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颅脑损伤的护理教学查房
颅脑损伤的护理教学查房
老师:今天,我们进行颅脑损伤的护理教学查房。颅脑损伤时因外界暴力作用于头部而引起的损伤性疾病,可分为头皮挫伤、颅骨损伤和脑损伤,三者可单独或合并存在。在此,我们讨论一下,颅脑损伤的有关知识及护理。首先,请**同学简要汇报病史。
学生:患者,***,男,41岁。因“车祸伤致使意识障碍伴耳鼻流血20分钟”于8月14日19点30分由120急诊入院。入院诊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于入院前20分钟,行走时被一摩托车撞到在地,出现意识障碍,呼之不应,烦躁不安,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3mm,对光反射迟钝,伴鼻腔及右耳流血。入院测体温37.3℃,脉搏86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37/82mmHg,查体:双侧眼眶周围青紫,瘀斑、鼻腔可见血性分泌物、右外耳道有血性分泌物流出、腰部及双下肢有轻微擦伤。头颅CT提示:左额颞叶及皮质下区脑挫裂伤,双颞叶内板下急性硬膜下出血,蛛血(少量),右颞顶部头皮血肿,颅骨线形骨折。入院后处理:立即进入ICU监护.病情稳定后于2010 年8月20日9点40分由ICU转入病区,测体温36.3℃,脉搏65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72mmHg,查体:患者意识模糊、烦躁不安、生命体征平稳,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2.5mm,对光反射迟钝,眶周可见青紫瘀斑,骶尾部皮肤完整,留置尿管通畅,引流尿液呈淡黄色,遵医嘱给予二级护理,予以床档及约束带保护患者,并继续抗炎、降颅内压,营养脑神经治疗,现患者入院后31天,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2.5mm,对光反射灵敏。
老师:请***同学进行体格检查 学生:用物:电筒
洗手——戴口罩——数呼吸——看瞳孔(自然光线)——对光反射——语言——握手,最后总结GCS评分。
老师:刚刚我们从**同学汇报的病史中知道患者入院后经过降颅内压的处理,那么什么是颅内压,颅内压的正常值是多少呢?
学生:颅内压是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正常成人为70----200mmH2O,超过200mmH2O时,则称为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最主要是出现“三主症”即头痛、呕吐、视神经盘水肿。
老师:对,头痛是颅内压增高是较早出现的症状,它是因为颅内压增高,造成脑组织的牵拉移位,致使痛觉敏感部位组织受牵拉、扭曲与压迫。头痛特点呈持续性、搏动性,伴有阵发性加剧。常在夜间和清晨加重,部位多在额部及两颞。呕吐是因为颅内高压刺激呕吐中枢及迷走神经所致,呈喷射状,与进食无关。视神经盘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指征。它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影响到眼底静脉回流。形成视视经盘水肿,进而视神经萎缩,视力下降甚至会导致患者失明。
颅内压增高的患者需要进行降低颅内压治疗,降颅压常用的药物是什么呢? 学生:降颅压通常用的是20%的甘露醇。
老师:那么甘露醇在使用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①在使用甘露醇时,我们应及时巡记,严密观察。
②脑水肿伴血容量不足时,宜在补充血容量后酌情使用。
③观察用药后疗效,如高颅压患者的头痛、恶心、呕吐、精神等症状减轻,生命体征平稳,说明降压效果良好,用药期间应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④应用甘露醇时应严格记录液体出入量,药物注入后,准确记录尿量。⑤掌握给药速度。一般成人每分钟120—200滴,小儿每分钟80—120滴。
老师:回答得很好,但不够全面。甘露醇是一饱和溶液,温度降低时有结晶析出,所以冬季应在加温后,无结晶的情况下应用。并且20%的甘露醇是高渗溶液,注射时容易出现局部疼痛,严重者出现静脉炎,导致血管变硬、结节、闭塞等症状,因此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若出现局部疼痛、发红等情况,应及时给予50%硫酸镁热敷,防止静脉炎发生。另外,20%甘露醇大量渗入皮下可导致肌肉组织坏死,故在静滴过程中应勤巡视,特别对神志不清,反应迟钝或烦躁不安的患者更应引起注意,发现渗漏,立即停止输入,并给予更换注射部位,局部热敷等处理。
在刚刚的体格检查中,患者的GCS评分为14分,那么什么是GCS评分?如何进行评分呢?有请****回答。
学生:GCS评分的方法是按检查时病人睁眼、语言和运动三项反应的情况给予记分,总分最高15分,最低为3分。总分越低,表明意识障碍越重,总分在8分以下者表明昏迷。
老师:回答得很正确。但是在我们进行GCS评分时要注意有一些因素会影响评分的准确性。***入院时有双眼眶周围的青紫、瘀斑,熊猫眼征会影响到睁眼这个项目的评分,在对运动进行评分时要考虑到患者是否有偏瘫等。
老师:请***同学谈一谈此患者主要的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 学生:患者自8月20日由ICU转入病区后,主要的护理问题为:
1、有受伤的危险
与脑损伤后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意识模糊期间未发生受伤事故 护理措施:(1)给予患者约束带约束四肢,并加用床栏以防坠床
(2)注射时有专人相助以防断针
(3)勤剪指甲以防抓伤,并保持床单位平整,以防皮肤擦伤
效果评价:患者于8月29日神志清楚,给予解除约束带,四肢肢端皮肤完整,局部血液循环良好
2、有误吸的危险
与意识障碍、进食呛咳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在卧床期间及床上进食时未发生呼吸道阻塞 护理措施:(1)患者取侧卧位,床头抬高15—30度
(2)及时咳出痰液及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3)进食时以少量,多次为宜
效果评价:患者卧床期间,没有发生误吸、呼吸道阻塞,3、生活自理缺陷
与患者意识模糊、生活不能自理有关。预期目标:病人绝对卧床期间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护理措施:(1)向家属讲解绝对卧床的目的,取得配合
(2)协助患者喂食、翻身、排便、洗漱等生活护理,满足生活需要(3)加强巡视,关心体贴病人,给予精神支持
效果评价:患者在卧床期间的生活需要完全得到满足 老师:请**同学补充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学生:需要补充的护理诊断有:
1、尿路感染
与留置尿管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无尿路感染的发生 护理措施:(1)多给患者饮水,以防泌尿系统感染和结石
(2)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和干燥,每日会阴擦洗2次
(3)做好引流尿管的护理,每周更换引流袋,并观察尿液颜色,性质
效果评价:患者于8月26日遵医嘱停保留导尿,无尿路感染发生
2、便秘
与意识障碍期间长期卧床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卧床期间大便通畅、正常 护理措施:(1)饮食中增加纤维含量,补充足够的水分
(2)用手在脐周顺时针按摩,每晚1-2次,每次15-20分钟(3)必要时给予缓泻剂或轻便剂
效果评价:患者在卧床期间大便正常 老师:请**同学谈一谈颅脑损伤的健康教育,学生:颅脑损伤患者的健康教育有;
1、鼓励患者尽早自理生活和恢复活动,注意劳逸结合。
2、脑挫裂伤可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某些症状可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消失,对有自觉症状的病人,要与病人及家属及时沟通,给予适当的解释和安慰;保持病人乐观情绪,主动参与社交活动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树立康复信心。
3、协助病人制定康复计划,进行语言、记忆力等方面的训练,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老师:通过这次对脑颅损伤患者的教学查房,使我们对颅脑损伤非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够掌握以下内容:正常颅内压值、颅内高压的三主症,GCS计分法,甘露醇的应用注意事项。谢谢全体同学的配合!
第二篇:颅脑损伤护理查房
颅脑损伤护理查房
时间:2017年02月09日
地点:神外医生办公室 主持人:刘成银
汇报人:冉秀云 患者姓名:贾美
性别: 女
年龄:26岁 床号:23床
住院号:1082874 诊断:
一、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中型):脑挫裂伤
二、颜面部皮肤软组织挫伤;
主诉:患者因“被人打伤致头痛、头晕伴恶心2+天”于2016 年12月11日12时05分时分急诊入院”
现病史:起病急,患者2+天被人打伤,伤及头部,具体受伤机制不详,否认昏迷史,当即感头痛、头晕伴恶心,无其他不适,当时急诊送入我院,急诊头颅CT提示脑实质未见明显异常,当时给予急诊留观,具体治疗及诊断不详,3+天自觉病情无明显好转,昨日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今日复查头颅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我科会诊后建议收入我科住院治疗,急诊遂以“脑挫裂伤”收入我科。
既往史:既往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T 37℃ P 89次/分 R 16次/分 Bp 120/80mmHg,急诊平车入院,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下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无腹肌紧张,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无障碍。专科情况:神志清楚,查体合作,问答切题,GCS评分15分:睁眼4分、语言5分、运动6分,颜面部散在皮肤软组织挫伤,创面已结痂,双眼无青紫肿胀,乳突无瘀斑,双侧瞳孔正圆等大,左:右=3:3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不高.专科情况:患者神志清楚,查体合作,问答切题,GCS评分15分:睁眼4分、语言5分、运动6分,双侧瞳孔正圆等大,左:右=3:3mm,对光反射灵敏.辅助检查:头颅CT(2016年12月08日)示:未见明显异常,胸部正侧位片及腹部CT提示未见明显异常;复查头颅CT(2016年12月10日)提示:考虑蛛网膜下腔出血
阶段评价:12月13日查房患者诉有头痛.腹痛;神志同前,给予复查头颅CT及邀请胃肠外科会诊后行腹部CT无特殊,复查头颅CT回示:1.头颅CT平扫颅内未见明显异常。2.双侧筛窦炎。患者予2017年1月5日自请出院.主要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一 头痛
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1、卧床休息,头部制动并抬高床头15-30度,以利于脑静脉回流。
2、遵医嘱使用脱水剂,以降低颅内压,缓解头痛。
3、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的变化.二、营养失调 与患者呕吐有关 早期给予静脉补液,待肠蠕动恢复后有效补充能量和蛋白质以减轻机体的耗损.三、恐惧/焦虑
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1.帮助病人查找引起焦虑的原因,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向病人讲明疾病及护理方面的知识,临床表现,治疗措施,消除病人的顾虑,保持良好的情绪
3.进一步与病人在心理上沟通,取得病人信任
4.保持病房安静,整洁,避免不良刺激,减少病人的精神干扰。
四、潜在并发症
外伤性癫痫
予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预防癫痫,告知患者不能单独外出登高及游泳等,以防意外.出院指导:
• 饮食以清淡为主(多以菜粥,面条汤等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多吃蔬菜和水果,忌(烟、酒.煎炸.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态平衡,应鼓励其尽早自理生活,对于恢复过程中出现的头痛,耳鸣,记忆力减退给予适当宽慰;避免不良情绪和惊吓刺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避免体力或脑力的过度劳累和突然用力过猛;遵医嘱予口服预防癫痫及血管痉挛药物;不可随意自行减量或擅自停用,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用药;3-6个月后复查头颅CT,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第三篇:第十章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第十章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学习目标
第一节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第二节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本章的重点是:
颅内压增高及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学习的难点:
在于如何理解颅内高压和不同脑损伤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从而开展有效的护理措施。
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对颅内高压“三主征” 的掌握,比较和区别不同颅脑损伤身体状况的共性与特点,发现护理规律,培养自己判断思维能力,从而完成好护理任务。
颅内压调节机制
成人颅腔是由颅骨构成的半封闭的体腔,其容积固定不变。颅内压是指颅内容物对颅腔内壁所产生的侧压力。颅腔内容物包括脑组织、血液和脑脊液,三者的体积与颅腔容积相适应并使颅内保持一定的压力,通常以人体侧卧位腰椎穿刺时测得的脑脊液的压力来表示。成人正常颅内压为70200 mm H2O(0.72.0 kPa),儿童正常颅内压为:50100 mm H)。2O(0.490.98 kPa颅内压调节机制
颅腔中任何一项内容物体积和量的增加,均会导致另两项内容物的缩减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这种调解作用主要依靠脑脊液的增减来进行,其调解能力为10%左右。当颅内容物增加或颅腔容积缩减超出了代偿范围时,即产生颅内压上升,当持续超过200mmH2O(1.96 kPa)时,即为颅内压增高。这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状况,由颅内压增高导致的脑疝可致病人死亡。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
因
•颅内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肿瘤、血肿、脓肿等。
•脑积水:交通性和非交通性脑积水,造成脑脊液增多。
•脑水肿:脑组织损伤、炎症、缺血缺氧及中毒引起脑水肿,导致颅内压持续增高。
•大片的凹陷性骨折,使颅腔变小。
•脑循环血容量异常:在脑血管扩张的情况下,血容量增多使颅内压升高。•先天性畸形:如狭颅征,使颅腔容积变小。发病机制
颅内压增高时,脑血流量减少,脑组织处于严重缺血缺氧的状态。严重的脑缺氧会造成脑水肿,进一步加重颅内压增高,形成恶性循环。当颅内压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尤其是占位性病变使颅内各分腔之间压力不均衡,会使一部分脑组织通过生理性间隙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引起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甚至形成脑疝。疝出的脑组织压迫脑内重要结构和生命中枢,常常危及生命。图10
1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 护理评估 健康史
有无颅脑外伤、颅内感染、脑肿瘤、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脑畸形等病史,初步判断颅内压增高的原因。有无合并其它系统的疾病。
有无呼吸道梗阻、咳嗽、便秘、癫痫等导致颅内压增高的诱因。
询问症状出现的时间和病情进展情况,以及发病以来做过那些检查和用药等情况。身体状况
颅内压增高的主要临床表现
– 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即“ 三主征”。
– 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以早晨和晚间较重,多位于前额和颞部,程度可随颅内压增高而加重,当低头、弯腰、用力、咳嗽时加重。
– 呕吐呈喷射状,可伴有恶心,与进食无关,呕吐后头痛可有缓解。
– 视神经乳头水肿 :因视神经受压,眼底静脉回流受阻所致,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乳头水肿、充血、模糊不清、中央凹陷消失,视网膜静脉怒张,严重者可见出血。
身体状况
进行性意识障碍和生命体征紊乱
– 颅内压增高的初期可有嗜睡、反应迟钝等,进而出现昏睡、昏迷。
– 生命体征的变化为:血压增高,以收缩压为主,故脉压差加大;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深慢(二慢一高),这种典型的生命体征改变称库欣(Cushing)反应。
身体状况
脑疝的表现 –小脑幕切迹疝
是小脑幕上方的颞叶海马回、沟回通过小脑幕切迹向幕下移位,常由一侧颞叶或大脑外侧的占位性病变引起。在颅内高压的基础上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患侧瞳孔暂时缩小后逐渐扩大、病变对侧肢体瘫痪、生命体征紊乱、最后呼吸心跳停止。
身体状况
脑疝的表现 –枕骨大孔疝
是小脑扁桃体经枕骨大孔向椎管的移位。病情变化快、头痛剧烈、呕吐频繁、颈项强直、生命体征改变显著,而意识障碍和瞳孔改变出现较晚。由于延髓的呼吸中枢受压,病人可突发呼吸、心跳骤停而死亡。心理-社会状况
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可因头痛、呕吐等引起烦躁不安、焦虑、紧张等心理反应。要了解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恢复信心,了解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和心理反应,对病人的关心程度及家庭经济情况。辅助检查
腰椎穿刺
–直接测量颅内压并取脑脊液检查,但当颅内压明显增高时应禁忌,以避免出现脑疝。
影像学检查
–X片对于诊断颅骨骨折有重要价值;
–头部CT、MRI、DSA等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和病变部位。
案例启迪
女性,70岁,因颅内压增高,头痛逐渐加重。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后,突然呼吸停止,双侧瞳孔直径2mm,以后逐渐散大,血压下降,判断该病人可能发生了脑疝,根据身体状况分析,应为枕骨大孔疝。原因是腰椎穿刺使椎管内压力骤然下降,部分脑组织经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而发生脑疝。
治疗要点及反应
根本的治疗方法是去除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手术去除占位性病变
–有脑积水者,行脑脊液分流术 –脑室穿刺外引流术
对病因不明或暂时不能去除病因者可先采取降低颅内压的方法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 限制液体入量
– 应用脱水剂和糖皮质激素
– 冬眠低温疗法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急性疼痛
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组织灌流量改变
与颅内压增高,导致脑血流下降有关。体液不足
与频繁呕吐和应用脱水剂有关。潜在并发症: 脑疝。护理目标
病人颅内压降低 脑组织灌流量改善 头痛减轻 护 理 措 施 一般护理 体位
–平卧位,床头抬高15°~ 30°,有利于脑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吸氧
– 改善脑缺氧,使脑血管收缩,减轻脑水肿。
控制液体摄入量
– 不能进食者,一般每天输液不超过2000ml,保持尿量在600ml 以上;控制输液速度,防止输液过快而加重脑水肿;注意水、电解质、酸碱、营养平衡,防止紊乱。
一般护理 降温
–对高热病人,给予有效的降温措施,必要时采用冬眠降温疗法。止痛
– 对头痛病人,适当应用止痛剂,但禁用吗啡和哌替啶。
镇静
– 病人躁动时,应寻找原因,采用适当镇静措施,切忌强制约束。
保持大小便通畅
– 病人有尿潴留和便秘时,应导尿或协助排便。
病情观察
观察病人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和肢体活动的变化。意识
意识反应了大脑皮层和脑干的功能状态;评估意识障碍的程度、持续时间和演变过程,是分析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意识障碍的程度,目前通用的是格拉斯哥昏迷记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
评定睁眼、语言及运动反应,以三者积分来表示意识障碍轻重,最高15分,表示意识清醒,8分以下 为昏迷,最低3分。表10-1
格拉斯哥昏迷计分表 病情观察
观察病人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和肢体活动的变化。–瞳孔
对比双侧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生命体征
脉搏的频率、节律及强度;血压、脉压差;
呼吸的频率、幅度和类型等。病情观察 配合治疗
防止颅内压骤升的护理
– 病人要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减少搬动,不要坐起,避免情绪激动;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使胸、腹压上升导致颅内压增高。
–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和呕吐物;舌根后坠者要托起下颌和放置口咽通气管;对意识不清或排痰困难者,应配合医生尽早施行气管切开术。
– 控制癫痫发作:注意观察病人有无症状出现,遵医嘱及时或定期给予抗癫痫药物,防止脑缺氧和脑水肿。
案例启迪
男,45岁,3天前因车祸伤及头部,头痛、呕吐逐渐加重,今晨用力咳嗽后突然不省人事,查体发现病人已呈昏迷状态,左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右侧肢体瘫痪,呼吸、血压不稳。
最后的考虑是:伤后病人已存在颅内压缓慢增高,由于用力咳嗽,致使颅内压力骤升,出现瞳孔变化,意识障碍,肢体瘫痪以及生命体征改变,确定是发生了左侧小脑幕切迹疝。
配合治疗
降低颅内压治疗的护理
– 应用高滲性和利尿性脱水剂增加水分的排出,减少脑组织中的水分,达到降低颅内压的目的。
– 常用高渗性脱水剂
例如:20% 甘露醇250ml,于15 ~ 30 分钟内静脉滴注,每天2 ~ 3 次;用药后10 ~ 20 分钟颅内压开始下降,维持4 ~ 6 小时;同时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速尿)20 ~ 40mg,静脉注射,可重复使用。
– 注意:利尿剂可带来电解质紊乱;使用脱水剂要防止低颅压,用药期间要注意用药反应和效果,及时记录。
配合治疗
应用激素治疗的护理 –常用地塞米松5 ~ 10mg,每日1~ 2次,静脉注射。要注意防止高血糖、应激性溃疡和感染。
脑疝的急救与护理
– 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吸氧。
– 快速静脉输入甘露醇、呋塞米(速尿)等强脱水剂和利尿剂。
– 密切病人观察呼吸、心跳及瞳孔的变化。
– 紧急做好手术前准备,发生呼吸骤停者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及辅助呼吸。
配合治疗
冬眠疗法的护理
– 当病人体温过高,物理降温无效时,采用此疗法。
– 常用药物为复方氯丙嗪和冬眠合剂一号、二号等,先按医嘱静脉滴注冬眠药物,通过滴数来控制冬眠的深度。
– 给予冬眠药物半小时,机体进入睡眠状态后,方可进行物理降温。降温速度以每小时下降1℃ 为宜,体温降致肛温32℃ ~ 34℃ 为理想。
– 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征象,若脉搏超过100 次/ 分,收缩压低于70mmHg 时,通知医生停用药物。冬眠的时间一般为3 ~ 5 天。
– 停止冬眠疗法时,应先停止物理降温,再停止药物滴入。
配合治疗
脑室引流的护理
– 经颅骨钻孔或椎孔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是降低颅内压的重要措施。
– 护理要点一
注意引流管的连接和位置:病人手术返回病房后,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连接引流瓶(袋)并妥善固定。引流管开口要高于侧脑室平面10 ~ 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搬动病人时应将引流管暂时夹闭,防止脑脊液反流引起逆行感染。
知识拓展
颅内压监测是应用微型压力传感器植入颅内直接接触颅内组织进行动态观察颅内压的方法。其优点是克服了传统腰穿的危险,可长时间持续监测颅内压的变化。临床上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重症颅脑损伤、颅内肿瘤、颅内出血以及开颅手术后的重症病人。护理要点是: –确保呼吸通畅;
–监测病人血压和颅内压,确保脑部灌注压力; –根据颅内压情况进行有效降压和稳压措施; –保持头部与颅内监测仪位置一致,防止脱落;
–保持头部穿刺处清洁,防止污染;维持水电平衡,准确记录出入量。
配合治疗
脑室引流的护理 – 护理要点二
注意引流管的连接和位置:病人手术返回病房后,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连接引流瓶(袋)并妥善固定。引流管开口要高于侧脑室平面10 ~ 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搬动病人时应将引流管暂时夹闭,防止脑脊液反流引起逆行感染。
– 护理要点三
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及折叠;若引流管内不断有脑脊液流出,管内的液面随病人的呼吸脉搏上下波动,表明引流管通畅;反之即为阻塞,要查明原因以纠正之。
脑室引流管阻塞的原因
放入脑室过深过长,在脑室内折叠成角,处理方法是请医生将引流管向外拔出少许至有脑脊液流出后重新固定。
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处理方法是将引流管轻轻旋转,使管口离开至脑脊液流出。
若怀疑引流管被血凝块或组织阻塞,可在严格消毒管口后,用无菌注射器轻轻向外抽吸,但不可向内注入生理盐水冲洗,以免管内阻塞物被冲至脑室狭窄处引起脑脊液循环受阻,如若无效应更换引流管。颅内压低于120150mmH,引流管内可能无脑脊液流出,证2O(1.181.47kPa)实的方法是将引流瓶(袋)降低,再观察有无液体流出。
配合治疗
脑室引流的护理 – 护理要点四
观察并记录脑脊液的颜色、量及形状: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 手术后1~ 2 天可略呈血性,以后变淡并转为橙黄色。若脑脊液中有较多血液或血色逐渐加深,提示脑室内出血,要告知医生采取措施处理。引流时间一般不超过5 ~ 7 日,否则有发生颅内感染可能。感染后的脑脊液混浊,可有絮状物,同时病人有全身感染表现。
– 护理要点五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每日更换引流瓶(袋),应先夹闭引流管以免脑脊液逆流入脑室内。注意保持整个装置无菌。
配合治疗
脑室引流的护理 – 护理要点六
拔管:开颅手术后脑室引流管一般放置3 ~ 4 天,待脑水肿逐渐消失,颅内压开始降低时,可考虑拔管。此前应试行抬高或夹闭引流管24 小时,以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有否颅内压再次升高的表现。若病人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时,要及时通知医生并降低引流瓶(袋)或开放夹闭的引流管。拔管后若伤口处有脑脊液流出,应告知医生处理。
心理护理
及时发现病人的行为和心理异常,帮助其消除焦虑和恐惧,改善其心理状态。帮助病人和家属消除因疾病带来的对生活的疑虑和不安,接受疾病带来的改变。
健康指导
介绍疾病有关的知识和治疗方法,指导病人学习和掌握康复的知识和技能。颅内压增高的病人要防止剧烈咳嗽、便秘、提重物等使颅压骤然增高的因素,以免发生脑疝。
颅脑手术后可能遗留神经系统功能的障碍,要帮助制定康复计划,鼓励进行多方面的训练,以最大程度地恢复其生活能力。
第四篇: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是脑外科常见急诊,尤其是持续昏迷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护士严密的观察,细致周到的护理,能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现将68例重型颅脑损伤持续昏迷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5年9月~2007年9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持续昏迷患者68例,GCS评分均<8分,其中男56例,女12例,年龄12~80岁,手术治疗52例,非手术治疗16例,昏迷时间最短12天,最长105天,车祸伤62例,坠落伤6例,脑挫裂伤12例,颅内血肿48例,脑干伤8例,合并其他脏器伤15例,经治疗后死亡23例,自动出院12例,植物生存4例,恢复良好29例。
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观察 测呼吸时应注意呼吸的节律、深浅、有无呼吸困难、暂停等情况;对脉搏应注意是洪大有力还是细弱不规则,注意脉压差是增大还是缩小;如出现血压上升,脉搏缓慢而有力,呼吸缓慢而深,提示颅内压增高,应警惕颅内血肿或脑疝;当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细弱、心跳减弱,呼吸由缓慢变为潮式呼吸,提示脑干功能衰竭;如突发呼吸停止、双侧瞳孔散大,提示已发生枕骨大孔疝;如出现高热、深昏迷,表示丘脑下部受损;体温逐渐升高且持续不退,提示继发感染可能;同时要连续监测血氧,定时做血气分析。
2.意识的观察 意识障碍程度是判断颅脑损伤轻重的重要指标之一,护士可通过痛觉刺激、眼球运动以及角膜反射来判断患者意识障碍程度。如深昏迷患者出现吞咽反射、躲避动作或神志转为清醒,均提示病情好转。
3.瞳孔的观察 瞳孔的变化是反映颅脑损伤及病情变化的重要指征,应15~30分钟观察一次,注意要使用聚光的光源,并认真做好记录,以便和初次测定的结果作对比,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如伤后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侧肢体瘫痪、意识障碍加重,提示脑组织受压或脑疝的可能。
4.尿量的观察 颅脑损伤患者多使用脱水药物,可通过尿量来观察判断降颅压的效果、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出现并发症,应准确记录尿量,如应用20%甘露醇250 ml后4小时应有尿量500~600 ml左右,若平均每小时尿量<60 ml,则说明降压效果不佳,或患者有严重脱水;2~4小时无尿排出,考虑是否有尿潴留,或合并肾功能衰竭。对尿量减少的患者要及时寻找病因,报告医生,既要防止过量输液引起或加重脑水肿,又要保证每日液体的输入量,同时对尿量异常增多者要警惕尿崩症。
5.脏器功能观察 重型颅脑损伤长期昏迷患者对心脏、肺脏、肝脏、肾脏影响很大,应使用心电监护,尽早发现心电图变化,定期监测肺功能及肾功能,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处理。
6.并发症的观察 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有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因此应加强呼吸道分泌物及呼吸情况的观察;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为30%~50%[1],因此入院后即应留置胃管,每次鼻饲前均先抽吸胃液,定期检测胃液和大便性质;加强对留置导尿管的消毒,定期检测小便性质;每2小时翻身叩背一次,并按摩受压部位以改善血液循环;通过积极的护理手段,有效的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措施
1.常规及呼吸道护理 置患者于重症监护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定时消毒,保证适宜的温湿度,严格控制探视,减少感染机会。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彻底清除口鼻分泌物、血液及呕吐物。吸痰要彻底,动作要轻柔,头偏向一侧,2小时翻身叩背一次,可常规给予雾化吸入,低流量(2~3升/分)氧气吸入,深昏迷患者需抬起下颌或放入通气导管,以免舌根后坠,阻碍呼吸。在采取相应措施后如呼吸仍无改善,血氧饱和度<90%[2],痰多且黏稠,出现鼾声呼吸、呼吸道严重梗阻者,及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估计意识障碍不能短时间恢复者,常规行气管切开,呼吸微弱,潮气量不足者,及时使用呼吸机维持正常呼吸功能,并作血气分析。
2.各种引流管护理 妥善固定各引流管,引流袋应始终处于引流部位以下,以防引流液逆流,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和引流管密闭,并严格记录引流液量、颜色、性质,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更换引流袋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卧位护理 将患者头部抬高15°~30°。以利颅内静脉回流和减轻脑水肿;对伴有颅底骨折、脑脊液耳鼻漏的患者,头偏向一侧以防污物逆流至颅内感染,尽量减少用力咳嗽、打喷嚏等动作,严禁手掏、堵塞鼻腔和耳道,头部垫无菌小毛巾或无菌纱垫,并随时更换。定时翻身叩背,更换体位,并按摩受压部位,防止褥疮发生。对意识障碍有好转出现烦燥不安患者,应使用宽布带约束四肢或安置床挡,防止坠床并对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同时注意查明患者烦躁是否为非颅脑损伤,如体位不适、高热、尿潴留等原因所致。
4.低温疗法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持续昏迷患者由于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障碍、颅内压增高、高热以及呼吸功能不全、休克等多种因素造成缺氧,加重脑损害,用一般的降温药物效果不佳,应早期采用物理降温联合冬眠合剂,使其体温保持在36℃以下,以降低脑部耗氧量,缓解脑缺氧,减轻脑水肿。复温时采用自然复温法,整个复温过程持续24小时,以避免因复温过快而引起缺氧和脑水肿。
5.使用药物护理 长期昏迷患者脱水剂应用时间长,易并发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急性肾功能衰竭,需加强护理观察,记录24小时出入量。使用脑活素、纳洛酮、胞二磷胆碱等保护营养脑神经的药物,应严格按医嘱给药,同时严密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对应用冬眠药物的患者易致神志障碍加重、呼吸道分泌物坠积,须加强呼吸道护理。注意长期静脉输注浓度高、刺激性大、易致静脉炎的药物,如20%甘露醇、20%脂肪乳、七叶皂苷钠等,注意保护静脉,几条血管轮流使用,使每条血管都有“休息”的机会,同时可采取边输液、边热敷的办法;输液中选择静脉原则是先远心端,后近心端,先细后粗,先手后足,保留粗大血管以备抢救时急用;一旦发生静脉炎,立即停止在病变肢体输液,局部热敷,抬高患肢。
6.鼻饲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长期昏迷患者因昏迷时间长,不能由口进食,机体消耗量增加,无应激性溃疡3天即可鼻饲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流质饮食请营养科配制,并加用肠内营养剂以保护胃肠黏膜,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鼻饲时注意床头抬高至30°,开始以一次半量为宜,温度38℃~40℃为宜,速度不宜过快,鼻饲后30分钟内不宜翻身叩背,不宜搬动患者,尽量不吸痰以免发生吸入性肺炎。每日口腔护理2次,鼻饲管每周更换一次。
7.康复护理 患者昏迷期间应坚持做肢体功能锻炼,每次30分钟,每天2~3次,以防肌肉萎缩、足下垂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对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使家属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配合治疗护理。当患者病情趋向稳定,即可进行促醒疗法,如呼唤患者姓名,让家属与其交流,给予喜爱的音乐,配合针灸、理疗等措施,尽量减少后遗症,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让患者出院后能够尽快适应社会,适应生活,回到工作中去,避免因病成为家庭的累赘。
体会
重型颅脑损伤持续昏迷患者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在70%~80%[3]。因此要求护士不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责任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敏锐的观察力和冷静的头脑,要有预见性、针对性、准确性和整体性。治疗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不仅需要医护之间的密切配合,还需要护理配合,这样才能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治疗效果,降低颅脑损伤持续昏迷患者的病死率。
第五篇: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
1.概述
颅脑是由颅与脑两部分组成。颅包括颅骨与覆盖在颅骨外面的软组织——头皮。颅骨分颅顶与颅底两部分,颅顶有七块颅骨组成,成对的有颞骨、顶骨,不成对的有额骨、蝶骨和枕骨。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都因暴力作用造成的,按损伤性质分两大类:(a)开放性损伤:头皮、颅骨、硬脑膜三者都有裂开,脑组织与外界沟通。争取早期处理,伤后48~72小时,可作彻底清创术。时间越早,清创越彻底,则感染率和并发症也越少。(b)闭合性损伤:头皮、颅骨、硬脑膜三者中,至少有一项是完整的,脑与外界不沟通。临床常见的颅脑外伤有:
(1)头皮血肿:多数血肿均自行吸收消退,不用手术治疗。局部可用热敷,促使血肿早些吸收。血肿较大长期不消散或继续扩散,可以在严格的消毒条件下作血肿穿刺术,将血液吸净后用绷带加压包扎。帽状腱膜下血肿多见于小孩,失血较多时可适当输血。如血肿已感染应即作切开排脓。
(2)头皮撕脱伤:多见于头皮大块撕脱,这是一种严重的损伤,创口常有大量出血可致休克,同时暴露的颅骨由于缺血可致感染坏死。
(3)颅骨骨折:颅骨线形骨折不必处理。颅骨凹陷骨折骨折片塌陷深大于1cm引起脑压迫症状时(病变时侧肢体运动障碍、有癫痛发作)可手术复位。颅底骨折分前颅底骨折(有眼睑和结合膜下出血、鼻孔出血或流出清水样液体脑脊液鼻漏[/url])、中颅底骨折(有耳道出血或流出脑脊液,同侧面神经瘫痪、耳聋、耳鸣等)、后颅底骨折(有咽喉壁出血,乳突周围皮下瘀血)。
(4)脑震荡;是闭合性脑损伤中程度最轻的一种,意识丧失在半小时以内,近事遗忘,是判断有否脑损伤的主要依据。有轻微的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生命体征正常、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
(5)硬膜外血肿:由于头部直接着力时硬脑膜与颅骨发生分离、撕裂硬脑膜的血管或颅骨骨折时损伤硬脑膜血管引起的。一般出血来源于硬脑膜中动脉、静脉窦、板障静脉出血。中间有一段清醒期或好转期,血肿多发生在暴力打击点。
(6)硬膜下血肿:急性、亚急性时需急诊手术。慢性硬膜下血肿多见于凸面上的表浅静脉出血所致,约4~6周后出现脑压迫症状,由于外伤较轻微,伤员往往遗忘,多见于老年患者。
(7)颅内血肿:颅脑损伤病员如有颅骨骨折,骨折线通过血管沟,同时伴有意识由昏迷——清醒或好转——再昏迷的过程,出现一侧瞳孔进行性扩大,对侧肢体不全瘫痪及病理反射阳性,血压升高(收缩压升高)可诊断为颅内血肿,需急诊手术。
(8)对冲性脑挫裂伤:对冲性脑挫裂伤的暴力打击点常在顶、枕部。而挫裂伤则远离打击点在该点对侧额极、额底及颞极。常伴有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继发性脑干损伤,是极严重的颅脑损伤。
(9)脑干损伤:是指中脑、桥脑、延髓某处的损伤。因为脑干是生命中枢,受伤后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症状——昏迷、去大脑强直、病理反射等。
护理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不论在和平建设环境或作战时都可发生,这是意外的损伤,如不及时抢救将给病员带来不可逆的后果。
(1)急救处理:颅脑损伤威胁着伤员的生命安全,如能及时进行适当有效的抢救,则可改善伤情和挽救生命。严重的颅脑损伤病员,由于昏迷、舌向后坠、呕吐物和血块阻塞咽喉部,引起呼吸不畅,以致加重脑组织的缺氧,甚至可窒息死亡。遇到此类病员时,应先清除口腔内呕吐物或血块,拉出舌头,侧卧位防止舌后坠,以保持呼吸道畅通。头部损伤有严重出血时,可用压迫法止血、盖上消毒纱布后加压包扎。有脑膨出者,须用消毒碗碟覆盖后包扎。头皮撕脱伤创口可用消毒纱布加压包扎,并将撕脱的头皮用清洁布包好后一同转送医院。用很短的时间鉴定伤员昏迷程度、瞳孔、脉搏、呼吸及肢体瘫痪情况。如呼吸停止应先作人工呼吸或对口呼吸。心跳停搏应在心内注射肾上腺素(1mg),同时作胸外心脏按摩,直至心跳恢复。大出血的伤员应积极进行抗休克处理,迅速进行静脉输液、血型测定、配血、输血。有复合伤的伤员应尽快明确伤情,便于抢救。颅底骨折病人一般不采用手术治疗,有脑脊液耳漏、鼻漏的伤员切忌用水冲洗或用棉球填塞,这样反将引起逆行感染而导致颅内感染,一般采用顺位引流,注意保持局部的清洁或头下垫以消毒的敷料,脑脊液耳漏,鼻漏者在2周~1月后骨痂形成即可自愈。
(2)病情观察:颅脑损伤的病情特点是多变、易变、突变、难以预测,即使已经手术多天的伤员仍可在手术后出现突然变化,因此有效、及时的病情动态观察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般颅脑损伤病情观察为72小时,以后根据病情和医嘱继续观察。
①颅内压增高的动态度观察。颅脑损伤引起的血肿、脑挫裂伤或脑组织肿胀引起颅腔容积与颅内容物体积之间的平衡失调,超过生理调节功能的限度时出现颅内压增高,当颅压>1.76kPa(180mmH2O)时,病人可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血压升高(收缩压升高),在观察过程中如发现这些先兆症状时要警惕脑疝的发生,及时与医生联系采取措施。
②意识观察。意识改变是颅脑损伤病员最常见的体征之一。它往往能反映大脑皮质和脑干网状结构的机能状态。根据意识动态观察可判断伤情的转归。意识障碍的类型在临床上可分为清醒、躁动混乱、嗜睡、浅昏迷、昏迷。可以通过对话、呼唤姓名、定时及定向力测定来判断,对昏迷病人通过疼痛刺激(如针刺、压眶上神经、压胸骨柄等)后观察其有无呻吟、皱眉、肢体运动及各种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睫毛反射等)的出现。清醒后病员意识又出现嗜睡——浅昏迷——昏迷提示颅内有血肿形成,需立即手术治疗。脑干损伤病员处于昏迷状态,渐渐出现咳嗽、吞咽等生理反射,肢体出现运动,病理征消失这些征象说明病情在好转。相反原来清醒的转为嗜睡,对周围反应迟钝,躁动的转为安静、昏睡,并出现病理征,则提示病情在恶化。意识的动态变化能反映脑干网状结构的机能状态及损伤的程度。③瞳孔的观察。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应的灵敏度与对脑神经(动眼神经)和交感神经的传导功能有关,缩瞳肌和扩瞳肌的中枢在中脑。当损伤累及中脑时常可出现瞳孔的改变。瞳孔的观察在神经外科有着特殊的定位意义。损伤当时的双侧瞳孔散,多见于头部受打击后最初1~2分钟内。这是外伤引起的暂时性脑干机能紊乱所致。伤后出现的进行性单侧扩瞳,这是颅内血肿的有力体征,是由小脑幕切迹疝引起同侧的动眼神经牵拉所造成的。伤后立即出现的单侧扩瞳,这是动眼神经的直接损伤引起,同时同侧上睑下垂,但病员神志是清醒的。中脑损伤常有瞳孔及眼球改变,瞳孔时大时小,或两侧交替变化,对光反应消失,眼球固定,眼球运动障碍。桥脑损伤时有双侧针尖样瞳孔。如两侧瞳孔迟发性的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眼球固定前视、深昏迷则表示脑干已失去机能,是濒临死亡的征象。
④肢体运动的观察。一个肢体(上肢或下肢)的瘫痪是对侧大脑半球额叶损害的结果。如损害靠矢状窦时,则下肢瘫痪明显。如损害靠近大脑外侧裂时,则上肢瘫痪比较明显。大脑半球额叶损伤,挫裂伤范围比较广泛时可引起对侧上下肢瘫痪。损害发生在一侧大脑半球深部近内囊处,除了有对侧的偏瘫外还有同向偏盲和偏身感觉障碍。当大脑皮层受到刺激后可出现一侧肢体或两侧肢体的抽搐。
⑤生命体征的观察。脑干是生命中枢,主管呼吸、脉搏、血压、意识等。伤员出现血压逐渐上升、脉搏减慢,搏动强而有力提示有颅压增高,要引起注意。当颅压继续上升接近衰竭期时,脉搏渐增快、心跳减弱、血压下降、呼吸不规则或出现潮式呼吸,最后自主呼吸停止。对有枕骨骨折的伤员应特别注意呼吸的变化,呼吸变慢变深常提示有后颅内血肿,枕骨大孔疝的可能。综上所述病情观察的目的是及时发现疾病变化的先兆,抓紧有利时机,积极治疗,急取最佳的效果。脑外伤病情动态观察采用格拉斯哥分级标准来评定伤情。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判断。睁眼反应(反映脑干激活系统的活跃程度)、肢体运动反应(反映大脑皮质的功能状态和高级综合能力)、意识(反映大脑网状系统的功能)。三项共得分15为正常。12分以下为轻度脑损伤、9分以下为中度脑损伤,8分以下为重度脑损伤,5分以下为极重度脑损伤。通过临床观察后恰如其分地进行评定,根据评分的高低可判断伤情的进展情况。
(3)手术后护理:按幕上、幕下手术后常规观察,但观察时间延长至72小时。
(4)康复期护理:颅脑损伤病员经及时抢救治疗后可留下程度不同的后遗症,而且有些后遗症的恢复需要很长过程,有些甚至可终身后遗,因此需要医务人员和病员共同努力,树立信心,持之以恒,争取成功。
①长期昏迷。脑干损伤严重的可使病员处于昏迷状态,对长期昏迷的植物人就需要按重危病人的护理,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及注意饮食营养卫生。
②肢体瘫痪护理。肢体瘫痪病员要鼓励锻炼,让病人了解锻炼的目的是使肢体的肌肉不萎缩,关节韧带不强直有希望恢复生理功能。坚持运动,运动量由小到大,运动范围由近到远,由被动运动到自主运动,直至完全恢复。
③语言训练。外伤后失语靠发音训练,可以从单字发音起,经常收听广播、音乐对训练听力,语言发音有一定帮助。
④外伤性癫痫。要做好出院宣教,不能单独外出,不宜攀高、骑车、驾车、游泳等。坚持长期、定时口服抗癫痫药,一般约3~5年。
⑤颅骨缺损。出院后要注意减压窗的保护,外出可戴安全帽,手术后半年可考虑进行硅橡胶颅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