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园植物调查》教案(范文模版)
《校园植物调查》教案
生物:2.2(冀教版七年级上)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实地调查课。“调查”作为一种广义的探究活动,是通过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或社会中去,就某一生物学问题进行调查,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做的就是指导和组织工作。《校园植物调查》是让学生走出课堂,在校园里进行植物的调查活动。通过这样一个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安排、自己制定计划、分工合作,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丰富多彩的校园植物以及校园植物对环境的不同作用,使学生对植物的多样性、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
教学重点:调查的一般方法和调查的实施,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调查结果的表达与交流。
教学难点:调查活动的组织教学。
学生分析
(1)有《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的基础知识,学生已经具备观察植物、记录植物特征的能力,完全能够完成《植物调查记录表》以及给植物归类的任务。
(2)第一次实地调查活动,学生也许会误认为此类课等于玩,所以一定要明确活动的任务性、科学性、严谨性并且强调活动时的纪律性,组织性和安全性。
设计理念
开放式教学:开放的教学空间与时间以及教学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学会做调查记录。
2、识别校园常见植物,描述其外部形态、功能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并学会给植物分类。
3、举例说明植物对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技能目标:
1、运用观察的基本方法,观察校园植物的外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环境。
2、尝试植物调查的一般方法
3、尝试制定校园绿化方案
4、尝试交流探究结果。
5、尝试调查报告的编写。
情感性目标:
1、体验探索自然奥秘,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同热爱校园,热爱植被,热爱大自然的风尚。
3、养成与人分工合作、与人交流的习惯,形成集体主义观念。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本节由于内容较多,可安排2课时完成。课前先让小组预习,提前制定调查计划(调查目的、调查场所、调查路线、调查小组的人员分工)。第一课时用大约二分钟说明调查注意事项,然后在校园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地调查,按照课本24页《植物调查记录表》完成调查记录;第二课时,各小组完成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并得出结论,各小组进行交流、老师、同学给予评价。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预先进行周密考察对学校内植物的种类、数量、生活环境和用途有清楚的了解。
2、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调查计划(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探究竟1制定)
学生准备:
1、提前预习课本24页探究竟1、2,组成小组,每组5人,组长负责制,组员分工(记录员2名、观察员2名、汇报员1名等),制定调查计划(按照探究竟1制定)
2、纸、笔、放大镜、太阳帽等
3、学生上课提前在操场集合。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程引人:同学们,我们来到这个可爱的校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那么你了解我们的校园吗?你了解我们校园的一草一木吗?你知道在我们校园中,到底生长着多少植物吗?这需要同学们通过调查得出结论。今天我们就对校园植物进行一次调查。
教师活动:
下面同学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调查计划进行调查。调查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1、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填写植物调查记录要认真、实事求是,记录特征时要抓住特点。
2、调查过程中如出现不认识的植物,可以先记录特征和生长环境,采集标本,调查完毕后在老师指导下认识或查阅资料再完成记录。
3、注意安全。对于有毒植物及带刺植物不要接触,不尝野果、野菜。
4、组队员之间要善于团结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5、活动时要有纪律性,组织性,爱护植被,热爱校园。
实施计划、实施调查时,实行组长负责制,组员按照分工负责。
2、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对于自己一时不能答出的问题,应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作到课后查阅资料或请教他人。[来
3、课后了解调查情况,如有没完成任务的,让其课下完成。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在黑板上列出评分标准:调查有一定数量且客观真实3分,对调查结果的分析3分,制定校园绿化方案3分,临场发挥1分
教学过程:
课程引人:上节课我们对校园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那我们的调查活动是否就结束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任何一项调查活动还要包括资料统计整理,分析调查结果,得出结论并且提出合理的建议。这个结论与见解仁者见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对于结果的分析,侧重点不同则观点不同,所以结论必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今天这节课我们的任务就是:各小组对调查结果要进行统计整理,最后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就学校绿化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从美观角度或校园植物作用方面出发尝试制定校园绿化方案,最后将小组意见在班级内交流、评分。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班级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选代表上台交流
每小组交流后,请学生评价,评委根据评分标准打分,课代表算出平均分写在黑板上。成绩记入档案。
教师活动:适当鼓励
交流结束,教师总结。这次调查活动各小组表现的都不错,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小组队员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得到了发挥,希望在以后的活动中继续发扬。这次调查活动仅仅是一次小小的开始,获得详尽的调查结果并不是我们的调查目的,因为要想获得详尽的调查结果仅靠一两节课的调查是不可能调查完的,也不可能完全掌握调查方法,所以我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能够充分利用调查方法。
作业:回忆此次调查活动的过程,写出调查的基本步骤。
第二篇:《校园植物调查》教案
《校园植物调查》教案
生物:22(冀教版七年级上)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实地调查。“调查”作为一种广义的探究活动,是通过让学生走出堂,到大自然或社会中去,就某一生物学问题进行调查,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做的就是指导和组织工作。《校园植物调查》是让学生走出堂,在校园里进行植物的调查活动。通过这样一个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安排、自己制定计划、分工合作,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丰富多彩的校园植物以及校园植物对环境的不同作用,使学生对植物的多样性、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
教学重点:调查的一般方法和调查的实施,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调查结果的表达与交流。
教学难点:调查活动的组织教学。
学生分析
(1)有《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的基础知识,学生已经具备观察植物、记录植物特征的能力,完全能够完成《植物调查记录表》以及给植物归类的任务。
(2)第一次实地调查活动,学生也许会误认为此类等于玩,所以一定要明确活动的任务性、科学性、严谨性并且强调活动时的纪律性,组织性和安全性。
设计理念
开放式教学:开放的教学空间与时间以及教学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学会做调查记录。
2、识别校园常见植物,描述其外部形态、功能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并学会给植物分类。
3、举例说明植物对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技能目标:
1、运用观察的基本方法,观察校园植物的外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环境。
2、尝试植物调查的一般方法
3、尝试制定校园绿化方案
4、尝试交流探究结果。
、尝试调查报告的编写。
情感性目标:
1、体验探索自然奥秘,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同热爱校园,热爱植被,热爱大自然的风尚。
3、养成与人分工合作、与人交流的习惯,形成集体主义观念。
时安排
二时
本节由于内容较多,可安排2时完成。前先让小组预习,提前制定调查计划(调查目的、调查场所、调查路线、调查小组的人员分工)。第一时用大约二分钟说明调查注意事项,然后在校园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地调查,按照本24页《植物调查记录表》完成调查记录;第二时,各小组完成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并得出结论,各小组进行交流、老师、同学给予评价。
前准备[
教师准备:
1、预先进行周密考察对学校内植物的种类、数量、生活环境和用途有清楚的了解。
2、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调查计划(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探究竟1制定)
学生准备:
1、提前预习本24页探究竟1、2,组成小组,每组人,组长负责制,组员分工(记录员2名、观察员2名、汇报员1名等),制定调查计划(按照探究竟1制定)
2、纸、笔、放大镜、太阳帽等
3、学生上提前在操场集合。
第一时
教学过程
程引人:同学们,我们来到这个可爱的校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那么你了解我们的校园吗?你了解我们校园的一草一木吗?你知道在我们校园中,到底生长着多少植物吗?这需要同学们通过调查得出结论。今天我们就对校园植物进行一次调查。
教师活动:
下面同学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调查计划进行调查。调查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1、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填写植物调查记录要认真、实事求是,记录特征时要抓住特点。
2、调查过程中如出现不认识的植物,可以先记录特征和生长环境,采集标本,调查完毕后在老师指导下认识或查阅资料再完成记录。
3、注意安全。对于有毒植物及带刺植物不要接触,不尝野果、野菜。
4、组队员之间要善于团结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活动时要有纪律性,组织性,爱护植被,热爱校园。
实施计划、实施调查时,实行组长负责制,组员按照分工负责。
2、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对于自己一时不能答出的问题,应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作到后查阅资料或请教他人。[来
3、后了解调查情况,如有没完成任务的,让其下完成。
第二时
前准备:
在黑板上列出评分标准:调查有一定数量且客观真实3分,对调查结果的分析3分,制定校园绿化方案3分,临场发挥1分
教学过程:
程引人:上节我们对校园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那我们的调查活动是否就结束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任何一项调查活动还要包括资料统计整理,分析调查结果,得出结论并且提出合理的建议。这个结论与见解仁者见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对于结果的分析,侧重点不同则观点不同,所以结论必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今天这节我们的任务就是:各小组对调查结果要进行统计整理,最后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就学校绿化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从美观角度或校园植物作用方面出发尝试制定校园绿化方案,最后将小组意见在班级内交流、评分。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班级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选代表上台交流
每小组交流后,请学生评价,评委根据评分标准打分,代表算出平均分写在黑板上。成绩记入档案。
教师活动:适当鼓励
交流结束,教师总结。这次调查活动各小组表现的都不错,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小组队员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得到了发挥,希望在以后的活动中继续发扬。这次调查活动仅仅是一次小小的开始,获得详尽的调查结果并不是我们的调查目的,因为要想获得详尽的调查结果仅靠一两节的调查是不可能调查完的,也不可能完全掌握调查方法,所以我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能够充分利用调查方法。
作业:回忆此次调查活动的过程,写出调查的基本步骤。
第三篇:校园植物调查
校园绿色植物种类的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认识校园内的绿色植物;知道他们的名称;了解他们的主要形态特点、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用途等。了解植物分类的目的、方法和分类单位,对校园植物进行分类。
二、调查意义: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训练学生对调查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实践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解自然、热爱自然、保护植物、爱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并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让学生在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和交流,学会自信,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主动性。
三、调查工具:照相机、校园植物记录卡、笔、标本袋。
四、调查范围及内容:校园内的绿色植物。校园内的绿色植物的种类。
五、调查方法:每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
六、调查过程:调查校园绿色植物的种类,并对各种植物从形态、特征、习性、生长繁殖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记录。将学生分组,选定一名组长,由组长带领在校园内进行调查,观察校园内各种绿色植物,并拍摄有价值的照片,收集有代表性的标本。学生如实记录绿色植物的名称、形态特征、生活环境、数量、生长情况,查阅事先准备的资料,尝试对调查到的植物进行分类,将归好类的植物进行整理,填写在调查表上。
七、调查预期结果:使学生能认识校园内的绿色植物;知道他们的名称;了解他们的主要形态特点、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用途等。了解植物分类的目的、方法和分类单位,能对校园植物进行分类。通过收集植物分类的有关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加工资料的能力,知道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使学生养成了解自然、热爱自然、保护植物、爱护环境的意识。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协调意识增强。
第四篇:校园植物调查研究报告
校園植物調查研究報告
研究性学习阶段小结
一、校园植物的作用 ○校园是一个人群集中的地方,“绿色”校园是每一位师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的第二家园,它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起着重要作用。安静、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为师生提供课外休息活动的场所,置身于清新和谐的绿色校园内,不仅可以让师生观赏到各种植物景观,呼吸新鲜空气,消除大脑疲劳,而且更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优秀品质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绿色植物,维系着生态平衡,使万物充满生机,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美化环境运用树木花草不同的形状、颜色、用途和风格,配置出一年四季色彩丰富,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层层叠叠的绿地,镶嵌在城建筑群中。它不仅使学校披上绿装,而且其瑰丽的色彩伴以芬芳的花香,点缀在绿树成荫、蓊郁葱茏中,更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为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创造优美、清新、舒适的环境。
2,净化空气 绿色植物对净化空气有独特的作用,它能吸滞烟灰和粉尘,能吸收有害气体,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据测定:1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产生750公斤氧气,吸收1000公斤的二氧化碳。如果以成年人每日呼吸需要0.75公斤氧气,排出0.9公斤二氧化碳计算,则每人有10平方米的树林面积,就可以消耗掉每人因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供给所需要的氧气。据上海地区对一些常见的绿化植物进行了吸硫测定,发现臭椿和夹竹桃不仅抗二氧化硫能力强,并且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也很强。臭椿在二氧化硫污染情况下,叶中含硫量可达正常含硫量的29.8倍,夹竹桃可达8倍。其它如珊瑚树、紫薇、石榴、广玉兰、棕榈、银杏、桧柏、粗榧等也有较强的对二氧化硫的抵抗能力,刺槐、女贞、泡桐、梧桐、大叶黄杨等树木抗氟的能力比较强。另外,木槿、合欢、杨树、紫荆、紫藤等对氯气、氯化氢气体有很强的抗性;紫薇可吸收汞;大多数植物都能吸收臭氧,其中银杏、柳杉、樟树、海桐、青冈栎、女贞、夹竹桃、刺槐、悬铃木、连翘等净化臭氧的作用较大。树木还能吸收氨、铅及其它有害气体等等。故有“有害气体净化场”的美称。
3,调节气候 树木能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 为师生的生活创造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树木也能调节气温,这是由于树木可以减少阳光对地面的直射,能消耗许多热量用以蒸腾从根部吸收来的水分和制造养分,为人们创造了防暑降温的良好环境。据测定,夏季绿地的气温要比城市中的路面、广场等建筑区的温度低10℃左右。
七、八月份柏油路面的温度高达30℃—40℃,而草地的温度只有22℃—24℃,林地中的温度更低,一般情况下,公园中的空气湿度,要比城市其他地方高27%。
4,减弱噪声 茂密的树木能吸收和隔挡噪声。据测定,40米宽的林带,可以降低噪声10-15分贝;公园中成片的树林可以降低噪声26-43分贝;绿化的街道比不绿化的街道可降低噪声8-10分贝。在森林中声音传播距离小,是由于树木对声波有散射的作用,声波通过时,枝叶摆动,使声波减弱而逐渐消失。同时,树叶表面的气孔和粗糙的毛,就象电影院里的多孔纤维吸音板一样,能把噪声吸收掉。
二、课题的提出 ○
我们的校园坐落在美丽的杭城,她犹如一座绿色公园,校内绿化达到了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的设计特色。每当我们漫步于风雨长廊或站在楼上极目远眺整座校园,就会感到特别的幸福!但经我们初步调查,大多同学对校园植物了解甚少,对如此丰富的、方便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利用起来,让学生自己去了解一下校园植物及其分类。同时,作为朝晖学子,我们应该更多关注给大家身心带来宁静致远的校园。为此在指导老师的推动下,我们七<11>班全体学生决定对学校各种树木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主要对植物种类、用途、分布、习性等进行一次较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使大家更快更易的熟悉校园植物,并初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调查范围 ○
学校校园内所种植的各类木本植物。(花卉、野生类不列为本次研究范围)
四、调查方法 ○
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访谈、小组讨论。
五、研究时间 ○
课余时间及专项的活动时间
六、研究成员 ○
七<11>班全体学生。
七、指导老师○
戴老师
八、研究过程 ○
1、实地调查 :由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树木,熟悉树木分布,并做好记录,画出植物分布草图,将不认识的树木重点记录、做记号。
2、采集标本 :利用选修课的时间,指导学生将不认识的和暂时不能确定的树木的叶片采集下来,压制做成植物标本。
3、查阅资料:与电脑老师联系,利用学生的信息课时间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获取各类树木的相关资料(树名、科名、习性与特点等)。另外,小组分工回家查阅有关资料。
4、核准资料:经过以上各项活动,学生对校园树木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为了使自己的认识更科学、更准确,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借阅了《植物志》,小组分工核准,使我们的资料更全面、更完整、更准确。
5、整理资料:集中、收集所有学员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全面整理、筛选、分类。
九、研究成果 ○
1、全体学生对校园树木的种类、科属、习性与特点、分布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收集、调查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4、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协调的意识有所增强。
5、为学校绿化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科学依据。
十、感想 ○
在数日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学校各位领导、年级主任、指导老师及其他同仁的大力支持和鼓励,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回想我们的路程,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是研究成果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我们也感到欣慰。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们学到了很多,不只是植物知识的增长和丰富,更体验到同学间团结协作、不畏困难的精神。当我们对某种植物一无所知时,我们分工合作,查询资料,向指导老师请教。当我们一点一滴积累知识时,真的感到很充实,很快乐!在此,我们向指导我们成长的老师们表示忠心的感谢!
七年级(11)班学生:廖子威
指导老师:戴老师
第五篇:校园植物调查教学设计
校园植物调查及标本制作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以苏教版八年级生物第五单元第十四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中的第一节“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为依据而设计的调查活动。本章从认识学生身边种类繁多的生物的方法———科学的调查方法和观察方法入手,安排本节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对《生物课程标准》中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具体落实。
本课通过调查、探究及设计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调查的方法。虽然学生对植物分类知识还不是很熟悉,甚至于有些花草树木叫不上名字来,但他们可以通过阅读教材、搜集相关的课外资料、询问或与他人分享和交流信息达到认识和了解的目的。调查法不仅是研究生物的方法之一,而且是了解事物的常用方法之一。因此,本课的设置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调查,去认识身边的植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和渴望。但初二的学生很少接触调查活动,对调查的目的、方法和步骤不是十分明确,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只有使学生明确了调查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才能保证调查有目的地顺利进行。另外,初二的学生好奇心强但自制力比较差,极易将调查活动搞成旅游或漫无边际的游玩,达不到实践的目的。因此教师必须作好活动前的教育、指导和小组长的培训等工作,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合作意识。此外,学生还没有学到植物具体分类知识,所以调查过程中不能过于强调这一部分知识,只要学生能分清是那一类植物,属于灌木还是乔木以及植物的名称及在绿化上的意义就可以了。另外学校正处于刚刚建完不久,还没有彻底规划完善的现实情况,正好为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规划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所以开展这样的活动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社会意识的形成。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了解校园植物,尝试对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2、知道这些植物在美化、绿化、净化校园环境中的作用和意义。
3、尝试校园绿化设计,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2、培养探究能力、交流与合作能、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这次调查和设计活动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认识校园常见植物。
2、设计能力的尝试与培养。
(二)教学难点:
1、调查活动的组织,使活动能有目的的进行。
2、学生独立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准备:
1、调查范例、调查报告。
2、提前一周调查辅导,小组长培训
3、给学生两天的时间做调查计划和标本制作的准备。
4、自己抽出时间对学校及周缘的植物也做一次细致的调查,做到心中有数。
六、课时计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每天都穿行于校园之中,在校园中学习、生活,你了解你的校园吗?(学生给予教师肯定回答)
师:那么你知道我们的校园都有哪些植物吗?(学生说出他们认识的一部分植物)
师:同学们认识的仅仅是我们校园内的一部分植物,除了这些,校园内还有很多植物,这些植物对校园的绿化又各有什么意义呢?要了解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引出课题——校园植物调查)
(二)、新授课
第一课时——准备工作
1、观看教师准备的调查范例,大致了解调查的方法、步骤等。在观看过程中教师在每一环节做详细说明。
2、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调查计划以及调查表的设计(包括调查目的、范围、方法等)教师参与其中并指导调查计划的制定和调查表格的制作。
3、教师讲解采集植物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4、分发采集工具。
注:本课的前一天对小组长作好培训和指导,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任务,并对小组成员分好工。
5、以组为单位展示交流设计报告,互补再次完善计划。
6、教师评价,补充强调调查活动以及标本制作的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内容:(1)调查的科学性:强调如实做好调查记录及调查报告的统计。(2)调查的过程中保护好校园环境(如不要折树、摘花等)(3)强调小组的合作意识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实施调查计划:
1、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到校园内开展调查活动并做记录。(教师跟随活动并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2、在调查的同时按照要求采集部分植物准备做标本。(教师监督,严禁学生肆意破坏植物)
3、调查结果的交流、讨论与展示:
(1)、将调查报告以组为单位在课堂上交流汇报。
(2)、组与组之间互补,比比看看那一个组调查的种类数量最多,调查报告最完善。
(3)、按照要求对采集回来的植物进行标本制作并附上相关信息。(4)、最后评选出一个最佳调查组和最佳标本制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