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7.1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 珠江三角洲 教案8 (人教版八年级下)
一、课标分析
人教版教材选取珠江三角洲为教学内容,主要目的是为了达到课标中的以下两条:“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珠江三角洲在这两方面代表性很强,教师教学应围绕这两方面展开:指导学生读图分析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运用有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及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前两章已学习了区域的划分和部分省级区域,对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他们的读图分析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自主分析并适时给予激励性评价。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明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2、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
3、认识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发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和资料,分析地理位置对区域发展的作用,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2、能够利用有关事例,说明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
3、懂得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珠江三角洲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的因素
2、外向型经济及城镇的发展。
(二)教学难点
1、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
2、区际联系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五、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有关地图和景观图片。
六、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导入新课] 教师在屏幕上打出“东南沿海地区图”。教师:有哪位同学知道我国的六个经济特区?
学生:厦门 汕头 深圳 珠海和海南岛,(屏幕上,当学生说对一个分别会相应的地方闪烁,补充2010年5月17日,新设新疆喀什为经济特区。)
教师:在广东省的有哪几个? 学生:汕头 深圳 珠海在广东。
教师:其中深圳和珠海在珠江三角洲(屏幕上显示珠江三角洲位置),而整个珠江三角洲也在1985年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成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那么为什么珠江三角洲能够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呢?------------------[讲授新课] 教师讲述:珠江三角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珠江三角洲包括港澳地区在内,狭义的不包括。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珠江三角洲是指狭义的。
读图观察:投影“珠江三角洲地区”图,引导学生观察本区地理位置后,分析上述问题。
]
设计思路
通过讲解国家把特区设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并把珠江三角洲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提出问题,使学生一开始就在心中存在一个疑团,从而产生想迫切知识答案的心理,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
通过读图分析,可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再加上适时的鼓励、引导和点拨,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渴望。教师提问:珠江三角洲位于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设疑思考:珠江三角洲这样的地理位置到底有何优越性呢?
读图分析:引导学生观察珠江三角洲地图,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形特点,并在图上描画出北回归线,并利用已学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属于地球上哪个热量带和我国的哪个温度带?接着出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降水条件和干湿状况。
学生回答:珠江三角洲的地形主要是平原,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属于湿润地区。
评价点拨:对学生的发言加以激励评价后,指出:珠江三角洲地势平坦,海陆交通便利,气候条件优越(水热充足),农业基础好,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读图分析:引导学生观察投影图《东南沿海地区图》,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哪些国家隔海相望。
学生回答: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评价点拨:与周边地区的位置关系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的根本条件。正是由于具有这样的位置条件,历史上才会有大量的移民从这里流向“南洋”,广东和福建才成为华侨的主要故乡,而今日的华侨故乡又能获得境外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现代经济发展条件。
设疑思考: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仅凭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条件能行吗?(学生:不够。教师及时激励评价学生)那么还应具备哪些因素才能使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呢?
读图分析:引导学生阅读投影图《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的外资 师生活动
占全国的比例》(课本图7.2),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利用外资上有哪些特点呢?
学生回答: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外资有数量大、增速快、约占全国的30%,在全国占居首要地位等特点。(教师在学生回答时加以引导并及时给予鼓励)
设疑思考:为什么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的外资无论从数量上还是速度上都高居全国榜首呢?它有哪些方面的优势呢? 教师讲述:结合导入新课的内容和课本50页的知识指出:我们党和国家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对珠江三角洲这个祖国的“南大门”采取对外开放、优先发展的战略以及促使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发展的思路是正确的,效果是明显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国家的政策对区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也说明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是大有发展前途的,是充满希望的。
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课本51页活动中的材料,了解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不仅自然条件优越,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还是全国著名的侨乡。
教师讲述:历史上华人、华侨有着不可磨灭的爱国、爱家乡和爱人民的光荣传统。每当祖国危难之际,他们都会省吃俭用,慷慨解囊,为我们祖国捐钱、捐物,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如陈嘉庚、李林、李嘉诚、霍英东、邵逸夫等等(讲述霍英东的事迹)。祖国改革开放后,广大华侨、海外华人为了改变祖国的落后面貌,献计献策,还大量向祖国内地、家乡投资办厂、捐资助学等。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状况,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为有这么多爱国华侨、华人而自豪,都应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而骄傲!分组讨论:通过上述所讲内容,讨论珠江三角洲在吸引外资方面有哪些优势。(教师巡回指导,适当启发)
学生发言:各组指派代表发言。(略)
评价点拨:学生代表发言后,教师给予激励评价,然后指出:珠江三角洲吸引
通过讲述华侨的爱国事迹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同时使学生认识以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激发他们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通过分组讨论,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设计思路
的外资之所以在数量和增速上高居全国榜首,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优势:(1)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是我国的“南大门”;(2)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全国五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广东占3个,珠江三角洲地区就占了两个经济特区(即深圳、珠海经济特区),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广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3)珠江三角洲地区为全国著名的侨乡,华侨、海外华人众多,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珠江三角洲地区正是利用其优势条件,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而且对全国其他地区起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课堂活动:利用课本的活动,结合以上所学知识,分别从区位因素、人文因素和政策因素三个方面归纳总结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
学生回答:(略,教师对学生加以引导并及时鼓励)教师小结:结合学生回答归纳出以下几点:
区位因素:地形平坦,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人文因素: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
政策因素: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施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的策略。
(利用课件将归纳内容展示出来)[课堂小结]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1、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2、珠江三角洲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的因素
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使他们对所学的内容认识更加深刻。
(1)区位因素:地形平坦,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2)人文因素: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
(3)政策因素: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施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的策略。
第二篇:《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教案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教案1
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
第一节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指出珠江三角洲位置的优越性。
2、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
3、认识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发展。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和资料,分析地理位置对区域发展的作用,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的特点。
2、结合珠江三角洲的实例,说明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对外开放战略的正确性,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
1、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
2、外向型经济、区际联系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教学难点:
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本条件和特点,以及经济发展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的成果资料和土地利用景观图片、城镇化发展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新课导入:
屏幕打出“东南沿海地区图”。
师:有哪位同学知道我国的五个经济特区,并知道分布在哪里吗? 生:厦门 汕头 深圳 珠海和海南岛 师:在广东省的有哪几个? 生:汕头 深圳 珠海在广东。(屏幕上,当学生说对一个分别会相应的地方闪烁。)
师:深圳和珠海在珠江三角洲,而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屏幕上出现珠江三角洲位置图。师:哪位同学说一下珠江三角洲的位置。
生: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
师:珠江三角洲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请同学们利用地图分析讨论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强调位置和改革开放的政策。播放一段关于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录像,为学生提供关于该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感性材料。
活动:
1、要求学生打开地图册,在珠江三角洲上画了北回归线。
2、利用已有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属哪个热量带和我国的哪个温度带。
3、回答珠江三角洲的降水条件和干湿状况。
活动后,由学生得出结论:珠江三角洲气候优越;农业基础好;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的外资占全国的比例”图,让学生自己得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外资的数量大、增长快,约占全国的30%,在全国居首要地位等特点。然后再利用地图,启发学生从珠江三角洲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屏幕打出:外向型经济
师:充分利用课本P52“图7.4外向型经济一例”举例说明外向型经济概念。
通过让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珠江三角洲外资的主要来源地”一图,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最后有利的条件是临近港、澳、台,所以才能优先获得港、澳、台的资金支持。
师:请同学们说说珠江三角洲的轻工业产品。师:三水一瓶水(健力宝饮料)
顺德一把扇(各种名牌电风扇)
鹤山一条毯(拉舍尔毛毯)组织活动: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前店后厂”内容,选10位同学,分三组表演“前店后厂”。其中2名表演港港等主要从事样品制造和开发新产品、新工艺,供应原材料、零部件、控制产品质量,进行市场推广向5个地区承接订单和对外销售。5名同学代表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厂商主要是与港澳签约、提要求,付外汇等;另3名同学表演珠江三角洲的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对产品进行加工、制造和装配扮演“厂”的角色。与港澳紧密合作。城镇的发展
播放:改革开放前的深圳和现在的深圳景观图片。师:请同学们注意土地利用方式的前后变化。生:前者农田广阔,后者建筑密集。师:这些变化需要哪些条件?
生:改革开放;独特的位置和优越的交通等„„ 师:建筑都用来干什么的? 生:工厂、居民、办公等。
师:大量的农民用地变成工业、商业、居住和交通用地会对环境及人类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请同学们讨论后回答。
生:可能引发环境污染、耕地减少,粮食减少等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等。活动:选部分学生分别从普通工人、工厂的厂长、深圳市市长和广东省省长等几种不同的社会角度来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未来经济和城镇发展的设想和建议。
组织阅读“珠江三角洲的民工潮”
讨论:珠江三角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民工潮现象。
师: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外向型经济在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的迅速增长,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现象,吸纳了数百万外地劳动力。师生交流:南下的民工在珠江三角洲主要从事哪些职业? ――对劳动力数量要求较多的加工制造业。――餐饮、娱乐、运输等服务行业。师:请同学们结合常武地区的实际情况。
1、简要说说城镇化的进程和成果,思考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负面影响。
2、对外来民工对家乡建设中所作的贡献和出现负面影响进行客观分析。
第三篇: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第一节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快乐学案2
第一节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学案
教学目标:
1、指出珠江三角洲位置的优越性。
2、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
3、认识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发展。
教学重点:
1、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
2、外向型经济、区际联系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
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本条件和特点,以及经济发展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问:谁知道我国的五个经济特区?并知道分布在哪里吗?(厦门 汕头 深圳 珠海和海南。其中深圳、珠海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
二、新授: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1.优越的地理位置: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位于热带„„
活动:(1)、要求学生打开地图册,在珠江三角洲上画了北回归线。
(2)、利用已有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属哪个热量带和我国的哪个温度带。
(3)、回答珠江三角洲的降水条件和干湿状况。
活动后,得出结论:珠江三角洲气候优越;农业基础好;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2、读60页图7、2“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的外资占全国的比例”图,分析得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外资的数量大、增长快,约占全国的30%,在全国居首要地位等特点。然后再利用地图,启发学生从珠江三角洲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学生阅读“全国著名的侨乡”,了解该地区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广大海外华侨的支持。
4、完成60页活动:区位因素:地形平坦,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人文因素: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
政策因素: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施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先富带后富)的策略。
小结:,珠江三角洲正是具备了天时(政策因素)、地利(区位因素)、人和(人文因素)三大有利因素,才成为我国最早开放的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
(二)外向型经济
1、阅读7、3“珠江三角洲外资的主要来源地”图,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外资来源。
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最后有利的条件是临近港、澳、台,所以才能优先获得港、澳、台的资金支持。
2、举出珠江三角洲的轻工业产品的例子:三水一瓶水(健力宝饮料);顺德一把扇(各种名牌电风扇);鹤山一条毯(拉舍尔毛毯)
3、引导学生分析“外向型经济一例”图,归纳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特点:
(1).资金、技术、管理人员多由港澳台提供
(2).土地、工人由内地提供
(3).以轻工业产品的加工为主
(4).产品以外销为主
4、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前店后厂”内容,选10位同学,分三组表演“前店后厂”。其中2 1
名表演港港等主要从事样品制造和开发新产品、新工艺,供应原材料、零部件、控制产品质量,进行市场推广向5个地区承接订单和对外销售。5名同学代表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厂商主要是与港澳签约、提要求,付外汇等;另3名同学表演珠江三角洲的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对产品进行加工、制造和装配扮演“厂”的角色。与港澳紧密合作。
5、完成62页活动:学生阅读“珠江三角洲和全国人均GDP增长曲线”图,了解珠江三角洲和全国人均GDP的差异。归纳: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使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课堂检测:
1、珠江三角洲位于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
2、1980年建立的经济特区中、位于珠江三角洲,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一个包括、、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
3、珠江三角洲平原,水网,自然条件这里人口,经济利用这里的优越条件,珠江三角洲吸引了大量的投资。
4、珠江三角洲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其根本条件是()
A、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丰富B、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C、农业基础好D、地处我国广东省的东南部沿海,毗邻港澳
5、珠江三角洲外资主要来源地是()
A、港澳地区B、台湾地区C、西欧D、美国
6、决定珠江三角洲外资来源的主要因素是()
A、地理位置B、国家政策C、自然条件好D、气候暖热
7、关于珠江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南部B、珠江三角洲的外资主要来自台湾
C、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D、广州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特区之一
四、布置作业:填充图册
五、教后小记:
第四篇:7.1珠江三角洲--黄金三角 教案(粤教版八年级下)
第七章
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
第一节
珠江三角洲——黄金三角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岭南母亲河的主干流、支流,以及珠江的发源地、流
经的省区、长度和流域面积。
2、说出珠江三角洲包括的主要县、市,流经的主要河流,以及经济发展情况。
3、说出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所在的位置。
4、我国著名的侨乡所在地。
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掌握岭南母亲河的主干流、支流,以及珠江的发源地、流经的省区、长度和流域面积。
教学难点:
说出珠江三角洲包括的主要县、市,流经的主要河流,以及经济发展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直接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岭南母亲河的主干流、支流,以及珠江的发源地、流
经的省区、长度和流域面积。
2、说出珠江三角洲包括的主要县、市,流经的主要河流,以及经济发展情况。
3、说出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所在的位置。
4、我国著名的侨乡所在地。
三、出示自学指导:
1、说出岭南母亲河的主干流、支流,以及珠江的发源地、流经的省区、长度和流域面积,通过观察图7、1和图7、2加以理解。
2、观察图7、3,说出珠江三角洲包括的主要县、市,流经的主要河流,以及经济发展情况。
3、观察图7、3,说出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所在的位置,以
及北部湾、琼洲海峡、珠江和南海的具体位置。
4、我国著名的侨乡所在地以及他们为我们祖国所作出的贡献。
四、学生围绕自学的内容进行自学约5分钟,并进行讨论,老师巡视,注意发现问题。
五、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珠江的特殊性:
(岭南母亲河——珠江,发源于云南的乌蒙山地,流经云南、贵州、广 西、广东四省区,全长2214千米,珠江的主干流,是西江,主要的支流有北江和东江,流域面积45、369平方千米。珠江三角洲的入海口如图7、2所示。)
2、珠江三角洲包括的主要县、市,流经的主要河流,以及经济发展情 况:
(主要包括有广州、深圳、东莞等地。主要的河流有东江、西江、北江等江,广州位于珠江口,深圳、香港位于珠江口的东侧,珠海、澳门位于珠江口的西侧。北部湾、琼洲海峡、珠江和南海的具体位置见课本图7、1。)
3、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特点:
(位于我国大陆南部,广东省的中南部,是广东经济最发达、最富裕的地区,被称为广东的“黄金三角洲”,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是我国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4、广州又称“羊城”,简称“穗”,是珠江三角洲最大的城市,是广东
省的省会,有2000多年的历史,成为西汉“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广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也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
5、我国著名的侨乡所在地以及他们为我们祖国所作出的贡献。(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潭江流域的五邑地区旅外华人最多,是全国重点侨 乡之一。在珠江三角洲的外商投资中,大部分都是华侨投资。具体的看课
本的图7、6与7、7。)
6、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特点:
(珠江三角洲温暖多雨,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农作物全年都能生长,已成为我国的“三高”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农业的典范。)
六、师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七、课堂检测:
1、珠江的干流是
,主要的支流是、、。
2、我国航运价值最高的是,其次是。
3、位于珠江口的城市是,位于珠江口东侧的经济特 区是、特别行政区是 ;位于珠江口西侧的经济特区 是、特别行政区是。
4、广州又称“ ”,简称“ ”。广东省的省会 是。
5、西汉时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的是。
6、广东省的 市我国华人和华侨最多的地区。
7、我国有“侨乡”之称的省级行政区是、、。
八、学生提出疑问,老师解疑。
九、布置课外作业:
做《地理填充图册》和《地理练习册》。
第五篇:1 . 1 农业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下)
八年级地理下册《1.1 农业》教案 湘教版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五部门及其主要产品。
2、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4、了解我国畜牧业的种类,初步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畜牧品种。
教学指导:
农业是和我们每个人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产业。既然如此,在“农业”一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更真切地认识农业,了解农业。
新课导人:
方案①:同学们,你们可知道,我们每天喝的牛奶,吃的米饭、蔬菜、瓜果、鱼肉,穿戴的衣帽,都是由哪一个产业生产的或由哪一个产业提供原料?(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农业。)对,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我国的“农业”。
方案②: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人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农业发展为本的经济史。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22%的人口,并且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你们知道什么是农业吗?你们又了解多少有关农业的知识呢?
方案③:同学们,如果让你一个星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你会怎样?(学生会有各种回答,只要基本相符,都要肯定。)但是你们是否知道,在非洲,还有不少的居民长期处在饥饿之中,甚至死于饥饿。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农业生产落后,粮食产量低。)在屏幕上展示出课本中将农业含义分解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1)狭义的农业是指什么?
(2)广义的农业包括哪些生产部门?
(3)农业的五个部门各生产哪些主要产品?
设问;以下活动,哪些属于农业生产活动:A上山打野兔B野外采蘑菇C水塘养鱼(答案为C)
让学生齐声朗读“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这段阅读材料。提问:读了这段文章之后,你对中国农业有什么认识?
讲述“我国农业的发展”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 问:我国农业是在汁么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让学生观看一段旧中国农民逃荒讨米的录像资料,不要很长,一分钟左右。)
2. 提问:近20多年来,我国主要粮食的产量变化情况如何?(在屏幕上展示“中国稻谷、小麦产量的变化”图,或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该图。)
3.查找资料,让学生对比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占有量。4.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春节前的农贸市场、农民居住的小楼房、农民的新生活等。
小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长,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广大农民不仅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正在向小康水平迈进,一些较发达的农村已达到富裕水平。
承转:我们都知道,建国以来,我国的耕地面积没有增加,甚至还有所减少,为什么农产品的产量能大幅度增长呢?(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提问:为什么单位面积产量能大大提高呢?(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只要基本符合,就多加肯定。)
展示:“中国农业基础设施的发展”图。然后小结:建国以来我国对农业的投人逐步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此外,生物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都使我国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在讲述“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时,可从有关媒体上查找一些具体资料和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形成真实而具体的感受。
承转: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等,让学生自己总结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讲述“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时,可采用下面一些步骤和方法:
1.让学生读教材中北方居民和南方居民就餐情景图。先判断哪一幅反映的是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哪一幅反映的是南方人的饮食习惯。接着提问:(1)北方居民和南方居民的主食各是什么?(2)造成他们主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当地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不同)(3)是什么原因使北方和南方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不同呢?(气候的差异是主要原因:北方年降水量较少,以旱地为主,适宜种小麦;南方年降水量较多,以水田为主,且热量充足,适宜种水稻。)2.展示图片:“水稻收割”、‘小麦收割”。让学生判断:哪一幅反映的是北方粮食作物的收割情况?哪一幅反映的是南方粮食作物的收割情况?并说出判断的理由。3.设问:城市居民所食用的粮食是在城市生产的吗?(学生回答:不是。)那么你们认为是什么地方生产的呢?(学生的回答可能多样,教师略作解释,让学生初步了解商品粮基地的概念。)
4.课堂练习:在“中国小麦、水稻分布”空白图上,分别填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邵阳湖平原、成都平原,并说出它们所产主要粮食作物的类型。讲述“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提问:同学们,我们穿戴的衣帽,做菜用的油,喝粥时用的糖,喝茶时用的茶叶,治病时用的中草药,等等,它们与农业生产有关系吗?(学生回答:有。)有什么关系呢?(由农作物制成或加工而成的。)它们是由哪一类农作物加工而成的呢?(经济作物。)教师小结经济作物按其用途不同而进行的分类。
2.读“中国部分经济作物分布”图,提问:(1)图中哪些作物属于热带经济作物?我国热带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2)我国棉花生产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3)我国甘蔗生产主要集中在哪些省区?
3. 学生自学“油料、糖料和饮料作物”的阅读材料。提问:(1)我国种植面积最广的油料作物是什么?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花生的主要产地是哪两个省?(2)糖料作物中甘蔗和甜菜的生长习性有什么不同?各主要分布在哪些省区?(3)我国的茶叶主要产于什么地区?
学习“出口农产品基地”时,应注意给学生讲述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出口农产品基地?(2)建立出口农产品基地有什么意义?(举几个实例。)(3)一个地区要想成为出口农产品基地应具备哪些条件?(4)出口农产品基地主要生产什么?然后列举我国的一些农业区域(如:珠江三角洲、江汉平原、太湖平原、山东半岛等),分析它们是否具备成为出
口农产品基地的条件。
讲述“畜牧业分布”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展示天山牧场、大型养鸡场、专业化养猪场等图片。提问:(1)这几幅图片所表示的是农业的哪一部门?(2)它们在分布上有什么不同?(前一个分布在我国西北部的高原、山地;后两个分布在我国东部、南部的农耕区。)(3)它们在生产上各有什么特点? 2.让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中国地理知识,分析我国西部、北部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3.提问:我国东部、南部农耕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在全国畜牧业发展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4. 指导学生读“中国主要畜牧业分布”图,熟悉我国四大牧区的大致范围,了解我国一些主要畜种的分布。
学法指导:充分利用生产生活经验。通常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既包括前人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间接知识(或课本知识),也包括自己亲身体验得出的经验(直接知识)。直接知识丰富多彩,利用它们来印证理论知识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学习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时,可从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人手;介绍商品粮基地时,可从城市居民消费的粮食来源说起。
课后活动:
1.调查附近一个村庄的农业生产状况,写出调查报告。分析其成功的地方,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重点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2.参观附近一饲养场或牧场,了解畜牧业的生产情况,分析其成功的经验有哪些,目前存在哪些主要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3.讨论:你认为今后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