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版机械设备电器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时间:2019-05-15 01:07: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7版机械设备电器控制课程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7版机械设备电器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篇:07版机械设备电器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备电气控制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机械设备电气控制 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编号:0803107020 课程归属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制定时间:2007年11月10日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1、课程基本类型、基本属性和为实现培养目标所承担的任务教学基本要求

机械设备电气控制课程是从机电传动与控制专业需要出发,研究常用低压电器、PLC的工作原理,主要电气参数及选用方法。介绍了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电路,以及典型机械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着重介绍了机械设备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方法。本课程是是培养机电传动与控制专业应用型人才所需电气知识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常用机械设备电气控制必备的基础理论与设计知识。

2、适用专业与学时数

本课程适用于机电传动与控制及相关控制专业,总学时数为46学时,其中40学时为理论教学,6学时为实验学时。

3、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机械设备电器控制,华南理工大学,陈绍华主编 参考书籍:机电传动与控制,华中理工大学,程宪平主编

4、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主要采用课堂理论教学,每单元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巩固课堂理论教学知识。认真上好实验教学课,使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的结合,更好掌握知识。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

1、本课程与前期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联系密切,学习中需要应用到多学科综合知识,应注意各知识之间的联系,逐步培养综合应用基础理论和工程专业技术的能力。

2、本课程涉及部分微机原理、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理论知识,教学中不必过分追求教学理论上的严密性,但要充分注意电气概念的明晰与逻辑推理结论的准确性。

3、本课程具有比较突出实际特点,在学习中既要十分重视逻辑推理的一般规律,又要充分注意结合实际,注意基本概念的理解与基本方法的运用。

4、本门课程受学时所限,但其内容涉及诸多相关技术应注意所学知识的及时回顾与补充。

第二篇:《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Electric Drive & Control

课程代码:M004114 总学时:62(其中讲课54学时,实验8学时)

一、课程的地位和任务

《机电传动控制》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它是机电一体化人才所需电知识结构的躯体。由于电力传动控制装置和机械设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机电传动控制的一般知识,掌握电机、电器等的工作原理、特性、应用和选用的方法,掌握常用的控制系统工作原理、特点、性能及应用场所,了解最新控制技术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

概述

3学时

1、机电传动的目的和任务

2、机电传动及其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

3、课程的内容安排

4、预备知识

第二章

机电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

2学时

学分:3.5

1、机电传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

2、转矩、转动惯量和飞轮转矩的折算

3、生产机械的机械特性

4、机电传动系统稳定运行的条件

第三章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1、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直流发电机

3、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4、直流他励电动机的启动特性

5、直流他励电动机的调速特性

6、直流他励电动机的制动特性

第四章

机电传动系统过渡过程

1、研究机电传动系统过渡过程的实际意义

2、机电传动系统过渡过程的分析

第五章

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8学时2学时学时

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电路和转子电路

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矩与机械特性

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特性

5、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特性

6、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特性

7、单相异步电动机

8、同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

第六章

控制电机

1、交流伺服电动机

2、直流伺服电动机

3、力矩电动机

4、小功率同步电动机

5、测速发电机

6、自整角机

7、直线电动机

第七章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中电动机的选择

1、电动机容量选择的原则

4学时2学时

2、电动机的发热与冷却

3、不同工作制下电动机容量的选择

第八章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

8学时

1、常用控制电器与执行电器

2、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的常用基本线路

3、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举例

4、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设计简介

第九章

直流传动控制系统

1、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2、机电传动控制系统调速方案的选择

3、直流传动控制系统

第十章

交流传动控制系统

1、交流调压调速系统

2、变频调速系统

第十一章

步进电动机传动控制系统

1、步进电动机

2、步进电动机的环形分配器

3、步进电动机的驱动电路

4学时 3学时 6学时

4、步进电动机的运行特性及选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组成,掌握机电传动的基本规律;掌握常用电机、常用电器、及其基本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主要特性,了解其应用与选用;掌握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的基本工作原理,学会用它们来实现生产过程的控制;理解常用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特点,了解其性能和应用场所;学会分析机电控制系统的基本方法。

2、课内外学时比例:1∶1.5

3、课外习题:

12次左右

四、课程的实践环节安排

实验1:三相异步电动机

实验2:单相异步电动机

实验3:直流伺服控制系统 实验4:交流伺服控制系统

五、先修课程及推荐教材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电工电子学》,《电子技术》。推荐教材:《机电传动控制》

邓星钟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六、面向对像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

七、开课教研室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教研室

第三篇:《电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概要

《电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EE307

2、课程名称(中/英文):电机控制技术Control Technique of Electrical Machines

3、学时/学分:45/2.5

4、先修课程:工程数学、基本电路理论、电机学、自动控制原理

5、面向对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

6、开课院(系)、教研室: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

7、教材、教学参考书:

教材名称、作者、译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教材:电机拖动与控制技术

谭弗娃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电机控制技术是介绍各类电机的控制技术及相关技术,包括直流电动机的拖动与控制,交流电动机的拖动与控制,现代交流调速系统等。电机控制技术结合了融合了电机,电力电子,微机原理技术,已成为电子及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当前电机控制的主流技术的基本原理。为深入开展相关科研项目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电机的控制技术及相关技术原理的基础上,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熟悉直流交流电动机的拖动与控制,并初步掌握电机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为深入研究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主要内容有:

第一章

电机拖动与控制技术概述 1.电机拖动系统的构成 2.电机控制的基本要求 3.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4.生产机械的负载特性

5.电力拖动系统的运动平衡方程式和稳定工作奂概念 6.电动机调速的概念 7.电机调速系统的性能指标

第二章

常用控制电器和电动机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 1.控制电器的分类 2.常用控制电器及囵形符号 3.电器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 4.电动机的几个基本控制线路

第三章

直流电动机的拖动与控制 1.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2.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起动 3.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制动 4.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调速 5.直流电动机的开环调速系统 6.带速度负反馈的直流闭环调速系统 第四章 交流电动机的拖动与控制 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

四、实验(上机)内容和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习电机控制技术基本知识和原理。

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1.课堂教学注重启发式、交互式,教师应讲要点、难点和讲思路。2.实验分为三个层次:理论及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和综合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掌握高新技术能力的培养。

六、其它说明

考试安排:笔试(60%)+ 实验论文(40%):笔试主要检测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的程度,实验检测学生灵活掌握、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验论文主要检测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第四篇:机械设备质量控制

WY 质

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的概述

第一节、质量检验的重要性

质量的重要性:

产品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质量检验的重要性:

质量管理起源于质量检验。质量检验随着质量管理的发展而发展,质量检验永远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质量检验工作肩负着与产品质量密切相关的鉴别、把关、预防、报告和监督等职能,在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质量保证作用。

做为质量检验的执行者——一个合格的检验员,在企业生产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个人素质的同时,还要当好工人的质量宣传员和技术辅导员。走进生产第一线,并随时宣传“质量第一”的思想,指导、帮助生产工人进行质量分析、解决质量问题。检验人员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要加强与生产和技术人员的沟通。

第二节

品质管理的演进史

到目前为止质量管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传统质量管理阶段;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一、传统质量检验阶段

传统质量检验阶段是单纯靠检验或检查保证产品或工作质量,产品生产后经过检验,区分合格产品与不合格产品。合格产品投放市场交付客户使用,不合格产品需通过返工、返修、降等级使用或报废等方式进行处理。缺点:

1、传统的质量检验阶段是事后的质量保证;

2、缺乏“预防”的功能,只起到鉴别和把关的作用;

3、全数检验;

4、检验成本高。

二、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针对传统质量检验缺乏预防性的问题,运用数理统计学原理,先后提出了在生产过程中抽样检验方案设计的“统计抽样”理论和控制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特性值分布的“质量控制图”。与质量管理的结合。

特点:

1、数理统计方法和质量管理的结合;

2、出现了“统计抽样”理论和 “质量控制图”,控制图的出现是质量管理从单纯事后检验进入检验加预防阶段的标志。缺点:

1、忽略了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中个环节的作用,过分强调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使人误认为质量管理就是统计方法,是统计专家的事情;

2、在计算机和数理统计应用不广泛的情况下,使很多人感到高不可攀,难度大。

三、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旨在通过让顾客和所有相关方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目前举世瞩目的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是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的。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三全”管理:

1、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 要求:

① 全员的培训教育;

② 明确的职责、权限和接口;

③ 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

④ 奖罚分明。

2、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对产品质量的生产(产品的设计阶段)、形成(产品的生产制造阶段)和实现(产品的使用和售后服务阶段)的全过程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要求:

① 质量策划;

② 程序文件的编制和实施;

③ 过程网络的管理。

3、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要求:

① 建立并运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② 确立管理职责、权限和接口;

③ 配备必要的技术、物质资源;

④ 管理(领导)层的高度重视。质量检验在不同的质量管理阶段所起的作用

1、传统的质量检验阶段:主导作用;

2、统计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基础,提供数据;

第三节 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

一、质量检验的定义

产品质量检验是通过观察和判断,适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对产品而言,是指根据产品标准或检验规程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观察,适时进行测量或实验,并将得到的质量特性值(测定值)与规定要求相比较,判定出产品或产品合格与不合格的一种技术性检查活动。符合性评价条件:

1、标准是判定的依据

2、检验规程是判定的方法

二、质量检验的主要活动

企业质量检验的主要活动内容有两大方面,一是产品检验和试验,二是质量检验的管理工作。

(一)产品检验和试验

公认的产品类别有四种:硬件、软件、服务及流程性材料,对于工业企业,产品检验工作经常按照生产过程不同阶段和检验对象不同而划分,包括:

1、进货检验;

2、工序检验;

3、最终检验;

4、成品入库、包装及出厂检验。

(二)质量检验的管理工作

为了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正常有效运行,同时给检验人员的工作创造条件,必须做好质量检验的管理工作,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以下三大项:

1、编制和实施质量检验和试验计划

2、不合格品的管理

3、质量检验和试验的记录、检验状态标识、证书、印章的管理。

三、质量检验计划

(一)质量检验计划的概念

质量检验和试验计划,简称为质量检验计划,是对检验涉及的活动、过程和资源做出的规范化的书面(文件)规定,用以指导检验活动正确、有序、协调地进行。

(二)质量检验计划的作用

检验计划是对检验和试验活动带有规划性的总体安排,它的重要作用有:

1、节约质量成本中的鉴别费用,降低产品成本。

2、合理配备和使用人员、设备、仪器仪表和量检具,有利于调动每个检验和试验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检验和试验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降低物质和劳动消耗。

3、充分发挥检验职能的有效性,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产品制造成本。

4、使检验和试验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使产品质量能够更好地处于受控状态。

(三)编制检验计划的原则

根据产品复杂程度、形体大小、生产工艺、生产规模、特点、批量的不同,质量检验计划可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由检验技术人员编制,也可以由两个部门合作共同编制。编制检验计划时应考虑以下原则:

1、充分体现检验的目的。

2、对检验活动能起到指导作用。

3、关键质量应优先保证。

4、综合考虑检验成本。

5、进货检验、验证应在采购合同的附件或检验计划中作出说明。并经双方共同评审确认。

6、检验计划应随产品实现过程中产品结构、性能、质量要求、过程方法的变化作相应的修改和调整,以适应生产作业过程的需要。

四、质量检验的主要职能

鉴别职能、把关职能、预防职能、报告职能、监督职能

(一)鉴别的职能:

鉴别的职能是其他各项职能的前提。

鉴别的依据:产品标准、产品图样、工艺规程和订货合同的规定。方法:观察、试验、测量产品的质量特性。

结论: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合格,不合格。

(二)把关的职能

质量“把关”是质量检验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

具体体现在:依据检验的鉴别结果,剔除不合格品并予以“隔离”,实现不合格原材料不准投产、不合格半成品不准转序、不合格成品不准出厂,严把质量关的“把关”职能。

(三)预防的职能

现代的质量检验不是单纯的事后把关,还同时起到预防的作用。检验的预防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对过程能力的测定和控制的应用起到预防的作用。

2、通过过程作业的首检与巡检起到预防作用。

3、广义的预防作用。

(四)报告的职能

为了使领导层和相关的管理部门及时掌握产品实现过程中的质量状况,评价和分析质量控制的有效性,把检验获取的数据和信息,经汇总、整理、分析后写成报告,为质量控制、质量改进、质量考核以及质量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信息和依据。质量报告的主要内容:

1、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货验收的质量状况及合格率

2、过程检验、成品检验的合格率、返修率、报废率和等级品率,以及相应的质量损失金额;

3、产品不合格原因分析

4、重大质量问题的调查、分析和处理意见

5、提高产品质量和质量改进的建议。

(五)监督的职能 包括:

1、产品质量的监督;

2、专职和兼职质量检验人员工作质量的监督;

3、工艺技术执行情况的技术监督。

监督的职能一般通过设置专职的巡检人员完成。

五、质量检验的步骤

1、检验的准备

2、获取检测的样品

送样

抽样

3、测量或试验

4、记录

5、比较和判定

由专职人员将检验的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对照比较,确定每一项质量特性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从而判定被检验的产品是否合格。

6、确认和处置

检验有关人员对检验的记录和判定的结果进行签字确认。对产品是否可以“接受”、“放行”做出处置。

对合格品准予放行,作业人员据此将合格品及时传递转入下一作业过程(工序)或准予入库、交付(销售、使用)。不合格品由有关人员按程度分别做出相应处置。

第四节 实验室的基本知识

一、实验室的基本工作准则

(一)公正性

坚持原则,以客观的科学的检测数据说话。

(二)科学性

1、人员的素质和数量的配制能满足检测工作任务的需要;

2、检测仪器设备和试验环境条件符合检测的技术要求。

(三)及时性

实验室的检测服务要快速及时。

以上是作为一个合格检验员必备的素质。

二、样品质量控制

(一)样品的抽取

抽取的样品应做到真实、完整、具有代表性。

1、规定具体的抽样方案

2、认真作好抽样工作记录

(二)样品的管理

实验室应对样品的接收、保管、领用、传递、处理等过程进行严格管理,以确保样品不污染、不损坏、不变质,保持完好的原始状态。

三、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

(一)检测的准备

1、样品的技术状态是否完好。

2、检测用仪器设备的功能和准确度是否符合要求;

3、环境技术条件是否满足检测的技术要求。

4、样品、仪器设备及环境状态的检查结果应如实记录。

5、操作人员资质符合要求。

(二)检测操作和记录

1、检测人员按照规定的检测程序和检验规程进行检测操作。

2、做好检测原始记录。

3、在检测中,出现靠近合格界限的边缘数据时,须进行必要的重复检测,以验证检测的准确性。

4、检测结束,应对仪器设备的技术状态和环境技术条件进行检查。

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的操作实务

检验的分类,共有11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一、按生产过程的顺序分类:

1、进货检验;

2、过程检验;

3、最终检验。

二、按检验地点分类:

1、集中检验;

2、现场检验;

3、流动检验。

三、按检验方法分类:

1、理化检验;

2、感官检验;

3、试验性使用鉴别。

四、按被检验产品的数量分类:

1、全数检验;

2、抽样检验;

3、免检。

五、按质量特性的数据性质分类:

1、计量值检验;

2、计数值检验。

六、按检验后样品的状况分类:

1、破坏性检验;

2、非破坏性检验。

七、按检验目的分类:

1、生产检验;

2、验收检验;

3、监督检验;

4、验证检验;

5、仲裁检验。

八、按供需关系分类:

1、第一方检验;

2、第二方检验;

3、第三方检验。

九、按检验人员分类:

1、自检;

2、互检;

3、专检。

十、按检验系统组成部分分类:

1、逐批检验;

2、周期检验。

十一、按检验的效果分类:

1、判定性检验;

2、信息性检验;

3、寻因性检验。

第一节 进货检验

1、定义:进货检验是指对供方交付的原材料、元器件、零件、组装件、配套分机等进行的质量检验。

2、进货检验的目的和作用:就是通过进货检验,确保所购的产品,所外包的产品符合规定要求,防止不合格的产品进入工序进行加工或装配,及减少购货引起的经济损失。

3、进货检验的要求:

① 按合同或协议明确交货产品的质量保证内容进行检验。

② 按企业形成文件的检验程序,以及进货检验和试验规程进行检验和办理入库手续。

③ 外购产品应是经企业评定合格供方的产品,其他情况进货应经过审批并通知相关部门。

④ 按文件程序、质量计划、检验计划执行。

⑤ 合格放行,不合格追回等处置。

4、进货检验的内容

① 首件(批)样品进货检验

在以下情况下应进行首件(批)样品的进货检验

a 首次交货;

b 供方产品设计上有较大的变更;

c 产品的制造工艺有了较大的改变;如:原材料,配比,操作条件。

d 供货停产较长时间后恢复生产;

e 需方质量要求有了改变。

首件检验后,要留样,作为凭证,防止成批进货时质量发生改变。

② 成批进货检验

为了使检验工作分清主次,集中主要力量检测关键件和重要件,确保进货质量。现代化企业对外购件按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分为A、B、C三类,实施A、B、C管理法:

A类:是关键件,必检;

B类:是重要件,抽检;

C类:是一般件,对产品型号规格、合格标志等进行验证。

第二节

过程检验

1、定义:过程检验是对本工序加工完毕的在制品、半成品的检验。过程检验的目的和作用

目的:预防产生大批的不合格品和防止不良品进入下道工序。作用:a 可以实施对不合格品的控制。b 通过过程检验实现产品标识

2、过程检验的要求;

① 依据质量计划和文件要求进行检验;

② 设置质量控制点进行过程检验;

③ 一般不得将未完成过程检验的产品转入下一过程。

3、过程检验的内容

过程检验的内容,通常有三种形式:

① 首件检验

是对加工的第一件产品进行的检验,或在生产开始时(上班或换班)、工序因素调整(设备、工艺)后前几件产品进行检验。

目的:及早发现质量缺陷,防止产品成批报废,以便查明缺陷原因,采取改进措施。

② 巡回检验

是检验员在生产现场,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对有关过程(工序)进行流动检验。

③ 完工检验

完工检验是对一批加工完的产品(这里指零件、部件)进行全面的检验。目的:发现和剔除不合格品,使合格品继续转入下道工序或进入半成品库。

第三节

最终检验

1、定义:最终检验也称成品检验或出产检验,是完工后的产品入库前或发到用户手中之前进行的一次全面检验。这是最关键的检验。

2、最终检验的目的和作用

① 目的:是防止不合格产品出厂和流入到用户手中,损害用户利益和本企业的信誉。

② 作用:考核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规范和技术文件的重要手段,并为最终产品符合规定要求提供证据,因而最终检验是质量控制的重点,也是实行质量管理活动的必需过程。最终检验的要求:

a、依据企业文件进行检验;

b、按规定要求检验作出结论;

c、审批认可;

第四节

出厂检验及检验记录的管理

一、成品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为产品交付客户的最后一次检验程序,主要是检验包装方法、数量是否正确、标识是否正确及清晰,产品表面有否损坏等等!由于我们公司产品的特性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库存一段时间,发货时还需进行检验,以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二、检验记录的管理

(一)、检验记录的作用:

1、表明企业实施的质量控制和最总产品符合质量要求的证据。表明负责产品放行的检验部门和检验人员。

2、质量信息,可供统计和分析使用,为纠正措施和改进质量提供依据。

3、当客户需要时,向客户提供检验记录和数据。

(二)检验记录的种类和内容

1、进货检验记录;

2、过程检验记录;

3、成品检验记录;

4、包装和发货记录;

5、设计、生产定型鉴定的检验记录;周期检验记录(稳定性检验);

6、检验报告、质量分析报告等。

(三)检验记录的管理

1、检验记录是质量管理体系中质量记录的一部分,首先,应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的要求,设计好每一张检验表单,使表单便于检验人员填写和它的真实、有效。

2、其次按照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要求,对检验记录进行标识、收集、编目、归档、贮存、防护、借阅和处理的管理。

3、按检验和程序及检验规程将其中规定的记录及时传递其它部门,以及上报企业领导。

检验状态及不合格品的控制

第一节 检验状态

对于判定性检验而言,产品的检验状态有四种,即:产品未经检验(待检)、产品检验合格、产品检验不合格和产品已经检验但尚待判定。具体含义:

一、待检

指所生产的产品尚未经过质量检验的状态

二、合格

指所生产的产品已经过质量检验,处于完全满足全部规定的质量要求的状态。

三、不合格

指所生产的产品已经过质量检验,但处于不能满足某个规定的质量要求的状态。

产品有很多项质量特性要求,只要有一项质量特性不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即应判为不合格。

四、已检待定

指所生产的产品虽然已经过质量检验。但由于某种原因尚未判定合格与否的状态。

第二节 检验标识

检验标识一般可以分为验证状态标识和产品标识两个方面

一、验证状态标识

验证状态标识是标注产品所处的符合性状态的标识。有待检、已检合格和不合格三种。

二、产品标识

产品标识是用于每件、每批产品形成过程中识别记录的标识。目的在于区分不同类别、规格、批次等的产品,既能有效识别从投料到产成品全过程中的产品,防止混用,又可以实现产品加工过程的可追溯性,追溯到产品(或批)的原始状态、生产过程和使用情况的能力,以便查找不合格的原因,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第三节

不合格品的控制

不合格品是指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外购件等对照产品图样、工艺条件、技术标准进行的检验和试验,被判为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要求,统称为不合格品。

一、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目的:

是为了识别和控制不符合质量特性要求的产品,并规定不合格品控制措施以及不合格品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应包括以下内容:

1、规定对不合格品的判定和处置的职责和权限。

2、对不合格品要及时做出标识,以便识别。

3、做好不合格品的记录,确定不合格品的范围。

4、评定不合格品,提出对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并做好记录。

5、对不合格品要及时隔离存放(可行时),严防无用或误装。

6、根据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对不合格品做出处理并监督实施。

7、通报与不合格品有关的职能部门,必要时也应通知顾客。

二、不合格品的判定

1、产品质量有两种判定方法,一种是符合性判定,另一种“处置方式”判定。

2、检验人员的职责是按产品图样、工艺文件、技术标准或直接按检验作业指导文件检验产品,判定产品的符合性质量,正确做出合格与不合格的结论。

3、不合格品的适用性判定(处置判定)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应根据产品未满足规定的质量特性重要性,质量特性偏离规定要求的程度和对产品质量影响的程度制定分级处置程序,规定有关评审和处置部门的职责及权限。

三、不合格品的隔离

在产品形成过程中,一旦出现不合格品,除及时做出标识和决定处置外,对不合格品还要及时隔离存放,以防止误用或误安装不合格的产品,否则不仅会直接影响产品质量,还会影响人身的安全、健康和社会环境,给产品生产者的声誉造成不良的影响。

四、不合格品的处置

1、不合格品处理程序

①一般生产组织

a、作业人员在自检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和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经鉴别确认后均应按不合格品处置程序处理。

b、对已做出标识的不合格品或隔离的不合格品由检验人员开具不合格品通知单(或直接用检验报告单),并附不合格品数据记录交供应部门或生产作业部门。

c、供应部门或生产作业部门在分析不合格品的原因和责任及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的同时,提出书面申请经设计、工艺等有关技术部门研究后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与处理。

d、责任部门提出对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理申请,根据不合格严重程度决定有关技术部门审批、会签后按规定处置程序分别做出返工、降级、让步接收(回用)或报废。

2、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不合格品的处置有三种方式:

① 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其中主要包括:返工——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降级——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不同于原有的要求而对其等级的改变; 返修——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② 报废——为避免不合格产品原有的预期用途而对其采取的措施。

③ 让步——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

返工和返修的区别:返修包括对以前是合格的产品,为重新使用所采取的修复措施,如作为维修的一部分,结果不同,返工后有可能是合格品,返修后不是合格品,只是满足预期要求。

降级和让步的区别:降级是降低等级,让步是直接使用或放行。

五、不合格品的纠正措施

1、纠正

①定义 :是为消除已发现的产品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②对象:不合格和不合格品

2、纠正措施

①定义:是生产组织为消除产品不合格发生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只要措施正确、有效,就可以防止不合格再次发生。

②对象:针对产生不合格的原因并消除这一原因,而不是对不合格的处置。

3、制定纠正措施的步骤:

① 确定纠正措施;

② 通过调查分析确定产品不合格的原因;

③ 研究为防止不合格再发生应采取的措施,必要时对拟采取的措施进行验证;

④ 通过评审确认采取的纠正措施效果

最后总结三句话: 论发展,质量才是硬道理

抓质量,质量意识是关键

求品质,把握细节是重点

因此,要真正提高产品质量,企业上至领导下至员工都必须掌握质量控制技术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第五篇:液气压传动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液气压传动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液气压传动与控制 课程英文名称: Hydrpenumatic & Control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课程编号: 0803102013 课程归属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制定时间:2007年7月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液压传动、气压传动和伺服控制等。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已有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液气压传动与控制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及特点和应用方面的知识,以便具有阅读分析、合理选择使用和设计液气压传动与控制系统的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让学生在掌握液气压传动这项专门技术的同时,为后续的相关课程机械加工设备、机电传动与控制、工业机器人、铸造机械化、金属与塑料成形设备、模具制造工艺及设备、农业机械等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液气压传动及控制技术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液气压传动与控制的流体力学基础和应用范围。

2、掌握液气压传动与控制的基本原理、组成和特点。了解液压油的性能和选用原则。

3、了解各种标准液气压元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工作性能及应用范围,并能根据要求正确选用和使用。

4、掌握缸的结构特点、工作性能和设计计算方法。

5、了解辅助元件的类型、工作原理及应用。

6、掌握各种基本回路的特点,在进行液压系统设计时,能根据工艺要求合理选用。

7、了解液压伺服控制系统原理及应用。

8、能根据工艺要求进行液压系统的设计,并具有阅读和分析中等复杂程度液压原理图的能力。

三)课程的适用专业与学时数

1、适用专业:机械类本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农业机械等专业。

2、学时安排:总学时为4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8学时,实验教学12学时(课内8学时,课外4学时)。

四)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

1、先修基础课程:流体力学或材料成形冶金传输原理、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电工学;

2、后续专业课程:机械加工设备、机电传动与控制、工业机器人、铸造机械化、金属与塑料成形设备、模具制造工艺及设备、农业机械等。五)课程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1、袁子荣主编《液气压传动与控制》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2年3月;

2、姜继海主编《液压与气压传动》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1月;

3、陈奎生主编《液压与气压传动》,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

4、许福玲等主编《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7月。六)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1、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辅助进行课堂讲授教学+网络教学平台辅助进行课外消化吸收及习题教学+实验平台进行实验教学。

2、教学所需的基本设施: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流体力学实验台、液压实验台、液压泵、液压气动阀等。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绪论(4学时)

第一节 液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 第二节 液气压传动的特点 第三节 液气压传动的概况 第四节 液气压传动的工作介质

重点:液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

基本要求:掌握液气压传动与控制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液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液气压传动的工作介质等要点,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会选择液压传动工作介质。第二章 流体力学基础(6学时)

第一节 液体力学基础

第二节 气体静力学与气体动力学 第三节 液压冲击和空穴现象

基本要求:掌握液体静压力分布、静压传递原理、液体静压力作用在固体壁面上的力,伯努利方程和动量方程的物理意义及其应用,液体流动时的压力损失,气体状态方程、气体流动的特性等重点内容并能运用其解决液气压传动相关工程实际问题。第三章 动力元件(4学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液压泵的性能参数 第三节 齿轮泵 第四节 叶片泵 第五节 柱塞泵 第六节 气源装置

难点:柱塞泵工作原理及结构。

基本要求:掌握液压泵的性能参数,以叶片泵为主的各种泵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应用范围,气源装置的特点等要点,会正确使用和选用液压泵。第四章 执行元件(3学时)

第一节 缸的类型、特点和工作原理 第二节 缸的结构 第三节 缸的设计计算 第四节 液压及气动马达

基本要求:掌握各类缸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典型缸的设计计算方法,液压及气动马达的特点等要点,会选用及设计液压气动缸。第五章 控制元件(6学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方向控制阀 第三节 压力控制阀 第四节 流量控制阀 第五节 插装阀 第六节 电液比例控制阀 第七节 电液数字控制阀

难点:先导式阀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基本要求:掌握方向控制阀的类型特点及三位式换向阀的中位机能,先导式溢流阀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应用,调速阀、插装阀的工作原理等重点,会正确使用和选用各类液压气动阀。

第六章 辅助元件(1学时)

第一节 蓄能器 第二节 过滤器

第三节 油箱、热交换器、压力表及压力表辅件 第四节 压缩空气净化设备的组成和布置 第五节 气压辅件

第六节 管件、密封装置和其它辅助元件

基本要求:掌握蓄能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等要点并自学了解本章其他内容。第七章 基本回路(5学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方向控制回路 第三节 压力控制回路 第四节 速度控制回路 第五节 多缸运动控制回路 第六节 其它控制回路 重点:本章为全篇重点。难点:基本回路动态过程解析。

基本要求:在掌握各种元件性能特点的基础上,掌握基本回路的概念,各种常用典型基本回路的作用、特点及应用,会正确选择和设计常用液气压基本回路。第八章 典型系统(4学时)

第一节 以速度控制为主的液压系统 第二节 以压力控制为主的液压系统 第三节 其它液气压系统 重点:本章为全篇汇集点,重点。

基本要求: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具备阅读分析中等复杂程度的液气压传动系统的能力。

第九章 系统的设计计算(1学时)

第一节 明确设计要求、进行工况分析 第二节 执行元件主要参数的确定 第三节 系统原理图的拟订 第四节 元件的计算与选择 第五节 系统性能验算

第六节 绘制正式工作图和编制技术文件 第七节 系统设计计算举例

基本要求:掌握液气压传动系统设计计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第十章 伺服控制系统(4学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典型伺服控制元件 第三节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

难点:液压伺服控制的原理及控制方式。

基本要求:了解液压伺服控制的概念、典型伺服阀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典型液压伺服控制系统阅读分析。

三、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课内实验项目及其学时数

1、流体力学基础实验(实验教学大纲另行制定)2学时

2、液压泵的性能参数与分析(实验教学大纲另行制定)

2学时

3、液压气动元件结构分析(实验教学大纲另行制定)2学时

4、液气压基本回路设计与比较(实验教学大纲另行制定)2学时

5、平面磨床工作台驱动液压回路设计(实验教学大纲另行制定)2学时

6、钻床夹具驱动液压回路设计(实验教学大纲另行制定)2学时

7、双液压(气动)缸自动顺序控制系统的设计(实验教学大纲另行制定)2学时

8、QCS003液压实验台的PLC顺序控制(实验教学大纲另行制定)2学时(注:第5—8项实验为课外学时实验,可选做其中两项。)二)课程作业、对生产实习的要求

1、课程内容中每章均附有相应的习题。由于习题有一定难度,课程应安排4学时左右的习题课穿插于课程教学中,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2、课程教学在生产实习之前进行。生产实习中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观察、分析和熟悉生产实际中的液气压传动系统和设备。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本课程实为流体力学、液压传动、气压传动和伺服控制与逻辑控制等多门课程的主要内容组合,内容较多,难点较多,教学中应注意归纳总结,突出重点。重点放在流体力学基础和液压传》部分讲细讲透,气压传动部分则注重其与流体力学和液压传动的相似性及其不同点,而伺服控制与逻辑控制部分的内容则以讲清概念和方法为主。

2、本课程的逻辑性较强,教学中应注意前后衔接和引导。

3、第六章辅助元件只讲蓄能器和气动辅件的原理和作用,其余部分以自学为主。

4、第八章典型液气压系统可结合各专业特点选择2~3个系统讲解。

下载07版机械设备电器控制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07版机械设备电器控制课程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 微生物学 课程英文名称:Microbiology 课程类别: 选修 课程学分数:4 课程学时数:54 授课对象: 口腔八年制 参考教材:沈萍、陈向东《微生物学》第2版......

    课程教学大纲

    附件1: 聊城市技师学院工匠精神教育教学大纲 总学时:10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的教学是中央精神的体现,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现实要求,是新时期技工教育不断提......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 I. 教学大纲:syllabus /teaching program Ceramic / pottery / porcelain 本大纲适应于英语专业三、四年级学生及英语四级过关的非英语专业学生。 陶瓷是人类最......

    内部控制教学大纲

    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内容简介 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本课程系统地讲授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相关案例,反映2008年颁......

    2011版工程机械电气与电子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机械电气与电子控制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工程机械电气与电子控制 课程英文名称 Engineering machinery electricity and electronic control 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

    电器销售实习日记7

    2013-4-25 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公司,晨会是必不可少的,有的时候呢觉得晨会没有那么必要是门也没有讲到也要啰嗦半天,还不如多一点时间去柜台去熟悉产品,闲话就不多说了,进入正题。......

    电器控制PLC 资料 基础知识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电器控制PLC 资料 基础知识 本文由爱追风1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

    食品机械设备课程考试总结

    1..流化床:在一个设备中,将颗粒物料堆放在分布板上,当气流由设备下部通入床层,随着气流速度加大到某种程度,固体颗粒在床内就会产生沸腾状态,这种床层就称为流化床。 2.喷雾干燥: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