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学素材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学导入4法★

时间:2019-05-15 01:19: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教学素材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学导入4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教学素材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学导入4法》。

第一篇:人教版教学素材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学导入4法

高中生物必修二

好方法引领新课堂

俗语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引入成功与否,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关系到教师是否能真正进入角色,从而影响着本节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对于《基因的分离定律》我总结且设计了以下导入:

1.故事导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琼瑶的一个小说,叫《哑妻》。哑妻的父母都是正常人,但是她一生下来却是个哑巴。而且后来哑妻生了一个女儿也是哑巴,但是她怀的第二个孩子是正常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该如何让解释呢?学完这节课,我们就会明白。好,咱们来学习遗传的第一个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

2.图片导入

可以在上课前先给同学们欣赏一下豌豆的图片。

师:大家认识这种植物吗?

生:应该是豌豆。

师:大家觉得豌豆的用途有哪些?

生:可以吃,用豌豆陷做的豆沙包可好吃了……可以作为观赏植株……

师:嗬,大家一下子说了这么多。这个豌豆不光有大家说的这些作用,它还是多栖明星呢。本来它在饮食界混得好好的,可它偏偏不消停,又混入生物研究圈。别说,它还真占据了一个重要角色,从此在生物学上名声大噪,也因此名垂青史。大家想知道它的经历吗?好,我们一起先来看它的第一个经历,那就是《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发现。

3.名人轶事导入

同学们,都听说过修道士吧?修道士的日子真是无聊啊,每天除了读圣经就是教别人读圣经。有一位名叫孟德尔的修道士更无聊,他呢,自己开垦了一片田地,种了豌豆,却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看的。他从头到尾的打量这些豌豆,过份的是,还将它们长的模样记下来,而且还统计。唉~他做的这些事,是真的无聊吗?可并不是的哟,同学们!是不是有的同学总在疑惑,爸妈都是双眼皮,为何我是单眼皮?为什么花有不同的颜色?等等,那么,孟德尔就靠着观察豌豆发现了能为我们解除这些疑惑的定律,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基因分离定律》.4.游戏导入

师:请大家自然的将双手手指交叉嵌合。(同时教师作示范)大家

生物必修1

高中生物必修二

观察一下,是你的左手拇指在上呢,还是右手拇指在上?

生1:我的左手拇指在上。生2:我的右手拇指在上。

师:看来大家并不都是一样的。大家想一想,我们身上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生:单眼皮与双眼皮、直发与卷发、舌头可以卷曲和舌头不可以卷曲、有没有酒窝……

师:这些呢,都与遗传上的一个定律有关,什么定律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它:基因的分离定律。

生物必修2

第二篇:基因分离定律教学设计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1理解应用孟德尔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1.2理解并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在实践上的应用。

1.3知道基因型、表现型及与环境的关系。

2.能力目标

2.1通过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2.3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试验结果——假说——试验验证——理论。

2.4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初步掌握在遗传学中运用符号说明遗传规律的形式化方法。

3.情感目标

3.1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进行了整整8年的研究试验,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3.2通过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2.教学难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3.教学疑点:

相对性状,杂交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师活动: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那么基因在传种接代中有什么样的传递规律,得先了解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

教师活动:介绍孟德尔简历,豌豆杂交试验,揭示遗传学的经典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5年后三位植物学家分别用不同植物证实了孟德尔的发现后,被埋没的真理重新展现光辉。

孟德尔的研究方法:杂交实验法。此方法是研究遗传规律的基本方法。

什么是杂交试验法?显示《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对着图讲解父本、母本,如何去雄,如何传粉、受精,受精卵是第二代的起点,发育成胚直到豌豆种子。

孟德尔选用的实验材料——豌豆。自花传粉,也是闭花受粉。试验结果可靠又易于分析,这是他研究的特点,也是他研究成功的原因之一。

(一)基因的分离规律

讲述:由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此概念有三个要点:

同种生物——豌豆

同一性状——茎的高度

不同表现类型——高茎1.5-2.0m,矮茎0.3m左右。

教师活动:豌豆种子的圆滑和皱缩是不是相对性状?为什么?

学生活动:是。具备相对性状概念包含的三个要点:同一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种子的形状;不同类型——圆滑和皱缩。

师生交流:交待在遗传图解中常用符号:

P——亲本 ♀——母本 ♂——父本 ×——杂交 × ——目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杂种子一代

——杂种第二代

三.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1)试验过程

教师活动:出示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图,对着图讲述试验过程,注意如下几个概念:

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在杂交实验中,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那个亲本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把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如矮茎。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研究特点:①试验材料——选用自花传粉的豌豆

②分析研究方法——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

③运用数学方法——统计学方法(2)试验结果

①无论正交反交,② 自交,只表现显性性状;

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接近3:1(高茎:矮茎)。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教师活动:什么是基因?基因位于何处?

学生活动:略。

讲述: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基因控制性状。那么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在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以对存在,纯种高茎豌豆用DD表示,矮茎豌豆用dd表示。在生殖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单存在,因为核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因此,纯种高茎豌豆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显性基因D,纯种矮茎豌豆的配子只含有一个隐性基因d。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合子中的基因又恢复成对,即 体细胞为Dd。

(Dd)只表现为高茎。

显性作用:由于基因D对基因d具显性作用,故 自交产生配子时(出示有染色体遗传的图像),由于D和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故D和d独立存在,它们要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这样,产生的雄配子和雌配子就各有两种,一种含有基因D,一种含有基因d,且两种雄配子D:d ;两种雌配子D:d

。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便出现3种基因组合:DD:Dd:dd=1:2:1,性状表现为:高茎:矮茎接近3:1。

(三)总结、扩展

孟德尔的研究方法是杂交试验法,用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杂种子一代全是高茎豌豆。经自花传粉后,杂种子二代发生性状分离,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之比为3:1。孟德尔解释的关键是杂合子(代)中,D和d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

孟德尔也做了豌豆子叶黄色和绿色等其余六对杂交试验,表现型的数量比都接近3:1,请同学们按板书要求试着做这六对杂交试验遗传图解。

(四)课堂练习

1.杂合高茎豌豆自交产生的后代中,杂合高茎植株约占后代总数的()

A.100%

B.3/4 C.1/2 D.1/4

2.子叶黄色豌豆(YY)与子叶绿色豌豆(yy)杂交,后,表现型全是黄色,让其自交 发生性状分离,黄色子叶与绿色子叶之比为3:1。请用遗传图解说明试验的全过程和试验结果。

(二)教师活动:孟德尔对相对性状遗传试验的试验结果是什么?如何解释试验的结果?

学生回答:略。

教师活动:孟德尔做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并用自己的思想做出解释。这种解释没有试验验证前叫做假说。那么,孟德尔的解释究竟正不正确,还要经试验验证。

3.测交——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教师活动:测交是让杂种子一代(成。

教师板书:测交 杂种子一代 隐性类型

Dd × dd

问:按孟德尔的解释,杂种子一代Dd能产生几种配子?数量比如何?

学生课堂活动:每位学生在草稿纸上做出测交的遗传图解,并请一位学生上黑板做题。

学生的可能结果:)与隐性类型亲本回交,用来测定

的基因组

测交后代基因型 2Dd:2dd

测交后代表现型 2高茎:2矮茎

教师活动:

(1)这样做也是正确的,不能说是错的。

高茎:矮茎

(预期结果)

在一般处理时,为简化,d、d两种配子相同,即可写一种d表示。

(2)孟德尔亲自到农田进行豌豆杂交试验,得到高茎:矮茎=30:34,接近1:1。预期结果和实践结果是一致的。测交证实孟德尔的解释(假说)应上升为真理。

显示:试验结果→假说→试验验证→验证结果与假说推论结果一致→假说上升为真理,若二者不一致时,否定假说。

这是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等位基因的概念:在遗传学上,把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例如:D和d就是一对等位基因。

此概念有两个要点:

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

②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右图,D和d就是等位基因。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和染色体同处于平行关系,从本质上解释了性状分离现象。

提问: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什么?

出示减数分裂活动图像,对着图讲解。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23—24页后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强调,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是杂合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因此,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5.基因型和表现型

表现型:遗传学上,把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表现型。例如:高茎和矮茎。

基因型:把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例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有DD和Dd两种,而矮茎豌豆的基因型只有dd一种。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生物体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不仅要受到内在因素基因的控制,还要受到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举例:略)。

所以,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只有在外界环境相同的条件下,表现型才相同(举例:略)。

(三)总结、扩展

分离定律是指杂合子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孟德尔揭示的分离定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对融合遗传的否定。当时流传很广的融会遗传认为双亲遗传物质在下一代发生融合(“混血儿”一说即是一例)。而孟德尔强调杂合体内等位基因互不融合或混杂,保持相对独立性,在形成配子时还要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

扩展应用:应用分离定律,根据亲、子二代的表现型可谁知基因型。课本第28页

三、2.请同学们做。

讲评解题思路:

1.首先确定显性性状:一般说来,相对性状杂交,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但本题的三组杂交试验结果,都与此不相符。只有从第二组杂交试验来看,亲本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由此可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一定是杂合子,亲本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圆料就是显性性状。

2.先确定隐性性状的基因型,其必定是纯合体如皱粒rr。

3.得出答案。三个杂交组合的基因型是:第一组:rr × rr;第二组Rr × Rr;第三组:Rr × rr。

第三个组合为测交试验(遗传图解:略)。

第三课时

教师活动:

(1)请一位同学上黑板用基因图解写出孟德尔对相对性状遗传试验的试验过程及时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演板、口答。

教师活动:孟德尔的分离定律,第一次从理论上揭示了生物性状遗传的实质,奠定了遗传学的基础。基因的分离定律在实践中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6.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1)在农业育种中的应用

教师活动:第一,根据分离定律知道杂交的 开始出现性状分离,其中隐性性状个体能稳定遗传。显性性状中的部分个体在下一代出现性状分离。因此,目前生产上有效的办法是,年年选用适宜的品种,杂交这种杂种优势(优良性状)的利用只局限在第一代。

教师活动:第二,小麦的某些抗病性状,多数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很多小麦都是杂种,你怎样得到能稳定遗传,即不发生性状分离的纯种抗病小麦?(学生看课本第25-26页最后一段)

学生活动:(将杂种连续地自交种植、观察、选择、直到确认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抗秆锈病类型为止。)

教师活动:第三,如果所要选育的作物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则能把这样的作物丢掉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不能。因为

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就会分离出所需性状。)

不会表现出来,(2)在人类遗传病中的应用

教师活动: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对遗传病的基因和发病概率做出科学的推断。

例如,人类的白化病,即洋白头。因缺少黑色素)所以皮肤白色,头发黄色,虹膜带红色(血管颜色),畏光,它是隐性遗传病,由隐性基因a控制,正常人由正常基因A控制。

学生练题: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孩子,表现正常的概率是多少?患白化病的概率是多少?

请写出以下的基因型:

讲评:

①先写出隐性性状的基因型,白化患儿必定是aa。

②正常父母必是含有一个正常基因A,父母的基因型可暂表示为A。

③基因型为aa的白化病小孩,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必定一个a来自卵细胞,一个a来自精子,也就是说父母必定含有a基因。那么,根据上述第③项,父母基因型就可表示为Aa。(如图,见下页)

(抽两个同学上黑板解答此遗传题。)

讲评:

①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叫做携带者。

②双亲是正常的杂合子,他们的子女有3/4的表现正常,有1/4的会患白化病。

计算概率的方法:

a.用精典公式计算:概率 ×100%根据上面棋盘,总组合数为4,某性状组合数表现正常的为3,表现白化的为1,代入概率计算式可得3/

4、1/40。

b.用配子的概率计算:先计算出亲本产生每种配子的概率,再根据题意要求用相关的两种配子概率相乘,相关个体的概率相加即可。如:

表现正常(AA或Aa)的概率为:

患病的概率为:

7.基因分离定律的例题分析

例1.番茄茎的有毛(H)对无毛(h)是显性。现有基因型为Hh和Hh的两个亲本杂交,问它们的后代可以产生哪几种表现型和基因型,这几种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率各是多少?(出示该题)

分析:该题已知条件是双亲基因型,求子代的表现型、基因型及相关的概率。通常用棋盘法。即将每一个亲本的配子放在一侧,注上各自的概率,然后,在棋盘的每一格中写出台子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每一格中合子的概率是两个配子概率的乘积。

请二位同学上黑板,用棋盘法解答。(出示答案)

教师归纳:这是一道以因求果题,其解题思路是:亲代基因型→双亲配子型及其概率→子代基因型及其概率→子代表现型及其概率。下面再看一道题:

例2 豚鼠的毛色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黑毛雌鼠甲与白毛雄鼠丙交配,甲生产7窝共8只黑毛豚鼠和6只白毛豚鼠。黑毛雌鼠乙与白毛雄鼠丙交配,乙生产7窝共生15只黑毛豚鼠。问甲、乙、丙3只余鼠的基因型(出示该题)

讲述:

先根据题意列出遗传图式,但必须首先判断豚鼠毛色的显隐关系。题中的两种交配类型中,黑毛亲鼠已与白毛亲鼠雨交配,只产生黑毛鼠,故黑色一定是显性,白色一定是隐性。为此遗传图式是:

第二步从遗传图式中出现的隐性纯合体突破:

从第(一)个杂交组合来看,因为子代有白毛豚鼠,基因为bb,它们是由精子和卵细胞受精后发育而成的,所以双亲中必有一个b基因,故推导出甲的基因型为Bb。

也可以根据后代的分离比解题:

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体;若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时,则一定是测交,双亲一为杂合体,一为隐性纯合体;若后代性状只有一种表现型,则双亲都是纳合体,或一方是杂合体,一方是显性纯合体。为此,推出乙的基因型为BB。

答案:亲鼠甲的基因型是Bb,亲鼠乙的基因型是BB,亲鼠丙的基因型是bb。

最后归纳,这是一道由果推因题,其解题思路是: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双亲的交配方式双亲的基因型。

(三)总结

孟德尔揭示的分离定律奠定了遗传的基础,是经典的遗传定律。对于认识植物、动物、微生物及人类遗传现象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基因的分离定律是以后要学习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连锁交换定律的基础。

(四)课堂练习

1.用纯合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得。那么,自花受粉得

,再自花受粉得 中矮茎豌豆所占的比例是()

A.1/8 B.3/8 C.1/6 D.1/4

2.狗的卷毛是由于一个显性基因控制的,直毛是由于它的隐性等位基因控制。有两只卷毛狗交配,产生出一只卷毛雄狗,你用什么方法,判定这只卷毛雄狗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

教学反思:孟德尔建立的两大遗传定律因为比较抽象和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怎样才能很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大定律,解决生产实践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是摆在教师和学生面前的一道难题。本人经过教学实践发现,在教学中“换位思考”,以孟德尔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来学习这两大定律,并找出其中的记忆规律,可以起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基因分离定律的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基因分离定律的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点,关键让学生体会孟德尔的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即根据实验现象,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的线索,总结出遗传的基本定律。虽然为复习课,但一年前学习的新知识已经略显陌生,尤其是科学方法的体验与应用在高二阶段学生练习接触的极少,而高考中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检验及得出结论又是考察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极佳载体。所以本节课复习设计中,教师仍然采用了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的科学研究过程为复习的主线,通过精心设计合理的问题、反复筛选的习题,进一步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再次领悟科学家严谨的态度,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本节内容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问题引导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热情,由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变,让学生充分理解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这节课是第一章孟德尔定律的第一节,这节内容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深入领略科学探究方法——假说演绎法,对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有重要作用。本节课是遗传学的重要基础,它不仅是本章重点,更是整个模块的重点内容。所以在生物一轮复习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2.学情分析:

①初步掌握探究活动的基本方法。

②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③在心理上具有独立性,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

④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容易产生疲劳;

⑤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主动学习不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概述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分离假设的验证;②举例说明遗传学术语(杂交、自交、正交、反交、测交、等位基因、相对性状、杂合子、纯合子、基因型、表现型)。③书写遗传图解

2.能力目标:通过对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的科学研究过程回顾,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假设、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实验设计的过程。使学生深入了解并掌握科学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孟德尔发现过程,明确科学的进步是科学家艰苦努力,创新思维,不断探索的结果。认识到科学研究是一个需要严谨执着的探索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分离定律的现象解释及理解。

2.教学难点:①分离规律的实质。

②应用分离规律解释遗传问题。

③理解假说演绎法,并用该法来解决生物科学问题

五、教学策略选择

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是我讲授本课的主线,因为遗传定律的发现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问、讨论等多种形式创设新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六、教学过程

展示材料: 孟德尔主要贡献介绍

提问1:豌豆做遗传实验的优点有哪些? 在头脑中搜索教师提出的问题。个别学生独立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由有问题直接切入复习的主题,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小结并过渡:孟德尔提出遗传的基本规律,是建立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的。孟德尔在发现遗传定律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了一种新的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我们这节课再次回顾一下该科学实验方法。新课内容: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初探科学杂交实验的过程)

组织引导: 1.请同学们概述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在上述实验过程中,都隐含着哪些遗传学术语? 3.说说具体杂交的实验操作方法和自交的实验操作方法。

教师追问点拨“为什么母本去雄?父本呢?如果不去雄会怎样?”“套袋的作用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通览课本。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杂交实验的过程 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做亲本杂交,后代均为高茎,高茎自交,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且高茎与矮茎的比例接近3:1。通过对实验的复述,学生深入理解概念

杂交实验的具体操作描述中,引导学生明确孟德尔选用豌豆是有原因的。

小结并过渡:科学的实验成功的前提是依据实验目的选择使用合适的生物材料,这样才会出现可靠的实验现象,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概括出规律、一般的属性关系,提出问题。接着孟德尔运用推理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的问题进行解释,即假设。

二、分离现象的解释

1.请同学概述孟德尔是怎样对分离现象提出的问题进行解释的?(提示: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形成或表现特定性状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假设①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②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③显(隐)性性状由显(隐)性基因控制故亲本的基因型为(DD、dd),④生长过程中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配子中只含一个基因⑤受精时配子随机结合,子二代基因型有3中DD:Dd:dd比例为1:2:1显性基因的显性作用,DD和Dd都表现显性,故表现型3显:1隐。

2、请一个学生上黑板,根据孟德尔的假说书写遗传图解,其余学生在草稿纸上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规范。

三、演绎推理

孟德尔假说的核心:

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需要验证F1产生了含D和d的2种配子

四、实验验证 测交:

杂种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提出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提问: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什么?

F1形成配子时体细胞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总结孟德尔的研究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习题巩固

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的原因是()

A.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

B.豌豆先开花后授粉

C.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

D.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

2.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B.家鸡长腿和毛腿

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

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

3.一对杂合白羊,生有4只小羊,则4只小羊的表现型可能为(A.全白

B.全黑

C.三白一黑

D.A.B.C均可能)

第四篇: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设计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识记:(1)两对相对性状与两对等位基因的关系;

(2)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理解:(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能力目标

1.通过配子形成与减数分裂的联系,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有关习题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

情感目标

1.通过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所揭示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 义实践观的教育。

2.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解决方法

(1)强调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产生四种配子的原因。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

(2)通过染色体上标有有关基因的减数分裂图解,强调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3)画有关基因的细胞图。

(4)做运用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习题。

教学难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解决方法

(1)运用有关的多媒体课件,演示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重组而自由组合的情况。(2)画有关基因的细胞图。

(3)做运用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习题。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用直观教学、与学生讨论探究、归纳推理相结合。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

我们伟大的奥地利遗传学家、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通过苦苦8年的碗豆杂交实验的研究,发现了震惊世界的遗传两个定律,即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两大定律广泛用于农业、畜牧业、优生优育,现在培养出了高产的水稻、玉米等,给广大人民带来了福音。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面请同学们共同回忆以下几个问题:

提问: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基因分离定律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于遗传给后代。)

提问:请同学们分析孟德尔的另外两个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①豌豆粒色试验

②豌豆粒形试验

P黄色X绿色

P圆形X皱形

F1 黄色

F1 圆形

F

2(回答:①F1黄色豌豆自交产生两种表现型:黄色和绿色,比例为:3:1。②F1圆形豌豆自交产生F2有两种类型:圆粒和皱粒,比例为3:1。)

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一)、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展示课件)

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是在完成了对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后得出的。那么,豌豆的相对性状很多,如果同一植株有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纯合亲本性状,如:豌豆的黄色相对于绿色为显性性状,圆粒相对于皱粒为显性性状,我们将同时具有黄色、圆粒两种性状的纯亲本植株和具有绿色、皱粒两种性状的纯亲本植株放到一起来研究它们杂交后的情况的话,F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它是否还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呢?于是,孟德尔就又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试验的过程是这样的:

孟德尔选用了豌豆的粒色和粒形这样两个性状来进行杂交,即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做亲本进行杂交,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结出的种子都是黄色圆粒的。以后,孟德尔又让F1植株进行自交,产生F2中,不仅出现了亲代原有的性状——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还产生了新组合的性状——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在所结的556粒种子中,有黄色圆粒的315粒、绿色圆粒的108粒、黄色皱粒的101粒、绿色皱粒32粒。这四种表现型的数量比接近9:3:3:1。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以上这样的结果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论。(教师组织学习小组讨论,并分析问题,指定小组长回答问题。)

提问:这一试验结果是否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方法:从一对性状(粒色、粒形)入手,看实验结果是否符合分离规律:

粒色:黄色: 315+101=416

绿色:108 +32=140 黄色:绿色 接近于3:1

粒形:圆粒:315+108=423 皱粒:101 +32=133

圆粒:皱粒接近于3:1(回答:由此可见,从一对性状的角度去衡量这一试验是符合分离定律的。)

提问:新组合的性状是如何产生的呢?(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对上述遗传实验的分析,在F2不仅出现了与亲本性状相同的后代,而且出现了两个新组合的形状: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并且两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接近3:1。这说明什么问题?

(回答:这表明在F1形成配子后,配子在组合上发生了自由配对的现象。)

讲述:对,这表明两对性状在共同的遗传过程中性状分离和等位基因的分离是互不干扰,各自独立的。由于一对性状的分离是随机的、独立的,那么,两对性状在遗传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随机组合。

从实验结果来看,在F2中:

粒色:黄色:3/4 粒形:圆形:3/4

绿色:1/4

皱形:1/4

也就是说,在3/4的黄色种子中,其中应该有3/4是圆粒的,1/4是皱粒的;在1/4的绿色种子中,应该有3/4是圆粒的,1/4是皱粒的。反过来也一样,即在3/4的圆粒种子中,应该有3/4是黄色的;有1/4是绿色的。在1/4的皱粒种子中,应该有3/4是黄色;1/4是绿色。

两对性状结合起来应该是

556粒种子应出现的性状

黄色圆粒:3/4x3/4=9/16 556x9/16=313

黄色皱粒: 3/4xl/4=3/16 556x3/16=104

绿色圆粒: 1/4x3/4=3/16 556x3/16=104

绿色皱粒: 1/4xl/4=1/16 556xl/16=34

杂交实验的结果也正是如此,在556粒种子中,黄色圆粒315粒,黄色皱粒101粒,绿色圆粒108粒,绿色皱粒32粒,正好接近:9/16:3/16:3/16:1/16,即:9:3:3:1。

根据以上分析,请同学们看书:P30以上数据表明„„至P31第二自然段结束。

讲述:孟德尔假设豌豆的粒色和粒形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即黄色和绿色分别由Y和y控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R和r控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提问:根据子一代的表现型,能否说明亲本的显隐性关系?

(回答:由于子一代表现为黄色圆粒,说明亲本中黄色相对于绿色为显性性状,圆粒相对于皱粒为显性性状。)提问: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如何表示?

(回答:纯种黄色圆粒的基因型为YYRR;纯种绿色皱粒的基因型为yyrr)

提问:两个亲本产生配子的情况如何?F1的基因型是什么?(回答:根据减数分裂的原理,YYRR产生的配子为YR,yyrr产生的配子为yr。F1的基因型为YyRr。)

提问:F1形成配子时,各等位基因之间的分离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随机结合。请同学们思考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几种?比例如何?

(回答: 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四种,即YR、Yr、yR、yr,比例为: 1:l:l:1。)

讲述:关于杂种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是发生自由组合的根本原因,也是这节课的难点。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F1产生配子的过程。

杂种F1(YyRr)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Y和y、R和r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而不同对的等位基因之间随机组合在同一配子中,F1基因型 等位基因分离 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

→→

YR Yr yR yr

1: 1: 1:1

由于Y与R和r组合的几率相同,R与Y和y组合的几率也相同,所以四种配子的数量相同。

提问:杂种F1形成配子后,受精时雌雄配子是如何随机组合的?请同学们思考F1的配子结合的方式有多少种?

(回答:结合方式有16种。)

提问:以上结合方式中;共有几种基因型、几种表现型?

(回答:有九种基因型、四种表现型,表现型数量比接近于9:3:3:1。)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问:什么是测交?这里应是谁和谁杂交?

学生回答:让F1代和双隐性亲本回交,也就是F1代和绿色皱缩豌豆杂交。

教师强调:

这是理论上推导的预期测交,即是按孟德尔提出的假说,能产生4种配子,它们的数目相等,而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配子,故测交后代有4种表现型。黄圆:黄皱:绿圆:绿皱=1:1:1:1。请一位同学将上述情况用基因遗传图解表示。

(四)、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五)解题思路

1、先确定显性、隐性

2、根据表现型初步确定基因组成 3、根据上下代关系进一步确定基因型 4、再据比例确定基因型 5、多对等位基因一对一对考虑

(六)经典题型

1、鸡的腿有毛腿、光腿,冠有豌豆冠、单冠,两对性状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现有一只公鸡甲与两只母鸡乙和丙,这三只鸡都是毛腿豌豆冠,用甲与乙、丙分别进行杂交,它们产生的后代性状表现如下:(腿基因用F、f表示,冠用E、e表示,性状没有出现的表示不能出现)

(1)

甲×乙→毛腿豌豆冠,光腿豌豆冠(2)

甲×丙→毛腿豌豆冠,毛腿单冠

公鸡甲的基因型是,公鸡乙的基因型是,公鸡丙的基因型是。

A.FFEE B.FFEe C.FfEe D.FfEE

2、父本为YYRr,母本为YyRr,则F1中不可能出现的 基因型是()A、yyrr B、YYRr C、YyRr D、YYrr

3、将白色盘状南瓜与黄色球状南瓜杂交,F1全是黄色盘状南瓜,两对性状自由组合,F1自交,产生的F2中出现有30株白色盘状南瓜,预计F2中基因型为杂合体的株数为()A、120 B、60 C、30 D、180

4、豌豆黄圆(YyRr)× 某“X”杂交,后代表现型黄圆、黄皱、绿圆、绿皱比例为: 3:3:1:1,某“X”基因型为:()5.有一种软骨发育不全的遗传病,两个有这种病的人(其他性状正常)结婚,所生第一个孩子得白化病且软骨发育不全,第二个孩子全部性状正常。假设控制这两种病的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请预测,他们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病的几率是()

A.1/16 B.1/8 C.3/16 D.3/8

盂德尔在完成了对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以后,没有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而是进一步探索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揭示出了遗传的第二个规律——自由组合定律。

(七)布置作业

第五篇:浅谈小说教学导入法

略谈小说教学导入法

黎埠中学语文组

陈景强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这样说过:“教语文,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在小说教学中,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导入,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心驰神往,倍受吸引,产生深入学习小说的愿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说教学导入法多种多样,下面我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略谈几种。

一、同类相比,同中求异

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运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思考,求得结论,领悟规律,形成知识体系,以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小说教学中,将故事情节、思想内容比较接近的小说进行比较阅读,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巩固掌握的旧知识,在比较中欣赏鉴别,进而探求其本质。如在学习了《孔乙己》之后,再来学习《范进中举》时可以这样导入:“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使读书人一旦中举,就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这就诱使读书人一心追求功名利禄。孔乙己一生追求功名利禄,但他没有中举,而又好喝懒做,迂腐可笑,以至贫困潦倒,被当作笑料,最后因偷窃而遭毒打,凄凉死去,成了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孔乙己的遭遇,深刻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中,也有一位读书人,历经坎坷,从20岁起屡试不第,直到54岁才考中,改变了艰难的处境。这是否能说明科举制度给读书人带来好处呢?”

二、装扮形象,角色导入

角色导入可让学生直观感觉作品中所描写的人物形象,从而深刻地体会人物的思想灵魂和作品的内容主旨。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我首先让三个学生分角色扮演菲利普夫妇和于勒,表演菲利普夫妇船上巧遇于勒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直观感觉中先把握课文的核心部分,然后由此发散拓展开去,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三、联系旧课,串联导入

如在讲授鲁迅先生的《故乡》时,联系旧课文《社戏》来导入:“ 鲁迅先生的《社戏》,主要讲‘我’在平桥村得到的优待,平桥村地美人淳厚,平桥村是‘我’的乐土,表达了‘我’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平桥村是‘我’的记忆中少年时代所生活过的故乡。后来,中年的‘我’回到了阔别20多年的故乡,看到故乡的人物和环境都发生了变化,‘我’的心情也发生了变化。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显示这些变化的,从这些变化里能看到些什么,悟出些什么。”这样导入新课,既联系了旧课文,复习了旧知识,又自然转入学习新课文,引导学生学习新课文。

四、活跃气氛,歌曲导入

很多小说都拍成了电影或电视剧,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剧中的歌曲很多学生都熟悉,有的甚至成了流行歌,学生都很喜欢。讲授小说时,如果用有关的歌曲导入新课,会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群情激昂,轻轻松松地进入课文的学习。例如讲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先放一遍刘欢演唱的《好汉歌》,然后提问学生:“这是哪一部电视剧中的歌曲?你能把你所知道的好汉的姓名说出来吗?”学生回答问题后,很自然地切入课题。

四、明知故问,以错导入

如讲授《变色龙》一课时,可这样导入新课:“变色龙是蜥蜴的一种,皮肤的颜色随四周物体的颜色而改变。本文就是一篇介绍变色龙的说明文。”老师话音刚落,预习过课文的学生就会抢着说:“不是写变色龙的说明文,是写人记事的小说。”老师随即加以引导:“既然是写人记事的小说,为什么要用虫的名字来命名呢?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吧。”教师作这样的明知故问,刺激了学生大脑的兴奋点,使学生情绪饱满、精神十足地进入课文的学习。

小说导入新课的方式很多,上文只是略述几种。这几种方式也可综合运用或交叉运用,力图做到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思维,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为整篇课文的教学作铺垫,起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的作用。

下载人教版教学素材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学导入4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教学素材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学导入4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议初中历史教学导入法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历史课更是起着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然而,历史课传统的导入法设计多为新旧联系式,即采用复习法。当然,复习旧课而引入新课,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使学生......

    高中生物《分离定律》 教学反思[样例5]

    高中生物《分离定律》 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分离定律》 教学反思 同一节课分别在三个班上。不同的班就会创造出截然不同的课堂,包括课堂的氛围、教学的进度、师生间的配合等......

    乐教乐学教学导入

    教学导入乐教乐学 学校体育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自古以来教师被喻为“辛勤的园丁”,而学生则是花圃中那一朵朵或小蕾初绽或骄人怒放的鲜花。在体育课中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

    薛法根导入、有效教学

    薛法根 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江苏吴江盛泽小学校长。1999年起,致力于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提出了“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的教学新理念,并初步形成了组块......

    写字教学激趣导入法

    写字教学激趣导入法: 1、猜谜法导入 一口吃下一条虫-----虽 两人背靠背,坐在土地上----坐 2、讲故事导入 讲著名书法家勤奋练字的故事或根据笔画特点自编小故事导入。 如:“八......

    激励导入法体育教学反思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的,也不是所有的项目同学们都感兴趣,怎样使他们能够克服自身的弱点,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的队伍中来,也是我们体育教师经常遇到的难题,而激励......

    教学活动常用经典导入法[★]

    教学活动常用的10种经典导入法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经常会羡慕有些幼儿园老师一开口就能瞬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全身心投入活动中,其实这是她们的导入方式用得......

    在分离定律教学中深入落实核心素养

    在分离定律教学中深入落实核心素养 [摘 要]以《分离定律》一课的教学为例,通过改变 教学观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将核心素养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教学不再是单纯地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