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纳税问题》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纳税问题》教学设计 纳税问题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97页例
7、试一试和练一练,第100页练习十六第1~3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的意义,联系百分数的意义,认识税率的含义,认识简单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求应纳税额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能正确解决有关纳税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应纳税额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理解纳税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百分数知识在纳税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和初步的纳税意识。教学重点:
解决纳税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应纳税额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交流引入
提问:你知道关于纳税方面的知识吗?
交流后出示: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用于发展经济、国防、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保卫国家安全。因此,任何集体和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税收的种类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几种。我国的税收逐年增长,到2005年,全年税收收入已达到30866亿元。(进行纳税意识教育)
提问:你知道生活中到税务部门纳税的事吗?那么究竟什么是纳税,纳税额应该怎样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知识。板书:纳税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7。
出示例7:星光书店去年十二月份的营业额约为6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 5%缴纳营业税,这个书店去年十二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学生读题。
提问:想一想,题里的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计算?你们会做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练习,集体订正,教师板书算式。
强调:求应纳税额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就是把应该纳税部分的总收入乘以税率百分之几,就求出了应纳税额。2.我们怎样计算呢?
方法1: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
方法2: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3.做“试一试”。
提问:这道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生:先求5000元的20%是多少?再减去5200元的20%就是实际获得奖金。
学生板演与齐练同时进行,集体订正。4.学生在课本上完成练一练。
三、同步练习
练习十六的第1题。指出;应缴纳营业税是门票收入的3%,也就是360万元的3%,用乘法计算。
四、课堂回顾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内容?认识到什么?如果没有纳税,国家就筹集不到必要的资金为大家办事。因此,我国宪法规定每个集体和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希望同学们长大了争当纳税先锋,为祖国的繁荣贡献力量!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六2-3题。
第二篇:六年级上册《纳税问题》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纳税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7页例
7、“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六第2-3题。教材分析:
纳税是在学习了百分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百分数应用的一种,主要内容是通过纳税的意义、常见税种和应纳税额等知识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纳税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必须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社会知识,使学生掌握有关纳税的一些知识,是本节课教学重要的现实作用,这也是把纳税知识编入小学教材的重要原因。学情分析:
纳税方面的知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少会与纳税发生联系。所以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有关纳税方面的知识,并让他们知道纳税的普遍性、以及公民纳税的意义和纳税对我们民众的好处。对于六年级第二学段的学生已经经历了五年的数学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计算能力,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针对本课内容的学习,是在已经学习百分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再次应用与深入学习。本班学生课堂表现有点沉闷,所以在本课环节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教学对象:六(6)班全体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应纳税额、税率的含义,了解常见税种。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运用百分数的知识正确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继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税收时的专有名词,会计算应纳税额。教学难点:
联系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理解税率的含义,学会解答有关纳税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新课:
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小明和张阿姨之间的对话故事,让学生说说对话的讨论的问题。提问:你知道关于纳税方面的知识吗?(学生说出纳税、税率、营业额等答案。)交流后出示: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用于发展经济、国防、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保卫国家安全。因此,任何集体和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税收的种类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几种。张阿姨就是积极去税务部门纳税的。(学生说出“主动纳税”的答案。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那么究竟什么是纳税?应纳税额应该怎样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知识。(板书:纳税问题)从而引出新课。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了解纳税方面的知识,因为纳税相关的知识与 学生的学习生活很远,对纳税很陌生。所以借助一个生活场景,使学生初步了解纳税和纳税的意义。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意识到依法纳税利国利民,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意识到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适时进行纳税意识教育。]
二、教学新知识:
1、出示例7.(1)分析关系;讨论算法: 全体学生读题并进行理解题意。
教师引导问题:营业额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的?“5%”是那两个量相比较的?单位“1”的数量是那个量? 明确指出:“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就是指缴纳的营业税是营业额的5%,也可以叫作税率,以营业额作为单位“1”。
教师引导疑问:要求这个书店十二月份的营业税是多少万元,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可以怎样列式解答呢?把你的想法和同桌相互说一说。
指名交流,说说可以怎样算,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明确:应缴纳的营业税是60万元的5%,求应缴纳的营业税,与我们前面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计算方式相同,也是要用乘法计算。
(2)尝试解答,交流算法。
教师提出问题:现在你能列式解答了吗? 让学生独立解答,让不同计算方法的学生板演。交流:算式60×5%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计算方法; ①把百分数化成分数计算:60×5%=60×
5=3(万元)100②把百分数化成小数计算:60×5%=60×0.05=3(万元)追问:这道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一个数与百分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
小结:求应缴纳的营业税,实际上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在计算一个数与百分数相乘时,可以把百分数化成分数计算,也可以把百分数化成小数计算。
(3)回顾反思,提升策略。教师引导:回顾一下,这个问题的思考过程是怎样的?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回答:纳税问题是根据税率来计算的,求纳税额是多少,实际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要确定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用单位“1”的数量乘以税率,就可以得出应纳税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重点教学应纳税额的计算,并认识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教学过程设计三个过程:第一是分析题意,理清关系。在提出问题后组织学生讨论税率5%的意义,由此引导学生把解决“求一个数的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迁移到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中来,从而认识计算方法。第二是尝试解答,交流算法,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百分数、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所以教学时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计算,再通过算法交流,掌握百分数的计算。第三是回顾反思,提升策略。让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帮助学生完善求纳税的思路,明确解题方法。]
2、完成“试一试”
学生读题后提问:张叔叔实际获得的奖金有没有5000元?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答案)
教师:应该从5000元里减去需要交纳的个人所得税款,才是张叔叔实际获得的奖金数。
教师引导提问:解答这道题要先算什么?为什么?怎样计算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学生解答,指明板演)集体交流:这里每一步求什么?计算个人所得税为什么用乘法?(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总结)
教师指出:这题要用5000元减去个人所得税,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是未知的,所以就要先求出来,然后再算实际获得的奖金。根据“按规定应缴纳的20%的个人所得税”,可以知道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是5000元的20%,所以要先用乘法计算。
三、巩固提高
1、完成“练一练”。学生自由读题后独立解答。集体校对,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教师指导:应缴纳的营业税是6.2亿元的5%,求营业税就是求6.2亿元的5%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四、本课总结
1、课堂总结。
教师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税收的意义和作用。在解决纳税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知道了求应纳税额实际上就是求相关金额总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数量关系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是相同的,都是用乘法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会体会到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掌握旧知识,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就能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六第2、3题。
板书设计:
纳税问题
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
①60×5%=60×
5=3(万元)100 ②60×5%=60×0.05=3(万元)
答:这个书店去年十二月份应纳税额款是3万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纳税问题,鉴于学生们对纳税方面的知识很陌生,所以在本节课的导入部分首先设置一个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去了解有关纳税的知识。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税收时的专有名词,会计算应纳税额。教学难点是联系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理解税率的含义,学会解答有关纳税的实际问题。最后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巩固练习,以便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出现的问题,并能及时加以指正和引导。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完全的发挥出来,在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没有完全放手给学生,总有一种不放心的感觉,还有对于教师最重要的是讲课声音要有抑扬顿挫,有节奏感还有是洪亮。本节课出现一个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即课堂生成。我只是让学生说了一下自己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到黑板上板演,然后让其他同学学习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开拓学生们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总之,本节课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进行讲解,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将着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注意讲课的语音语调。对我现阶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不断进行修正,课下多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的学习心理,为此不断改进我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第三篇: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工程问题》教学设计
问题解决(工程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42页例7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九的6、8、9题。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会解答简单的工程问题。2.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用假设、验证等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3.让学生感悟解决问题方法的开放性和多样化。教学重点:
能利用假设法掌握分数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假设不同的数据得出的相同结果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一条路长1200米,甲工程队20天可以修完,甲队每天修多少米?乙队30天修完,乙队每天修多少米?
2.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修一条长1200米的路,甲队每天修60米,乙队每天修40米,几天合修完成?
二、引入情景,探究新知
(一)阅读与理解
学生阅读42页例七已知条件和问题,思考以下问题: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2.要解决“两队合修,多少天修完?”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这条路的长度“工作总量”;两队1天各修的长度 “工作效率”)3.如果知道了这两个信息,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
这条路的长度÷(一队1天修的长度 + 二队1天修的长度)
(二)分析与解答 问题:
1.我们需要的这两个信息题目中都没有给,怎么办?
2.我们能不能先假设出这条路的长度,再计算呢?可以怎样假设?
(假设这条路的长度是18km;假设这条路的长度是30km。)(结合学生的假设,可以随机使用数据。)
3.根据你假设的这条路的长度,请你列式计算。
根据学生预设,自己列式解答,做完之后集体订正,说说解题方法,教师板书。
问题:我们把道路假设成不同的长度,得出了相同的结果为什么? 4.如果不用假设出具体的数量,同学们会不会进行计算呢? 根据我们这阶段学习的有关知识,大家思考一下。5.提问、板书。
小结:不管假设这条道路的长度是多少,答案都是相同的,把这条路的长度假设成是单位“1”,在计算时是比较简便的。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1.完成课本43页“做一做”。2.完成练习九第9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四、指导看书,全课小结。
五、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6、8题。
第四篇: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利息问题》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利息问题》教学设计 利息问题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98页例
8、试一试和练一练,第100页练习十六第4-6题。教学目标:
1.了解储蓄的含义。
2.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3.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
4.分清什么时候需要缴纳利息税,什么时候不需要缴纳利息税。5.会用位数比较多的的小数乘法来计算稍复杂的实得利息。教学重点:
利用计算公式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利息计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老师的家里有8000元钱暂时还用不着,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有哪位同学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
2.这位同学的建议不错,我就把这八千元进行储蓄。在储蓄之前,老师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
二、联系生活,理解概念
1.让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储蓄知识。
2.说得真好,储蓄能支持国家建设,这是储蓄的优点,我们一起看以下的信息:2001年12月,中国各银行给工业发放贷款18363亿元,给商业发放贷款8563亿元,给建筑业发放贷款2099亿元,给农业发放贷款5711亿元。这些钱都是我们大家平时的储蓄。据统计,到2005年底,我国城市居民的存款总数已经突破10万亿,所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对国家、个人都有好处。3.储蓄时要做哪些工作?储蓄分几种类型?
结合自己的理解,向大家说说什么是活期和定期,什么是零存整取各整存整取吗?
三、参与实践,内化体验
1.同学们了解的知识还真不少,老师先谢谢大家能相互交流这么多的储蓄知识。现在老师就带上这些钱,准备把钱存入银行,存款之前,银行的工作人员给了老师一些存款单,要老师完整的填写这张存款单,现在同学们的桌子上就有这样一张存款单,你知道各部分该如何填写吗?试试看!2.学生展示所填表格,并相应介绍。
3.刚才同学们都顺利的把八千元存入了银行。假设过了几年之后,存款到期了,老师去银行把它取出来,同学们都记得当初存入银行的金额是人民币八千元整,现在取出来是不是也只是人民币八千元整?是少了还是多了?这些多出来的一部分钱有一个专有名词叫什么?
4.什么是利息?八千元又是什么?利息的多少一般由什么决定?你还知道什么?
5.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会进行调整,我国2007年整存整取的利率如下: 存期(整存整取)年利率 一 年 3.87% 二 年 4.50% 三 年 5.22% 说说你从表中发现了什么信息?
6.你能帮助老师算出八千元存2年到期时有应得利息多少元吗?
7.根据国家规定,到期时利息按5%的税率缴纳利息税,你能帮助老师算一算实得利息吗? 8.同学们真能干,你能再帮助老师算一算老师到期时一共能取出多少元吗?
四、联系例题,升华认识
1.你能帮亮亮算一算,到期时他可以得到多少利息吗? 学生计算后看书,与书上校对。
2.存款的利息必须按5%的利率纳税,纳税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座的同学长大之后都要依法进行纳税。那么亮亮应缴纳的利息税是多少元?亮亮实得利息多少元? 3.什么时候可以不纳税?
如果你购买的是国债不仅仅可以用来支持国家的发展,而且不要纳税,希望同学们今后多支持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哪个同学知道,还有哪种储蓄形式不纳税?
五、自主归纳,实际运用
1.这节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掌握了什么本领? 2.运用所知识完成练习十六的第4题
第五篇:苏教牌语文六年级上册《钱学森》教学设计
苏教牌语文六年级上册《钱学森》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从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4.学习并领悟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记叙顺序。重点、难点:
试从写法角度指导阅读,走近人物精神世界。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钱学森的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颁奖词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1.读这段文字,猜“他”是谁? 2.“钱学森”(板书)。3.生谈谈对他了解,师小结。4.齐读课题。
二、检查生字新词。1.听写含生字的词语。额头赴美留学富裕诚恳贡献 重点指导“裕”(巧记字形、字意)2.对照屏幕同桌互相批改听写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出你最想读的一段或最有把握的一节。2.简要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探究语言,体会情感。
1.回顾写人文章的共同点(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写人的经历等)。
2.画出文中钱学森的语言,在最打动你的地方写下批注。3.交流。
预想:(出示):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①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补充)想想现在钱学森他在哪?生活怎么样?他想回到那儿?
②齐读这一节,最让你心头一颤的字眼是什么?(出示:第4节)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创造。”
①比较两段话,扣住“我”“我们”细小差别言外深意。②假如你也是一名留学生,听了钱学森诚恳的话,你会怎么想? ③男女生分别读这两节。4.小结读书法。
5.找出其他人物的语言描写,有何用意?(对比呈现,衬托写法)。
五、记叙顺序──例叙又妙用。
1.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再读第1节,想想时间的顺序,课文的第1自然段应放在哪里?为什么要放在文章的开头?
(倒叙又可以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再读第1节,(出示第1节)“想到前方……而是火箭的舱壁!”
六、回读颁奖词。
七、学后谈谈你对钱学森这个人怎么看?
八、作业。
借鉴本文写法,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教学设想
金秋九月,我有幸来到淠河之滨,大别山下,目睹新秀风采,聆听名家点评。小语专家高林生老师回望当前阅读教育误区,细说阅读教学目标体系。南湖一小潘校长执教精品课例《钱学森》则是对我在震惊之余,重新认识阅读教学,并在实践操作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夯实基础,扎实阅读。
小语专家崔峦说过:小学语文姓小,干什么事?读好书,写好字,听得清楚,说得明白,写得通顺,这叫“基础”。我组织学生当堂听写,反馈学生字词掌握情况,设计不同形式朗读,能根据语境写一段话。听、说、读、写,每一环节落在实处,扎扎实实地学习语文。这是语文的必修课,也是形成语文素养重要途径。这在秀“新”出“奇”年代里永不过时的旧招,虽老套但实在有效。
其次要明确阅读的年段目标,从写法角度读文章。
《钱学森》一文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目标:“抓结构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注意不同文体的写法,更要有篇章意识。”我在设计《钱学森》一文时,这篇写人的文章有它的独特性。它在叙述中采用倒叙手法,让人印象深刻,文中主要采用语言描写人物形象,使用衬托表现手法,我没有从零点开始,试以习作角度,根据以往写作经验进行阅读,让习作指导阅读,而在阅读后巩固习作方法,让阅读与习作进行长线结合。
以上两点是我在参加华东三省六市小语协作交流活动中最大的感触。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在实际操作中漏洞百出,但我希望传递给大家的是对阅读课一个新认识,一个新的阅读视角,让阅读手段化更清晰,每个阶段的语文学习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