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七下《壶口与龙门》教案2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生字词。
2、积累并背诵优美的文段.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学习,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抒发的情感。教学难点: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文意。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堂。
二、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初读课文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2、朗读课文
齐读全文或指名朗读,初步感知文意。
3、引导学生划分文章结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读试划分课文结构,教师引导归纳: 本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壶口与龙门的总体特征。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介绍地理特征、历史传说和现状。
三、再读全文,体会文中的情感,整体感知文意。
1、壶口得名的原因是什么?
2、稳重将神话传说的目的是什么?
3、请用简洁深感懂得华描述一下龙门三激浪。
4、倒数第二段引用李自成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四、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句子体会一下。
五、教师小结课堂。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写作特点,借鉴写作技法。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二、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归纳,举例说明: 说明继续和描写议论相结合。
三、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1、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梳理文章的语言特点: 语言准确性和生动性相结合。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诵。
小组内选出代表在班内交流,教师评价,鼓励优秀。
四、说说本文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启示?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1、层次清晰,有条不紊的结构。
2、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3、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相结合。
五、教师总结全文。
六、作业布置:
摘抄你认为精彩的句子。后
记:
《壶口与龙门》单元知识概要 二.教学目标
(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 1.生字
骤然zhòu 钳制qián 厮打sī 瀑布pù 疏忽shū
2.应掌握的多音多义字
3.词语
峡谷:河流经过的深而狭窄的山谷,两旁有峭壁。险要:(地势)险峻而处于要冲。磅礴:(气势)盛大。神往:心里向往。
冲刷:水流冲击,使土石流失或剥蚀。骤然:突然;忽然。
瀑布:从山壁上或河身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的水,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河谷:河流两岸之间低于地平面的部分,包括河床和两边的坡地。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式样繁多。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相互映照。分外:超过平常;特别。交游:<书>结交朋友。
悬崖峭壁:高耸陡峭的山崖、石壁。形容山势险峻。厮打:互相扭打。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渡口:有船或筏子摆渡的地方。要道:重要的道路。
一刹那:极短的时间。注意“刹那”常跟“间”连用,“一刹那”经常单用。“刹”这里不读shà,不要误写作“霎”。疏忽:粗心大意;忽略。
艰险:困难和危险。
铁索桥:以铁索为主要承重构建的桥,桥面铺设或悬吊在铁索上。天险:天然的险要地方。
钢筋混凝土:用钢筋做骨架的混凝土。
吊桥:在河上、山谷等处架起两根钢索,然后用很多铁条把桥面吊在钢索上,用这种方式造成的桥梁叫吊桥。也叫悬索桥。壮观:景象雄伟。
(二)阅读能力目标
1.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并作适当的摘录。2.学会观察,完成一篇写景状物的作文,力求抓住特征,写得具体,写得真切。
(三)写作能力目标
理解景物的细致描写与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完美地结合即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四)思想教育
理解教学设计>文章抒发着中华儿女对江河的无限深情。
三.教师建议
这是这个单元的最后一篇。这篇和前面的教学设计>文章相比,有什么不同? 这是一个看来很简单的问题,但是又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前面的教学设计>文章都带有文学性,也就是都以作者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感情为生命;而这一篇却基本上不属于文学性教学设计>文章,它的特点,就是尽可能排除作者个人的,与众不同的情感。这样的文体是说明性的,它要求客观。比如,教学设计>文章一开头,说:“壶口至龙门,这一段河谷长达60公里。”第二段还说:河口的峡谷谷底宽约250米到300米,岸高150米,河底的深槽为30米到50米。飞泻的大瀑布15米到20米。这么多统计数字,从文学性的描述来说,是很枯燥的,和文学性要求的感情色彩是不相容的。比如,在《黄河颂》中,光未然说,黄河之水,流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一万丈是多少,三万三千三百三十三米。世界上没有么高的瀑布。这不是不科学吗?文学和科学,有不同的规律,文学形象因为带上感情色彩,对象就变形了,变质了。余光中说:当我死时,将葬在长江与黄河之间,要把整个大陆当作眠床。这怎么可能?因为,这是文学,是诗,而诗又是文学中的文学,是一种情感的想象,不过是强调:生不能回到祖国,死也要埋葬于故土,整个祖国的版图都是他的归属,而他也属于整个祖国的版图。在诗歌里,数字是情感的表现,是不能当真的。而科学性的说明性教学设计>文章里,数据必须是科学的,精密的,是马虎不得的。
四.课文讲解 《壶口与龙门》
(一)教学设计>文章主旨
这篇教学设计>文章的题目是《壶口与龙门》,顾名思义,应该是写自然地理的,但是,纵观全文,其中又出现了许多不属于地理的文字,例如李闯王和人民解放军横渡黄河等。这是因为,光写地理的属性,可能比较单调,把与地理有关的历史的故事带进来,可以增加人文色彩和趣味性。
(二)教学设计>文章思路
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自然段,整体介绍壶口至龙门段河谷的位置、长度和特点。
二、三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介绍著名的壶口大瀑布。分为两层,第二自然段介绍壶口大瀑布的位置及成因。第三自然段描写壶口瀑布的神奇景象。最后三自然段介绍龙门。分为三层,第三自然段介绍龙门的地形特点和“龙门三激浪”的壮观气势。第四自然段介绍龙门渡口曾有过的辉煌历史及横渡龙门天险的无比凶险。第五自然段介绍今天龙门上的三座大桥。
(三)语句欣赏
“巨浪咆哮着冲向对岸,对岸的峭壁又把波浪扔回„„”“咆哮”“扔”等词语赋予巨浪和峭壁以生命,写出了一种撼人心魄的气势。
“每遇晴天,瀑布的水雾充满河谷,在阳光照耀下,映出道道彩虹,五光十色,交相辉映,分外美丽。”一转壶口瀑布的险急,而描绘其色彩丰富的彩虹,使教学设计>文章平添几分风韵。
(四)写作特点 《壶口与龙门》《运河与扬子江》在表达形式上与本单元的其他教学设计>文章有很大不同,探讨它们的主要特点。《壶》篇系说明语言。①文字表述准确、客观、科学。有大量准确的数字。涉及的事实均具体明确,有据可考。引入传说、神话、故事,目的在增加趣味性,但均有明确交代。②重在说明对象的客观特征。如壶口、龙门为黄河“最为险要”处的地理特征,船工越渡龙门天险的操作技术。《运》篇采用了独特的对话形式,好处是便于鲜明地比较和褒贬,也增加了趣味性。
(五)课后练习解答 第一题
《筏子》所表现的人类与自然的搏斗,主要是赞美征服自然,战胜险恶的自然条件,成为自然的主人的人们的勇敢、智慧、镇定、沉着、细心。而《江之歌》主要有三点:①侧重于表现“人类克服无情的自然力的顽强精神”。②还表现了人类在克服无情的自然力的拼搏过程中的无比艰辛、残酷乃至苦难。③写法很不一样。两篇刻画的形象(艄公、纤夫)中都隐含了抒情,但《筏子》又是哲理之文,写到的一些情景又为其中的哲理思考服务。《江之歌》写了很多场景细节,如①②所述,主要地尽可能地是让场景和细节自己“说话”。
《运河与扬子江》主要讲要经过自己的奋斗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奋斗是辛苦的,但创造了自己“无人能毁的命”,奋斗又是快乐的;表达了不畏艰险 “以苦为乐”的人生观;讴歌了勇往直前、奋斗到底的大无畏精神。“奋斗来的生命是美丽的”,主要是说通过自己的奋斗成为命运的主人,这个生命是美丽的。同时,这样的奋斗是快乐的,可以战胜奋斗中遇到的各种阻力、苦痛、艰辛,或者反过来说,战胜了这些艰辛、苦痛、阻力的奋斗是快乐的,奋斗过程中的这种精神状态正是生命美丽的体现。
《筏子》写人类凭借自己的勇敢、镇静、智慧、大胆、细心,与黄河险恶的风浪搏斗,这正是奋斗;写人类战胜凶险,成为黄河的主人,这正是通过奋斗成为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江之歌》一方面写了人类与自然搏斗中的苦难,那正是《运河与扬子江》中说的“筋断骨折”的“辛苦”,“心摧肺裂”的“悲痛”,另一方面,又写出了人类为生存而与自然搏斗的那种悲壮感以及对这种悲壮奋斗的崇敬。突出表现的就是作者对人类克服无情自然力的顽强精神的赞美。
第二题
《壶口与龙门》是说明文,在写到渡河时,虽然也提到船工的机智勇敢,但着重描写的是船工的操作技术,写得具体明确、清晰,给人说明性文字科学性、准确性的鲜明印象。《筏
子》是文学散文,操作技术方面说得很少,也未具体展开,只提到手里有一根不粗不细的篙子。它着重强调的是艄公的精神品质,使得小小筏子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黄河上化险为夷,如履平地。
以《壶口与龙门》为例,一是它的准确性、客观性、科学性。如引用的数字是准确的,确数就是确数(如长达60公里),概数就是概数(如约250米到300米);而且往往有大量的数字,旨在以客观的、科学的事实来说话。又如它涉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历史史实都必须是准确无误的,二是这些数据、事实不是胡乱堆砌的,而是为教学设计>文章的重点,中心服务的。说明文的重点和中心就是说清楚“说明对象”的特征。本文要说明的重点是壶口大瀑布和龙门天险的特点。教学设计>文章着重从地理成因的角度,解说清楚了这两处河床及其水势的特点。分别又以瀑布激起的水雾特点和船工摆渡过河时操作技术的特别要求,进一步说明了黄河在这两处呈现的特征。三是说明文乃至片断的说明性文字中并不排除形容、描写以及有关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不拒绝引入故事典故、传说神话。这样做,可以避免单调,增加趣味,但是,其原则是不能因此影响说明性文字的客观、严谨和科学。
单元知识概要 一.单元学习要点
1.通过黄河、长江的形象,接受深厚的民族精神、爱国情感的熏陶。2.同样写到长江、黄河,每一篇诗文抒发的具体思想情感各不一样。3.感受不同体裁、不同手法、不同语言个性的各篇作品的表达特色。4.长江、黄河的自然特性与作品内容之间的关系。
5.努力写出与别人“不一样”的、表达你自己心灵之歌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一事。6.交流最“不一样”的新鲜词句,锻炼勇于当众说话的能力。
二.课文复习概要 《长江》
1.按照常规自行复习。注意这是一首散文诗,诵读时要读出诗的感情和韵味。还要注意到是写黎明时分的长江,读时应处理好语速和语调。
2.朗读全文,适当结合对诗歌感情的品味。最后读一遍。
3.准备复习“练习•探究”
一、二,要求写在笔记本上。要将主次先后考虑清楚,避免观点含混不清。
4.完成“练习•探究”四,并就第三题所提示的“重复出现”的一两处,说说自己的看法。文中写长江的“醒来”、“微笑”有多次重复,应注意联想和想象的一致性。《筏子》
1.重点朗读第3、4、5自然段和第9、10段,注意读到描述性语段和说明性语段时,在轻重徐疾、抑扬顿挫上应有什么样的区别。回答“练习•探究”
一、二,将答题要点写在笔记本上。
2.朗读全文一遍。注意是否做到描述性语段和说明性语段有所区别。讲评之后,将3、4、5和9、10这五个段落轻声读一遍。
3.讨论 “练习•探究”
三、四。讨论第四题时,不要忽略了“大水车”的形象意义。4.就“词句品味、积累”第1题,辨析一下如果将“浊浪排空”改为“巨浪排空”,把“胆惊心悸”改为“胆颤心惊”,是否更好?品味第2题中“安详”用于筏子,有什么样的意味,为什么?
《诗歌三首》 《运河与扬子江》 《江之歌》 《壶口与龙门》
本单元“比较•探究”的篇目,一类是诗歌,一类是散文,都富有感性和抒情的鲜明特点。
重点训练诵读,尽可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围绕“练习•探究”和“品味•积累”所提示的内容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应更有助于领会诗文的思想感情。要避免为比较而比较,为探究而探究。
1.复习时要求将诗歌至少诵读三遍。要求注意语速节奏和重音。2.分别独诵和齐诵《黄河颂》和《长江之歌》。可结合“练习•探究”
一、二进行。3.朗读《当我死时》,注意句群之间的停顿与过渡,即避免将一行作一句读。就诗句问疑。感受、了解诗歌独特的意境和表现手法。4.复习《一条大河》时,思考:(1)教学设计>文章开头写在大院里看电影有没有必要?(2)抒写对《我的祖国》(“一条大河”)这首歌曲的无限钟情,作者的记叙和描写有多少层次?你最欣赏的是其中哪一“层次”?为什么?(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9、10、11三个自然段。(4)找来《我的祖国》的唱片,听两遍,感受其中美的旋律和韵致。5.书面完成“品味•积累”中的2、4两道题。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120分钟)单元验收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请用工整的汉字抄写下面语段。(2分)
水呵,风呵,玫瑰色的曙天呵,我们一起来歌唱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的祖国的赞歌。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胆惊心jì 万丈狂lán 风cǎi qiâ 意
3.结合语境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
(2)我想,那是祖国人民的无比的幸福生活,那是祖国人民对于未来的灿烂的理想,祖国人民奔赴未来的壮志。
4.体会下面两组抒情方式的特点。(3分)
(1)哦,长江。
(2)啊!黄河!
5.润扬大桥开通了。作为某校的一名小记者,如果你将就这件事分别采访扬州市市长、旅游局局长,你想问一个什么问题?怎样发问?请将你的问话写出来。(4分)
①(采访市长)
②(采访旅游局局长)
6.毕业晚会上,王雨把下面的话说了一半,便哽咽了。请你仿照他的话续写一句。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3分)
分别在即,老师,我如何才能报答您?当我靠近您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您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原想。
7.用一句话提炼出下面语段表达的主要信息。(3分)
老师坐得高一点,不是为了让你们向他祈祷,而是为了使你们彼此看得清楚一些。老师不是教官,也不是上帝,他不是一切都知道,他也不可能一切全知道。假如他装作知晓一切的样子,那么你原谅他,但不要相信他。相反,他若承认他不是一切都知道,那么你要爱戴他,因为他是值得你爱戴的。(节选于一位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8.默写《长江之歌》的第一节。(4分)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故乡的榕树 黄河浪
①住所左近的土坡上,有两棵苍老蓊郁的榕树,以广阔的绿荫遮蔽着地面。在铅灰色的水泥楼房之间,摇曳赏心悦目的清翠;在赤日炎炎的夏天,注一潭诱人的清凉。也许是对榕树有一份亲切的感情罢,我常在清晨或黄昏带小儿子到这里散步。
②那天特别高兴,动了未泯的童心,我从榕树枝上摘下一片绿叶,卷制成一支小小的哨笛,吹出单调而淳朴的哨音。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朦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卷曲飘拂的长须和浓得化不开的_____绿云;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_____碧玉,在____的风中晃动如耳坠,摇落一_______晶莹的露珠。
③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桥栏杆上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地记忆,记忆里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
④站在桥头的两棵老榕树,一棵直立,枝叶茂盛;另一棵却长成奇异的S形,苍虬多筋的树干斜伸向溪中,我们都称它为“驼背”。更特别的是它弯曲的这一段树心被烧空了,形成丈多长平放的凹槽,而它仍然顽强地活着,横过溪面,昂起头来,把浓密的枝叶伸向蓝天。小时候我们对这棵驼背分外有感情,把它中空的那段凹槽当作一条“船”。几个伙伴爬上去,敲起小锣鼓,以竹竿当桨七上八落地划起来,明知这条“船”不会前进一步,还是认真地、起劲地划着。在儿时的梦里,它会顺着溪流把我们带到秋苗青青的田野上,绕过燃烧着火红杜鹃的山坡,穿过飘着芬芳的小白花的橘树林,到大江大海去,到很远很美丽的地方去„„ ⑤使人留恋的还有铺在榕树头四周的长长的石板条,夏日里,那是农人们的“宝座”和“凉床”。中午,两棵高大的榕树撑开遮天巨伞,洒落一地的荫凉,让晒得黝黑的农人们踏着发烫的石板路到这里透一口气。傍晚,人们在一天辛劳后,躺在用溪水冲洗过的石板上,享受习习的晚风。高兴时,还有人拉起胡琴,用粗犷的喉咙唱几段充满原野风味的小曲,在苦涩的日子里寻一点短暂的安慰和满足。
⑥我深深怀念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有人卷一条被单,睡在光滑的石板上;有人搬几块床板,一头搁着长凳,一头就搁在桥栏杆上,铺一张草席躺下。我喜欢跟大人们一起挤在那里睡,仰望头上黑黝黝的榕树的影子,在神秘而恬静的气氛中,用心灵与天上微笑的星星交流。要是有月亮的夜晚,如水的月华给山野披上一层透明的轻纱,将一切都变得不很真实,似梦境,似仙境。在睡意朦胧中,有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而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中慢慢沉入梦
乡。有时早上醒来,清露润湿了头发,感到凉飕飕的寒意,才发觉枕头不见了,探头往桥下一看,原来是掉到溪里,吸饱了水,涨鼓鼓的,搁浅在乱石滩上„„ ⑦但那样的日子不会回来了。我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身上还留着榕树叶隙漏下的清凉;但我确实知道,这一觉已睡过三十年,而人也已离乡千里万里外了!⑧“爸爸,爸爸,再给我做几个哨笛。”不知什么时侯,小儿子也摘了一把榕树叶子,递到我面前,于是我又一叶一叶卷起来给他吹。那忽高忽低、时远时近的哨音,弥漫成一片浓浓的乡愁,笼罩在我的周围。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荫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遥远的异乡怀念你么?如果你有思想,你会象慈母一样,思念我这漂泊天涯的游子么?
⑨故乡的榕树啊„„
9.请简要概括作者回忆的“记忆里的故事”(4分)
10.将下列叠词分别填入第2段中的画线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4分)A.串串 B.团团 C.片片 D.袅袅
11.联系上下文,仿照第6段划线句子续写一个句子。(4分)
有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制作读书卡片是一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文中摘录一个你最喜欢的句子,抄写在下面的读书卡片上,并将你的感悟写在“品味”栏中。(4分)
13.阅读诗歌《乡愁》和歌词《那就是我》,比较它们与本文在思想感情方面的异同。写出你的探究结果。(6分)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 我在这头 /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 我在这头 /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 我在外头 /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 我在这头 / 大陆在那头。那就是我
我思念故乡的小河 / 还有河边吱吱唱歌的水磨。
噢!妈妈,如果有一朵浪花向你微笑 / 那就是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我思念故乡的岁月 / 还有小路上赶集的牛羊。
噢!妈妈,如果有一支木笛向你吹响 / 那就是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我思念故乡的渔火 / 还有沙滩上美丽的海螺。
噢!妈妈,如果有一叶风帆向你驶来 / 那就是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山水之歌
山
我非悲天的仁者,但我爱山。我爱大山的巍峨、壮闰,也爱小山的险峻、耸峙:我爱碍峰林的奇峭、砥柱的岑危、青城的神奇,剑门的天险和那半屏的如障,群峦的绵延,我爱那氤氲缥缈的晨山,也爱那风起云涌的暮山;我爱看那尺寸千里,缵簇萦圩、阴阳割昏晓的岱宗,也爱那云龙运岫、横岭侧峰或悠然见到的南山。山在我生命中,是枕,是“梦回山枕隐花钿”;是砚,是“水笔山砚入案来”。不知是哪位朋友说:“你的话语,环绕着我,如同远远近近的小山。”我则要说:“远远近近的小山,环绕着我,如同喁喁的私语。”
我爱山,以山为友,以山为灵,以山纳入我的画境,更终日向山,时语卿卿,如那“相看两不厌”的敬亭。
水
我非智者,但我爱水。
我爱水的柔,柔如蓝色的秀发;我爱水的刚,刚如白色的奔马。我爱那石浅水潺潺的抒情,也爱那惊涛裂岸的壮阔;我爱那深山的冷冽、濯足的清流、浣纱的小溪,也爱那帆影的秋江、飞花的春水和惊涛的海洋。
如果在夜晚,看明月松间、清泉石上,听苏子吟唱、渔歌互答、村妇砧杵,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将是何等地闲适。
如果在黄昏,楼观沧海,石钓钱塘,看潮升汐涌、淘浪排空、孤樯危舟、乍隐乍现,而临海古朝的钟声依然,将佛陀的灵语,送过山门,将是何其地悲壮。
我也爱那烟冲九霄、水流千丈,把那江河拦腰截断,再顿时倾注下去的巨瀑,那是大地的震撼川流的怒吼,使我置身其间,变得如此渺小。
我更爱那穿云一线、悬岩坠落;范宽《谿山行旅图》中的窈远,那水如琴弦,在群峰的共鸣箱上,弹奏悠扬,清风飒飒、溪水潺潺、僧行踽踽、旅者匆匆,而半角红墙、一楼楹瓦,隔着千重树影,面对满目青山,该是多么地悠然。
我爱水,愿以水裁衣,以云织锦,做一条弯弯的川流,在斜晖脉脉时,送千帆天际;愿以山切割、以石磋磨,做一涧高高低低的疾流,在猿啼虎啸中,将一叶轻舟,载过万重山。14.第①段中作者写道:山在我生命中,是枕,是“梦回山枕隐花钿”;是砚,是 “水笔山砚入案来”。请你也用一个比喻、一个诗文名句,仿写一句。(4分)
15.请你在原文中选择一处内容,进行简单批注赏析。(4分)
16.本文语言极有特色。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点?请简要谈谈。(5分)
三.作文。(40分)
1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会怀有浓浓的依恋之情。某一次走进自然的行动,会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也许是观赏万顷碧波,也许是留意田间小路,也许是仰望当空皓月,也许是谛听枝头蝉鸣„„自然的美妙让你流连忘返,心醉神迷。请以“________让我陶醉”为题,写一篇教学设计>文章。要求:(1)根据上述提示,在横线上填上相应内容,补全题目。(2)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试题答案】
一.1.略
2.悸 澜 采 惬
3.(1)专注贪婪地看。(2)积极向上,充满生机。4.(1)突出内心的震撼。(2)运用呼吁直接抒情。
5.示例:①尊敬的市长,您好!请问润扬大桥的开通对我们扬州的经济发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②尊敬的局长,您好!请问润扬大桥的开通对我们扬州的旅游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6.如:捧起一簇浪花,您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撷取一片红叶,您却给了我整个枫林。7.老师不可能一切都知道。8.略
二.(一)
9.把榕树中空的凹槽当船划;夏日,在榕树下的石板条上休息、纳凉。10.B、C、D、A 11.略。
12.“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小鸟”之喻,充分表现了心情的轻快、愉悦和联想的迅捷。“飞过迷朦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照应自己千里万里远离故乡的实际,并借助飞鸟的“飞”与“停”,巧妙地引出了故乡的榕树,文笔自然,不露痕迹。“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卷曲飘拂的长须和浓得化不开的团团绿云”,紧紧抓住了故乡榕树的主要特征,字里行间充满了赞美之情。13.略
(二)14.如: 山在我生命中,是门,是“天门中断楚江开”。15.品味语言、思想、引用诗歌等均可。16.言之有据即可。
三.略
第二篇:第一单元《壶口与龙门》教案[最终版]
《壶口与龙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生字词。
2、积累并背诵优美的文段.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学习,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抒发的情感。教学难点: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文意。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堂。
二、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初读课文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2、朗读课文
齐读全文或指名朗读,初步感知文意。
3、引导学生划分文章结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读试划分课文结构,教师引导归纳: 本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壶口与龙门的总体特征。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介绍地理特征、历史传说和现状。
三、再读全文,体会文中的情感,整体感知文意。
1、壶口得名的原因是什么?
2、稳重将神话传说的目的是什么?
3、请用简洁深感懂得华描述一下龙门三激浪。
4、倒数第二段引用李自成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四、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句子体会一下。
五、教师小结课堂。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写作特点,借鉴写作技法。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二、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归纳,举例说明: 说明继续和描写议论相结合。
三、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1、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梳理文章的语言特点: 语言准确性和生动性相结合。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诵。小组内选出代表在班内交流,教师评价,鼓励优秀。
四、说说本文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启示?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1、层次清晰,有条不紊的结构。
2、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3、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相结合。
五、教师总结全文。
六、作业布置:
摘抄你认为精彩的句子。后 记:
第三篇:《壶口与龙门》教学设计-01
《壶口与龙门》教学设计
1理内容
文章以简洁的语言、优美的笔触描绘了黄河的壶口、龙门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其壮观景色,表达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之情。
2理结构
本文6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壶口与龙门的总体特征——气势磅礴,令人神往。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分别介绍壶口、龙门的地理特征、民间传说等。壶口与龙门地理位置及特点 壶口成因 壶口瀑布成因 景色 龙门地理位置 壮观景色 地势险要
新中国的建设成就索板桥 单孔铁路桥 悬索公路吊桥
《壶口与龙门》这篇文章与前面的几篇文章比较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习这一篇文章时,关键是要抓住说明文和文学散文、诗歌之间的差别。对于散文、诗歌,在前面的几篇文章中我们已经接触,这里重点理解说明文的一些特色。以本文为例:一是它的准确性、客观性、科学性。例如文中列举的数字都是准确无误的。二是文中的数字、事实不是胡乱堆砌的,而是为文章的重点、中心服务的。说明文的重点和中心就是说清楚“说明对象”的特征。本文要说明的重点是壶口大瀑布和龙门天险的特点。三是说明性文字中并不排除形容、描写以及有关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不拒绝引入故事掌故、神话传说。其作用就是避免单调,增强人文色彩和趣味性。
解答和前面的文章比较起来,前面的文章是借助某一事物的某一个方面,来表达和寄托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所以它们的文体是散文。而这篇文章在告诉我们有关壶口和龙门的有关知识,让我们对它们有所了解,是一篇说明文。不同文体的文章在写作手法、语言特色、表达效果上有明显的不同,因此要在比较中揣摩。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钳制()厮打()咆哮()()惊涛骇浪()pángbó()()zhòu()然收缩 qiàobì()()
二、词语解释。气势磅礴: 钳制: 惊涛骇浪: 悬崖峭壁:
三、根据要求填空。
1下面是一副关于岳阳楼的对联,请读后填空。对联:风物正凄然,望渺渺潇湘,万水千山皆赴我; 江湖常独立,念悠悠天地,先忧后乐是何人?
这副对联情景交融,抒发了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的赞美之情。
2在校园,我们与语文相伴,在文学的殿堂流连忘返:曾为朱自清的春景陶醉,为于勒的遭遇叹惋,为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中鲍西娅的机敏和智慧叫绝。
四、综合练习。
经典,穿越千载,历久弥新。当前,在重庆市中小学,诵读经典的活动正开展得如火如荼。亲爱的同学,相信你在阅读经典中认识了许多文化名人,请你从下列文化名人中推荐一位给大家,并说说推荐的理由(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60字左右)
供选择的文化名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陆游、李清照、鲁迅、朱自清、冰心、闻一多
你推荐的文化名人是: 推荐的理由是:
五、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第1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阅读第2自然段,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壶口瀑布名称的由来。3第5自然段列举了李自成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4品味“三座桥腾空而起,比起那壶口彩虹,更加美丽,更加壮观”有怎样的内涵?
六、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比较异同。
甲:摆渡时,机警勇敢的船工必须在船只将要同岩石相撞的一刹那,用尽全身力气,猛然拨动舵杆,让船身随着惊涛骇浪漂离悬崖。等到接近对岸的时候,又得用篙撑开,稍一疏忽,就会船毁人亡。
乙: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身后是几个乘客的安全,面前是险恶的黄河风浪,手里呢,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篙子。就凭他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智,就凭他的经验和判断,使得这小小的筏子战胜了惊涛骇浪,化险为夷,在滚滚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七、《壶口与龙门》和《筏子》都写到渡河,二者写渡河有什么不同?
八、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问题。北京时间不到点
儿子放假了,天天日上三竿才起。每天上午十点之前,我俩跑到附近的“德克士”快餐店,要上两个汉堡两杯可乐,早饭就算打发了。“德克士”这段时间搞活动:早上十点以前、晚上八点以后,汉堡买一送一。在儿子看来,这就是他的“幸福生活”。
这天,我们进去刚坐定,从门外急匆匆进来两个人,看样子也是父子俩。父子俩在柜台前站定,气喘如牛。父亲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儿子则跟我孩子不相上下。他们身上的装束,显然是农村集贸市场上的流行
款,与时尚明亮的大厅显得格格不入。这对父子的到来引起了大家的好奇,我注意到有些食客像我一样,一边大口嚼饮一边余光旁观。我的位置刚好正对柜台,父子俩的一举一动都在我的视线里。
乡下父亲一边急急地掏钱,一边喊口令似的对服务员说:“同志,要两个汉堡。”服务员似乎不大习惯他这种称呼,用手掩了下嘴,笑着说:“先生要什么样的汉堡?”这下父亲有点犹豫,显得拿不定主意,但仅仅一瞬,他便坚定地指着墙上一幅宣传画说:“要那个,十块钱的。”服务员微笑着说:“两个超级鸡腿堡,20元。”乡下父亲愣了,说:“你们不是‘买一送一'吗?”服务员微笑着解释:“对不起先生,我们的活动规定,早上十点之前或晚上八点以后购买可享受‘买一送一'的优惠。”说着用手一指墙上的报时钟,“您看,现在已经十点过三分了。”乡下父亲“啊”了一声,掏钱的手便不动了,失望凝固在脸上。
他的儿子在旁边似乎也明白了,很丧气的垂下了头。乡下父亲不安起来,局促地对儿子说:“勇,要不,咱明天再来?”叫勇的小孩说:“明天还要看我妈哩!”乡下父亲搓着手不吭声了,脸上的表情更加尴尬。他转而试探地问服务员:“同志,能不能,宽限几分钟?我们一大早就往这儿赶,结果还是给耽误了!”服务员依旧微笑着,不紧不慢地说:“对不起先生,这是我们公司的规定,我也做不了主。”乡下父亲又失望地转向儿子:“勇,要不晚上过了八点咱们再来?”勇说:“爸,十几里地,天黑咋走呀?”乡下父亲说:“你不用来,我来!”勇说:“算了,我不吃了,就当我没有考‘双百'。”说着又低下了头。
乡下父亲咬了咬牙,枯皴的手在衣袋里摸索,似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不经意地看了眼手机,显示十点零五分。儿子正往嘴里海塞,见我看手机,顺口问几点了,我刚要回答,一个念头突然在脑海里出现,让我既紧张又兴奋,心怦怦直跳。我答道:“十点。”事不宜迟,我还要将错误进行到底!硬了硬头皮,我朝柜台方向高声喊道:“服务员,你们的表快了!快了整整5分钟!”意想不到的是,旁边竟然有人附和:“对,对!快了5分钟!”还有人迅速地调着手机,然后高高举起:“看,现在刚十点!”我看到,尽管这时用餐的人不多,但几乎所有人都发出了一致的声音。
一时间,柜台里的服务员全愣了,你看我,我看你,有些不知所措。刚才几个正忙 不迭地说着:“先生欢迎关临”“先生请慢走”的服务员也马上噤了声,纷纷朝这边张望。乡下父亲和儿子也转过头来,一脸感激地寻找,寻找帮他们说话的人。他们的眼睛逐一扫过去,找不到定格的地方。顿时,整个大厅安静下来了,只有反复播放的轻音乐在低回萦绕。
刚才一直为父子俩“服务”的那个服务员掏出手机,狐疑地看着。一边看,一边模仿着电台播音员报时的腔调:“现在是北京时间——”她故意顿了一下,而后一个字一个字地说:“不——到——点!”说完扬起脸,冲其他姐妹诡秘地一笑。接着,我听到,整个柜
台内响起一片银铃般的“报时声”:“北京时间——不到点!”“北京时间——不到点”„„ 乡下父亲从服务员手里接过热乎乎的两个汉堡,转过身,用手背悄悄揩了下眼睛。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联系全文,说说“北京时间不到点”的含义。
3第2自然段对乡下父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4.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1)乡下父亲“啊”了一声,掏钱的手便不动了,失望凝固在脸上。
(2)乡下父亲从服务员手里接过热乎乎的两个汉堡,转过身,用手背悄悄揩了下眼睛。5如果你是乡下儿子,吃到这来之不易的汉堡时,最想说些什么?(不少于30字)参考答案 壶口与龙门
一、qiánsīpáoxiàohài磅礴骤峭壁
二、气势盛大。
用强力限制,使之不能自由行动。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形容山势险峻。
三、1范仲淹2威尼斯商人
四、示例:苏轼苏轼才华横溢,刚直率真,虽屡遭贬谪仍笑对人生,身陷困境却乐观豁达。他用生命书写的诗文永远根植于人们的内心,开放出灿烂的精神花朵。(扣住人物的事迹或成就来谈)
五、1总起介绍。首先阐明了“壶口至龙门段”是最险要的河段,然后介绍这个河段的长度,最后总括介绍,这样显得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2水力的常年冲刷使河底形成一个深槽。当河底骤然收缩到这个狭窄的深槽时,水力猛增,飞泻而下,形成一道大瀑布,就像一个巨大的水壶往外倒水一样,壶口因此得名,瀑布便成为壶口瀑布。
3如果光写壶口与龙门的地理位置,可能会比较单调,而把与地理有关的历史故事带进来,就可以增加人文色彩和趣味性。李自成的故事不仅与龙门有关,而且还突出了龙门渡口作为交通要塞的地理优势。
4一方面赞美了三座桥的美丽壮观,另一方面赞美了祖国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另外也赞颂了人类对自然力的征服。
六、甲文是说明文,也表现了船工的机智,但特别强调了船工如何凭借操作技术飞渡天险;而乙文是散文,恰恰强调的不是技术,而把技术说得很轻松,只有一根不起眼的竹篙,笔墨间流露出对平凡劳动者的崇敬。(说明性文字中一般也有描写的成分,甚至感情的成分。学习《壶口与龙门》切忌光从说明文的角度,关键是要抓住说明文和文学散文和诗歌之间的差别)
七、《壶口与龙门》是说明文,在写到渡河时,虽然也提到船工的机智勇敢,但着重描写的是船工的操作技术,写得具体明确、清晰,给人说明性文字科学性、准确性的鲜明印象。《筏子》是文学散文,操作技术方面说得极少,也未具体展开,只提到手里有一根不粗不细的篙子。它着重强调的是艄公的精神品质使得小小筏子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黄河上化险为夷、如履平地。
八、1在德克士,乡下父子错过了“买一送一”优惠活动的时间,在我和顾客的帮助下如愿以偿买到优惠汉堡的故事。
2(1)为了让乡下父子买到优惠的汉堡,我和顾客以及服务员故意将错就错,说北京时间不到十点。(2)“北京时间不到点”是一句善意的谎言,充分体现出众人的爱心、善心和同情心。
3动作描写、外貌描写暗示了乡下父子生活的拮据,为了买优惠的汉堡,他们一大早急匆匆地从遥远的乡下赶来,为后文优惠时间已过、众人为了帮助他们善意撒谎作铺垫。
4(1)“凝固”是固定不动的意思。形象地刻画出父子得知时间已过,不能享受优惠时的失望无助的表情。(2)“揩”是擦的意思,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父子对众人善意谎言的由衷感激之情。
5示例:感谢叔叔阿姨们,感谢你们对我的帮助,我永远会记住这个汉堡,更加努力学习,将来像你们一样关心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第四篇:界河中学七年级《壶口与龙门》翟延峰
课题:《壶口与龙门》(一课时)
课型:
自读课
授课时间:2013.03.14
姓名:
翟延峰
单位:
滕州 界河中学
《壶口与龙门》
【课前预习】
1.查阅资料,了解壶口和龙门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2.同学间讨论交流回忆学过的说明文方法和语言风格。【相关课程标准】
1.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2、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3、自主学习: 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把握学习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同时迅速接受新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体会作者用准确的预言表现事物的特征,3、积累并背诵优美的文段.试写你心灵之歌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
过程与方法:
1、诵读课文了解文章的文体特色。
2、探究本文表现长江与其他各篇的不同之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学习,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说明性文章语言表述准确、客观、科学,要准确无误。
教学难点:品味感情充沛的语言,学习抒情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任务】
1、理解本文是如何表现壶口、龙门的自然特性的。
2、通过比较阅读感受《长江之歌》《运河与扬子江》《壶口与龙门》在文体上有什么不同?
3、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感悟、描绘自然。【教学过程】
一课时
【导入新课】
本单元自学课文《运河与杨子江》以对话体方式告诉我们奋斗来的生命是美丽的,做到了以理服人;《将之歌》则通过场面描写写出了江面上劳动者的艰辛 以及作者的深切同情,做到了以情感人。今天学习这篇文章有会以怎样方式展示《壶口与龙门》的风采呢? 【整体感知】
1、观赏壶口瀑布和龙门风景图片感受山河美。(多媒体)(学生不仅仅欣赏,而且用不同词语形容看到的风景,还说出见到风景的心情。)
学生:飞流直下、气势磅礴、青山绿水、震撼心灵、心往神驰、一睹为快
看风景美,作家笔下的文字又会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2、速读课文掌握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四字短语和精彩妙句。
积累词语:气势磅礴 五光十色 交相辉映 红霞瑞马 惊涛骇浪
精彩妙句:它的左岸是龙门,右岸是梁山,两山伸崖相抱,像两扇巨门把河谷夹住,奔腾的黄河水被紧紧地钳制在人称“八十步”宽的侠道里。
3、分组自学
(1)小组内互读课文做到:通顺流畅无错别字。(朗读是感受文字魅力的最好方法)
(2)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小组合作用一句话概括各段内容,语言简洁通顺。(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语言概括能力)老师听评各组意见,全班同学共同确定各段内容。
明确:第一段:壶口与龙门以气势磅礴而令人神往。
第二段:壶口名字的由来。
第三段:壶口瀑布一大奇景“红霞瑞马”。
第四段:龙门位置及龙门三激浪的形成。
第五段:李自成从龙门渡黄河。
第六段:人民解放军渡黄河及龙门现状。(3)这篇文章和《江之歌》《运河与杨子江》相比,有什么不同?(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内容不一样。)
学生
1、内容不一样。
学生
2、作家不一样
学生
3、形式不一样《运河与扬子江》对话体。
学生
4、感情不一样,前两篇有明确的赞美之情,这篇没有。
学生
5、这篇有好多数字,前两篇没有。(不可低估学生的能力,再给点时间还会有更多发现)。
明确:《江之歌》《运河与扬子江》是借助写某一事物的某一方面,来表达和寄托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带有文学性,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有很浓的抒情色彩,文体是散文。《壶口与龙门》运用大量的准确的数字,这样的文体是客观的,重在告诉我们有关龙门的知识,让我们对他有所了解,是说明性的,我们称它为说明文。(学生快速理解本文文体为说明文)【比较探究 】
板块 一
数 字 和 情 感
1、从哪些文字中体会到“壶口瀑布”的气势磅礴 ?
学生: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的有:水力猛增,速度加快,飞泻而下,形成一道十五米至二十米的大瀑布。
明确:“形成一道十五米至二十米的大瀑布。”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壶口瀑布的高度的准确数字。
2、《黄河颂》也有数字,找出歌词中含有数字的句子,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掀起万丈狂澜”“啊!黄河!你一些万丈”“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臂膀。”这些句子让我们形象的感受到黄河的磅礴气势。
3、对比思索:同样运用数字为什么《黄河颂》我们读到的是气势,本文了解到的是高度,问什么?(这里给学生接近5分钟时间用来思考讨论交流,让他们畅所欲言,既活跃气氛也让更多懒惰的学生参与进来。)
明确:诗歌(文学性作品)里,数字是情感的体现,不是真实的。说明性文章数据必须是科学、精密、准确、客观的,实事求是的。
展示例句(多媒体):
(1)哦,我们的古老的、古老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千年万载地哺育了亿万子女的乳娘。
(2)南浦大桥是上海市区第一座跨越黄浦江的大桥,建成于1991年11月。总长8346米,其中主桥全长846米,引桥全长7500米。
探究延伸,针对以上两个例句分析他们语言特点。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参与交流,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明确结论:句(1)文学性语言可以夸张,可以想象,有明确的思想情感。句(2)说明性语言准确无误、简单明了、没有明显的情感倾向;
板 块 二 描 写 与 描 述
1、课文中有描写龙门危险的句子,速读课文找出并体会表达作用。
学生会找多个句子适当给与评价重点抓住:(1)“摆渡时,机警勇敢的船工必须在船只将要和岩石相撞的那一刹那,用尽全身力气,猛然拨动舵杆,让船身随着惊涛海浪漂离悬崖。等到接近对岸的时候,又得用篙撑开,稍一疏忽,就会船毁人亡。”
学生:船工技术真高。
明确: 这段文字描述船工如何凭借操作技术飞度天险,强调技术。同时回看《筏子》一文类似的一段描写:(多媒体展示)(2)“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身后是几个乘客的安全,面前是险恶的黄河风浪。手里呢?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篙子。就凭他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智,就凭他的经验和判断,使得这小小的筏子战胜了惊涛骇浪,化险为夷,在滚滚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学生自由讨论,用自己语言表答阅读这段文字后的感受:黄河主人真伟大。
明确:字里行间让我们感到的是作者对艄公的赞美之情。不是为表现技术而是侧重抒情。以上两段比较得出结论:说明性文章即使有描写或情感成分,但侧重点也不在抒情,而在客观地表现事实,客观、科学,真实的描述说明对象的特征。文学性作品重在表现作者的情感、顿悟。可以用华丽的辞藻来形容,修饰,可以说所有的描写都在为抒情蓄势,如:《当我死时》。
学生领悟:说明性文章重在表现特征,文学性文章重在表达情感。
板 块 三
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龙门三激浪”。
明确:龙门是晋陕峡谷的最后交通要道,由于山道狭窄,黄河在这里叠浪翻滚来回三次。
2、文中除了说明特征的文字外,还有一些不属于地理的文字,再读课文,找到具体段落,思考它们的作用。(这是对文段内容的巩固和延伸)明确:第三段:关于“红霞瑞马”的传说。
第五段:李自成从龙门渡黄河。
第六段:人民解放军飞渡黄河。
如果去掉这些段落文章显得枯燥单调,把与地理有关的历史故事带进来,可以增加人文色彩和趣味性同时说明龙门在历史上就是重要的交通要道。
3、文体辨析:文章的体裁又叫文章体式。简称文体。体裁,是指写作的形式规范,因表达内容的不同需要,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形成、发展的。回顾本单元文章,思考各篇属于什么文体?
学生:边看课本目录边讨论归纳。
明确:《长江》《筏子》《一条大河》《江之歌》是散文,《当我死时》诗歌。《黄河颂》《长江之歌》是歌词,《运河与扬子江》是诗体的“对话”,《壶口与龙门》说明文。在今后的读、写活动中,培养精细敏锐的文体感、语感,发现和发展个对某一文体的特殊爱好。
【小结】 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收获。【作业】 完成助学18页“学习测评部分”。【板书设计】 《壶口与龙门》
壶口 气势磅礴 红霞瑞马 令人神往
龙门 悬崖峭壁 惊涛骇浪 更加壮观
文体 说明文 散文
说明方法 列数字 【教学反思】
《壶口与龙门》是本单元比较探究的最后一篇。篇幅短小语言精炼简洁,比较容易理解,但是本文的教学并不停留在这一篇文章上,而是综合本单元所有篇目进行比较探究,所以课堂任务并不轻。首先要让学生感觉到在学习一篇说明文,其次找到本文说明的事物及特征,用什么方法说明的。这样层层推进既让学生了解了文体,抓住事物特征,也学习了说明方法,一举多得。其次学习说明方法时注重比较和举例,使前后所学文章得到较好和对比,从而发现文体的不同。本堂课通过三个板块的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基本实现了课前预想,教学目标也顺利得以实现。
不足:整个教学过程还是有那种被老师牵着走的感觉,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机会太少,也可能急于完成教学任务所致。无法实现真正的以学带教的的理想课堂。在以后教学中不断大胆放手,希望给学生更多发现问题的机会。
第五篇:北师大七下语文谭嗣同之死教案
北师大七下语文《谭嗣同之死》教案
【教学目标】学习谭嗣同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认识人物思想的局限性;学习本文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了解“新文体”的语言特点。【教学重点和难点】 正确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语
南海先生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曾吟联一副凭吊友人:复生不复生矣;有为安有为哉?让康有为因为他的离去一度万念俱灰的人就是谭嗣同(字复生)。超链接视频短片《谭嗣同》。
作者、背景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活动家、资产阶级宣传家、学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包括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
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以后,与康有为联合1300多名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发动了著名的“公车上书”,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创办维新团体“强学会”,与康有为共倡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作为改良派的主将,与革命派论战,遭到反对。
引进介绍西方文化,发起领导了“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和戏剧改良运动,成为“五四”文体改革的先导,创造了一种新的散文体裁“新文体”,将小说提高到“文学之最上乘”的地位。作品结集为《饮冰室文集》。
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由康有为、梁启超领导,得到要巩固清朝统治、急于从慈禧手中将国家权柄夺回来的光绪皇帝的支持。戊戌年(1898)6月11日,光绪帝宣布变法。封建顽固派首领慈禧太后和旧官僚感到这是对他们最大的威胁,立即采取措施,派奸诈阴险的荣禄任直隶总督,统率北洋三军以重兵控制北京政局,9月21日发动政变。新政只维持了103天,史称“百日维新”。三. 解读课文
(一)介绍谭嗣同的出身、性情,交代其初学新学的情况。
倜傥:豪爽洒脱。淹通:深通。故操心危,虑患深:语出《孟子·尽心上》,内云:“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意思是说,受疏远的大臣和地位卑贱的儿子,经常操心着危难的事,深深忧虑着祸患的降临,所以能通达事理。补充:古代年龄称谓
襁褓—— 不满周岁 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幼儿,10岁以下。总角、孩提——幼年泛称。垂髫(tiáo)、始龀(chân)——童年泛称。幼学——10岁 束发——15岁左右 弱冠——20岁 而立之年——30岁 不惑之年——40岁
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岁
杖朝之年——80岁 耄耋(mào diã)之年——八九十岁的年纪
鲐背之年——90岁 期颐(jīyí)之年——100岁
(二)介绍谭嗣同撰述《仁学》的由来及其在湖南从事新政的情况。
需次:挨着次序,等待补官。冥探:深探。心法:思想方法。衍绎:发挥。提倡桑梓:(在)家乡提倡(新学)。省略句、状语后置句。(三)介绍谭嗣同北上从事新政的情况。
国是:国事,国家大事。辟:由君王征辟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大病:名词活用作动词。患重病。入觐:朝见皇上。超擢:破格提拔。少:同“稍”,稍微。锐意:意志坚决,勇往直前。问题讨论:1课文写光绪与慈禧矛盾紧张,有两个字十分传神,是哪两个字? 光绪对慈禧是“畏”,因手中无权,“不敢行其志”。西后对光绪则是“忌”,虽然大权在握,但光绪毕竟是皇帝,一旦得势,无可挽救。一个力图守旧,一个意欲维新,矛盾不可调和。
2.课文写光绪破格提拔谭嗣同有什么作用?
一是表明光绪急切地推行新政,实施变法。二是交代光绪与慈禧之间的矛盾必然激化。三是为谭嗣同自甘牺牲“以酬圣主”埋下伏笔。
四、总结本堂课内容。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二、讲读课文四、五、六段。
1、第四段:介绍谭嗣同密谋袁世凯,以图解救光绪帝的情况。
君不之信:他不相信这件事。宾语前置。故事:旧例。无所为计:计,办法、计策。讲中外之故:讲求(研究)中国和外国(强弱不同)的原因。缓急:偏义副词,偏指急。激切:激昂、恳切。径造:直接到达。旷代:当代没人比得上。首:告发。皆受荣所节制:被动句。健者:强有力的人。参劾:向君王或国家元首告发。市恩:把私人的恩惠来讨好人家。条理:具体措施。袁复召见:被动句。
问题讨论:在这一段中对谭嗣同这个人物刻画很生动,性格跃然纸上,怎样看待谭嗣同劾袁世凯的交往? 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势来看,谭嗣同主张用袁世凯来救皇上是当时可能有的唯一选择。这是因为:
一、袁世凯主张变法;
二、袁世凯接受了皇上的恩赐;
三、只有袁世凯的实力才可以解救天津阅兵废君的危难。“径造”袁寓“直诘”,看似怀有十分把握,实则诘责方式太“直”、所诘内容太露,经不住老奸巨滑、装模作样的袁世凯的诓骗,他“直出密诏”,“言救上之条理甚详”。虽然他曾想用动听的美言奉承一番,“救我圣主者,惟在足下”,“天下健者,惟有足下”;想用耸听的危言反激一下,“首仆而杀仆”;还曾对袁世凯与荣禄之间的关系有过怀疑(既有怀疑,怎能不经调查而当面直言!),但都经不住袁及其幕府的三言两语便支吾过去。
2、第五段介绍谭嗣同被捕及就义的情况。重点字词:擘画:(谋划,商量)竟日:(竟,终;整天)及难:(赶上灾祸)系狱:(被扣押在狱中)春秋:(年岁)问题讨论:(1)政变发生后谭嗣同做了哪些事?
提示:一是劝梁启超出走以图将来,二是要梁启超设法营救康有为,三是把书籍文稿交托梁启超,四是与侠士(大刀王五)谋救光绪帝。
(2)谭嗣同为什么不肯逃亡?提示:一为“酬圣主”,二为报国家,有强烈的爱国之情。他在狱中曾赋诗一首:“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临刑前更慷慨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所以,梁启超以一个“烈”字作为评价十分恰切。
但他的忠君思想,他在政治上的幼稚也是显而易见,对此应有所批判。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这是戊戌变法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他若逃亡,结局更惨。)
3、第六段介绍谭嗣同的治学及著述情况。
舍己从人:舍弃自己的短处,学习别人的长处 持躬严整:
四、学生思考讨论:
1、谭嗣同具有怎样的政治见解,我们应如何评价?
分析:谭嗣同的政治见解,文中并没有作很多正面的述说,但我们从字里行间也能看到一斑。文章一开头就提到谭嗣同“奏对称旨”,回答皇帝的话很合皇帝的心愿。原来光绪想“行其志”,即“欲行大改革”,却又因“畏西后”而“不敢”。就是说,这一“大改革”是“西后”一派反对的,光绪又无权。于是谭嗣同他们考虑该如何“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谭认为,“今日可以效我圣主者,惟在足下”,非袁世凯莫属。他“密奏”要光绪给袁世凯“以恩遇”,他“径造” 袁寓“直诘”,最后竟至“相与言救上之条理甚详”。
这次维新,最终失败了,但是,我们认为这次维新运动是中国最早的一次要求民权的运动,领导运动的知识分子,谭嗣同以及康有为、梁启超他们这些所谓维新派,都是略略有些资本主义思想的士大夫。他们拥护皇帝,提倡君主立宪,主张抵御外侮,挽救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希望中国也走日本“明治维新”那样的道路。这样的政治见解,这样的活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是应予肯定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维新运动之失败,乃由于“西后”一派的阴谋,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维新派脱离群众,支持他们的社会力量非常脆弱,再加上他们眼光短浅,政治经验不足,把变法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光绪身上,又幻想同拥有军权的袁世凯合作,依靠这些人的力量来成就大事,而没有缜密的计划。另外,谭认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是有一定见地的;当然,一待维新失败,便“惟待死期”,以流血“自嗣同始”则看法未免又有所偏。
谭嗣同的政治见解,实际就是戊戌维新领导的见解,我们正确评价谭嗣同的政治见解正是正确评价戊戌维新的问题。
2、如何评价谭嗣同这个人物?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是一位站在时代前列的热衷于改革不计个人得失的政治家,他临危不惧,崐视死如归,千方百计关怀同志,认识到变法必须流血,超越了历史上主张革新的政治家的认识。但他把变法的希望寄托在皇上身上,希望来一个“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至死认为要保“变法”事业必须先保皇帝,而不依靠广大人民。他以自己的鲜血来促进维新运动和国家昌盛,是同他“酬圣主”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崐历史发展恰与他的愿望相反,他的流血不是宣告改良运动的再兴,而是宣告改良运动的结束,这就是他的阶级局限性。
五、本文在语言上的特色:
吸收了一些近似口语的词汇和句法。如: “被捕”“向来”“询问”“查出”“设法”“今日”“可以”“救护”“今日可以救我圣上者”“数月以来”崐“此乃荣贼心计险极巧极之处”等。这种近似口语的词句大量采用,就形成了崐一种基本上是文言,但又带有白话成分的新体散文──新民体,这是梁启超的贡献。
六、总结全文。
〖小资料〗
(一)难句解疑。
课文第5段写谭嗣同入日本使馆与梁启超见面,劝梁东游:“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
其中加点的句子,运用了“合叙”的修辞方法,并且使用了两个典故,作为谭、梁两个人分别承担两种不同职责的比附对象。翻译时,应变“合叙”为分叙:一是要分清“四个人”各承担了哪种职责;二是要分清“吾”与“足下”各承担哪种职责。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反映原文所表达的信息。但遗憾的是,课本的注释介绍“程婴、杵臼”时,只说二人“都是春秋时晋国大夫赵朔的门客”,“赵朔为屠岸贾所杀害,程婴、杵臼设法保全了赵朔的孤儿”。不了解古代典故的学生乃至教师,根本无法通过这样的注释分清这二人:谁是“图将来”的“生者”,谁是“酬圣主”的“死者”。《教参》中的译文,几乎是原文照录,让不了解历史典故的人,只能是越读越胡涂。《教参》是这样翻译加点的句子的:“作为程婴、杵臼或月照、西乡,我和您分别担任吧。”
程婴、杵臼的事迹见于《史记·赵世家》: 晋景公三年(前597年),晋太夫屠岸贾不请示晋景公而擅自策动众将围攻赵朔的住地“下宫”,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兄弟四人杀死,并且将四人的全家老小斩尽诛绝。赵朔的妻子是晋成公(前606年至前600年在位)的姐姐,当时已经怀上了赵朔的孩子,她逃进成公的宫院避难。不久,她生下了一个男孩。屠岸贾听说后,就带着人闯进晋成公的宫院搜索,赵朔妻把孩子隐藏起来。为防止屠岸贾再来搜索孤儿,程婴与公孙杵臼商定,由杵臼谋取其他人的婴儿抱进山中隐藏起来,而程婴把赵氏孤儿隐藏起来,然后再向屠岸贾“告发”杵臼藏匿赵氏孤儿,杵臼在被捕时故意大骂程婴出卖朋友,出卖主人的遗孤,以骗过屠岸贾。杵臼和假孤儿被杀,真的赵氏孤儿得以保全。程婴含辛茹苦,抚养赵氏孤儿,孤儿即赵武。过了十五年,程婴又用计劝说晋景公,除掉了屠岸贾,立赵氏孤儿为大夫。
至于月照、西乡两个人的事迹,注解中已作了较详细的说明,月照为恢复天皇的权利而死,西乡活下来终于完成了推翻德川幕府恢复天皇权力的使命。课文中的“合叙句”,若分叙应该变成如下形式: 程婴、西乡,足下任之;杵臼、月照,吾任之。试译成现代汉语如下:
“像程婴、西乡那样,活下来以图将来事业成功的职责,您来承担;像杵臼和月照那样为主人赴死的职责,我来承担。”
(二)课文译文。今年四月,决定国家大计的诏书下达以后,谭嗣同先生经由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先生的推荐,被(光绪皇帝)宣召,恰巧他生大病,未能成行,到了七月(他)才带病进京朝见皇帝。他回答皇帝的话很合皇帝的心意,(于是)光绪皇帝破格提升他(赏赐他)四品卿的官衔,任用他做军机处办理文书的官员,同杨锐、林旭、刘光第一起参预新政,当时号称为“军机四卿”。(他们)参与新政,有如唐宋两朝的 “参知政事”,这实际上就是宰相的职位。光绪皇帝想重用康有为先生,但皇上又畏惧西太后,不敢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几个月以来,皇上有什么要询问的问题,就让总理衙门传达御旨,康有为先生有什么要禀奏的意见,也只能把它写在他呈给皇帝看的书籍里而已,自从这四位官员进入军机处以后,皇上跟康有为先生之间的想法才能稍微沟通,皇上下大决心要进行改革了。可是西太后和那批贼臣的忌恨也就更加厉害了,不到十天戊戌政变就发生了。当初,谭嗣同刚刚进京的时候,(有人)对他说了皇上没有实权,西太后阻挠变法等情况,他并不相信这些,等到七月二十七日,皇上想开懋勤殿设顾问官,命令谭嗣同起草上谕,先派太监拿了前几代皇帝的遗训给他,传达皇上的话,说康熙、乾隆、咸丰三代皇帝都有开懋勤殿(设顾问官)的先例,叫他查出来,写入诏书之中,原来(皇上)要带着它在二十八日亲自到颐和园向西太后请示。谭嗣同退朝后,这才对同事们说:“今天我才知道皇上是真正没有权力了。”到了二十八日,京都朝廷里人人都知道了皇上要开懋勤殿的事,认为当天诏书就要下达,然而终于没有下达,于是更加清楚西太后和皇上水火不相容了。二十九日,皇上召见杨锐,同时赐给他一道藏在衣带间的密诏,里面有我的皇位几乎保不住了,命令康有为和军机四卿以及维新派的同志们赶快想办法筹谋救驾的话。谭嗣同和康有为捧着诏书痛哭,可是皇上手中没有一点点权柄,毫无办法。当时众多将领中只有袁世凯长期出使朝鲜,研究过中国和外国的国情,竭力主张变法,谭嗣同就秘密奏请皇上拿优厚的待遇联络他,希望他在危急的时候有可能救助皇上,言词极为激动、恳切。八月初一那一天,皇上召见袁世凯,特别赏赐他侍郎的官衔;初二那天,又召见袁世凯。初三的晚上,谭嗣同直接来到袁世凯住处法华寺,直截了当地问袁世凯说:“您认为当今皇上是怎样一个人?”袁世凯说:“是当代没人比得上的圣明皇帝。”谭嗣同说:“天津阅兵的阴谋,您知道吗?”袁世凯说:“是的,我已经听到些。”谭嗣同就直接拿出密诏给袁世凯看,说:“今天可以救我们圣明皇上的,只有您了,您愿意救就救他!”又用手摸着自己的脖子说:“如果不愿意救,就请(您)到颐和园去告发我,杀了我,您就可以升官发财了。”袁世凯板起面孔高声说:“您把我袁某当做什么人了?皇上是我们共同拥戴的皇上,我和您一样受到了(皇上)非同一般的恩遇,救护(皇上)的责任,不只在您身上。如果您有什么指教的话,我当然是很愿意听的。”谭嗣同说:“荣禄的阴谋,全在于借在天津阅兵这件事(来实现),您和董福祥、聂士成的三支军队,都受荣禄指挥调遣,荣禄将依仗武力来逼迫光绪皇帝退位。虽然如此,董福祥和聂士成的两支军队是不值一提的;天下强有力的,只有您袁将军。如果发生事变,您用一支军队对抗他们两支军队,保护圣明的皇上,恢复皇上大权,肃清皇上周围的坏人,整肃宫廷里的秩序,指挥起来稳操胜算,镇定自若,这是一世无比的千秋大业啊!”袁世凯说:“如果皇上在阅兵时快速地驰入我的军营,发出号令来诛灭奸臣贼子,那么我一定追随在各位先生后面,竭尽一切力量拼死挽救。”谭嗣同说:“荣禄对您素来不薄,您将怎样对待他呢?”袁世凯笑笑不说话。他的一个幕府官员说:“荣禄老贼并不是推心置腹地对待慰帅的。过去有人想增加慰帅的兵员,荣禄说:‘汉人不能给他大的兵权。’原来他一向不过是笼络(慰帅)罢了,就像前些时候胡景桂参本弹劾慰帅那件事,胡景桂是荣禄的亲信,荣禄派他出面弹劾慰帅,又由荣禄自己出面查办,为慰帅昭雪,用施恩惠的办法来换取慰帅的好感。随后胡景桂就被委任宁夏知府,不久又提升为宁夏道员,这就是荣禄老贼用心计十分阴险十分狡猾的地方,慰帅难道不了解他(的为人)吗?”谭嗣同就说:“荣禄本是曹操、王莽一类的人物,是世上少有的奸雄,对付他恐怕不很容易。”袁世凯怒目而视说:“如果皇上在我的军营里,那(我)杀荣禄就像杀一条狗罢了。”于是谭嗣同跟袁世凯非常详细地谈了救皇上的具体措施。袁世凯说:“现在军营的枪弹火药都在荣贼的手里,而且营、哨的各级军官大多是他的老部下,事情很紧急了,既然已经商量好了对策,那我就得赶快回营,更换将官,并且设法储备弹药才行。”于是谭嗣同再三嘱咐他然后才离去,这时已是八月初三的夜里,打了三更了。到了初五那天,袁世凯再次被光绪帝召见,听说也是领有密诏的。到初六,戊戌政变就爆发了。当时我正在谭嗣同先生的寓所拜访,(两人)面对面坐在榻上,筹划布置事情,忽然查抄康有为住处,要逮捕康有为的消息传来了,不久又听到(西太后)垂帘听政的上谕。谭嗣同从容地对我说:“过去想救皇上而无法救,现在想救康先生也无法救,我已无事可做,只等着死的那一天罢了!即使如此,天下的事情明明知道它很难做,却尽力做到它,您试试到日本使馆,去见伊藤先生,请他发电报给上海的领事来救康先生吧。”我这天晚上就住在日本使馆,而谭嗣同整日不出大门,等待来逮捕他的人。逮捕他的人结果没有来,他就在第二天进入日本使馆,同我会面,劝我到日本去,并且带着几本他撰写的书和诗文辞稿本,一小箱家信,托付给我。说:“若没有出走的人,就没有办法筹划将来的维新事业;没有牺牲的人,就没有办法报答圣上。现在康有为先生的生死还不知道,作程婴或是作杵臼,作月照或是作西乡,我和您分别担任吧。”于是两人一抱而别。初
七、初
八、初九三天,谭嗣同先生又和侠士想办法救皇上,事情最终都未成功。初十那天他就被捕了。被捕的前一天,几位日本的志士苦苦地劝他到日本去,他不听,再三再四劝他,他说:“世界各国变法维新,没有不经过流血而成功的,现在中国还没有听说过因为变法维新而流血的,这就是国家不能强大昌盛的原因啊。(如果)需要流血的话,就从我谭嗣同开始吧。”(他)始终不肯离开,所以遭了祸。
谭嗣同先生关进监狱以后,„„于八月十三日在北京南城菜市口被杀害。年仅三十三岁,就义那一天,观者达万人,先生慷慨激昂,神色没有一点改变。当时是由军机大臣刚毅监斩,谭嗣同叫刚毅到跟前说:“我有一句话„„”刚毅走开不听,于是谭嗣同先生从容就义。唉!多么壮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