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徐宏-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徐宏
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226200 [摘要]目的:探究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法:两组在颅脑损伤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观察对比两组预后质量。结果:观察组预后有效率为6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3%;观察组死亡率为2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交通事故致颅脑损害患者的临床护理,有助于改善临床预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关键词]交通事故;颅脑损伤;护理
加强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对改善临床预后,降低死亡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此,本文将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0例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患者开展优质临床护理资料,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0例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72例,女58例;年龄18~84岁,平均年龄(42.3±2.5)岁;致伤原因:汽车伤75例,摩托车伤45例,其他10例。所有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8分。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护理方法 1.2.1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瞳孔、意识、血压、呼吸、脉搏,着重观察患者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并观察瞳孔对光反应的灵敏度,及眼球活动度,若瞳孔大小变化,心率、呼吸变慢,对光反应迟钝,血压增高,且伴有嗜睡、神志不清等,可能并发脑疝,应立即准备手术抢救;若患者伴有意识改变,常提示病情趋于恶化;若患者发生烦躁,需慎重评估有无颅内出血。1.2.2呼吸道护理
取头高足低体位,并保持头部与躯干在同一轴线,头部偏向一侧,不但可使口腔内分泌物流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还有利于脑部静脉回流,预防脑水肿。与此同时,对存在意识障碍者,或合并肺部损伤者,伤后需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预防吸入性肺炎、舌下坠,必要时适当放宽气管切开指征,行气管切开,减少呼吸道死腔,保障氧气供应,并保持气道湿化。对昏迷且痰液粘稠不易吸出者,在气管切开后,需定时翻身拍背吸痰,并定期痰培养及药敏试验,及时抗生素治疗,预防肺部感染。1.2.3亚低温护理
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患者往往病情较重,术后常发生中枢性高热,易增加脑组织代谢及耗氧量,而引起脑水肿,为此需严密监测患者体温,并给予亚低温护理管理,如给予头戴冰帽、四肢大血管冰敷等,保持患者体温32℃~35℃,以提高脑细胞对缺氧耐受性,改善脑组织代谢,阻滞脑细胞损害进程,在亚低温护理期间需预防出现寒战、冻疮、压疮等症,若上述措施仍不能有效控制体温,需遵医嘱给予冬眠、激素等降温措施控制体温。1.2.4消化道出血防护
交通事故致伤后,需及早对昏迷患者留置胃管,并于每日鼻饲前抽取胃液,观察胃内容
物的色、质及性状,以利于评价有无消化道出血。若并发消化道出血,需遵医嘱立即停用激素治疗,经鼻饲给予去甲肾上腺素、胃黏膜保护剂,静脉输注奥美拉唑及止血药等。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对比两组预后质量,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计分评定预后质量:Ⅰ级:恢复良好,能独立生活;Ⅱ级:恢复一般,存在智力及神经功能损害;Ⅲ级:严重残疾,意识清楚,生活需照顾;Ⅳ级:植物生存;Ⅴ级:死亡。其中Ⅰ~Ⅱ级为有效;Ⅲ~Ⅴ级为无效。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²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2结果
观察组预后有效率为66.2%(43/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3%(34/6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²=6.357,P<0.05。
观察组死亡16例(2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例(36.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²=5.241,P<0.05。3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及车辆的广泛应用,交通事故所致的颅脑损伤发病率逐年升高,该类颅脑损伤患者往往伤情严重,且病情变化较快,致死、致残率较高,幸存者往往会遗留较严重的并发症和心理创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此需加强患者临床护理,以利于改善临床质量[1]。
尽管患者脑组织损伤具有不可逆转性,但受伤后,可采用有效措施促进原发损伤得以修复,同时逆转继发损害,因而在加强临床监护的同时,可给与亚低温护理,以减轻脑细胞耗氧,减轻脑细胞酸中毒,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血管调节能力,保护脑组织[2];与此同时,还需提高风险预见性,以此及时准确地根据病情变化妥善护理,因而需加强对瞳孔、呼吸道、消化道加强监护,以防止脑疝、呼吸道梗阻、肺炎、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预后有效率为6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3%;观察组死亡率为2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9%。
综上所述,加强交通事故致颅脑损害患者的临床护理,有助于改善临床预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参考文献:
[1]王贲芬,李文彩,朱桂彩.老年外伤性颅脑损伤的护理[J].中外医疗,2012,31(25):6-7.[2]王艳黎.1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的术后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8):764-765.[3]闫春红.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分析与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7):438-439.
第二篇: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武汉工业学院 张小芹
【摘要】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收集
1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重性颅脑损伤患者经有效护理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做好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常规护理、并发症护理及家属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降低病死率。【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护理;体会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颅脑外伤后昏迷12h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再次出现昏迷,伴有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及生命体征变化。它具有病情急、危、重,病情变化快,护理复杂,病程长,死亡率高的特点。如何做好其护理工作是笔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以来一直深思而且关注的问题,现就本科2009年 12月—2010年7月期间共收治的1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1例患者中男8例,女3例;年龄25~78岁;入院GCS评分3~8分。其中车祸致颅脑损伤4例,坠落伤3例,原发性脑干损伤4例。本组患者中8例在全麻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及去骨瓣减压术,6例行气管切开术。结果2例仍行气管切开呈昏迷状,2例痊愈,其余7例均病情稳定行后期康复治疗。
常规护理
2.1 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
意识是判断患者病情轻重及脑功能状态的可靠指标之一[1]。观察患者意识状态,不仅要了解有无意识障碍,还应注意意识障碍的程度及变化。瞳孔是判断颅脑损伤后病情变化的一项重要指标。观察瞳孔的大小、形状、对光反应的灵敏度及两侧是否对称、边缘是否整齐。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合称为生命体征,是护理人员最常收集的也是最重要的资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护士应谨遵医嘱随时观察并做好记录。观察过程中发现异常,如:出现瞳孔进行性散大,伴有严重意识障碍和生命体征变化,提示脑疝的可能,血压下降,呼吸深慢,脉搏缓慢常示颅内压增高的表现,护士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2.2 呼吸道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正常的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丧失,不能自行排除口咽及气道分泌物。护士应该:(1)对没有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患者:使其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配合翻身扣背或放置口咽通气道,以利于痰液、呕吐物、口咽分泌物排出以防误吸;(2)对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定时湿化气道,及时吸痰,痰液粘稠者可配合雾化吸入及翻身扣背,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做好气管切开护理工作,严格无菌技术及吸痰操作技术规程,保证患者舒适。
2.3 卧位
抬高床头15°~30°,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头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2.4 饮食护理
遵医嘱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给予鼻饲流质,严格执行鼻饲护理技术,以防并发症的发生。
2.5 口腔及眼部护理
口腔护理每日两次,观察患者口腔情况正确选择口腔护理溶液,保持口腔清洁,湿润使患者舒适,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做好眼部护理,眼睑无法闭合或闭合不全的患者遵医嘱给予眼药水滴眼和眼药膏涂擦保护或凡士林纱布覆盖。
2.6 泌尿系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常出现尿潴留和尿失禁,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易发生泌尿系感染,每日会阴护理两次,每日更换尿袋,定时膀胱冲洗,定期更换导尿管,定时夹闭导尿管,定时放尿,以训练患者的膀胱贮尿功能。
2.7 便秘
根据病情遵医嘱应用缓泻剂,如:白色合剂、液体石蜡、开塞露等,必要时行灌肠。切忌患者用力排便、屏气,以免引起颅内压增高。
2.8 引流管护理
护士应明确引流管的名称、目的及放置方法,妥善固定,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告知患者家属相关注意事项,保持引流管通畅,患者如需外出检查治疗,当班护士应为患者夹闭引流管,陪同患者前往,以免引起逆行感染。引流管拔除后注意观察有无伤口渗血渗液以防脑脊液漏发生,以免引起颅内感染。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各班认真做好交接班。
2.9 输液治疗护理
由于患者病情重,常需要进行抗炎、止血、脱水、营养脑神经、补液等治疗,护士应合理安排输液的顺序,脱水药严格遵医嘱时间输入,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如脱水药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尿颜色、尿量,防止药物外渗。
并发症的护理
3.1 压疮
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患者长期卧床,护士每1~2h为患者翻身1次,尤其注意压疮好发部位,可以让患者卧气垫床或在骶尾部和骨隆突处放置气圈,经常按摩受压部位,保持皮肤及床单位的清洁平整,避免尿液、汗液的刺激。
3.2 高热
重型颅脑损伤常表现为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引起的中枢性高热,体温>39.5℃且持续不退。常采用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两种方法,多以物理降温为主:减少盖被,调节室内温度,以利于散热;头部冰袋或冰帽,温水擦浴,酒精擦浴,灌肠,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如:安痛定、柴胡、度冷丁及皮质激
素和抗生素治疗,每小时测量体温1次并做好记录,平稳后每4h测量1次逐渐减次,直至正常。
3.3 肺部感染
加强呼吸道护理,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吸入性肺炎,定时翻身扣背,防止坠积性肺炎,严格无菌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感染。
3.4 消化道出血
患者常出现腹痛、呕吐、黑便、咖啡色胃液或胃内容物,护士应实施以下护理措施:(1)告知患者禁食,使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为患者进行胃肠减压;(2)遵医嘱使用止血药治疗,常用静脉止血如:止血芳酸、止血敏、氨甲环酸、维生素K1等及胃管注药,如:去甲肾上腺素、凝血酶等以及输血补充失血治疗;(3)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出血量及颜色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并做好护理记录。
3.5 废用综合征
[2]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因意识障碍,长期卧床和肢体功能障碍,常发生关节挛缩和肌萎缩,应保持患者肢体功能位,加强肢体被动训练,每日按摩患肢,以利于肢体的血液循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病情稳定者配合康复理疗,防止肢体挛缩和畸形。对于言语及听力障碍的患者加强语言功能训练,如:家属不断与患者讲话,听音乐、广播等。
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
家属是患者尤其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患病治病过程中十分重要且不可缺少的角色[3]。由于患者的起病急,病情重,病程长,治疗护理困难,医疗费用高,家属往往很难接受事实,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这就要求护士了解家属的心理反应做好家属的安慰工作,实施相应对策让家属融入治病中来,护士应认真执行各项操作技术规范,认真履行告知制度,用实际工作让家属满意。
体会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工作是一项长远而且艰辛的护理工作,它不仅需要每一位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更需要有娴熟的护理技术及业务能力,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护患沟通能力与技巧。只有踏踏实实地做好患者的常规护理工作,才能防范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早日康复,只有不断了解患者家属的心理,做好护患沟通工作,才能使患者家属接受现实,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使患者顺利康复。【参考文献】
黄鹏芬.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9,4(10):598-599.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83.袁俊香,屠春香.颅脑损伤病人家属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对策.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4):433.
第三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关键词 】 颅脑损伤、临床观察、护理、脑外科护理论文
脑外伤是年轻人死亡和重残的主要原因,其最重要的并发症为颅内血肿。颅内血肿的发病率在重型脑外伤中为25~45%,在中型脑外伤中为3~13%。如不给予有效的外科治疗,颅内血肿很可能使可以恢复的良性临床过程演变成死亡和持续植物生存状态,对颅内血肿的诊断和治疗的延误也会产生相似结果【1】。因此,对于急性重症脑外伤的临床护理十分重要,严密观察病情,精心护理,及时发现细微的病情变化是关键。我院2005—2009年共收治重症脑外伤患者2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5例子,女5例;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 35岁,其中开颅手术2例。临床观察
2.1 生命体征的检测:心率的变化是较敏感的指标,它是机体在应激状态下最早发生变化的指标。在动态观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血压下降、SP02降低、呼吸絮乱的早期常有心率增快。当患者的心率在短时间内增快15次/min以上时,我们需要注意有无呼吸道分泌物多、呼吸紊乱、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如及时给予吸痰,保持呼吸道畅通,及时抽取胃液观察其性状,必要是送检,了解有无消化道出血等,这样可以在早期遏制病情的发展,利于患者的康复。
2.2 意识障碍的观察:意识障碍的程度是反映病情轻重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与病人的预后密切相关。其观察与判断方法,一般是观察病人的表情与姿势,并通过语言刺激,即定时唤醒病人作简单对话,如无反应则进一步用疼痛刺激,即压迫眶上神经或用针刺与手捏胸大肌外侧缘等方法,观察病人的反映,同时可观察病人的肢体活动,检查有无角膜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有无大小便失禁及其他神经系统改变等。
2.3 瞳孔的观察:瞳孔改变是神经外科病人的重要体征,尤其对于意识障碍患者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患者已有意识障碍,此时除非患者的意识状态有明显的改善或恶化能够容易观察,而对于仅有细微变化的病人不易观察;且它有时会受到医护人员主观判断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瞳孔的变化对意识障碍患者来说是较客观的指标,不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在本组病人中,我们将瞳孔的变化分为两方面,一是瞳孔形状的改变,二是瞳孔对光反射。瞳孔形状的改变常见的是:瞳孔散大、缩小、大小多变及形状不规则等。瞳孔对光反射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对光反射迟钝及对光反射消失。在瞳孔改变病例中有70%出现单侧瞳孔中度散大、对光反射减弱并逐渐发展到单侧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同时伴有上睑下垂和眼球运动障碍,这在临床上是一侧颞叶沟回疝逐渐形成,压迫同侧动眼神经而导致的症状,在临床上需要作紧急降颅压处理或手术治疗。本组有8%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昏迷程度加深,这是在临床上多系急性高颅压脑疝晚期,病人已进入濒危状态,救治十分困难。如同时伴有自主呼吸停止,可认为已进入脑死亡阶段。本组有1例出现双侧瞳孔大小多变,反复无常,这多见于脑干周围的出血、挫伤、水肿等,常见术后及外伤后的原发或继发脑干损伤。有12%出现单眼或双眼瞳孔缩小、对光反射减弱,这在临床上多由于脑疝早期,一侧或双侧动眼神经受刺激的一种兴奋性的反射,发现这种改变对预防脑疝发生有重要意义。
需要强调的是,双侧瞳孔的对比及动态观察较一次单侧的观察更有意义。但在病人服用镇定药物以后或全麻术后未醒是可表现为双眼瞳孔缩小,应加以鉴别。【2】
2.4 消化道出血的观察:由于患者均处于应激状态,神经内分泌功能絮乱,导致消化道出血;同时,病人处于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急增,使患者处于负氮平衡,这些均会使患者的病情加重
2.5 鼻出血的观察:颅底骨折合并鼻出血的病人,血液可以经后鼻孔流入口腔后呕出,此时应观察血液的颜色,有无胃内容物等迅速判断、排除脑外伤后应激性溃疡的可能。护 理
3.1术前护理
(1)根据病情如无手术指征者,予以吸氧,根据医嘱用脱水剂、留置导尿管,密切观察病情,每1~2h巡视1次,交待年轻有文化的家属留下陪伴病人,做好必要的看护工作和一些日常生活照料,安慰家属,做好心里准备。介绍本院脑外科医护人员的医疗护理水平,化解他们心中的忧虑,做好沟通,告知床位医生,责任护士,让家属在必要时能及时与他们联系,解决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各方面问题。
(2)做好卧位和翻身指导,介绍常用药物的作用,特殊药物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交代清楚。指导并协助家属1~2h为病人翻身1次,观察病人是否合并有颅中窝损伤,是否有脑脊液鼻漏,耳漏或耳鼻出血。如有上述情况,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保持平卧位头偏向脑脊液耳漏侧的卧位或抬高头部30°卧位,便于引流,维持此体位至停止漏液3~5d,借助重力作用使脑组织移至颅底硬脑膜裂缝处,促使局部黏连而封闭漏口。②密切观察引流量及颜色。③保持局部清洁,每周2次,清洁、消毒外耳道、鼻腔、口腔,注意棉球不可过湿,以免液体逆流入颅。反复强调定要让液体自然流出,避免添、堵、掏等动作,以免引起颅内感染。④避免颅内压骤然升高而导致气颅或脑脊液逆流。⑤对于脑脊液鼻漏者,不可经鼻腔进行护理操作,严禁从鼻腔吸痰或置胃管,禁止耳、鼻滴药、冲洗和堵塞,禁忌作腰穿。⑥注意有无颅内感染迹象,如头痛、发热等。⑦遵医嘱用抗生素及破伤风抗霉素。
(3)急性重症脑外伤的患者其意识反映了病情的轻重,瞳孔变化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是病情观察的重要内容。严密观察病情特别是上述指标的细微变化尤为重要,如意识障碍逐渐加深是继发性脑组织受压的表现;如清醒患者突然躁动,意识改变,瞳孔不等大,呼吸深快,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应警惕脑疝的发生,需要紧急抢救。一旦患者有颅内血肿指征:突然意识变化,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应立即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同时做好术前准备,如配血、导尿。剃头时尽量少搬动头部,防止增加颅内出血,忌损伤头皮,减少感染机会。
3.2 术后护理
①整理氧气装置,心电监护仪,更换床上用物,铺麻醉床;②病人术毕回房接病人时,观察神志是否清醒,如清醒,取平卧位头侧向一侧,末带气管插管,立即吸氧,心电监护;③观察头部有无引流管,有引流管,保证正确引流,使引流袋的上端位置低于头部,应及时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管是否被牵引,折叠,并定时记量,如在短时间内引流量>100 ml ,应告知医生及时处理;④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根据医嘱15~30 min 1次,直至平稳后改至一小时1次;⑤应保证头部抬高15°~ 30°,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减轻脑水肿。交代家属注意应有专人负责带好病人的双手,以防麻醉清醒后或神志逐渐清醒后把引流管抓脱或烦躁导致头部乱动,导致引流管拽脱。
3.3 呼吸道的护理:在意识障碍的情况下,患者多有舌后坠、咽反射迟钝、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等致呼吸道梗阻的情况,而呼吸道梗阻可加重脑缺氧、脑水肿、诱发癫痫发作等,使病情进一步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求我们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随时观察监护仪所示SP02是否正常,同时定期抽血查血气分析。早期积极的气管切开是呼吸道通畅的重要保证,不仅利于及时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而且可以在病人需要呼吸机治疗时,不至于延误时间。气管切开的病人口腔和鼻咽部分泌物进入下呼吸道为重要感染源。据报道:0.01ml 咽部分泌物中含有106 ~ 108 个细菌,故先用一根无菌吸痰管吸净口腔、鼻腔内的分泌物后,再用另一根无菌吸痰管经气管切开处抽吸气管深部痰液很重要。先抽吸口鼻腔分泌物后吸气管切开处的吸痰方法,具有以下优点:①减少感染机会:因为先抽吸口鼻分泌物,防止了先抽吸气管切开处至局部压力低,口鼻腔分泌物流入气管;②吸痰彻底:由于口鼻吸痰后刺激了咳嗽反射,引起咳嗽,先是短促或深吸气,接着声门紧闭,呼气肌强烈收缩,肺内压和胸内压急速上升,然后声门突然打开,由于气压差极大,肺内气体便以极高的速度冲出,将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分泌物排出。这样,既能使吸痰彻底,又能防止口鼻腔分泌物流入气管;③由于吸痰彻底,从而延长了吸痰间隔时间;④不需要吸引,吸痰时间相对缩短,吸痰所致低氧血症的程度减轻,且持续时间缩短,也减少了对气管粘膜的损伤。
3.4 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昏迷及吞咽困难者24h 可留置鼻饲管,鼻饲高蛋白、高热量流质饮食。当发现消化道出血者,应立即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血压的变化,预防出血性休克。同时应禁食,仅有少量柏油样便者,可进流质食物,并查血型及备血。必要时口服去假肾上腺素,并及时补充血容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配合医生做相应治疗。
3.5 鼻出血的护理:前后鼻孔填塞碘伏纱条,填塞是控制出血的手段,可以达到治愈或延缓出血的效果,但会给病人带来很多痛苦,要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耐心解释纱条的重要性,取得患者理解,防止患者困难以忍受自行拉出。同时还要观察填塞是否紧密、有效。有人采取双腔双囊管治疗严重鼻出血患者,操作简便,而且患者的痛苦明显减少。无论颈总动脉结扎或介入治疗,患者仍然有再出血的可能,术后4d可以试行拔除纱条,观察有无再次出血。大量鼻出血可能经鼻喉进入气管引起窒息,此时可按照咯血病人来处理,置患者于头低位,亲拍背部,使血块从气管内流出,也可采取较粗的导管,经口腔或鼻腔插入,予以吸除,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刺激气管促使咳嗽有使患者出血加重的危险。如以上措施均难以解除窒息时,应立即准备气管切开用物,配合医生行气管切开手术。按气管切开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3.6 眼睛的护理:本组病人有7例合并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有不同程度的球结膜充血、水肿。注意用红霉素眼膏涂敷,并以无菌纱布或凡士林纱布覆盖,保护角膜,防止角膜溃疡。术后患者的眼睑在恢复正常以前应继续精心护理,直至可以自由闭合。
3.7 皮肤的护理:意识不清,躁动的病人应避免坠床,可适当的约束,避免皮肤损伤。我们用自行设计的液体褥疮垫,对病人进行皮肤护理。每2 ~ 3 h 更换一次,收取良好的预防、治疗褥疮的效果。
3.8发热的护理:病程中病人如有中枢性高热,及时使用冰毯及冰帽,并注意根据医嘱或病人的体温调节、设定温度,及时更换冰帽中的冰,确保冰帽、冰毯的使用效果,确保病人腋下体温<38°C。观察病人是否有对冷敏感至腹泻,腹胀等不适,如有,应注意调节温度。如用冬眠合剂应注意血压的观察。如体温逐渐下降,应逐渐撤冰毯,冰帽,以免体温反复【】。
参考文献:[ 1 ]江基饶,朱诚.现代颅脑损伤学[ M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447 [ 2 ]纪玉桂,刘红英,陈宇乐,等.神经外科重症病人的瞳孔观察[ J ].中华护理杂志,2001,36(3): 180-181.[ 3 ]苏鸿熙,主编.重症加强监护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45.[ 4 ]徐俊冕.脑外科护理学[ M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140 九江医学 2009年第24卷第4期Jiujiang Medical Journal 2009,24(4)
第四篇:颅脑损伤护理查房
颅脑损伤护理查房
时间:2017年02月09日
地点:神外医生办公室 主持人:刘成银
汇报人:冉秀云 患者姓名:贾美
性别: 女
年龄:26岁 床号:23床
住院号:1082874 诊断:
一、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中型):脑挫裂伤
二、颜面部皮肤软组织挫伤;
主诉:患者因“被人打伤致头痛、头晕伴恶心2+天”于2016 年12月11日12时05分时分急诊入院”
现病史:起病急,患者2+天被人打伤,伤及头部,具体受伤机制不详,否认昏迷史,当即感头痛、头晕伴恶心,无其他不适,当时急诊送入我院,急诊头颅CT提示脑实质未见明显异常,当时给予急诊留观,具体治疗及诊断不详,3+天自觉病情无明显好转,昨日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今日复查头颅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我科会诊后建议收入我科住院治疗,急诊遂以“脑挫裂伤”收入我科。
既往史:既往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T 37℃ P 89次/分 R 16次/分 Bp 120/80mmHg,急诊平车入院,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下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无腹肌紧张,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无障碍。专科情况:神志清楚,查体合作,问答切题,GCS评分15分:睁眼4分、语言5分、运动6分,颜面部散在皮肤软组织挫伤,创面已结痂,双眼无青紫肿胀,乳突无瘀斑,双侧瞳孔正圆等大,左:右=3:3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不高.专科情况:患者神志清楚,查体合作,问答切题,GCS评分15分:睁眼4分、语言5分、运动6分,双侧瞳孔正圆等大,左:右=3:3mm,对光反射灵敏.辅助检查:头颅CT(2016年12月08日)示:未见明显异常,胸部正侧位片及腹部CT提示未见明显异常;复查头颅CT(2016年12月10日)提示:考虑蛛网膜下腔出血
阶段评价:12月13日查房患者诉有头痛.腹痛;神志同前,给予复查头颅CT及邀请胃肠外科会诊后行腹部CT无特殊,复查头颅CT回示:1.头颅CT平扫颅内未见明显异常。2.双侧筛窦炎。患者予2017年1月5日自请出院.主要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一 头痛
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1、卧床休息,头部制动并抬高床头15-30度,以利于脑静脉回流。
2、遵医嘱使用脱水剂,以降低颅内压,缓解头痛。
3、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的变化.二、营养失调 与患者呕吐有关 早期给予静脉补液,待肠蠕动恢复后有效补充能量和蛋白质以减轻机体的耗损.三、恐惧/焦虑
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1.帮助病人查找引起焦虑的原因,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向病人讲明疾病及护理方面的知识,临床表现,治疗措施,消除病人的顾虑,保持良好的情绪
3.进一步与病人在心理上沟通,取得病人信任
4.保持病房安静,整洁,避免不良刺激,减少病人的精神干扰。
四、潜在并发症
外伤性癫痫
予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预防癫痫,告知患者不能单独外出登高及游泳等,以防意外.出院指导:
• 饮食以清淡为主(多以菜粥,面条汤等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多吃蔬菜和水果,忌(烟、酒.煎炸.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态平衡,应鼓励其尽早自理生活,对于恢复过程中出现的头痛,耳鸣,记忆力减退给予适当宽慰;避免不良情绪和惊吓刺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避免体力或脑力的过度劳累和突然用力过猛;遵医嘱予口服预防癫痫及血管痉挛药物;不可随意自行减量或擅自停用,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用药;3-6个月后复查头颅CT,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第五篇: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护理风险及对策
重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
安徽省庐江县人民医院夏冬灵23150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国家法律法规的健全,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健康的要求和就医过程中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期望也越来越高。由于医学科学对疾病认识的局限性、疾病诊断的经验性、疾病病因的复杂性、疾病发展与变化的不可预知性及药物治疗与毒副反应共存的属性,还有病人体质的差异性。使医疗服务具有很高的风险[1]。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由于创伤部位特殊,病情复杂多变,护理操作多,属于高风险护理。本文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一切的护理风险,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1月~2008年12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例79例。男50例,女29例,年龄6~77岁,平均年龄49.93岁,平均住院16.75日。对病例中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问题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表1 79例护理病例中的护理问题
排序项目出现频次百分比(%)1脑组织灌注异常79100
2清理呼吸道低效或无效79100
3知识缺乏79100
4自理缺陷79100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7594.94 6营养失调6582.28 7有感染的危险4658.238有受伤的危险4556.96 9肢体废用综合症3544.30 10潜在并发症:消化道出血3240.51 11体温异常:表现为中枢性高热2227.85 12呼吸模式改变67.59
13组织灌注不足56.33护理风险分析
2.1 疾病方面
2.1.1 脑组织灌注异常:与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增多有关。脑组织灌注减少加重脑细胞缺氧,脑细胞水肿使颅内压进一步增高,有脑疝发生的危险,危及生命。
2.1.2 清理呼吸道低效或无效:与意识不清、呕吐、咳嗽反射障碍有关。因此会有窒息、气体交换障碍、肺部感染等危险。
2.1.3 知识缺乏:护士评估患者的知识水平不只是看其文化程度,主要是评估其对颅脑损伤的了解程度,统计结果显示,不论文化程度高低,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和认知程度均属于缺乏之列,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用药常识及配合治疗护理等方面缺乏了解,若卫生宣教不到位,很可能导致许多风险和纠纷的发生。
2.1.4 自理缺陷:与意识不清、卧床有关。不能自理个人卫生及其他的生活。若护理不到位,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2.1.5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意识不清、躁动、长期卧床及汗液、大、小便刺激有关。主要是肢体屈曲部、臀裂、骨隆突处。
2.1.6 营养失调:与意识不清不能进食,及颅脑损伤后营养消耗增多有关。急性期由静脉补给,伤后及早鼻饲营养,有利于预防应激性溃疡,改善营养促进康复。
[2]。若鼻饲饮食类别、量、温度不适会出现鼻饲并发症。
2.1.7 有感染的危险:主要表现有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与病情严重,机体抵抗力下降及各种侵袭性操作有关。如:开放性颅脑损伤,颅内手术;肺挫伤、肺部痰液淤积、吸痰及保留导尿等。
2.1.8 有受伤的危险:与意识不清、躁动有关,此类病人易发生坠床或出现新的创伤,不正确使用热水袋会发生烫伤。外伤性癫痫抽搐时有舌咬伤的风险。外伤性精神症状所致的创伤。
2.1.9 肢体废用综合症的危险:颅脑损伤后常有四肢体运动功能的障碍,早期若不加强肢体被动功能锻炼,会出现肌肉萎缩、关节畸形,而影响其功能。
2.1.10 潜在并发症:消化道出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及早预防。
2.1.11 体温异常:表现为中枢性高热,体温高不易退,常需要物理降温,甚至应用冬眠。若观察或护理不当会出现冻伤或其他意外发生。
2.1.12 呼吸模式改变:与无自主呼吸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有关。此时患者病情危重,病人家属情绪不稳定,护理人员稍有不甚,就会发生纠纷。
2.1.13 组织灌注不足:与多发伤、复合伤大量失血致休克;或循环中枢受损有关。组织灌注不足,局部缺氧出现多组织、器官功能的改变。在应用升压药维持血压时,升压药物外渗可引起局部组织的损伤或坏死。
2.2 病人及家属态度方面
病人及家属对病情的复杂性及严重性缺乏了解,而且有些病人住院时间长,花费大,治疗效果不理想,可使病人及家属对治疗效果不满意。当病情发展时,他们就会认为是医护人员的责任、过错。另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大都系纠纷、车祸,事出突然,病人及其家属情绪激动甚至无理取闹,把矛头指向医院及工作人员而造成不良影响。
2.3 护理人员方面
另颅脑损伤病情复杂多变、易发生意外,护理人员任何细微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给患者及医院带来损失。首先,少数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法律意识淡薄工作中不重视护理文件的书写,或不按照医院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原则去做,如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而出现发错药、打错针。其次,护理人员不足,加上护理人员怀孕请假、产假、探亲假.造成上班人员明显缺编,不能满足护理工作需要。遇到危重或抢救病人,由于人员少往往顾此失彼,严重影响护理质量。再次,近几年低年资护士增多, 技术操作熟练程度欠缺,经验不足, 工作没有预见性,甚至责任心不强,护理不到位等,极易产生各种外伤及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给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
2.4 其它方面的影响
留置针的应用给机体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无菌操作不严格、留置时间过长可引起血管及周围皮肤的红、肿、热、痛等静脉炎反应;另外有刺激性药物、高渗性药物如:甘露醇、尼莫地平的使用对血管的刺激性较大。护理对策
3.1 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理》、《医院护理管理条例》、《护理差错的分类及评定标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严格遵守《分级护理管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护理查房、会诊制度》,建立《护理给
药差错登记》、《皮肤压疮观察记录》、《医疗护理纠纷或事故处理程序》、《各种导管防滑脱管理》、《病人防跌倒管理》、《呼吸机应用与管理》等与护理风险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遵守规章制度是一种既保护患者又自我保护的有效措施,提高护士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
3.2 病情观察 重点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脉搏、血压、呼吸及体温的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15~30分钟测量血压、脉搏、呼吸、瞳孔1次。伤后六小时复查头颅CT检查,以了解病情的变化,重症病人行B超、CT、MRI等辅助检查,在运送、检查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危险,需医务人员陪同以便采取应急措施;重症病人密切观察呕吐物、大便的性状、色泽,注意有无消化道出血。
3.3 保持呼吸道畅 及时清除口、鼻呕吐物,不能自行咳嗽、咳痰者在无菌操作下吸痰,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同时加强呼吸道湿化管理,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者,专人管理,备齐各类急救药品及器械,做好停电等特殊情况时的各种应急准备。
3.4 确立高危人群,采取预见性防护措施 根据病情确立高危人群,加强基础护理、补偿生活护理,对现存或潜在的护理问题采取响应的措施,预防护理并发症的发生。长期卧床者予生活护理、基础护理;鼻饲依据患者的个性化特征[3],选择鼻饲的种类、温度;呕吐频繁者,注意清理呼吸道预防误吸;躁动者使用约束具防止坠床;昏迷、年老、消瘦者预防压疮的发生;肢体活动障碍者,早期肢体予功能位,并加强肢体功能被动运动;留置针的应用要严格消毒,留置时间不超过3~5天。以减轻对局部血管的损害。
3.5 加强卫生宣教,减少危险因素 首先护理人员要做好入院宣教,入院当天向患者详细介绍住院环境、住院须知、呼叫系统使用方法。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评估,包括意识、肌力、肌张力、视力、步态、生活自理情况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等。根据评估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健康宣教;3天内护士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的宣教,护士长及时进行健康教育知晓情况的检查,检查结果与护士工作考核挂勾。给患者加用床档保护,指导患者及家属活动时有人陪同,不穿拖鞋,以免摔伤、坠床等意外发生;使用热水袋时要指导使用温度及使用方法,以免烫伤;长期卧床要经常变换体位,以防出现压疮及坠积性肺炎;鼻饲时要将床头抬高,并保持床头抬高体位,鼻饲后30min尽量不给患者翻身,以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进高热量、高维生素、适量纤维素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总之,掌握各种危险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病人安全的威胁。
3.6 要求每位护士掌握科内常规用药的药理知识,包括药理作用、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对特殊用药、新特药及时查阅说明书,护士药理知识掌握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护士用药风险意识的强弱。如甘露醇应用的速度、频次与效果的观察;刺激性药物、高渗性药物可引起血管及周围皮肤的红、肿、热、痛等静脉炎反应,应有意识地、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小结
护理风险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4] ,从病人入院开始,护理风险无处不在,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都会给病人及家属带来痛苦甚至无法挽回的损失,护士应对本科室疾病的护理风险进行确定、评估,并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降低或消除护理风险,保证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有利于医院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刘肖红,何仲,吴丽军.危机管理理论及其在护患纠纷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6,6(7):51~53.邱爱琴,黄少娅,陈雪真,等.重度脑损伤病人早期鼻饲预防应激性溃疡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3,18(8):605~606.Blesa Malpica A L,Salaverria G I,Prado Lopez L M,et al.Audit of Artificial Nutrition in an Intensive Care Unit[J].Nutr Hosp,2001,16(2):46.张鸿波.加强护理风险管理,防范护理差错[J].护理研究,2004,18(4B):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