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师范教学论题库(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5 01:18: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吉林师范教学论题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吉林师范教学论题库》。

第一篇:吉林师范教学论题库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9教学《学记》: 中国古代的《学记》是我国和世界文化教育史上的光辉著作,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著。1.怎样看待教学的地位?4 ①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②教学直接体现教育的目的。③教学是学校活动的中心。2.教学的作用体现在哪几方面?4 ①教学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②教学为学生社会化做好准备。3.国内外教学者对教学论研究对象的认识有哪几种?5 ①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规律。

②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变量或者教学要素。③教学论研究对象是教与学的活动。

4、教学论从产生到不断深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代表人物及著作有哪些?8 ①教学论的萌芽阶段(16世纪以前)孔子《论语》、《学记》、苏格拉底的苏格拉底法也成为产婆术原理、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最早的教学法论著。②教学论发展阶段(17世纪-20世纪初)(1)出现了教学论专著,经验描述开始转向学科体系构建。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好《大教学论》,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2)教学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

③教学论的繁荣阶段(20世纪初-现在)20世纪被认为是教育的黄金时代。(1)多种流派并存,发展趋向多元化。苏联、东欧的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论,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思想。德国以瓦·根舍因、克拉夫基达标的范例教学,保罗·海曼为首的柏林教学论流派。美国杜威,被称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提出经验主义课程。(2)课程与教学分离,成为独立的学科领域,1918美国博比特《课程论》,1949泰勒《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3)形成科学的教学论理论基础。(4)教学技术对教学影响越来越突出。5.简述当代教学观的演变趋势。12 ①从重视教师向师生并重转变。②从重视知识传授向关注能力培养转变。③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 ④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⑤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三、论述题

1.试论述教学论的心理基础。

①学习观的变革推动教学论的发展:学习是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学习理论的推动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杨浦期是20世纪,心理学对教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行为主义使教学过程遵循一定顺序与步骤,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获得知识的速度。但是行为主义把人的学习简单化、机械化,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知主义者关注的是学习者的内部心智的研究,以及如何促进心智的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要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理解行为者所知觉的世界,即要知道从行为者的角度来看待事物。②儿童观影响人们的学生观:学生发展的主体观,学生发展的整体观,师生之间的平等观。2.试论述教学论的文化与社会学基础。① 文化与社会因素渗透在教学论中 ②文化与社会因素影响教学的价值取向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活动进行之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学习结果的预期或估计。23

二、简答题

1.要准确理解教学目标的含义,必须注意哪些内容?23 ①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为学生,而非老师。②教学目标的内容主体为学习结果,而非学习过程。

2.教学目标的功能有哪些?25 ①导向功能。②激励功能。③评测功能 3.简述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31 ①教学目标必须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教总目标来确定。②教学目标必须依据学科的性质特点来确定。③教学目标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4.简述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32 整体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 可操做性原则 5.简述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33 ①钻研课程标准,分析课程内容 ②分析了解学生 ③根据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 ④列出概括性的教学目标

6.三维教学目标的内容有哪些?设计三维教学目标的步骤是怎样的?36 是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钻研教学内容 ②充分了解学生 ③重组教材内容 ④挖掘德育内容 7.设计三维教学目标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几方面?37 ①要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②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语言要体现出“学”的结果。③教学目标的全面性不要机械教条地运用。

④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树立单元整体备课的意识,既要注意设计教学的“硬任务”(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也要设计“软任务”(文化知识的培养、道德情感的熏陶、想象力思维发展的培养、学会学习的引导等)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做到真正吃透教材、融会贯通、全面把握、整体设计、分解实施。

三、论述

1.试论述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26 1956 出版了《教学目标分类学》第一次提出了用分类方法分析学生在课堂中发生的各种学习。布卢姆等人认为教学目标可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每个领域由可分为由低级到高级的若干个不同的层次和水平。

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由低到高、由繁到简的顺序划分为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克拉斯沃尔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将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由低到高五个层次,即接受(或注意),反应,评价,组织以及价值与价值体系的个性化。

哈罗1972年提出的分类系统,他把动作技能由低到高分为反射动作,基础动作,知觉能力,体力,技能动作,有意交流。

2.试论述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的目标分类理论。28 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中将教学可能产生的结果即学生的学习结果分为五类:言语能力,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教师:受社会委托,在学校中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影响,把其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以此为主要职责的专业人员 41 师生冲突 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绪对立或公开的对抗。58

二、简答

1.在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体现在哪个方面? 42 ①由“课堂主宰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②由知识灌输着向人格培养着 ③从单向的传递者转向多向对话交往者

2.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运作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体现在哪些方面?43 ①由执行者变为决策者、构建者 ②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

3.在新课程背景下,职业发展中教师角色转变体现在哪些方面?44 ①教师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 ②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 4.在新课程背景下,工作方式中教师角色转变体现在哪些方面?44 ①教师之间的合作 ②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合作 5.教室职业道德修养体现在哪个方面?45 ①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对象 ②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③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④互相扶持,团结协作

6.作为合格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怎样的?47 ①学科专业知识 ②教育学科知识 ③普通文化知识 ④实践性知识 7.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中,教师“关注”阶段论的内容有哪些?51 ①任教前关注 ②早期求生存阶段 ③关注教学情境阶段 ④关注学生阶段 8.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中,教师职业生涯周期阶段论的内容有哪些?51 ①生存与发展期,处在从教1-3年。②稳定期,从教4-6年左右。③尝新与自疑期,7-25年 ④平静与保守期,在教师职业生涯的最后几年,进入游离和休闲期。9.学生的本质特点是什么?54 ①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②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③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 10.教师应该在哪几个方面着手更新学生观 现代化?55 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②确立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 ③认识学生的独特性 11.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哪些?57 ①工作关系 ②心理关系 ③道德关系 12.造成师生冲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59 ①大学教育或是师范教育与工作实际由较大差距 ②双方的期望不一致,会引起师生冲突。③ 角色意识过强的误区。④师生的代沟问题。13.师生冲突类型有哪些?59 ①教师的体罚型—学生的报复型 ②教师的惩罚型-学生的逃避型 ③教师的心罚型-学生的沉沦型

三、论述

1.论述教师专业素养。45(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①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对象 ②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③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④互相扶持,团结协作

(2)教师的知识结构:①学科专业知识 ②教育学科知识 ③普通文化知识 ④实践性知识(3)教师的能力结构:①人际交往能力 ②课堂管理能力:目标导向能力,激励与强化能力,课堂秩序的管理能力,营造课堂气氛的能力 ③教学监控能力:计划与准备,课堂的组织与管理,教材的呈现,言语和非言语沟通,评估学生的进步,反省与评价。④教育研究能力 2.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61 ①教师与学生交往的原则:理解,尊重,宽容,平等。②教师与学生交往的技巧:要知道学生心理想什么,期待,记忆,公平,幽默,暗示,谈话,角色变化。

3、当代教育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出改变?42(1)师生关系中教师角色的转变:①由“课堂主宰者”转向“平等中的主席” ②由知识灌输着向人格培养着 ③从单向的传递者转向多向对话交往者

(2)课程运作中教师的角色:①由执行者变为决策者、构造者 ②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3)职业发展中教师的角色:①教师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 ②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4)工作方式中教师的角色转变:①教师之间的合作 ②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合作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69教学过程(广义、狭义):

二、简述

1.教学过程的特点有哪些?68 ①教学过程有很强的目的性

②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交流、师生共进的过程 ③教学过程使五育一体,综合了各育的共同实施 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哪些?70 ①心理准备 ②领会知识 ③巩固知识 ④运用知识 ⑤检查效果

3.教学过程中动力矛盾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73 ①教师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②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③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4.教学过程交往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77 ①交往的本质属性——主体性 ②交往的准则——相互理解 ③交往的运行机制——视界融合 ④交往的存在状态——全息互动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84教学规律:是指教学中客观存在的、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89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教学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

91直观性原则: 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

92启发性原则: 指教师在教学中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人格。

93系统性原则: 指教学要根据所传授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以及学生能力发展、知识掌握的顺序,循序连贯地进行,也成为循序渐进原则。

9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94巩固性原则: 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够根据需要迅速地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95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98因材施教原则: 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96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是指教学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同时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简答

1.教学的基本规律有哪些?85 ①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②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③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④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的规律 2.教学原则制定的依据有哪些?90 ①教学原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科学概括和总结 ②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科学反映 ③教学原则受到教育目的的制约

3.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91 ①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

②启发性原则:指教师在教学中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学少年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人格。贯彻该原则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习兴趣,不断激发求知欲;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发扬教学民主,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4.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92 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②培养学习兴趣,不断激发求知欲; ③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④发扬教学民主,培养自主学习习惯。5.贯彻系统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94 ①处理好教学活动顺序与学科知识逻辑顺序、学生能力发展、知识掌握顺序之间的关系。②教学时突出重点、难点,主次有别。

③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和补救学生在学习中的缺陷。④教学要有一定难度和速度。

6.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96 ①教学内容筛选和选择要注意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②挖掘教材的思想性。

③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素质。7.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97 ①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 ②教学重要密切联系实际。③适当开展实践活动。

三、论述

1.试论述教学的启发性原则。92 基本含义:指教师在教学中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学少年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人格。

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②培养学习兴趣,不断激发求知欲;③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④发扬教学民主,培养自主学习习惯。2.试论述因材施教的原则。98 基本含义: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①教师要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一般特点和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②要正确处理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的关系。3.试论述量力性原则。95 基本含义:又称“可接受性原则”,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要正确认识和科学估计学生的发展水平及其潜在的发展可能。②合理组织教学,使之在促进学生发展上起重要作用。③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06隐性课程:也称潜在课程、无形课程或隐蔽性课程等。一般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具体学习环境中所获得的“计划外”的知识、观念、情感等,不是课程计划中所预期的东西。其显著特点是“自发的、个性化的”。

118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二、简答

1.人们对课程的标准存在着哪几种类型?118 2.课程标准为什么取代教学大纲?119 ①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②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③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3.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有哪些?121 ①课程目标

②学生的需要、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③社会发展 ④科学文化知识

4.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有哪些?122 ①直线式与螺旋式②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③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5.课程资源的作用体现在哪几方面?132 ①学校课程的创造性实施是需要课程资源 ②师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课程资源 ③科学知识的发明与创造需要课程资源

三、论述

1.试论述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124 新德等人关于课程实施取向问题的研究收到了课程学者及专家的普遍认同。他们将课程实施或研究课程实施的取向分为3钟: 第一种是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第二钟是课程实施的相互调适取向 第三种是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

2.为什么说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134 ①教师在教学时间中具有多重身份

教师是学校课程的具体实施者;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开发主体 ②教师是意识主题,具有能动性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140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144课堂教学:又称班级授课制,是指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课程计划汇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147个别化教学:指为了适合个别学生的需要、能力、兴趣、学习进度和认知方式特点等而设计的教学组织形式。

156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指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158学案: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地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150师生教学合同制:它是一种教师与学生通过签订合同的形式来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二、简述

1.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体现在哪几方面?151 ①班级教学规模小型化 ②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综合化 ③教学组织形式个别化 2.课堂教学的优点有哪些?145 ①课堂教学大规模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血多学生,而且使全体学生共同前进。

②课堂教学能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并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③课堂教学能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首先是教师系统讲授,而且在这个基础上直接指导学生学习的全国称。

④课堂教学把教学内容及活动加以有计划地安排,特别是通过课的体系,分工合作,从而赢得教学的高速度。

⑤学生彼此之间遇有共同目的和共同活动结集在一起,可以互相观摩、启发、切磋、砥砺。⑥班级授课制在实现教学任务上比较全面,从而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它不仅能较全面地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同时也能保证对学生正常的思想政治影响,启发学生思维、想象能力以及学习热情等。3.课堂教学的缺点体现在哪些方面?145 ①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学活动多有教师直接做主。②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③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④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

⑤不能容纳和适应更多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为他一切都固定化、形式化,灵活性有限。⑥不能保证真正的智力卫生的要求,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地分割。⑦缺乏真正的集体性。

4.直接备课必须做好的工作有哪几项?153 ①钻研教材②了解学生③研究教学方法④制订教学进度计划 5.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6.简答教案的研制过程。157 ①教案的设计撰写 ②教案的实施检验 ③教案的评价修改 7.学案设计的原则158 ①课时化原则 ②问题化原则 ③参与化原则 ④方法化原则 ⑤层次化原则

三、论述

1.试论述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144 ①课堂教学的概念 ②课堂教学的优点和缺点

③课的类型与结构:课的类型即课的种类,按教学任务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按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可分为讲授课、谈话课、练习课、实验课等。2.结合中学教学论实践,试论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①备课 ②上课 ③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④课外辅导

⑤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

163教学模式: 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而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模型及其具体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

175情景-陶冶教学模式: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

176目标-导控教学模式: 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以矫正、强化为主要目的,帮助大多数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简述

1.教学模式的结构是怎样的?163 理论依据,主题,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 2.教学模式的特点有哪些?165 指向性和探索性,操作性,完整性,稳定性,灵活性 3.教学模式的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166 ①实践功能:指导、预见、系统化和改进教学实践②理论功能:提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论

4.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的教学模式有哪些?174 传递—教授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目标—导控教学模式,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

5.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什么?178 ①由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②由归纳型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③由以“教”为主向着重“学”的教学模式发展④由传统方法的教学模式向现代科技手段的教学模式发展 6.如何选择应用教学模式?179 ①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模式②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模式③根据学生的特征选择教学模式④根据教师自身特点选择教学模式 7.教学模式的运用应该遵循哪些原则?179 ①树立正确的教学观②克服模式的单一化③模仿之中有创造④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 第九章

一、名词解释

182教学方法:指师生为有效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而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

184讲授法:又称讲演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各种知识的教学方法。

184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课外读物而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

185演示法:教师在课堂上配合讲授或谈话,通过展示实物、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而使学生在观察中获取指示的方法。

186实习作业法: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一定场所从事一定的实践工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综合运用理论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又称实习法。187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班级或小组形式围绕某一课题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并进行争论、探讨,以提高认识或弄清问题的方法。

187发现法:教师通过提供适宜于学生进行“再发现”的问题情境和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独立的探索、研究和尝试活动,以发现相应的原理或结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方法。191自主学习:指个体确定自主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学习。

194合作学习: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钟的互动性学习。

二、简述题

1.现代教学方法的主特征有哪些?183 ①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能;②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③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总结和指导;④注重学生的心理及其学习动机的激发;⑤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及网络资源平台的运用;⑥继承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教学实践经验。2.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各应如何运用?184 ①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各种知识的教学方法。它能深入地分析试试,并据此作出科学的结论,它所设计的问题较为神光,所需时间也较长,多用于中学高年级和大学的教学。②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师生间的问答而使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谈话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都应紧扣教材,难以适当,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因人而异。在谈话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小结,是学生所习得的知识得到贯通。③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课外读物而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其有以下基本要求:指导学生精心阅读教科书;知道学生善于阅读参考书;指导学生写好各种形式的读书笔记。④演示法,教师在课堂上配合讲授或谈话,通过展示实物、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而使学生在观察中获取指示的方法。选好演示教具,是全班学生能清楚观察到演示活动,演示时要配以讲解。⑤参观法,教师紧密配合教学,组织学生到校外一定场所进行直接观察、访问而获得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方法。教师应在参观前做好充分准备,组织学生参观时认真仔细观看,结束后指导学生客观评价。⑥实验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一起设配,采用特定的方法而进行独立操作,在观察研究中获取直接经验、培养技能技巧的方法。⑦练习法,要明确目标,计划周详,难度适当,科学方法,正确态度,及时总结。⑧实习法,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一定场所从事一定的实践工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综合运用理论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⑨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班级或小组形式围绕某一课题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并进行争论、探讨,以提高认识或弄清问题的方法。讨论前,教师应充分准备,讨论中应引导学生,倾听发言。⑩发现法,教师通过提供适宜于学生进行“再发现”的问题情境和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独立的探索、研究和尝试活动,以发现相应的原理或结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方法。

3.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有哪些?197 ①学生小组成绩分工;②小组游戏竞赛;③切块拼接;④共学式;⑤小组调查法

三、论述题

1.联系教学实际情况,论述对学生学法进行指导的内容和要求。204 内容:①指导学生学会制订学习计划,其有利于明确学习名表,实施学习过程,养成良好习惯,高效利用时间;②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学生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而阅读是活的书本知识的基本方法。要制订阅读计划,“定向阅读”,帮助学生交接阅读中的心理状态,让根据自身情况阅读;③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科学的观察方法是人们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学习方法,其有利于增加感性认识,获得直接经验。④指导学生学会记忆,其应注意:明确识记目的,掌握符合记忆规律的记忆方法,有效复习。⑤指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程序,教师应指导学生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思考后发问。⑥指导学生学会克服学习困难,教师应指导学生自我激励和自我克制,排除学习干扰,注重学与习、思、问等的结合,以实现预定的学习目标。

第十一章

一、名词解释

235课堂管理: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促进学生的发展而采取的程序步骤和措施以及教师的相关行为和活动。

238课堂规则: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各项活动应该遵守的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基本行为要求和准则。

245课堂社会心理环境:在班级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以及学生之间在长期的教学交往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能够被班级成员所感知和体验的氛围。

246课堂问题行为: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者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246外向性课堂问题行为:直接干扰课堂正常教学活动的攻击型行为,这些行为是最易被察觉的,如相互争吵、高声喧哗、迟到等行为。

246内向性课堂问题行为:不易被察觉,对课堂教学活动正常进行不构成直接威胁的退缩型行为。

二、简答题

1.课堂管理的功能是什么?236 课堂管理的功能在于:为学生提供一种明确的组织与结构,维持课堂秩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降低学生的课堂焦虑水平,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教学质量。具体表现为:①创立良好的课堂环境②约束和控制有碍教和学的问题行为③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2.制定课堂规则的依据是什么?238 ①法令与规章②学校及班级传统③学生及家长的期望④课堂风气 3.简述制定课堂规则的原则与要求。239 ①课堂规则应该符合三个条件,即明确、必要合理和操作性强;②课堂规则应由教师和学生充分讨论,共同制定;③课堂规则应少而精,内容表述以正向引导为主;④课堂规则应该及时制定与调整;⑤课堂规则应该与学校的规章制度一致。4.简述课堂规则形成的方法。241 ①自然形成法②引导制定法③参照制定法④移植替代法 5.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246 ①外向性问题行为:直接干扰课堂正常教学活动的攻击型行为,这些行为是最易被察觉的,主要包括行为粗暴、相互争吵等对抗性行为;交头接耳、高声喧哗等扰乱教学秩序的行为;出怪声、做怪相以惹人注意的行为;语言粗俗、顶撞其他同学及老师的盲目的逆反行为;知道、早退等抗拒行为等。

②向性课堂问题行为:不易被察觉,对课堂教学活动正常进行不构成直接威胁的退缩型行为。主要表现在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等注意力涣散行为;害怕提问、抑郁孤僻等厌恶行为;神经过敏、烦躁不安等不负责行为等。

三、论述题

1.结合教育实际情况,论述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247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铲形主要有学生、教师、环境三个方面的因素。

①学生身心因素:生理因素,生理上的不健康,如营养不良、多动症等会导致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性别因素,男孩相对女孩而言精力旺盛、自控力较低、注意力时间较短,较容易铲形外向性行为;心理缺失,反映在焦虑、挫折和性格等方面;寻求关注。②教师方面的因素:教育观、学生观错误;教师的个性缺失;管理失范;教学的偏差。③环境因素:坚挺环境、媒体环境、学校环境。2.试论述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251 ①运用现行控制策略,实现预防问题行为。

确立学生的行为标准;促成学生的成功经验、降低挫折水平;保持建设性的课堂环境;进行有效的教学。

②运用行为控制策略,及时终止问题行为

鼓励和强化良好行为,以良好行为控制问题行为;选择有效方法,及时终止问题行为。③运用行为矫正策略,有效转变行为

掌握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内容;遵循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原则;应用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有效步骤。

第二篇:大专师范论文选题库

1.试论教育的平等性问题

2.试论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问题

3.试论教师与学生的法律关系问题

4.试论学生隐私权的保护

5.学校监护责任问题

6.关于择校问题的认识

7.试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

8.试论教师体罚学生问题

9.构建学校学习型组织的系统思考

10.科学发展观与学校人本管理研究

11.试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措施

12.╳╳学校的办学特色研究

13.中小学青年教师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

14.╳╳学校教师激励方式的探讨

15.╳╳学校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的个案研究

16.╳╳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17.新任教师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

18.试论班级中弱势群体的教育

19.从学习型组织理论谈班级的建设问题

20.师范生职前培养中的问题与思考

21.小学生课堂纪律问题及对策

22.优质班干部队伍创建的机制探讨

23.教学资源配置的实效性研究(可用案例分析)

24.试论人本管理在教学管理中的运用

25.和谐的学校管理模式微探

26.当前大学生学习压力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27.大学生弱势群体之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28.试论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9.现代教师的基本素养分析

30.教学评价的问题与对策

31.班集体管理的传统模式与创新研究

32.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问题

33.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34.中小学课堂激励策略研究

35.小学生课外补习情况的调查研究

36.论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可行性及价值

37.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研究

38.大学生消费观念研究

39.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研究

40.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研究

41.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42.专科生自我价值的认识研究

43.如何在大学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探讨

44.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分析

45.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

46.青春期教育研究

47.维果茨基教育思想对我国小学教育的启示

48.学前教育纳入义教育范畴探讨

49.家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50.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51.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52.农村寄宿制学校调查研究

53.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

54.小学教师的创造性人格调查研究

55.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56.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57.小学教师职业成长与教师教育

58.论小学教师收入与社会公平

59.农村教师科研素养研究

60.绩效工资改革后农村教师生存现状研究

61.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

62.学校学习制度的制定对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63.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64.关于走读生与寄宿生性格,能力差异的研究

65.教师建立威信的方法探索

66.期负行为成因初探

67.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探索与对策研究

68.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生学习负担研究

69.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70.综合实践活动在农村小学教育实施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71.在科学课程教学中如何提高科学素质的培养.72.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的研究.73.单亲家庭的教育问题分析.74.新任教师专业发展成长研究.75.杜威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改革的意义与价值.76.校园和谐文化的构建.77.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其改进策略.78.小学校长素质研究.79.试论如何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80.家庭教育与学生成长研究

81.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

82.关于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若干问题研究

83.浅谈“潜能生”的转化工作

84.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研究与探讨

85.我国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政府对策

86.课堂教育整合的实施与思考

87.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研究

88.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理性思考

89.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90.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91.╳╳市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92.╳╳市小学生课余培训调查研究

93.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的策略

94.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误区初探

95.╳╳市民办小学现状调查与研究

96.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97.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探讨

98.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角色转变的思考

99.关于小学校园安全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

100.农村地区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101.班级同辈群体对学生的影响研究

102.教育资源浪费现象透析

103.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问题研究

104.小学生人际交流的心理特点及教育策略思考

105.小学新手教师心理调适问题研究

106.小学生厌学成因及对策思考

107.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政策思考

108.透视“小升初”家长择校热

109.建设学习型学校的策略思考

110.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的策略思考

第三篇:党论题库

党校理论知识题库

一. 选择题

(一)1、党的基本路线,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路线。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要()于这个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保证这个中心任务的实现,而不能代替或冲击这个中心。

(A)服从服务(B)依托

(C)立足

2、中央反复强调,全党要加强学习,要结合新地实践,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是多方面地,首先要加强对()理论的学习。(A)、马克思主义

(B)、经济

(C)、科技

3、共产党员要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C)、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4、在新的世纪,()是我们党肩负的三大历史任务。

(A).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B).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C).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促进共同发展

5、中国共产党以()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党的十六大向全党提出全面建设()社会的奋斗目标(A)小康

(B)富裕

(C)富足

7、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这三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不断解放思想,形成的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科学发展观 B.以人为本观 C.和谐社会观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精神实质是,()

(A)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执政为民(B)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C)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本质在执政为民

9、中国共产党的生日是()。(A)1920年7月

(B)1921年7月

(C)1922年7月

10、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A)实现共产主义;

(B)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C)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目标

11、预备党员必须面向()进行入党宣誓。(A)党徽;

(B)党旗;

(C)党组织。

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A)立国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B)立党之本、强国之基、力量之源;(C)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13、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4、我国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15、我国社会的分配制度是()。

(A)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B)按劳分配为主体、允许其他分配方式并存;(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6、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社会主义民主制度;(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7、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行()相结合。(A)以法治国和依德治国;(B)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C)依法为主和以德为辅。

18、应当用党的基本路线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党员和人民群众,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对党员还要进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努力使我国人民成为()的人民。

(A)有理想、有知识、有文化、有纪律;(B)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创造;(C)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19、在发展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时,我们党历来坚持的五项原则是()。(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独立自主、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B)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C)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独立自主、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和平共处。

20、党必须在()的范围内活动。

(A)法律和法规;(B)法律和党规;(C)宪法和法律。

21、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起码条件是()。(A)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

(B)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C)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

22、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基本条件是()。

(A)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B)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C)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23、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履行的第一条义务的首条是()。

(A)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

(C)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

24、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坚持()的原则。(A)少数发展;(B)个别吸收;(C)稳步发展。

25、预备党员的义务同正式党员()。(A)基本相同;(B)不一样;(C)一样。

26.在当代中国,坚持()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A)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

(B)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C)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 28.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是()。(A)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B)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C)改善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9.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A)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B)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C)全面建设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

30.科学发展观,是同()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1.(),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A)1977年12月(B)1978年12月(C)1979年12月 答案:AAAAB AAABA BCBBC CBCBC ABABC ABBAA B

(二)1、以()为标志,党和国家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A.粉碎“四人帮”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实行农村土地承包制 D.党的十四大

2、实行“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A.坚持一个国家,两个政府 B.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

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4、()是顺利推进改革的根本保证。

A.党的领导 B.坚持走群众路线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5、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的时间。

A.50年 B.100年 C.150年 D.200年

6、中国改革的第一个突破口是()。

A.农村改革 B.城市改革 C.国有企业改革 D.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7、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关键是要始终注意()。A.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B.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8、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A.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B.提高综合国力

C.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D.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9、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A.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完全由市场调节的市场经济体制 D.以市场调节为主,计划调节为辅的市场经济体制

10、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A、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B、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 C、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D、要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1、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D、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12、邓小平首次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在()。A、1977年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 B、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

C、1978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 D、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1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三大

1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坚持与时俱进 C、保持党的先进性 D、一切从实际出发

15、()不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A、在一个国家内,实行两种不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互相尊重,共同繁荣 B、台湾、香港和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司法独立,终审权须到北京 C、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现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也不变 D、台湾甚至可以保留部队

16、我国的立国之本是()。

A、改革开放 B、四项基本原则 C、党的建设 D、社会主义道路

17、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共产党领导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8、被誉为强国之路的是()。

A、四个坚持 B、改革开放 C、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D、科学发展

19、十六大党章确定党的指导思想是()。A、马克思列宁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公民。A、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B、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C、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D、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2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坚持与时俱进 C、保持党的先进性 D、一切从实际出发

2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全面协调可持续 B、以人为本

C、统筹兼顾 D、发展

2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D、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

2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坚持与时俱进 C、保持党的先进性 D、一切从实际出发

25、()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A、发展 B、改革 C、稳定 D、开放

2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改革开放 B、发展生产力 C、阶级斗争 D、提高综合国力

27、中国共产党党徽为()组成的图案。A、镰刀,锤头 B、镰刀,斧头 C、麦穗,齿轮 D、麦穗,镰刀

28、()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A、政治制度 B、生产力水平 C、自主创新 D、军事实力

29、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是()。

A、党的各级委员会 B、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 30、党员受到()后,其党内职务自然撤销。A、严重警告 B、撤销党内职务 C、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31、党是根据自身的纲领和章程,按照()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A、民主制 B、集中制

C、民主集中制 D、代表大会制度

32、党员的党龄,从()之日算起。

A、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 B、成为预备党员 C、成为正式党员后一年 D、递交申请书

3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把()作为主线。

A、党的基本路线 B、经济建设

C、文化建设 D、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34、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

A、三个月 B、半年 C、一年 D、两年

35、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A、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B、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理论联系实际

D、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6、()是党内的最高处分。A、党内警告 B、记大过

C、开除党籍 D、党内严重警告

37、()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改革开放 C、社会和谐 D、党的领导

38、中国特色社会的基本要求是()

A、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B、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C、人民民主,依法治国 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39、在当代中国坚持()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D、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40、()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A、人民民主 B、改革开放 C、共同富裕 D、社会和谐

41、加强党的建设要围绕着()

A、党的基本路线 B、经济建设 C、文化建设 D、反腐倡廉

4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和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发展生产力 B、提高综合国力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实现现代化

43、党的()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44、()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A、邓小平B、陈云 C、江泽民 D、李先念

45、“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是针对()问题提出来的。

A、香港 B、台湾 C、澳门 D、西藏

46、反腐倡廉教育要以()为重点。

A、全体公民 B、全体党员 C、领导干部 D、青少年

47、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以人为本 B、发展 C、统筹兼顾 D、发展

48、中国共产党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精神。A、民主 和睦 协作 双赢 B、民主 和睦 协作 共赢 C、发展 和睦 协作 共赢 D、发展 和睦 协作 双赢

49、()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精神文明

C、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D、公民道德

答案:BCBAB AAABD CBBAB BBBDA CDCBA BACDC CADCB CCBAA ACCAB CABA

二. 填空题

1、__1921___年__7__月,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国共合作的___北伐战争___、___土地革命战争___、___抗日战争___、___全国解放战争___四个阶段。

3、___1935___年___1___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___毛泽东___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4、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__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__,确立了___社会主义制度___,实现了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5、___1978___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6、三个代表是我们的__立党之本___、___执政之基___、___力量之源___。

7、中国共产党要坚持___立党为公___、执政为民。

8、中国共产党时___中国工人阶级__的先锋队,同时是__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__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__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__,代表__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__,代表中国__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__。

9、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由党的__阶级性___和___先进性____决定的,是经过长期斗争考验形成的,也是中国历史发展和中国人民长期选择的必然结果。

1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__邓小平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在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__经济建设__上来,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11、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__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__,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2、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__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___,是不是代表__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__。

13、四项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是__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__。

14、三个有利于是有利于__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__, 有利于__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__,有利于__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__。

15、根据党章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__政治__、__思想__、__组织__的领导。

16、我们党是执政党,改善党的领导包括改善党的__领导方式__和__执政方式__两方面。

17、为了使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必须适应党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需要,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实现干部队伍__革命化 军事化 知识化 专业化__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方针。

18、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____马克思列宁主义___、___毛泽东思想___、___邓小平理论___和__“三个代表”重要思想__。、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___马克思列宁主义___、___毛泽东思想__、__邓小平理论__和__“三个代表”重要思想__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20、当代大学生要承担艰巨的历史使命,必须具有全面的和较高的素质,其中包括___思想政治素质 知识能力素质 健康素质____等。其中__思想政治素质___是灵魂,它关系到大学生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

21、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根本任务是__发展生产力____,.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2、__实现共产主义___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纲领。能否高举共产主义旗帜,是区分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是区分真假共产党人的试金石。

23、__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___是团结凝聚全党的力量源泉。

24、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涵义:__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从社会性质来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属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范畴 第二,就发展程度来看,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的初级阶段__。

25、_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___是确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的依据。

26、现阶段我国主要矛盾:

___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___。

27、党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__经济建设__为中心,坚持__四项基本原则____,坚持__改革开放___,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8、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__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__。

29、党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___思想路线__、__政治路线__、__组织路线__的根本工作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__党的群众观点__和__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__的工作方法。

30、群众路线是我们党__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__的宗旨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完全一致的。

31、党风具有___外在性、一贯性、群体性、多样性、时代性__的特点。

32、党风建设的基本目的之一是__巩固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__。

33、党风建设的规律:

(1)党风和党的__政治路线____密切相联系;

(2)党风和__党性__、__世界观__密切相联系;

(3)党风和__社会风气__相互影响。

34、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以__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_为核心,以_立党为公执政为民___为根本目的,抓住当前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学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工作,努力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35、从高校的实际来看,应把__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___作为党风和校风建设的重要方面。

36、___民主集中制___是工人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37、最先提出民主集中制概念的是__列宁__,并在建设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实践中加以贯彻。

38、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__少数服从多数__,__下级服从上级____,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39、根据党章规定的民主集中制的6条基本原则,我们党应发扬党内民主应当遵循以下原则:__党内平等原则__、__多数决定问题原则__、__选举的原则__、__公开的原则__、监督的原则。

40、十五大党章规定的“四个服从”,是我们党最重要的纪律,是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其核心是全党服从中央。维护中央权威,就必须坚决执行“___少数服从多数___”这条政治原则和政治纪律。

41、党的纪律的主要内容,__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宣传纪律、保密纪律__。

42、党的纪律的特征:__自觉的纪律、铁的纪律、纪律面前人人平等__,这是我们党的纪律的根本特征。

43、党的纪律处分有五种:__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__。

44、正确的入党动机是,为了__实现共产主义目标,为了发展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为了维护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__,信仰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坚定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信念,愿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共产。

45、党性修养主要内容:__理论修养、政治修养、思想道德修养、组织纪律修养、作风修养、科学文化修养__。

46、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___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__,逐步实现__社会主义现代化___,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必须坚持和完善__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__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___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___的分配制度。

47、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各项工作都要把有利于___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___,有利于___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____,有利于____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___,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

48、坚持__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__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__立国之本___。

49、外交五项原则是__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__。

50、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___发展____,核心是__以人为本___,基本要求是__全面协调可持续__,根本方法是__统筹兼顾__。

51、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一般是指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__理论联系实际__、__密切联系群众__、__批评与自我批评__的三大作风。

52、“两个务必”是指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___谦虚谨慎,不骄不躁___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__艰苦奋斗__的作风。

53、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__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的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__。

5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___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___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55、___坚持四项基本原则____是我国根本区别于历史上的封建主义中国和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标志。

56、北航学生党员行为规范32字:

___学习理论,坚定信念,牢记宗旨,勇挑重担,艰苦朴素,勤奋好学,严于律己,争做模范__。

三. 简答题

1、总结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史得出的基本经验

2、简述党的性质

3、为什么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

4、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有哪些?

5、为什么说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6、为什么毛泽东思想被称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7、为什么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8、“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9、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这样经济文化相当落后的国家确立后,为了解决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课题,全党人民进行了哪些艰辛的探索?

10、当代大学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什么特殊重要意义?

11、当代大学生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有哪些?

1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13、党的纪律的主要内容

14、中国共产党员标准

15、党员义务

16、党员权利

17、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

18、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职权

19、北航学生党员行为规范三十二字

20、简述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基本路线

第四篇:党论题库

党校题库

一. 选择题

1、党的基本路线,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路线。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要(A)于这个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保证这个中心任务的实现,而不能代替或冲击这个中心。

(A)服从服务(B)依托

(C)立足

2、中央反复强调,全党要加强学习,要结合新地实践,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是多方面地,首先要加强对(A)理论的学习。(A)、马克思主义(B)、经济

(C)、科技

3、共产党员要坚持(A),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C)、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4、在新的世纪,(A)是我们党肩负的三大历史任务。AAAAB

AAABA

11-20 BCBBC CBCBC

21-31 ABABC ABBAAB

(A).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B).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C).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促进共同发展

5、中国共产党以(B)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党的十六大向全党提出全面建设(A)社会的奋斗目标(A)小康(B)富裕

(C)富足

7、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A),这三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不断解放思想,形成的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科学发展观 B.以人为本观 C.和谐社会观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精神实质是,(A)

(A)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执政为民(B)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C)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本质在执政为民

9、中国共产党的生日是(B)。(A)1920年7月

(B)1921年7月

(C)1922年7月

10、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A)。(A)实现共产主义;

(B)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C)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目标

11、预备党员必须面向(B)进行入党宣誓。(A)党徽;

(B)党旗;

(C)党组织。

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C)。(A)立国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B)立党之本、强国之基、力量之源;(C)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13、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B)。(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4、我国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是(B)。(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15、我国社会的分配制度是(C)。

(A)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B)按劳分配为主体、允许其他分配方式并存;(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6、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是(C)。(A)社会主义民主制度;(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7、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行(B)相结合。(A)以法治国和依德治国;(B)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C)依法为主和以德为辅。

18、应当用党的基本路线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党员和人民群众,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对党员还要进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努力使我国人民成为(C)的人民。

(A)有理想、有知识、有文化、有纪律;(B)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创造;(C)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19、在发展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时,我们党历来坚持的五项原则是(B)。(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独立自主、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B)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C)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独立自主、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和平共处。

20、党必须在(C)的范围内活动。

(A)法律和法规;(B)法律和党规;(C)宪法和法律。

21、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起码条件是(A)。

(A)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

(B)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C)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

22、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基本条件是(B)。(A)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B)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C)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23、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履行的第一条义务的首条是(A)。

(A)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

(C)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

24、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坚持(B)的原则。(A)少数发展;(B)个别吸收;(C)稳步发展。

25、预备党员的义务同正式党员(C)。(A)基本相同;(B)不一样;(C)一样。

26.在当代中国,坚持(A)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B)。A.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

B.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C.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 28.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是(B)。A.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C.改善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9.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A)。A.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B.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C.全面建设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

30.科学发展观,是同(A)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1.(B),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A.1977年12月 B.1978年12月 C.1979年12月

二. 选择题

1、以(B)为标志,党和国家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A.粉碎“四人帮”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实行农村土地承包制 D.党的十四大

2、实行“一国两制”的前提是(C)。

A.坚持一个国家,两个政府 B.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B)。

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4、(A)是顺利推进改革的根本保证。

A.党的领导 B.坚持走群众路线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5、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B)的时间。

A.50年 B.100年 C.150年 D.200年

6、中国改革的第一个突破口是(A)。

A.农村改革 B.城市改革 C.国有企业改革 D.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7、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关键是要始终注意(A)。A.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B.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8、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A)。

A.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B.提高综合国力

C.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D.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9、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B)。

A.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完全由市场调节的市场经济体制 D.以市场调节为主,计划调节为辅的市场经济体制

10、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D)。A、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B、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 C、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D、要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1、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C)。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D、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12、邓小平首次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在(B)。A、1977年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 B、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

C、1978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 D、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1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三大

1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A)。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坚持与时俱进 C、保持党的先进性 D、一切从实际出发

15、(B)不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A、在一个国家内,实行两种不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互相尊重,共同繁荣 B、台湾、香港和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司法独立,终审权须到北京 C、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现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也不变 D、台湾甚至可以保留部队

16、我国的立国之本是(B)。

A、改革开放 B、四项基本原则 C、党的建设 D、社会主义道路

17、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B)。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共产党领导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8、被誉为强国之路的是(B)。

A、四个坚持 B、改革开放 C、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D、科学发展

19、十六大党章确定党的指导思想是(D)。A、马克思列宁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A)的公民。A、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B、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C、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D、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2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C)。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坚持与时俱进 C、保持党的先进性 D、一切从实际出发

2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D)。A、全面协调可持续 B、以人为本

C、统筹兼顾 D、发展

2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C)。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D、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

2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B)。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坚持与时俱进 C、保持党的先进性 D、一切从实际出发

25、(A)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A、发展 B、改革 C、稳定 D、开放

2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B)。A、改革开放 B、发展生产力 C、阶级斗争 D、提高综合国力

27、中国共产党党徽为(A)组成的图案。A、镰刀,锤头 B、镰刀,斧头 C、麦穗,齿轮 D、麦穗,镰刀

28、(C)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A、政治制度 B、生产力水平 C、自主创新 D、军事实力

29、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是(D)。

A、党的各级委员会 B、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 30、党员受到(C)后,其党内职务自然撤销。A、严重警告 B、撤销党内职务 C、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31、党是根据自身的纲领和章程,按照(C)组织起来的统一 整体。

A、民主制 B、集中制

C、民主集中制 D、代表大会制度

32、党员的党龄,从(A)之日算起。

A、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 B、成为预备党员 C、成为正式党员后一年 D、递交申请书

3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把(D)作为主线。

A、党的基本路线 B、经济建设

C、文化建设 D、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34、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C)。

A、三个月 B、半年 C、一年 D、两年

35、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B)。A、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B、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理论联系实际

D、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6、(C)是党内的最高处分。A、党内警告

B、记大过

C、开除党籍 D、党内严重警告

37、(C)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改革开放 C、社会和谐 D、党的领导

38、中国特色社会的基本要求是(B)

A、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B、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C、人民民主,依法治国 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39、在当代中国坚持(A)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D、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40、(A)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A、人民民主 B、改革开放 C、共同富裕 D、社会和谐

41、加强党的建设要围绕着(A)

A、党的基本路线 B、经济建设 C、文化建设 D、反腐倡廉

4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和出发点和落脚点是(C)

A、发展生产力 B、提高综合国力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实现现代化

43、党的(C)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44、(A)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A、邓小平B、陈云 C、江泽民 D、李先念

45、“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是针对(B)问题提出来的。

A、香港 B、台湾 C、澳门 D、西藏

46、反腐倡廉教育要以(C)为重点。

A、全体公民 B、全体党员 C、领导干部 D、青少年

47、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A)

A、以人为本 B、发展 C、统筹兼顾 D、发展

48、中国共产党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B)精神。A、民主 和睦 协作 双赢 B、民主 和睦 协作 共赢 C、发展 和睦 协作 共赢 D、发展 和睦 协作 双赢

49、(A)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精神文明

C、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D、公民道德

三. 填空题1、1921______年____7__月,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全国解放战争四个阶段。

3、_____1935___年___1_____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____毛泽东____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4、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__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__,确立了_社会主义制度___,实现了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5、___1978_____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6、三个代表是我们的__立党之本_、_执政之基_、_力量之源_。

7、中国共产党要坚持_立党为公_、执政为民。

8、中国共产党时___中国工人阶级__的先锋队,同时是_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__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__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_,代表_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_,代表中国 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_。

9、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由党的_阶级性_______和___先进性_____决定的,是经过长期斗争考验形成的,也是中国历史发展和中国人民长期选择的必然结果。

1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_邓小平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在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_经济建设_上来,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11、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_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_,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2、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__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___,是不是代表__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__。

13、四项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是__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__

14、三个有利于是有利于_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有利于 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有利于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__

15、根据党章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__政治___、_思想__、_组织_的领导。

16、我们党是执政党,改善党的领导包括改善党的__领导方式_和_执政方式_两方面。

17、为了使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必须适应党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需要,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实现干部队伍_革命化 军事化 知识化 专业化_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方针。

18、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____马_列___、____毛________、______邓_______ 和“______三个代表______”重要思想。、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___马_列___、___毛__、_邓_和“___三个代表___________”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20、当代大学生要承担艰巨的历史使命,必须具有全面的和较高的素质,其中包括___思想政治素质

知识能力素质

健康素质

____等。其中__思想政治素质___是灵魂,它关系到大学生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

21、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根本任务是__发展生产力____,.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2、__实现共产主义___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纲领。能否高举共产主义旗帜,是区分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是区分真假共产党人的试金石。

23、__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___是团结凝聚全党的力量源泉。

24、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涵义: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从社会性质来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属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范畴

第二,就发展程度来看,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的初级阶段。

25、_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_____是确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的依据。

26、现阶段我国主要矛盾:

___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_____。

27、党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__经济建设__为中心,坚持_四项基本原则____,坚持__改革开放___,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8、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_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9、党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___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__的根本工作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__党的群众观点 _和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_____的工作方法。

30、群众路线是我们党_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_的宗旨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完全一致的。

31、党风具有___外在性、一贯性、群体性、多样性、时代性 ___的特点。

32、党风建设的基本目的之一是_巩固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_。

33、党风建设的规律:

(1)党风和党的_政治路线____密切相联系;

(2)党风和_党性__、__世界观_密切相联系;

(3)党风和__社会风气__相互影响。

34、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以__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_为核心,以_立党为公执政为民___为根本目的,抓住当前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学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工作,努力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35、从高校的实际来看,应把__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___作为党风和校风建设的重要方面。

36、___民主集中制___是工人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37、最先提出民主集中制概念的是_列宁__,并在建设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实践中加以贯彻。

38、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__少数服从多数___,_下级服从上级____,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39、根据党章规定的民主集中制的6条基本原则,我们党应发扬党内民主应当遵循以下原则:__党内平等原则、多数决定问题原则、选举的原则、公开的原则 ___、监督的原则。

40、十五大党章规定的“四个服从”,是我们党最重要的纪律,是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其核心是全党服从中央。维护中央权威,就必须坚决执行“____少数服从多数___”这条政治原则和政治纪律。

41、党的纪律的主要内容,__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宣传纪律、保密纪律 ___。

42、党的纪律的特征:_自觉的纪律、铁的纪律、纪律面前人人平等__,这是我们党的纪律的根本特征。

43、党的纪律处分有五种:_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_。

44、正确的入党动机是,为了_实现共产主义目标

为了发展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

为了 维护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__,信仰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坚定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信念,愿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共产。

45、党性修养主要内容:_理论修养、政治修养、思想道德修养、组织纪律修养、作风修养、科学文化修养

46、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___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___,逐步实现__社会主义现代化______,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必须坚持和完善___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__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___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___分配制度。

47、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各项工作都要把有利于____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___,有利于___ 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_____,有利于_____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___,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

48、坚持__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__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_立国之本___。

49、外交五项原则_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0、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___发展____,核心是_以人为本____,基本要求是_全面协调可持续_,根本方法是__统筹兼顾__。

51、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一般是指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__理论联系实际

密切联系群众

批评与自我批评__的三大作风。

52、“两个务必”是指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___谦虚谨慎

不骄不躁 ___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__

艰苦奋斗_的作风。

53、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_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的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5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_____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___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55、_坚持四项基本原则_____是我国根本区别于历史上的封建主义中国和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标志。

56、北航学生党员行为规范32字:

___学习理论,坚定信念,牢记宗旨,勇挑重担,艰苦朴素,勤奋好学,严于律己,争做模范。

四. 简答题

1、总结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史得出的基本经验

2、简述党的性质

3、为什么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

4、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有哪些?

5、为什么说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6、为什么毛泽东思想被称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7、为什么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8、“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9、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这样经济文化相当落后的国家确立后,为了解决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课题,全党人民进行了哪些艰辛的探索?

10、当代大学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什么特殊重要意义?

11、当代大学生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有哪些?

1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13、党的纪律的主要内容

14、中国共产党员标准

15、党员义务

16、党员权利

17、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

18、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职权

19、北航学生党员行为规范三十二字

20、简述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基本路线

第五篇:《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库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练习题库 选择题:

(D)1.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是20世纪初美国发生的_________(一章)(难度1)

A.经济危机

B.八年研究

C.科学测验运动

D.社会效率运动

(D)2.美国教育学者_________的著作出版是独立课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一章)(难度1)

A.泰勒

B.查特斯

C.布鲁纳

D.博比特

(A)3.作为课程成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标志的著作是_________(一章)(难度1)

A.《课程》 B.《什么是课程》 C.《怎样编制课程》 D.《课程理论》

(B)4.博比特在1924年出版_________

A.《课程》

B.《怎样编制课程》

C.《成绩测验的编制》

D.《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5.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方法可称为_________ A.过程分析 B.活动分析

C.目标分析 D.工作分析

(A)6.美国著名课程专家__________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A.泰勒 B.查特斯 C.布鲁纳 D.博比特

(D)7.从本质上看,“泰勒原理”的价值取向是________ A.学生兴趣 B.学科兴趣 C.实践兴趣 D.技术兴趣

(D)8.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是__________A.泰勒

B.费尼克斯

C.布鲁纳

D.施瓦布

(C)9.“教师作为研究者”是________提出的著名观点。A.泰勒

B.施瓦布

C.斯腾豪斯

D.吉鲁

(B)10.在西方,________最早提出了“课程” 这个概念。A.卢梭

B.斯宾塞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A)11.杜威创造性地确立了四个教育哲学命题,下面哪一项的叙述不准确?(一章)(难度1)

A.生活即教育

B.教育即经验的连续改造

C.教育是社会的过程

D.教育即生长

(C)12.实践性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 A.实践

B.调查

C.审议

D.实验

(A)13.从本质上看,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是对_______的追求。A.实践理性 B.学术理性

C.技术理性

D经验理性.(B)14._______是“概念重建主义”的代表。A.博比特

B.吉鲁

C.施瓦布 D.查特斯

(C)15.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是对________的追求。A.技术兴趣 B.实践兴趣 C.解放兴趣 D.都不对

(C)16.在教育史上,首位倡导教学论的教育家是________ A.泰勒

B.斯腾豪斯

C.拉特克

D.夸美纽斯

(A)17.最先在理论上将班级授课组织确立起来的是________ A.夸美纽斯 B.拉特克 C.赫尔巴特 D.杜威

(A)18.1632年,________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一章)(难度1)

A.《大教学论》

B.《爱弥儿》

C.《普通教育学》

D.《理想国》

(A)19.现代教育思想的杰出代表是_______A 卢梭

B.斯宾塞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B)20.______在《爱弥儿》中明确提出了“儿童权利宣言”,确立了儿童在人类社会中的独特地位与价值。(一章)

A.赫尔巴特

B.卢梭

C.夸美纽斯

D.孟德斯鸠

(D)21.______是卢梭的观点。教育即经验改组 B.教育即生活 C.教育即生长 D.教育即儿童天性的自然展开

(C)22.在教育史上首次明确提出把心理发展的研究作为教学总原则的是______(一章)(难度1)

A.卢梭

B.斯宾塞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D)23.传统教育思想的杰出代表是______A 卢梭

B.斯宾塞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C)24.______确立了西方近代教育史上最完整的教育学体系。A.夸美纽斯 B.拉特克 C.赫尔巴特 D.杜威

(A)25.德国教育家提出的“形式阶段”教学理论的第一个步骤是_______ A.明了

B.联合C.系统

D.方法

(C)26.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的最后一步是_______

A.系统

B.联合 C.方法

D.明了

(A)27.杜威认为,经验就是人作用于环境和环境作用于人的“特殊的联合”,这种联合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

A.反省思维

B.行为

C.逻辑推理

D.教与学的过程

(B)28.杜威提出的五步教学法是以______为中心。

A.活动

B.问题

C.操作

D.经验

(A)29.杜威的整个教育体系中,反映的是_____ A 动适应论

B.被动适应论

C.超越论

D.社会批判论

(A)30.杜威以_______作为其教学理论的核心基础。A.经验主义

B.个人主义 C.民主主义

D.操作主义

(D)31.杜威毕生倡导并实施的经验课程形态是______

A.木工

B.金工

C.制造

D.主动作业

(D)32.以下哪一个命题不属于杜威的教学理论?

A.教育即经验改组

B.教育即生活 C.教育即生长

D.教育即儿童天性的自然展开

(B)33.造成20世纪课程与教学分离的认识论根源是_______A.一元论

B.二元论

C.多元论

D.经验论

(A)34.泰勒认为,为了获得恰当的教育目标,首先要对所得的教育目标进行_________

A.甄选

B.分解

C.具体化 D.综合

(B)35.为精确而清晰地陈述目标,泰勒建议使用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的“二维图标”。(二章)(难度2)

A.心理 行为

B.行为 内容

C.意识 行为

D.经验 内容

(A)36.按照泰勒模式,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_________(二章)(难度2)

A.确定学校应该试图达到的教育目标

B.确定哪些教育经验可以被学生接受

C.确定有效组织教育经验的途径

D.我们实现目标的评价手段

(A)37.在课程研究史上,是______开课程研究重视教师主体性的风气之先河。(二章)(难度1)A.斯腾豪斯

B.布鲁纳

C.瓦根舍

D.奥苏伯尔

(B)38.过程模式是由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________提出的。A 泰勒

B.斯腾豪斯

C.普罗沃斯

D.斯太克

(D)39.根据斯腾豪斯的理论,教育的本质应是________ A.“教学” B.“尝试” C.“训练” D.“引导”

(C)40.学科结构运动的最主要代表是________

A.泰勒

B.费尼克斯

C.布鲁纳

D.施瓦布

(C)41.“先行组织者”这一概念是由________提出的。A.斯腾豪斯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杜威

(B)42.在儿童学习“公共汽车”、“出租车”、“火车”等概念的基础上,掌握“交通工具”的概念,这样的学习属于________(二章)(难度1)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归属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C)43.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________ A.联想

B.完形

C.同化

D.顺应

(C)44.______认为,接受学习并非都是机械的、发现学习并非都是有意义的。(二章)(难度1)

A.加涅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罗杰斯

(A)45.学习层级理论的提出者是________

A.加涅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赞可夫

(B)46.按照加涅的观点,学生的学习真正开始于________A.动机

B.习得

C.保持

D.领会

(A)47.布鲁纳的教学设计模式提出的理论基础是______A.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B.加涅的“学习层次理论”

C.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D.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D)48.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倡导者是______

A.杜威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罗杰斯

(C)49.在“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认知目标中,______最注重记忆的心理过程。(三章)(难度1)

A.“评价”

B.“领会”

C.“知识”

D.“分析”

(C)50.教学目标中的“表现性目标”取向,旨在强调______(三章)(难度1)

A.教学的实践性特点

B.学生的外现性行为表现 C.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创造性 D.教学内容的客观性

(C)51.不主张“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的是______ A.要素主义

B.永恒主义

C.实用主义

D.结构主义

(B)52.结构主义课程论的理论基础是______

A.经验主义

B.发生认识论

C.科学主义

D.构造主义

(D)53.选择出与特定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相适应的课程要素,是课程选择的哪个基本环节?(四章)(难度2)

A.确定课程价值观

B.确定课程目标

C.确定课程选择的基本取向

D.确定课程内容

(A)54.古代教学中的“六艺”是________的最早形态。(五章)(难度1)

A.科目本位课程

B.学术中心课程

C.综合学科课程

D.经验中心课程

(A)55.根据课程类型的理论,目前我国中小学开设学科课程基本上属于______(五章)(难度1)

A.科目本位课程

B.学术中心课程

C.综合学科课程

D.都不对

(A)56.________是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的课程类型。A 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广域课程

(B)57.目前,学科课程的发展呈现______的趋势。

A.分化

B.综合 C.分化与综合 D.不确定

(B)58.下列课程中属于学科课程的是______

A.自然

B.语文

C.体育

D.环保教育

(B)59.最先出现的活动课程形态是______(五章)(难度1)

A.经验自然主义活动课程

B.浪漫自然主义活动课程

C.人本主义活动课程

D.存在主义活动课程

(C)60.“活动课程”有时也称为______ A.必修课程

B.选修课程 C.经验课程

D.综合课程

(A)61.最典型的综合课程是______

A.自然

B.语文

C.体育

D.数学

(B)62._________最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A 必修课程

B.选修课程 C.经验课程

D.综合课程

(C)63.选修制度最初确立是在______

A.小学

B.中学

C.大学

D.研究生教育

(C)64.最早实行选修制的国家是______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C)65.最早实行选修制的学校是______ A.牛津大学

B.哈佛大学

C.柏林大学

D.巴黎高师

(B)66.________提出了“精神助产术”。A. 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昆体良

(A)67.产生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得并支配了欧洲学校教育课程实践长达1500年以上的是_________(五章)

A.功利主义课程论

B.泛智课程论说

C.赫尔巴特主义课程论

D.要素课程论说

(B)68.________提出了“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著名观点。A.卢梭 B.斯宾塞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D)69.以下________不是“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的倡导人物。(五章)(难度1)

A.法国教育思想家卢梭

B.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

C.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

D.英国教育家斯宾赛

(A)70.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的基本方法论是______ A.量化研究 B.质的研究 C.量和质的研究 D.经验研究

(B)71.课程创生观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的________ A.执行者

B.开发者

C.监督者

D.评价者

(A)72.量的评价的认识论基础是________ A.科学实证主义 B.自然主义 C.工具理性主义 D.科技理性主义

(B)73.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是__________在1967年提出的。A.泰勒 B.斯克里文 C.莱斯 D.古巴

(A)74.主体取向评价的核心是_________ A.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

B.追求对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与改进

C.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

D.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D)75.目标达成模式是课程专家在著名的中学课程改革实验——__________的基础上提出的。(七章)(难度1)

A.“智力测验研究”

B.“校车运动”

C.“学前补偿计划”

D.“八年研究”

(B)76.差别模式是由________于1969年提出的。A.斯太克 B.普罗沃斯 C.古巴 D.林肯

(B)77.外貌模式是由________于1967年提出的一种评价模式。A.普罗沃斯 B.斯太克 C.古巴 D.林肯

(A)54.古代教学中的“六艺”是________的最早形态。(五章)(难度1)

A.科目本位课程

B.学术中心课程

C.综合学科课程

D.经验中心课程

(B)79.下面哪种教学不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A.情境教学 B.讲授教学 C.随机访问教学 D.支架式教学

(C)80.康茨提出了“学校敢于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吗?”的命题,阐述了____改造社会的责任。(难度2)

A.教师

B.教育

C.学校

D.班级 填空题:

1.孔子定“六艺”以教学生,“六艺”可以被看作是我国(分科课程)的雏形。2.(博比特)和查特斯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3.(博比特)和查特斯第一次把课程开发过程本身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提出了课程开发过程的一系列基本问题。4.(泰勒)被誉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

5.1934年,泰勒出版了《成绩测验的编制》一书,确立了其(“评价原理”)。6.1949年,(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7.1949年,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确立了其(“课程基本原理”)。8.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基本原理”统称为(“泰勒原理”)。9.学术中心课程的特征是(学术性)、专门性和结构性。

10.从本质上看,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价值取向是(实践兴趣)。11.赫尔巴特的教学论是建立在其(观念心理学)体系之上的。12.赫尔巴特的观念心理学主要是围绕(“观念”)、“统觉”、(“观念团”)、“思想之环”这几个概念展开的。13.(“观念”)是赫尔巴特心理学最基本的概念,是指事物呈现于感官,在意识中留下的感觉印象,因而又称为“表象”。14.赫尔巴特认为新观念为已经存在于意识中的旧观念所同化或吸收的过程是(“统觉”)。15.赫尔巴特认为教学的直接目的是(“多方面兴趣”)。16.(赫尔巴特)第一次明确论述了“教育性教学”的理念。17.赫尔巴特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18.杜威创造性地确立了“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教育是一个社会的过程”、(“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四个基本命题。

20.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的著名口号。

21.当课程统一了儿童的心理的经验与学科中所包含的逻辑的经验的时候,这种课程就是(经验课程)22.(“主动作业”)是着眼于儿童经验的发展而对社会生活中的典型职业进行分析、归纳和提炼而获得的各种活动方式。23.杜威在其实用主义认识论的(“连续性”)原则的基础上消除了传统教育中课程与教学的僵硬对立。24..课程的三种涵义包括:(课程作为学科)、课程作为目标和计划及课程作为经验或者体验。25.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26.(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四个基本问题构成著名的“泰勒原理”。27.(“学习经验”)是指学习者与他能够做出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28..美国著名课程专家(泰勒)认为,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有三条。

29.关于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泰勒认为有三个:连续性、序列性和(整合性)。30.斯腾豪斯系统确立起来的过程模式的建构是从对(“泰勒原理”)的批判开始的。31.英国著名课程专家斯腾豪斯提出的(过程原则),其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32.(斯腾豪斯)明确提出,教师的身份是“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学习者”。

33.认知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进行教学设计,其要旨在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34.布鲁纳用“表征”或(“表征系统”)来表述儿童认知发展的特征。35.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建立在其(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36.(同化)指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与要学习的新观念的相互作用。37.美国心理学家加涅区分了五类学习结果:(理智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38.普遍性目标的特点是(普遍性)、模糊性和规范性。39.普遍性目标体现(“普遍主义”)的价值观。

40.行为目标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41.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42.生成性目标的特点是过程性和(生成性)。43.杜威认为学校课程应该是“经验课程”,通过(“主动作业”)把课程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44.杜威认为学校课程以(社会生活经验)为核心并指向于社会生活经验的改造,实现社会的未来发展。45.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有(提示型)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和自主型教学方法。46.提示型教学方法的形式主要有(示范)、呈现、展示和(口述)。

47.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条件是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48.自主型教学方法的特征是学生的(自我活动)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49.课程的整合性主要包括:学生经验的整合、(学科知识)的整合和社会生活的整合。50.课程组织的基本取向有:(学科取向)的课程组织、学生兴趣和发展取向的课程组织、(社会问题取向)的课程组织和混合取向的课程组织。

51.三种典型的学科课程包括:科目本位课程、(学术中心课程)和综合学科课程。52.学科课程有助于学习者获得系统的(文化知识)。

53.学科课程以(学科知识或文化)的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54.三种典型的经验课程理论形态包括: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和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

55.经验课程强调学习者的(直接经验)。56.(核心)课程是处于课程体系的核心位置并具有生成力。

57.在微观的教学组织中,具体教学过程的组织可以区分为同步学习、分组学习和(个别学习)。58.班级授课组织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容易走向“一刀切”、“划一主义”。58.班级授课组织容易导致以(书本知识)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养成。60.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包括:(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61.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62.第四代评价把评价视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协商”)进行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63.课程研究方法正在超越“量的研究”,走向“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的整合。64.建构主义教学观是以(皮亚杰)、布鲁纳和维果茨基的思想为基础。

三、名词解释:

.1.活动分析:是把人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行动单元的过程与方法。这种方法既是博比特教育本质观与课程本质观的体现,也反映了“泰罗主义”对课程开发领域的影响。

2.课程审议:是指课程开发的主体彼此之间对具体教育实践情境中的问题反复讨论权衡,以对这些问题获得一致性的理解与解释,最终做出恰当的、一致性的课程变革的决定及相应的策略。3.学术中心课程: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

4.教育性教学:作为知识传递过程的教学和作为善的意志之形成的道德教育是统一的。

5.课程:1.课程作为学科。定义: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2.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定义:课程是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的预期结果或教学的预先计划。3.课程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或是体验。定义:课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可以回答任意一种自己赞同的解释)

6.教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动。7.课程开发:指决定课程的过程以及作决定时所依据的各种思想取向。

8.模式:是理论的价值取向及相应的实践操作方式的系统,是结构与功能、形式与内容的具体统一。9.课程开发模式:是关于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及相应的操作方式的统一。10.教学模式:是关于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及相应的操作方式的统一。

11.目标模式:是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模式。

12.先行组织者:奥苏伯尔认为,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的最有效的策略,是利用相关的和包摄性较广的、最清晰的和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就是所谓的组织者或先行组织者 的概念。

13.普遍性目标:是基于经验、哲学观或伦理观、意识形态或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这些宗旨或原则直接运用于课程与教学领域,成为课程与教学领域一般性、规范性的指导方针。

14.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加以陈述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指明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15.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是问题解决的结果,是人的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

16.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学生个体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17.学科知识:是指学科的逻辑体系,包括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科的探究方式、学科的发展趋势、该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

18.课程选择: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

19.教学对话:通过教师的提问、激励与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见解,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

20.课堂讨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讨论、探究与解决问题,学生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

21.课程组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将所选出的各种课程要素妥善组织为课程结构,使各种课程要素在动态运行的课程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有效实现课程目标。

22.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

23.经验课程:亦称活动课程,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24.综合课程: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的课程。25.核心课程:是所有学生必修的共同学问或普通教育。

26.边缘课程:是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环境条件的差异以及教育目标的差异而设置的有针对性的课程。27.必修课程:是指同一学年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公共课程,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发的课程。

28.选修课程:是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出路,容许个人选择的课程,这是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29.螺旋式课程:是将特定学科内容在不同学习阶段重复呈现,同时利用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的成熟性,使学科内容不断拓展与加深—螺旋式上升的一种课程。30.“显性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课程,这类课程是根据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所颁布的教育计划、教学大纲而制定的。这类课程是“正式课程” 和“官方课程”。31.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的课程。

32.班级授课组织:是将学生分配到固定的班级,教师在规定的课时内进行分科教学,教学内容根据国家规定的课时标准确定。

33.道尔顿计划:是在“自由原则”与“合作原则”基础上确立起来的个别化教学组织,它通过“作业安排”、“实验室”、“成绩记录”等措施而成功地将班级授课组织变革为个别化教学组织、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变革为以学生自学研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34.文纳特卡计划:是一种彻底的个别化教学组织形式,该计划着眼于为儿童创造优美快乐的生活环境,既培养儿童生活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又充分发展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既主张通过个别化教学形式让学生学习诸种学科课程,又倡导为儿童组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

35.同步学习: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整个班级的学生一起进行的学习。分为“提示型同步学习”和“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型同步学习”。

36.分组学习:把整个班级分成许多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自主性的共同学习。37.课程实施:是把某项课程变革计划付诸实践的具体过程。

38.课程与教学评价:是以一定的方法对课程或教学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39.形成性评价: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采用的评价,主要目的在于搜集课程开发或实施过程各个局部优缺点的资料,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的依据。

40.总结性评价: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完成之后所施行的评价,主要目的在于搜集资料,对课程计划的成效做出整体的判断,作为推广采用或不同课程计划之间比较的依据。

41.诊断性评价:是在课程计划或教学活动开始前,对需要或准备状态的一种评价,其目的在于使计划或活动的安排具有针对性。

42.目标本位评价:以课程或教学计划的预定目标为依据而进行的评价。

43.目标游离评价:要求脱离预定目标,以课程计划或活动的全部实际结果为评价对象,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展示这些结果。

44.效果评价:对课程或教学计划实际效用的评价,它注重课程实施前后学生或教师所产生的变化,至于课程运作的具体状况、变化产生的原因等则被置之度外。

45.回应模式:是以所有与方案有厉害关系或切身利益的人所关心的问题为中心的一种评价。

46.情境教学:是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

47.随机访问教学:是指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基于不同目的、着眼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多次加以呈现,以使学习者对同一内容或问题进行多方面理解、获得多种意义的建构的一种教学模式。

48.支架式教学:是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而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判断题:

1.查特斯的科学化课程开发方法可称为“活动分析”法。(×)改:查特斯的科学化课程开发方法可称为“工作分析”法。(√)(一章一节)(难度1)

2.贾德和桑代克的研究观点和方法为“泰勒原理”奠定了心理学基础和方法论基础。(√)(一章一节)(难度2)

3.“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八年研究”。(√)(一章一节)(难度1)

4.杜威倡导的“主动作业”最终目的是使儿童学得快乐。(×)

改:杜威倡导的“主动作业”最终目的是使儿童的经验不断改造与持续生长。(√)(一章二节)(难度1)

5.“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是追求“实践兴趣”。(×)改:“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是追求“解放兴趣”。(√)(一章一节)(难度1)

6.杜威认为,传统的教学论在教育本质问题的认识上往往把经验的主体与经验的客体分裂开来、对立起来并片面强调一方,由此陷入“二元论”。(√)(一章二节)(难度1)

7.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是同一过程。(×)

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就意味着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也内含着教师的教,这是同一过程。(√)

8.课程与教学是各自独立的部分。(×)改:课程与教学具有内在的连续性。(√)

9.当课程与教学的价值取向定位于“解放兴趣”的时候,教师和学生就不再只是既定课程计划的实施者,而是课程开发者与教学设计者。(√)

10.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是通过对知识和教育活动的外在价值的确认,鼓励学生探索具有教育价值的知识领域,进行自由自主的活动。(×)

改: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是通过对知识和教育活动的内在价值的确认,鼓励学生探索具有教育价值的知识领域,进行自由自主的活动。(√)11.发现教学就是启发式的有意义教学。(×)改:发现教学可能是有意义教学,也可能是机械教学。(√)

12.加涅强调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外部过程的影响,强调教师对学习指导和促进作用,因此,加涅的理论常被称为“指导教学模式”。(×)

改:加涅强调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内部过程的影响,强调教师对学习指导和促进作用,因此,加涅的理论常被称为“指导教学模式”。(√)(二章二节)(难度2)

13.赞科夫认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特殊发展”。(×)改:赞科夫认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一般发展”。(√)

14.一般发展是指儿童身心的一般发展,是儿童个性整体的发展,或者说是儿童身心各个方面的发展。(√)

15.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是依次包含关系。(×)

改: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分别是上位概念与下位概念的关系。(√)(三章一节)(难度2)

16.普遍性目标是一般性的宗旨或原则,不是具体的目标菜单。(√)(三章二节)(难度1)

17.“行为目标”体现了科学的教育价值观。(×)改:“行为目标”体现了“唯科学主义”的教育价值观。(√)

18.布卢姆的目标分类贯彻了逻辑一致性原则。(×)改: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并未充分贯彻逻辑一致性原则。(√)

19.生成性目标在本质上是对“实践理性”的追求,它强调学生、教师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在这种交互作用中不断产生出课程与教学的目标。(√)(三章二节)(难度2)

20.表现性目标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和创造性表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指向学生的自由与解放。(×)

改:表现性目标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表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指向学生的自由与解放。(√)(三章二节)(难度2)

21.在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中,主动适应论认为教育只是社会生活的准备,学校课程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

改:在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中,被动适应论认为教育只是社会生活的准备,学校课程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四章一节)(难度1)

22.在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中,被动适应论认为个人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教育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而且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

改:在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中,主动适应论认为个人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教育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而且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四章一节)(难度1)

23.在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中,超越论认为当教育及课程的主体地位真正确立起来之后,学校课程与其他社会生活经验的关系就是一种对话、交往、超越的关系。(√)(四章一节)(难度2)

24.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基本特点是只有教师参与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能够发挥教师和学生这两类主体的积极性。(×)

改: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基本特点是教师和学生民主参与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能够发挥教师和学生这两类主体的积极性。(√)(四章二节)(难度1)

25.教学对话与学术对话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改:教学对话与学术对话在本质上不是一致的。(√)

26.学科课程是必修课程。(×)改:学科课程可能是必修课程,也可能是选修课程。(√)

27.课程的组织结构,简称“课程结构”,指把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分成各部分,在不同的学习时间安排不同的课程类型,由此形成一个课程类型的组织体系。(√)(五章三节)(难度2)

28.经验课程排斥逻辑经验的教育价值。(×)改:经验课程并不排斥逻辑经验的教育价值。(√)

29.学科课程排斥儿童的心理经验。(×)改:学科课程也并不排斥儿童的心理经验。(√)

30.分科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和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改: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和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31.综合课程是一种单学科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改: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五章三节)(难度1)

32.分科课程不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综合的基础之上的。(×)改:分科课程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综合的基础之上的。(√)(五章三节)(难度1)

33.综合课程全然不顾学科逻辑,是以牺牲科学体系为代价的。(×)改:综合课程并不全然不顾学科逻辑,不是以牺牲科学体系为代价的。(√)(五章三节)(难度1)

34.核心课程与边缘课程之间是内在的、有机的、生成性的关系,也是单向的主导与依附的关系。(×)改:核心课程与边缘课程之间是内在的、有机的、生成性的关系,不是单向的主导与依附的关系。(√)

35.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是两种相同的课程组织。(×)改: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是两种不同的课程组织。(√)

36.螺旋式课程是由直线式课程发展而来,在课程组织过程中,这两种组织方式很难截然分开,常常交替存在。(√)

37.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是两种相同的课程类型。(×)改: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是两种不同的课程类型。(√)

38.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本质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相应的课程价值观。(√)

39.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变革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

改: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变革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六章一节)(难度1)

40.课程相互适应创生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

改:课程创生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六章一节)(难度1)简答题:

1.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的基本内容有哪些?(一章一节)(难度2)

教育的本质:第一,教育是为成人生活做准备。第二,教育是促进儿童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第三,教育即生产。课程的本质: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课程开发的方法:“活动分析”法。对博比特而言,课程开发是一种“课程工程”,是“效率取向、控制中心”的。

2.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有哪些?(1)学校应该试图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3)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3.杜威的反省思维的步骤是什么?①问题感觉;②问题的界定;③问题解决的假设;④对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逻辑推理;⑤通过行动进行检验假设。

4.简述《大教学论》的基本教学原理。《大教学论》的基本教学原理为:

⑴教学以自然为鉴的原理。首先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天性、年龄、能力进行,这是一个不变的自然法则;其次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⑵兴趣与自发原理。教学的进行要尊重儿童的学习兴趣,鼓励儿童自发学习。⑶活动原理。教学要使学生躬行实践,实际从事认识、探索和改造事物的活动。⑷直观原理。教学不应从事物的语言说明开始,应从事物的观察开始。

5.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3)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4)从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5)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和“虚无课程”并重。(6)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并重。

6.泰勒提出的选择学习经验的原则是什么?(二章一节)(难度2)

(1)为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经验必须既能使学生有机会实践该目标所隐含的行为,又能使学生有机会处理该目标所蕴含的内容。

(2)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在从事教育目标所隐含的行为的过程中获得满足。(3)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的。

(4)有许多特定的经验能够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

(5)同样的学习经验通常会产生几种结果。

7.有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是什么?(1)是学习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2)是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知识基础;(3)是要学习的新知识本身具有逻辑意义,而不是随意编造的无意义材料。

8.赞可夫提出的教学论原则包括哪些?(二章二节)(难度1)

(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5)使全体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9. “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二章二节)(难度2)

(1)极大地依赖于个体成长、健康与适应的内驱力,坚决排除各种有碍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障碍;

(2)强调情感因素,强调教学情境的情感方面而不是理智方面。要求教学尽可能直接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而不是借助理性的方法取干预或重组学生的情感

(3)强调学生“此时此刻”的情形,不关心他过去的情感和经验;(4)强调本身就能促进学生人际接触和人际关系中的经验生长。

10.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是什么?(三章一节)(难度2)教育目的:指教育的总体方向,它所体现的是普遍的、总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

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它所体现的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

课程与教学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它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如不同学科的目标、具体教学过程的目标。

教育目的决定着教育目标的状态、内容和方向,而教育目的又体现了一定的教育哲学的状态。因此,以何种教育哲学为依据、制定何种教育目的,就决定了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内容、性质与方向。但教育目的只是提出了一般方向,必须加以具体化,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作用。所以,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实施,课程与教学目标又是教育目标在实际课程教学实施中的进一步具体化。课程与教学目标又总是体现了某个时期或地区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目的。

11.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是什么?(三章一节)(难度2)

(1)为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2)为课程与教学的组织提供依据;(3)为课程实施提供依据;

(4)为课程与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12.行为目标的主要缺陷有哪些?(三章二节)(难度2)(1)“行为目标”取向所体现的“唯科学主义”的教育价值观是由缺陷的。(2)“行为目标”的“还原论”倾向把“完整的人”肢解。

(3)人的许多高级心理素质是很难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来预先具体化的。

13.简述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知目标的内容。(三章二节)(难度2)

⑴知识。包括对特定事物和普遍事理的回忆,对方法和过程的回忆,或对某一式样、结构或环境的回忆。⑵领会。包括表明理解交流内容中所含的文字信息的各种目标、行为或者反应 ⑶应用。指在特殊情境中使用抽象概念。

⑷分析。把材料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弄清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构成方式。⑸综合,指将各种要素和组成部分组合起来,以形成一个整体。

⑹评价,为了某种目的,对观念、作品、答案、方法和资料等的价值做出判断。

这六类目标是有层次、有顺序的。知识是最低层次,是最基本的要求。其余依次是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评价为认知领域的最高层次,是前面五种目标的综合并增加了价值标准。

14.将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确定为课程与教学目标,需要注意哪些原则?(三章三节)(难度2)(1)民主性原则;

(2)民族性与国际性统一原则;

(3)教育先行原则。

15.课程与教学目标有哪些基本来源?请谈谈你对这些基本来源之间关系的理解。(三章三节)(难度2)

⑴学习者的需要; ⑵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⑶学科的发展。

对这三个基本维度的关系的不同认识集中反映了不同教育价值观的理论目的和意图。这三个基本来源是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不可缺少的,都具有其价值性,统一在课程与教学目标中,只不过是主要强调哪一方。确定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来源就是要根据时代和人的发展情况在这三者之间做出权衡与取舍,从而体现既定的教育价值观。

16.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有哪些?(三章三节)(难度2)(1)确定教育目标;

(2)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

(3)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

(4)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

17.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存在哪三种典型的观点?(四章一节)(难度2)

⑴被动适应论。认为教育只是社会生活的准备,学校课程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忽略了教育的主动性,把社会生活与成人生活等同起来;忽略了儿童与成人的差异,剥夺了儿童的生活权利。

⑵主动适应论。认为个人与社会使互动的、有机统一的,教育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而且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⑶超越论。当教育及课程的主体地位真正确立起来之后,学校课程与其他社会生活经验的关系就是一种对话、交往、超越的关系。

从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超越论的历程,是学校课程的主体性不断受到尊重、学校课程的主体地位不断得到提升的过程。

18.课程选择的基本取向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四章一节)(难度2)

课程选择的基本取向有三种: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

不论课程内容是学科知识还是当代社会生活经验,都必须转化为学习者的经验才可能实现其相应的课程目标。在课程理论发展史上,不论主张“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的学者,还是主张“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的学者,很少有人完全否认学习者的经验的重要性。课程理论发展史上倡导“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的学者也很少有人完全否认学科知识和当代社会生活经验的价值,只不过他们认为所有学科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只有经过了学习者自己的主动选择、转化为学习者自己的人格发展需求的时候才有意义。

19.课程选择的基本环节有哪些?(四章一节)(难度2)

(一)确定课程价值观;

(二)确定课程目标;

(三)确定课程选择的三种基本取向之关系;

(四)确定课程内容。

20.教学方法的涵义及其本质是什么?(四章二节)(难度2)

教学方法的涵义:教学方法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教学方法的本质是:

第一,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向于实现特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第二,教学方法受特定的课程内容的制约;

第三,教学方法还受教学组织的影响。

21.课程组织有哪些基本标准?(五章一节)(难度2)

⑴垂直组织的标准,指将各种课程要素按纵向的发展序列组织起来。课程的垂直组织有两个基本标注是连续性和顺序性,即课程组织不仅要关注内容的顺序(逻辑顺序),还应关注处理内容的心理过程的顺序(心理顺序);

⑵水平组织的标准,即将各种课程要素按横向关系组织起来。水平组织的标准是整合性,是把所选出的各种课程要素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找到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将之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主要包括:学生经验的整合,学科知识的整合,社会生活的整合。

22. 设置综合课程的基本依据是什么?(五章三节)(难度2)

(1)文化或学科知识的发展不是相互隔离、彼此封闭的,而是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2)学生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3)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整体性。

23.学科课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五章三节)(难度2)

(1)以学科知识或文化的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2)系统传承人类文化遗产;(3)课程组织循着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进行;

(4)有助于学习者获得系统的文化知识;(5)有助于组织教学和评价,便于提高教学效率。

24.主要的课程类型有哪些?(五章三节)(难度2)

(1)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2)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3)核心课程与边缘课程;(4)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5)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6)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25.活动课程有什么优点?(五章三节)(难度2)

(1)重视学习者的经验,把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点,以学习者的人格发展为课程目标,寻找到了课程的意义之源,扭转了千百年来把课程是为学习者的控制工具的局面;(2)以儿童的经验为课程的核心,这样找到了文化遗产、科学知识的教育价值;(3)摆正了儿童的人格发展与当前社会生活的关系。

26.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关系是什么?(五章三节)

从课程价值观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间的关系可以归结到“公平发展”与“个性发展”间的关系层面;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具有等价性,即是说二者拥有同等的价值,相辅相成、构成有机的整体;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二者有机统一,成为个性化课程的有机构成。

27.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是什么?(五章三节)(难度2)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是两种不同的课程类型,二者在性质、特点、功能等方面各不相同。最明显的区别是前者有计划性、预期性的教育影响,而后者有非计划性、非预期性的教育影响。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间也有内在联系:一方面,显性课程的实施总是伴随着隐性课程,另一方面,隐性课程也在不断转化为显性课程。二者的动态转化过程是永恒的、无止境的。

28.班级授课组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五章四节)(难度2)(1)学生被分配在各自固定的班级;

(2)教学在规定的课时内进行;(3)教学一般分学科进行;

(4)教学内容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确定。

29.分组学习有哪些特点?(五章四节)(难度2)

⑴通过分组学习学生可以发展集体意识,发展作为集体一员共同地、自主地从事活动的能力;

⑵在分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是能动的,尤其是成绩居于中下水平的学生,可以进行主动的、能动的学习,这可以大幅度减少同步学习中常见的学习分化现象;

⑶分组学习是学生共同地、自主地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通过它学生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0.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有哪些?(六章三节)(难度2)(1)特定课程变革的特征;(2)学区的特征;(3)学校的特征;(4)学校所处的外部环境。

四类因素缺一不可,四类因素间交互作用的状态和水平是理想的,即是说四者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其动态交互作用能够产生合力

31.不同课程实施取向与相应的教学设计的特征是什么?(六章五节)(难度2)

(1)忠实取向,教学设计的特征:教学设计是一种工程、一种技术;教学设计本质上是“排斥教师”的;学生被孤立于教学设计之外。

(2)相互适应取向。教学设计的特征:教学设计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教师开始进入教学设计过程;学生开始进入教学设计过程。

(3)课程创生取向。教学设计的特征:教学设计是一个持续创造的过程,指向于人的解放;教师是教学设计的主体;学生是教学设计的主体。

32.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功能是什么?(七章一节)(难度2)(1)需要评估;(2)诊断与修订课程;(3)比较与选择课程;(4)了解目标达成程度;(5)判断成效。

33.第四代评价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七章二节)(难度2)

⑴把评价视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协商”进行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 ⑵评价是受“多元主义”价值观所支配的;

⑶评价是一种民主协商、主体参与的过程,而非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控制过程,学生也是评价的参与者、评价的主体; ⑷评价的基本方法是“质的研究”的方法。

34.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基本取向有哪些?(七章二节)(难度2)

⑴目标取向的评价。把评价视为将课程计划或教学结果和预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相对照的过程。本质上是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的,其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

⑵过程取向的评价。强调把教师与学生在课程开发、实施以及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全部情况纳入评价的范围,强调评价者与具体评价情境的交互作用。本质上是受“实践理性”所支配的,它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⑶主体取向的评价。认为课程与教学评价使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本质上是受“解放理性”所支配的,它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它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

35.课程研究的一般趋势是什么?(八章一节)(难度2)

(1)从研究内容看,正在超越“课程开发” 研究,走向课程开发研究与课程理解研究的整合。(2)从研究方法看,正在超越量的研究,走向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整合。

36.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八章一节)(难度2)

⑴在课程政策上,谋求“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统一;

⑵在课程内容上,既引进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信息技术知识,又把学习者的“个人知识”作为课程内容的有机构成; ⑶提倡多样化的课程结构;

⑷重视课程实施研究,重视教师进修; ⑸提高课程改革的科学水平,设立课程改革的专家咨询机构。

37.中国课程改革的未来走向是什么?(八章一节)(难度2)

(1)提升课程改革的理念水平和理论品位;

(2)在课程政策上,要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3)在课程内容上,要实现学科知识与个人知识的内在整合;

(4)在课程结构上,要更新课程种类,恰当处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努力实现课程的综合化。

38.简述我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地位。(八章一节)(难度3)国家课程:是政府为保证国民的基础学力、基本素养而开发的课程。“国家课程”的水平是政府参与课程改革的主体性发挥程度的基本标志。

地方课程:指某一地方自主开发、实施和实施的课程。

校本课程:基于每一所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三级课程要统一、协调发展,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按合理的比例共同发展。

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各自的含义和目的以及我国的国情来看,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应以国家课程为主,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辅。具体的比例可以随着学段的不同而不同。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应以国家课程为主,地 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辅;随着年级的升高,在高中阶段应加大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比例;而在高等教育阶段,学校课程应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主,国家不宜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及其内容做太多的要求。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国家课程,并不意味着排斥或否定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差距较大,部分课程能力较强的地区和学校应加大对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力度,进一步探索并总结地方、学校管理课程、开发课程的经验。

39.教学研究的一般发展趋势是什么?(八章二节)(难度2)

(1)在理念层面,建构主义认识论正在取代客观主义认识论而成为教学领域的基本观念;(2)在技术层面,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引起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

(3)在基础层面,教学论已不再只是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学科,其研究开始置于多学科的基础之上。

40.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八章二节)(难度2)(1).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心理表征包括结构性的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的知识和经验。(2).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的理解,对世界的理解因而是多元的,教学过程即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

(3).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

六、案例分析:

1.请你结合下列案例,阐述发现性学习的特征。(难度2)老鼠有决策能力吗?

教科学课的王老师在开学伊始,就给学生布置科学研究的任务,要求他们自选一个课题,用两个半月的时间独立完成全部的研究过程,课题内容不限,但必须有独立见解。小黄同学选择的课题是测试小老鼠的决策能力。

他从宠物店买回一白一黄两只小老鼠,想出了一个用食物引诱老鼠钻洞的方法。他用一块硬纸板把大塑料狗笼一分为二,在硬纸板上一左一右开了两个洞,再把两个一尺长的纸筒接在洞口上。测试时,让小老鼠呆在一边,在另一边放上老鼠最爱吃的奶酪,然后测试老鼠钻过洞取得食物的时间。

他把整个测试过程分成3个阶段,每个阶段5天。第一阶段,主要是训练小老鼠钻洞。那只白色的小老鼠很机灵,每次只需十几秒钟就可以钻过纸洞,吃到食物。而那只小黄老鼠却是只实实在在的小笨蛋。它从来就没能明白,钻过洞就会别有洞天。第二阶段,主要是让老鼠知道左边的洞——此路不通,右边的洞则可以吃到食物。第三阶段是提供结论的阶段。

小黄同学做实验时,手里拿着秒表,一丝不苟地记下小老鼠每次通过右边洞获取食物的时间。别看那只小黄老鼠有时会拉一两个“引体向上”,却还是那么傻乎乎地不会钻洞。而那只小白老鼠则10次之中有8到9次知道从右边的洞钻入。

测试结束,几天后小黄同学完成了他的论文,那完全是一篇正正规规的研究报告,题目是:“老鼠有决策能力吗?”他的结论令人刮目相看。他写道:“研究的结论既没有支持老鼠没有决策能力的论点,也没有支持老鼠有决策能力的论点。因为,如果老鼠有决策能力,那只白老鼠就不应该走过左边的洞。但是如果老鼠没有一点记忆力的话,那只黄老鼠也不可能多次成功地选择右边的洞。所以最后的结论是,老鼠没有做出复杂决策的能力。但它们的简单记忆和本能会影响它们做出的决策。”

……

小黄同学的研究成果在学校组织的评选活动中获得了动物研究组的一等奖。答案:

发现学习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第一,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 第二,注重直觉思维; 第三,注重内部动机;

第四,注重信息的灵活提取。

【观点共7分,具体分析共4分。只要学生回答有道理,可酌情给分】

2.下列案例中,父亲的作法对吗?请你谈谈理由。(难度2)

湖北省公安县13岁的聂愿愿在1998年的高考中,以628分的高分考取华中理工大学。整个公安县考分超过600分的只有11人,聂愿愿只比第一名645分少17分。在该县考取华中理工大学的十几位考生中,聂愿愿成绩名列第二,一入校便获得该校二等奖学金。

聂愿愿受的是他父亲的家庭教育。他的父亲聂其文制定了一个详细的教学计划,将12年的课程浓缩在4年内完成。他的方法突出一个“背”字,不仅要求儿子将语文、英语等课本背得滚瓜烂熟,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也要求一本一本地背诵。除了公式公理以外,还要背诵大量的例题。

聂愿愿高考成功后,聂其文名声大振,他对记者侃侃而谈,表示:“我想在教学方面实践一下自己的教学思想,从学前班到高中13年,我准备用10年完成。只要我能做到这一点,我就比其它学校成功,因为我节省了3年时间。”聂其文的女儿刚刚12岁,也于4年以前退学回家,聂其文打算在她身上再做一次“神童”试验。他说:“她今年已经学到高中课程,后年让她考大学。愿愿今年考大学时,周围的人百分之百地认为他考不上,考上以后,大家又说这是一个特例。当我的第二个孩子成功以后,我的教育方法才真正有说服力,那时我要把我的教育方法总结推广。” 记者来到华中理工大学,采访了聂愿愿。当问及父亲的教育方法时,孩子毫不迟疑地回答:“爸爸的方法不好。其实他 并不想这样做,主要是家里太穷了,他又自认为有学问,就自己教我。他只是拿几本教材让我背,其他什么资料都没有。爸爸每天都让我做功课,我又不想做,他动不动就打我。我对他恨得要死,每天都当家里的那堵墙是爸爸,对着打,打得手上都起了老茧。”聂愿愿接着描述了自己平时的生活情况:“我刚进高中时成绩很差,副科知识知道得很少。长江有多长,从哪里发源,在哪里入海,我都不知道。我每天早上5点40分起床,晚上12点才睡觉,现在想起来都害怕。”

父亲洋洋得意,儿子惊恐不安;父亲打算推广自己的教学方法,儿子却对父亲所谓的“方法”恨之入骨。到底谁对谁错呢?社会上众说纷纭。答案:

父亲的作法是错误的。违背义务教育法。

在教育目标上,把升学看着是学习的惟一目标。在师生关系上,父亲把儿子当成了自己的依附品。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死记硬背和体罚。

【观点共7分,具体分析共4分。只要学生回答有道理,可酌情给分】

3.请你阅读下列案例,谈谈你的认识。(难度3)过程就是目标 德国老师眼里的美术教育

市青少年宫美术班的孩子们还从来没有这样上过课:课桌被搬到室外的树荫下、没有黑板、没有规定具体的临摹对象和主题、没有限定材料和工具„„

来自德国杜伊斯堡的莱茵艺术学校美术老师布曼•布赫洛和坎帕•亚内克是应邀来汉进行美术教育交流的。在20天的教育活动中,她们没有教孩子们任何绘画技巧,而是先和孩子一起在少年宫逛了一圈,然后告诉他们:“所有看到的东西都可以画、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都可以用。”孩子们的作品大大出乎家长们的意料:有画太阳的、有画树木的、有画小朋友的、还有画德国老师的„„更有意思的是,随手捡来的树叶、擦手的纸巾都被孩子们利用起来。二十几个小朋友的作品没有一张重复的,再熟悉不过的少年官,在孩子的眼里竟变得如此多姿多彩。

把白纸蒙在一枚硬币上,用铅笔来回涂抹,纸上就会留下硬币的形状,这也许只能算“雕虫小技”,但德国老师却鼓励孩子们用“雕虫小技”进行创作。一开始,孩子们纷纷找家长要硬币,布赫洛女士启发孩子们:“可以利用身边的任何一件东西。”很快,钥匙、颜料盒、树叶、环形针、钮扣等等都成了孩子们得心应手的工具。看着孩子们创造出来的“蔬菜大棚”、“龙卷风”、“雪花”、“五线谱”、“麻饼”,两位德国老师连声称赞。

两位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德两国孩子的想象力、对自然、对生活的感知力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中国孩子可能缺乏自由发挥的机会。但中国孩子在技巧方面已达到了—定水平。

亚内克女士告诉记者,德国孩子到12岁才开始系统学习绘画技巧,此前着重是培养他们的兴趣,因此德国孩子从入门到表现出技巧的过程可能很长。但他们有一句口号:“过程就是目标”,在兴趣培养阶段这种自由的教学方式,更容易发现个体之间的差别,看出谁更有天赋。

布赫洛女士还认为,中国的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期盼也许太高了,这样反而会抑制孩子天赋的发挥。答案:

“过程就是目标”的观点是英国课程专家斯腾豪斯在著名的过程模式中解放出来的。类似于生成性目标。目标一般是指结果,强调过程就是目标,这是一种新型的课程观。

这个目标是开放的,强调学生创造性,预先不进行精心的设计,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比较自由。这个观点也可能产生一些片面效果。

【观点共7分,具体分析共4分。只要学生回答有道理,可酌情给分】

4.下列材料中,老师的做法违反哪些教学要求?请具体分析。(难度2)

在小学低年级的一节语文课上,教师正在带领学生学习“小画家”一课。该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说,冬天下雪了,大雪将整个原野都覆盖起来。清晨,小鹿、小鸡等小动物们都出来了,纷纷用自己的足或爪子在雪地上画出了美丽的图画。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以后,向学生们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青蛙”和“蛇”没有出来?不一会儿,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说:“老师,因为青蛙和蛇没有毛衣服,怕冷,所以呆在家里没出来。”老师听了以后很不高兴,用非常严厉的口吻说:“不知道就不要乱说!”在让这个学生坐下后,老师又问全班同学:“谁知道?谁能够告诉大家正确的答案?”这时候,教室里静极了,再也没有人起来回答。看到这种情形,老师说:“我告诉你们,青蛙和蛇是冷血动物,冬天需要冬眠,所以不可能出来。这个道理等你们上初中以后就明白了。” 答案:

1.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组织教学是正确的,符合这种讨论式教学的要求;

2.学生的回答与老师的标准答案不同,老师不能一概否定,其回答有合理的成分; 3.老师在无人敢回答时,自己讲出结论的作法与讨论式教学的要求有矛盾。【观点共7分,具体分析共4分。只要学生回答有道理,可酌情给分】

5.请你从下列材料中寻找三处情节或语句,结合教育学知识加以分析或批判。(难度3)

爱迪生8岁上学,他不仅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才能,反而常常使老师深感不快。一次,爱迪生对学校的新教具很好奇,他把教具全拆了,又装不回去,气得老师请来了他妈妈。老师对他妈妈说:“你的儿子太爱拆东西了,你要让他改改这个毛病!”“老师,我看你不对哟!我观察儿子很久了,他跟别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喜欢拆东西,你叫他改掉这一点,那我儿子不就跟别人一样了吗?”爱迪生的妈妈坚信这是儿子最大的优点。上数学课时,恩格尔老师在讲解算术题,爱迪生突然向老师发问:“老师,2+2为什么等于4?”老师觉得他又笨又调 皮,他反问道:“不等于4难道等于5?”爱迪生很想弄明白数字的奥秘,他想了又想,忍不住又问老师:“2+2为什么不可以等于5呢?”老师大为恼怒,他厉声训斥道:“爱迪生,你故意捣乱,给我滚出去!”爱迪生遭到责骂,委屈地奔出教室。

爱迪生回家以后告诉母亲:“妈妈,我想要知道加法的道理,可老师却骂我。”母亲听了儿子的叙述很生气,她找到学校批评老师:“恩格尔先生,你作为一个教师太不了解学生的心理。”恩格尔说:“我只管教书,不管什么学生的心理。”母亲说:“你这样教孩子,孩子怎么学得会?”这位老师带着爱迪生到一位有名的医生那里,请他检查一下爱迪生的头脑。因为爱迪生的脑袋是扁的,这位医生检查后说:“他的脑子坏了。”恩格尔告诉爱迪生的母亲:“你的孩子又笨又调皮,不管我怎么教,他都学不会。我不愿意教这样的学生。”结果,爱迪生只上三个月的学就离开了这所学校。爱迪生的母亲曾经当过小学老师,是个知书达理的人,她深知自己儿子的个性,不逼着孩子勉强上学,便挑起了“家庭教师”的重担。母亲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给他讲历史、文学、科学,与他讨论物理、化学问题。在母亲的辛勤培育下,爱迪生的求知欲越来越强。答案:

爱迪生8岁上学,他不仅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才能,反而常常使老师深感不快。一次,爱迪生对学校的新教具很好奇,他把教具全拆了,又装不回去,气得老师请来了他妈妈【这是儿童本性和兴趣的正常表现,应该具体分析和疏导】。老师对他妈妈说:“你的儿子太爱拆东西了,你要让他改改这个毛病!”“老师,我看你不对哟!我观察儿子很久了,他跟别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喜欢拆东西,你叫他改掉这一点,那我儿子不就跟别人一样了吗?”爱迪生的妈妈坚信这是儿子最大的优点。

上数学课时,恩格尔老师在讲解算术题,爱迪生突然向老师发问:“老师,2+2为什么等于4?”老师觉得他又笨又调皮,他反问道:“不等于4难道等于5?”爱迪生很想弄明白数字的奥秘,他想了又想,忍不住又问老师:“2+2为什么不可以等于5呢?”【这是爱迪生好动脑筋,敢于提问的突出表现】老师大为恼怒,他厉声训斥道:“爱迪生,你故意捣乱,给我滚出去!”爱迪生遭到责骂,委屈地奔出教室。【老师不了解儿童的心理和现代教育理念,不尊重儿童,判断武断,莽撞从事】

爱迪生回家以后告诉母亲:“妈妈,我想要知道加法的道理,可老师却骂我。”母亲听了儿子的叙述很生气,她找到学校批评老师:“恩格尔先生,你作为一个教师太不了解学生的心理。”恩格尔说:“我只管教书,不管什么学生的心理。”【教学怎么能不管学生的心理呢?这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思想】母亲说:“你这样教孩子,孩子怎么学得会?”这位老师带着爱迪生到一位有名的医生那里,请他检查一下爱迪生的头脑。因为爱迪生的脑袋是扁的,这位医生检查后说:“他的脑子坏了。”恩格尔告诉爱迪生的母亲:“你的孩子又笨又调皮,不管我怎么教,他都学不会。我不愿意教这样的学生。”结果,爱迪生只上三个月的学就离开了这所学校。【老师不尊重家长,没有与家长谐调好关系】

爱迪生的母亲曾经当过小学老师,是个知书达理的人,她深知自己儿子的个性,不逼着孩子勉强上学,便挑起了“家庭教师”的重担。母亲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给他讲历史、文学、科学,与他讨论物理、化学问题。在母亲的辛勤培育下,爱迪生的求知欲越来越强。【爱迪生的母亲非常信赖和赏识自己的孩子,懂得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尊重孩子、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因材施教】

【除了这几处以外,学生找到的其他地方,只要合理就行。答对三个观点即给满分7分,具体分析共4分】

6.请你阅读以下资料,根据教学和评价理论谈谈自己的观点。(难度3)

我们该怎样对待“笨”孩子

——沈阳一13岁女生自杀引起市民强烈反响

„„当记者赶到魏巍家时,她静静地躺在床上,就好像睡着了似的。书桌上散乱地堆满了未写完的作业和书本。她的母亲哭着告诉记者,“五一”放假前,孩子因为在一次测验中写错了6个字,班主任佟老师罚她将写错的每个字重写3000遍,孩子为此写到下半夜两三点钟,还没写完。第二天上学,又因为写错字,佟老师又罚她每个字写1000遍。“孩子根本写不完,邻居帮着写也写不完,我看着不忍心,也帮着孩子写,又怕被老师发现字体不对,就得模仿孩子的字体写。”孩子的母亲一提起魏巍就痛哭不已,“是这些作业害死了我的孩子啊!” 魏巍在临终前留下两个字条,其中一个用了10个惊叹号:“妈你回来叫我!!不管我怎么不想起来,你也得把我叫起来!!因为我要写作业——魏巍。”另—份是:“我真是活着太累了,还不如死了算了,也许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妈,今天我向学校请了假,你不要生气,这是我最后一次请假了。” 孩子的父亲颤抖着打开遗书,一字一泪地念叨着,—遍又一遍。“那天晚上,孩子一直写到11点多(班主任假前罚魏巍写的作业),后来小巍说胃痛,我们没想太多,以为她想偷懒,就没理她,怕她写不完作业又要挨老师罚,就告诉她一定要把作业写完”。魏巍的父亲沉痛地告诉记者:“第二天,学校的马校长说:‘孩子的死,大家都很痛心,但这和老师一点关系没有,我们学校严格执行教委的减负规定,家长反映的错一个字罚写3000遍的情况是失实的,我们的老师绝对没有这么做过。我也对六年一班的所有学生做过调查,根本没有这事。她死在家里,学校没有任何责任,只能表示痛心和慰问。’”该校长表示,他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是,这些字是孩子平时练字积累下来的,并不是罚写的作业。记者从魏巍生前没有写完的一摞厚厚的稿纸中随机抽掉了—份写有“怨”字的稿纸,正反两面正好3000字,而这个“怨”字恰恰是魏巍语文试卷中的一个错字。马校长对此解释说:“孩子练字,随便从哪儿找都可以找个字练,从卷纸上找字练也不足为奇。”魏巍的班主任也否认罚写作业的事,而且还表示魏巍学习成绩一直很差,不太爱学习。魏巍的亲属气愤地说:“孩子既然成绩差,不爱学习,在没有任何外力的压迫下又怎么可能去练字,而且一练就是3000遍呢?” 在记者采访中,很多家长痛心地说:“孩子答错题被罚简直就是家常便饭,现在想起来太后怕了”,如果我们“体罚式”的育人方法再继续下去,悲剧还会在我们身边重演。铁西区某厂王女士说,上三年级的孩子每当考试或作业写错了都要被罚,虽然没有被罚3000遍,但几十遍、上百遍的情况常有。每当看到只有9岁的孩子深更半夜还在做题,当家长的就心痛,有时看到孩子太累了,就模仿孩子的笔迹帮孩子写两篇。王女士接着哽咽地说,看到小魏巍的不幸,她真担心不知哪—天,她幼小的女儿是不是也会想不开„„。也有众多的家长向学校、老师发出给“笨”孩子留有一片成长的天空的呼声。一位姓张的父亲几乎一字一泪地说,他上六年级的孩子同魏巍一样也不是很聪明,确切地说应该算是个“笨”孩子,在班级总是后几名,被老师罚、被老师损太平常了。可孩子自尊心非常强,一度精神恍惚、萎靡不 振,多么精彩的电视节目也引不出孩子原本灿烂的笑容。几个月前,孩子竟对他说,活着太没有意思了,老师不喜欢她,学生也不再接近她。家里人生怕孩子想不开,在生活各方面尽量满足孩子,并想方设法与老师沟通,让同学们多和自己的孩子玩。这位家长苦恼地说,每个孩子的素质不一样,有差别是难免的,不可能每个孩子都成为专家、学者,他多么希望老师能因材施教,欣赏每个孩子的优点,进行赏识教育,为后进学生树立成长的信心。

答案:

教学过程的本质表现为:

(1)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2)教学过程是教养和教育的统一。第四代评价的基本特点是:

(1)把评价视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协商” 进行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

(2)评价是一种民主协商、主体参与的过程,而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控制过程,学生(对评价者)也是评价的参与者,评价的主体。

【观点共7分,具体分析共4分。只要学生回答有道理,可酌情给分】

7.请你阅读下列案例,从课程理论角度谈谈你的认识。(难度3)

在高一第一学期的语文课本中,真正从语文的角度来编选的篇目大约只占一半,其余一半则大体上是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考虑,而且还是五、六十年代那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即便是写景抒情文章也是如此„„象报告文学这种注重新闻性、现实性的文体,课文中选的仍然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这篇五十年代的作品„„(议论文)除了领袖讲话和鲁迅作品之外,其余几乎都是一些人云亦云、毫无新意的平庸之作。而更使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总共二十八篇课文中,竟没有一篇是反映当代社会生活、议论精辟、文字精彩的作品。仿佛使用这本教材的老师和学生不是生活在二十世纪末,而是生活在五、六十年代的人。答案: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经验,不能过多选择过去时代的内容,尤其是已经淘汰了的内容。关于这种思想有三种不同的观点: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和超越论。(P200)【观点共7分,具体分析共4分。只要学生回答有道理,可酌情给分】

8.请你阅读下列案例,从课程理论角度谈谈你的认识。(难度3)寓言与愚言

从上海市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我读到两则很有意思的寓言。一则寓言说,一只鹿很喜欢自己的角,而不喜欢那瘦长的四条腿。当它遇见老虎时,正是漂亮的角妨碍了它在森林里的逃窜,幸好那四条腿又机灵又有力,才得以逃脱虎口。另一则寓言说,一只公鸡很为自己美丽的羽毛而骄傲,它想与动物界的同伴们谈谈羽毛的美丽,可老牛谆谆告诫说:美丽有什么用呢?要为大家做好事才是有用的。于是,公鸡赶紧夹起尾巴,恪守打鸣之职。我原先很羡慕上海的中小学生,可读到这两则寓言后,我对他们有点怜悯——他们在中国最好的学习条件下,所学的竟是这种愚蠢的东西。这两则寓言的功利主义倾向,正好表现了小农和小市民的狭窄浅薄的人生观和文化观。如果是村巷父母这样教育子女,此种教育恰与他们卑屈的地位、贫弱的能力、苍白的想象相谐和。他们唯有这样地实在、这样的功利,才能在重重压力下获得起码的生存条件。„„教育正是要改变这种状况,教育的全称是“文化教育”。„„ 答案: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经验,不能过多选择过去时代的内容,尤其是已经淘汰了的内容。课程内容即儿童的经验,要选择儿童感兴趣的、熟悉的内容。

【观点共7分,具体分析共4分。只要学生回答有道理,可酌情给分】

七、论述题:

1.请你阅读以下材料,并归纳出卢梭教学思想的特点。(一章二节)(难度2)

卢梭认为:“你提出一些他能理解的问题,让他自己去理解。要做到:他所知道的东西,不是由于你的告诉而是由于他自己的理解。不要教他这样那样的学问,而要由他自己去发现那些学问。你一旦在他心中用权威代替了理智,他就不再运用他的理智了,他将为别人的见解所左右。”(1)主张自然教育;(2)主张发现教学;

(3)主张培养学生的理性和独立人格。

2.论述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关系。(一章四节)(难度3)

对于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由于两者词义上的模糊,中外专家的不同认识,也由于文化传统特别是教育传统的影响,至今仍未有比较一致的见解。汇总起来,有这样一些看法: ⑴“小课程与小教学观”:课程与教学分离

这种观念认为课程和教学各自相对独立,互不交叉。并阐述了课程与教学“两者相互独立和相互分离”的观点。这具体表现为课程是在教学过程之前、教学情境之外预设的目标、内容与计划,因而课程是规定的、制度化的文本;教学则是教师的事,教学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传授教学内容的方法、手段与过程。

⑵“大教学观”:教学包含课程

认为教学是上位概念,课程是包含于其中的,只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在这种对课程与教学的理解中,课程往往是教学内容的代名词,属于教学的一部分;课程也往往被具体化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这样三部分。⑶“大课程观”:课程包含教学

与前者相反,这种看法认为课程所涵盖的范围要宽于教学,教学只不过是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课程几乎囊括了 教育的所有问题,课程即教育,教育即课程。“大课程观”在我国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在改革实践中,教改是作为课改的落实环节来进行的。

⑷“整合观”: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整合的观念发端于二十世纪初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他指出,课程与教学分离问题的根源在于认识论上的对象与活动、目的与手段、内容与过程的二元对立。针对此,他提出了认识的“连续性”原则来消解上述的二元对立,并系统地阐述了以“经验”为基础将儿童与学科统一起来、将课程与教学整合为一体的思想。20世纪课程与教学的重新整合:提出“课程教学”的理念,把重心置于理解活生生的教学情境,课程与教学再一次融合起来。

3.论述泰勒的目标模式。(二章一节)(难度3)

在课程目标方面,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的课程开发。强调目标在课程设计中的核心地位,并主张将目标行为化。在目标的表述上要求使用由“行为”和“内容”构成的二维图表。在课程内容的组织方面,它提出了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原则。

提出了经典课程编制的四个步骤。确定教育目的,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教育计划。教育目标既作用于学习经验,又作用于评价。目标既是选择、创造和组织学习经验的指南和关键因素,又是开发评价程序和评价工具的规范。正因如此,确定教育目标既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也是课程开发的归宿。目标因素构成课程开发的核心。

优点:它的原理建立在行为心理学的基础之上,吸收了现代科学的研究的方法论,这种模式的可操作性很强,这种模式容易为教师所接受和应用。

缺点:这个模式将目标分解为内容和行为两个方面与知识的本质是矛盾的;这个模式与控制思想结合在一起,过高地估计了我们理解学习过程和预测学习结果的能力;这种模式是建立在理性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基础上的,忽视了过程的价值,忽视了主体的创造性发展和个性发展。(答题者可以联系实际问题来谈)

4.比较布鲁纳的发现学习与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及其对实际教学的启示。(二章二节)(难度3)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就是不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是由学习者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如转换、组合、领悟等)发现并获得学习内容的过程。这种学习的基本特征是: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注重直觉思维;注重学习内部动机;注重信息的灵活提取。

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就是学生运用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知识吸收并固定新学习的知识的过程,即知识的同化过程。他认为,发现学习、接受学习与意义学习、机械学习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都有可能是意义学习或机械学习。

发现学习有助于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和自信心;有助于记忆的保持。但是发现法更适合低年级,适合教基础概念或原理,有助于远迁移能力的培养,其缺点是太浪费时间,课堂上难以把握;奥苏伯尔的讲解式教学有助于大量知识信息的系统传授,更适合高年级,适合新概念间的联系,省时,有助于近迁移能力的培养,但在远迁移能力的培养方面不及发现法。

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两种方式设计教学,一般是以有意义接受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以发现学习为辅助学习方式,合理安排,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答题者可以结合具体实际来谈自己的看法)

5.什么是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课程与教学目标,在课程与教学实践中,这两种目标发挥了什么功效?(三章二节)(难度2)生成性目标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它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而不像行为目标那样重视结果。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的差异,强调目标的适应性、生成性。

表现性目标,指在教育情境的种种遭遇中每一个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关注学生的创造精神、批判思维,适合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程安排。功效:

第一,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把教师和学生看作教育过程、教育情境的共同创造者,学生是自己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发展的评判者、指导者,与行为目标相对,这里隐含的是一种超越性、发展性的价值取向,符合现代教育的本质。第二,把课程与教学实践引向民主、合作与对话交流,营造了更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愤。第三,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和创造性得到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标示着课程目标取向发展的新趋势。但是并不是说目标设置不应该追求具体性 可操作性,而是不应该以牺牲价值特性为代价,同时这也对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答题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谈自己的看法)

6.比较几种典型教学方法的异同。(四章二节)(难度3)

提示型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提示活动教授课程内容、学生接受并内化这些内容的方式。

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是通过师生的民主对话与讨论而共同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人格的教学方法。

自主型教学方法是学生独立地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所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人格的教学方法

提示型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自主型教学方法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学习方式:接受性学习、社会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提示型教学方法适合于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新知识、新信息;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适合于“集体思维过程”的运用,适合于社会态度的养成;自主型教学方法适合于独立探究与发现,适合于自主性人格的发展。联系:三种教学方法彼此之间相互渗透,彼此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连续体,当不同教学方法视具体教育情境的需要而优化组合、恰当运用的时候,它们彼此之间会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三种教学方法及相应的三种学习方式在相互作用中形成一个连续体。对任何一个学习者而已,三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 容和目的有所侧重,但是不能绝对排斥其他教学方式。(答题者可以根据教学实践来谈个人的理解)

7.请你联系一个实例,论述选择教学方法的要求。(四章二节)(难度2)(1)要符合特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2)要适合特定课程内容。(3)要形成一个具体内在统一性的体系或结构

8.请你联系一个实例,论述组织和引导课堂讨论的策略。(五章二节)(难度2)

(1)创设课堂讨论情境,提出富有挑战性的、真正吸引学生的、有价值的问题与课题。

(2)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展开挑战,要绝对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创造良好的讨论氛围。(3)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课堂讨论习惯与规范。

9.请你联系教育实际,论述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五章三节)(难度2)

(1)活动课程的学习是当下的活生生的直接经验为课程开发的核心,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是学习者的经验及其生长需要。

(2)在活动课程中,学习者是能动的创造性的存在。

(3)在经验课程中,学习者是整体的存在。

(4)经验课程重视学习者的个性差异。

10.论述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及其特点和相互关系。(五章三节)(难度2)

学科课程是使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强调以学科知识或文化的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系统传承人类文化遗产;课程组织循着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进行;有助于学习者获得系统的文化知识;有助于组织教学和评价,便于提高教学效率。

经验课程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强调学习者的直接经验;强调教材的心理组织,把人类的文化遗产以儿童的经验为核心整合起来;摆正了儿童的人格发展与当前社会生活的关系,把儿童视为生活于现实生活中的儿童。

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的关系:本质上是儿童当下的心理经验与凝结在学科中的逻辑经验之间的关系,不能对经验课程与学科课程持一种非此即彼的二元论的态度。经验课程与学科课程是两种不同的课程,前者以儿童当前的活生生的心理经验为基点,后者以学科中的逻辑经验为基点。但经验课程与学科课程又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经验课程并不排斥逻辑经验的教育价值,排斥的是逻辑经验脱离儿童的心理经验从而阻碍儿童的发展;学科经验也并不排斥儿童的心理经验,排斥的是盲目沉醉于儿童当前的经验发展水平从而抑制儿童经验的进一步发展。

11.论述班级授课组织的优势与不足。(五章四节)(难度2)

班级授课组织是将学生分配到固定的班级,教师在规定的课时内进行分科教学,教学内容根据国家规定的课时标准确定。

优势:⑴相同或相近年龄和水平的学生组织到一起,教师可以同时教授许多学生。而且在集体中,学生彼此之间可以相互作用、相互交流,有助于学生社会性的健全发展。⑵教学按规定的课时来安排,可以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利于预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地顺利完成。⑶分科教学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可以按规定学科进行系统讲授,学生也可借此获得系统地知识技能。⑷按照国家规定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可以保证所有公民基础学力的形成。缺陷:⑴班级授课组织在某种意义上是应现代工业——科技文明提高效率的需求而在实践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所以容易走向“效率驱动、控制本位”的极端。⑵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容易走向“一刀切”、“划一主义”⑶班级授课组织尽管便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但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受到一定的限制,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不易于充分发挥。⑷容易导致以书本知识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养成。

12.试比较课程实施的三个基本取向,并结合实际谈谈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研究对指导课程改革的启示。(六章二节)(难度3)

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即是忠实地执行课程变革计划的过程。本质上是受“技术理性”的支配。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变革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该取向在本质上受“实践理性”支配。课程创生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本质上是受“解放理性”支配。

第一,三种取向各有其存在价值,因为它们从不同方面揭示了课程实施的本质,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第二,三种取向各有其局限性。忠实取向把课程变革成为线性地实施预定的课程计划的过程,使课程实施变革成为一个机械的、技术化的程序,抹杀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价值。相互适应取向本身比较模糊,带有折中主义色彩。课程创生取向具有浓厚的理想色彩,对实践界的要求很高,它推行的范围也比较有限。第三,从忠实取向到相互适应取向再到课程创生取向,意味着在课程变革中从追求“技术理性”到追求“实践理性”、再到追求“解放理性”,这体现了课程变革的发展方向。

启示:1.把课程实施研究纳入课程变革之中,使之成为课程变革这个系统的有机构成。2.课程变革应将具体教育情境和社区情境的因素纳入自身之中,课程变革应具有变通性。3.课程变革必须最大限度地弘扬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参与精神,这是课程变革成败的关键。

(答题者可以结合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谈自己的看法)

13.请你阅读以下资料,并归纳出美国课程标准的特点。(难度2)美国大陆中部六洲语言艺术标准(节选)二级水平:小学高级(3-5年级)

参与小组讨论;

在课堂上提问(如,当他思路混乱时,寻求他人的观点和评论);

对提问和评论做出应答(如,提出论据支持某观点);

倾听同学和成年人的谈话(如,不打断、面对发言者,提问、阐述发言者的观点,以证实自己的理解,对言语做出反馈);

当向别人陈述自己的观点时,尽力做到有一个清晰的主要观点;

作口头陈述的同时做出眼神的变流;

口头陈述组织观点(如,使内容组织得贴切于听众、使用标签或其它记忆辅助品,总结主要观点);

听且识别劝说性的信息(如,电视广告、同辈群体发出的命令、要求以及压力);

识别出谈话中所使用的非言语线索;

识别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不同情况所使用语言的不同方式(如,从一店主处购物,向父母索要物品,同姊妹争辩,同朋友谈话)。

中部六州小学高级(3—5年级)阅读标准(节选)

收集和使用与研究目的有关的资料

二级水平:小学高级(3—5年级)

使用各种策略确定调查的题目(如,灵感、列举问题、联想);

使用百科全书收集资料;

使用字典收集资料;

使用关键字、索引、相互参照及书名寻找资料;

使用多种多样的信息表现形式(如,地图、图表、照片)寻找资料;

使用图标的形式收集和记录信息(如,笔记、注释,图表、表格);

将资料整理成书面报告或总结;

展示阅读过程中一般技能和策略方面的能力。

美国课程标准的特点大致为:具体可操作、重视收集信息的技能、强调表达训练、重视讨论和研究能力。

14.请你阅读以下资料,根据课程理论谈谈自己的观点。(难度2)

在高一第一学期的语文课本中,真正从语文的角度来编选的篇目大约只占一半,其余一半则大体上是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考虑,而且还是五、六十年代那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即便是写景抒情文章也是如此„„象报告文学这种注重新闻性、现实性的文体,课文中选的仍然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这篇五十年代的作品„„议论文除了领袖讲话和鲁迅作品之外,其余几乎都是一些人云亦云、毫无新意的平庸之作。而更使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总共二十八篇课文中,竟没有一篇是反映当代社会生活、议论精辟、文字精采的作品。仿佛使用这本教材的老师和学生不是生活在二十世纪末,而是生活在五、六十年代的人。

(王丽:《中学语文教学手记》,《北京文学》1997年第11 期)

(1)从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中全面地精选语文内容。

(2)语文课程内容要能够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现状、需求和发展潮流。

(3)选择语文课程内容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经验、需要、兴趣。

15. 试论卢梭和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思想。(难度2)卢梭发现教学论的内涵:(1)发现是人的基本冲动。

(2)发现教学的基本因素是兴趣与方法。

(3)活动教学与实物教学是发现教学的基本形式。

(4)发现教学指向于培养自主的、理性的人格。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思想: 发现行为具有如下价值:

(1)一切真知都是自己发现的,发现行为因而成为教育追求的目标。(2)发现行为有助于实现思维能力的发展。(3)发现行为有助于引起学习的内部动机和自信心。

(4)发现行为有助于记忆的保持。发现学习具有如下一些特征:(1)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2)注重直觉思维。(3)注重内部动机。(4)注重信息的灵活提取。

16.试论赞可夫新体系的教学论原则。(1)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5)使全体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请你阅读以下资料,根据教学和评价理论谈谈自己的观点。

我们该怎样对待“笨”孩子

——沈阳一13岁女生自杀引起市民强烈反响 教学过程的本质表现为:

(1)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2)教学过程是教养和教育的统一。第四代评价的基本特点是:

(1)把评价视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协商” 进行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

(2)评价是一种民主协商、主体参与的过程,而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控制过程,学生(对评价者)也是评价的参与者,评价的主体。

下载吉林师范教学论题库(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吉林师范教学论题库(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江苏师范大学化学教学论试题(5篇范文)

    1.徐寿 所开创的译述欧西化学名著及在《格致书院办学章程》中所倡导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方法以及考试制度和计分方法等,均表征了萌芽期化学教育的初创型,即主要是依附于化学学科......

    【吉林师范大学排名】吉林师范大学特色专业-吉林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吉林师范大学排名】吉林师范大学特色专业-吉林师范大学录取分数 线 吉林师范大学是吉林省重点大学,坐落在吉林省四平市。学校建于1958年。现任党......

    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实验观摩实习

    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实验观摩实习一.中心简介 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负责本校8个学院14个本科专业和4个硕士专业的实验教学任务,年均接受本科生160......

    吉林银行会计结算业务知识题库

    吉林银行会计结算业务知识题库(一) 一、单项选择 1、支票上( C )可以由出票人授权补记,未补记前的支票,不得使用。 A、收款人 B、日期 C、金额 D、用途 2、存款人撤销备案类银行结......

    上海师范大学校党校题库1

    入党积极分子网上考试试题库 二、选择题题库(每题2分,共45题,90分) 1、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A)。 A、 民主和科学 B、 新道德和新文学 C、 民权和平等 2、在中国大地上举起俄国......

    生物学教学论题库 - 副本(共五篇)

    9、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科学知识是不断变化的,科学是一个产生知识的过程,知识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B、科学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科学知识的主体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C、科学是一个......

    生物学教学论题库(及部分答案)

    第一章 中学生物学课程 (一)名词解释 1、课程标准 由教育部颁发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檔,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二)填空题 1、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儿童教育家李吉林,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特级教师

    李吉林 李吉林,儿童教育家,全国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1938年5月出生,江苏省南通市人。中共党员。1956年毕业于江苏省南通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任教于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