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华师大版七下11.2《机会的均等与不等》word教案3篇.doc
11.2 机会的均等与不等(一)教案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 2.能指出某一事件是确定事件,还是不确定事件 过程性目标
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有的事件是确定的(必然事件或不可能事件),而有的事件是不确定的(随机事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已经知道,世界上有些事情即使我们还没有尝试,我们也能够预先判断它们必然会发生或必然不会发生.
请把你的判断填入下表: [
二、探究归纳 1.填表结果如下:
必然事件(certain event):无需通过实验就能够预先确定它们在每一次实验中都一定会发生的事件,我们称它们为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impossible event):在每一次实验中都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我们称它们为不可能事件.
我们将上述两个事件统称为确定的事件 2.世界上还有大量的事情在还没有尝试之前,我们是无法预先确定它们会不会发生的,例如下图所示物体的有关事件:
(1)用力旋转画有红、黄、蓝、绿四色转盘上的指针,指针会停在红色上;(2)掷一枚正方体骰子,点数“2”会朝上;
(3)闭上眼睛从装有红色、白色、黑色等几种颜色小球的缸里随机地取一个球,该球是红色 的;
(4)马上就要下雨了,中间那块红地砖会最早滴到雨点.
与前面那些确定的事件相反,这些事件不是在每次实验中都一定发生,也不是在每次实验中都不会发生,而是有时发生,有时不发生.
不确定事件或随机事件(chance event):无法预先确定在一次实验中会不会发生的事件,我们称它们为不确定事件或随机事件.
3.必然事件在每次实验中必然会发生,它发生的机会为100%,而不可能事件在每次实验中都不会发生,它发生的机会为0,所以,我们今后主要研究那些不确定事件,我们将设法预测那些不确定事件在每次实验中发生的机会.
三、实践应用
例
1在下列事件中,哪些是确定的事件,哪些是不确定事件?在确定的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1)没有水分,种子发芽;(2)明天天气晴;
(3)买一个电灯泡,是正品;
(4)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温度达到100℃时,水就沸腾;(5)买一张中奖率为0.1%的奖券中奖;(6)任何有理数的平方都不小于0.分析
判断事件是确定的事件还是不确定事件,关键在于实验的结果能否在实验前预先确定,而与这个实验是否进行无关.
解
(1)(4)(6)为确定的事件,(2)(3)(5)为不确定事件.在3个确定事件中,(4)(6)为必然事件,(1)为不可能事件.
例
2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放了一些仅颜色不同的小球,在下列情形中,哪些是确定的事件,哪些是不确定事件?在确定的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1)口袋中放有1个红球,1个白球,1个黑球,充分搅匀后,从中摸出一个球为黑球;(2)口袋中放有2个红球,2个白球,充分搅匀后,从中摸出一个球为黑球;(3)口袋中放有1个红球,2个白球,3个黑球,充分搅匀后,取出的球的颜色不外乎红、白、黑三种颜色.
解
(1)是不确定事件(或随机事件);
(2)是不可能事件,所以它是确定事件;(3)是必然事件,所以它也是确定事件.
练习
现有三个布袋,里面放着一些已经搅匀了的小球,具体的数目如下表所示.在下列事件中,请说出哪些是确定的事件,哪些是不确定事件?在确定的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为什么?
(1)随机地从第一个口袋中取出一个球,该球是白色的;(2)随机地从第二个口袋中取出一个球,该球是红色的;
(3)随机地从第三个口袋中取出一个球,该球是白色的(4)随机地从三个口袋中各取出一个球,取出的三个球的颜色不外乎红、白、黑三种颜色.
四、交流反思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确定的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确定的事件又可分为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即
五、检测反馈
1.现有三个普通的正方体骰子,投掷这三个骰子,请说出三个确定的事件和三个不确定事件.
2.下列事件中,哪些是确定的事件,哪些是不确定事件?在确定的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1)明天会下雨;
(2)一名射击运动员打一枪,中10环;(3)在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4)一串钥匙中有一把钥匙能打开锁A,任取其中一把,打不开锁A;
(5)从分别标有1到10这10个数字的卡片中,任取一张,得到标有数字“4”的卡片;(6)月亮的体积比地球大.
3.现有0、1、2、„、9十个数,在下列事件中,请说出哪些是确定的事件,哪些是不确定事件?在确定的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说说你的理由.(1)随机地从这十个数中选取两个数,它们的和为15(2)随机地从这十个数中选取两个数,它们的和为123;(3)随机地从这十个数中选取两个数,它们的和为正整数;(4)随机地从这十个数中选取两个数,它们的差为-5.11.2 机会的均等与不等
(二)教案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随机事件的成功率的概念; 2.会求不确定事件的成功率. 过程性目标
让学生感受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体会随机事件的实验成功率随实验次数的增加而逐渐趋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
在一次实验中,不确定事件是否会发生是无法预料的.如果发生了,我们就说它在这次实验中成功了;反之,我们就说它在这次实验中失败了.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与你的同伴合作,做一做抛掷两枚硬币的游戏,每人各抛10次,一位同学抛的时候,另一位同学帮着记录实验结果.看看不确定事件“出现两个正面”在你们俩的实验中各成功了几次.
二、探究归纳
1.下表是小华和小明的实验记录
在小华的10次实验中,成功2次,成功的频率(简称成功率)是 2/10,也就是20%;小明的成功率是10%.那么,10次实验中,小华和小明的失败率依次是______和_______,小华和小明成功率的差距是____.
2.下表是某班四个小组40位同学在共计400次实验中成功掷出“两个正面”的次数.
这个统计表除了告诉我们每个学生的实验结果外,还传达了哪些信息呢?(1)先将学生的成功次数按照大小重新排列:
即可得下表:
再画出如图所示的频数条形统计图.
频数20***56
(2)全班每人成功次数的平均数是2.525,中位数是19,众数是19.
(3)列出下表,比较成功率最高和最低的学生之间、小组之间成功率有多少差距,以了解增加实验总次数对缩小成功率的差距有怎样的影响.课后再和其他几个班级交换数据,比较各班的成功率最高和最低之间有多少差距,差距是否更小?这说明什么
(4)累计每个学生的实验结果,计算实验累计进行到10次、20次、30次、„、400次时的成功率:
[
根据上表,我们可画出如下图所示的成功率随实验总次数变化的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观察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成功率是如何变化的.
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00%1030507090110*********0成绩率实验次数
从上图可以看到,当实验次数比较少的时候,如10次.20次和30次时,实验的成功率变
动比较大,表现为“波澜起伏”,但是,当实验次数比较多的时候,如270次以后,实验的成功率变动明显减小,表现为“风平浪静”,差不多是稳定在0.250那条水平线的附近.(5)思考:如果我们再次做以上的实验,得到的数据和成功率折线图会和上述一样吗?
虽然再做400次抛掷两枚硬币的实验又会得出另一组数据和另一张成功率的折线图,但是,不用担心,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成功率的折线图都会表现出“先波澜起伏,后风平浪静”的特点,而且最后都会差不多稳定在0.250那条水平线的附近.
因为成功率有这样趋于稳定的特点,所以,我们以后就用平稳时的成功率表示这一随机事件发生的机会.
三、实践应用
例
1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放有仅颜色不同的6个小球,其中2个红球,1个白球,3个黑球.从中任取一个,取到黑球的成功率是多少?
分析
成功率是指成功的频率,只要抓住球的总数和黑球的个数就可计算. 解 取到黑球的成功率是:3/6=50%.例
2某同学抛掷两个硬币,分10组实验,每组20次,下面是共计200次实验中记录下的数据:
(1)在他的每次实验中,掷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都是不确定事件;
(2)在他的10组实验中,掷出“两个正面”的成功次数最多的是第________组实验,掷出“两个正面”失败次数最多的是第______组实验;
(3)在他的第一组实验中,掷出“两个正面”的成功率是________,在他的前两组实验中,掷出“两个正面”的成功率是___________;
(4)累计实验结果,计算实验累计到10次,20次,30次,„„,200次时抛出“两个正面”的成功率,并画出成功率随实验总次数变化的图像,观察图象,成功率大致稳定在哪个数值的附近?分析 这题要求有一定的识表能力,同时要理解成功与失败的意义,会画图象. 解(1)掷出“两个正面”、“一个正面”、“两个反面”等都是不确定事件;
(2)
七、九;
(3)5/20 =25% , 8/40=20%;(4)
[
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00%***40实验总次数160180200成功率
从上可以看出,抛出“两个正面”的成功率稳定在25%左右.
四、交流反思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随机事件的成功与失败的意义,能根据实验结果求出成功率.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成功率的折线图会表现出“先波澜起伏,后风平浪静”的特点,即成功率会稳定在某数值附近.
五、检测反馈
1. 某位同学抛掷两枚硬币,分10组实验,每组20次,下面是共计200次实验中记录下的结果.
(1)在他的每次实验中,抛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都是不确定事件;(2)在他的10组实验中,抛出“两个正面”成功次数最多的是他第_______组实验,抛出“两个正面”失败次数最多的是他的第____组实验;
(3)在他的第1组实验中,抛出“两个正面”的成功率是__________,在他的前两组(第1组
和第2组)实验中,抛出“两个正面”的成功率是_______,在他的前七组(从第1组至第7组)实验中,抛出“两个正面” 的成功率是________,在他的前八组(从第1组至第8组)实验中,抛出“两个正面” 的成功率是________.
(4)在他的10组实验中,抛出“两个正面”的成功率是__________,抛出“一个正面”的成功率是___________,抛出“没有正面”的成功率是_________,这三个成功率的和是__________.
2.随意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正面朝上的成功率有多大?当抛掷的次数较少时,似乎毫无规律.历史上曾有许多数学家对此进行研究,做了成千上万次实验,下面是四位数学家做的实验的记录:
(1)观察表格,成功率随抛掷次数的增加有什么变化?(2)画出成功率随抛掷次数变化的折线统计图.
11.2机会的均等与不等
(三)教案
知识技能目标
学会判断游戏的公平与不公平,并学会简单的推理. 过程性目标
让学生体会随机事件发生与不发生的机会不总是对半的,发展学生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如果小明邀请你玩一个抛掷两枚硬币的游戏,游戏规则这样: 抛出两个正面----你赢1分; 抛出其他结果----小明赢1分; 谁先到10分,谁就得胜.
你会和小明玩这个游戏吗?这个游戏规则对你和小明公平吗?
二、探究归纳
1.一个公平的游戏应该是游戏双方各有50%赢的机会,而上面小明建议玩的那个游戏,由前面我们学过的知识可知,他赢的机会为75%,游戏规则明显不公平,你当然不会愿意和他玩啦.
2.下面再给出三个游戏,你认为它们公平吗?
游戏
1由两个人玩的“抢30”游戏,也许你以前曾经玩过.这个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 第一个人先说“1”或“1.2”,第二个人要接着往下说一个或两个数,然后又轮到第一个人,再接着往下说一个或两个数,这样两人反复轮流,每次每人说一个或两个数都可以,但是不可以连说三个数,谁先抢到30,谁就得胜
和你的同伴玩一玩这个“抢30”游戏,不过,在游戏开始前,建议你们双方先考虑一下有没有克敌制胜的策略.游戏开始后,双方报数要快,不允许拖拉.
游戏后小结
这是一个偏向第2个报数人的游戏,你发现了吗?
在分析获胜策略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要抢到30,先要抢到27;要抢到27;先要抢到24;要抢到24,先要抢到21,„„要抢到6,先要抢到3;要抢到3,只有让对方先开始,显然这个游戏不公平.
游戏2
这是一个抛掷两个筹码的游戏.准备两个筹码,一个两面都画上╳;另一个一面画上╳,另一面画上○.甲、乙各持一个筹码,抛掷手中的筹码.
游戏规则:掷出一对╳,甲得1分;
掷出一个╳一个○,乙得1分.
你觉得这个游戏公平吗?如果你觉得不公平,那么,你认为甲和乙谁的机会大呢?说说你的理由.和你的同伴玩几回,看看你的感觉对不对.
游戏后小结
因为两面都画╳的等码对结果没有影响,而另一个筹码掷出两种结果的机会各为50%,所以这个游戏是公平的.
游戏3 这是一个抛掷三个筹码的游戏.准备三个筹码,第一个一面画上╳,另一面画上○;第二个一面画上○,另一面画上#;第三个一面画上#,另一面画上╳.甲、乙两人中一人抛掷三个筹码,一人记录每次游戏谁赢
游戏规则:掷出的三个筹码中有一对的(╳╳或○○或##),甲方赢;否则,乙方赢. 分析 这个游戏是否公平比较难判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估计甲、乙双方各自的成功率.和你的同伴玩16次游戏,前8次由你抛掷,后8次由你的同伴抛掷.将你们的游戏结果记录在下表的前面三栏中.
请小组长和班长组织同学将全组和全班同学的游戏结果汇总在一起,再填入上表内.你们发现谁的成功率高?谁赢的机会大?
游戏后小结
通过动手实验我们可以发现这个游戏偏向甲方
我们也可以这样来分析:抛掷三个筹码一共有8种可能的结果:╳○#,╳○╳,╳##,╳#╳,○○╳,○○#,○##,○#╳,其中的6种结果都是有利于甲方的,所以甲方赢的机会是3/4,乙方赢的机会是1/4,游戏偏向甲方.
三、实践应用
例 有两套分别标有1,2,3,4,5,6这6个数字的卡片,甲、乙两人各自在一套卡片中,任意摸出2张,按照下列规则做游戏,请你判断是否公平.如果不公平,你认为规则偏向了哪一方?
(1)甲摸到的卡片的数字都是偶数为胜,乙摸到的卡片的数字都是奇数为胜.(2)甲摸到的卡片的数字之和是偶数为胜,乙摸到的卡片的数字之和是奇数为胜.(3)若把两套卡片中的6都拿去,(1)(2)题的结论有没有变化?
分析 判断游戏是否公平,主要看双方赢的机会是否各为50%. 解(1)由于奇数与偶数一样多,所以公平;
(2)可列下表观察
从上表可发现和为奇数与偶数的个数一样多,所以这个规则公平(3)原来(1)的结论变化,不公平,偏向乙;
原来(2)的结论变化,不公平,偏向乙.四、交流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了随机事件发生与不发生的机会不总是对半的.当一个游戏的规则使某一方赢的机会超过另一方时,这个游戏就是不公平的游戏,若双方赢的机会各为50%,这个游戏是公平的.
五、检测反馈
1.准备三张纸片,两张纸片上各画一个三角形,另一张纸片画一个正方形.如果将这三张纸片放在一个盒子里搅匀,那么,随机地抽取两张纸片,可能拼成一个菱形(取出的是两张画三角形的纸片),也可能拼成一个房子(取出的是一张画三角形,一张画正方形的纸片).这个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若拼成一个菱形,甲赢;若拼成一个房子,乙赢,你认为这个游戏是公平的吗?请玩一玩这个游戏,用你的数据说明你的观点.
2.如果把“抢30”游戏改成“抢50”游戏,那么它是偏向于谁的游戏呢?说说你的理 3.读读想想,识破骗子的骗人伎俩:
骗子往往在游人较多的公园里骗钱.骗子手中有三张扑克牌,面值分别为J,Q,K.骗子洗好牌后,让游客从中抽一张牌.若抽到J,则这位游客赢20元,否则输15元.你看这个骗子骗人的秘密在哪里?
K]
第二篇: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教案
2009年潍坊市
高中数学教学能手评选教案
不 等 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与
不 等式
系
(1)、理解不等关系及其在数轴上的几何表示。
(2)、会用两个实数之间的差运算确定两实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能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教师提出问题,素材,并及时点拨,与学生进行交流,分析,抽象出数学模型。
(2)设计较典型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到学好数学对日常生活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重要方法,增强对事物间普遍联系规律的认识,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实数(代数式)大小比较的基本方法:作差法。教学难点:判断差的符号
难点突破方法:
1、结合实例强化
2、小组合作探究
教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四环节教学法 学法:尝试、探究、讨论、总结、运用
教 具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板书设计:黑板中央板书课题,左侧依次书写定义、实数(代数式)大小的比较法,其余位置留作演算使用,屏幕保留小结和作业。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预习课本P38---P41页,约20分钟,思考以下问题)
1、如何表示不等关系?
2、如何用数轴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3、怎样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
4、比较x2+2x与-x-3的大小
二、课内探究:
1、新课引入:
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等量关系,也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如:今天的天气预报说:明天早晨最低温度为7℃,明天白天的最高温度为13℃,7℃≤t≤13℃
三角形ABC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AB+AC>BC a是一个非负实数,a≥0
又如:P61 速度与话费问题。这些问题的表示即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
2、合作探究:(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一:不等式的定义
用不等号连接两个解析式所得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不等号的种类:>、<、≥、≤、≠.
问题二:2≥2,这样写正确吗?“≥“的含义是什么? 这样写是对的,因为“>”和“=”只要一个满足就可以了,即a≥b表示a>b或a=b,同样a≤b即为a<b或a=b。
练习:P63 2 问题三: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有怎样的对应关系?右边的点表示的实数与左边的点表示的实数谁大?
A B a b 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右边的点表示的实数比左边的点表示的实数大
问题四:数轴上两点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两实数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点的关系: 点A在点B右侧
点A在点B左侧
点A和点B重合
数的关系:a>b、a=b、a<b 问题五:如何比较两数大小?(小组讨论)
强调:“如果P,则q”为正确命题,记作同时qpq,如果pq,p,则记为pq。
3、典例剖析: 例1. 比较x2-x和 x-2的大小 解:(x2-x)-(x-2)
= x2-2x+2 =(x-1)2+1 因为(x-1)2≥0,所以(x2-x)-(x-2)>0所以x2-x>x-2。
变式训练:
比较(a+3)(a-5)与(a+2)(a-4)的大小。(答案:<)
解:
∴
例2.当p,q都为正数且p+q=1时,试比较代数式(px+qy)2与(px2+qy2)的大小
222解:(px+qy)-(px+qy)
=p(p-1)x+q(q-1)y+2pqxy 又p+q=1,所以p-1=-q,q-1=-p 222(px+qy)-(px+qy)
2=-pq(x-y)
因为p,q为正数,所以
2-pq(x-y)≤0
222pxqy(pxqy)≤所以当且仅当x=y时,等号成立
22训练: P63 3(答案 >)
做差比较法法的一般步骤:(教师引导,学生回答)(1)作差;
(2)变形,常采用的手段是因式分解和配方法,因式分解是将“差“化成“积”的形式,配方是将“差”化为一个或几个完全平方的“和”,也可两种手段并用;
(3)定号,就是确定是大于0,还是等于0,或是小于0(与具体的值无关)(4)得出结论。
4、随堂测试(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若x≥10,则x>10 B、若x2>25,则x>5 C、若x>y,则x2>y2 D、若x2>y2,则∣x∣>∣y∣(2)设m= x2+y2-2x+2y,n=-5,则m,n的大小关系是
A、m>n B、m<n C、m=n D、与x、y取值有关(3)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 A.a2>0 B.lg(a2+1)>0 C.(4)设a>0,b>0,且a≠b,x=a3+b3,y=a2b+ab2试比较x,y的大小
aa
0 D.2>0 |a|
5、小结:(1)不等式的定义
(2)不等关系在数轴上的几何表示(3)做差法确定两数或代数式的大小
三、课后练习
分层作业
1、必做:(1)书面作业:课本P63习题B 1、2、4(2)预习作业:预习课本P64-P65,搞清以下问题:
a.不等式有哪些性质? b.如何证明?
2、选做:(1)、已知x>y,且y≠0,比较与1的大小
(2)设a=x2+1-2x,b=x2+16-8x,且3 课后反思: xy 第二章空气的复习提纲 1、一切物体都有质量,课本第42面图2.1.1:你观察到水平细木条发生现象?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2、空气有哪些用途? 答:供生物呼吸,植物光合作用原料,形成风、雨、云、雪等天气现象,供物质燃烧,气球升空,放飞风筝,降落伞降落,飞机飞行,滑翔,帆船运动,吸饮料,钢笔灌墨水等。 3、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作用的方向是向各个方向都有。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叫马德堡半球实验。若地球上没有空气,地球将会变得怎样?白天和晚上的温差变的很大,地球上生物将不能存在。 4用嘴吸装矿泉水的空塑料瓶,瓶会变瘪,原因是瓶内气 请解释瓶吞鸡蛋的实验原理:酒精棉花的燃烧使瓶内空气受热膨胀而溢出,鸡蛋放在瓶口把口封住了,里面的空气因受冷而缩,气压变小,外面气压大于瓶内气压而把鸡蛋压入瓶内。 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塑料吸盘、离心式水泵、吸饮料、钢笔吸墨水、茶壶倒水等。 5上升,冷空气下沉,这样空气就会流动起来。所以要使气体(包括液体)很快流动,加热必须加热气体(液体)的__下部,而冷却气体(液体)应该冷却气体(液体)的上部。 6、海陆风形成:因为水容纳热的能力比沙石大,接受同样多的热,沙石比水升温快,放出同样多的热,沙石比水降温也快。所以白天接受太阳辐射,陆地的气温比海洋高,陆地上热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区,而海洋气温低形成高气压区,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即风从海洋吹向 陆地_,形成了海风。晚上刚好相反。 7,只能存活几分钟。 8、在测定空气里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1)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百烟,等集气瓶中气体冷却至室温时打开止水夹会有水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约占集气瓶体积1/5。 等集气瓶中气体冷却至室温时,会有约是因为_氧气消耗了,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小。 这个实验的关键是:红磷的量要充足,装置的气密性要好,要等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止水夹。 若放入的红磷量不足,会导致测得的数据偏小;若未等冷却就打开止水夹,会导致实验数据偏 小;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则会导致看不到实验现象。 9.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占,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0.03%。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氡六种。它们化学性质不活泼,曾一度被称作惰性气体,但现在发现稀有气体还是能发生化学反应的。它们有许多用处:例、氦气约为氢气密度的2倍,但氦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安全,因此可用氦气充填飞艇和气球。当电流通过冲有稀有气体的灯管是,会产生不同的颜色的光,霓虹灯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 10-196℃,液氧的沸点为-183℃,所以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氧。人们液氧和液氮分别装入蓝色和黑色的钢瓶里。工业制氧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11、早在1812、实验中制取氧气可用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氯酸钾等物质。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字母表达式为 HMnO2)。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 二氧化锰 (字母表达式为MnO2)反应1和反应 313、右图是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装置图。(1)写出仪器名称①分液漏斗④水槽⑤导气管 (2)图中的气体收集方法叫排水法,适合收集难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的气体;此气体还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因为它的密度比空气大。若想收集比较干燥的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若想收集较纯的氧气可用排水法。(3)刚开始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就马上收集气体,此时收集的氧气不纯,这是因为空气没排尽。 (4)收集满的氧气必须正放在桌面上。 鉴定它是一瓶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5)如何鉴定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已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的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 (6)此实验中,分液漏斗中的过氧化氢水溶液必需缓缓地滴入锥形瓶中。这是为了控制产生氧气的速度。 14、右图是用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来制取氧气装置图:(1)请填写仪器的名称: ①试管 ②酒精灯 ③集气瓶④水槽⑤铁架台(2)①放入药品 ②加热 ③连接装置,检查仪器气密性④等气泡均匀的连续不断的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⑤移去酒精灯⑥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⑦等试管冷却后拆下装置,然后洗涤、整理(3)为什么试管口必须向下倾斜?这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而使试管破裂。(4)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它的温度最高。 (5)若操作中先移去酒精灯,停止加热,稍等一会儿,再把导管移出水槽。你认为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正确的操作是什么? 答:水会倒吸进入试管,热的试管碰到冷的水,试管就会破裂。正确的操作是先把导管移出水槽,再移去酒精灯,停止加热。 5后者指那些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红磷能在氧气中在点燃的条件下燃烧等。 16、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17、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括号内写出反应的字母表达式)、及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文字表达式 碳+氧气 点燃 点燃 (2)硫在氧气中燃烧。文字表达式 硫+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点燃) 实验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文字表达式 铁+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点燃 本实验中须事先在瓶底铺上一层沙或水,那是为什么? (4)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文字表达式 石蜡+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以上实验中可以看出,氧气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18、为什么可燃物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 而缓慢氧化是速度比较缓慢的氧化,不发光但发热。 温度逐渐升高达到着火点。 20、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方法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红磷 不 燃 烧(填“燃烧”或“不燃烧”,下同)铜片上的白磷 燃 烧; 水下的白磷 不 燃 烧。 (2)另一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事实 ① 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白磷不燃烧;② 不通空气时,热水中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 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21、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是:可燃物、温度和空气。缺少任何一个条件,燃烧都不能发生。2 2理是降温,把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时,火自然就灭了;森林大火时,在火场边缘铲出一条隔离带,以防过 火,这种方法的灭火原理是撤去可燃物。 23、专业消防员用高压水枪、泡沫弹等设备扑灭大型火灾。小型火灾用灭火器来应付。常用的灭火器有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和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当图书馆、档案室等处发生火灾时,可以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来灭火。 24、二氧化碳在空气中仅占。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利用二氧化碳和其他原料制造出可口的饮料;二氧化碳还可用于灭火和在舞台上产生云雾缭绕的幻境;还可用于人工降雨等。 25、二氧化碳常温下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它微溶于水,通常一体积水能溶解一体积二氧化碳,增大压强可使溶解的更多。在加压和降温的情况下,二氧化碳会变成无色液体,甚至变成雪花状固体,通常把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 28、人工降雨的原理:向云层中施放某些物质,使云层中的水汽凝结为水滴降下来。常用的降雨剂有干冰、碘化银等。当人们利用飞机等将干冰洒落在云层中时,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而未来得及升华的干冰又是很好的水汽凝结中心,在适当的条件下使得云层中的水汽迅速凝结变为水滴,天空便开始下雨了。 27、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吹气和鼓入空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鼓入空气的无变化,吹入人呼出气的变浑浊了。 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该实验原理可用于实验室鉴定二氧化碳气体。 (2)向盛有蒸馏水的两支试管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用同样方法分别吹气和鼓入空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吹气的那支试管中溶液变红色,另一支无变化。 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对变红色的溶液加热,我们又会观察到溶液红色消失又变成紫色。 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碳酸→二氧化碳+水,这个反应的字母表达种不稳定的物质。 (3)向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石灰水会变浑浊,如果继续向浑浊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石灰水又变澄清,因为碳酸钙可与二氧化碳和水进一步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它的字母表达式为 字表达式为:碳酸氢钙→碳酸钙+二氧化碳+水,它的字母表达式为美丽的石笋、石柱和钟乳石的原理。 28、科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如下几个演示实验: A.向右边的空纸袋中倒入二氧化碳气体;B.向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适量石灰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C.向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 (1)实验A的现象是杠杆的右端向下倾斜,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实验B中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且塑料瓶变瘪了,原因是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气体的减少使瓶内气压变小,所以瘪进去了。 (3)实验C的现象是蜡烛至下而上的熄灭,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覆盖在火焰的周围,而二氧化碳又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使蜡烛缺氧而灭。 29、据图回答: (1(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用的装置是需把导气管插到接近集气瓶的底部是因为有利于空气的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3)实验的原料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4)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的瓶口,若木条马上熄灭说明已经集满。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五个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③注入稀盐酸,④向反应容器中放入小块的大理石,⑤收集气体。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②①④③⑤(6)用此实验装置还可以制取并收集的一种气体是氧气。 30化碳+氢氧化钙→ 碳酸钙+水,字表达式表示)碳酸钙+稀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31、收集气体的主要方法有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排气法适于收集密度与空气有较大差别的气体。; 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用向下排空气法(集气瓶瓶口向下)。 32、大气圈保护着地球和人类,但是人类的活动污染了大气,加剧了温室效应,扩大了臭氧层空洞。 33、若没有大气圈地球上将会怎样? 答:地球上将不会有任何生命; 地球表面将和月球等一样受陨石直接撞击而变得千疮百孔; 地球表面白天、晚上的温差会很大等。 4大气中几乎所有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集中在对流层,它能形成云雾雨雪,并保持地表的温暖,这一层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而平流层中分布有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光紫外线辐射,对地球上生物起保护作用; 更高的电离层,空气已电离成离子,能够反射无线电短波,实现无线电波的远距离通讯。 35润,生机盎然。但如果对流层阻止热量散发的能力太强,也会造成危害。在过去的100年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约25%,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6℃。这种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会影响气候和农作物的收成,气温升高造成蒸发加剧,将加剧土地的荒漠化;气温升高还会引起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引发水灾和淹没城市。 为控制温室效应,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一、积极植树造林增加地球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36、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37、分布在大气平流层中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发出紫外线中的护伞”。1982年科学家发现南极洲上空产生了臭氧层空洞,而现在这个空洞任在不断增大。过多的紫外线辐射可能伤害皮肤,甚至引起皮肤癌。臭氧的减少是由于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入化学物质如氟氯烃(氟利昂)、氮氧化物等引起。 38、一般认为,空气污染物主要是污染性气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和可吸入颗粒物。39 将固体煤燃料改变为煤气或液体燃料以减少其中污染物的产生; 改变工业生产工艺,采用无污染工艺和无污染装置以减少粉尘和有害物质对空气的污染。40 其中污染物主要指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父与子 马克·汉林 【自学指导】 1.感悟心理、语言、动作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把握人物形象。2.通过自读与讨论结合法,进一步感受、理解本文的思想感情。3.理解课文中父子之间的爱和信任所产生的神奇力量。【正音正字】找几个陌生汉字注音,记住每个字的书写要点。【积累词语】找出文章中的成语和好词语,并认真抄写几遍。【朗读课文】 【课文简析】 课文讲述了美国洛衫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抱着坚定的信念,冒着危险,不顾别人的劝阻,历经艰辛,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情。 课文先写在地震的混乱中,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急切地冲向儿子的学校。尽管学校已成废墟,他还是坚定地向儿子的教室走去。接着写他不顾别人的劝阻,也不怕别人误解,坚持挖掘,营救自己的儿子。最后经过38小时不停的奋斗,他的儿子和另外13个同学获救。 第1、2段,写出大地震的严重后果是:一伤害人数众多;二建筑破坏严重。其作用是:为下文挖掘的困难和危险作铺垫。 文章中最能体现父亲绝望悲伤的话是:“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 “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写出父亲眼看学校已经变成废墟,一时感到悲伤与绝望。父亲反复问别人“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表明父亲渴望帮助,迫切希望别人能帮助自己,抓紧时间,尽快救出儿子。三次出现这句话,突出了父亲在帮助无望的情况下,继续孤军奋战,更显出父爱的可贵。 人们叹息地摇头走开而没有帮助他一起挖掘的原因是:①人们认为孩子已经死了。②挖掘废墟很危险,不必做无谓的牺牲。③人们认为这位父亲因为丧子而精神失常了。 作者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而要写“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是为了突出时间的延续,突出挖掘时间长久、挖掘比较艰难,给人以紧迫感和危机感,更能体 现父亲坚强的信念、顽强的毅力,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执著的爱、为救儿子克服的巨大困难。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三次出现在课文中。三次时间不同,意义也不完全相同。第一次,父亲悲伤、绝望时想起这句话,促使他下决心采取救援行动,非常坚定地要履行诺言,抢救儿子。第二次,是在救援行动有望时,儿子告诉父亲:这句话成为他身处绝境时的精神支柱,帮助他勇敢面对困境和死亡,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绝对信任,并且以此鼓励同学。第三次,面对死亡的威胁,儿子勇敢地决定让同学先脱离绝境,说明这句话对儿子的为人处世有深远影响,表现了父爱的力量非常伟大。) 文章中与“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我’”这句话呼应的语句和情节是面对人们多次劝阻,父亲毫不动摇,“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到处是血迹。” 首尾两段,在表达上有特殊作用。首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地震造成的巨大损失,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大背景,突出了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末段,“巨大灾难”与首段呼应,同时通过父子“紧紧拥抱在一起”再次突出文章中心:父子深情,是产生奇迹的力量源泉。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二是通过分析人物心理,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思维训练】(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1.成语接龙:①欢声笑语;②无济于事。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3.第1、2段,写出大地震的严重后果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4.文章中哪句话最能体现父亲的绝望悲伤? 5.如何理解“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 6.父亲反复问别人“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从中你能感到父亲当时怎样的内心?三次出现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7.人们为什么都叹息地摇头走开而没有帮助他一起挖掘? 8.从课文中找出表现人物情感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并作适当分析。 9.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而要写“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 10.如何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11.文章中哪些语句和情节与“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我’”这句话呼应? 12.首尾两段,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朗读课文】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3.预习《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后记】 第三章 不等式 必修5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 2.通过了解一些不等式(组)产生的实际背景的前提下,学习不等式的相关内容; 3.理解比较两个实数(代数式)大小的数学思维过程.二、教学重点: 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组)研究含有不等关系的问题.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三、教学难点: 使用不等式(组)正确表示出不等关系.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现实世界和生活中,既有相等关系,又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 我们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等等.人们还经常用长与短,高与矮,轻与重,大与小,不超过或不少于等来描述某种客观事物在数量上存在的不等关系.在数学中,我们用不等式来表示这样的不等关系.提问: 1.“数量”与“数量”之间存在哪几种关系?(大于、等于、小于).2.现实生活中,人们是如何描述“不等关系”的呢?(用不等式描述)引入知识点: 1.不等式的定义: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不等式.2.不等式ab的含义.不等式ab应读作“a大于或者等于b”,其含义是指“或者a>b,或者a=b”,等价于“a不小于b,即若a>b或a=b之中有一个正确,则ab正确.3.实数比较大小的依据与方法.(1)如果ab是正数,那么ab;如果ab等于零,那么ab;如果ab是负数,那么ab.反之也成立,就是(ab>0a>b;ab=0a=b;ab<0a 1.用不等式表示下面的不等关系:(1)a与b的和是非负数; (2)某公路立交桥对通过车辆的高度h“限高4m”; 解:(1)ab0;(2)h4.2.有一个两位数大于50而小于60,其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2.试用 不等式表示上述关系(用a和b分别表示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解:由题意知5010ab60,5010ab60,5011a260 ba2,ba2,43a5.11114811a5843.比较(a+3)(a-5)与(a+2)(a-4)的大小.解:(a+3)(a-5)-(a+2)(a-4)=(a22a15)-a22a6=-7<0, ∴(a+3)(a-5)<(a+2)(a-4).(三)提升训练 1.比较x23与3x的大小,其中xR.222233333解:x33xx3x3x3x3x 24422220,x233x.方法总结:两个实数比较大小,通常用作差法来进行,其一般步骤是: 第一步:作差;第二步:变形,常采用配方、因式分解等恒等变形手段,将差化积;第三步:定号.最后得出结论.2.小明带了20元钱去超市买笔记本和钢笔.已知笔记本每本2元,钢笔每枝5元.设他所能买的笔记本和钢笔的数量分别为x,y,则x,2x5y20,y应满足关系式xN,yN.3.一个盒中红、白、黑三种球分别有x个、y个、z个,黑球个数至少是白球个数的一半,至多是红球的,白球与黑球的个数之和至少 为55,使用不等式将题中的不等关系表示出来(x,y,zN*).yxz,解:32 yz55.(四)课后巩固 p74练习题:1,2.p75习题3.1 A组:1,2.4第三篇:华师大版七下第二章空气的复习提纲
第四篇:七下《父与子》教案
第五篇:高中数学必修五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