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体育课程实施
一年级体育课程实施
一、指导思想
以阳光体育为载体,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能够快乐的活动起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2、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动作与方法,如排队、徒手操、走、跑、跳、投、滚翻、攀爬、小球类游戏以及韵律活动和舞蹈等,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提高身体各种基本活动能力。
3、在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求新、求变、求异的心理特点,多采用情境式、学导式、主动式、合作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多运用模仿性、游戏性的练习方式进行教学,目的地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和身心的愉悦,学会同学间的和谐相处。
三、课程目标
1、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
2、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
3、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4、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
5、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四、课程结构
以游戏为主要内容。采用简单、有趣、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会到明白了道理、提高了技术、与同学和睦相处和充分进行运动的多种乐趣,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孩子体育锻炼的能力。
第二篇:一年级课程实施水平调查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程实施水平调查
请监考老师按记录速度读题一遍
一、选择
1、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下面做的不对的是()
(1)、常洗澡 ⑵、饭前洗手 ⑶、指甲长了也不剪
2、我们要养成正确的坐立走姿势,下面不正确的是()
(1)、站立时要直 ⑵、坐要端正 ⑶、弯腰走路
3、不是小明视力下降原因的是()。
(1)、躺在床上看书 ⑵、在太阳下看书 ⑶、眼睛离书保持一尺
4、吃饭时我们要()
⑴、不吃早饭⑵、按时定量⑶、饭前吃点零食 5、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年10月1日成立的⑴、1948⑵、1950⑶、1949
二、判断1、2、3、4、5、6、苹果从树上摘下来,直接吃就行了()饭不能吃得太饱()寒冷的冬天,我们要穿得少一些()雪像大被子一样,让小麦好好过冬()冬天,青蛙也到南方过冬去了()我们要爱护我们的校园,保护学校的树木()
一年级《传统文化》地方课程实施水平调查
请监考老师按记录速度读题一遍
一、选择
1、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⑴、给妈妈端杯水 ⑵、冲妈妈大吵 ⑶、让父亲给穿衣
2、下列不是蒙书诵读内容的是()
⑵、《弟子规》 ⑵、《小儿语》 ⑶、音乐
3、人间四月芳菲尽的下一句是()。
⑴、长恨春归无觅处 ⑵、山寺桃花始盛开 ⑶、不知转入此中来
4、下列做法不对的是()
⑴、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⑵、在老师面前,态度恭敬⑶、在公共场合嬉笑喧哗
5、齐鲁大地的名人众多,齐鲁“一山一水一圣人”中的圣人指的是()⑴、孔子⑵、孟子⑶、毛泽东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2、3、4、5、6、7、在我国的民间工艺的后面打√ 衣着不当会损害自身的形象,所以我们穿衣要挑剔,追求名上课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写字要摆正姿势,读书可以歪着身子。()潍坊市的杨家埠村,自古就因出产木版年画而闻名()我们要保持教室的卫生,不乱写乱画。()剪纸是一种特别常见的中国民间艺术()⑴、年画 ⑵、剪纸 ⑶、风筝 ⑷、面包 牌()
第三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建议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建议
(1).教学建议
(一)设置学习目标建议
1.在目标多元的基础上有所侧重。2.细化本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
3.目标难度适宜
(二)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的建议
1.体现“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2.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3.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需求。
4.适合教学实际条件。5.重视健康教育。
(三)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建议
1.应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充分发挥体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2.应针对不同水平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不同内容的教学规律与要求,进行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与学法创新,调动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的积极性。
3.应创设民主、和谐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情境,有效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传授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通过体验、思考、探索、交流等方式获得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应对问题、自我锻炼、交往合作等能力,开展丰富体育活动经验,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
4.应在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安排一定时间,选择简便有效的练习内容,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发展学生的体能。
5.应高度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体育健康教学中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特别要关注体育基础差的学生,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促进每一位学生更好地发展。
(2).评价建议
1.明确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目标
2.合理选择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内容 3.采用多样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方法 4.发挥多方面评价的作用
5.合理运用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结果
(3).教材编写建议
1.教育性2.科学性3.实用性4.可读性5.发展性6.差异性
(4)课程资源开发一利于建议 1.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体育设施和器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5.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6.时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四篇:一年级小学体育水平一课程纲要
小学体育水平一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体育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师用书
新建小学足球校本实验教材《快乐小足球》
授课时间:30-36课时
授课教师:上街区新建小学雷帅
授课对象:上街区新建小学二年级1——6班
使用时间:2011——2012
一、课程性质:
1.体育课程教学必须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
2.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不是以知识传授和智力游戏为主要手段的。
3.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既是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实现课程各项具体目标的主要载体,而且掌握这些知识、技能和方法也是《课程标准》要求达到的一项重要目标。
4.体育与健康课程虽然强调多种内容、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的整合,但仍足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门课程。
5.小学和初中的健康教育内容由体育、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生物或科学等相关课程共同完成,体育课程主要学习与体育密切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
二、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三、课程目标:
1、掌握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明确体育锻炼的作用,在锻炼中运用学习新知识,并不断巩固和提高。
2、从基础锻炼做起,进一步增强体质,特别注意培养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
3、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足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初步了解小型足球的起源于发展和中国足球联赛的相关知识;
②初步掌握颠球、掷界外球哀求、控球的基本要领和技能;
③了解足球运动与人的身心健康等知识。
2、方法过程:
①观摩讲解,了解足球历史,探讨足球文化;
②实践体验,通过颠球、掷球、控球等实践,探讨足球技艺,掌握初步技能;
③亲历表演、采访、小报等活动全过程,积累足球初步知识,培养初步的综合学习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了解足球知识,初步体验足球的乐趣,自觉自愿当好文明小球迷,积极主动参与足球运动; ②知道学校“足球小明星”故事,愿以他们为榜样,并向他们学习,初步树立勇敢、坚强的心理品质;
③了解足球运动与人的身心健康等知识。
五、课程内容:
(一)、内容主要有:体育基础知识、基本体操、田径类的跳跃和投掷(轻物掷远 抛接球)、体操(团身前后滚动和前滚翻)、队列练习、走跑练习(30米跑 和300-500跑走交替)、基本步法练习。内容简单却是最基础的,要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对于难度较大的项目,教师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应当适当降低动作难度,多加以引导,从学生基础能力开始培养,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
(二)、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师用书》的要求,采用新圃报刊社足球校本实验教材《快乐小足球》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内容包括:足球常识、足球游戏、基本技能:脚内侧踢定位球、脚背内侧踢球、脚底接地滚球、专项素质、教学比赛、考核。
六、课程实施与建议:
(一)教学方式:
1、理论与实践结合2、尊重个性发展
3、挖掘个人潜力
4、强调创新意识
理论部分的学习在教室里采用集中讲授方式进行;实践部分在足球场采用集中讲授的方式进行。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坚持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同时,教学贯彻启发式教学,采取课堂提问、共同讨论、布置课外练习和作业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学习方式: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
模仿体验、观察比较、集体研讨、互帮互学、教学比赛、团结提高。
(三)课外拓展性练习:
1、课外活动
2、第二课堂
七、具体的教学计划:
1、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任务,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和创新精神。
2、理论方面: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方法及体育运动常识、卫生保健等。
3、队列队形:主要学习集合、散开、稍息、立正、左右转法以及向右看齐等。
4、广播体操:一年级新生首先要学会广播体操(学校特色武术操),因此,学习广播体操是上半学期的重点。
5、技能方面:主要包括①走:各种不同姿势的走,直线走;②跑:主要有直线跑,沿圆形跑,直线往返跑,接力跑等;③跳:主要有双脚跳、跳圈,跳上台阶,跳绳,立定跳远;④投:主要有对地投球,抛接球,投球进筐,投准练习等;⑤技巧方面:滚翻等简单的柔韧素质;⑥游戏《快快集合》、《投准》、《拍球比多》、《大鱼网》、《投沙包》、《迎面接力》、《跳进去拍人》、《老鹰捉小鸡》等;⑦简单的韵律舞蹈动作学习。
6、足球教学贯穿始终。
八、课时安排:
(1)走:各种不同姿势的走,直线走——2-3课时
足球常识——1-2课时
(2)跑:主要有直线跑,沿圆形跑,直线往返跑,接力跑等——2-3课时
足球游戏——1-2课时
(3)跳:主要有双脚跳、跳圈,跳上台阶,跳绳,立定跳远——2-3课时
脚内侧踢定位球——3-4课时
(4)投:主要有对地投球,抛接球,投球进筐,投准练习等——2-3课时
脚背内侧踢球——3-4课时
(5)技巧方面:滚翻等简单的柔韧素质——2-3课时
脚底接地滚球——3-4课时
(6)游戏《快快集合》、《投准》、《拍球比多》、《大鱼网》、《投沙包》、《迎面接力》、《跳进去拍人》、《老鹰捉小鸡》等——2-3课时
专项素质——1-2课时
(7)简单的韵律舞蹈动作学习——2-3课时
教学比赛——1-2课时
(8)考核——1-2课时
九、课程评价:
1、注重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整体素质。
2、评价要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可建立“成长档案袋”,关注、尊重和体现学生个体发展。
3、实施评价应兼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并加强形成性评价。
多鼓励新生在课堂上大胆做示范,并提出问题,对这方面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4、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保证正确的跑走姿势,并对学生及时给予表扬。
5、教师要将学过的知识,有机地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去,以达到提高的目的。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引导学生提高认识,做到优生优培,差生转化。
6、教师加强各方面学习,提高理论水平,以理论指导实践,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总结经验教训。
第五篇:“隐性课程”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改革与发展的主题。特别是体育课程的改革正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重点。但人们大都比较重视在体育学科课程(显性课程)方面进行研究,而在校园体育文化的隐性课程研究上,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教育实践证明,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体育中所包含的隐性课程非常突出,所以,在学校体育中,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开发体育隐性课程对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有着深远的意义。笔者试图通过本研究,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促进“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和“阳光体育”计划工作的落实,促进并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
一、校园体育文化概述
校园文化作为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有机整体,而校园体育文化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校园文化的不断发展。因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种种说法。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校园中所有成员为参与主体,以课余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文化的多学科、多领域广泛交流和共同创造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态,具有时代特点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体育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校园中所有成员为参与主体,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项目,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内容,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一种群体文化。
二、体育隐性课程及其表现形式
有资料介绍,隐性课程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不管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迅速被人们所接受。隐性课程指的是课内外间接的内隐的,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非特定的心理反应发生作用的教育影响因素。隐性课程包括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学校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学校体育对隐性课程的体现更加明显,更加突出。本人对体育隐性课程的理解是:在学校范围内,除显性体育课程之外的,按照体育教育目的及其具体化的体育教育目标规范设计的校园体育文化要素的统称。体育隐性课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观念:属于精神性的体育隐性课程。包括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理念、学校体育的风气、体育教师的风格、学校体育的传统等。这种校园体育精神具有极强的渗透力,由此形成一种浓烈的体育精神氛围,赋予学校和教师特有的个性魅力,从而使置身其中的学生具有向往感、亲切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2.体育设施:包括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体育器材设备等,还有体育艺术雕塑、绘画、体育名言牌、标语等。
3.体育行为:包括主体行为的体育形象,如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参与程度,投入程度等。体育文化活动、体育交往行为,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及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交往等。这种体育文化的长期积淀,会构成学校的整体体育风气——校风和稳定的体育活动模式——传统。
4.体育管理体制:包括学校体育的组织机构,学校体育的管理制度等。如体育考试、达标、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等制度。
三、构建校园体育文化及开发隐性课程的原则
1.科学性: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种多样。要具有可行性、健身性、趣味性和安全性等,也要考虑经济性等。
2.实用性:场地器材的设置要简单实用,经济安全,可图文并茂,便于学生自学、自练、自评、自测。能面向全体学生,以吸引和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体育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3.艺术性: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直观地给学生以心理影响,满足他们的审美要求,给人以美的享受,使其快乐地、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4.系统性:就是要把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与隐性课程的开发看作是学校教育或学校体育的一个系统。使其成为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完整的有机整体。使校园体育文化的隐性课程与体育课堂教学的显性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体育与健康”课程落到实处。
四、构建校园体育文化及开发隐性课程的主要方法
1.挖掘校园体育文化的潜在教育功能,加强校园体育场地器材等设施的教育性。体育场地、器材等设施是构建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基础,不但要发挥其健身功能,还要挖掘并开发其潜在的教育功能。
(1)标语口号法:利用操场四周的围墙,教学楼内、外墙等,书写有关体育的标语口号,如:以体育为突破口,创建特色学校。
(2)板报宣传法:在学校宣传栏中,专设体育宣传栏。还可运用板报、广播等用以宣传体育与健康知识,简介体育新闻、人物,搞体育图片展,公布校内体育赛事及比赛成绩等。
(3)标牌说明法:即在体育场地器材旁设立“说明标牌”。其主要内容有:活动项目名称,方法、作用、评价标准、注意事项及示意图等。
2.优化、美化校园环境,强化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1)环境育人法:校园环境所包含的隐性课程因素是丰富的,储藏的信息量是巨大的,政治的、历史的、道德的、美学的无所不包。学生正是通过从环境那里所获得的种种刺激,经过反复地理解和体味,影响和形成自己的观念并且制约着自己的行为习惯,产生情感、态度的“再体验”。环境正是具有了这种教育功效,才能产生环境育人的作用。
(2)氛围制造法:校园体育文化作为学校精神、传统、作风的综合体现,客观地创造了一种育人的环境和氛围。领导重视、管理科学,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和能力是强化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保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是构建校园体育文化,开发体育隐性课程的有效载体。
3.继承并发扬校园体育文化传统和风格,构建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
(1)体育节:改革运动会为体育节,突出了群众性、多样性、娱乐性、层次性、开放性、安全性等特点。内容包括体育创作性比赛,如体育征文、体育摄影、体育制作、体育绘画、体育演讲等;精选田径运动项目的比赛,减少竞技性比赛项目,增加参赛人数。突出趣味性、娱乐性体育比赛,如二人三足、三人四足的跑,自行车慢骑等。还有对抗赛(包括学生间、班级间、师生间)、合作赛(师生间、男女间、家长与学生间等)、开展挑战赛、擂台赛,如投篮、射门、颠球等。表演赛,如健美操、广播体操、主题校操等。
(2)体育健康乐园: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及实施快乐体育的需要,落实课外文体活动工程,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行了体育场地修建、器材改造及自制,如轮滑与排球网球复合场,小篮球架、小足球门,十字网排球场,组合健身器,联合跑步器等。充分体现了经济、实用、适用、多用、耐用、量多、方便、安全等特点。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进行锻炼,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体育兴趣,扩大了活动的空间,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学生享受到了体育的快乐。
(3)大课间体育活动:改革课间操,创建大课间体育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拓宽了功能,丰富了内容,延长了时间。
此外,还可开展体育与健康知识竞赛,体育与健康专题讲座,冬季象征性长跑等等。
五、结论与建议
1.构建校园体育文化,开发体育隐性课程,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作保障。领导重视,各部门大力支持,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才能促进校园体育文化不断地蓬勃发展。
2.隐性课程必须从学校体育的整体体育观念来认识和开发。因为隐性课程是指除体育显性课程之外的学校体育的整体,包含学校体育的全部内容。所以,学校体育隐性课程要从学校体育的各个领域去研究。
3.研究构建校园体育文化,开发体育隐性课程的功能要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相结合。体育隐性课程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显性课程)的延伸和补充。是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能促进和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更好地使“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因此,研究校园体育文化,开发体育隐性课程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4.构建校园体育文化,开发体育隐性课程要与学校体育改革紧密结合。构建校园体育文化,开发体育隐性课程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课题。二者相辅相承,互为补充,从而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
5.构建校园体育文化,开发体育隐性课程要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融教育性、健身性和娱乐性为一体,逐步形成具有各校风格、传统和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
6.坚持正确导向,增强系统性,规范校园体育文化。对校园文化要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以达到持续的整体功效,减少盲目性,防止浮在表面,一味追求形式和场面热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