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泥塑运动引导方法的研讨
泥塑运动引导方法的研讨
江苏省常州市红东幼儿园 徐舒琼
闻名美学家温尔曼说过:“美是天然界的一种巨大机密”。人们赖以生计和生长的天然界可以说是千姿白百态,万紫千红,而土壤作为大天然的产品,深受幼儿的喜好,由于它和幼儿的性格是那么的类似,同样的纯朴、灵活、天然,与幼儿调和地融为一体。
泥塑运动可以让幼儿纵情施展本身的想象和缔造,依照本身的意愿,着手假造出本身喜好的事物。然则,要是西席引导不妥,每每会限定和影响孩子的施展。那么,奈何的引导方法能使泥塑运动切实成为幼儿自我表达和表示的寰宇,在研讨中,我们课题组做了开端的摸索和研讨。
一、缔造浓厚的艺术气氛,形成精良的美术情况
缔造浓厚的艺术气氛,形成精良的美术情况,它能使幼儿担当潜移默化的陶冶,增强视觉感觉,造就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敏感性,激发幼儿对美的神往。比方,我们在陶艺室的门窗上贴上陶艺题材的剪纸作品,在墙上挂上用中国结串起来的种种京剧脸谱,贴上孩子们创作的陶艺作品的照片,幼儿园教育随笔而边上配置的摆设柜则专门摆放幼儿的作品,并常常更换,每次上泥塑课,小朋侪一进陶艺室,总要先参不雅一下摆设柜上的作品,由于那边说不定就有他的作品。这学期竣事时,有很多多少新生来我园报名,他们在参不雅陶艺室时,不由得发出“好美丽好美丽”的惊叹声,小朋侪不由得用小手去摸摸,他们在这浓厚的艺术气氛中担当着视觉的勾引,激发幼儿对陶艺作品的好奇,对美的神往。
二、让幼儿在调和宽松的情况中操纵多种感官,从差别的角度开展陶塑观赏运动。
1)让幼儿经由过程触摸、敲击烧制过的陶器,听听,看看等多种感觉方法,感觉陶的质地,相识其根基特性。2)操纵多媒体、图片等情势让幼儿更普遍地观赏种种差别气势派头的彩陶作品,激发幼儿的缔造愿望。3)大批应用儿童本身的作品让幼儿观赏。
在观赏历程中我们事先给幼儿肯定的时候举行自力的观赏,尽大概让他们各抒己见,只管即便不打断其陈说,充实施展他们的不雅察力,艺术想象力和说话表达本领,只有当幼儿须要资助时,才用开导的方法、提问的情势给他们以启示,引诱他们不雅察、想象并进一步陈说清晰。如应用活泼、同等的对话法,请幼儿勇敢表达本身的真实感觉,幼儿园教案有一次在观赏“彩陶旋涡瓶”的运动时,先生先出示观赏图片,提问:“这是什么?是花瓶?罐子?是装水的照旧装食粮的?”孩子们立刻被这个生疏而稀罕的工具吸引住了,在观赏瓶上的斑纹时,孩子们以为它“像风”、“像风扇”;末了有孩子以为“像水”,于是先生以此为观赏切入点引诱孩子开端思索“为什么会用那么多种线条来表示水”的题目,感觉这些线条所表示出来的种种寄义。有了以上的感性和理性履历,孩子们对泥塑已经伎痒了,于是先生开导幼儿:“你会缔造出一种生存中须要的物品吗?奈何让你的作品真的能装工具?”使他们带着这些题目与质料对话,并用陶泥来表示、来缔造。在对话时纵情引诱幼儿,制止用简朴的“是”或“否”来判定,勉励幼儿颁发差别的看法,进步幼儿代价判定水温和审美本领。颠末一段时候,我们惊喜地发明小朋侪的说话本领获得了显着地进步,他们在运动中得到了交换的时机,许多小朋侪能勇敢的缔造性地实验应用词汇,幼儿手工制作在每次的自评运动中,小朋侪勇敢地颁发本身的计划意图,头脑显得特殊地灵敏。
三、运动中,注意幼儿的自我表达和表示。
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示的须要,他们不但用说话,用声音和行动,也常用艺术本领,用本身的泥塑作品表示本身的感觉和心田体验。有如许一个实例:先生画了一座平房,请求全班幼儿也画一座屋子,叶哼画得非常卖力、投入,但他并未按先生的屋子画,他画了一座看起来歪七扭八的楼房。当先生让每个幼儿讲讲本身的作品时,叶哼带着一种满意感说:“这是我计划的楼房,整座楼都是我们家,我住二楼,爸爸住三楼,妈妈住四楼。”先生问:“你们一家为什么不住在一路呢?”孩子答复:“如许,我爸爸和我妈妈就不会打骂了,我也不消畏惧了。”要是依照以往的尺度,这张画既不美也不切合先生的请求,但它倒是孩子真实欲望和情绪的暴露。先生从这件作品中看到了叶哼的心田天下,发明他有着较强的办理题目的本领及缔造意识和想象力。叶哼是在用绘画的方法表达本身心田的需求与感觉,宣泄本身的情绪。先生确定了叶哼的想像和表达方法,表彰他画得好,西席的这种做法使幼儿的情感获得了正本地宣泄,情绪获得了满意,有用地增进了其生理的康健生长。从这一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西席在准确不雅念引导下的精良教诲举动实现了艺术教诲所要寻求的最大代价。而泥塑运动切合幼儿头脑详细形象、富于想象、生动好动的特色,能使幼儿从中得到极大的快活和满意。在一样平常生存中,我们若留意不雅察便可发明,在没有生理压力的环境下,很多幼儿经常会在种种场所自觉地、若无旁人地创作,并会永劫间沉醉于这种充斥兴趣的想象之中。我们幼儿园有位家长在和先生评论辩论本身的孩子时说:“昨天我家豆豆回家后,她一小我私家在房间里玩泥,边玩嘴巴里还叽里咕噜的,我觉得是什么,细致一听本来是本身编的一首诗歌„地上的泥巴真风趣,我的小手真醒目,捏呀捏,变呀变,变只小狗汪、汪、汪;捏呀捏,变呀变,变个……‟”小家伙边玩泥边念自编诗,玩得不亦乐乎。是以我们要尽力缔造前提,使幼儿在泥塑运动中充实表达本身的感觉和体验,表示本身的本性特色及富厚的想象力和缔造力。怎样使幼儿在泥塑运动中表达本身的感觉和体验,并真正体验快活呢?很主要的一点便是泥塑教诲的内容要切近幼儿的生存,而且是幼儿感爱好的。我们在事情中有如许的领会,当幼儿对先生摆设的内容不感爱好时,纵然先生想方想法引诱他们,其效果都是不很抱负的。试想,要是西席对峙按预备好的内容去做,把孩子的留意力硬拉到本身建立的内容上来,外貌上看好像完成了教诲目的,但现实上大概会抹杀幼儿的想象力和缔造意识。要是我们能满意幼儿的爱好和须要,那么他们所获得的除了爱好的加强和技巧的进步外,还能孕育发生乐成感、自信念,并增进想象力、缔造力的生长。在实践中我们实验着操纵平常幼儿说话课上学过的故事、一样平常生存中、家里产生的风趣的事变作为幼儿创作的题材,经幼儿的想象缔造出了很多活泼形象,富有童趣的幼儿作品,象《花瓶》、《平易近族娃》、《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幼儿作品在第三届天下少年儿童美术作品拍照大赛中荣获天下金奖、作品《宜兴茶壶》、《螳螂》、《蜗牛上树》荣获天下银奖、作品《老巫婆》、《蛐蛐罐》、《墟落小屋》等作品荣获天下铜奖。
四、采取幼儿的差别性、奇特性和缔造性
美感是小我私家的主不雅体验,具有很大的个别差别和年事差别。然而恒久以来,因为在艺术教诲中单方面寻求技巧技能,太过注意效果,用一把尺子去权衡全部幼儿,效果克制了许多幼儿的想象力和缔造意识,乃至经常使一些幼儿受到袭击,乃至掉去信念和对运动的爱好。
在泥塑运动中,幼儿的情绪体验、遐想、表示、表达是差别的、多元的、可变的,有相称大的自由度。这种差别与幼儿的履历、主不雅感觉、体验有关。同时,差别年事的幼儿生长的个别差别也会使幼儿的艺术表示涌现差别。西席要采取幼儿的差别性、奇特性和缔造性,使幼儿在艺术运动中体验到乐成和兴趣。科学的谜底只有一个,而“美”的谜底却有很多。实在每个幼儿都是“画家”、“雕塑家”,他们不是不会表达本身的生理感觉,而是不会按成人的方法来表达。要是我们答应幼儿按本身的方法表达,他们就会无拘无束地施展本身的想象,表达他们的所见、所感。西席应当勉励幼儿敢于在运动中表达本身的奇特熟悉和感觉。
五、操纵多种情势,让幼儿控制肯定的技巧。
技巧是为幼儿更好地表达和表示本身的欲望办事的。那怎样准确地支撑和引诱幼儿为实现本身的艺术表示而进修须要的技巧呢? a)起首要幼儿养成上课用心听讲的好习性,这一点异常主要。这和幼儿的不雅察力精密相联。偶然西席树模时幼儿却在那摆弄东西,没有看到也没听到一些须要的操纵技巧,效果在本身真的做的时间却什么也不会,乱弄一气。b)教给幼儿东西的利用要领。
c)降服西席绝对权势巨子,把西席树模看成独一的尺度的进修要领,幼儿可以有本身的设法主意和做法。由于幼儿的缔造力每每是出人料想的。
d)在他们对进修技巧有须要时去教。
好比幼儿对摆设在柜子上的用泥条做成的花篮很感爱好要本身做,可本身频频实验掉败,西席可开导他们用一大块平的泥板合在已做好的泥条斑纹上,用小木刀粘好就可以了。
e)让幼儿经由过程搭档间的分享、交换、相互进修、配合进步。
幼儿有着富厚的想象力和缔造力,西席要充实熟悉和操纵,起首要明白童心,从儿童的角度去观赏他们的作品,不寻求完善,赞美幼儿的点点滴滴的缔造。并供给时机让幼儿举行分享、交换,使他们有更多的相同,让他们在努力的轻松痛快的情感中进步武艺,进步艺术表示力,加强自信念。
六、引诱幼儿勇敢地举行创作。
a)每堂课前都要让幼儿站着练泥,把袖子卷上去,让噼噼啪啪的练泥声活泼讲堂氛围,让幼儿在敲敲打打中活泼头脑,富厚想象,让性情也变得生动爽朗起来。我们幼儿园有位叫丁丁的小朋侪是出了名的怯弱,可自从加入了陶艺爱好班后,胆子变大了,如今上课常常看到他举手谈话呢。
让幼儿自选东西、土壤、互助同伴,不要过多地限定和划定,对付孩子们的作品我们都赐与表彰、确定。若有不协调停也因此探讨的口吻与他们提出,幼儿在如许的气氛中无拘无束,自由施展。让幼儿就像在本身家里一样轻松痛快,西席则像妈妈一样关爱他们,给他们勉励和支撑,让幼儿在轻松的情况下无拘无束地表示。
b)因为幼儿年事小,无论是手部的力气照旧机动性都没有成人好,是以做出的作品都比力小,针对这种环境我们勉励幼儿间互助,引诱他们将本身的作品和别人的作品有机组合,配合完成一件大的作品。
颠末一年的实践,如今我们小朋侪做的作品,想象力富厚,形象可爱逼真,泥塑运动简直可以让幼儿纵情施展本身的想象和缔造,依照本身的意愿,着手假造出本身喜好的事物,但这些都要创建在西席准确的引导之上,只有引导方法准确了,小朋侪做泥才会有冲破,本领才会进步。让我们配合摸索,充实施展幼儿泥塑教诲的特有功效,增进幼儿身心的周全调和生长。
以上就是这篇育儿文章的全部内容,讲的是关于中国幼儿园教案,幼儿园管理,大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第二篇:课内阅读方法引导
课内阅读方法引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个人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内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即语文阅读教学,它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来源于丰富的课外阅读。因此,“新课标”对小学生的阅读数量、质量以及阅读的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将小学生的阅读与欣赏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但就目前来讲,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还存在着些许问题,如阅读的习惯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不够浓厚,阅读的数量未达到要求等等,但最根本的是学生阅读中方法不当,积累语言的意识不强。那么,教师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如何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呢?在小学教学实践中,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进行有效的课内阅读教学,让学生“得法于课内”。
课内阅读即语文阅读教学,它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可以说,没有课内阅读教学的基础,就根本说不上在课外阅读方面求发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这里的阅读方法有很多,但都应“以读为本”。只有在指导学生多读、熟读的基础上才能领悟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字词句篇的基本表达方法。另外,教师还要训练学生一些读书的方法,例如:碰到不懂的字词要查字典并且联系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画出优美的、含义深刻的句子;摘抄好词佳句;读后要注意思考所得所感;背诵精彩片断、优美范文;写读书笔记,培养随读随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等。叶圣陶说过,语文课就要求教师“致力于„导‟”,并且“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得教师教授之谓也”。教师应将课内阅读的方法“授之以渔”,然后让学生用课上学到的学习方法去指导课外的阅读实践。
二、要对读书具体方法作指导。
圈点划疑法。圈: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以便查阅工具书予以理解。点:点出能体现文章内容的重点字词,以便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划:划出文中的重点句(中心句),以便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的表现手法。疑:提出阅读中碰到的疑难问题,以便向老师、家长请教。
此外还有许多有效的读书方法,如批注“挑剔”法、直奔中心法等,万变不离其宗,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课内阅读方法的引导。
第三篇:运动引导层教案
使用运动引导层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具体内容是“巩固已学知识(运动渐变动画),了解运动引导层的作用,学会创建运动引导层”,突出引导线与影片剪辑等基本知识的综合运用。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学过程以“情景任务驱动、讲授、演练、小组协助有机结合”的模式进行。【学生情况分析】
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Flash的基础知识,并理解了Flash动画中的元件、影片剪辑、关键帧动画及层等重要概念,如何制作出更加真实有趣的动画效果是学生非常迫切知道和掌握的。学生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成为学习本课的强大动力,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设计思想及教学体系】
从知识、能力思维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知识体系:复习原有知识(运动渐变动画)→总结并观看示例,提出问题→引入新知识(延指定路径运动的动画)→新知识剖析(引导图层的含义)→新知识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提出新问题(显示路径)→解决新问题
能力、思维体系:回忆原有知识(动手实践)→逻辑思维的培养(可否建立路径)→发散思维的培养(怎样找出起始点)→集合思维(建立一个完整的动画)→逻辑思维(建立一个可以输出在影片中的可见路径)→创新思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巩固已学内容(运动渐变动画和影片剪辑)2. 了解运动引导层的作用 3. 学会创建和删除运动引导层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展示、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引出新问题,老师引导提示,使学生在完成不同层次任务过程中深入应用运动引导层,并通过自学“帮助菜单”总结归纳,保存并演示作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大胆探索和创新的能力,完成知识的迁移。[重 点] 使用运动引导线
[难 点] 运动对象注册点与引导线端点的对齐 [教 具] 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 [教法学法] 任务驱动 [教学过程] 导入
1.复习运动渐变动画和形状渐变动画(展示其中一位同学的作业)。师:他是用哪种补间动画实现的?(补间动画分为哪两种?)生:运动渐变动画。
师:很好,那么运动渐变动画的起始帧和结束帧中的对象是分离的图形么? 生:不是,都是组合的元件。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展示,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通过回顾已掌握的动画知识,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思考运动渐变的使用范围,回顾对象的组合与分离。师:我们的生活中各种运动的物体往往不只是沿直线运动的。请列举生活中物体沿曲线运动的例子
有可能的答案: 1飘落的雪花和树叶 2纸飞机
3沿抛物线运动的小球
4各种动物比如:蜜蜂的八字舞、蝴蝶、金鱼吐出的气泡 5大自然的现象:流星、台风的路线、绕着太阳公转的地球 师:展示三个Flash(万年花城网站广告、《我是一只鱼》MV、化学元素课件)的不同对象沿预定曲线路径运动的效果。
提问 :同学的作品是否能让运动的对象像我们刚刚看到的flash一样沿着不完全是直线的轨迹运动,产生真实的效果?
生:用几段首尾相接的运动渐变动画。师:那么我们如果要想让运动的对象沿着曲线轨迹运动,除了采用多段运动渐变动画还有什么办法?其实flash拥有这么强大的功能,可以让我们轻松地实现这些效果——这就是运动引导层。
设计意图:由已学知识提出问题,结合对比三个不同领域的flash动画应用同一知识所产生的逼真效果,引导学生开拓思路,激发学习热情。新课讲授
一、认识引导层
运动引导层可以起运动路径导向的作用,帮助创建动画中复杂的运动路径。
二、使用运动引导层
1.以一个简单动画(地月运动)演示增加引导与被引导图层的常规方法。任务一:
利用提供的素材制作一个沿曲线运动的动画 提示:
1、如果没有按照绘制的路线运动,原因是什么?
2、利用帮助菜单中“沿路径补间动画”
3、如何取消引导层?
强调工具选项——对齐对象,并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提示改变图层名称,渗透良好习惯的养成。给出的三个提示,目的在于充分激发学生 步骤提示:
1. 制作被引导层
复习创建运动渐变动画 2. 制作引导层
①选择包含动画的层,然后选择“插入”>“运动引导层”。②右键快捷菜单>添加引导层 ③图层区的添加引导层按钮 3. 添加引导线
4. 关联引导线与运动对象 小知识:
在引导层中绘制的运动轨迹线在动画影片发布后是自动隐藏的,不会影响到影片的视觉效果。一般在进行文档编辑时,在绘制完运动轨迹线后,通常将运动引导层锁起来,这样可以避免对运动轨迹线的误修改。2.一对多层引导——帮助F1 拓展任务:
结合各种运动方法制作被引导层。例如,加上大小渐变,颜色渐变,旋转等效果,做出更精彩的动画来。
在任务一的基础上添加一个对象沿同一条引导线作曲线运动,运动方向相反。提示:
利用隐藏图层和锁定图层,避免第一个被引导层的干扰(从帮助菜单的flash演示引出规则路径)
提问:要使对象沿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规则曲线运动,应该怎么办?
三、按规则路径运动的动画 强调曲线不能封闭
帮助中瓢虫在沿着椭圆路径运动的过程中,头是不断沿着椭圆的切线改变方向的,这种逼真的效果是怎样实现的?尝试一下属性面板中的选项。(调整到路径)任务二:
完成一个小球沿抛物线运动的动画作品,或是月球绕地球旋转的动画,以学号命名,上传至ftp“引导线”文件夹中(演示作品明确要求)
提高任务:
小球沿抛物线运动添加有加速度的效果。
月球绕地球旋转的同时绕太阳旋转。(提示:利用影片剪辑)[小 结]
① 线条必须在引导层才能成为引导线。
② 被引导的元件注册点必须落在引导线起点和终点上。③ 引导层里的所有对象在影片播放时都是不可见的。④ 引导层曲线不能封闭 课后反思:
完成本节课的内容需要有flash动画制作中层与运动渐变动画的知识基础,作为flash动画制作中难度相对较小的知识点,运动引导层概念的建构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层、运动渐变等重要的概念,也能为下一步学习遮罩层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挖掘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成为本节课想要挖掘的重点。
在引入中所展示的三个不同领域的flash应用作品涉及了“flash网站首页广告”、“Flash MV”、“教学课件”,贴近学生生活,确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实践中学生能够很快运用所给素材达到基本目标;在注册点与起点终点对齐问题上也因提前强调而很少出现。但是这个设计环节实际上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展示给全班共同解决,效果会更好,更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在提高任务中设置了不同方案供学生选择,增加了选择性,拓展了学生思维,结合了影片剪辑这个重要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锻炼了他们的路基思维能力,并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主动参与,相互解疑解惑。
不足之处:
1、语速略快,语调平缓;
2、巡视指导的范围不够广泛,要关注全体学生,对于学生的每个问题应该都有答复,若不能同时解决多个学生问题,可以让层次较高的学生在完成任务后帮助教师指导其他同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这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更加自信、更加乐于助人、激励自身的更快进步,也能使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节奏。
3、个别问题分析不够透彻,应在易出问题的环节多强调、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如在师生共同分析一个学生所选对象不能沿指定引导线运动的问题时,教师只是提示了学生所绘引导线没有连续,中间某段是中断的,由于考虑课上时间和其他同学完成任务的情况,没有坚持让这个学生把中断点细致地找出来,这时教师应该用适当的语言特别强调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引起其他学生的高度注意,从而避免出现更多问题,影响课堂效率。
4、不应把普通引导层的概念引入,应布置为自学内容,这样可以在开始讲授新课的时候快速切入,突出本节课要讲授的重点,防止过多讲授内容的环节导致学生精力不集中。
5、评价环节略显不足。教师只在巡视过程中随机点评,结合展示时的点评,不足以激励多数同学。可以尝试设置学生互评环节,激发学生更大热情,同时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篇:如何写好作文的引导方法
如何写好作文的引导方法
1、认清作文指导的价值在哪儿
2、找到写作的情感发源地
3、精心点拨学生写作的思维路径
4、点评应该是用心灵解读心灵
如何对学生写作进行有效指导--
1、认清作文指导的价值在哪儿
学生作文的最大障碍,也许不在无可炊之米,而在没有想炊之欲
对于学生作文的指导,我们历来强调多读多写。这当然是写作的真理,但当我们将其反复强调的时候,实际上等于在说,我们的作文指导多处在无为状态,我们看不到作文指导的价值。
作文指导的价值在哪儿?它正隐藏在重重迷雾之中。作文教学的迷雾,包括生命写作指导与生存写作指导的矛盾,思想情感引导与技法指导的矛盾,兴趣激发与模式指导的矛盾,创新引导与规范指导的矛盾。
作文指导如果能够突破重重迷雾,在这几组关系中找到平衡点,那么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作文指导至少有如下三重价值:
第一重是方法价值。它可以指导学生掌握写作的一般规律,让学生的写作入题、入体、入格;可以指导模仿、举一反三。这种指导不是告诉学生不能怎么做,应该怎么做,而是指导学生可以怎么做。不过方法价值在生存写作、应用写作、交际写作方面体现得更为充分一些,对于生命写作、审美写作来说,其价值是有限的。
现代心理学将学习分为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外显学习重视的是显规则与显性方法的学习,但写作的显性规则价值有限。一是因为文无定法。语言学习的显性规则本来就有限,而有限的显性规则意义也很苍白。写作是不受理论支配的。在没有多少理论支配的时候,语言文学同样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反而在理论发达之后,语言文学却不一定能够出现理论所期望的高峰。二是学生对写作的显性规则并不陌生。在小学生刚开始作文的时候,也已有十年高强度的自然状态下的母语熏陶经历。实际上,他们每天都在叙事、议论和抒情。
第二重是思维价值。学生写作的难点不在技法,而在似乎无事可叙、无情可抒、无理可说;或者事不生动、情不高雅、理不深刻。因而作文指导更高层次的价值,体现在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体悟生活、思考生活,培养健康高雅的趣味和丰富而独特的情感。理不直则气不壮;气不盛则言不宜。即使平时作文不太好的学生,一旦作文题目与其生活接近,或者涉及到他熟悉或感兴趣的话题、领域,也能“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
第三重是激发情感价值。作文指导的情意价值、思维价值是有限价值。有限的指导,面对大千世界,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面对具有不同写作个性的学生,仍然有可能是苍白无力的。学生作文的最大障碍,也许还不在无可炊之米,而在没有想炊之欲。或者动笔之前觉得写作太难,或者写完之后没有成功之感,因而对写作没有兴趣。只有将作文指导建筑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其方法价值才会显现,情意、思维价值也会得到更充分的实现。一旦作文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去找“米”、去模仿、去研究。兴趣问题是动力问题,作文指导的兴趣价值是无限价值,作文教学的重点在于激发写作情感和兴趣。当我们的作文指导,使学生的作文是开心作文、成功作文、激情作文、冲动作文时,它的价值和意义就毋庸置疑了。(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红岭中学)
2、找到写作的情感发源地
作文指导应该从调动和调控写作的情感因素入手,指导学生把生活中的情感因素运用到作文写作中
作文的基本内在动力是激越的情感,作文指导自然应该从调动和调控写作的情感因素入手,指导学生把生活中的情感因素运用到作文写作中,巧妙发挥情感这把双刃剑的积极作用,从而把人的这种天赋作为吸收与释放生活的能源。由此,写出优秀的作文,就不仅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而且是可见可触的目标和现实。
那么,作文指导怎样发挥情感的天赋促成学生写作的良好状态呢?
置身情境酝酿情感人
人的情感有时会处于静止和钝化状态,对一些事物习以为常后,往往就看不出写作的价值。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处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觉其臭”。在这种状态中,肯定难有写作的激情,也很难写出好的作文。此时,若能创设一种情境,设身处地激活写作情感,写作欲望就会得到激发。其方法就是要心志专一,深入领会命题内容、要求和意图,然后调用、酝酿与命题内容一致的情感因素,通过联想、想象把自己的感情融入题目设置的情境中,进入角色,亲自感受生活的五彩缤纷和酸、甜、苦、辣,让往昔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浮现于脑海,使那些与题目有关的可憎可恶或可歌可泣的事件一起涌上心头,从而产生写作冲动,引发一吐为快的感觉。此时,只要再略作布局谋篇,往往就能写出一篇文情并茂的好文章。
例如,我曾以“排队”为话题,让学生写过一篇作文。面对这个作文题,许多学生只是静止地从打饭排队、乘车排队、买东西排队、考试排名等方面进行构思,写作时大多落入俗套,写出的作文缺少生气,没有感人之处。当我指导学生置身情境,调动自己的情感因素来参与写作、进行构思后,写作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通过想象进入角色情境中,回忆自己曾经“排队”的苦与乐,激动与悲伤、后悔与欣慰,重温自己与“排队”相关的切身体会,写作的激情、动力被唤发出来,从而写出了很多感人的作文。
提取最动情的“生活断面”
有时,学生面对作文题目,也有心灵的震动,也激发了感情的浪花,但写作时仍觉思维不畅,究其原因,往往是感情还处于蒙眬状态。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静下心来,从自己的心灵深处寻找并提取最动情的“生活断面”,或在情感的发源地,找寻自己最有感触又与题目紧密结合的生活场面。这些能够感动自己的事例片段和场面,也往往能够感动读者。如果能够把这些让自己感动的事例和场面与题目紧密结合,使饱含情感的印象清晰起来,写作的良好欲望便会产生,若再能升华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一篇卓尔不群的好文章就会诞生了。
运用“移情法”引发联想
人的感情是有规律的。爱屋及乌就是其中的一种规律,心理学上叫做“移情”。卢家楣教授在《情感教学心理学》中曾非常明确地指出:“情感迁移是一种感情扩散、泛化现象,当一个人对他人有好感时,那么对他所交的朋友、经常使用的东西也会产生好感。这便是情感迁移现象。”写作时,由自己的喜爱或厌恶的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关、相反、相似的事物,分别叫做相关联想、相反联想、相似联想。学生作文前,如果能巧妙运用“移情法”引发联想,常常会产生良好的写作欲望,从而进入一种良好的写作情境。
“移情”的具体方法就是指导学生根据命题,将自己的感情外射到与之相关的人、事、景方面,通过感情迁移引发积极的写作情感和冲动。
例如,有一个学生根据“排队”的话题,写了一篇名为《要敢于“插队”》的作文。这位学生对打饭排队很反感,在这种感情的驱使下,由排队问题联想到了与之相反的插队问题,而他对插队和创新问题情有独钟,所以就写了插队。这正是运用移情法进行联想来启动写作欲望,打通写作思路的范例。该生在运用移情联想时结合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来立意,跳出了众多学生单纯从“排队”的静止状态构思的惯性思路,激活了写作感情,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感悟、个性感受,既有创新,又言之有理,运用移情法功不可没。(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教苑中学)
3、精心点拨学生写作的思维路径
教师对学生作文写作思维路径的指导可以避免作文教学的无序与随意
作文指导实践常常面临两种困境:一是学生有东西写不出,二是没有东西硬要写,以致学生害怕作文。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是当前的大多数作文教学关注的仅仅是写作活动结果,学生写作文就是为了应付老师和考试,语文教师也多只是按考试的标准对学生作文进行评判、批改。作文之前对审题、立意作些指导,而后便让学生写作,似乎成了教师固定不变的作文教学程式。整个作文写作过程,学生大多处于机械、静止、被动、应付状态。二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及其指导一直处于无序和随意状态。教师对学生作文写作思维路径的系统研究与指导相对不足,缺少了对作文重要环节写作过程中的指导,这对写作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来说,必然会对写作文产生畏难心理。
在学生写作中如何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和顾虑?如何让学生视写作文为乐事?如何进行指导才有效果?这应当成为作文教学关注的重点。
指导学生理清思维路径
写作本是一项复杂而艰苦的思维活动,因此,在学生作文过程中为他们做些铺路搭桥的工作必不可少,而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在于点拨作文写作思路。叶圣陶先生曾反复强调“语文教学要重在教思路”,这对作文教学来说尤其重要。许多学生有东西写不出往往是不会调理写作思路所致,因此进行写作思路指导应当成为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的重点。
理清写作思路,并非仅仅讲解作文模式。每种文体往往都有其独特的样式,于是不少教师对文体、模式津津乐道。文体、模式固然好讲,但让涌动着生命激情的少年写作文时只是固着于套用既定的模式,再有味道的东西也会索然寡味。而且模式也许更适合生存写作,对于生命写作而言,文心似水、随物赋形才是生命意识的流动。因此,写作过程的指导,重在思路点拨。
指导学生合理使用技巧
任何成功的作文,都离不开恰当、巧妙的思维方法。思想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性的标志,优秀学生总会追求独特的思维方法和深刻而富有创造性的表达。作文教学要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写好作文也要有好的表达艺术和技巧。好教师应该能指导学生寻求令人惊喜与兴奋的写作艺术和技巧。因为优秀的作文总是会或满足读者对“新”的期待,或满足读者对“美”的追寻和鉴赏,或对丑恶事物作出尖锐的鞭挞和讽刺。其表达的艺术,主要体现在语言表达的技巧,作文情境、意境、韵味的酝酿和创造,作文中心的表达、结构的安排技巧以及个人独特的令人惊奇的艺术品位等方面。
指导学生用激情驾驭写作
目前的作文指导,往往着重审题、布局、写作技巧、体裁的把握,等等。这些固然有其作用,但是,真正的好作文常常“文无定法”。孔子主张“辞达而已”,韩愈强调“气盛言宜”,东坡倡导“随物赋形”。在思想情感与技法之间,他们都选择了前者。也许他们也曾有雾失楼台的感觉,于是特地为后人指点了写作的迷津。
在作文写作过程中点拨学生酝酿激情写作,乃是作文指导的根本。作文就是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每个人都能够写文章,每个人都能够用文章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其实,每个人的一生也都是在人生的舞台上表达自己的情感,向社会、向周围的人们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由此可见,当写作中有了激情,写作便成了人生中的一件极其自然的事,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而如果在写作中酝酿好了作文的情感,就在作文方面具有了写作成功的重要因素。
平时学生作文对生命情感的遗忘,是作文和语文学习最大的悲哀;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漠视对生命情感的引发,是教育者最大的失职与不幸。其实,好的作文从本质上说,就是对生命活动的情感进行智性的反思与表达。(作者单位:河北省东光县第二中学)
4、点评应该是用心灵解读心灵
教师在个性化的点评中,在表达自己的思想的同时,触动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思想
作文评价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指导、鼓励学生主体写作的重要步骤。学生将一篇写好的作文交给了教师,就如同交出了一颗心,总是焦虑不安而又满怀希望地期待教师评价。而评价与点评(评语)是紧密联系的,点评是评价的定论性核心方式之一,是激励写作、促进写作、评价写作的权威度、可信度的保障语言。因此,教师如何给学生作文评价或点评,如何解读作者的心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
作文点评一般应具有下列基本特点:一是激励性。教师重在发现学生写作过程中的闪光点,使学生在赞赏中激发写作兴趣。“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这是教师给茅盾小学时的作文评语。其时“小子”十二三岁,无论他如何天资聪颖,教师的评语还是有点言过其实。但是,谁又敢否认,不是教师那激奋人心的评语,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少年茅盾成为后来的一代文豪呢?二是商榷性。所谓商榷性,就是指给学生习作指出缺点时,要求教师用启发的方式和商量探讨的口吻。这是一种民主的作风,也是对学生民主意识的培养和熏陶。而且使用商榷性的语气,学生容易接受。三是针对性。评语应该根据写作训练的目标,有所侧重,不宜面面俱到。如教师给少年茅盾《文不爱钱武不惜死论》一文的评语,就是主要针对文字功夫来讲的:“慷慨而谈。旁若无人。气势雄伟。笔锋锐利。正有王郎拔剑斫地之慨。”
在新课程背景下,许多教师尝试主体性作文教学,并构建起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价体系。他们认为,学生作品真正的“第一读者”与“第一评者”均应该是学生自己。尽管学生作品里有教师的汗水和智慧,但是,作文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真正的心性流淌。把作文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让他们自评、互评,让他们成为写作的主人,这才是唤起学生写作热情的关键。这种认识和实践无疑是符合新课标精神的。“授人以鱼,可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供一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作文评价的方法,使学生在自评或他评中,经过不断的个性化反思,逐渐形成自己的判断,培养作文评价能力,正是我们作文教学的目的之一。问题在于,在目前的评价方式和话语体系中,大都只是对作文内容和形式作出判断性评价,出现在学生作文点评中的都是一些冷冰冰的字眼:“语句通顺,层次分明,但语言欠生动,中心欠突出„„”这样空洞的、程式化的评语屡见不鲜。有些教师精心设计出学生作文“自我评价表”,也都是按照高考评分标准加以细化,设计若干条条框框,让学生自我测评。这些方法和评语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评判和界定作用,但其模式化和机械性的特点,很难体现教师丰富的思想和鲜明的个性,学生在自评或他评中自然是照葫芦画瓢,评语中难以展现才情与自我,写作的激情也难以迸发。
遵循共性,提倡个性,应是作文教学评价改革的方向。无论是教师给学生点评作文,还是教师指导学生自评或他评,都应体现评价者对于写作的理解,对于作者的理解,对于教育的理解,都应以心灵解读心灵。唯其如此,才能与作者发生共鸣、产生碰撞,才能在表达自己思想的同时提升作者的思想;作文评价的激励、修正、调控、提升的功能和价值方能充分体现。倘若一味套用高考评价标准,采用一种评价模式,板着面孔说教,每篇都是陈词滥调,那样的作文评价是很难显示其价值和生命力的,学生的写作欲望也难以激发。
近年来,深圳市教研员程少堂,主张大胆突破传统的作文评价模式和评价话语体系,他的作文点评将自己独特的感受、发现与小作者对话交流。这样的点评坦荡幽默、点石成金,令人耳目一新,为新课程作文教学和作文评价走向多元化、个性化提供了启示。
第五篇:运动目标跟踪方法
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基于区域匹配的跟踪方法、基于模型的跟踪方法、基 于动态轮廓的跟踪方法和基于特征的跟踪方法。
(1)基于区域匹配跟踪方法的主要思想:该方法主要是将包含运动目标的运动区域作为参考模板12引,在下一帧图像中按照一定的搜索方法搜索模板,找 到的最优搜索区域判定为匹配区域。该方法在理论上是十分有效,其可以获得 丰富的目标信息,对小目标跟踪效果好;但是当搜索范围较大时,目标匹配会 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如果目标发生变化或者被遮挡时,跟踪效果会大大下降。
(2)基于模型跟踪方法的主要思想:该方法通常会使用三种模型进行目标
跟踪:线图模型、2D模型、3D模型【231。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3D模型更接近现实生活中的物体,使用最多的是基于3D模型的跟踪方法,特别是针对刚体(如 汽车、飞机等)的跟踪。概括来说,跟踪的方法如下:利用获得的目标3D模型,然后针对实际的视频序列进行目标的搜索与匹配。在实际的跟踪环境中,3D模 型的运算量很大,而且获得所有目标的3D模型并全部存储是一项几乎不可能的 任务,因此该方法的实际应用比较少。
(3)基于动态轮廓跟踪方法的主要思想:该方法主要是指对目标的轮廓进
行提取,即用一组封闭的轮廓曲线来描述目标,将其作为匹配的模板。此轮廓 曲线能进行自我更新以适应非刚体目标的形状变化12引。例如Paragan等人利用短 程线的轮廓,加入水平集理论检测并跟踪目标【2 5J;最经典的算法是Michael Kass 等人在1 988年提出的主动轮廓模型(即Snake模型)的方法【2 6|,其本质是能量 的最小化。通过不断求解轮廓曲线能量函数的最小值,不断调整其形状,从而 实现对目标的跟踪。该方法在简单背景下,能够准确的进行目标跟踪。但其对 于背景复杂情况以及速度较快或形变较大的目标,运算速度很慢,而且对于遮 挡问题的解决不是很好,因此很少应用于实际的监控系统中。
(4)基于特征的跟踪方法的主要思想:该方法主要是通过提取目标特定的特征集合,如角点或边界线条等【2¨,将其作为跟踪模板,在下一帧中搜索并进 行帧间的匹配,从而实现目标的跟踪1281。改算法的优点在于其是以目标特征为 基础,因此,在目标的整体特征不完整,即目标被部分遮挡的情况下仍然可以 实现跟踪。该方法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方法。
1.4.课题的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安排
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是智能视频监控领域的基础与前提。本文主要是针对 静态场景下的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学习,找到更好的运动 目标检测与跟踪方法。
本文对目前常用的目标检测与跟踪方法进行了原理介绍与性能分析,并在 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且与原有的基于混合高斯模型的目标检 测方法以及基于基于码本模型的目标检测进行了比较。在运动目标跟踪方面采 用基于Kalman预测的Mean Shift方法,同时加入了信息量度量的方法,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