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精选)

时间:2019-05-15 01:13: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精选)》。

第一篇: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精选)

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长沙市一中 李德文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人类正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能否接受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大批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强调了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可见“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一致的,而且能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中学的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化学是未来世纪的中心学科,如何发挥化学教育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创新素质的培养,培养二十一世纪所需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

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本文重点谈谈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呢?首先要有良好的学习心态,有强烈的求知欲,对化学现象能产生强烈的好奇,这是一切创新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在人类认识史上,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创造。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种与化学有关的现象随处可见。用砖砌墙和贴瓷砖时,先要将砖和瓷砖用水湿润;新买的铝锅,烧过自来水后有黑色斑点;经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禾苗长得很茂盛,这些奇妙的现象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后,就能促使他们去学习掌握水泥、铝和氮气的性质。

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奇特的实验现象。例如:一铝制的盛饮料的易拉罐内充满CO2气体,然后往罐内注入适量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将罐口密封,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呢?首先,易拉罐“内凹变瘪”,接着“瘪了的罐重新又鼓起来”。对于前面的现象一般很容易解释。这是因为学生很容易从固有的思维定势出发,即分析物质发生变化时,只从加入的物质来考虑,只分析NaOH溶液与 CO2的反应,就能得出易拉罐“内凹变瘪”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后面的现象呢?深入思考,不难得出这是因为容器本身“铝”与氢氧化钠溶液也会发生反应。

对这些现象的好奇,能使学生的情绪亢奋、激动,从而在白热化的思维之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其次,在学生良好的心理基础上,老师们应该恰当质疑。古人云:“疑者觉悟,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科学研究、探索活动尤其需要质疑。疑而启思,疑而生变。在教师的质疑中,学生不是以一种被动接受的闭合的思维方式参与到认识过程中,而是主动地以开放式思维去解疑。质疑,实际上构成了从一般性思维发展到创造性思维链上的关节点。

质疑时,常以“原理型”为主。学生掌握某种化学原理后,教师提出有发展性应用型的疑问,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进行萃取操作教学时,讲述了要将分液漏斗倒转过来进行振荡的原理后,可向同学们质疑:当两种互不相溶的溶液发生反应时,应怎样才能使两溶液反应充分?在复习完氨气的喷泉实验后,学生可以思考:Cl2、CO2在NaOH溶液中、乙烯在溴水中、SO2在酸性KMnO4溶液中能否形成喷泉。通过这样的质疑和解疑,学生将避免解决问题途径的单一性,而是多角度、多方法去解决问题。即从惯常的思维方式上升到创造性思维方式。

要学生学会这种思维并引导自己进行创新思维,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经常作这方面的训练,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良好途径;同时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对学生解题有创新的,即使在萌芽状态,都要积极扶持,千万不能有意无意的扑灭在学生大脑中冒起的各种神奇的创新性的火花;考试也应鼓励创新,凡有新颖解法和独特见解,即使答案不完整,不全面,有不准确之处也应酌情给高分。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能求异,达到创新的境地。

在一切的创造发明活动中,创新思维是基础,而创新能力是核心。怎样培养创新能力呢?

这里谈谈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讲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能力对于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培养想象能力,要学会联想。讲到CH4气体燃烧的焰色时,要联想到H2、CO气体燃烧的火焰也是淡蓝色;讲到CH4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时,联想到用这套装置还可以制O2,NH3气体;讲到硬水的软化时,想到水壶为什么易起水垢;讲到浓硫酸的强腐蚀性时,想到皮肤沾了浓硫酸时,应该怎么处理。

培养想象能力,还要大胆的猜想、幻想,甚至异想天开。例如讲到N2的结构和性质时,假设N2不存在氮的化学键,N2变得非常活泼,世界将会变成怎样?对这种意想不到的想象,老师要及时加以肯定、称赞,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创新观察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也是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部分。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周密、精确和系统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科学新发现的基础。实践能力是将创意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是创意与创新的桥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培养这两方面能力,要加强课堂实验的教学。实验时,同学们要从实验现象、实验操作等不同视角,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共同现象和不同现象,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或其它直观条件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把观察和思维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如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仪器时,要求学生弄清实验仪器的各结构名称、使用方法与使用条件;观察实验现象时,要求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静到动,从反应物到生成物的状态,要弄清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变化情况,引导学生从化学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在实验时留有“空白”和“开发区”,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新,锻炼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现行化学教材中的一些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主要是作为验证化学知识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对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改进实验、设计实验等方面的指导。

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教学形式,它生动、简捷、有效,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最好的教学手段之一。我们在平时实施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分为三种形式教学:(1)对于重要实验,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2)对一些要求不高的实验,可对学生开放实验室,要求学生设计或改进后上台演示;(3)对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现象又不太明显的实验,教师先进行演示,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的缺陷在哪里,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究的思维状态,进而改进实验。

例如,在进行“氯气实验室制法”的演示实验教学时,学生弄清楚了实验装置设计程序(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收集装置→验证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等),理解了控制反应条件,对比试验等实验方法,我先让学生观看本节8页的装置图示,再让学生思考:(1)该装置是否能收集到纯净干燥的Cl2?(2)添加哪些仪器和试剂可收集到纯净而干燥的Cl2?(3)如何验证Cl2的漂白性?不一会有的提出“浓盐酸易挥发,气体中气有HCl气体和水蒸气。”有的认为:“排空气法收集Cl2容易混空气”。有的说:“难以确定收集满否”等等。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要求上台进行演示。第一次实验课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后面学习HCl、SO2、NH3、CH4、CH2=CH2等气体的制法时,学生都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又如我们在演示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79页[实验3—5]时,由于生成的SO2具有刺激性气味而影响课堂气氛。我们趁机诱导学生思考:如何克服这一缺陷?学生积极思维,设计改进了多种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有的说在试管口放一团用氢氧化钠溶液浸泡过的棉花;有位学生设计了用“W”型试管组装的实验装置,在演示浓硝酸与铜反应时也被我们采用。

而设计性实验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高层次要求,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一定的实验技能,通过分析、综合、推理、联想、想象等多种思维活动设计出实验的具体方案,并用实验加以验证。如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组合装置,组织环保小组测定水体污染等课外实验,能让学生亲自尝试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飞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创新教育是“三个面向”的需要,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创新型人才。2000、12、12

第二篇:浅谈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

浅谈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

摘要:创新是一种富有极强生命力的发展,“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创新教育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要想使我国跻身于现代化强国行列,必须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以高中化学教学为着力点,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 创新教育 教学模式

一、化学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主导,以知识传授为重点,学生没有学习自主权,因此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只能在特定的框架内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超出框架就不知如何变通了。有的教师甚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化学公式、化学现象,无论遇到什么题,首先是套公式。对于相对简单的问题,套公式有时确实能够解答,于是学生在日积月累中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学习化学就成了“背诵化学公式、化学现象―套用公式、化学现象解答问题”的程式化过程。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以及高考制度的改革,化学命题越来越多元化、开放化,考查的知识也越来越趋向综合化,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此时学生再简单地套用化学公式,往往会无济于事。这迫切要求学生打破思维定式,找到问题的突破点,整合所学内容,创新运用知识,解答问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忽然之间萌生出来的,而是在日常的学习中培养、锻炼形成的。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知识装载的容器变为知识加工的个体,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1.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世界上伟大化学发现、化学发明为人类的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化学家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精神和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化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光明的前景,使人们充满期待等,使学生全面而深刻地了解化学知识的创造和创造者,从中受到感染和影响,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激励他们树立为国家和科学献身的远大志向。

2.向学生介绍与化学有关的环境、资源、能源等问题

环境、资源、能源与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人类社会的发展既依赖这些因素,又受到它们的制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生存出现了一些重大的问题,如环境污染、温室效应、臭氧空洞、能源枯竭等,这些都与化学有关。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向学生展示这方面的素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人类的生存、发展意识。

3.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的地位,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是观察化学现象、发现化学问题、验证化学结论的过程。通过实验,不仅能使学生观察到神奇的化学现象,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养。化学实验是一项科学实验,要求必须严谨,任何一个环节即使出现一点点偏差都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同时,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结果,不能因为得到的结论和书本上或别人的不同,就舍弃自己的结论,要鼓励学生反复实验,查找出现不同结论的原因,这既是反复学习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化学教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教材为中心,常常是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学生学习到的是学科中固有的知识,而对知识的来龙去脉,如何运用却鲜少涉及。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做实验,而很多教师不重视实验教学的直观性,认为做实验既不安全,也没有必要,只要记住实验的步骤、出现的化学现象、得出的化学结论就够了,导致学生腹中空有知识,却没有能力;一味地墨守成规,却不知创新;习惯单一思维,却不会变通。

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设备,在实验中培养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了用盐酸除去不溶于水的氧化物和碱及碳酸盐后,拿出一个生了水垢的水壶,要求学生通过实验除去水垢。紧接着问题来了,实验室中的盐酸是化学物质而具有强腐蚀性,如果用于除水壶中的水垢不仅容易损坏壶,还容易残留化学成分,用起来不安全。那么,有没有什么代替物既可以除去水壶,又不至于残留化学成分呢?在教师的提问、引导下,学生们寻找盐酸的替代物,进行实验验证,不但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更增强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既包括创新观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还包括创新实践能力。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完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创新能力。

1.加强双基教学,打牢创新基础

拥有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创新的前提,离开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谈创新,无异于在空中建楼阁。因此,教师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要重视双基教学,为学生发展创新能力打牢基础。

2.加强实验教学,从观察中创新

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以讲为主的方法,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要求学生留心观察教师的操作步骤、化学物质发生反应产生的化学现象、反应发生后得到的化学产物,并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通过直观的实验学习到书本上抽象的知识。学生在观察实验时,除了发现共同现象外,有的学生还能够发现不同现象,教师要鼓励发现不同现象的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全面分析,找出现象发生的原理,总结出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加强实验活动,从实践中创新

教师除了进行演示实验外,还应该给学生实验的机会,使学生亲自验证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并在验证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进而探索研究,这是学生创新和提高的良好途径。在实验前,教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然后把学生分成实验小组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然后相互讨论交流,对方案进行优化。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实验的不足,纠正错误的操作方法,使学生安全、完美地完成实验,从而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总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注重化学实验教学,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实践和思维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成长为创新型人才。

第三篇: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

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

海门市包场中学(226151)王勇

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总书记对此作了精辟的论断。创新的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在继承前人留下的丰富的人文、科学遗产的基础上,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而化学在培养学生基本科学素质和开发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如何根据创新教育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打破传统固定的教学模式,有机地将知识、方法、能力、世界观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发展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创新意识,树立敢想、敢做、的创新精神,迅速增加聪明才智,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从宏观、微观两大方面把握:

(一)宏观上要把握的几个方面。

1、教师自身必须转变观念,增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识性和紧迫感。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历程,我国中学生在各项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的奖牌不少,而在本土培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到目前为止尚无先例。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我国的经济和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外,另一方面在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模式上值得探讨。长期以来我们的化学教育强调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偏重于化学知识的增长和积累,偏重于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这种模式的教学在学生知识水平方面有长足的进步,但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略见逊色。在高层次的研究领域涉及到许多人类所未知的知识,这样的研究就不仅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更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基础上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揭开新的奥秘。我们必须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从培养创新人才这一远大战略高度来认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教学任务落实到实际教学中。

素质教育中,创新教育是核心,创新教育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关键。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孤立的,它是基于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各种能力基础之上,而且短时间内不能够见效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在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同时渗透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只有教师脑海里有强烈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才能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时时处处、随时随地着力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长期坚持下去,相信学生的创新能力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2、教学方法自主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偏重于知识的传授,第一步由教师把所要掌握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或由学生从教材中阅读、归纳获得,第二步理解这些知识,第三步学会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主要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

当前的化学教学,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所突破,关键在于真正做到自主化,所谓自主化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过程是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过程,是别人所无法替代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是让你把所要学的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也不

是仅在教师的控制之下让学生被动地去做某事,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要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敢于让学生充分讨论,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讨论问题,一个问题可以有多个答案,让学生在各抒己见中提出创新性见解,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能设计出让学生自由讨论的题目,能设计出多种答案并能澄清学生模糊、错误认识的题目,能设计出让学生可能产生创造性见解的题目,这就是化学创新教学的艺术。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需要自主地选择各种教学方法,如:问题讨论法、自学指导法、学生讲演法、辩论法、探究法等,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让学生自由思考、积极探索、发表自己的见解,适时地提出质疑、猜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里要充分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这是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

3、学法指导经常化、能力培养始终化。

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目的是“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渔”,要让学生终身受益无穷。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方法方面的专家”。作为化学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教材、去完成化学作业,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听课、如何做读书笔记,及时记下随时可能出现的奇思妙想;不仅仅教会如何设计并完成实验,更要教会学生如何用化学思想、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学法指导充分地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教会学生如何自学、如何选择参考书,通过查资料、上互联网等不同途径获取资料,学会分析、归纳、对比,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能学会自主学习。

能力方面我们坚决摒弃忽略创新能力培养,偏面追求应试能力的做法。化学教学中要将能力培养贯穿始终,大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时间支配的能力、自学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化学创造能力。要把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能力与传授知识相结合上。我们必须让学生学会关心、合作,具有开拓进取、创新应变等适应未来的各种能力。

4、营造创新环境,鼓励学生创新。

在良好的创新环境中,往往更能充分地显示学生创新的才能。课堂上教师要营造创新的学习环境,课外我们同样必须提供必要的条件,搞些“科学小论文答辩”、“科技小制作展示”、“常用工具的改进”等,为学生提供创造的活动场所和展示创新才能的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严肃地宣讲自己的小论文,从容地现场答辩,在创新中提出一个个尖锐的质疑,得到一个个机智的应答。在开发创新潜能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成果,哪怕是点点滴滴的小苗头,哪怕是很幼稚的异想天开,我们都要给予肯定,鼓励他们的创新热情,从而营造一个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二)微观上要把握的几个方面。

1、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素质

创新思维主要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创新思维中的逻辑思维又主要包括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在日常化学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创设匹配的问题情境,指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训练,学生就能够显著提高顿悟机率,增强创新能力。

⑴指导学生进行事物及其属性的多层次、多侧面思维的发散训练。

创新可以看成是在事物的某个层面上,在事物性质显现的不同侧面上实现了

某种新的联系,所以我们要实现创新,首先就是要对物质的结构和性质进行多层次、多侧面的发散思维训练。如对硫酸可以作如下思维发散训练:

a、从元素种类和原子数量的角度来说,一个硫酸分子中有二个氢原子,一个硫原子和四个氧原子。

b、从硫酸实际存在的结构粒子种类来说,硫酸中有氢离子、硫酸根离子和硫酸分子,水溶液中还有水合氢离子。

c、从物理性质角度来看,硫酸具有无色、大密度、高沸点等性质。

d、从化学性质的角度而言,硫酸可表现酸性、强氧化性、脱水性等性质。⑵指导学生进行多样本的事物及其属性的多层次、多侧面的思维集中训练。

事物及其属性的某种新的联系,我们可以理解为事物及其属性在一定条件下的某种统一,从思维的角度则可以看作是思维的一种集中,所以指导学生进行多样本的事物及其属性的多层次、多侧面的思维集中训练,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对乙二酸氢钠、氨基乙酸、对羟基苯酚钠等物质可作如下集中思维训练: a、从含元素种类而言,它们都含有碳、氢、氧和钠。

b、从反应时可能表现的本质来说,它们都能给出氢离子和结合氢离子。c、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它们又都属于有机物。

⑶指导学生进行事物的造形和变形训练,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素质。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结构的功能外显,物质变化的实质是原子核及其核外s、p、d、f电子的空间构型在新条件下的重构。显而易见,想象和改变微粒的空间构型在创新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想象物质构型及其变化是形象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思维离不开形象思维。如通过下列几种方法提高学生形象思维素质:

a、同性质的变形想象。

如以有孔为例展开变形想象。有孔的物质可以是与渔网、防盗门、铁丝网、滤纸、半透膜、分子筛等等。

b、同微粒不同物质的变形想象。

如碳单质可以有立体层面形(石墨)、空间正四体形(金刚石)、球形(C60)等。

c、进行造形比赛,比谁的造形种类多,谁的造形更复杂、更完美。

如应用碳球和铁棍进行有机物结构造形比赛。

2、指导学生剖析创新成果,帮助学生学会创新技法。

发散思维、集中思维和形象思维,虽然都是创新思维的主要内涵,但在创新活动中,它们毕竟只是思维某些问题的某一个侧面时的一种特殊思维,而实际成功的创新几乎都是三种思维相辅相成和协调展开的结果。有机组合各种思维实现创新的方法称为创新技法,常见的创新技法主要有思维开拓法、逆向思维法、联想创新法、拟喻思维法、系统综合法等等。

每项创新成果都有其新颖独特之处,每项创新成果总是蕴含着某些创新技法,指导学生剖析创新成果,悟透创新技法之奥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初步学会常用的创新技法。

如剖析我校创新成果,活鱼运输的供氧装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会下表的创新方法。

活鱼运输供氧装置的创新技法

活鱼长途运输供氧装置的创新主要的创新技法

确定创新目标:

创造活鱼长途运输供氧装置

达成目标所需的几个方面:

1、寻找长途运输时鱼类死亡的主要原因

2、创造长途运输时鱼类避免死亡的方法

达成目标的途径与方法:

1、估计鱼类死亡原因(缺氧)思维开拓法

2、设计对比实验,验证估计原因对比联想法

供氧养鱼和缺氧养鱼

3、寻找无毒安全的释氧原理过思维开拓法

氧化物和水反应

4、创造能够连续等量释氧的装置相似联想法

类似医用滴液装置系统综合法

整个创新过程逆向思维法

3、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全面提高学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新思维和技法是创造能力的核心,但实际创新过程中还涉及很多其他方面的知识,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教师还需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⑴指导学生收集、筛选、论证社会需求,变需求为研究课题。

如:有一次我们获悉某乡办厂需要从某种废催化剂中提取金属铜,经过师生研究,大家一致认为:催化剂组分基本清楚,有关分离原理学生已经掌握,需要仪器设备学校具备,这个社会需求信息可以立为正式研究课题。

⑵适时调控学生的创新研究,力保创新成功。

a、指导学生深入开展创新研究,选择应用合适的创新技法。

中学阶段没有“思维发展”的专业课,学生对创新思维和创新技法是非常有限的,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实际上是配合教材,从另一个侧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素质和能力。

b、指导学生调控心态,塑造高尚的创造性人格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心理上还未充分断乳的中学生,经常会有缺乏自信、意志不坚、毅力不强、情绪忽高忽低等表现,结合学生的具体表现,及时用前辈科学家以天下科学发展为已任,百折不挠,勇于攀登创新高峰的感人事迹,教育学生,鼓励学生向他们学习,把自己塑造成具有高尚人格的新一代的创造发明家。

⑶指导学生评估课题研究。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是人类的一种宝贵财富,及时总结创新活动中的经验,可以使学生的创新素质跃上一个新的台阶。课题研究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进行评估,在评估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创新成果的社会功能,可以坚定学生的创造发明的志向。

4、改进教学方法,选择适当模式,努力创造提问和质疑的氛围。

良好的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和独立性的土壤,正如诗人龚自珍所述:“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课堂中可根据不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如探究式模式一般分为:创设情景;激发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架设探究桥梁;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问题;重复智能训练;进行智能的重新组合;创新学习等七个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因为提问是创新的开始,有的化学教师为了鼓励提问和回答问题的学生,设置了积累分制度,给大胆提问、勇于纠正教师教学中的错误、积极在各种刊物上撰写文章、善于补充完善其他同学回答、参与讨论的学生加分,以支持学生的创新和参与精神,培养创新精神。

5、组织和开展化学小论文的撰写和评比。

实践表明,化学小论文的撰写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小论文的类型有多种多样,如知识归纳型、实践探索型、教具的改革与制造、调查访问报告、化学家的生平事迹、化学晚会的组织、化学诗歌、谜语、化学魔术的创作、学习方法的心得体会、对某些化学问题(如环境污染及其治理)的真知灼见。撰写小论文的过程实际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的过程。不少现代的化学家就曾经是几十年前化学小论文的积极撰写者。

6、提倡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向学生征集试题,调动积极性。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创新的、简捷的解题思路,比较制备方法的优势;让学生在实施师生角色互换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和创新的价值。撰写试题必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教师首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教师的知识面必须拓宽,广泛猎去各方面知识,特别是国际国内社会热点、高科技信息,教师还应加强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样我们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为中华民族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四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作者:田鹏飞

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10期

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学校教育的目的,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下面谈谈在化学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

第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要想创设一个好的教学的情境,为良好的教学打下基础,教师首先就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教学环境里,不要单项交流,要让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这样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气氛里,学生学生才会用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第二,教师要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里的推动力,再创造思维中具有出发催化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进发的时候。在人类认识史上,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好奇感和惊奇感,才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和创造。如瓦特对蒸汽冲动壶好奇发明了蒸汽机等,由于好奇心理作用的推动,创造性思维而产生。第三,教师在课堂中还要设计巧妙的问题情景。设疑是探索科学原理向导,是催生学生积极思维的源泉。科学研究,探索探索活动需要质疑。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高质量的质疑艺术呢?首先要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层次,其次是疑问的隐蔽性和梯度。问题与结论不能太直接,也不能太难,要让学生再解疑是有一定的切入点,顺藤摸瓜,顺理成章的解决疑问。第四,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不屈不挠的敢于冒险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训练养成的。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行为。另外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有有责任心且敢于冒险,敢于挑战创新人格。第五,与化学教材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一切创造发明活动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基础,而创新能力是核心。广博的科学知识,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想象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的实践能力等形成创新能力。各项能力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共同推动,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总之,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创造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受益终身。

第五篇:创新教育的化学教学设计

新乡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学 生 姓 名

论 文 名 称

院(系)名 称 专 业 名 称 年 级 班 级 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职称于金平

创新教育的化学教学设计

化学与化工学院 化学教育 2008级1班 刘清玲 副教授

目录

内容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前言...............................................................................................................................2 1 营造自由、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2

1.1 爱护学生的自尊心..........................................................................................2 1.2 学生占主导地位..............................................................................................3 1.3 师生关系融洽,敞开心扉交流........................................................................3 2 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3

2.1 精心设问,培养创新意识................................................................................4 2.2 兴趣培养创新意识..........................................................................................4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5

3.1 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5 3.2 对“解题方法”提问......................................................................................6 前景展望.......................................................................................................................6 参考文献.......................................................................................................................8 致谢...............................................................................................................................9

内容摘要:培养创新人才是学校教育的目标,各科教学都要贯穿创新人才的培养,也都要开展创新教育。因此,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刻不容缓,义不容辞的。本文主要介绍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创新

教育

化学

教学设计

Abstract:Training creative talents is the goal of school education, teaching subjects through the creative talents have also to be creative education.Therefore, students in Chemistry Teaching innovation is imperative, obligatory.This paper describes how the chemistry teaching students ability to innovate.Key words:Innovation Education Chemistry Teaching Design

前言

传统的化学教学往往强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而没有或较少着重从化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上挖掘教材内容的内涵,从能力培养的着眼点上组织教学。这虽然在短期内可以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一个合格的化学教师必须尽心引导质疑问难,让他们在质疑问难的环境中大胆求异,不断迸出思维的火花,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营造自由、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

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也就是营造一个使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教学环境,不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也不是老师的简单灌输和说教,更不是专制的压抑,而是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测、联想和想象,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欣赏学生的不同见解。这样,有利于消除课堂上过于拘谨的局面,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改善师生人际关系,课堂才真正活跃起来,学生才敢想问,畅所欲言。民族宽松才敢质疑,善于质疑才可能闪现出创造性的火花。在教学工作中,经常听教师议论,现在的学生太懒了,会的不问,不会的也不问,真拿他们没办法。观察我们的教学实践,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1 爱护学生的自尊心

学生在学习是有了问题,是否敢提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气氛和环境。中学生的自尊心很强,使得他们不敢大胆提出问题,惟恐问错问题,所以老师要充分爱护他们的自尊心,尊重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要精心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开放、愉快的教学氛围。清除他们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帮助学生克服怕错怕羞的情绪,让他们敞开心中的大门,敢于开口问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幼稚可笑甚至是错误的,老师决不能取笑他们,反之应肯定其大胆行为,尽量找出问题的合理部分和闪光点.善意的加以引导,多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必然会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增强提出问题的勇气和信心,使自尊心的负面影响—害怕提出问题,转变为正面影响---善于表现自己,乐于提出问题,养成质疑的良好习惯。

1.2 学生占主导地位

学生过于依赖老师和课本,习惯于老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或答案。另外,部分学生基础差或缺乏思维能力,遇到问题就不往下想,或根本就没有提出问题去质疑的意识。然而面对各所高校对人才的选拔,初中教师一味的追求升学率,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授,采取填鸭式教学,也就是一味的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没有或较少的着重从化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上挖掘教材内容的内涵,从能力培养的着眼点上组织教学[1]。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很活跃的过程,在课堂上学生应充分发挥其作用,把自己不懂的,模糊的或是与课堂无关的问题都可以问老师,老师应让学生主宰课堂,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整个课堂上老师少讲课,学生多多交流,畅所欲言。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堂上要履行自己的权利。

1.3 师生关系融洽,敞开心扉交流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想问问题但是没有机会,以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在现今的教学中,尤其是高中,课堂上时间紧迫,老师不可能考虑到每一个学生是否听懂,也不可能把一个问题反复的讲,因为时间不允许。在课下,学生很难找到老师,即使有时遇到了,也没有学习的那个氛围。如果是几个学生在一起研究,他们彼此间的水平相差不大,最终的讨论结果也是不尽人意的。因此,学生要想学习,首先必须与老师的关系融洽,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达到随时随地都可以解惑。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世界各国的历史和现实都无不说明一个真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社会已把是否具有创造力作为衡量人的一个重要标准。培养人才就必须发挥学生身上蕴藏着的创新潜能。科学家认为:科学的创新精神导致科学发现,科学发现最重要的经验之一也是冲破传统和敢于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前,学生的创新意识薄弱,这与教师的教学紧密相关,中国教育的特点是老师不断的提出问题,学生等待着回答。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挖掘学生潜力的过程,因此,教师再也不能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传声筒。而要成为导演和教练,用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催化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自主求地知,自觉地实践,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2.1 精心设问,培养创新意识

人的创新思维能力通常表现为对未知领域充满探索的兴趣,热情。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通常表现出善于质疑,乐于寻根究底,同时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最终发现别人不易发现的规律。如居里夫人发现镭元素。在其之前,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壳勒发现了元素放射线,他只发现了这种光线的存在,至于他的真面目还是个谜。由于缺乏怀疑批判精神,亨利贝壳勒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这引起了居里夫人极大的兴趣,激起了她童年时就有的探险家的好奇心和勇气。在研究的过程中,居里夫人发现能放射出那奇怪光线的不只铀,还有钍。她把这些光线称为放射线。居里夫人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可能还有一种物质能够放射光线,这种光线要比铀放射的光线强的多,她认为这种新物质只是极少量的存在于矿物质中,她把它定名为镭。居里夫人可贵之处在于她敢于怀疑,勇于创新,通过科学实验和理性思维当之无愧地赢得了诺贝尔奖.在对客观事物的质疑中,限于学生的认识水平,他们不一定能在学习中提出可研究讨论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的示范,巧妙构思,精心设问会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究的地位,让学生随着问题的层层深入而激活思维去创新[2]。让其跳一跳,摘到桃子。例如,学完一氧化碳的性质后,可结合实际对一氧化碳的毒性提出以下问题。(1)煤气中毒的生理过程是怎样的?(2)再什么条件下易发生煤气中毒?(3)从环保角度看如何防止和控制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全部回答上的问题有一定的困难,会使学生产生较多的疑点,大脑的思维就会始终处于活化状态,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对问题展开讨论分析,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引导学生作答,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必要的知识视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2 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年龄,好奇心很强,因此教师要精心爱护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观察事物的机会,促使其养成爱观察的好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化学演示实验中,许多学生不知道如何观察现象,不知往哪看,看什么,怎么看,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观察时机,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如:对比观察法,重点观察法等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现象观察到事物的本质。另外,观察实际生活,处处留心观察,扩大提出问题的范围。例如,汽车轮胎,人的鞋底上为什么要做上花纹?冬天人嘴里呼出的白气是什

么现象?电话和手机有什么区别等等。兴趣是创新的动力之一,以下三个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

成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就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3]。比如:写本章化学书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其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感受化学学习给他们带来的成功和喜悦,极大的刺激学生的创新兴趣。

感知化学的简洁美,形成不衰的兴趣。化学课本中所涉及的化学式很多,单纯的记忆很复杂,有些化学式可以用一些通式概括。例如:烷烃类,其通式为CnH2n+2,我们只需记住其通式便可以把某一具体的烷烃的化学式写出来。这不正是化学的简洁美和巧妙美吗?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吃的药,用的化妆品等等,其说明书上都有极其对称的化学结构式,使我们不由的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

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使学生达到一种渴求心界。我认为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创新兴趣,也只有这样的问题才会吸引学生,引起认知冲突,渴求去解决。例如:学习了元素的化学价之后,给出几种离子,让学生判断其化合价,既而也可以让学生写出几种化合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1 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

在化学教育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范围,学习目的,学习过程上有一个新的转变,以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创新的学习[4]。同时在学习方法上,要灵活多变,实现化学教育的最优化。引导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范围,学习目的,学习过程,变被动为主动,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向学生介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重要化学史实或联系实际的知识。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的能力。如学习某一章节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寻找容易记忆的方法,凭着自己的联想写出本章小结,学习心得等,以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另外,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基本要求是课前自主预习,发现并记录问题,课后自主复习,并初步学会总结归纳,找到知识问题的内在联系,而教师利用网络有针对性的将预复习的纲要,知识的重难点及理解问题的思维过程加以点拨启发,则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锦上添花。学生的预复习内

容不能局限于课本,还应包括课本外有关的知识点及内容。现在网络上学习网站很多。

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网站,让学生带着学习课题到网上学习。特别要注意的是,由于知识的不断更新,化学知识中新反应,新方法,新物质不断出现,课本知识永远滞后于知识发展的步伐,课本中许多知识和观点已不符和实际,甚至是错误的,化学学习中掌握网上的学习方式,可大大开拓知识视野。

3.2 对“解题方法”提问

解化学题是重要的实践活动,解题多思,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可以给学生归纳下列的提问:A已知什么条件?发生什么化学反应?B题目的隐含信息有哪些?缺什么条件?C以前曾见过类似的问题吗?能从哪些角度解决?D能否用一个相同或相似的模型去代替它?E是否有一些特殊情况可帮助分析?你用了全部条件吗?F你能用多种方法得出结果吗?能检验结果吗?G能否适当的改换一下化学情境?在化学学习中,不少学生也初步学会了按这些问题进行自问自答,解题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正如波利亚所说:“一个个问句,若屡次有帮助,学生就会注意它,他将在相似的情景下自问这个问句”。这也正符合启发式教学的强化原则。解题时,先用常规方法解,再研究巧解,多解,能开拓思维,提高能力。

教会学生学习,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的召唤,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未来赋予教师的历史使命[5]。因此,创新教育将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创造充满了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能受益终身。同时也让教师的劳动闪现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这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的。相信只要我们时时留心,注意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己任,有目的,有意识的长期坚持下去,做创新教育的有心人,就一定能把创新教育推想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前景展望

1.化学教育是科学技术的一个大分支。“科学已成为一项国家事业,从而使企业和政府都直接参与了科学事业,实现了科学家和企业家、政治家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科学正在变成技术。越是新技术,包含的科学知识越密集。高科技就是包含密集科学知识的技术。”

2.现代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综合,使化学脱离了简单的经验形态,逐渐形成了新的科学体系。

3.面对能源不足、资源匮乏、环境污染、健康危机和粮食短缺等热点问题的 挑战,人类要求持续发展的愿望日益迫切。阐明人类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中的化学机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依据,已成为化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4.化学教育打破了按学科体系组织化学教学内容的传统框架,立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力倡导科学探究,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欧阳长庚,周国平.中药化学实验现代化学设想[J].大学化学,1993,8:25~25.[2]陈锡恩.浅谈化学教学中创造能力的培养[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0,17:56~58.[3]魏居东.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2000,8:92~93.[4]蔡春泉.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12 :67~69.[5]张亚玲,杨善禄.中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育,1999,8:25.致谢

在此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刘清玲的指导与督促,同时感谢她的谅解与包容。没有刘老师的帮助也就没有今天的这篇论文。求学历程是艰苦的,但又是快乐的。感谢刘老师在这半年中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她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精神很让我感动,再次向她表示由衷的感谢。在这三年的学习中结识的各位生活和学习上的挚友,让我得到了人生最大的一笔财富。在此,也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我的父母,没有他们的辛勤付出,也就没有我的今天,在这一刻,将最崇高的敬意献给你们。

本文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结合了我长期以来的实习实践,在此,向所有为这篇论文完成付出心血的导师们表示致敬。

下载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化学教学中的教育叙事

    化学教学中的教育叙事 旬阳金洞中学李志强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学生应为主体,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主导者。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在最大限度上调动学生的积......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史教育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史教育 上海市莘格高级中学 李建强 科学史是科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反映,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是人类思想宝库中十分宝贵而丰......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容县高中化学组:杨树文 537500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也是一种特定情境下的人际交往活动。无论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还是处于教学主......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摘 要:情感教育是化学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快乐学好化学。关键词:情感教育;爱心真情......

    语文教学中个创新教育[★]

    语文教学中个创新教育 面对新的世纪, 改革旧的教育制度,以“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而“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应以......

    化学教学中采用

    化学教学中采用"交流探索 练习反馈",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即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恰当运用"交流探索 练习反馈"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化学教学中5篇

    化学教学中 ”听课易懂做题难”的现象是当今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找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本文结合自已的教学实践,试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探讨其本质原......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策略

    第 1 页 共 1 页 —高—山 育要解化点改键学随已增产中—东要的注决学方革词态着进长成化素省 趋重问课案提度21入点为学质金培势学题堂,供创教教乡养,生,教以一新学育县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