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神经外科颅脑损伤病人健康教育
神经外科颅脑损伤病人健康教育要点
【疾病特点】
由于颅脑解剖生理的影响,头部受伤后所引起的病理过程有其特殊性。遭受暴力作用而 致伤的脑组织,除了发生原发性损伤之外,在受损组织周围,还将引起不同程度和不同范围的脑缺血、出血、水肿及变性等一系列继发性损伤。而后,或继续加重、恶化,累及全脑甚至全身,或经一定时间逐渐吸收、消退和修复。病人常有头痛、眩晕、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严重者有意识障碍、人格改变等表现。【健康教育要点】 1.手术前健康教育
(1)手术知识指导:恰当解释颅脑手术的目的及手术与麻醉的一般过程。对急诊病人重点 讲解早期救治,争取手术时机,以防拖延导致病情突然恶化及影响存活病人生命质量的利弊关系。
(2)配合知识指导:重点介绍颅脑损伤病人术前身体及饮食准备的要求、讲解术前皮肤准 备、用药的注意事项以及术后配合治疗的要点。择期手术病人指导其进行呼吸训练、咳痰训 练、床上排便、疼痛评估等训练。2.手术后健康教育
(1)体位指导:清醒病人告知术后应取头高位15~30度,借助脑的重力或颅内压降低,压闭破口以减少或阻止脑脊液外流,促进伤口粘连愈合。低颅压病人告知应取平卧位.以缓解症状。
(2)预防感染指导:告知病人及家属病房空气污染是术后感染的重要因素,应注意保持环 境卫生,按要求使用及更换被服,切忌随意铺垫自带物品,以免交叉感染。有脑脊液鼻漏或耳漏病人告知头下铺垫无菌巾,注意避免污染。放于鼻腔、外耳道内吸引流出脑脊液的无菌棉球,应保持清洁、干燥。嘱病人避免用力咳嗽、擤鼻、打喷嚏,保持大便通畅,并预防感冒。有脑室引流者,告知为防止躁动抓脱引流管须约束病人的双手,更换卧位等操作时要防止引流管脱出,一旦引流管脱出立即报告医护人员。
(3)病情观察指导:告知家属协助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出现一侧 瞳孔散大,对侧肢体瘫痪,脉搏、呼吸变慢,血压升高.提示有颅内出血、颅内压增高或脑疝形成时,应立即报告医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观察病人有无胃肠道出血和呃逆,如在鼻饲管内发现有咖啡色液体,或大便呈柏油样时,提示有胃肠道应激性溃疡出血。应及时报告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4)护理知识指导:对大小便失禁的病人指导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床铺清洁、干燥.翻身时动作轻稳,不可在床褥上拖拉,以免擦伤皮肤,对易受压的部位垫以保护器具等。术后第l~3天为脑水肿高峰期,告知应控制饮水和食物中钠盐的摄人,以减少体内水和钠离子的存储量.减轻脑水肿反应。对烦躁不安或有精神症状的病人,强调加强安全防护.避免损伤,病人应安置床护栏以防坠床。有癫痫者注意观察癫痫发作的先兆.并提示病人按时服用抗癫痫药物。
(5)饮食指导:颅脑损伤后出现机体耗能增加和代谢加快,应说明营养支持的重要性,指导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胆固醇等富于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米饭、面条、新鲜蔬菜、水果等,肉类应煮烂,保持大便通畅。
(6)功能锻炼指导:鼓励病人进行主动运动。上肢训练可用手提物、放下、捏握皮球、筷子、纸笔、使用勺、梳子等。下肢做站立练习,如背靠墙、扶拐、坐站、登台阶练习等,进而向步行过渡。患侧肢体应加强各关节的主动练习,以促进功能的顺利康复。对意识障碍者,反复给予多种刺激,并强化动作学习以增进记忆功能。对认知障碍者,做好相关康复指导。3.非手术病人健康教育
(1)治疗知识指导:告知颅脑损伤病人需要手术治疗的只有15%左右,绝大部分轻、中型及重型中的一部分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即使是手术病人,术后也需要进行较之手术更为复杂的非手术治疗,才能使整个治疗得以成功。
(2)摄入与营养指导:说明急性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对能量的需要有所增加,肌肉蛋白的分解代谢加速,多数病人在伤后数日内即有尿氮、肌酸、磷、钾等排出量增多,若摄入营养及能量有欠缺,则机体往往进入负氮平衡状态。同时,伤后肾上腺髓质分泌儿茶酚胺增多,更促进肝糖原、肌糖原的分解,造成血糖明显升高而对脑组织有害,长期蛋白质的缺乏可引起脑组织水肿.继而损害各重要器官功能和体液失衡,并使病人易感染性大为增加。早期进食困难或病情不允许时,应通过肠内和肠外营养等方式,提高机体抵抗力。指导病人及其家属注意监控每日摄人量,颅脑外伤急性期主要依靠静脉输液,应遵医嘱每日控制在2500ml,含盐液体不超过500ml,鼻饲供给必要的营养物质如混合奶,也可经胃肠道灌注要素饮食。提示鼻饲病人注意掌握好适宜的温度和速度。
(3)呼吸道护理指导: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经常伴有气道不畅,病人多昏迷时间较长、较深,肺部感染是最常见并发症之一,颅脑损伤越重,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越高.保持呼吸道通畅极为重要,应及时清除鼻咽部黏液及血性液体。告知清醒病人每1~2h更换体位,应积极配合护士翻身。气管切开者,指导其遇痰液黏稠或不宜吸出时,积极配合雾化吸人,或每次吸痰前用3~5m1的生理盐水滴管再行吸痰。
(4)颅内压增高护理指导:告知病人须保持安静,绝对卧床休息。取头高位,抬高床头30度身体自然倾斜,以利于静脉回流,减少颅内血容量和减低颅内压。一旦出现头痛、呕吐、视力异常改变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时.应立即呼叫医护人员,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发生脑疝。(5)脑脊液漏护理指导:嘱病人抬高头部,枕上所垫无菌巾不要随意撤除。在鼻前庭或外耳道放置的干净棉球被脑脊液浸湿后,随时呼叫医护人员予以更换。脑脊液耳漏应取患侧卧位,避免清洁鼻腔或耳道,避免擤鼻、咳嗽及用力屏气,保持大便通畅。严禁填塞或用水冲洗耳、鼻。
(6)皮肤护理指导:指导病人协助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主动配合枕骨粗隆、耳廓、肩胛骨、肘部、髂部、骶部、膝关节、内外踝、足跟部和背部棘突等部位的护理。大小便功能障碍及留置导尿管者.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腹泻者每次便后清洗局部皮肤。
(7)安全护理指导:告知病人不得随意撤除床上的防护栏.以防发生意外。不得随意使用 热水袋、电热毯、冰袋、冰毯等,如病情需要.应在医护人员允许和指导下使用.以防外界热源、致冷物质的伤害。4.出院健康教育
(1)制订康复计划指导: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语言和肢体功能恢 复在短时间内效果不明显。应协助病人及其家属根据病情有针对性地制订一份出院康复指导,为病人出院后在休息、营养、饮食、用药、定期复查等方面做好准备工作。指导病人及其家 属学会自我护理技术,强化病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2)康复锻炼指导:告知出院不是训练结束,而是康复训练的继续。详细交代出院后的康 复训练计划及方法,如对失语的病人,指导家属训练重点放在活化其残存语言功能上,使病人注意理解性语言能力及表达性语言能力的培养,采用奖励和表扬来鼓励病人说话,结合强行办法来帮助病人回忆词语,反复用实物或图形刺激以及通过手势训练等,改善听力、理解障碍,逐渐改善失语程度。提醒家人在训练中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切忌急躁,成持之以恒。(3)复诊指导:嘱咐病人定期回院复查,评估康复效果。
第二篇:颅脑损伤对病人的健康教育
颅脑损伤的健康教育
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头部所造成。我们收治的颅脑损伤有:脑挫裂伤,急、慢性硬膜外血肿,急、慢性硬膜下血肿,弥漫性轴索损伤,颅骨骨折等。受伤后一般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感觉障碍等。颅脑损伤病情复杂,变化快,易引起不良后果,很多病人都需要住院治疗,部分甚至需手术治疗。除了临床上常规的手术、药物等治疗外,对患者心理的辅导以及功能锻炼都有助于患者健康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如:
一、心理指导: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多呈昏迷状态,有的甚至长期昏迷,一般都由家属及护理人员观察病情变化,但对清醒病人而言,疼痛的刺激、伤后可能导致伤残甚至死亡的威胁,使病人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我们应予以心理安慰和鼓励,应保证其充足的睡眠,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恢复期病人因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病人常因此而焦虑、抑郁、烦燥,应安慰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培养健康的心理状况,积极加强功能锻练。
二、康复期的护理:颅脑损伤病人恢复期应尽量减少脑力活动,少思考问题不阅读长篇读物,少看刺激性电影、电视节目,可适当听些轻音乐,以绥解紧张情绪,对头痛、失眠较重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酌情服用镇痛剂及镇静催眠药物。病人常有头痛、恶心、耳呜、失眠等症状,一般在数周至数月逐渐消失,但如存在长期头昏、失眠、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应到医院进一步检查。脑外伤后综合症的病员,首先要消除顾虑,放松思想,要树立信心,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量力而行地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对于外伤性癫痫的病员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口服抗癫痫药物,并定期随诊。对于颅骨缺损的病人应保护好颅骨缺损的部位,在适当的时候来医院行颅骨修补。
三、功能锻炼: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对颅脑损伤的病人有重要的意义,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瘫痪肢体的功能康复训练,注意由小关节到大关节,先轻后重,由被动到主动,由近心端及远心端,先下肢后上肢,循序渐进。早期先在床上锻炼,以后逐渐离床,随后锻炼行走。训练期间需有人在旁边保护。失语病人的语言功能康复训练应从最简单的“啊”音开始,然后说出生活中实用的单词,如吃、喝、水、尿等,反复强化训练,一直到能用完整的语句表达需要想法。对于小便失禁的患者,留置导尿要注意关闭导尿管,进行憋尿练习。每隔2—4小时,有尿意时开放一次,每次放尿量以200—300毫升为宜。逐渐锻炼其排尿功能,争取早日拔除尿管。平时多饮水,保持尿色清亮,注意防止泌尿系感染。
出院指导
1:轻型病人应鼓励尽早自理,逐渐恢复活动,劳逸结合,瘫痪病人,肢体放置良肢位、按摩、功能锻炼。失语病人可用口型和发音2种方法训练,由简到繁,反复训练,促使语言功能恢复,学会非语言沟通的方法,;
2:脑挫裂伤可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某些症状可随时间延长而逐渐消失,请保持乐观情绪,主动参加社交活动,树立康复信心;
3:颅骨缺损病人要注意保护缺损部位,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外出戴安全帽,术后3—6个月修补颅骨;
4:有癫痫发作这不能单独外出、攀高、游泳、汽车,随身携带病卡,应按医嘱定时、定量服抗癫痫药2年以上,并教会家属癫痫发作时的紧急处理方法;
5:如原有症状加重、头痛、呕吐、切口发炎时及时就诊; 6:3—6个月后门诊复查;
2013..6.16
第三篇:颅脑损伤健康教育
东阿县人民医院
急诊科
颅脑损伤健康教育
您好!这是一份关于颅脑损伤的相关知识,希望您阅读后对您有所帮助!若有疑问,请随时向负责您的医生及护士咨询。
请您了解以下情况
1、什么是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包括头皮损伤,颅骨骨折,脑震荡,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等。
2、颅脑损伤有何症状、体征?
主要症状、体征:取决于颅脑损伤的部位和程度。
①意识,瞳孔改变:意识障碍的程度及变化,提示病情变化。②脑膜刺激征表现:颈项强直等。
③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瘫痪,失语,癫痫等。④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等。⑤躁动:是颅脑损伤早期常见的临床表现。
⑥气道阻塞:主要由意识障碍、呼吸中枢受损等导致舌根后坠或痰液堵塞引起的。⑦肺部感染:由于咳嗽和吞咽功能减退,口、鼻分泌物,血液,脑脊液及呕吐物易吸入肺部导致肺部感染。⑧营养摄入不足。
⑨皮肤擦伤,瘀斑。脑脊液漏。
⑩合并其它脏器损伤:血气胸、骨折、内脏损伤出血等。
3、颅脑损伤如何治疗?
①手术治疗: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等。②非手术治疗:防治脑水肿,促进脑功能恢复,对症治疗等。
住院指导
多数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入病房前已经过急诊手术治疗。术后回病房应注意以下方面:(颅脑损伤的护理)
一、颅内压增高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改善脑缺氧。
2、卧床休息为主,适当活动,避免碰撞和剧烈活动。卧位时注意头颈不要过伸或过屈。病情允许时需抬高床头15°~30°,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病情严重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东阿县人民医院
急诊科
3、避免做使胸内压和腹压上升的动作:如屏气、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
4、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和富含维生素、纤维素,丰富而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避免大量饮水。对于有吞咽困难者,需防止进食时误入气管;必要时管饲。
5、保持大便通畅:3 天无大便患者可用缓泻剂,切忌高压大量灌肠。
6、对癫痫、高热、烦躁、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等症状明显的患者要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二、昏迷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2、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3、我们会协助翻身拍背,鼓励您有效的咳嗽排痰,防止肺部感染。
4、勤翻身,防止褥疮。
5、加强基础护理:
1)眼睛护理:若眼睑闭合不全,可使用眼药水,再用无菌纱布覆盖。2)加强口腔卫生。
3)导尿管护理:我们会每天给予会阴消毒两次,此外,您还需早晚用温水擦洗。4)皮肤护理:每2小时翻身一次,定时温水擦身,保持床单位和皮肤干洁。
6、早期康复锻炼。
三、脑脊液漏的护理:
1)一般需卧床;体位由医生决定。2)避免颅内压增高,以促进伤口愈合。
3)预防感染: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减少人员进出。及时清洗鼻前庭或外耳道的血迹及漏出液,不可填塞冲洗鼻腔或耳道,不使用滴鼻剂或滴耳剂。
4)脑脊液鼻漏者经保守治疗大部分都能治愈,但漏孔经久不愈或愈合后多次出现复发,时间超过一个月,需行脑脊液漏修补术。
5)请进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软食(鱼、肉、鸡、蛋、牛奶、豆浆、新鲜蔬菜、水果等),宜少量多餐,勿暴饮暴食。禁食烟酒、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勿饮浓茶、咖啡、可乐等兴奋大脑的饮料。
6)请勿挖耳、抠鼻,也勿用力屏气排便、咳嗽、擤鼻或打喷嚏,以免鼻窦或乳突气房内的空气被压入或吸入颅内,导致气颅和感染。
四、引流管的护理
带引流管者,术后妥善固定引流管并保持其通畅,防止滑脱、扭曲、受压,翻身、抬头或搬动患者时避免牵拉引流管,引流袋放置于患者头部水平位置。家属不要随意抬高或放低东阿县人民医院
急诊科
床头,不能随意去调节引流高度,不能自行放掉引流液。防止自行拔管;意外拔管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严密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管孔处敷料渗血污染,要及时更换,以避免局部感染。
五、加强安全护理
1、我们希望家人能轮流24小时陪护。
2、对烦躁不安或有精神症状者:必要时我们会给予约束具保护,希望家属能配合。
出院指导
1、鼓励您适当锻炼,每日进行可耐受的活动以不出现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为宜。
2、注意伤口愈合情况:伤口拆线后,如愈合良好,1—2 周后可洗头,但应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抓破。
3、加强营养,多摄入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
4、树立恢复疾病的信心,避免因精神因素而引起疾病的变化。
5、对于去骨瓣者:术后要注意局部保护,外出带帽子,尽量少去公共场所,以防意外事件的发生;如伤口愈合良好,出院后3 个月左右可到医院行颅骨修补术。
6、加强康复功能锻炼:对于眼睑闭合不全,吞咽困难,行走不稳定的患者应继续进行治疗及功能锻炼。
7、强化安全意识:防止坠床、跌倒及烫伤等意外发生。
8、遵医嘱正确服用药物,切忌自行停药。如停药和减量,需根据医嘱执行。
9、定期门诊随访:做CT等检查,了解病情变化。
10、如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视物模糊、高热或智能进行性下降,大小便失禁,意识不清等情况时应及时来院就诊。
第四篇:神经外科颅脑损伤、脑出血病人康复指导计划
神经外科颅脑损伤、脑出血病人康复指导计划
急、慢性颅脑病变所致的功能障碍主要为运动障碍、语言障碍、情感障碍。其中运动障碍最常见,表现为病变对侧肢体的中枢性偏瘫。
脑出血后的功能恢复,在发病后的前3个月,(特别是最初2-3周)变化最快,6个月时基本达到最大恢复,2年后一般不会再有明显变化。早期的功能锻练,特别是发病6周以内的功能锻炼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患者的远期效果和生活质量。一、一般注意事项:
1.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2-3周),不宜长途运送及过多搬动,翻身时应保护头部,动作轻柔得体,以免加重颅内出血。
2.意识不清、躁动或合并有精神症状者,应加护栏并适当约束,防止跌伤。
3.抬高床头15-30度,有利于脑循环静脉回流、颅内压下降、减轻脑水肿。
4.昏迷病人头偏向一侧卧位、取下活动性假牙,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
5.意识清楚的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多在伤后2-3天)后开始在床上、床边、下床做主动肢体功能锻炼,时间从5-10分钟/次开始,渐至30-45分钟/次,若自感无明显不适,每日至少2-3次,避免过度用力憋气。
二、饮食指导:
指导病人进行必要的食疗,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改善脑循环。
急性期病人胃肠营养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2300 ̄2800卡/日)、低脂食物。高蛋白食物以肉类(瘦肉、禽肉等)为佳,多食新鲜豆制品。为保持病人大便通畅,可多食新鲜绿色蔬菜、红薯、雪梨、香蕉、蜂蜜等果品及粗纤维食物。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忌烟酒,避免食用肥肉、猪肉、蛋黄、鱼类、动物内脏等高脂类食物。
合并有糖尿病的病人注意限制碳水化合物、甜食果品摄入!高龄或合并有心脏功能不良的病人应限制钠盐摄入(不大于3g/日),防止心脏功能恶化、钠水潴留加重脑水肿。
食物温度适宜(36-40度),过热可能烫伤口腔黏膜,过冷易致腹泻、呃逆,影响消化吸收。对于尚能进食者,喂饮食物时不宜过急,遇呕吐或嗳气时应暂停,防止食物呛入气管内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持续24小时昏迷不能进食、确定无合并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者,尽早开始鼻饲流质饮食,4-5次/日,200-300 ml/次,如牛奶、豆浆、藕粉、蒸蛋或混合匀浆等,流质应煮沸消毒、冷却后再喂。
恢复期病人给予清淡、低盐、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食物,多食蔬菜及水果,避免辛辣食物,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体胖者应适当减轻体重,减少热量摄入,忌食纯糖。
三、功能锻炼和运动指导:
脑出血后的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等后遗症,要通过功能锻炼及适当的运动,改善机体的循环和代谢,以促进病体的康复。要做到有计划、定时、定量加强瘫痪肢体的主、被动活动。
病人病情稳定即可开始协助其功能锻炼,按卧位—坐位—站位—步行 循序渐进,同时配合按摩、针灸等。肢体按摩应从远端关节开始,先行被动运动。一开始因疼痛病人不愿活动,此时应安慰鼓励并稍加强制。活动从短时间小运动量开始,逐步增量。帮助鼓励病人尽早恢复自主运动。术后2周后可考虑针灸治疗,一般上肢麻木灸肩骨禺、曲池、合谷,下肢麻木灸环跳、风市、悬中等穴位。一般病人在起病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只要能坚持锻炼,瘫痪肢体的功能都可以有所恢复。
对失语病人,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反复练习,持之以恒的原则。先从病人受损最轻的言语功能着手,再用具体物品、单字、单词、短句进行训练,发音、智能训练均宜尽早开始。具体措施:每日上、下午定时进行语言训练:(1)运动性失语: 字—词—短句;(2)感觉性失语: 用手势、表情来表达用意;(3)命名性失语: 用物品反复教病人说出其名称。另外可让病人跟着预先录制好的标准语进行逐字逐句的语言再训练。注意防止病人过度疲劳。
四、做好心理疏导:
1.急性期病人生命危重,家属十分着急,应主动与家属详细解释病情及预后,消除其紧张焦虑心理,正确看待病情变化,嘱其合理安排陪护及探视,保持病室环境安静,减少一切不良刺激,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抢救与治疗。
2.恢复期病人因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而出现悲观、忧郁,在进行功能锻炼时,往往有急于求成的心理,医护人员要耐心细致地进行心理疏导,多做说服解释工作,关心体贴病人,并列举典型康复病例,鼓励病人增强康复的信心,使其配合医生进行必要的治疗和康复锻炼,免受精神刺激,尤其是过喜、过怒等情绪变化。嘱家属避免给病人造成精神刺激,让病人处于乐观、祥和、舒适的环境之中。
五、出院指导:
脑外伤病人较易发生智能障碍后遗症。应注意尽早开始各种机能训练和康复治疗护理。要加强日常生活、个人卫生、饮食、睡眠等基础护理和培训。尤其对生活不能自理者,要进行生活习惯训练,防止精神状态进行性衰退。病人只要不是严重痴呆应定时引导排便,养成规律解便的习惯。
嘱病人本人避免情绪激动,去除不安、恐惧、愤怒、忧虑等不利因素,保持心情舒畅。饮食清淡,多食含水分、纤维素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避免重体力劳动,坚持做保健体操,如打太极拳等适当的锻炼,注意劳逸结合。
康复训练过程艰苦而漫长(一般需1-3年,甚至终生!),需要病人、家属、医护人员三方的信心、耐心、恒心,在康复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注意定期测量血压、复查病情、及时治疗可能并存的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
第五篇:第十章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第十章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学习目标
第一节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第二节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本章的重点是:
颅内压增高及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学习的难点:
在于如何理解颅内高压和不同脑损伤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从而开展有效的护理措施。
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对颅内高压“三主征” 的掌握,比较和区别不同颅脑损伤身体状况的共性与特点,发现护理规律,培养自己判断思维能力,从而完成好护理任务。
颅内压调节机制
成人颅腔是由颅骨构成的半封闭的体腔,其容积固定不变。颅内压是指颅内容物对颅腔内壁所产生的侧压力。颅腔内容物包括脑组织、血液和脑脊液,三者的体积与颅腔容积相适应并使颅内保持一定的压力,通常以人体侧卧位腰椎穿刺时测得的脑脊液的压力来表示。成人正常颅内压为70200 mm H2O(0.72.0 kPa),儿童正常颅内压为:50100 mm H)。2O(0.490.98 kPa颅内压调节机制
颅腔中任何一项内容物体积和量的增加,均会导致另两项内容物的缩减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这种调解作用主要依靠脑脊液的增减来进行,其调解能力为10%左右。当颅内容物增加或颅腔容积缩减超出了代偿范围时,即产生颅内压上升,当持续超过200mmH2O(1.96 kPa)时,即为颅内压增高。这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状况,由颅内压增高导致的脑疝可致病人死亡。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
因
•颅内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肿瘤、血肿、脓肿等。
•脑积水:交通性和非交通性脑积水,造成脑脊液增多。
•脑水肿:脑组织损伤、炎症、缺血缺氧及中毒引起脑水肿,导致颅内压持续增高。
•大片的凹陷性骨折,使颅腔变小。
•脑循环血容量异常:在脑血管扩张的情况下,血容量增多使颅内压升高。•先天性畸形:如狭颅征,使颅腔容积变小。发病机制
颅内压增高时,脑血流量减少,脑组织处于严重缺血缺氧的状态。严重的脑缺氧会造成脑水肿,进一步加重颅内压增高,形成恶性循环。当颅内压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尤其是占位性病变使颅内各分腔之间压力不均衡,会使一部分脑组织通过生理性间隙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引起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甚至形成脑疝。疝出的脑组织压迫脑内重要结构和生命中枢,常常危及生命。图10
1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 护理评估 健康史
有无颅脑外伤、颅内感染、脑肿瘤、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脑畸形等病史,初步判断颅内压增高的原因。有无合并其它系统的疾病。
有无呼吸道梗阻、咳嗽、便秘、癫痫等导致颅内压增高的诱因。
询问症状出现的时间和病情进展情况,以及发病以来做过那些检查和用药等情况。身体状况
颅内压增高的主要临床表现
– 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即“ 三主征”。
– 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以早晨和晚间较重,多位于前额和颞部,程度可随颅内压增高而加重,当低头、弯腰、用力、咳嗽时加重。
– 呕吐呈喷射状,可伴有恶心,与进食无关,呕吐后头痛可有缓解。
– 视神经乳头水肿 :因视神经受压,眼底静脉回流受阻所致,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乳头水肿、充血、模糊不清、中央凹陷消失,视网膜静脉怒张,严重者可见出血。
身体状况
进行性意识障碍和生命体征紊乱
– 颅内压增高的初期可有嗜睡、反应迟钝等,进而出现昏睡、昏迷。
– 生命体征的变化为:血压增高,以收缩压为主,故脉压差加大;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深慢(二慢一高),这种典型的生命体征改变称库欣(Cushing)反应。
身体状况
脑疝的表现 –小脑幕切迹疝
是小脑幕上方的颞叶海马回、沟回通过小脑幕切迹向幕下移位,常由一侧颞叶或大脑外侧的占位性病变引起。在颅内高压的基础上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患侧瞳孔暂时缩小后逐渐扩大、病变对侧肢体瘫痪、生命体征紊乱、最后呼吸心跳停止。
身体状况
脑疝的表现 –枕骨大孔疝
是小脑扁桃体经枕骨大孔向椎管的移位。病情变化快、头痛剧烈、呕吐频繁、颈项强直、生命体征改变显著,而意识障碍和瞳孔改变出现较晚。由于延髓的呼吸中枢受压,病人可突发呼吸、心跳骤停而死亡。心理-社会状况
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可因头痛、呕吐等引起烦躁不安、焦虑、紧张等心理反应。要了解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恢复信心,了解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和心理反应,对病人的关心程度及家庭经济情况。辅助检查
腰椎穿刺
–直接测量颅内压并取脑脊液检查,但当颅内压明显增高时应禁忌,以避免出现脑疝。
影像学检查
–X片对于诊断颅骨骨折有重要价值;
–头部CT、MRI、DSA等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和病变部位。
案例启迪
女性,70岁,因颅内压增高,头痛逐渐加重。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后,突然呼吸停止,双侧瞳孔直径2mm,以后逐渐散大,血压下降,判断该病人可能发生了脑疝,根据身体状况分析,应为枕骨大孔疝。原因是腰椎穿刺使椎管内压力骤然下降,部分脑组织经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而发生脑疝。
治疗要点及反应
根本的治疗方法是去除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手术去除占位性病变
–有脑积水者,行脑脊液分流术 –脑室穿刺外引流术
对病因不明或暂时不能去除病因者可先采取降低颅内压的方法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 限制液体入量
– 应用脱水剂和糖皮质激素
– 冬眠低温疗法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急性疼痛
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组织灌流量改变
与颅内压增高,导致脑血流下降有关。体液不足
与频繁呕吐和应用脱水剂有关。潜在并发症: 脑疝。护理目标
病人颅内压降低 脑组织灌流量改善 头痛减轻 护 理 措 施 一般护理 体位
–平卧位,床头抬高15°~ 30°,有利于脑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吸氧
– 改善脑缺氧,使脑血管收缩,减轻脑水肿。
控制液体摄入量
– 不能进食者,一般每天输液不超过2000ml,保持尿量在600ml 以上;控制输液速度,防止输液过快而加重脑水肿;注意水、电解质、酸碱、营养平衡,防止紊乱。
一般护理 降温
–对高热病人,给予有效的降温措施,必要时采用冬眠降温疗法。止痛
– 对头痛病人,适当应用止痛剂,但禁用吗啡和哌替啶。
镇静
– 病人躁动时,应寻找原因,采用适当镇静措施,切忌强制约束。
保持大小便通畅
– 病人有尿潴留和便秘时,应导尿或协助排便。
病情观察
观察病人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和肢体活动的变化。意识
意识反应了大脑皮层和脑干的功能状态;评估意识障碍的程度、持续时间和演变过程,是分析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意识障碍的程度,目前通用的是格拉斯哥昏迷记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
评定睁眼、语言及运动反应,以三者积分来表示意识障碍轻重,最高15分,表示意识清醒,8分以下 为昏迷,最低3分。表10-1
格拉斯哥昏迷计分表 病情观察
观察病人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和肢体活动的变化。–瞳孔
对比双侧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生命体征
脉搏的频率、节律及强度;血压、脉压差;
呼吸的频率、幅度和类型等。病情观察 配合治疗
防止颅内压骤升的护理
– 病人要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减少搬动,不要坐起,避免情绪激动;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使胸、腹压上升导致颅内压增高。
–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和呕吐物;舌根后坠者要托起下颌和放置口咽通气管;对意识不清或排痰困难者,应配合医生尽早施行气管切开术。
– 控制癫痫发作:注意观察病人有无症状出现,遵医嘱及时或定期给予抗癫痫药物,防止脑缺氧和脑水肿。
案例启迪
男,45岁,3天前因车祸伤及头部,头痛、呕吐逐渐加重,今晨用力咳嗽后突然不省人事,查体发现病人已呈昏迷状态,左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右侧肢体瘫痪,呼吸、血压不稳。
最后的考虑是:伤后病人已存在颅内压缓慢增高,由于用力咳嗽,致使颅内压力骤升,出现瞳孔变化,意识障碍,肢体瘫痪以及生命体征改变,确定是发生了左侧小脑幕切迹疝。
配合治疗
降低颅内压治疗的护理
– 应用高滲性和利尿性脱水剂增加水分的排出,减少脑组织中的水分,达到降低颅内压的目的。
– 常用高渗性脱水剂
例如:20% 甘露醇250ml,于15 ~ 30 分钟内静脉滴注,每天2 ~ 3 次;用药后10 ~ 20 分钟颅内压开始下降,维持4 ~ 6 小时;同时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速尿)20 ~ 40mg,静脉注射,可重复使用。
– 注意:利尿剂可带来电解质紊乱;使用脱水剂要防止低颅压,用药期间要注意用药反应和效果,及时记录。
配合治疗
应用激素治疗的护理 –常用地塞米松5 ~ 10mg,每日1~ 2次,静脉注射。要注意防止高血糖、应激性溃疡和感染。
脑疝的急救与护理
– 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吸氧。
– 快速静脉输入甘露醇、呋塞米(速尿)等强脱水剂和利尿剂。
– 密切病人观察呼吸、心跳及瞳孔的变化。
– 紧急做好手术前准备,发生呼吸骤停者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及辅助呼吸。
配合治疗
冬眠疗法的护理
– 当病人体温过高,物理降温无效时,采用此疗法。
– 常用药物为复方氯丙嗪和冬眠合剂一号、二号等,先按医嘱静脉滴注冬眠药物,通过滴数来控制冬眠的深度。
– 给予冬眠药物半小时,机体进入睡眠状态后,方可进行物理降温。降温速度以每小时下降1℃ 为宜,体温降致肛温32℃ ~ 34℃ 为理想。
– 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征象,若脉搏超过100 次/ 分,收缩压低于70mmHg 时,通知医生停用药物。冬眠的时间一般为3 ~ 5 天。
– 停止冬眠疗法时,应先停止物理降温,再停止药物滴入。
配合治疗
脑室引流的护理
– 经颅骨钻孔或椎孔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是降低颅内压的重要措施。
– 护理要点一
注意引流管的连接和位置:病人手术返回病房后,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连接引流瓶(袋)并妥善固定。引流管开口要高于侧脑室平面10 ~ 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搬动病人时应将引流管暂时夹闭,防止脑脊液反流引起逆行感染。
知识拓展
颅内压监测是应用微型压力传感器植入颅内直接接触颅内组织进行动态观察颅内压的方法。其优点是克服了传统腰穿的危险,可长时间持续监测颅内压的变化。临床上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重症颅脑损伤、颅内肿瘤、颅内出血以及开颅手术后的重症病人。护理要点是: –确保呼吸通畅;
–监测病人血压和颅内压,确保脑部灌注压力; –根据颅内压情况进行有效降压和稳压措施; –保持头部与颅内监测仪位置一致,防止脱落;
–保持头部穿刺处清洁,防止污染;维持水电平衡,准确记录出入量。
配合治疗
脑室引流的护理 – 护理要点二
注意引流管的连接和位置:病人手术返回病房后,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连接引流瓶(袋)并妥善固定。引流管开口要高于侧脑室平面10 ~ 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搬动病人时应将引流管暂时夹闭,防止脑脊液反流引起逆行感染。
– 护理要点三
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及折叠;若引流管内不断有脑脊液流出,管内的液面随病人的呼吸脉搏上下波动,表明引流管通畅;反之即为阻塞,要查明原因以纠正之。
脑室引流管阻塞的原因
放入脑室过深过长,在脑室内折叠成角,处理方法是请医生将引流管向外拔出少许至有脑脊液流出后重新固定。
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处理方法是将引流管轻轻旋转,使管口离开至脑脊液流出。
若怀疑引流管被血凝块或组织阻塞,可在严格消毒管口后,用无菌注射器轻轻向外抽吸,但不可向内注入生理盐水冲洗,以免管内阻塞物被冲至脑室狭窄处引起脑脊液循环受阻,如若无效应更换引流管。颅内压低于120150mmH,引流管内可能无脑脊液流出,证2O(1.181.47kPa)实的方法是将引流瓶(袋)降低,再观察有无液体流出。
配合治疗
脑室引流的护理 – 护理要点四
观察并记录脑脊液的颜色、量及形状: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 手术后1~ 2 天可略呈血性,以后变淡并转为橙黄色。若脑脊液中有较多血液或血色逐渐加深,提示脑室内出血,要告知医生采取措施处理。引流时间一般不超过5 ~ 7 日,否则有发生颅内感染可能。感染后的脑脊液混浊,可有絮状物,同时病人有全身感染表现。
– 护理要点五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每日更换引流瓶(袋),应先夹闭引流管以免脑脊液逆流入脑室内。注意保持整个装置无菌。
配合治疗
脑室引流的护理 – 护理要点六
拔管:开颅手术后脑室引流管一般放置3 ~ 4 天,待脑水肿逐渐消失,颅内压开始降低时,可考虑拔管。此前应试行抬高或夹闭引流管24 小时,以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有否颅内压再次升高的表现。若病人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时,要及时通知医生并降低引流瓶(袋)或开放夹闭的引流管。拔管后若伤口处有脑脊液流出,应告知医生处理。
心理护理
及时发现病人的行为和心理异常,帮助其消除焦虑和恐惧,改善其心理状态。帮助病人和家属消除因疾病带来的对生活的疑虑和不安,接受疾病带来的改变。
健康指导
介绍疾病有关的知识和治疗方法,指导病人学习和掌握康复的知识和技能。颅内压增高的病人要防止剧烈咳嗽、便秘、提重物等使颅压骤然增高的因素,以免发生脑疝。
颅脑手术后可能遗留神经系统功能的障碍,要帮助制定康复计划,鼓励进行多方面的训练,以最大程度地恢复其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