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_教案(大全)
第一节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因、发病机制。
2、熟悉颅内压增高主要身体状况。
3、掌握颅内压增高病人主要的护理措施。【教学过程】
一、清点人数。二.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指名学生回答
(1)颅内压增高的原因:脑肿瘤、脑损伤、颅内血肿、脑脓肿、脑水肿、先天性畸形。(2)颅内压增高的病理机制:(3)身心状况:
1、头痛:最早最主要的症状。
2、呕吐,呈喷射状。
3、视神经乳头水肿。
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合称为颅内压增高“三主征”
4、进行性意识障碍:嗜睡、反应迟钝、昏睡、昏迷。
5、生命体征变化:血压增高、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深慢,即“二慢一高”,称为库欣反应。
6、脑疝: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我们学习了颅内压增高的身体状况表现,当面对颅内压增高病人时,我们如何护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对该病人进行护理。(师板书课题: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三、教学新课 1.教学护理诊断。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分析该病人可能会出现的护理问题。(教师出示案例)
⑴潜在的并发症
脑疝
⑵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意识障碍有关
⑶有误吸的危险
与吞咽困难、意识障碍有关 ⑷疼痛
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⑸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长期不能进食、呕吐、用脱水剂有关 ⑹营养失调
与频繁呕吐、长期不能进食等有关 ⑺有外伤的危险
与意识障碍有关 2.教学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1)体位:床头抬高15度—30度的斜坡卧位
(2)清理呼吸道并吸氧。
(3)控制液体入量。成人每日输液量控制在1500—2000ml,尿量不少于600ml
(4)控制高热,给予有效的降温措施,必要时遵医嘱采取冬眠低温疗法。
(二)病情观察:
观察病人的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和肢体变化。
(三)治疗配合:
1.控制脑水肿,采用脱水治〔疗20%的甘露醇250ml(15—20分钟内输入)、呋塞米〕 2.激素应用(地塞米松)
3.冬眠低温治疗
⑴使用冬眠药物之前可使用镇静剂
⑵冬眠药物使用30分钟后再加用物理降温 ⑶降温以肛温32℃—34℃较为适合
⑷停止冬眠疗法,应先停物理降温,再停冬眠药物
4.防止颅内压骤升的护理:安静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癫痫发作(巴比妥类药物治疗)。学习课本案例,引出脑疝。5.脑疝的急救与护理:(1)快速静脉输入脱水剂和利尿剂。
⑵保持呼吸通畅,给氧。⑶可急症行手术治疗。
6.脑室引流的护理
⑴注意引流管的连接和位置。⑵注意引流速度,日引流量。⑶保持引流管通畅。
⑷观察并记录脑脊液的颜色,形状及量。引流一般不超过5—7天,开颅手术后不超过3—4天。﹙5﹚拔管要求
(四)心理护理
(五)健康指导
四.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及作业 自学课本中(颅内压的检测)
第二篇:外科护理学第十章颅脑外科疾病病人的护理
… ○ … … … … 题 … … … … 答 :…名姓… … … 要 … … … … 不 :…号证…考…准… 内 … … … … :线级…班… … … 封 … … … …系:密业…专…… …○……… 第十章颅脑外科疾病病人的护理
(一)A1型题
1.颅内压增高的早期,生命体征改变表现为
A.体温高、呼吸快、血压升高 B.呼吸急促、脉促、血压降低
C.呼吸困难、脉速、脉压缩小 D.、脉搏快 E.呼吸慢、脉搏慢、血压升高 2.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法的依据是
A.生命体征、感觉 B.瞳孔、反射、感觉 C.头痛、呕吐、视神经 D.睁眼、语言、运动反应 E.感觉、运动、语言 3.小脑幕切迹疝的瞳孔变化特点是
A.伤后一侧瞳孔立即散大 B.双侧瞳孔不等圆 C.双侧瞳孔大小多变 D.双侧瞳孔散大 E.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 4.易并发休克和劲椎损伤的是
A.头皮裂伤 B.头皮下血肿 C.头皮撕脱伤 D.骨膜下血肿 E.帽状腱膜下血肿 5.诊断颅底骨折的主要依据是
A.眼睑青紫 B.球结膜下出血 C.脑脊液漏 D.而后皮下瘀斑 E.脑神经损伤的症状
6.颅底骨折病人右侧耳道流脑脊液,应取的体位是
A.中凹位 B.俯卧位 C.平卧位 D.右侧卧位 E.左侧卧位 7.脑外伤病人太高床头15°—30°的目的是
A.减轻脑水肿 B.预防肺部并发症 C.防止呕吐误吸,利于进食 D.改善呼吸状态 E.减轻头痛
8.脑水肿进行脱水治疗的常用药物是
A.速尿 B.地塞米松 C.氢化可的松 D.20%额甘露醇 E.50%的葡萄糖液 9.脑震荡的处理原则
A.脱水疗法 B.对症处理 C.急诊手术 D.防治休克 E.暂不处理 10.脑震荡的病理特点
A.无明显器质性损害 B.脑皮质散在出血点 C.脑组织有局灶坏死 D.软脑膜撕裂出血 E.脑内形成血肿
(二)、A2型题
11、脑外伤病人,18岁。查体时对刺痛能睁眼,并有肢体屈曲,回答问题时含混不清,该病人的意识状态用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法为
A.6分 B.7分 C.8分 D.9分 E.10分
12、病人男性,30岁。车祸中头部受撞击,昏迷2小时,躁动不安,曾呕吐2次,呈喷射性。错误的处理是
A、抬高床头1530cm B、给予吸氧 C、保持呼吸道通畅 D、甘露醇快速滴注 E、肌内注射吗啡
13、女性病人,41岁。头部外伤后昏迷约20分钟,苏醒2小时候再次昏迷,首先考虑
A、急性硬脑膜外血肿 B、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C、急性脑内血肿 D、急性帽状腱膜下血肿 E、颅骨骨膜下血肿
14、男性病人,24岁。因脑外伤后昏迷不醒,但压迫眶上神经时有皱眉反应,其意识障碍程度为
A、嗜睡 B、浅昏迷 C、深昏迷 D、神志淡漠 E、反应迟钝
15、病人男性,20岁,建筑工人,自手脚架上跌下,头侧面撞击于砖块上,乳突血肿,右耳流出血性液体,听力降低明显。首先应考虑为
A、颅中窝骨折 B、软组织挫伤 C、鼓膜穿通伤 D、脑震荡 E、挫伤
16、女性病人,30岁,头部受伤3小时入院。查体时发现病人对呼唤有睁眼反应,能躲避刺痛,但回答问题错误。眼眶青紫,球结膜下瘀斑,鼻腔有血性脑脊液流出。该病人为
A、无昏迷,颅前窝骨折 B、浅昏迷,颅中窝骨折 C、深昏迷,颅后窝骨折D、无昏迷,颅盖骨骨折 E、浅昏迷,面部挫伤
17、女性病人,20。发热,头痛,呕吐3天。发病初有鼻唇沟部疖受挤压的病史。实验室检查:周围血白细胞12×10的9次方/L,中性粒细胞比例0.76.为明确诊断必做的检查是
A、头颅X线平片 B、头颅超声波检查 C、头颅CT D、脑血管造影 E、脑脊液检查
18、病人女性,40岁,脑外伤后剧烈头痛,咳嗽后突然呼吸停止,病人最可能出现了 A、小脑幕切迹疝 B、枕骨大孔疝 C、大脑镰下疝 D、脑干缺血 E、脑血管意外
(三)A3型题
病人女性,24岁。不小心坠楼跌伤头部,诉头痛,头昏。检查生命体征正常,右耳流血性液体,嘴角向左侧歪,有听力障碍。
19、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颅盖骨折 B、颅前窝骨折 C、颅中窝骨折 D、颅后窝骨折 E、脑内血肿 20、损伤的颅神经是
A、嗅神经,面神经 B、听神经,视神经
C、外展神经,听神经 D、面神经,听神经 E、动眼神经
21、该病人的护理措施,错误的是
A、抬高床头1530° B、观察瞳孔和生命体征 C、用无菌盐水冲洗耳道 D、避免咳嗽,打喷嚏 E、按时使用抗生素
病人男性,因不慎从二楼阳台坠落,头部着地,当即昏迷,约25分钟后被120救护车送入院,此时病人苏醒,自诉头痛,随后呕吐2次,查体右侧外耳道有血性液体流出,双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肢体活动尚可。入院1小时后,头痛,恶心,呕吐加重,进而昏迷,右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差,左侧肢体瘫痪、腱反射亢进,把宾斯基征阳性。
22、该患者的主要病变是
A、脑震荡及颅底骨折、脑脊液耳漏 B、颅内高压并发脑疝 C、脑挫裂伤、颅内高压 D、颅底骨折硬脑膜外血肿 E、脑干损伤及颅内高压
23、对该病人应采取的主要救助措施应是
A、保持呼吸道通畅 B、脱水疗法 C、正确处理脑脊液漏 D、严密观察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 E、紧急手术
24、对该病人施行的下列护理措施中,错误的是
A、注意观察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 B、预防感染并注射TAT C、禁食并常规补液量 D、取头高位 E、昏迷常规护理(四)A4型题
病人男性,65岁。有高血压病史22年,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左侧上下肢瘫痪,随机意识丧失,右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睑下垂,血压187/120mmHg,呼吸忽快忽慢。
25、病人可能出现了
A、左侧颞叶疝 B、大脑镰下疝 C、枕骨大孔疝 D、高血压危象 E、右侧颞叶疝
26、目前首要的治疗措施是
A、20%甘露醇静脉滴注 B、手术减压 C、适当降低血压 D、手术清除血肿 E、应用止血药
27、错误的治疗措施是
A、腰椎穿刺、降低颅内压 B、使用止血药 C、应用激素 D、大剂量20%甘露醇静脉滴注 E、手术减压
28、经初步处理后,此病人行开颅手术清除颅内血块,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是 A、颅内感染 B、颅内出血 C、中枢性高热 D、切口感染 E、癫痫
(五)填空题
29、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是()、()、()。30、颅脑损伤的病人床头抬高,有利于()、();每天静脉输液在(),其中等渗盐水不超过()。
31、冬眠低温疗法的降温速度以()为宜,体温降至()为理想,体温过低易诱发()。
32、颅脑损伤病人意识不清宜取()、()卧位。小脑幕上开颅术后取()或()卧位。
33、颅脑手术后的创腔引流袋放置于(),高度与()一致。
(六)名词解释
34、库欣反应
35、脑疝
36、意识好转期(中间清醒期)
37、逆行性健忘
(七)、简答题
38、简述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情观察内容和临床意义。
39、颅内压增高病人的哪些因素会诱发脑疝,为什么?
40、简述脑室引流的护理要点。
(八)病案讨论题
41、病人男性,40岁,汽车撞倒致头部着地,当即昏迷,约10分钟后苏醒并诉头痛,车送入院途中呕吐2次,为为内容物。体格检查:T37℃,R16次/分,P84次/分,BP110/70mmHg。嗜睡状,呼唤时睁眼,回答问题正确。右颞部头皮触及4cm×5cm血肿,右耳后乳突区有瘀斑,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底视神经乳突无水肿,右耳道流血性液体。脑神经检查无异样,四肢肌张力稍增高,病理反射未引出。CT检查提示颅底骨折。医生嘱安静休息,观察病情变化。(1)、简述该病人的护理要点。
(2)、该病人应从哪几方面进行观察,如何观察?
(3)、如出现哪些表现提示发生硬脑膜外血肿?
第三篇: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_外科护理学教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2、熟悉颅内压增高及头皮损伤的主要身心状况。
3、掌握颅内压增高病人主要的护理措施。
4、了解颅脑损伤的分类。
5、熟悉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急救处理。
6、掌握颅脑损伤的护理措施。【教学过程与内容】
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颅内压增高
一、概述 ㈠概念
颅内压是指颅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脑组织、脑脊液、血液三者的体积与颅腔容积相适应,使颅内保持着稳定的压力,称颅内压。㈡正常值
颅内压正常值在成人为70—200mmHg,儿童为50—100mmHg。颅内压增高是指颅内压持续地超过200mmH2O,可导致脑疝。㈢病理生理 ㈣类型
1、根据病因不同
⑴弥漫性颅内压增高:多由于颅腔狭小或全面性脑实质的体积增加所引起 如:弥漫性脑膜脑炎、弥漫性脑水肿、交通性脑积水 ⑵局灶性颅内压增高:多因颅内有局限的扩张性病变引起 如:颅内肿瘤
2、病变发展快慢
⑴急性颅内压增高:如颅内出血、高血压脑内出血 ⑵亚急性颅内压增高:如颅内恶性肿瘤 ⑶慢性颅内压增高:如颅内良性肿瘤
二、护理评估 ㈠健康史
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1、颅内容物体积增加 ⑴脑体积增加 ⑵脑脊液增多 ⑶脑血流量增多 ⑷颅内占位性病变
2、颅腔容积缩减 ⑴先天性畸形 ⑵大片凹陷性骨折 ㈡身心状况
1、头痛:最早最主要的症状
原因是颅内压增高使脑膜血管和神经受刺激与牵拉所致 在清晨和夜间加重,多位于前额及颞部
2、呕吐 呈喷射状
3、视神经乳头水肿
因视神经受压、眼底静脉回流受阻引起
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合称为颅内压增高“三主征”
4、意识障碍
⑴急性病人:进行性意识障碍 ⑵慢性病人:神志淡漠、反应迟钝
5、生命体征变化:Cushing(库欣)综合征 多见于急性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后先出现血压升高,脉搏缓慢有力和呼吸加深变慢,继之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呼吸浅快不规则,终于呼吸停止,最后心脏停搏而死亡
6、脑疝 ⑴定义
脑疝是指当颅内压增高超过了脑部的自身代偿能力,脑组织从压力高处向低处移位,压迫脑干、血管和脑神经,引起脑干损害及脑脊液循环通道受阻而产生的一系列严重变化 ⑵常见类型
小脑幕切迹疝(颞叶钩回疝)和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⑶小脑幕切迹疝临床表现
①颅内压增高:剧烈头痛,进行性加重,伴烦躁不安,频繁呕吐 ②进行性意识障碍:嗜睡、浅昏迷、深昏迷 ③瞳孔改变
先是患侧瞳孔略缩小,光反应迟钝;接着患侧瞳孔散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应消失,伴上睑下垂及眼球外斜;最后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
④运动障碍:病变对侧肢体肌力减弱或麻痹,继之波及双侧,可出现去大脑强直
⑤生命体征变化:紊乱,晚期出现血压骤降,脉搏快弱,呼吸浅而不规则,呼吸心跳相继停止而死亡
⑷枕骨大孔疝临床表现 病情变化快
剧烈头痛、频繁呕吐,颈项强直,生命体征紊乱出现较早,意识障碍出现较晚,早期可突发呼吸骤停 ㈢诊断检查
1、头颅X线摄片
2、无损伤性脑成像检查
3、脑造影检查
4、腰椎穿刺
颅内压增高症状和体征明显的患者禁用
三、护理诊断
⑴潜在的并发症
脑疝
⑵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意识障碍有关
⑶有误吸的危险
与吞咽困难、意识障碍有关 ⑷疼痛
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⑸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长期不能进食、呕吐、用脱水剂有关 ⑹营养失调
与频繁呕吐、长期不能进食等有关 ⑺有外伤的危险
与意识障碍有关 ⑻便秘
与大量、长期应用脱水剂及限制水摄入量有关 ⑼排尿异常
与意识障碍较深致排尿反射障碍有关 ⑽排便失禁
与意识障碍较深致排便不能自主有关 ⑾思维过程改变
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四、护理措施 ㈠治疗原则
1、去除原发病因
2、对原因不明或一时不能解除者 ⑴控制脑水肿,采用脱水治疗 ⑵激素应用 ⑶冬眠低温治疗 ⑷巴比妥类药物治疗 ⑸过度换气 ⑹脑室引流 ㈡具体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⑴意识状态
意识障碍分级法:意识状态分五级
格拉斯哥(Glasgow)昏迷分级评分法:最高分15分,为意识清醒,8分以下为昏迷,最低3分
⑵瞳孔观察 ⑶生命体征变化
⑷头痛、呕吐及视力障碍 ⑸肢体活动和癫痫发作情况 ⑹颅内压监测
2、防止呼吸道梗阻
3、体位
床头抬高15o—30o的斜坡卧位
4、控制液体入量
成人每日输液量控制在1500—2000ml,尿量不少于600ml
5、控制高热
⑴使用冬眠药物之前可使用镇静剂
⑵冬眠药物使用30分钟后再加用物理降温 ⑶降温以肛温32℃—34℃较为适合
⑷停止冬眠疗法,应先停物理降温,再停冬眠药物
6、维持营养
7、肢体活动障碍的护理
8、症状护理
9、注意心理护理
10、协助病人做好各项检查
11、脑疝的急救与护理 ⑴立即脱水治疗
快速静脉输入20%甘露醇250ml(15—20分钟内输入)⑵保持呼吸通畅,给氧 ⑶可急症行手术治疗
12、脑室引流的护理 ⑴引流管护理原则
⑵引流袋放置位置、引流速度,日引流量要注意
⑶引流一般不超过5—7天,开颅手术后不超过3—4天 ⑷拔管要求
第二节
颅脑损伤
一、头皮损伤 ㈠概述
1、头皮解剖
头皮可分为五层: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帽状腱膜下层和骨膜层,其中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三层连接紧密,不易分离,帽状腱膜下层和骨膜层连接疏松,较易分离
2、分类 ⑴头皮血肿 ①皮下血肿
②帽状腱膜下血肿 ③骨膜下血肿 ⑵头皮裂伤 ⑶头皮撕脱伤 ㈡护理评估
1、健康史
原因:钝器伤、锐器伤或机械力牵扯
2、身心状况 ⑴头皮血肿
①皮下血肿:常见于产伤或碰伤
②帽状腱膜下血肿:头部受到斜向暴力 ③骨膜下血肿:颅骨骨折 ⑵头皮裂伤 ⑶头皮撕脱伤
3、诊断检查 ㈢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 休克
2、组织完整性受损
与损伤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
与积血、头皮完整性破坏有关
4、疼痛
与损伤有关
5、恐惧
与外伤刺激及对疾病知识缺乏有关 ㈣护理措施
1、头皮血肿
⑴较小血肿,不需特殊处理,可加压包扎,早期可冷敷,24—48小时后可热敷 ⑵较大血肿,加压包扎,一般不穿刺抽吸血肿液
2、头皮裂伤
局部加压包扎止血,争取在24小时内清创缝合
3、头皮撕脱伤
加压包扎止血、防止休克,应保留撕脱的头皮,避免污染,用无菌敷料包裹,隔水放置于有冰块的容器内,争取6—8小时内手术
二、颅骨骨折 ㈠概述
颅骨骨折的类型
1、按骨折的形态可分为线性骨折和凹陷性骨折
2、按骨折的部位可分为颅盖骨折和颅底骨折
3、按骨折是否与外界相通分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 ㈡护理评估
1、健康史:骨折的原因: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引起
2、身心状况 ⑴颅盖骨折
①线性骨折(发生率最高):局部压痛肿胀 ②凹陷性骨折:局部可扪及局限性下陷区 ⑵颅底骨折
3、诊断检查
头颅X线摄片:颅盖骨折可确诊
颅底骨折一般需通过临床表现加以诊断 ㈢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
颅内压增高、颅内出血、颅内感染
2、疼痛
与损伤有关
3、感知改变
与颅神经损伤有关
4、恐惧
与受伤无心理准备及对疾病知识缺乏有关 ㈣护理措施 脑脊液漏的护理
护理重点:一抗二要三避免四禁
1、一抗: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二要:要头高斜坡卧位;要保持鼻、耳道外面清洁
3、三避免:避免擤鼻涕、打喷嚏、剧烈咳嗽
4、四禁:禁止耳鼻道填塞、冲洗、药液滴入和禁腰穿
三、脑损伤 ㈠概述
1、概念 脑损伤是反映脑膜、脑组织、脑血管以及脑神经的损伤
2、脑损伤的分类
⑴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开放性脑损伤和闭合性脑损伤 ⑵脑损伤病理改变的先后
①原发性脑损伤:暴力作用于头部后立即发生的脑损伤 ②继发性脑损伤:头部受伤一段时间后出现的脑受损病变
3、颅内血肿分类
⑴依血肿的来源和部位 ①硬脑膜外血肿 ②硬脑膜下血肿 ③脑内血肿 ⑵依时间
①急性颅内血肿:3天以内发生
②亚急性颅内血肿:3天到3周以内发生 ③慢性颅内血肿:超过3周
4、脑损伤的机制 ⑴直接损伤 ①加速性损伤 ②减速性损伤 ③挤压伤 ⑵间接损伤 ①传递性损伤 ②挥鞭性损伤 ③特殊方式损伤 ⑶旋转损伤 ㈡护理评估
1、健康史
⑴开放性脑损伤:锐器伤或火器伤直接造成 ⑵闭合性脑损伤:钝性暴力或间接暴力
2、身心状况 ⑴脑震荡
脑震荡是指颅脑外伤后出现一过性脑功能障碍,无肉眼可见的神经病理改变,但显微镜下可见神经组织结构紊乱 临床表现:
①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一般不超过30分钟 ②逆行性遗忘
③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脑脊液中无红细胞,CT检查亦无阳性发现 ⑵脑挫裂伤 临床表现:
①意识障碍:受伤后立即出现,一般超过30分钟 ②头痛与恶心呕吐 ③局灶症状与体征 ④颅内压增高与脑疝 ⑶颅内血肿 ①硬脑膜外血肿 a.原发性脑损伤较轻
先昏迷,后清醒,最后又昏迷,即出现“中间清醒期” b.原发性脑损伤较重 无“中间清醒期”
c.原发性脑损伤很轻或无 早期无意识障碍 ②硬脑膜下血肿
a.急性:无“中间清醒期”,急性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脑疝症状出现较快 b.慢性:有局灶症状和体征,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晚
3、诊断检查 ⑴脑脊液检查 ⑵头颅X线摄片 ⑶CT扫描
硬膜外血肿:双凸镜形或弓形密度增高影 硬膜外血肿:新月形或半月形密度增高影 ⑷颅脑超声波 ⑸脑血管造影 ㈢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 脑疝、出血
2、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意识水平降低有关
3、有误吸的危险
与反射活动降低有关
4、体温调节无效
与脑干受损有关
5、低效性呼吸型态
与严重脑挫裂伤或脑干损伤有关
6、有感染的危险
与损伤、手术和脑室引流有关
7、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呕吐、高热、高渗利尿剂应用、尿崩症和不能正常进食等有关
8、营养失调
与呕吐、长期不能正常进食有关
9、疼痛
与颅内压增高和手术切口有关
10、有外伤的危险
与癫痫抽搐、躁动、感觉障碍等有关
11、排尿异常
与排尿反射障碍有关
12、便秘
与大量、长期应用高渗利尿剂及卧床有关
13、语言沟通障碍
与语言中枢受损有关 ㈣护理措施
1、治疗原则
⑴开放性脑损伤:清创缝合术
⑵闭合性脑损伤:手术治疗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2、具体护理措施 ⑴保持呼吸道通畅 ⑵病情观察
①意识状态的观察 ②生命体征的观察 ③瞳孔的观察 ④神经系统体征 ⑶颅内压的监测 ⑷体位
⑸控制脑水肿
⑹防治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的失调 ⑺预防感染 ⑻营养支持
⑼对症护理与并发症处理 ①排尿异常 ②躁动的护理 ③便秘
④高热的处理 ⑤五官及皮肤护理 ⑥外伤性癫痫
⑦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⑧外伤性尿崩症的护理 ⑽手术前后的护理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①出血 ②感染
③中枢性高热 ④尿崩症 ⑤胃出血 ⑥顽固性呃逆 ⑦癫痫发作 ⑾健康教育 【课堂小结】
通过该堂课的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好颅内压增高病人的诊断、主要护理措施以及头皮损伤、颅骨骨折、脑损伤病人的诊断和主要护理措施。【课后练习】
1、什么是颅内压增高?简述其主要的身心状况改变。
2、简述颅内压增高的护理措施。
3、简述颅底骨折的身心状况。
4、简述脑脊液漏的主要护理措施。
5、简述脑震荡及脑挫裂伤的身心状况。
第四篇: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是脑外科常见急诊,尤其是持续昏迷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护士严密的观察,细致周到的护理,能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现将68例重型颅脑损伤持续昏迷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5年9月~2007年9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持续昏迷患者68例,GCS评分均<8分,其中男56例,女12例,年龄12~80岁,手术治疗52例,非手术治疗16例,昏迷时间最短12天,最长105天,车祸伤62例,坠落伤6例,脑挫裂伤12例,颅内血肿48例,脑干伤8例,合并其他脏器伤15例,经治疗后死亡23例,自动出院12例,植物生存4例,恢复良好29例。
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观察 测呼吸时应注意呼吸的节律、深浅、有无呼吸困难、暂停等情况;对脉搏应注意是洪大有力还是细弱不规则,注意脉压差是增大还是缩小;如出现血压上升,脉搏缓慢而有力,呼吸缓慢而深,提示颅内压增高,应警惕颅内血肿或脑疝;当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细弱、心跳减弱,呼吸由缓慢变为潮式呼吸,提示脑干功能衰竭;如突发呼吸停止、双侧瞳孔散大,提示已发生枕骨大孔疝;如出现高热、深昏迷,表示丘脑下部受损;体温逐渐升高且持续不退,提示继发感染可能;同时要连续监测血氧,定时做血气分析。
2.意识的观察 意识障碍程度是判断颅脑损伤轻重的重要指标之一,护士可通过痛觉刺激、眼球运动以及角膜反射来判断患者意识障碍程度。如深昏迷患者出现吞咽反射、躲避动作或神志转为清醒,均提示病情好转。
3.瞳孔的观察 瞳孔的变化是反映颅脑损伤及病情变化的重要指征,应15~30分钟观察一次,注意要使用聚光的光源,并认真做好记录,以便和初次测定的结果作对比,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如伤后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侧肢体瘫痪、意识障碍加重,提示脑组织受压或脑疝的可能。
4.尿量的观察 颅脑损伤患者多使用脱水药物,可通过尿量来观察判断降颅压的效果、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出现并发症,应准确记录尿量,如应用20%甘露醇250 ml后4小时应有尿量500~600 ml左右,若平均每小时尿量<60 ml,则说明降压效果不佳,或患者有严重脱水;2~4小时无尿排出,考虑是否有尿潴留,或合并肾功能衰竭。对尿量减少的患者要及时寻找病因,报告医生,既要防止过量输液引起或加重脑水肿,又要保证每日液体的输入量,同时对尿量异常增多者要警惕尿崩症。
5.脏器功能观察 重型颅脑损伤长期昏迷患者对心脏、肺脏、肝脏、肾脏影响很大,应使用心电监护,尽早发现心电图变化,定期监测肺功能及肾功能,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处理。
6.并发症的观察 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有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因此应加强呼吸道分泌物及呼吸情况的观察;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为30%~50%[1],因此入院后即应留置胃管,每次鼻饲前均先抽吸胃液,定期检测胃液和大便性质;加强对留置导尿管的消毒,定期检测小便性质;每2小时翻身叩背一次,并按摩受压部位以改善血液循环;通过积极的护理手段,有效的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措施
1.常规及呼吸道护理 置患者于重症监护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定时消毒,保证适宜的温湿度,严格控制探视,减少感染机会。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彻底清除口鼻分泌物、血液及呕吐物。吸痰要彻底,动作要轻柔,头偏向一侧,2小时翻身叩背一次,可常规给予雾化吸入,低流量(2~3升/分)氧气吸入,深昏迷患者需抬起下颌或放入通气导管,以免舌根后坠,阻碍呼吸。在采取相应措施后如呼吸仍无改善,血氧饱和度<90%[2],痰多且黏稠,出现鼾声呼吸、呼吸道严重梗阻者,及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估计意识障碍不能短时间恢复者,常规行气管切开,呼吸微弱,潮气量不足者,及时使用呼吸机维持正常呼吸功能,并作血气分析。
2.各种引流管护理 妥善固定各引流管,引流袋应始终处于引流部位以下,以防引流液逆流,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和引流管密闭,并严格记录引流液量、颜色、性质,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更换引流袋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卧位护理 将患者头部抬高15°~30°。以利颅内静脉回流和减轻脑水肿;对伴有颅底骨折、脑脊液耳鼻漏的患者,头偏向一侧以防污物逆流至颅内感染,尽量减少用力咳嗽、打喷嚏等动作,严禁手掏、堵塞鼻腔和耳道,头部垫无菌小毛巾或无菌纱垫,并随时更换。定时翻身叩背,更换体位,并按摩受压部位,防止褥疮发生。对意识障碍有好转出现烦燥不安患者,应使用宽布带约束四肢或安置床挡,防止坠床并对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同时注意查明患者烦躁是否为非颅脑损伤,如体位不适、高热、尿潴留等原因所致。
4.低温疗法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持续昏迷患者由于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障碍、颅内压增高、高热以及呼吸功能不全、休克等多种因素造成缺氧,加重脑损害,用一般的降温药物效果不佳,应早期采用物理降温联合冬眠合剂,使其体温保持在36℃以下,以降低脑部耗氧量,缓解脑缺氧,减轻脑水肿。复温时采用自然复温法,整个复温过程持续24小时,以避免因复温过快而引起缺氧和脑水肿。
5.使用药物护理 长期昏迷患者脱水剂应用时间长,易并发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急性肾功能衰竭,需加强护理观察,记录24小时出入量。使用脑活素、纳洛酮、胞二磷胆碱等保护营养脑神经的药物,应严格按医嘱给药,同时严密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对应用冬眠药物的患者易致神志障碍加重、呼吸道分泌物坠积,须加强呼吸道护理。注意长期静脉输注浓度高、刺激性大、易致静脉炎的药物,如20%甘露醇、20%脂肪乳、七叶皂苷钠等,注意保护静脉,几条血管轮流使用,使每条血管都有“休息”的机会,同时可采取边输液、边热敷的办法;输液中选择静脉原则是先远心端,后近心端,先细后粗,先手后足,保留粗大血管以备抢救时急用;一旦发生静脉炎,立即停止在病变肢体输液,局部热敷,抬高患肢。
6.鼻饲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长期昏迷患者因昏迷时间长,不能由口进食,机体消耗量增加,无应激性溃疡3天即可鼻饲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流质饮食请营养科配制,并加用肠内营养剂以保护胃肠黏膜,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鼻饲时注意床头抬高至30°,开始以一次半量为宜,温度38℃~40℃为宜,速度不宜过快,鼻饲后30分钟内不宜翻身叩背,不宜搬动患者,尽量不吸痰以免发生吸入性肺炎。每日口腔护理2次,鼻饲管每周更换一次。
7.康复护理 患者昏迷期间应坚持做肢体功能锻炼,每次30分钟,每天2~3次,以防肌肉萎缩、足下垂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对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使家属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配合治疗护理。当患者病情趋向稳定,即可进行促醒疗法,如呼唤患者姓名,让家属与其交流,给予喜爱的音乐,配合针灸、理疗等措施,尽量减少后遗症,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让患者出院后能够尽快适应社会,适应生活,回到工作中去,避免因病成为家庭的累赘。
体会
重型颅脑损伤持续昏迷患者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在70%~80%[3]。因此要求护士不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责任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敏锐的观察力和冷静的头脑,要有预见性、针对性、准确性和整体性。治疗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不仅需要医护之间的密切配合,还需要护理配合,这样才能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治疗效果,降低颅脑损伤持续昏迷患者的病死率。
第五篇:第十章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第十章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学习目标
第一节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第二节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本章的重点是:
颅内压增高及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学习的难点:
在于如何理解颅内高压和不同脑损伤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从而开展有效的护理措施。
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对颅内高压“三主征” 的掌握,比较和区别不同颅脑损伤身体状况的共性与特点,发现护理规律,培养自己判断思维能力,从而完成好护理任务。
颅内压调节机制
成人颅腔是由颅骨构成的半封闭的体腔,其容积固定不变。颅内压是指颅内容物对颅腔内壁所产生的侧压力。颅腔内容物包括脑组织、血液和脑脊液,三者的体积与颅腔容积相适应并使颅内保持一定的压力,通常以人体侧卧位腰椎穿刺时测得的脑脊液的压力来表示。成人正常颅内压为70200 mm H2O(0.72.0 kPa),儿童正常颅内压为:50100 mm H)。2O(0.490.98 kPa颅内压调节机制
颅腔中任何一项内容物体积和量的增加,均会导致另两项内容物的缩减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这种调解作用主要依靠脑脊液的增减来进行,其调解能力为10%左右。当颅内容物增加或颅腔容积缩减超出了代偿范围时,即产生颅内压上升,当持续超过200mmH2O(1.96 kPa)时,即为颅内压增高。这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状况,由颅内压增高导致的脑疝可致病人死亡。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
因
•颅内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肿瘤、血肿、脓肿等。
•脑积水:交通性和非交通性脑积水,造成脑脊液增多。
•脑水肿:脑组织损伤、炎症、缺血缺氧及中毒引起脑水肿,导致颅内压持续增高。
•大片的凹陷性骨折,使颅腔变小。
•脑循环血容量异常:在脑血管扩张的情况下,血容量增多使颅内压升高。•先天性畸形:如狭颅征,使颅腔容积变小。发病机制
颅内压增高时,脑血流量减少,脑组织处于严重缺血缺氧的状态。严重的脑缺氧会造成脑水肿,进一步加重颅内压增高,形成恶性循环。当颅内压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尤其是占位性病变使颅内各分腔之间压力不均衡,会使一部分脑组织通过生理性间隙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引起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甚至形成脑疝。疝出的脑组织压迫脑内重要结构和生命中枢,常常危及生命。图10
1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 护理评估 健康史
有无颅脑外伤、颅内感染、脑肿瘤、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脑畸形等病史,初步判断颅内压增高的原因。有无合并其它系统的疾病。
有无呼吸道梗阻、咳嗽、便秘、癫痫等导致颅内压增高的诱因。
询问症状出现的时间和病情进展情况,以及发病以来做过那些检查和用药等情况。身体状况
颅内压增高的主要临床表现
– 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即“ 三主征”。
– 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以早晨和晚间较重,多位于前额和颞部,程度可随颅内压增高而加重,当低头、弯腰、用力、咳嗽时加重。
– 呕吐呈喷射状,可伴有恶心,与进食无关,呕吐后头痛可有缓解。
– 视神经乳头水肿 :因视神经受压,眼底静脉回流受阻所致,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乳头水肿、充血、模糊不清、中央凹陷消失,视网膜静脉怒张,严重者可见出血。
身体状况
进行性意识障碍和生命体征紊乱
– 颅内压增高的初期可有嗜睡、反应迟钝等,进而出现昏睡、昏迷。
– 生命体征的变化为:血压增高,以收缩压为主,故脉压差加大;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深慢(二慢一高),这种典型的生命体征改变称库欣(Cushing)反应。
身体状况
脑疝的表现 –小脑幕切迹疝
是小脑幕上方的颞叶海马回、沟回通过小脑幕切迹向幕下移位,常由一侧颞叶或大脑外侧的占位性病变引起。在颅内高压的基础上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患侧瞳孔暂时缩小后逐渐扩大、病变对侧肢体瘫痪、生命体征紊乱、最后呼吸心跳停止。
身体状况
脑疝的表现 –枕骨大孔疝
是小脑扁桃体经枕骨大孔向椎管的移位。病情变化快、头痛剧烈、呕吐频繁、颈项强直、生命体征改变显著,而意识障碍和瞳孔改变出现较晚。由于延髓的呼吸中枢受压,病人可突发呼吸、心跳骤停而死亡。心理-社会状况
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可因头痛、呕吐等引起烦躁不安、焦虑、紧张等心理反应。要了解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恢复信心,了解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和心理反应,对病人的关心程度及家庭经济情况。辅助检查
腰椎穿刺
–直接测量颅内压并取脑脊液检查,但当颅内压明显增高时应禁忌,以避免出现脑疝。
影像学检查
–X片对于诊断颅骨骨折有重要价值;
–头部CT、MRI、DSA等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和病变部位。
案例启迪
女性,70岁,因颅内压增高,头痛逐渐加重。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后,突然呼吸停止,双侧瞳孔直径2mm,以后逐渐散大,血压下降,判断该病人可能发生了脑疝,根据身体状况分析,应为枕骨大孔疝。原因是腰椎穿刺使椎管内压力骤然下降,部分脑组织经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而发生脑疝。
治疗要点及反应
根本的治疗方法是去除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手术去除占位性病变
–有脑积水者,行脑脊液分流术 –脑室穿刺外引流术
对病因不明或暂时不能去除病因者可先采取降低颅内压的方法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 限制液体入量
– 应用脱水剂和糖皮质激素
– 冬眠低温疗法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急性疼痛
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组织灌流量改变
与颅内压增高,导致脑血流下降有关。体液不足
与频繁呕吐和应用脱水剂有关。潜在并发症: 脑疝。护理目标
病人颅内压降低 脑组织灌流量改善 头痛减轻 护 理 措 施 一般护理 体位
–平卧位,床头抬高15°~ 30°,有利于脑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吸氧
– 改善脑缺氧,使脑血管收缩,减轻脑水肿。
控制液体摄入量
– 不能进食者,一般每天输液不超过2000ml,保持尿量在600ml 以上;控制输液速度,防止输液过快而加重脑水肿;注意水、电解质、酸碱、营养平衡,防止紊乱。
一般护理 降温
–对高热病人,给予有效的降温措施,必要时采用冬眠降温疗法。止痛
– 对头痛病人,适当应用止痛剂,但禁用吗啡和哌替啶。
镇静
– 病人躁动时,应寻找原因,采用适当镇静措施,切忌强制约束。
保持大小便通畅
– 病人有尿潴留和便秘时,应导尿或协助排便。
病情观察
观察病人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和肢体活动的变化。意识
意识反应了大脑皮层和脑干的功能状态;评估意识障碍的程度、持续时间和演变过程,是分析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意识障碍的程度,目前通用的是格拉斯哥昏迷记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
评定睁眼、语言及运动反应,以三者积分来表示意识障碍轻重,最高15分,表示意识清醒,8分以下 为昏迷,最低3分。表10-1
格拉斯哥昏迷计分表 病情观察
观察病人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和肢体活动的变化。–瞳孔
对比双侧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生命体征
脉搏的频率、节律及强度;血压、脉压差;
呼吸的频率、幅度和类型等。病情观察 配合治疗
防止颅内压骤升的护理
– 病人要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减少搬动,不要坐起,避免情绪激动;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使胸、腹压上升导致颅内压增高。
–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和呕吐物;舌根后坠者要托起下颌和放置口咽通气管;对意识不清或排痰困难者,应配合医生尽早施行气管切开术。
– 控制癫痫发作:注意观察病人有无症状出现,遵医嘱及时或定期给予抗癫痫药物,防止脑缺氧和脑水肿。
案例启迪
男,45岁,3天前因车祸伤及头部,头痛、呕吐逐渐加重,今晨用力咳嗽后突然不省人事,查体发现病人已呈昏迷状态,左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右侧肢体瘫痪,呼吸、血压不稳。
最后的考虑是:伤后病人已存在颅内压缓慢增高,由于用力咳嗽,致使颅内压力骤升,出现瞳孔变化,意识障碍,肢体瘫痪以及生命体征改变,确定是发生了左侧小脑幕切迹疝。
配合治疗
降低颅内压治疗的护理
– 应用高滲性和利尿性脱水剂增加水分的排出,减少脑组织中的水分,达到降低颅内压的目的。
– 常用高渗性脱水剂
例如:20% 甘露醇250ml,于15 ~ 30 分钟内静脉滴注,每天2 ~ 3 次;用药后10 ~ 20 分钟颅内压开始下降,维持4 ~ 6 小时;同时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速尿)20 ~ 40mg,静脉注射,可重复使用。
– 注意:利尿剂可带来电解质紊乱;使用脱水剂要防止低颅压,用药期间要注意用药反应和效果,及时记录。
配合治疗
应用激素治疗的护理 –常用地塞米松5 ~ 10mg,每日1~ 2次,静脉注射。要注意防止高血糖、应激性溃疡和感染。
脑疝的急救与护理
– 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吸氧。
– 快速静脉输入甘露醇、呋塞米(速尿)等强脱水剂和利尿剂。
– 密切病人观察呼吸、心跳及瞳孔的变化。
– 紧急做好手术前准备,发生呼吸骤停者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及辅助呼吸。
配合治疗
冬眠疗法的护理
– 当病人体温过高,物理降温无效时,采用此疗法。
– 常用药物为复方氯丙嗪和冬眠合剂一号、二号等,先按医嘱静脉滴注冬眠药物,通过滴数来控制冬眠的深度。
– 给予冬眠药物半小时,机体进入睡眠状态后,方可进行物理降温。降温速度以每小时下降1℃ 为宜,体温降致肛温32℃ ~ 34℃ 为理想。
– 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征象,若脉搏超过100 次/ 分,收缩压低于70mmHg 时,通知医生停用药物。冬眠的时间一般为3 ~ 5 天。
– 停止冬眠疗法时,应先停止物理降温,再停止药物滴入。
配合治疗
脑室引流的护理
– 经颅骨钻孔或椎孔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是降低颅内压的重要措施。
– 护理要点一
注意引流管的连接和位置:病人手术返回病房后,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连接引流瓶(袋)并妥善固定。引流管开口要高于侧脑室平面10 ~ 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搬动病人时应将引流管暂时夹闭,防止脑脊液反流引起逆行感染。
知识拓展
颅内压监测是应用微型压力传感器植入颅内直接接触颅内组织进行动态观察颅内压的方法。其优点是克服了传统腰穿的危险,可长时间持续监测颅内压的变化。临床上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重症颅脑损伤、颅内肿瘤、颅内出血以及开颅手术后的重症病人。护理要点是: –确保呼吸通畅;
–监测病人血压和颅内压,确保脑部灌注压力; –根据颅内压情况进行有效降压和稳压措施; –保持头部与颅内监测仪位置一致,防止脱落;
–保持头部穿刺处清洁,防止污染;维持水电平衡,准确记录出入量。
配合治疗
脑室引流的护理 – 护理要点二
注意引流管的连接和位置:病人手术返回病房后,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连接引流瓶(袋)并妥善固定。引流管开口要高于侧脑室平面10 ~ 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搬动病人时应将引流管暂时夹闭,防止脑脊液反流引起逆行感染。
– 护理要点三
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及折叠;若引流管内不断有脑脊液流出,管内的液面随病人的呼吸脉搏上下波动,表明引流管通畅;反之即为阻塞,要查明原因以纠正之。
脑室引流管阻塞的原因
放入脑室过深过长,在脑室内折叠成角,处理方法是请医生将引流管向外拔出少许至有脑脊液流出后重新固定。
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处理方法是将引流管轻轻旋转,使管口离开至脑脊液流出。
若怀疑引流管被血凝块或组织阻塞,可在严格消毒管口后,用无菌注射器轻轻向外抽吸,但不可向内注入生理盐水冲洗,以免管内阻塞物被冲至脑室狭窄处引起脑脊液循环受阻,如若无效应更换引流管。颅内压低于120150mmH,引流管内可能无脑脊液流出,证2O(1.181.47kPa)实的方法是将引流瓶(袋)降低,再观察有无液体流出。
配合治疗
脑室引流的护理 – 护理要点四
观察并记录脑脊液的颜色、量及形状: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 手术后1~ 2 天可略呈血性,以后变淡并转为橙黄色。若脑脊液中有较多血液或血色逐渐加深,提示脑室内出血,要告知医生采取措施处理。引流时间一般不超过5 ~ 7 日,否则有发生颅内感染可能。感染后的脑脊液混浊,可有絮状物,同时病人有全身感染表现。
– 护理要点五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每日更换引流瓶(袋),应先夹闭引流管以免脑脊液逆流入脑室内。注意保持整个装置无菌。
配合治疗
脑室引流的护理 – 护理要点六
拔管:开颅手术后脑室引流管一般放置3 ~ 4 天,待脑水肿逐渐消失,颅内压开始降低时,可考虑拔管。此前应试行抬高或夹闭引流管24 小时,以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有否颅内压再次升高的表现。若病人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时,要及时通知医生并降低引流瓶(袋)或开放夹闭的引流管。拔管后若伤口处有脑脊液流出,应告知医生处理。
心理护理
及时发现病人的行为和心理异常,帮助其消除焦虑和恐惧,改善其心理状态。帮助病人和家属消除因疾病带来的对生活的疑虑和不安,接受疾病带来的改变。
健康指导
介绍疾病有关的知识和治疗方法,指导病人学习和掌握康复的知识和技能。颅内压增高的病人要防止剧烈咳嗽、便秘、提重物等使颅压骤然增高的因素,以免发生脑疝。
颅脑手术后可能遗留神经系统功能的障碍,要帮助制定康复计划,鼓励进行多方面的训练,以最大程度地恢复其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