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长不要“心太软”
家长不要“心太软”
肇东五站中心小学 孙兴华 在一个国家动物园的羚羊苑里,羚羊群既不用觅食,也不用逃避敌害,便很快的繁殖起来。然而在一度兴旺之后,病弱残疾者与日俱增,最后竟出现濒临绝种的危机,不管政府怎样挽救,一概无效。后来有个聪明的管理员想出了个办法,把几只凶残的猎豹放进了羚羊苑,许多病、弱的羚羊被捕杀了。几年后,羚羊的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猎豹迫使羚羊逃避危害而又重新拼命奔跑,从而使体质日益健壮。
动物需要管理员硬起心肠来,那我们的孩子呢?答案是肯定的。现在的孩子生活越来越优越,家长为他们提供的条件越来越优越。孩子们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面对他们的几乎都是鲜花和微笑。长此 以往,就如同羚羊一样失去了适应能力与生存能力。一帆风顺容易消磨人的意志,千锤百炼才能成就大业。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些挫折就要我们的家长来提供。
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呢?美国洛克菲勒集团创始人老约翰为孩子提供挫折教育的例子,可供我们借鉴。老约翰只有一个儿子。有一次,老约翰张开双臂,叫儿子从椅子上跳到自己的怀里。小约翰高兴的冲过去,但老约翰迅速地把双臂移开,小约翰重重地摔在地上。老约翰意味深长地告诉他:在生活的道路上,什么事情都会发生。
日本的家长考虑的更深远,他们想方设法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重视提高孩子身体素质。在中国,你绝对看不到,也根本不会相信,在严寒的冬天里,家长或学校会让孩子光着上身,穿着短裤,在操场上跑步,然而在日本就有这样的幼儿园,每天都以这种方式让孩子锻炼身体。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是日本教育的一大特点。日本孩子从小就被灌输“不怕冷,多运动”的思想。无论冬夏体育课,一律要求孩子穿短T 恤和短裤。有的孩子从小就被家长锻练洗冷水浴,以此来锻炼孩子的体质和意志。
重视教育孩子吃苦耐劳。日本人注重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供吃苦的机会,让孩子们从小就去经历磨难和挫折。日本幼儿园都有“远足”锻炼课,即保育员带孩子不坐车而步行往返三四公里以外的公园游玩。小学高年级和中学每年都举办“田园学校”、“海岛学校”、“森林学校”,让孩子了解农村生活的同时,经风雨见世面。大多数家长要求孩子从小做家务,整理房间,做饭,买东西。上学,家长从不接送。外出时也是自己背着包。念大学,学费家长出,生活费得自己打工赚取。这样很好地培养了孩子的吃苦精神和自立能力。让孩子在与自然界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这和我们中国家长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陪读”、“侍读”,专当孩子的后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日本一所学校给孩子做了“忆苦饭”,结果孩子面对大人当年吃过的糠菜嚎啕大哭,拒食三天,可校方仍毫不动摇。第四天,孩子终于咽下了这顿忆苦饭。而在我国,许多家长都不肯接受对孩子进行艰苦磨练的教育,这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之一。在国外,许多豪门子弟从小就不允许躺在家长创造的安乐窝里,让孩子去擦皮鞋、捡破烂,去打工挣钱。中国的家庭这种情况几乎很少,除非是流浪儿,特别是当前的独生子女,家长唯怕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累。如某个学校组织一次校园劳动,本想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吃苦精神,可劳动时孩子在一边吃东西、玩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一边劳动,让教师哭笑不得,本是一次很好的劳动教育机会却在家长“帮助下”而适得其反。
希望孩子成才,将来在社会有所作为,也是人之常情。但孩子能否成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家长的关心是必要的,但主要还取决于孩子自己。许多家长不顾客观实际,生活上对孩子有求必应,处处溺爱孩子,使孩子成了养尊处优的“小皇帝”。这样做,容易消磨孩子的意志,扼杀他们的奋斗精神,无益于孩子成才。试想,连衣服都不会洗的孩子,将来还能做什么?
爱孩子,要爱得深沉,爱得高远。我们做家长的不要“心太软”,要硬起心肠,收藏起一半爱。
家长不要“心太软”肇东市五站中心小学孙兴华
第二篇:心太软歌词
心太软
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
独自一个人流泪到天亮
你无怨无悔的爱着那个人
我知道你根本没那么坚强
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
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
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 不是你的就别再勉强
夜深了你还不想睡
你还在想着他吗
你这样痴情到底累不累
明知他不会回来安慰
只不过想好好爱一个人
可惜他无法给你满分 多余的牺牲他不懂心疼
你应该不会只想做个好人
喔 算了吧
就这样忘了吧该放就放
再想也没有用
傻傻等待
他也不会回来
你总该为自己想想未来
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
独自一个人流泪到天亮
你无怨无悔的爱着那个人
我知道你根本没那么坚强
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
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
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
不是你的就别再勉强 夜深了你还不想睡
你还在想着他吗
你这样痴情到底累不累
明知他不会回来安慰
只不过想好好爱一个人
可惜他无法给你满分
多余的牺牲他不懂心疼 你应该不会只想做个好人
喔 算了吧
就这样忘了吧该放就放
再想也没有用
傻傻等待
他也不会回来
你总该为自己想想未来
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
独自一个人流泪到天亮
你无怨无悔的爱着那个人 我知道你根本没那么坚强
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
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
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
不是你的就别再勉强
不是你的就别再勉强
不是你的就别再勉强
不是你的就别再勉强
第三篇:我总是心太软杂文随笔
“你这个人啊,不行!心太软,干不成什么大事!”
唉~我妈她又来了,又来了!
我抿了抿嘴唇,合上我的小扇子,立马起身上屋里去了。同时在心里虔诚的向刚被我妈踩死的那几只蚂蚁道歉,希望它们能原谅她的罪过。(把人家踩死了,还求人家原谅。真是没脸了!)我要多做几件好事了,给我妈补补。
刚才我们俩都在屋檐下闲坐。我看见一队蚂蚁从我脚前面开拔过去,顺着队伍看过去,有几只蚂蚁正抬着一直死掉的苍蝇左右摇摆时而转圈的往回走。
这走位,挺有趣!我就饶有趣味地指给我妈看:“妈,你看,这几只蚂蚁正在搬苍蝇呢~”
“pia~”
我妈一个字没说,一伸脚就把那几只蚂蚁给踩死了,脚还在地上滑了两下。旁边的蚂蚁四散逃离。
我当即就又惊又气:“呦!你干什么呀,你踩它干什么?它招你惹你了!你踩死它!”
“你瞅瞅你,不就是个蚂蚁嘛,有啥!”
“它又没碍着你,你踩死它!”听我妈那语气,我简直要气爆炸了。然后我妈就又开始了:“你这个人啊,就不行!心太软,成不了什么大事!”
我知道我再坐下去就又要和她“理论”起来了,为了避免矛盾激化,我还是赶紧撤离吧!我知道我说服不了她,就像她也改变不了我。我也不想惹她生气。
那几只小小的蚂蚁,估计连尸首都找不到了。估计被地上的尘土包裹,有可能还粘在我妈的鞋底上,一天都要跟着她,再被无数次的践踏!
本来阳光明媚,辛苦屯粮,谁知飞来横祸,命丧黄泉。活着多不容易啊,那么努力的活着,竟然随意一脚……唉!活着本来就够不容易了!
在林清玄的一篇有关柔软心的散文里我读到过,如果你并非有心杀死一只蚂蚁,只是平常走路从它身上走过去,它并不会死。我有试过,真的不会!每个生命都能相安无事的和平共处着,如果你从不曾存害人之心。
我这人就是心软,容易被感动,眼泪也不值钱。初中时有一次放学回家,发现我家周围好几棵大杨树都被砍了,还有那棵每年过年时都会在它身上贴“出门见喜”的槐树也未能幸免。
闻着树刚被砍过以后的气味,就像看见他们在流血,那些大树被杀死了被肢解了,一阵恶心,边吐边流泪。我妈特生气,说我没出息!
回想起这些,我在想这会不会有些矫情?想了想别人觉得矫情那是别人的事,我自己心里的原则指引我这么做,我依旧不会去踩死一只无辜的蚂蚁!
可也无法否认自己的善良中的虚伪。我不是不杀生,我小时候去河里抓过无辜的鱼虾,我现在也吃鸡鸭鱼肉。我在心里开解,那是它们从出生就注定的命(厚脸皮的想法)至于打死吸我血的蚊子,我觉得这是非常公正的自然法则的体现。
我的这些想法受了林清玄的巨大影响。他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高中时我读了一本他厚厚的作品集。他的文字所传达出来的智慧与善意,逐渐建构加固了我的内心世界,指导了我的处世原则。现在这本书还是我的枕边书~
我妈觉得我心太软,做不成大事。为什么非要做大事呢?什么是大事呢?
第四篇:家长不要
家长不要“听风就是雨
在一次家庭教育讲座后,一位家长向我倾诉了她的烦心事:儿子上二年级了,由于平时上课不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老师经常请她去学校。她一听老师说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就火冒三丈,她气孩子不争气,她气老师说话不客气,她气……于是,回到家中不问青红皂白就把孩子打骂一顿。结果呢,孩子挨打哭,妈妈生气哭,轰轰烈烈的家庭“暴风骤雨”过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依然如故,散漫不求上进,老师依然请她多次进校。这情景,令家长心急如焚、束手无策。这位“烦心”妈妈急切地向我讨教解决的方法。
其实这位家长的烦心事,是一些家长经常遇到的问题。这位“烦心”妈妈的心情是不难理解的,她是恨铁不成钢,我很同情,但她的做法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我不赞同。按道理说,老师和家长联系,家长与老师沟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学习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取得教育孩子的共识,引导孩子健康成长。面对这位“烦心”妈妈谈及的感受与需要,我想有两个问题要正确理解:一是家长以怎样的心态正确听取老师对孩子问题的反映;二是家长和老师之间一定要架起真诚的沟通桥梁。
家长要善于适时主动和老师沟通。
家长要知道,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孩子的实际学习生活状况,包括态度、情感、言行习惯,在家庭生活中都将得到最充分的表现,家庭才是家长了解孩子的最重要的渠道。家长在平日里就要做好孩子在家中的言行举止、兴趣爱好的记录,定期主动和老师沟通,向老师介绍孩子在家中的具体表现,让老师更加了解孩子。家长要诚恳地听取老师对孩子在校存在的问题的反映,不要等老师请,才硬着头皮去学校见老师。有的家长很反感老师把自己请到学校,认为这样很丢脸,觉得老师喜欢小题大做,“遇细风”说“暴雨”。这样的抵触心理,很明显不利于教育的顺利进行。家长对老师反映的孩子情况要认真对待,高度重视,不责备、不抱怨、不急躁,试着从老师的立场分析一下问题,心平气和地找出家长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的失误,和老师共同探讨帮助孩子改正缺点的对策。
家长要以感谢的心态听取老师反馈孩子在校的情况。
当老师反映孩子有明显进步的时候,家长要向孩子表示祝贺,肯定孩子的努力与成绩,也要与孩子一起感谢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帮助。如果老师向家长反映孩子在校表现不好或犯错误的时候,家长切记:一定要冷静,要有良好的心态,要绝对相信老师的动机是为了孩子学习进步、健康成长,才向家长主动联系的,要发自内心地感谢老师对孩子的真诚帮助。同时也要给自己的孩子足够的表达申诉的空间,让孩子能有机会对自己存在的不足和“错误”进行必要的反思,并教会孩子纠正错误、改正不足的方法和具体做法。最主要的还是找出家长自身出现的家庭教育中的漏洞,及时查漏补缺,帮助孩子进步。千万不能像前面提到的那位“烦心”妈妈那样“听风就是雨”又急又气,甚至“捕风捉影”,老账新账一起算,用最简单、最粗暴、最无知、最无效的办法——打骂,来解决问题。这样只会增加孩子的恐惧心理和逆反心理。既不能帮助孩子改正不足,又无以支持协助老师工作。家长要主动和老师常联系,多配合。
与老师联系要了解孩子在校的综合表现,诸如学习态度、体育锻炼、与同学相处等等,切不可一味的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最主要的是,作为家长要学会分享孩子成长的喜悦,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孩子的成长。老师的教学是需要家长配合的,平日里注意督察孩子的作业情况,想办法让孩子养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家长一定要相信老师,理解老师,肯定老师,把老师当普通人。积极配合老师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与毛病,细心观察孩子的喜怒,了解孩子的心理,促其成为有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个性的“三健”人才。
写到这里,我想那位“烦心”的妈妈现在也许会静下心来思考了,也许她在反思自己的做法,想一想,她在与老师的沟通中是否偏离了方向。其实,我们真应该明白一个道理:老师就是普通人,孩子也是普通人,家长更是普通人,普通人之间的交往,只要相互间少一点苛求,少一分抱怨,多一点信任,多一分理解,家长与老师间会架起真诚的沟通桥梁。那么这种沟通正是教育的一部分,它将伴随着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在如梭的岁月里,老师在成长,家长在成长,孩子也会在良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家庭教育“学校化”不可取
上课这几天放学之后不准看湖南卫视、不能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不准和同学一起过生日、不准留长发……这是近一段时间内全国各地一些学校给学生和家长们在课余的时间里下达的禁令。而学生和家长们则应该做哪些事情呢?“请督促您的孩子做好家庭作业”、“请做好孩子功课的预习复习工作”,这些都是家长手机里接收到的家校互动信息。不少家长感叹,学校把该承担的责任都推给了家长,而不该管的事情学校却都管了。该管的不管,学校给家长“布置作业”
“又收到学校老师发来的催命信息了,不用看就是让我督促孩子复习预习功课,还让我每天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南京市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家长钱女士向记者出示了“校信通”的短信内容。她表示,尽管自己的孩子才三年级,学校没有留太多的书面作业,但是帮助孩子背课文、记英语单词的任务是每天都少不了。“孩子成绩一出现问题就发来信息批评我们家长做得不够。我真是不明白了,学校动不动把应该自己扛的重担子甩给家长,还以学习成绩为理由强加给我们,那还要学校干什么?”
南京某知名小学二年级家长吴女士也抱怨道:“十一国庆放假,儿子回来一脸苦恼地跟我说,学校要他们假期必须自己动手完成一张手抄报。孩子连字都没认识几个,对报纸的功能完全没有概念,独立完成手抄报是不可能的,只有我亲自上阵帮忙,简直把我折腾坏了,为了保证质量不让老师骂,我整整折腾了一个假期。”她在叫苦不迭的同时,对学校布置“高难度动作”难为孩子的行为十分不满,并表示折腾孩子就等于在折腾家长。不该管的管太宽,“家规”俨然成了“校规”
近日,有媒体报道南京某初中在家长会中规定禁止孩子课余时间看湖南卫视、禁止孩子和同学一起过生日、禁止孩子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对于这项规定,很多家长困惑不解:学校应该对学生在校期间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而孩子出了学校,连在家里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样的事,学校为什么也要来干涉?
一位家长表示,一旦离开学校,学生就应该接受接受父母的监管。学校把“家规”当“校规”的惯性思维,干涉了学生和家长的家庭生活和个人空间,是一种越界的行为。
“孩子平时学习负担这么重,周末放假在家看看湖南台的娱乐节目放松一下,我觉得是一种很好的减压方式。况且湖南卫视里面也有很多益智类节目,孩子看了也能丰富知识多好啊。”一位家长表示,学校让孩子禁看湖南卫视简直就是扼杀孩子仅有的乐趣。
“现在孩子在学校有什么事,打个电话或者发个短信告诉我们,我们也能随时掌握孩子情况。学校不允许带手机或许是怕孩子玩物丧志,这个我们理解。我们家长其实也是很注意的,都尽量给孩子带功能较少的手机。但是,没有手机联系是很不方便的。”“孩子们本来在学校大部分时间都是埋头学习,交流机会不多。过生日叫上同学,是联络感情的一种方式。我们不赞成铺张浪费,但是在一起庆祝生日、巩固友谊也要被学校禁止,学校也确实„管太宽‟。”面对千奇百怪的学校对于学生校外活动的“禁令”,绝大部分家长表示愤怒与不解。教育界人士呼吁,谨防家庭教育“学校化”
记者看到,尽管家长中大多数对于学校过多干涉校外学生生活表示出了不满的情绪,但是仍然有一些家长认为,学校发布严格的规定约束学生校外行为,是一种负责人的行为。更有家长表示“如果把孩子送到这样负责的学校,他们就可以放心多了”。
南京市某公办初中校长告诉记者,家长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想法源于目前的升学体系。升学竞争激烈,校方和老师压力巨大,所以制定各种各样的校规都是为了净化学习环境。但是一些学校权力意识过于强烈,制定出一些“雷人”规定,不仅对于学生的在校行为过于苛刻,还将手伸向了校外尤其是家庭教育。这是学校强势监管惯性思维的必然结果,如果长期以往,会扭曲学校“树人为本”的育人初衷。“这样的学校和这样的规定是极少数情况,但是必须引起教育界的重视。”
另一位教育界专家表示,学校制定不合理规定却受到很多家长力挺,暴露出当前学校教育的强势以及家长权益意识的淡漠。很多家长充当了学校的校外辅导员,这才有学校把对学生的管理延展到家庭,以及家长自然接受的这种局面。家长谨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界限的逐渐模糊,给予孩子学习压力之下一些自我发挥、自我调试的空间。切不可用严规管死孩子,应运用正确的方法给予引导。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少年儿童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方面组成的。三者是一个整体,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孩子最早的教育来自家庭,因此,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密切学校同家庭、社会的联系,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使三者之间相互配合和协调一致。这样,我们所进行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就能更好地达到目的,能使少年儿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一、家庭教育是基础
1、家庭教育是最早的教育。大家知道,新生的婴儿除了具备人的一切生理基础和心理反应外,他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会,只能酸是一个生物意义上的自然人。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必须经过长期的教育和培养。这种教育和培养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
2、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石。家庭教育既是最初的教育,又是时间最长的教育。在人生各个阶段家庭教育都显得那么重要,特别是最初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每位年轻的父母,千万别忽视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石这个地位。
3、努力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1)家庭应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生活环境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良好的家庭环境,除了一些物质条件外,更多指的是家庭环境的知识化、艺术化和科学化。(2)当好儿童的第一任老师。首先应树立强烈的教育意识。我们要利用周围的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随时随地地教育孩子。要对孩子严格要求,对孩子的缺点错误不能纵容。其二,要有正确的培养目标。家庭教育应在注重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特点,有意识地发展孩子的个性特长。其三,要有正确的教养态度。要变溺爱、放任、过度操心、过度教育为既爱护孩子,又严格要求;既维护家长威信,又尊重孩子个性需要;有管有放,要求适当。这样的教养逃遁,能使孩子情绪稳定,有协调性又有独立性。孩子身心能得到正常的发展。(3)配合学校教育是家长的责任和义务。我国宪法明文规定父母有抚养和教育子女的责任。说明配合学校教育子女。是每一位家长必须承担的义务。(4)家庭应为子女创造良好的条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A,创造良好的父子、母子关系。B,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C,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二、学校教育是核心
学校有责任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自觉性和科学性,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共同把下一代培养成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
1、学校教育内容具有权威性。
2、学校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
3、学校教育人员的专业性。
4、学校教育方法具有示范性。
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各位家长能充分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确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在今后的日子里,共同把我们的孩子教育好。
第五篇:不要伤了好人的心
不要伤了好人的心
我曾在一本杂志上读到过这么一则故事:
鲁尼兹开车去医院的途中,主动让老人搭车,结果出了事故,老人负重伤。鲁尼兹要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承担老人的医疗费。老人清醒后的言行感动了所有的人。他说,要感谢,不要赔偿,善意都是美好的,不要伤了好人的心。短文中的卢森斯老人可以称得上“好人”。因为他心地诚实善良,富有爱心和正义心,当爱心遭遇法律的碰撞,善意被扭曲时,是老人还原了善意的本来模样,让人们可以毫无戒备地去爱,再没有什么比生活在和谐有情的社会更能让人愉悦和欢欣的了,因为善良才是人类的本性,每个人都有良知,再冷酷的人,心底也有一片柔软的角落。
相对于现在社会上许多扶摔倒老人反被诬陷的事情,我们更应当审视自己的内心,我们是否已经因此就对人情冷暖失去了信心?我想我们应当相信世上还是好人多,当社会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挺身而出做该做的的事情,不要瞻前顾后,勇敢的做个好人。的确,现代社会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小心行善,但我们不应当就因此拒绝献出爱心,对于别人给予我们的帮助也不应该小心戒备,因为每一个爱心都是真诚的,都应该得到尊重和赞赏,每一个善意都是美丽的,都应该馥郁芬芳。当我们的爱心被别人扭曲时,我们不要伤心,要尽力去还原爱本来的模样。
我们不应让好人伤心,为善最乐与嫉恶如仇都是一道魔障,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在行善是也许会遭遇别人的误解与嘲讽,但是绝对不能让那些话打击到我们那颗善良的心,因为那才是最宝贵的。
社会在不断地变化,每个人也会不断地变化,但是社会与人的本质是不会变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再刻薄的语言也打不垮一颗真诚的心。有一个人为了救水下的蝎子,第一次,被蝎子蜇了;他又把手伸下去,可蝎子任然不相信他,又一次蜇了他;可他再一次伸出了手,终于取得了蝎子的信任,蝎子抓住了他的手,获救了。我们就要学习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终究,社会上还是好人多,在行善面前我们不应该退缩,不应该拒绝,而应当积极参与,因为这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我们作为一个人对国家,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拒绝行善,那么我们理想中的和谐社会永远也不会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