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诗歌教学——课例研究研讨稿

时间:2019-05-15 01:13: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追问诗歌教学——课例研究研讨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追问诗歌教学——课例研究研讨稿》。

第一篇:追问诗歌教学——课例研究研讨稿

追问诗歌教学

主持人:王玉萍

辩 课:陈 超 史冬娜 苏月霞 孟 波 贾红艳 唐丽丽

古诗,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支奇葩,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闪烁着伟大的人文精神之光。而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很多老师提倡“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原则,重字词的解析,轻诵读和感悟。新课标中提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可见,古诗教学应该以 “诵读”为主,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品味古诗的无穷之意。

话题一:怎样将课堂诵读做实做活?

陈超(逊克县实验小学):这堂课我的执教理念是“读”占鳌头: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诗文大意。通过朗读,引起争议,进而读准字音;利用吟读,读出古诗的韵味;运用想读,读出孩子们眼中的《敕勒歌》,让学生的朗诵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目的。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最后通过背读,使整节课达到高潮,让学生的情感有了释放。

史冬娜(逊克县干岔子小学):三年级学生年龄尚小,情境教学更利于激发情感与想象。所以我引入了《敕勒歌》的传说,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诗与曲,自古以来就是相互依存的姊妹艺术。优美的歌曲,能创造特定的情境,能把学生带进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中去,腾格尔的《敕勒歌》雄壮激荡,使学生能充分体会到比东魏的将士们生命更重要的是家乡敕勒川,从而激起了诵读的浪花。

但是从课堂效果上来看,诵读的形式偏单一。应该从多个角度,从儿童的视角,来创设情境开展诵读,会更容易达成体会诗意,感悟诗情的目标。

苏月霞(逊克县逊河小学):找准切入点,盘活诵读课堂,水到渠成。陈老师巧妙地运用歌曲切入,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欣赏美丽草原的空旷辽远之美,感受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从而激活学生对草原的无限遐想和向往之情,为后文学习奠定基础。史老师娓娓道来的故事巧设悬念,引人入胜。学生会迫不及待地学诗,入情入境地诵读。

孟波(逊克县逊河小学):两位教师的课堂诵读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优秀的学生能积极发言,中等生能跟随着老师的引领。但课堂上那几位“滥竽充数”、“无动于衷”小家伙,没有得到老师特别的关注和指导。场面热热闹闹、声音沸沸扬扬,但有的孩子的诵读还是“念经”式。理解和感受的自然也不到位。

陈超:的确,在指导朗读的时候,因为时间的关系,个别同学没有读出感觉时,就进行下一个环节了,此处关注学生个体方面做得不够,个人认为还是存在走教案的潜意识,课堂生成的机智性策略少,看来真正“以生为本”,还需千锤百炼啊!

孟波:我觉得这是语文老师的共性问题,学生存在个性差异,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层次教学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并为之付出心力去研究。

苏月霞:诗歌教学离不开读,读熟读准字音是前提。结合诗意、注重诗歌的韵律读出诗的韵味是基础。诵读中感悟诗歌的情感是关键。陈老师“穿越时空”的情境诵读,不仅利于学生记忆古诗还能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喜爱之情。

王玉萍:以“读准、读通”为基础,再读出节奏,悟出诗意,两位老师对诵读的设计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但两人都没有教师范读的环节,虽然在多媒体环境下,教师的范读显得有些苍白,但这才是教给学生古诗朗读方法的一条捷径。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一遍一遍的齐读中感受不同的情感,但这种整齐划一的齐读,往往泯灭了学生的个性。

贾红艳(逊克县民族小学):古诗诵读应尽量避免齐读,因为齐读容易导致唱读,淡化诗味。还有这两节课缺少学生的品味试读,比如:两位老师都抓住“穹庐”让学生体验作者把大草原视为家,引导学生体会热爱家乡的情感,学生也深刻地体会到了,但却没有适时地抓住时机,指导学生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出来。

王玉萍(逊克县实验小学):古诗的审美体验是感性的,是个性化的,诗的韵味只能靠自己全身心的反复诵读方能逐渐品味,所以要给足时间,放开手脚,让学生独立练读、诵读,熟读自悟的体会才是最独特的。古诗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的指导还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揣摩。

贾红艳:美由心生,诵出韵味,以往的古诗教学一般停留在不同形式地读,以熟读成诵为主,而这两位老师虽然在教学设计上各有千秋,但也有共同之处就是通过析字,赏读等形式,让学生品悟诗歌的凝炼之美和意韵之美,并启发学生将自己所悟到的情感用或诵或吟等形式表现出来。

唐丽丽(逊克县实验小学):教学中还可引导学生抓诗眼,把握诗中有情感色彩的、形象鲜明的、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反复推敲,进入诗的意境。

贾红艳:入境之后的导读中,教师的评价语也不可小觑,两位教师在这点上做得很好,评价有激励也有指引,不仅能评学生表现,还能给予指导性的意见,使教师语言不只是简单的“你真棒„„”。

唐丽丽:诚然,这样的评价语已经因为泛泛和滥用失去了它的积极意义,因此用心设计,打造语文味儿浓浓的评价语,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必修功课。

话题二:怎样使学生的想象由“骨感”变“丰满”

史冬娜:这节课我让学生在品文的基础上插上想象的翅膀,通过想象做到眼中有字、脑中有画、心中有情。抓住“见”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美丽富饶,激起幸福感。使学生与诗人产生共鸣。学生通过审美体验,得到心灵的陶冶,从而体会到敕勒人对家乡那份爱。在教学中我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当学生在不满意自己画作时,抓住契机,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文字美。我觉得想象变丰满的过程就是语文味儿渐浓的过程,我时时刻刻不忘我的课堂姓“语”,它应立足文字。

陈超:通过导入时动听的歌曲和优美的画面;课前学生收集的敕勒民族资料的铺垫,加之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想象诗眼“见”时,学生各抒己见,说得具体生动且充满了童真童趣,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但在学生展开想象时,我的点拨语言没有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引领作用,基本功还需加强。孟波:走进文本,走近作者,才会真正的心动。心动自然会思绪万千,浮想联翩。史老师的故事导入,拉近了学生和作者距离。陈老师的朗读、想读、激发学生创造的各种读法让学生实践了“书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景自现,其情自动”。

王玉萍:古诗是语言文字的精华,在这凝炼的文字背后,隐藏着许多意境,史老师巧妙地运用加关联词语改写千古名句的方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而在学生脑海中“见”出开阔无比,弥漫活力的画面。陈老师的一个“想读”既让学生将文字变成画面,又教给孩子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苏月霞:在理解《敕勒歌》后,史老师要结合切入点,再次创设情境会让课堂更完美。如:想一想,歌曲究竟传达了什么信息才能让将士们能转败为胜呢? 陈老师在让学生“穿越时空”读诗时,可以指名读分角色读,假如你就是唐朝的李白,你会怎样读?假如你是北朝的孩子你会怎样读?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这么读?这样既体现学生的个性读,又能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贾红艳:引导想象,利用留白的形式是好的,史老师播放腾格尔演唱的《赖勒歌》那沧桑的蒙古腔音,那低沉的马头琴鸣奏,已经深深地将学生带入到了歌曲的情境中去,这时应该让学生谈谈你听后,有什么感受?或悲怆、或深情、或向往,应该让学生充分地去读,去诵,将想象化为一个个个性化声音,而不是只一遍齐读了事。

陈老师在第三板块中引导学生大胆展开想象,让学生感受到了诗中的色彩美和意境美,但在此环节中设的句式补白,感觉束缚了孩子的想象,唐丽丽:有时候引领也是一种束缚,扶助也是一种捆绑,教师应当掌握好尺度,区别对待,比如事先告知,补白是提示,不是必须,可以参考,也可以自由放飞,这样效果会不会更好?

贾红艳:可不可让孩子个性发挥,用自己品悟到的感情,试着用以往学过的诗句去赞美下家乡,甚至可以用相关歌曲,或几句激情的赞美去抒发情感。想象由骨感变丰满应该是一个自主自由,个性飞扬的过程,身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做得更好更人文。

话题三:三年级诗歌教学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苏月霞:古诗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古诗讲究的就是合辙押韵。我认为在我们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地渗透平仄、韵律,让学生知道诗歌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只教不求理解。如《敕勒歌》这首诗的韵脚是 “ā ”,讲讲一些音变、意变的字,可以告诉声调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古人读诗时讲究平仄,这样才能读诗词跌宕起伏;教学中应该指导读出诗中的重音、停顿、语速、节奏。如《咏鹅》可以用欢快、轻松的语调教学,节奏稍快;《静夜思》用舒缓、沉思的语调教学,节奏稍慢等。

孟波:我觉得格律知识不宜对三年级的学生讲解。但可以换种方式呈现,比如让学生们通过各种诵读实践和教师设计的“换词”、“替字”等方法感受到平仄、押韵的语感美。长期的训练定会让学生“品”出诗歌的味道,“悟”出诗歌的真谛。“告知”的远不及“领悟”的受用。

史冬娜:预习是课堂效果的最强生力军,这项前置工作一定要师生齐上阵,做足做实做透。另外,古人对诗词的用字极为讲究,往往要反复推敲后完成,所以古诗词的语言大多十分精练,具有丰富的内涵。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从而去体会诗词的妙处。

苏月霞: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学习古诗的方法。如借助注释、插图解析诗意,感悟情感。知道想读、唱读、画读、表演读的学习方法,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方法。

贾红艳:三年级的诗歌教学,除了指导学生诵读、体验外,指导学生怎样去品读,怎样去学习更重要,这点陈老师做得很好,指导学生借助注释、查找相关资料、用不同方式去读,所谓“教是为了不教”“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这个道理。此外孩子天真,可爱的天性要充分呵护,不妨放手让孩子用喜欢的方式去读,如打拍子读,吟唱着读、撒欢儿玩着读等,只要不读破音就行,而平仄等知识不要过于强调,以免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在适当时候进行点拨,不做硬性规定。

王玉萍:从古诗教学实践中,我们感觉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理想的古诗教学,不应该是学生学习此首古诗的终点,而应该是学生大量阅读古诗从而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起点。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诵读、想象、理解、感悟古读的无穷魅力,让学生走进经典,给学生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唐丽丽:学贵有法,而教无定法。无论怎样的方式方法都一定要立足于对学生的尊重,三年级的诗歌教学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对经典的热爱,爱上了才会亲近,才会有主动学习,持续学习的动力,切记,我们的教学目的是在学生的心田播种对语文的热爱。

(整理:王玉萍

梅)

第二篇:诗歌教学研讨课------《凉州词》

诗歌教学研讨课------《凉州词》

为了挖掘本校教研专题《诗歌教学策略的探究》的实效性和有效性,21号上午,希信中心小学所有语文老师齐聚多媒体教室,认真倾听谢秋红老师执教的六年级上册唐诗《凉州词》,流畅的课堂构造,抑扬顿挫的激情朗读,形象有趣的简笔画等等都让老师们感受到谢老师的专业水平,现就将本课教研成果总结如下:

一、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在本课的教学,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读自悟,让学生用一个词来表达读完整首诗的感觉,比如,想一想,诗的哪些地方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学生会在古诗词句中捕捉“感受”的来源。随后教师就根据学生的读诗感受,由古诗的意象入手,展开教学。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发挥了学生了主观能动性,实现了古诗教学的新突破。

二、紧扣诗眼,引导学生入诗境,悟诗情。

教学中,老师根据学生的初读感悟,从带给学生感触最深的“孤”字入手,以“孤城”为主要意象,引导学生体会边塞的荒凉地理环境。老师不是让学生单纯的感受诗像,而是将孤城、高山、黄河联系起来理解,通过“万仞山”对“孤城”的衬托,通过黄河对“孤城”的烘托,学生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后两句,老师引导学生从“怨” 字入手,感悟戍卒的离愁别恨。教学中没有过于零碎的问题,重在引导学生去朗读,去品味,去感悟,教师创设情境,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情境,感悟诗人的情感。

三、朗读指导有目标,分层次,讲求实效。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有助于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有助于深化学生的审美体验。朗读,是学习诗歌语言的主要手段之一。宋代大家朱熹曾经说过:“诗须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只有经过充分地、反复地诵读,设身处境地进入诗的境界,仔细体味每个重点词句的含义,细致感受其中的形象美,才能深入地领略作品中的情致和趣味,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因此,在教学本诗时,老师在古诗的朗读指导上很下功夫,按照认知规律,制定了“四步读诗法”,即“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读出感觉——读出意境”,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贯穿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分层次、按步骤进行练读,每个环节注重落实,做到读有层次,读有要求,读有指导,读有评价,以读悟情,以读入境。课堂上,谢老师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默读、小声读、齐读、个别读、配乐朗读等,课堂上书声琅琅。尤其是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意境,老师激情创境,让学生在哀怨悲壮的音乐感染下,为情所动,随情而读!同时,学生掌握了朗读古诗的方法,相信在今后的古诗学习中也会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四、课外拓展,丰富文本,深化了古诗内涵。

诗的语言凝炼含蓄,耐人寻味,经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大家闻一多先生曾说:诗的长处在于它有无限度的弹性,变得出无穷的花样,装得进无限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巧妙地进行适度的课外拓展,想对亲人说什么,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古诗,同时深化了古诗的内涵,让学生在陶冶情操的同时也积淀了古诗的文化底蕴,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内收获颇丰。

五、挖掘文本内涵,听说读写训练扎实进行。

古诗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受文本的限制,不容易扎实展开。老师充分挖掘文本内涵,围绕《凉州词》中短短28个字,对学生进行了扎实的听说读写训练,如,对黄河从白云中流出来景象的想象练说、对黄河的词语描述、想象戍卒听到羌笛声的内心活动等。尤其是古诗学完后,引导学生写一写戍边将士的心里话,学生情之所至,言之有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古诗教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因为它是千年文化的积淀。作为后人,如何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古诗的内涵和精髓,需要我们不断地阅读、积累,理解、感悟。

第三篇:数学教学课例研讨总结

数学课例研讨总结

课例研究就是聚焦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重视教师的行为跟进、理论提升、能力提高以及个体的自我反思以促进教师群体的共同成长。它依据教师个人已有的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关注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行为,寻找自身的差异不断改进已有的教学方式方法。

课例研修是一种旨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以改进和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为首要目标。这种研修活动最终不是追求理论上的产出,而在于教师实践本身的改进。这种改进没有终结的目标,因此,这种研修通过螺旋往复的过程来追求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这种研修的过程是教师在行动中学习提高的国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与反思,通过与其他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的对话与交流,不断地对自我和自我实践加深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课例研究”的阶段:“策划与准备”阶段、“实施与反思”阶段、“梳理与提升”阶段。“策划与准备”阶段具体任务有组建课例研修小组并分工、定主题和课例、定关键词、查找文献资料、制订课堂观察表。“实施与反思”阶段具体任务是确定课例研修形式、开展“三课两反思”、做前测和后测。“梳理与提升”阶段具体任务有找出课例研修报告的基本要素、撰写时选择“关键事件”、撰写时有效地使用文献资料、写好报告的“结论”部分、明确报告的字数。

课例研究通常采用做中学的方式帮助教师学会怎样去做,达到提高教师学科专业水平的目的,引导更多教师掌握并运用这种方法改进常态教学的质量。在这个过程中课例研究就成为了教师学习的认知支架,是教师们直面教学共同分享的平台,课例研究起到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中介作用,它能够增长我们的实践智慧,使每一位参与的教师都成为有研究能力的实践者。同时也深深感受到,课例研修与我们的平常的教研活动是有区别的,平常我们往往只关心课怎么上,板书怎么设计?提哪些问题等技术问题,缺乏从理论层面上对教材、教法和学生的认知基础与风格加以分析与思考,因而就不能高屋建瓴地从整体把握教学设计。进行课例研修可以让我们学习别人的经验和理论,丰富自己的认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课例研修这种培训的活动形式是以教师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问题的解决为指向,以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目的,既可以迅速提高教师的新课程实施能力,又可以使培训的效果及时体现在新课程教学效率提高上,因而受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能力训练的方式。初识“名师课例研究”,不知其究竟为何?通过参见此次活动,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使我明白了其真正内涵:即以一节课的全程或片段作为案例进行解剖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不足之处,或者说是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这样的概念易于理解,其操作模式也易于把握:问题——设计——实践——反思——总结。搞清了这些,不禁使人心中豁然开朗,这就是“课例研究”。回想我们以往的教研课,与之相比,课例研究不仅克服了以往教研课的盲目性,更为教研活动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研讨过程的平台。其互助互学的教研过程,更使大家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得以提高。而今我们只要持之以恒地努力下去,成功也将属于我们!

第四篇:“小班化”教学课例研讨材料

“小班化”教学课例研讨材料

小班化教学的内涵

其最本质的特征是教学面向学生个体,而不是面向全班;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均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组织开展。

小班化教学是在学生数量控制在30人以下的教学单位中面向学生个体,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小班化教学活动会发生如下变化:

1、教学活动在时间、空间上会得到重组

2、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主要是教师与学生)的活动密度、强度、效度等以及师生间互动关系会得到增强和增加。

3、教学的内容、方式、技术、评价会发生全新变化,并促进或推动教育理念的进步。小班化教学:应该建立在素质教育高标准、高要求的教育质量观和现代办学效益观基础上,并在这样理念和思想指导下进行的,运用了充分发挥“小班”本质特征的教学模式、策略、方法、技术、手段和评价的一种教学形态。小班化教学的目的

1、从教学过程角度:

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丰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强化积极的人际互动;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老师的教学品质,降低了教学劳力。

2、从教学结果角度:

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其内在的潜能,激发其主动探究的欲望;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得到个性化的教学,促使人人成功。小班化教学的优势

1.小班化教学使师生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2.小班化教育是实现因材施教的最有效的方式 3.小班化教育能更好地实施探究性学习。4.小班化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5.小班化教育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小班化教学的教研议题

1、如何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2、如何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3、发展学生个性与课堂常规矛盾吗,该如何兼顾?

4、如何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求,有效实施分层教学?

5、学困生需要老师特别的帮助,辅导学困生的时间怎么挤出来又经济又有效?

6、在教学中,“传授”也起到不小的作用,如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自主探究”的关系?

7、为了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总想在课堂40分钟里留几分钟给学生做作业,但往往上课一上去就不可收,想留时间却留不出来。如何留出作业时间?

8、课堂上,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说得不恰当该如何引导?

9、课堂活了,学生动了,但知识的掌握却“浮”起来了!怎么办?

10、课堂上,如何渗透学法的指导?

11、教学中,如何发挥评价的引导、激励、调控、发展功能?

12、高段的学生表现欲望逐渐地降低,趋于内敛,面对这样的心理变化,教与学的策略应该有哪些变化呢?

13、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怎样才算把课堂还给学生?

14、学生的自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引导的着力点究竟在哪里?

15、小组合作学习在不同的年段有怎样不同的要求?

16、如何使小组合作有实效?

17、学生的预习环节是去还是留?留,该如何指导?

18、如何处理教学中过程开放与落实双基的关系?

19、数学学科小班化教学与其他学科有和区别?

2014年2月25日星期二

第五篇:课例研讨总结

课例研讨总结

广兴店中心小学

张桂芬

为继续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语文课堂自主学习的以读促悟,读中感悟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开展了这次课例研讨活动,旨在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我组教师在导学案编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现就本次活动开展情况简单总结如下:

课例研讨活动成果丰硕,效果明显由我主持的这次课例研讨活动,经过为期三周的集体备体、上课、听课活动等系列活动,我组老师们都得到了充分的历练和展示的机会,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1、教师们参与课改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本次活动中,我组所有教师全部参加,教师都能认真备课、编写导学案,精心设计课堂授课思路,课堂上精彩不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明显提高。

参与评课的教师都能毫无保留地发表自已的见解和看法,直言不讳地指出上课教师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以往那些虚话、空话、套话少了,甚至没有了,有的只是合理意见和实在的评价。教师的评课水平也得以提高。

2、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我们鼓励教师尝试使用导学案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了对教师在导学案版块及内容等方面的引领,结合对南五十家子学区优秀导学案的学习以及县教研中心关于导学案编写方面的建议,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编写并使用导学案,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取得了让人欣喜的成果

通过“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学习方式的改革,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把大量的繁琐的讲解让位于学生的“读”,由读入文,以读代讲。学生能由读来设问,来质疑,在读中求解,读中求悟。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提高阅读兴趣,丰富思想感情,发展阅读认知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效的提高小学阅读课教学质量。

下载追问诗歌教学——课例研究研讨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追问诗歌教学——课例研究研讨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例研讨心得体会

    课例研讨心得体会 孟兆信 3月20日,“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全校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期间,我开了《固体、气体和液体》一课。一个多月的反磨课试教,让我逐步明......

    课例研讨总结

    课例研讨总结 王土房乡中心小学 以“课例研讨”为主要形式的教研活动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了,可我校虽几经努力,教研效果一直不尽人意。具体表现是:教师参与教研积极性不高,流于形......

    课例研讨主持词

    课例研讨主持词 各位领导 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是我们 小学语文年级组组织的课例研讨活动,首先,感谢教研室各位领导和学校领导参加这次活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领导的到来。在......

    课例研究讲座稿五篇范文

    什么是课例?我们应该怎样来做课例研究呢?1、课例呈现的形式是多样的上世纪70年代,流行优秀教师教学实录,目的是想让大家学习优秀教师的一些上课方法,吸取他们的经验;80年代前期,又......

    课例研究

    应该了解的定义 1、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在今年的研修当中也有特定的含义。它首先是要求我们锁定在教学实践当中的真实问 题。然后我们开展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课例研究。三次备......

    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一、课例研究——唤醒教师的主题意识 在雅典德尔斐神庙的门楣上刻着这么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英国大作家莎士比亚说过“最重要的是:成为本......

    武汉市课例研讨总结

    课例研讨总结 本学期,以“导学案在深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为主题,继续深入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业务交流,加大教育教学方式变革的力度,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

    课例研讨主持词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首先,我们教研组全体同志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学区领导来我教研组指导教研工作,并恳请学区领对我们教研组提出宝贵意见。 一教学会诊查问题 上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