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蒙学与当代小学教育问题之思考

时间:2019-05-15 01:02: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代蒙学与当代小学教育问题之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代蒙学与当代小学教育问题之思考》。

第一篇:古代蒙学与当代小学教育问题之思考

古代蒙学与当代小学教育问题之思考

引言:

最近,几次走进小学,都听见朗朗的读书声,而学生诵读的不是课本上的文章,而是古代蒙学教材——《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弟子规》等。

感叹之余,也引起了我的很多思考。现将几个思考不成熟的问题显摆这里,与同行、家长及坛友们相互学习、探讨,以求能为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长提供一些有益的东西。说明:本文参阅了很多书籍和文章,这里就不一一注明了。

一、为什么今天的学校里重现了封建社会私塾教育的学习内容?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关键是应该弄懂“国学”这一概念。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当时的纪晓岚、王念孙、戴震等等一流学者完成。“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

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古代蒙学属于国学的范畴。让今天的孩子学习封建社会私塾的教育内容,这不但是顺应国学教育从孩子开始的社会需求,更重要的是肯定了古代蒙学的价值以及对古代蒙学的重新审视和定位,同时,也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更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需要。诵读古代蒙学教材和文化经典,似乎更能激发我们的民族热情,陶冶我们的道德情操,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古代蒙学进入我们的学校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对中国古代蒙学的初步认识

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认识古代蒙学。

第一、教材。最早出现的蒙学教材是南朝梁代的《千字文》,由周兴嗣所撰。以后有南宋初钱氏所著《百家姓》;南宋王玉麟所撰《三字经》;明朝萧有良撰《龙文鞭影》;明未清初程登吉撰《幼学琼林》。其它还有《千家诗》、《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千金裘》……等。“蒙学”的教材在明清时基本上定型,《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成为统一定型的教材,简称为“三”、“百”、“千”。

这些教材最惊人之处就是使用时间长。,使用范围广。《千字文》使用了千年,而其它教材也用了五六百年,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而且这并不是政府编写,颁发全国统一使用的教材,而是民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统一教材。更惊人的是朝代在不断地更替,政策和方针也在不断地改变,而教材却一如既往地沿用。教材基本上是统一的,科举考的四书五经历代也是统一的,正由于有了这两个方面的统一,使全国的学子处于相对公平的起跑线上,科举考试中,穷乡僻壤的学子也有金榜题名的可能,这也是华夏文化得传播到边远地区的根本原因。

第二、教育方式。中国古代没有师范教育,但文化教育却走在世界的前列,成为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而且在世界最早几个文明古国中,中国是惟一保存古代文明的国家,就是由于中国古代“蒙学”教育起到巨大作用,世世代代传承中华文明的火种。

中国的科举制首先是选拔政府官员,其次是培养各种层次的教育人才。不能中举的秀才就在乡村里进行“蒙学”教育,也就是类似现代的小学,正所谓“秀才没落,下乡教学”。明清时代中国的小学完全是“私立”,也称为“私塾”,不需要国家一文教育经费,就建立起遍及全国的初级教育体系。以机动灵活的教育方式办学,秀才的家里就可以作为学校,家族的祠堂也可以作为教学场所,惟一的开支是作为教师的秀才的“束修”,或各家分摊,或由家族中几家富有的家庭承担。而家族中较贫困家庭的子女,就免费入学。而且是要求家族中所有的适龄儿童都要去读书,若有失学儿童,对其父兄还要追究责任。

第三、教育模式。首先每个教学班一般在10人以下,少则三五人,多则七八人。因而私塾先生可以对每个学生负责到底。旧时的私塾无什么优秀教师之称号,也无什么升学压力,学生读书更无什么选择重点学校的困惑,“教不严,师之惰”。对教师的要求只有一个严字。

其次没有年级的概念,因材施教,不求进度统一。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在规定时间内能完成规定的课程,就进入新内容的学习,而学不好的学生就继续背诵旧课文,直到能背诵到滚瓜烂熟程度再进入新课文。教学是复式教学,针对每个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学进度,这才是对学生负责到底的教育,而不拘泥于年级的升留级的形式。有关资料显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基本上是半年读一本,也就是说一年半的时间读三本书。学业负担同现在的学生相比是较轻的。古代的学生无需配备教科书,因为所读的书都已背熟牢记在脑海里,到运用时信手拈来,出口成章。

第四,教学方法。私塾的教材是几百年不变的,秀才们读私塾时读的就是这些“蒙学”教材,现在教学生的仍然是同样的教材,而且全国基本上都是统一的,开始都是“

三、百、千”,所以不必要印什么教材,更不必学生人手一册的教科书,因为这些教材秀才们都能滚瓜烂熟背诵,不必备课,只要学生坐定,便可开口上课,而教学方法又如此之简单,每天领着学生带读四五句课文即可,学生读会后,就让学生进行背诵所学的课文,要求连同先前所学课文背诵到滚瓜烂熟的程度,接着进行习字训练,背诵和习字成为学习的基本模式。古代的蒙学,课文只进行最简单的讲解,根本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讲解,古代经典是“微言大意”和“博大精深”的,教师何苦去做吃力不讨好的事呢?更何况许多高深的政治、哲学、人生的重大问题,纵虽讲得清楚明白,七八岁的小孩子又怎么懂呢?因而公开宣称“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让学生滚瓜烂熟地背诵,牢记于心中,让学生慢慢地去理解,在今后的漫长人生道路上去领悟和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

中国古代把学习中文称之为“识字”,这是非常恰当的认识,任何一个“汉字”都要掌握“音”、“形”、“义”。作为初学者,首先要掌握的是“音”和“形”,在牢固掌握前两者的基础上学习“义”。因而古人就把学习的主要精力放在“音”和“形”上,通过背诵来使每个字的读音牢记于口耳之间,成为下意识的条件反射;通过大量的书法训练,使“形”牢记于手眼之间,达到不仅写得好,而且写得正确无误。对“义”却是不够重视,粗略讲解其含义,甚至不讲解,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自己领悟和感知,这才是真正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外,“

三、百、千”在形式上的共同特点是韵文化,三四个字成为一句,隔句押韵,都不一韵到底,中间要换韵,读起来都是朗朗上口,容易记忆。

其实,严格的说,私塾不设班级,都是个别教授,好处是因材施教。当时教法有: 1.点书、塾师的教桌上,常备着一个朱砚和一枝朱笔,每天上午学童陆续上学,先生逐个把他们叫到桌旁。先生边读边点,学童句句跟读。2.还书、每天点书之前,学童要把昨天点的书给先生还读,也叫“还书”。还书有“正读”与“背书”两种。“正读”,就是面对老师看着书本朗读;“背书”即背向老师,高声背诵。3.温书、先生点完一本书,学童还要“温书”。尤其是“四书”,非要读得滚瓜烂熟不可。4.写字、学童每天下午一到馆,就得靠在书桌上写字。

5.练习对偶句、先生教学童做“对子”,先教两个字的,如“竹叶”对“梅花”。然后,逐渐提高难度。

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朗读、背诵、书法训练是私塾教学的主要内容。

私塾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过去,人们对于私塾的教学方法几乎是一概否定,将其全部教学方法都归结为“死记硬背”“鞭笞体罚”等,否定其教学方法具有现代价值,这无疑有些以偏概全。私塾的历史悠久,对于中华文化的形成及传承发挥过较大的作用,对于今天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教学方法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仍然具有现代价值。

三、当代小学教育

我们也从教材、教育方式、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这四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是教材。20世纪20年代北洋政府明令废止私塾,各地纷纷成立新式中小学堂,蒙学教材被废弃,采用白话文为主体的语文教材。从叶圣陶等编写的新式语文教材起到建国前,教材不知改过多少次。建国后教材的更新越来越频繁,使用时间越来越短,特别是近些年的新课程改革,教材的更新更是达到了空前的频繁。这和蒙学教材使用了几百年相比,成为强烈的对比。

更为令人不能理解的是,在国家规定的教材之外,还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业务部门编写的乡土教材,还必须进入课堂;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还要求学校还得编写“校本教材”,还得进入课堂。我们姑且不说这些教材的科学性、知识性和可行性,就国家规定的每周每个班级的课时数来说,远远不够用的。怎么办,就得增加课时,别无它法。不过,如果学校能把蒙学教材作为校本教材,那还是值得欣慰的,起码这个学校的校长具有深厚的教育功力。

现代的小学课文第一课,要学的是汉语拼音,是一些既难读又难写的字母,这对那些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既无形象可言,也更无兴趣。在短暂的儿童特有的新鲜感之后,便是对拼音的厌恶。让学生在入学的一开始就失去了学习的乐趣。那么学习汉语拼音的效果又如何呢?我们当教师的是最明白的,有很多学生,到了中学后竟然不会使用汉语拼音,把汉语拼音忘的一干二净。拼音之后便是一些单字的学习,这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相比,更有着层次上的区别,蒙学要真正有启蒙的作用,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当代教材贴近了生活,却没有思考的内容。到了成年后,问小学中读过哪些课文,恐怕很少有人能回答出来,至于课文的具体内容就更记不得了。

小学六年有近一半的时间和精力是花费在语文教学上,中学里语文课一直作为主科备受重视,大学里有专门的中文系,语文教师也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可是语文教学效果总是少、慢、差、费,其效果总是令人失望,书写水平普遍差,写作水平也普遍较差,近年来不少人对语文教学也提出了质疑。

现在很多人已经在回首过去,从古代蒙学中寻求答案,为什么看似平白无奇的古代蒙学教育能培养出王国维、郭沫若、毛泽东那样的大家,而在取得巨大人类进步的今天却很难出现一位国学大师,这不由得我们不去深思,因此我们要回首过去,从古代蒙学中汲取营养,来丰富我今天的蒙学教育。

其次是教育方式。建国后,国家在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各级各类学校按着政府的规划遍布城市乡村,为儿童的教育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另外,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培养了大批的毕业生,保证了师资力量的需求。另外,学校设有校长、副校长,还有教导处、少先队、共青团、规模大的学校还设有政教处,各班级还有班主任,班长等。可谓机构健全,责任分明。很明显,在这点上,古代私塾是无法比拟的。

再次是教育模式。现代小学一个教学班都四五十人,一个教师面对四五十个学生,要把学生完全教会学懂,的确不易,再优秀的班也有没学懂的学生,只不过落后面小一些罢了。而多数的班级落后面较大,倘若有的教师不负责任,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了。

每个学期都有若干本新教材。这些教材必须在本学期全部学完。按着《新课标》,上级主管部门采取各种方式对学校进行考核。小学还好,没有升学压力。初中和高中就不同了。就目前来看,考核一所中学和办学质量的好与坏,考入上一级学校的人数起着决定的作用。没人看“平均及格率”,也没有人看及格以下的比率,更没有人看那些所谓的“不可救药”的孩子们。只要升学率上去了,其它无所谓,真可谓是“一俊遮百丑”啊!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已经在教育界蔓延了很多年,目前来看,还要继续蔓延着。这是国家的悲哀、民族的悲哀、更是教育的悲哀!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高考和中考的指挥棒在作怪。

建国后,我们的教育经历了多次改革,到这次“新课程”改革,已经是第八次了。而这次新课程改革,就教育思想和观念来说,是最彻底的一次,基本全盘否定了以前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但考试仍然还是老套路。很多学校,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学习笔记啊,记录啊,心得啊,计划等应有具有,但如果真的走进课堂,还是老套路,老方法,老模式。出现这种现象,其实也奇怪。改革是必须的,因此,学校就得在上级来检查的软件上下功夫,把检查的项目准备好,各种资料齐全,表格齐备,计划齐整,做好了这些,通过检查没问题。而课堂还是老样子,得考出高分啊,得考出的学生越多越好啊,得考出几个名牌学校的学生好啊。因此,改革就成了表面现象。

最后是教学方法。进入小学语文课堂,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老师满堂灌。老师唾液横飞,学生不知所云。而学校还得强调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语文课,思想教育的因素多,老师必须要挖掘出来,甚至“课堂评价”里有专门的评价条款。小学语文教学,识字是重要任务,而我们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大多是进行思想教育,分析课文的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从而忽略了识字、背诵、写字的训练。

背诵,是语文学习千古不变的真理。而我们现在的教材里,背诵的篇目太少,而且大多文章也没有背诵的必要。好在,国家已经在纠正这个问题,出版发行了中小学生必背古诗文,并写入“新课标”。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增加背诵古代经典诗文的数量,这无可厚非,但这无形中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怎样实行对中小学生的“减负”这一上级的要求呢?况且,教师(班主任)的工作量本身就非常的大,还有时间去督促和辅导学生学习那些古诗文吗?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的三种主要学习方法是:合作、探究、自主的学习,削弱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我们不能不说是一种很好设想。然而,课堂上真能用上的又有几人呢?语文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举不胜举,但朗读、背诵这两个最有效的、最传统的方法被我们忽视了。

书法复式教学法初探

江苏邳州港上小学 禚效锋

[关 键 词] 校园书法

复式教学

写字教学法

[内容摘要]

复式教学是一门教育科学,也是一门教育艺术,是指在同一教室内编排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由一位教师在同一课时内完成与单式班同样多的教学任务,达到同样的教学目标。小学写字(书法)复式教学法,是在我校创建书法特色学校过程中,根据我校书法社团——羲之学堂的授课情况所做的尝试与小结,借以抛砖引玉,与诸位同道,共同探讨小学写字教学法。

一、努力构建书法大环境,为书法教学营造氛围

我校结合创建书法特色学校活动,营造了浓郁的书香氛围。经典书法名作名帖处处可见,时时可学。学校建成了书法文化长廊,诸如欧颜柳赵楷书,王羲之兰亭序、苏轼寒食帖等等,各种书体,各时期代表书法家的经典法帖,悬挂于校园各处,学生们耳闻目睹,潜移默化,有意无意之中,提高了欣赏水平,促进了书写技能。

在书法艺术氛围的影响下,羲之学堂以“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为指导思想,培养一批小小书法家,为校园增添了亮点,也得到同学的青睐。羲之学堂的同学来自于二到六年级的各个班级,以学习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为主要内容。从创办至今,我一直坚持复式教学,尝试普及书法技艺,提高写字质量而不断探索。羲之学堂,容纳各班级写字爱好者于一堂,虽年龄各异,但学习兴趣高,相互竞争,为练好字,你追我赶,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书法复式教学法的几个优势条件

结合羲之学堂的书法教学活动,我发现书法复式教学的潜在优势有以下几点:

首先,书法复式教学,非常有利于学生跨越式学习互补。由于学生来自于二到六年级,他们的年龄跨度大,群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则非常有利于他们相互之间的学习互补。一方面,低年级学生能够从高年级学生身上学到许多好的写字行为习惯及写字的方法,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书写能力。另一方面,高年级的学生,同时也能够从低年级的学生身上感受态度认真的影响,克服自己骄傲的情绪,达到学习互相促进的效果。

其次,书法复式教学,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因为每个年级的学生人数不太多少,每个年级,形成一个小组,便于教师掌握学生情况,了解学生需求,进行个别辅导,实施因材施教。

第三,书法复式教学,有利于教师掌握小学阶段写字教材内容,把握好各个年级的层次标准和要求。因为在同时教给学生硬笔字和毛笔字的学习内容,有利于教师系统地进行教学,也可以把握好要求的阶段性。

第四,书法复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书法技艺,提升自学能力。书法复式教学中,因为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我极其重视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书法学习,五分之一靠老师,五分之四靠自我。我一般在示范给范字的书写时,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态度认真,学习效果也较好。这样学生在长期的自学实践训练中,逐步提高了自学能力。

三、书法复式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创造性地使用写字教材

我省现行写字教材,主要以硬笔习字册和写字(毛笔)课本及毛笔习字册为主。这是一套大面积提高写字质量的教材,在使用过程中,亦发现其长处与不足。长处为硬笔习字册结合各年级语文课本同步内容,比较利于提升。而毛笔习字册,由于作业量小,不适宜书法爱好者使用。为此,我结合写字教材,自编了书法补充内容,供有发展空间的学生使用,极力提高他们的书写水平。结合现行教材和自编教材,尝试舍弃和补充内容,讲授写字要领、结字方法,使书法教学有了广阔的空间。

(二)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合理安排座位

为有效提高每位学生的书写水平,淡化学生的年龄界线,我有时是将同一年级的学生编排在一起,有时将高年级和低年级混排,树立书法复式教学观念,合理的安排他们的座位,使学生间相互影响,同步提高。复式教学环境下,更容易发挥影响效应。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把握时机,合理安排他们的座位,使其相互促进。

(三)教学形式多样,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

1、从欣赏到示范

书法教学,离不开欣赏。欣赏书法作品,应该作为第一课来讲,同时也应在以后的书法学习中,经常性的进行。只有让学生欣赏到真正优秀的书法作品,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书法艺术魅力所在。在欣赏书法作品时,我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展示给学生,从整体感知书法作品的气息,到逐行逐字欣赏其空间之美,局部点画形态特征,清晰明了,增强了学生对于书法作品的形式美感。同时在欣赏中,了解了每个字的点画特征,从整体到细节,均有所感悟,为书法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教学中,及时使用实物展台,示范每笔画起笔、行笔、收笔几个动作过程,对写字规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样才能把字写好,最终练成一手具有个人特点的汉字。

2、从临写到创作

书法的学习方法,离不开临摹与创作。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基本方法,临帖的过程,教给学生正确的临习方法,教学中我使用展台示范例字的临写,让学生们看清每一笔画的运笔方法,再结合个别辅导,手把手教给方法,让学生熟记笔画特征,形成书法观念。只有当学生掌握一定量的字形特征以后,才可以有所创作。在创作时,讲给学生们章法布局知识,让学生有创造空间。

3、从展览到评析

学生的优秀作品及时评价,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增强自信心,提高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对学生的作品评析,以表扬为主,但也应及时指出学生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评价时要集体矫正;而个别问题应个别辅导,不能轻易放过。评字是整个写字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写字指导的延续和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自评、互评、点评,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通过评字学生从整体结构到部件、笔画,强化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写好字的自觉性;通过评字,学生感知美、欣赏美,陶冶了情趣。

4、从动手写到动手做

学习书法的过程,我除了让学生们临习书法作品以外,还让学生们动手做一做,掌握一些和书法相关的其他技艺,适时教给学生学习刻字、印章、拓字的方法,学生们热情高涨,个个兴趣盎然。在动手刻字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基本技巧,在刀与笔的形式转换中,体验书法之美。刻好的书法作品,结合碑帖基本知识,及时指导学生拓印,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受到深刻的艺术感染。

四、书法复式教学的反思

书法复式教学法的尝试与探索,可以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渗透和整合,极大地提高了写字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当然写好字,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绝非一日之功,我们只有在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灵活的选用合适的写字教学法,才能引导学生写一手好字;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汉字的规律、结构及书写方法,才能让学生打好写字基础;只有持之以恒,反复练习,才能写出一笔好字。

第二篇:教孩子做人的古代蒙学教育

教孩子做人的古代蒙学教育

本文来自神州智慧网(http://

钱穆先生在其《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教育》一文中讲到,中国传统教育的主要意义“并不专为传授知识,更不专为训练职业,亦不专为幼年、青年乃至中年以下人而设”,此项教育的主要对像“乃为全社会,亦可说为全人类。不论幼年、青年、中年、老年,不论男女,不论任何职业,亦不论种族分别,都包括在此项教育精神与教育理想之内”。而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以治国平天下为其终极理想的儒家思想贯穿于蒙学至大学的教育。

在钱先生看来,儒家教义,主要在教人如何为人。儒家的孝、弟、忠、恕、仁、义、礼、智,都是为人的条件,应为人人所服膺而遵守。古代的蒙学教育,即儿童初级阶段的教育自然也不例外。古人认为“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长大后也难以发生改变,因此“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

先秦至魏晋时期,蒙学教育主要针对贵族和士大夫的子嗣。先秦时期的蒙学教材流传下来的不多,有李斯的《仓颉》,胡母敬的《博学》等。汉魏六朝时期,蒙学教材的编写和应用比较普遍,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流传后世比较有名的是周兴嗣的《千字文》。从唐宋起,由于平民教育发达,蒙学教材的数量增加,教材种类增多。

古代蒙学教育主要包括识字、写字、读书、作对和习文等五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教学都融进了如何做人的思想。

古代幼童用于识字的《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现在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其中传为南宋王应麟作的《三字经》不仅短小精悍、琅琅上口,而且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开篇的“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其后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以及朝代变革,最后部份强调只有努力学习并懂得如何做人,才能“上致君,下泽民”。是以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再如南朝武帝时期周兴嗣编撰的《千字文》不仅讲述了天地万物,讲述了做人的标准和准则,如要孝顺父母,要“知过必改”,讲信用,保持纯真本色,要忠诚等,还讲述了恬淡的田园生活,对那些甘于寂寞、不为名利羁绊的人们予以了赞美,其内容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被称为“小百科”。而且四言长文的《千字文》是句句押韵,朗朗上口,文笔优美,辞藻华丽,是其他蒙学读物无法相比的。

而明确以德育教育为主的蒙学课本有孔子的《孝经》、《论语》,南宋朱熹的《小学》、吕祖谦的《少仪外传》,明代吕得胜、吕坤父子编的《小儿语》、《续小儿语》,清李毓秀的《弟子规》等。这些课本规范了幼童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等方面应该恪守的行为规范。如《弟子规》开篇就是要遵从“圣人训”,要“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了剩余时间才学习文化知识。

此外,古代蒙学课本还有一些主要是介绍掌故、名物、作对、各科知识等的,如明清私塾普遍采用的《蒙求》、《龙文鞭影》、《史韵》、《幼学琼林》《声律启蒙》等,以及《千家诗》、《神童诗》为代表的诗歌类教材,其中也贯穿着道德教育。学习完这些蒙学课本后,先生可根据学生情况,开始讲解四书五经、《左传》、《史记》等经典著作。

古代民间举办的蒙学可统称为私塾。私塾的办学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由富裕人家聘请教师前来设立的“家馆”,专教自家子弟及亲友子弟。二是由一村一族集资建立的村学或族学,延请教师教其子弟。三是塾师在自己家里,或借祠堂、庙宇,或租借他人房屋设馆,招收附近学童就读,这一类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私塾,在蒙学教育中最具有代表性。通常在开学的第一天,学生先要叩拜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双膝跪地,九叩首;而后再拜私塾先生,三叩首。礼成,要设宴款待老师。私塾先生通常是没有中举的秀才。

私塾先生开讲,有的以《论语》开篇,有的以《诗经》开篇,后来更多的以《三字经》开篇,然后再续讲其他内容。古代读书方法,先是先生念一句,学生跟着念一句。然后是先生大声念,学生同时小声念,再串成一段合诵。等学生能正确朗读后,则由学生自己读,教师给予必要指正。读书的过程中,还比较注意读书习惯的培养,强调“心到、眼到、口到”和正确的姿势。学生要反覆多遍地读书,直到熟练地背诵,最终还要会默写。

不过,学生尽管背诵得滚瓜烂熟,可能并不懂得意思。等到一定时候,教师才开始就其所读之书进行讲解。这样做主要是根据二三岁至十四五岁的孩童“多记性,少悟性”的特点,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其陶冶心性,开启智慧。在先生的要求下,大多数学生都能背记不少经文,这些孩童背记的东西,使他们终身受益。

当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量,并经先生讲解,了解含义后,就要开始学作对子(对联)和做文章。经过这五个阶段的学习后,学生的水平就达到了童生的水平,可以进一步深造了。

古代蒙学教育模式灵活,私塾大多在十人以下,少则三五人,多则七八人。先生可以因材施教,不求统一进度。

显然,同现代不教孩子如何做人重在传授知识的小学“填鸭式”教育相比,古代的蒙学教育在教导孩童如何做人即修身方面是成功的,而正是在这样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人才成为了世世代代传承中华文明的火种。这难道不令今人反思吗?

本文来自神州智慧网(http://

第三篇:当代教师思考之浅谈小学美育教育价值

当代教师思考之浅谈小学美育教育价值

小教1001 李志鹏 1505100101

在当代,评价孩子的最主要的标准,就是孩子的智育成绩。因此,孩子、家长、学校、老师都很注重智育,注重课本知识的灌输,注重考试,注重智育教育的价值。也因此,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与教育。车耳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美不是单纯的美丽和漂亮,而是在生活中所发现、感受、创造的一切积极的、协调的和愉悦的东西。因此,在大量当代教师理论和教师思考的海洋里,我很想谈谈我对小学美育教育价值的看法。

第一,通过美育,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操。美育与德育是互补的,从实质上看,德育是一种规范性的教育,它侧重与人的思想意识、良知等理性的层面;而美育则着重对人精神的激励、净化、升华,对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的培养十分重要。

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的活动,是作为个体知、情、意的中介而发挥其教化作用的。美育就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一颗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现实生活中去,从而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这是其他教育所无法做到的。尤其是小学阶段的美育教育,对于一个人的道德行为修养至关重要。

第二,美育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智力水平。美育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正确地实施美育,对于开发小学生的智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教育。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和思维能力都是成正比的,但也并非是绝对的,还要有合理的心里结构,这样才能将知识、道德转化成为一种智慧。

第三,学校美育能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壮,体型健美。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人不仅应当健康,而且应当俊美,同时美与健康,与机体的和谐发育不可分。作为健身强体的手段,体育运动是我们教育方针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为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具备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样才能在运动和愉悦中塑造健康、完美的人体。

人因为健美的体魄而自信、乐观。小学生的发展更是如此,例如美的姿势,不仅有助于学生内脏的和谐运动,而且有助于气血精神的舒顺调和,我国古人相传的“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的人体基本姿势的要求,正是看到了美的形式。

综上所述,美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然而,我们必须看到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美育在我国小学教育中仍是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对小学儿童进行美的教育,内容复杂而且具体,渠道和方法多种多样,我们的小学教师应当充分认识自身的美育价值,增强美育意识,不断反思工作中的不足,为了孩子的和谐发展而教学,为了儿童的幸福生活而育人。因此,我们应该更进一步将美育贯穿到德、智、体诸课的教育中,寓美于教育中,使德育不只是说教,智育不单是灌输,体育不只是机械的动作。这样的小学教育才能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

第四篇: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思考

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思考

益阳市委党校曹再芳

[摘要]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使传统价值观受到侵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了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国家意识、儒家思想及时代精神是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充分发挥学校、家庭教育功能,广泛深入开展群众道德实践强活动,健全法制、以德法促德,注重官德教育,强化“标杆”作用是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教育

任何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维系都离不开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也直接影响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确立和巩固。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⑴。当前我国正面临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以及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和冲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整合多元价值观念,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当务之急。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建立起了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没有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社会的道德伦理机制。经济成分、分配方式、利益关系和就业方式等的多样化,引起了思想文化领域的价值偏离,价值观混乱,信仰迷茫、道德滑波,导致社会问题丛生。尤其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色情文化、毒品、暴力犯罪等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国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等问题已经危及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和民众的安全,传统价值观受到严重冲击和挑战。独立学者秋风在《重建中国人的精神》一文中指出:“坚定的信仰遭到所有人的嘲笑,无所信仰则成为自豪的资本;诚实被等同于傻冒,欺骗被认为是一种才能”⑵。这是传统价值观受到侵袭,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未深入人心所导致的后果。这样的社会现象一旦泛滥曼延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3月4日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也首次提出了核心价值体系的问题,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⑶。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曾警告他的国民说;“一个国家如果只有富裕的物质生活和高超科技,而缺少一股使全国人民凝聚在一起的精神力量,那是很危险的。那样的国家将难以抵御天灾人祸,最后必然走向瓦解和崩溃”⑷。对于一个世界人口大国的中国来说更是如此。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部分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⑸。我们要围绕这样一个较全面的核心价值体系开展内容丰富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特别要强化国家意识、传统思想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教育。

(一)国家意识教育

国家意识是一个国家的国民在内心深处对自己国家的认同,是一个国家外御敌辱、内聚群力的强大精神力量。它对国家的发展、强大、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和强化国民的爱国热情,使国民在灵魂深处产生一种为祖国尽其所能乃至建功立业的义务感、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忠实于国家,服务于国家。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生院士就是具有强烈国家意识的爱国典范,无数的革命先烈们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在新世纪发展的今天,我们仍需要许许多多具有强烈爱国意识的科学家、知识分子为科技强国建立卓越功勋,也需要全体国民齐心协力、自强不息为建设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作出最大的贡献。新时代的中国公民时刻以“国家至上、集体为先”为爱国核心价值理念,在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关系时,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这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国富则民强,国破则家亡”、“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思想观念,都是家国一体、忧国忧民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的体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中华民族“关怀扶持,同舟共济”优良传统的真实写照。当代的中国公民一定要把爱国爱家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这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保障。

(二)儒家思想美德教育

我们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优秀文化传统,她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与优秀文化遗产。千百年来,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道德标准一直是我国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所提倡的美德早已成为中华民族道德观念的核心。在当代社会,尽管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在不断变化,但是“忠、孝、仁、爱”的做人原则不能丢弃:“礼、义、廉、耻”的道德观念不能淡忘。这些传统美德仍然是家庭幸福融洽,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是政府必须坚持的治国之纲。所谓“忠”即忠于国家,关键是培养国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孝”即孝道,就是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仁”和“爱”即仁慈、博爱,就是要富有同情心和友爱精神,能够宽厚待人;“礼”即礼貌、礼节。礼貌是文明社会的一部分,也是一种美德。“义”与“利”相对,即信义、正义之意,告诫人们不要见利忘义,更不要为了一己之利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廉”就是清正、廉洁,这是为官者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耻”就是羞耻之心。一个人只有长存羞耻之心,才能

明辨善恶美丑,堂堂正正立身处世。

中国的儒家思想文化精华不仅是中国人民应该保持和发扬的传统美德,而且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深远的影响。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继承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和赋予时代内涵的新的道德准则。这充分显示了儒家文化价值观思想的魅力与现代价值。

(三)时代精神教育

黑格尔指出:时代精神是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种超脱个人的共同的集体意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涌现出来了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如每年评选出的“感动中国人物”以及九八抗洪、抗击“非典”、修建青藏铁路、中国载人航天、抗击低温冰冻天气、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亚运等典型事例都集中体现了我国当今时代的精神风貌,成为全社会广泛认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追求,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潮流。这些时代精神包含了吃苦耐劳、百折不挠;改革创新、奋发向上;敢冒风险、勇于拚搏;自力更生、求真务实;甘于奉献、有所作为等精神。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中国人民面对各种自然灾害、艰难险阻以及外部环境压力所激发出来的以中华民族精神特质为基础的时代精神,它与民族精神融为一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时代精神崇尚的是人生价值的实现,倡导的是个人能力的最大发挥,追求的是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社会和谐、个人全面发展。这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所在。

面对部分国民尤其年轻一代,呈现出过分追求物质享受、精神空虚,过分重视个人、无视社会,过分崇尚西方文化、忽视自己民族价值观等倾向,我们应该以时代精神作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加以引导,鼓励年轻一代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激发他们敢想敢干、勇于创新的革命热情,永保“男儿当自强”、“心系国家、志在四方”的豪情壮志,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人生价值。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为了使上述教育内容真正付诸实践,确保共同价值观真正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处于统帅、引领其他价值观的核心地位,我们应积极探索富有成效的教育途径。

(一)充分发挥学校、家庭教育功能

家庭渗透、学校传授是核心价值观育的主要渠道。这一直是我们公认和坚持的重要途径。家庭具有抚育下一代、潜移默化影响下一代价值观的重要功能。我国的家庭教育基本上决定于各家长自身素质和家庭环境,为了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各中小学对学龄儿童的家长以家长学校的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来促进家庭教育。家长学校一般附属于各中小学校,主要由各学校领导负责。其师资、培训内容和工作计划由各学校自行组织安排,多以家长会形式定期邀请家长参加。没有统一的师资、时间和课程要求,对家长参加与否也没有强制要求和措施,这样势必使家长学校培训的效果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近年来网上家长学校的兴起为百忙中的家长提供了便利,但也同样存在统一管理和规范的问题。

还有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培训问题,现在只有极少数幼儿园设立了家长学校。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功能,政府应专门成立家庭教育监管机构或管理委员会,为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提供支持和管理。为了使孩子一出生就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社区要设立家长学校,使各年龄段孩子的家长都能接受培训,并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咨询,这应该成为社区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在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同时,也对家庭教育问题敲响了警钟。

学校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从小学一开始,我们的学校就秉承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好”学生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型公民的原则来教育学生。我国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完成。课程设置政府全面干预、统一规定。小学有思想品德课,中学有政治课,大学有“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目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我们的课程过多强调理论性、系统性,教材内容从理论到理论,缺乏操作性和实践性,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其实国外的一些教育方法应对我们有所启示。如:美国的《美德书》⑹教育法,《美德书》是一本关于孩子的道德教育励志书籍,借助对世界历史、不同的文化传统与文学作品进行分析,阐释了人类十个最基本的美德,包括同情、责任、友谊、工作、勇气、毅力、诚实、忠诚、自律和信念。充满哲理的故事集以简单的寓言故事开篇,渐趋复杂,对美德作了深刻的探索。此书是里根政府时期担任教育部长的威廉·贝内特在任职期间,积极倡导新品格运动的著作,现已成了为美国家长们和教师们的案头书。这本书从内容上讲来自世界各地十分丰富和广泛,从形式上讲有诗歌、童话、寓言、历史故事和名人自传,体裁多样。它把道德知识和文学作品结合在一起,更加生动有趣。通过邀请孩子分析小说故事、历史事件和名人生平的道德含义,从而帮助和教育孩子认识和分析这些人物身上有哪些美好的品格,它们为什么值得我们羡慕和模仿。这比我国的道德教育教材为达到目的,不管故事是否脱离生活、充满教导成分的直接道德说教要更有效。

(二)深入广泛开展群众道德实践运动

开展群众道德实践运动、注重实践育人是核心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一方面,政府要重视在群众道德实践运动中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据不完全统计,新加坡每年开展的全国性运动大约有2 0多个,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文明礼貌运动”、“尊老爱幼运动”、“忠诚周运动”、“国民意识周运动”等。这些运动多是围绕新加核心价值观展开的。运动赢得了群众,也教育了群众,深化了人们对新加坡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为新加坡国民进一步贯彻、践行核心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基础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很少提到什么运动,但也从来没有放松对人们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从“五讲四美”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再到“德治和法治相结合”,从“三讲教育”到“八荣八耻”再到抵制“三俗”,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的社会价值观问题党中央及时提出了明确的价值观导向

和道德准则,并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国外的成功经验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们每年3月的“全民文明礼貌月”、每年3月5日的“雷锋纪念日”,一直开展的“道德模范”人物的评选、“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星级家庭”的评选、“卫生文明城市”、“文明市民”的评比以及各种各样的“争先创优”等系列活动都是以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弘扬道德、正义、倡导精神文明的群众性活动。我们要把这样的活动开展得更加广泛深入持久和普及,以至于成为人人自觉参与的社会运动。道德实践是全民的社会运动,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活道德实践活动,既使人们在运动、实践中全面、深刻认识核心价值观,并自觉在日常行为中践行核心价值观,从而取得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大众化的良好效果。

另一方面,还要特别注重学生的道德实践。主要是指学生的课外道德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活动、日常行为训练等。在美国从中小学开始就开展各种各样的的道德实践活动。如:鼓励学生服务社区,即义工,帮助老弱病残等需要帮助的人。“许多美国高中硬性规定,学生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社区服务经历,否则拿不到毕业证——宾夕法尼亚州就有两位中学生,因无法证明自己曾在社区志愿服务60小时以上而不能参加中学毕业典礼”⑻。“据美国教育部统计,有93%的青少年有亲身体会当义工的经历”⑼。除义工外,还有服务性学习,即学习、服务与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方式。“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在连接理论与经验、思考与行动中学习,通过有意义的与必须的社区直接服务,满足尚未实现的需要,使学生有能力帮助他人,奉献自身,并与他人建立关爱关系,重构公民责任”⑽。当然,我国也同样鼓励孩子从小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服务活动,如:尊老爱幼、送温暖、献爱心、保护环境等,也有义工、志愿者之类的活动,但仅限于鼓励,没有硬性规定,因而难以成为学生的普遍自觉行为。我们将实践领域的问题局限在认知层面,很难使道德理论转化为道德实践,这是我们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弊端。

日常行为训练方面。我国的各学校都有严格的学生日常行为准则,要求学生都要参加升国旗、唱国歌仪式,并举行升旗宣誓等,这些行为训练,从小增强了孩子们的爱国意识。但仅此还不够,还必须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加丰富,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摒弃强迫执行和全程灌输的教育方法,以多样化的手段引导学生。孩子的德育问题不仅事关老师和家长,也事关全社会。在我们不惜重金建设纪念馆、博物馆、文化馆、名人故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向学生开放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充分利用电视、电影、报纸、网络等媒介大力宣扬正确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优化孩子的模仿环境,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三)健全法制,以法促德

健全法制,以法促德,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保障。一个社会公民文明素质的提高和社会道德良好秩序的形成,宣传、舆论、道德教育、典型示范固然重要,但仅此远远不够,还必须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诸多内容制度化、法治化,成为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并尽可能地在日常行为中巩固下来,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变成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切实可行的做法。一方面,“要通过制度设计为提高整个国民的科学素质、社会公德意识、人文素养,以及健康向上的社会风范,提供途径、示范作用和宏观环境”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对国家意识形态的掌控必须依靠国家行政 手段和法律手段。客观来说,我国是法律法规比较健全的国家,大法诸于《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等,其下类有针对各行各业各部门的各种法律法规和制度。如《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行政监督法》等。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环境的不断变化,法制建设还有待加强和完善。如;对屡惩不绝的贪污腐败问题,严重影响家庭和睦的婚外情、包二奶等道德败坏现象以及屡禁不止的黄、赌、毒,必须依靠国家权力和行政手段制定更具体、更来历的法律完善的建章立制来加以惩处。

(四)注重官德教育,强化“标杆”作用

中国有句俗话: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梁:意指上级或长辈。比喻起主要作用的人如领导和长辈做事违背法律和道德准则,其余的人就会跟着这样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教授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干部的行为及其体现出来的理论素养、理想信念、精神面貌、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⑿。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使之真正成为引领当代社会思潮的核心价值观,其首要的举措和根本的方略就是要注重官德教育,强化“标杆”作用,使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切实履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职责,率先确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带动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认同和确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形成四位一体的综合德育网络,也需要理论教育、道德实践,建章立制、“标杆”作用这四个环节的相辅相成和环环相扣,只有“四位一体”、“四个环节”都达到最优效果并形成合力,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就会实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3)胡锦涛.十七大报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07年10月15日

(2)秋风.《重建中国人的精神》[ J ].中国新闻周刊,2004(10): 18

(4)赵文春,张振国. 瞩目新加坡 [ M]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4: 73.

(5)李长春.2006年1 2月1日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

(6)威廉·贝内特.《美德书》[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1 O月

(7)朱晨静.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 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0): 89-93

(8)(9)(10)刘长龙.当代中美核心价值观教育比较之启示[ J ].学术论坛,2008(9): 88-92

(11)杨永庚,门忠民.试论理性视野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 [ J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 6-1 9

(12)李慎明.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 J ] .中国检察,2008(2): 1 6-1 7

第五篇:社区党员管理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浅谈社区党员管理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单位:五家渠市军垦北路社区刘茵

地址: 农六师五家渠市军垦北路1755#军垦北路社区 电话:***0994-5817103邮编:831300

在社区众多的管理和服务对象中,党员的管理教育是极为重要的一方面,如何教育引导社区党员投身社区建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尤其是我们做社区书记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从两方面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社区工作的三年实践,我愈加深切地认识到社区党建特别是社区党员管理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和问题。

1、新经济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和社会团体迅速发展,而党员管理教育工作相对滞后。经济体制的改革、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基层民主政权建设的不断推进,各种新经济组、社会中介、社会团体不断涌现,出现了党员管理教育工作的空白点,这些组织中党员的管理教育,迫切需要由社区党组织通过阵地化管理。

2、党员队伍构成发生变化。社区管理的离退休党员、失业职工党员、退伍军人党员和流动党员等分布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存在较大差异,党员管理上出现了“四难”现象,成为党员管理教育工作中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3、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的转轨,为党员提供了更大的发挥才华和展示先进性的舞台,也对党员在社区中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出新的考验。如何教育引导党员增强党性观念,自觉发挥作用,确实是当前社区党员管理教育的一个难题。

4、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状况远不能适应党员大量增加的新形势。社区管理的党员数量增加、难度加大,社区党组织

自身建设却明显滞后,严重影响了对党员管理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工作特点及对策

(一)、社区的党员管理教育难于单位,其特点为:

1、广泛性。地域广泛、居住分散、成份复杂,客观上造成了党的生活难以组织;因此,社区党组织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基础上,转变组织生活方式,以保证组织生活次数相对减少,质量不降低;教育引导党员克服客观方面的困难,坚持党性原则,增强主观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

2、复杂性。针对党员年龄不

一、文化不同、职业、思想境界不等的现象,因类施教,不搞“一刀切”。

3、流动性。流动党员流动时间和地点往往不固定,管理起来很困难。为此,一是要建立档案保持联系,设法帮助解决困难;二是坚持以教育引导为主的原则,通过邮学、探亲补课等方式加强管理教育,尽量保证每一个党员不掉队。

(二)、着重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1、实行分类管理。按从业性质和生活特点,因类实教。一是加强对在职党员的管理。在职党员分布在各行各业,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是社区中最丰富的人力资源,吸纳他们参与社区建设和志愿服务工作,有利于社区三个文明建设和党建工作。如聘请在职党员中的专家学者上党课、作讲座等。

二是强化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对“口袋”党员、外聘离退休党员、自谋职业党员、农民工党员等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采取过临时组织生活的方式,做到“三知”,实现有效管理。

三是加强对失业党员的管理。利用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建立失业党员培训基地。一是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推荐

其再就业,二是扶持兴办企业和个体经营,引导创办经济实体,三是帮助解决党员生活工作中的问题。

四是强化对离退休党员的管理。离退休党员从事党的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是社区的宝贵财富。要提供舞台和场所,调动和发挥社区“五老”人员的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余热。

五是加强对社区内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党员的管理。协助建立党组织,理顺隶属关系,使党员“有家可归”。

2、实行制度管理。制度建设是党员管理教育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在健全了社区领导包片、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党建工作联系点、“三会一课”学习制度等基础上,重点加强三个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一是建立务实的保障机制。为失业困难党员做好服务工作,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投身社区建设;二是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把党员参与社区活动作为评价党员的一项基本内容,增强社区意识,引导党员主动参与文明创建,及时反馈,形成互相依赖、互相监督的有效机制,促进“大社区”党员管理教育的局面;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评优表彰活动,提高党员参与率,用典型教育引导人。

3、实行活动管理。以服务为主线,以创建“五好党支部”为重点,开展“共驻共建”、“党员志愿服务日”、“党员包片责任区”等活动,寓教育管理于各项激励性活动之中,使党员在活动中受熏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促进社区党建工作向高层次发展。

下载古代蒙学与当代小学教育问题之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代蒙学与当代小学教育问题之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党员管理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各级党组织必须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江......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为改善生活,大批的农村劳动力纷纷涌入城市,但他们把未成年的孩子留在了农村,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本......

    对偏远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偏远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分析 以习水县天鹅海军希望小学为例 2011年7月18日到2011年8月3日,我们在天鹅海军希望小学进行为期半月的支教行动,天鹅海军希望小学坐落在习水县......

    关于小学校园安全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

    关于小学校园安全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 康乐县城东小学 曹志忠 摘要:小学生是我们共同关爱的花朵,是社会发展的新希望,也是每个家庭的未来,小学生安全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安全教育......

    古代大学与小学之别(★)

    大学 古∶聚集在特定地点传播和吸收高深领域知识的一群人的团体《礼记·王制》:“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蓺焉,履大节焉。” 卢......

    第十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之演蒙学总结书

    第十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之演蒙学总结书 为弘扬传统文化,丰富我们的校园生活,展现我系特色,比赛将小学、初中、高中课本中的文章通过学生们自己的理解、体会,融合文化、艺术与教育......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作业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 【摘要】大学生是具有较高素质和文化的社会群体,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宝贵资源。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作业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 【摘要】大学生是具有较高素质和文化的社会群体,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宝贵资源。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