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在哪里》教案
20.空气在哪里
教学目标
1、能提出探究空气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空气存在的验证试验;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能对空气提出想知道的问题;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的完成认知。
3、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空气,知道空气的性质,认识什么是气体。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空气的存在,空气的特点,空气能流动、空气占据着空间。
难点:能利用简单器材进行空气存在的验证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教学具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气球、塑料袋、针筒、石块、卡纸、饮料瓶、粉笔、吸管、透明玻璃杯(较矮的)、水和水槽、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1、师: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五颜六色的气球)
问:气球为什么会鼓鼓的呢?(学生回答)师把里面的空气放掉,再问:空气跑到哪里去了?(生回答)
2、引入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空气在哪里》。(板书课题)
二、科学探究(1)找空气
师: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那你能想办法找一找空气,让我们大家也来感受一下吗?看,桌面上是老师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材料,你能利用这些材料找到空气吗?
(慢慢说)先在小组内说说,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小组讨论 汇报方案
师:先讨论的到这儿,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你们的方法,注意:一个小组在汇报的时候,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认真倾听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准备怎样找空气? 生1:粉笔放在水中,观察;(想用眼看到)
生2:用卡纸扇我的脸,看看(你想用脸感受一下); 生3:用袋子装空气。(好办法)/用吸管吹气球; 生4:把饮料瓶倒放入水中,用手捏瓶子,进行观察。把吸管放在水中,用口吹;(想借助水来观察,好想法); 生5:把气球吹大后,把气放掉(想用手感受一下)。……
想出的办法真多,看来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的办法,这些办法能找到空气吗?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动手试一试?
生:想
师:方法有了,在玩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生:保护实验材料,不要把水洒到外面,边玩边观察。
老师还有几点要提醒大家。(出示)
1、合理分工。
2、注意观察。
3、动作要轻。师:好的,我看同学们都已经迫不及待了,小组长拿出我们准备的材料,请同学们利用这些材料找一找空气。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到的办法多,有创意!开始动手吧。(扇子,塑料袋,气球,针筒,砖块,空矿泉水瓶子)
生活动,找空气,师指导。分组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玩的真开心,谁来说说你们是怎样找到空气的?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一位同学在说的时候,其他同学认真听,你还有什么补充,请及时提出来。
【评价语:师:这几位同学表现得非常勇敢,其他同学呢?(不错,有创意,新奇,很独特)
还有补充吗?谁还想说?】【提示:回答问题时
1、声音要洪亮.2、要回答完整。】 生:我用卡纸扇我的脸,感觉到有一股风,很凉爽。师:你找到空气就在的脸旁。生:我把粉笔放在水中看到有气泡。师:粉笔里面有空气。
生:我们组吹气球,干瘪的气球鼓起来了,气球里面有空气。
生:我们组把塑料袋在空中这么一兜,塑料袋就鼓起来了,塑料袋里有空气。生:我们组把吸管放在水中,用口吹,有泡泡冒出,说明我们的身体里有空气。小结: 师:同学们用这么多的方法找到了空气,表现都非常优秀!刚才你们用自己的方法找到了空气在?指生说
生:(在气球里,在塑料袋里,在粉笔里……)师:除了这些地方,哪些地方还会有空气呢?【课件播放】 师:我们吃的饼干里有没有空气?喝的饮料里?鞋子里?…… 师:就这样一直找下去,我们能找完吗?(找不完)师:那我们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生:到处都是、无处不在
师:这个词用的非常准确!……(板书)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无处不在。(2)探究空气的特点
师:既然我们周围都有空气,那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空气,怎样来认识物体呢?我们可以借助什么来帮忙?(感觉器官)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睁大眼睛看一看,空气是什么颜色?用鼻子闻一闻,空气是什么气味?用舌头尝一尝,空气是什么味道?我们大家中间都隔着一层空气,可是我们却能互相看见,这说明空气还具有什么特点?
(板书: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师: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红旗飘扬说明了什么?(有风)
师:有风就说明了空气在流动。红旗一年四季都朝着一个方向飘吗? 生:不是。四面八方……
师:说明空气能够向什么方向流动?(四面八方)
师:你说的很好,(点击课件)像空气这样能在空中向四面八方流动的物体叫做气体。(板书:气体)师:你还知道哪些气体?(煤气、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3)感知空气的流动
师:我们知道了空气是流动的气体,接下来老师要考考你们了,有没有信心挑战?你能让空气从一个杯子里流到另一个杯子里吗?(出示课件),老师给大家一点提示:首先看一下每个小组都有两个杯子,1号杯和2号杯,(师:为什么我们要给这两个杯子编上号呢?这样有什么好处吗?生:不容易混乱。师:说的真好,给杯子编号是一种很好的辨别方法。)这两个杯子现在都没有水,你们做的时候两个杯子都要倒扣在水里,注意:1号杯子要装满水,2号杯子没有水,小组交流一下,看哪个小组以最快的速度能够成功。
学生讨论
师:老师发现X组已经完成了,请你上台来演示。杯子里的空气真的跑到另一个杯子里了。掌声送给他。空气从一个杯子流进了另一个杯子,这证明了空气? 生:能够流动。(4)探究空气占据空间
1、师:刚才同学们表现的非常棒,老师看到同学们玩的这么开心,心里直痒痒了,老师也想动手玩一玩。首先老师先请出小帮手:一个杯子和一张纸,问:杯子里面有什么?(空气)把这个纸团成一团,放进杯子里,然后将杯子倒扣在水槽,同学们猜想一下,纸团会湿吗?
师:到底会怎样呢?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实验。(将杯子拿出。)同学们仔细看,杯子已经完全放入水中了,(把杯子从水中拿出,取出纸)大家发现了什么?(纸没湿)这说明了什么呢?谁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师引导:我们都知道杯子里面有空气,刚才我把杯子倒扣在水中的时候有气泡跑出来吗?(没有)空气没出来,水能进去吗?杯子里的空间被谁占据了?(空气)。水进不去所以纸没湿。由此得出: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
2、下面请同学们利用塑料袋和气球来验证一下,你打算怎样验证呢?小组交流一下,看哪一组最先完成。学生汇报:你是怎么做的?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师:由此也证明了空气是占据空间的。(板书:占据空间)
师小结: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空气像大米、花生一样占据着一定的空间。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小猴子通过找空气明白了什么?(自己的周围都是空气,自己生活在空气里,时时刻刻都在呼吸着空气)
那你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明白了什么?(生说空气的特点)师补充:我们这节课不仅知道了空气的特点,还明白了认真倾听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给杯子编号是很好的辨认方法,还明白了怎样做才能让人越来越聪明。
四、拓展应用
同学们,你们觉得空气奇妙不奇妙?你还想继续探究空气的奥秘吗?那老师给你们留个思考题:空气有重量吗?课下同学们可以亲自动手实验一下,可以找天平和气球来帮忙。
板书设计: 20 空气在哪里
到处都有
没有颜色 能够流动 没有气味 占据空间 没有味道 透明的 气体
修改说明: 先前的导入故事<小猴子找空气>感觉故事较长,占用时间较多,这样就缩短了后面教学时间.我用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气球放掉空气,空气哪里去了,引导学生进入本课.这样不仅节省时间,还能极大提高学生探究的欲望.
第二篇: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在哪里》教学设计2
空气在哪里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空气在哪里》主要使学生知道空气无处不在,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空气的存在对学生来说是熟悉的但究竟怎样用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怎样正确地进行科学探究,对于三年级才刚接触科学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节课主要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和游戏活动,让学生用眼看到、用耳听到、用身体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并引领学生探究验证空气就在我们的身边。教学目标:
1、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利用简单的器材进行探究实验,懂得空气的有关性质,能对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
2、知道空气就在我们身边,懂得空气的有关性质,认识什么是气体。
3、培养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喜欢大胆质疑,并敢于想象。教学准备:
气球、塑料袋、扇子、卡纸、烧杯、饮料瓶、平底烧瓶、天平、打气筒、水槽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小谜语,请同学们来猜一猜?“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动物植物都需要”
师:你们知道空气在哪里吗?(板书课题)
师:今天就让我们从“空气在哪里”开始研究吧。学生有兴致的猜谜语。
学生猜测交流。创设情景,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空气的探究兴趣,二、大胆猜想,实施探究 实验导入: 活动一:寻找空气
1、借助各种媒介寻找空气
师:空气对于我们非常重要,它在哪里?我们怎样找到它? 2.、巡视。帮助学生实验。
3、.交流反馈,总结寻找空气的诸多方法,感知空气的真实存在。师:请各小组派代表带着实验单到前面交流你们的收获吧。
3.教师针对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
4、用多种方法寻找一种物体中的空气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证明塑料瓶中空气的存在。(实验材料二)
5、对学生寻找空气的情况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到底在哪里。
活动二:空气有重量吗?
1、师:刚才大家开动脑筋,想了许多办法,找到了我们的朋友——空气,那么它有重量吗?
2、师: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测呢?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设计一份研究方案吧!
3、师:试着来执行你的设计方案,并在书上记录下你的研究结果。你还有什么新的想法或设计也可以写在这里。
4、师:你愿意与大家交流一下刚才的实验设计和结论吗? 学生交流。
5、师:好极了,在自己设计的实验中,你观察到了空气有重量。
活动三:能力拓展,空气能从一个杯子跑到另一个杯子吗?
1、教师提问“空气能从一个杯子跑到另一个杯子吗?”
2、教师实验,让学生观察,激起学生动手尝试的强烈欲望。
3、鼓励学生课后实验,将实验兴趣的激发延伸到学生课外之中。
4、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哪个发现最满意?你觉得哪位同学的想法最有创意?。
(1)、学生先自我猜想,然后在组内进行讨论、交流。组内制定方案。(2)、.实验验证,探求寻找空气的诸多方法。各小组按照讨论的实验方案,检查实验记录单,打开实验材料
(一),开始有序实验。(3)、.各小组派代表带着实验单到前面交流。
(4)、学生用多种方法证明塑料瓶中空气的存在。(实验材料二)
活动四:拓展活动
思考:空气到底在哪里?
(1)、学生根据经验猜测。
(2)、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将这些想法予以整理。(3)、小组内实施探究。
(4)、分小组展示交流。
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与巧妙设计,从而寻找更多的研究方法,并动手进行操作,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 ,这一活动按照“提出问题——猜想预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启发学生小组合作,自行想办法解决问题,选择自己需要的实验材料,设计科学的实验方案来证明空气是否有重量。活动中指导学生把实验方案设计周密。并时刻关注学生的活动进展情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引导学生探究是无止境的,科学实验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将科学探究的兴趣引导课外。引领学生在谈话中总结本节课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进步,评价自己和同伴最得意之处,给学生提供一个回顾、分享、愉悦、鼓励的交流机会。
第三篇: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在哪里》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上册《20、空气在哪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提出探究空气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空气存在验证实验;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能对空气提出想知道的问题;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的完成认知。
3、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空气,知道空气的性质,认识什么是气体。教学准备:
水槽、饮料瓶、玻璃杯、气球、塑料袋、蜡烛、纸、扇子、粉笔、水、带漏斗的橡胶塞、集气瓶、木块、铁块等。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课
课件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到处跑,动物植物都需要。”它是什么呢?(空气)交流后教师提出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空气的有关知识。(板书:《空气在哪里》)
(二)探究空气的存在及性质
1、想办法找空气。
提出问题:到底哪里有空气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师: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你认为哪里有空气? 学生回答问题。
提出研究问题:既然空气到处存在,那空气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谁能想出办法找到空气让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或感觉一下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讨论、想想办法。
(师参与小组活动,共同讨论找空气的方法,然后小组开始用自己设想的方法找空气。)
师:你找到空气了吗?谁愿意把你找到的空气给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或者让大家感觉一下也可以。
学生谈自己找到的空气及找空气的方法。
2、实验探究“杯子里有空气吗?”
①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找到了空气。粉笔、砖头里有空气嘛?(猜想 验证)
②出示饮料瓶,它里面都有什么? 学生可能答案:什么也没有、空气
提出问题:里面究竟有没有空气呢?你能相出办法说服大家吗?请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方法,教师到各组参与讨论。)
师:好,请同学们跟大家说一说,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研究饮料瓶里面是否有空气呢?
小组汇报自己的做法。
(生分组研究,教师到各组,参与研究,指导研究。)师:下面请同学们汇报一下,瓶子里面到底有没有空气?你们用的什么方法?
学生汇报。
③出示一个杯子,它里面都有什么?(方法同②)
3、分析现象,获得结论。
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找到了空气,并且也想办法验证了空气的存在。现在你对空气有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谈认识。
师:不错,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能占据空间。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一种物体。
师: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空气跟水、木块、铁块等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说不同之处。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把像空气这样的能在空中向四面八方流动的物体叫气体。
师:所以,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除了空气是气体外,你还能说出哪些物体也是气体? 学生举例 自由活动:
师:(出示两个空杯子)现在老师这里有两个空杯子,你能让这个杯子里的空气跑到另一个杯子里面吗?(学生脸上露出疑惑)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到手操作一下试一试。
(生自行设计实验并进行尝试操作,师巡视指导)师:成功了吗?谁愿意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学生展示。
师:让“空气从一个杯子跑到另一个杯子”的方法还有很多,课下请同学们继续研究。
课堂评价、拓展活动:
师: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生汇报)做达标题
师:课下请同学们继续研究空气有重量吗?水里面有空气吗?其他星球上有空气吗?
第四篇:中班科学空气空气在哪里教案
中班科学空气空气在哪里教案
中班科学空气空气在哪里教案1
活动目标:
1、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2、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发展探索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气球、打气筒、纸、笔。
活动过程:
1、引导、观察。
(1)老师准备1个打气筒
(2)对着幼儿的脸挤出一些空气。让幼儿感觉到空气
2、探索:气球里的`空气
(1)猜想:没有吹气的气球里面有空气吗?
(2)实验验证:用气球对着自己的脸吹气,感觉空气是否存在。
(3)给气球吹气,说说现在的气球是否存在空气。
(4)实验验证:用气球对着自己的脸吹气,感觉空气是否存在。
(5)请幼儿记录
3、请幼儿在自己身边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里面有空气?
活动反思:
本活动我让幼儿在多次的实验当中感受空气的存在,使得幼儿一直处于兴奋,积极的探索过程中。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让幼儿自己多发挥自己的想象,多动手,尽量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学习、参与活动,参与讨论、参与发言,增强了幼儿学习科学的信心,满足幼儿探索欲望。
中班科学空气空气在哪里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使幼儿初步知道新鲜的空气是没有形状、颜色和气味的。
2、通过动手操作,知道空气充满我们的空间,空气无所不在。
3、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发展探索的能力。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塑料袋、
教学活动:
1回忆故事《空气空气你在哪儿?》
2、出示塑料袋塑料袋里有什么抖动一下,把口捏住,有什么变化
3、请幼儿拿塑料袋,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找空气。------证明我们周围到处都充满了空气。
4、引导、观察。
(1)、老师准备1个打气筒
(2)对着幼儿的脸挤出一些空气。让幼儿感觉到空气
5、探索:气球里的空气
(1)、猜想:没有吹气的气球里面有空气吗?
(2)、实验验证:用气球对着自己的脸吹气,感觉空气是否存在。
(3)给气球吹气,说说现在的气球是否存在空气。
(4)实验验证:用气球对着自己的脸吹气,感觉空气是否存在。
(5)、请幼儿记录
6、请幼儿在自己身边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里面有空气?
活动反思:
幼儿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后,往往很多幼儿仍沉浸在先前的兴奋中,如教师用强制转换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新的探究活动中,很难使幼儿达到良好的状态,反而对下一探究活动不利,所以在第二个实验活动前以“气球”一故事情境引入,正迎合幼儿的特性,也使他们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任务中来。听了故事,教师不急于让幼儿动手,让幼儿的思维进行一次碰撞后再让他们去动手,使幼儿兴趣盎然,有了先前的知识铺垫和多种思维的认识后,探究任务也就迎刃而解了,这课的难点也就轻易瓦解。在这里可谓是“一浪激起一浪”给幼儿的思维进行了一次冲击。
第五篇:三年级科学《空气在哪里》教学反思
一、要充分信任学生。
本节课设计的最后一个实验是让学生利用本课刚刚学的“空气占据空间”,不用吹的方法,就能制做出泡泡来,这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难点的一个理解运用。备课时,我就想,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不是太难了,学生能不能做出来,犹豫不决,怀着试一试的想法,设计了这个实验,没想到孩子们在积极讨论、动脑思考、反复实验中成功了,当时孩子欣喜的表情,兴奋的话语、以及对本实验精彩的解释,成了本节课的一个亮点。
二、在学生原有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巧妙运用课堂生成资源。
在让学生认识空气会向四面八方流动这一环节,学生说到了“飘”字,可能在学生的概念里,空气就是会飘,而没真正认识到流动,我可以把“飘”字板书在黑板上,反问学生:有风才会飘,可现在我们教室里没有风啊?在交流中让学体会到空气是会流动的。
三、实验后让学生充分交流,教师准确点播。
实验空气占据空间,是本课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准备了大量的材料设计了三个实验来突破这一难点,学生虽然积极性很高,探究兴趣很浓,但对“占据空间”这一概念认识仍然不够到位,我觉得主要原因在于实验后的交流不够充分,学生会做,但不一定能真正理解,我进一进步体会到,实验后的交流充分、老师的点拨准确、是多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