苦伶仃;孤独困苦,无依无靠
茕茕孓立 ;孤独无依的样子。
形影相吊;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互相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36日薄西山;太阳接近西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气息奄奄 ;形容人即将断气、死亡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38朝不谋夕 ; 亦作“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谋及晚上。形容形势或事情危急,只能顾及眼前,无暇作长远打算。
39乌鸟私情;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40结草衔环 ;亦作“衔环结草”。原是古代两个受恩报答的故事。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41皇天后土; 古人对天地的尊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42人命危浅; 指人的寿命不长了,随时都会死亡。
43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44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45才高八斗;比喻人极有才华。
46心有余悸;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
47流毒无穷;比喻祸害非常严重的事物
补充
1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处境非常困难。
2咀嚼鉴赏:细细品味和欣赏。
3张冠李戴: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4信口开河:随口乱说一气
5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6不即不离:不靠近也不分离。
7锱铢必较:对极小的事都计较
8得鱼忘筌:筌是用来捕鱼的,得了鱼,就忘了筌。比喻达到目的后就忘了原来的凭借。9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掌握技巧或窍门。
10游刃有余:比喻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毫不费力
第四篇:必修五
语文苏教版必修五文学常识汇总
温馨提示:识记时重点记忆下划波浪线的部分 《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1882年4月19日当他逝世以后,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敬仰,把他安葬在另一位科学界伟大人物牛顿的墓旁,享受着一个自然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生物学碎锦》等。
⑶《景泰蓝的制作》的作者是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短篇小说)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写童话的作家。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
⑸古诗文常常在篇名上反映出文体特点,如《琵琶行》、《梦游天姥吟留别》、《捕蛇者说》、《岳阳楼记》、《谏太宗十思疏》、《兰亭集序》、《赤壁赋》、《陈情表》等。山人。有《震川文集》。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的代表作家。有人把归有光与欧阳修比较,推崇他为明代第一散文家。统属于一个宫调的成套的散曲。元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它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多种词曲和技艺一本基本上由正末或正旦一种角色唱到底。以正末主唱的称为。都(今北京)人。所作杂剧,据《录鬼簿》著录有十四种,现仅存三(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全名为《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其中最著名的是《西厢记》,它是王实甫的代表作,在元代和明代就为人推 1
王实甫善于以古典诗词酝酿气氛,锻炼字句,创造出诗一般的动人意境,形成十分优雅有风格。他和关汉卿分别开创了中国戏曲史上文采和本色两个流派。
赵景深在《明刊本西厢记研究·序》中称“《西厢记》和《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艺中的双璧”。
⑼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指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⑽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白朴(代表作《墙头马上》)和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四人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切记王实甫不在元曲四大家之列)⑾莎士比亚,英国著名的剧作家和诗人。其主要成就是戏剧,作品有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又译为麦克佩斯)等,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皆大欢喜》等,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等。其中《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被称做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⑿《旧时的时光》是世界名歌,后来成为影片《魂断蓝桥》的插曲。⒀《箭与歌》的作者是美国诗人朗费罗。其作品还有《生命颂》、《伊凡吉林》等。
⒁《别离》的作者是中国现代作家冯至,其作品还有《昨日之歌》、《山水》等。⒂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他发愤写作,用了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光耀千古的辉煌巨著——《史记》。他著《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穷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⒃《史记》原名《太史公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的叙史方式)通史,开创了纪传体和书表的编写体例。它记叙了自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规模宏大,贯通古今。全书共130篇,52万6千余字,分本纪(记历代帝王政迹,12篇)、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功,70篇)、世家(记诸侯兴亡,30篇)、表(记大事年月,10篇)、书(记各种典章制度,8篇)五种体例。
后人对《史记》评价极高。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中国有两大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时的发奋之作。——毛泽东 ⒄《二十四史》是由清代乾隆皇帝钦定的自《史记》到《明史》的24其前四史是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书名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吸引历代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作为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借鉴)不属于《二十四史》。⒅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是楚王后代。他开创了诗歌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也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中国的屈原)之一。其作品有《离骚》(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其代表作)、《九歌》、《天问》、《九章》等,全收在《楚辞》里。⒆《楚辞》是继《诗经》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编辑,收集了战国时楚国人屈原、宋玉(合称屈宋)的作品及西汉人淮南小山、东方朔等人模仿屈宋的文章而写的作品。
⒇鲁迅,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小说集是《呐喊》、《彷徨》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呐喊》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鲁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故乡》、《孔已己》、《社戏》、《药》等14篇作品;《彷徨》包括《祝福》、《伤逝》等11篇作品;《故事新编》包括《补天》、《奔月》、《理水》等8篇作品。
散文集是《朝花夕拾》,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10篇作品;散文诗集是《野草》。杂文集16部。
翻译了俄国作家果戈里的《死魂灵》,前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等作品。
(21)培根,英国哲学家,主要作品有《培根论人生》。
(22)塞万提斯,西班牙作家,世界文豪。《堂·吉诃德》是其代表作,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世界名著,是欧洲长篇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译者是。其它作品有《伽拉苔亚》、《训诫小说》等。
(23)契诃夫是十九世纪后期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世界短篇小说三巨匠”。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套中人》、《变色龙》、《万卡》等,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24)卡夫卡,奥地利作家,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其短篇小说《变形记》、《乡村医生》等和三部长篇小说《审判》、《城堡》、《美国》,给读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变形记》的主人公是格里高尔。
(25)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学者、作家。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诗论《谈艺录》、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和学术巨著《管锥编》。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1947年写就的一部以爱情婚姻为主题的小说,取意为“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文中那些精妙绝伦的比喻和幽默辛辣的讽刺耐人寻味。这部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已被译成世界上多种文字。小说的主人公是方
26)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国人。先秦著名的哲学家、文学世称“老庄”“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净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鲁迅先生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郭沫若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
(27)《庄子》又称《南华经》,是庄子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所33篇,包括内篇7门人及后学所写。用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是《庄子》的一大特色,在文学方面,《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第一篇,不仅代表了作者的根本
(28人所盛赞和传颂。他的隶书,史书称“为古今之冠”。
(29)帕斯卡尔,法国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他的《思想录》与蒙田的《随笔集》散文三大经典。
(30、《实践理性批判》。
(31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在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32)朱光潜,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中国现代学者。著有《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
第五篇:必修的
调查问卷
1.你认为我国的水资源现状处在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A.状态良好,丰足B.面临危机,匮乏C.普通,但足够D.不知道
2.你认为有必要为保护水资源而耗费人力物力吗?
A.有B.没有C.有,但无须劳师动众D.无所谓
3.当地政府部门有对该地的水资源保护采取相应的可行的政策吗?
A.有,做的很好B有,但只打幌子不干实事C.没有,政府从不管D.我们这儿不需要
4.能在生活中经常看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广告或标志吗?
A.能B.不能C.偶尔D.没注意过
5.在日常生活中会有意识的节约用水,例如废水循环利用吗?
A.会B.不会C.偶尔注意一下D.没在意过
6.在你的印象中,身边的河流湖泊的水质有变化吗?
A.有,越来越好了B.有,越来越差了
C.没有,从来就这个样子的D.没有注意过
7.您所在地区是否存在水质污染问题?如果存在,程度如何
A存在,严重B存在,一般
C存在,一点点D不存在8.您觉得您所在地区的水污染主要来源是什么*
A工业生产所排放的废水 B生活排放的废水C农业排放的废水D其他
9.政府是否对您所在地区的水污染进行处理,处理力度怎样*
A有,还不错B 有,一点点
C没有D 不存在水污染问题
10.您觉得您所在地区的居民水资源保护意识怎样*
A很好B一般
C几乎没有
11.您觉得应该如何提高居民的水资源保护意识*
A政府引导B广告宣传
C先锋模范D其他
12.您觉得水污染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程度如何*
A影响很大B影响一般
C几乎没有影响
13.您希望通过哪种途径来获得有关环境保护的信息*
A媒体的宣传B政府部门的宣传工作
C工作单位的普及教育D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