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7奇妙的克隆导学案 教师用
《奇妙的克隆》教学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假如你是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帕瓦罗蒂;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
自然界中哪些动、植物先天就具有克隆的本领?(出示幻灯片):
秋海棠落叶生根、富贵竹插枝即活、土豆、地瓜发芽生长、各种水果、蔬菜、稻麦的嫁接、水螅除夏初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
2、走近作者谈家桢。(多媒体展示)课题,作者介绍。
谈家桢先生是国际著名遗传学家,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谈家桢先生于1909年出生于浙江宁波,1930年获苏州东吴大学理学士,1932年获北京燕京大学理硕士,1936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哲学博士。1937年应竺可桢校长的邀请就任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解放后兼任理学院院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复旦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1961年起曾先后担任遗传所所长,复旦大学副校长,生命科学院院长和校长顾问等职务。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85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7年当选为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95年获求是科学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获国际正式批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542号小行星命名为“谈家桢星”。1999年当选为纽约科学院名誉终身院士。
3、检查预习:(出示幻灯片)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繁衍()
胚胎()
濒临()蟾蜍()
免疫()
细胞()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繁衍:繁殖、衍生,使其逐渐增多、增广
濒临:紧靠,临近
神通广大:形容本领高强,无所不能。
拍案叫绝:形容非常赞赏。
相安无事:指彼此相处平安和睦,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
难能可贵:指难以做到的事情居然做到了,值得珍视。
三、在括号里写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
(1)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列数字)(2)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而且鱼味鲜美不亚于鲫鱼。(做比较)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2、“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理解“克隆”的关键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
3、第二小节写了许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
作者没有用时间顺序来介绍“克隆”实验,而是用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一条是以中外科学实验为线索,这样写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一条是以实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为线索来安排材料,这样写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
4、“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多利”的诞生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而且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5、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处? 课文从三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并没有沉浸在盲目的乐观当中,而在结尾处提出了关于“克隆”牵涉到道德伦理问题的冷峻思考。
(二)读出自我,合作交流: 研读第一部分:
【过渡】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科”为其“科学性”,重在内容;“普”为其“普及性”,重在语言。二者完美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说明了深奥尖端的生物技术。
出示问题组:
A、用一句话告诉大家“克隆”是什么。
B、在介绍“克隆是什么”时,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C、如果课文一开始就告诉大家克隆是无性繁殖,名称来源于希腊文,效果好吗? D、举孙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明确:
A、(1)不是由生殖细胞结合产生的后代。(2)“凡来自一个祖先„„也叫‘克隆’。” B、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
C、科普短文重在“普”,作者从常见且容易理解的生物现象写起,将高深的科学技术说
得生动形象,明白晓畅。接着又从词源追溯“克隆”原意,进一步弄明白了克隆含义。D、用《西游记》中妇孺皆知的故事,更将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回忆上节课的内容,介绍了克隆的含义。科学总是不断进步的,克隆技术当然也有发展,今天一起来继续往下了解,想想看克隆究竟带给我们了什么。
二、学习新课:
(一)研读第二部分
1、分组自学(出示幻灯片)
自学要求:
(1)、自学“克隆鲫鱼出世前后”部分;
(2)、将文中的说明内容、说明方法等知识依照一定的顺序设计成表格,反映“克隆的科研成果”;
(3)、各组派一名代表作简单的解说;
(4)、提出需要和大家讨论的问题。
2、克隆的成果展示:(1)、中国科学院克隆试验:1979年春,克隆鲫鱼(举例子、列数字)(鱼类)(2)、英国克隆试验:1960-1962年,克隆爪蟾
(两栖类)
中国童第周:1978年,黑斑蛙
中国科学家异种鱼研究:人工克隆新鱼种——鲤鲫鱼(作比较)(3)、美国和瑞士试验:克隆鼠(哺乳类)
3、组织学生讨论说明的顺序。
“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克隆试验”按两条线索说明:
一是从中国的写到外国的,突出我国科学家在克隆研究中的成就和贡献;
二是按照生物顺序来安排的,从鱼类、两栖类再到哺乳类。
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另外,无性繁殖属于低级繁殖。动、植物越进化、越高级,就越难以进行无性繁殖。这一顺序说明克隆技术在不断发展,体现 “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为下文克隆羊的诞生作铺垫。
(二)、研读第三、四部分 :
1、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介绍多利的诞生过程,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明确:文章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温馨提示】
文中有标志性词语可供分析,如“‘多利’绵羊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先给„„与此同时„„手术完成后„„然后„„到去年七月„„‘换核卵’一步一步发展的结果,因此是‘克隆羊’”。
2、“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轰动? 明确:一是它标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二是它既可能是人类的福音,也可能成为人类的凶兆。
3、克隆技术到底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作者又是从几方面写了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明确:课文主要从三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 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
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4.思考最后一段:作者说“科学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你是如何理解的?
明确:科学进步会给人类带来许多新的技术,比如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人类如果熟练地掌握了克隆技术,克隆人体器官,可以是某个器官坏死的人因替换了新的器官而免受许多痛苦,这就是给人类带来的“喜”。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起许多有关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如用克隆技术来克隆人就违背了人类生命的伦理,以此大多数人就对此持反对意见,这就是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悲”的一面。
三、推敲语言:
思考:从课文中我们能看出科学家怎样的态度和精神?找出能表现这些的语句。明确:(1)、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
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2)、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3厘米长的鲫鱼。(3)、„„依靠高超的外科手术从爪蟾蝌蚪的上皮细胞、肝细胞、肾细胞中取出核,并把这些细胞的核精确地放进已被紫外线破坏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内。(4)、经过几百次黑灰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5)、经过247次失败以后,他们在1996年7月得到了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6)、„„用极细的吸管从卵细胞中吸出核。„„立即送入取走核的“苏格兰黑绵羊”的卵细胞中。„„然后,将胚胎巧妙地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宫里。
我们从中体会到科学家的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我们要汲取营养。
四、拓展延伸:
分组辩论:克隆人是福音,还是恶兆? 辩论的要求:
(1)、语言清晰、流畅,声音洪亮;
(2)、观点鲜明,论据充足;
(3)、驳斥对方观点时既要有“理”,又要有“礼”。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思考:(1)、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殃及人类,而且科学造福人类和殃及人类的速度、程度在同步增长,如核的发现和利用;
(2)、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从自然界逼近了人类本身,越来越深刻地触及人类的伦理、道德和法律以及人类心灵,如克隆人问题;
(3)、科学发展也会引发人类道德伦理观的变革和更新。如何确立并完善现代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使之既能导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能适应科技的进步,理性而德性运用科学之剑,使之为人类造福,这将是现代社会必须探讨和面对的问题。
第二篇:17奇妙的克隆教学案
17奇妙的克隆 教学案
教学目标
1、培养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进一步培养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教学重点
利用收集的有关克隆资料展开辩论,培养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教学难点
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预习.自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繁衍()分泌()胚胎()蟾蜍()乳腺()卵子()囊胚()鲫鱼()2.你知道哪些说明顺序和方法?
3我们身边哪些动、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领?举出一些例子加以说明 二.研讨.学习
(一)情境导入
(二)检查预习
(三)、感知课文,展开竞赛 1.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a.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b.“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c.第二小节写了许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 d.“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e.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处? 2.按课文四个版块,分成三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展开。(第一部分一个小组,第二、三部分一个小组,第四部分一个小组)
⑴全班齐读第一部分,第一组同学做好迎战准备,另外同学发掘问题。
问: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有哪些共同点?
问: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
问:这一部分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分别找出来。
(2)举孙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问:这部分作者为什么不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呢?文中的顺序安排有什么好处?
(3)教师补充提问:克隆技术不断在发展,这与科研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看看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们的努力?
这些努力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把这种精神用到我们的学习中,我们该如何做呢?(自由发言)(4)克隆技术造福人类(请同学读第四部分,最后一组同学做好准备。)
问: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问:这一部分的第一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问:你愿意克隆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出来吗?(学生自由发言)
问:作者对克隆人的看法是什么,体现在文中什么地方?,教师小结:我们对“克隆”有了初 步的了解,并且克隆人也不再是幻想。那你对克隆的看法如何 呢,请整理好收集到的资料,准备下节课的辩论——我看克隆人。(四).合作探究:
1.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有何关系? 2.请找出这两小节中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 度与精神的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3.找出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4、“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
(五).拓展延伸:1.分组辩论:克隆人是福音,还是恶兆? 课文最后一部分的小标题是“克隆技术造福人类”。请同学们
自由阅读这部分内容,思考文题是否恰当。(大家的意见有分歧,书上也说“科学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下面,我们就请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围绕“克隆技术造福人类?!”的辩题展开讨论。)2.组织辩论。辩论的要求:
(1)语言清晰、流畅,声音洪亮;(2)观点鲜明,论据充足;
(3)驳斥对方观点时既要有“理”,又要有“礼”。三.小结: 四.巩固练习1.阅读,回答问题。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例如,英国PPL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的a-I抗胰蛋白酶的母羊。这种羊奶的售价是6000美元一升。一只母羊就好比一座制药厂。用什么办法能最有效、最方便地使这种羊
扩大繁殖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克隆。同样,荷兰PHP公司培育出能分泌人乳铁蛋白的牛,以色列LAS公司育成了能生产血清白蛋白的羊。这些高附加值的牲畜如何有效地繁殖?答案当然还是克隆。
母马配公驴可以得到杂种优势特别强的动物——骡,然而骡不能繁殖后代,那么,优良的骡如何扩大繁殖?最好的办法也是克隆。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已濒临绝种。如何挽救这类珍稀动物?克隆为人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除此之外,克隆动物对于研究癌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人的寿命等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不可否认,克隆绵羊的问世也引起了许多人对克隆人的兴趣。例如,有人在考虑,是否可用自己的细胞克隆成一个胚胎,在其成形前就冰冻起来。在将来的某一天,自身的某个器官出了问题时,就可从胚胎中取出这个器官进行培养,然后替换自己病变的器官。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
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我想用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来结束本文:“可以期待,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义,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
(1).克隆技术在哪些方面造福人类?试根据文章内容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除了文中提到的这些造福人类的克隆对象外,你认为还可以对什么进行克隆,给人类带来好处?(至少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伦理”,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文中说,克隆人可能产生伦理上的问题,你认为可能产生一些怎样的伦理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最后一段中加粗词“它”所指代的内容是()
A.许多生物学家B.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C.无性繁殖 D.从事无性繁殖研究
17《奇妙的克隆》答案
(二)(学生出示仙人掌并加以说明;土豆、桂花、富贵竹插枝即活; 各种蔬菜、果树的嫁接;水螅除夏末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 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
(三)1明确:a.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b.理解“克隆”的关键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c.作者没有用时间顺序来介绍“克隆”实验,而是用两条线索
来组织材料:一条是以中外科学实验为线索,这样写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一条是以实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为线索来安排材料,这样写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d.多利”的诞生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而 且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
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e.课文从三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
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并没有沉浸在盲目的乐观当中,而在结尾处提出了关于“克隆”牵涉到道德伦理问题的冷峻思考2.(1)(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克隆”)(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2)明确:科普短文重在“普”,作者从常见且容易理解的生物现象写起,将高深的科学技术说得生动形象,明白晓畅。接着又从词源追溯“克隆”原意,进一步弄明白了克隆含义。用《西游记》中妇孺皆知的故事,更将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文中按生物顺序来安排的,是由 低级到高级。这样的顺序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另外,无性繁 殖属于低级繁殖,动、植物越进化、越高级,就越难进行无性
繁殖。这一顺序说明了克隆技术在不断的发展。(4)(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四)提示:
(1)、第二部分为第三部分写“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提供了科学基础,做好了行文的铺垫,并且按由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鱼类、两栖类、哺乳类)的说明顺序。(2)、句子见课文。
(3)、有举例子、列数字等,各举例说明。
(4)、按照生物顺序来安排的。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符合人们认
知的规律。再说,无性繁殖属于低级繁殖。动、植物越进化、越高级,就越难以进行无性繁殖。这一顺序说明克隆技术在不断发展四(举例子。通过举例,说明只有通过克隆技术才能最有效、最方便地繁殖这些能给人类带来好处的高附加值的牲畜。)1.(1)克隆特种乳羊乳牛,为人类健康服务;(2)克隆杂种优势特别的动物——骡,为人类服务;(3)克隆熊猫等,挽救珍稀动物;(4)克隆动物还有利于癌生物学、免疫学、人的寿命等方面的研究。(5)克隆人体器官,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2.略3.比如,克隆人的身份难以确定,家庭角色难以确定,克隆人到底属不属于“人类”等等。4. D
第三篇:中彩那天教师用导学案
课 题:
5、中彩那天导学案
第 一课 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重点:1学习生字,有感情朗能读课文。【自主预习】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我要把下列词语多读几遍,还能写好。
维持 财富 精湛 器重 属于 百货 情形 道德 号码 橡皮 拮据 奔驰 馈赠 闷闷不乐 迷惑不解 梦寐以求
2、我能比一比,再组词。
财()牌()题()飘()捎()
村()碑()提()漂()梢()
1、我会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精湛: 器重: 拮据: 馈赠: 闷闷不乐: 迷惑不解: 梦寐以求:
2.在学案上给划线字注音。
维 持 财富 精 湛 属于 道 德
拨 号码 橡 皮 闷 闷不乐 迷 惑 不解
二、小组展示
三、自学生字
四、合作探究
课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一、看拼音写词语
xiǎng fú
cái fù
cǎi piào
yōng jí()
()
()
()ān wèi
bēn chí
hén jì
cún gēn()
()
()
()
二、根据意思选词语。
拮据 面黄肌瘦 闷闷不乐 梦寐以求 教诲 迷惑不解
(1).心事重重,烦闷不快的样子。()(2).缺少钱。()
(3).睡梦中都在寻找,追求,形容愿望强烈、迫切。()(4).教导。()
(5).辨不清是非,让人很难理解。()
(6).面色发黄,身体瘦弱,形容不健康的样子。()
第 二 课 时
学习目标:
1、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信,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2、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重点: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
一、预习检查 指名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
(1)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难”(2)他是怎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这样做值得吗?
(3)谈谈你对“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体会。
三、检测
1.本文通过写_______________,赞扬了父母______________的品质。
2、阅读短文,做下面的题:
母亲让我仔细(辨 辩)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母亲告诉我:“K字代表库伯,你父亲的同事。”原来,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先生(捎 销)了一张,并作了记号。过后,俩人都把这件事忘了。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我激动地说。话音刚落,我听到父亲进门的脚步声,接着听到他在(拨 拔)电话号码,是打给库伯的。
第二天,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那天吃晚饭时,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父亲显得特别高兴,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成年以后,回忆往事,我对母亲的教(诲 悔)有了深刻的体会。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①、我会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字。
②、我会写近义词。
痕迹()激动()富有()教导()
第四篇:敬畏自然教师用导学案
《敬畏自然》导学案
【学习目标】1.抓住文章的关键段和句,筛选相关信息,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2.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的含义,体会反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能力,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增强学生关注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和责任。
【学习重点、难点】1.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2.学习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方法。
【学法指导】
1、抓住文章的关键段和句,筛选相关信息,理清论述思路。
2、反复朗读品味,体会语言的哲理性。
3、自主、合作、探究。【文体知识链接】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论据——论证论点的材料: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与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散文的主要特点:“形”散而“神”不散。议论性散文: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议论性的散文不同于抒情性、叙事性散文,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这种文体主要使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有论点,有论据,有论证。
议论性的散文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导入:
同学们:我国第一大沙漠是哪个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世界上第一个徒步穿越这个大沙漠的人又是谁呢?(意大利女探险家 卡拉·佩罗蒂)
1998年51岁的她成功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后,双膝跪地,静默良久。有记者问她征服沙漠后为何还要跪下,她极为真诚地说到:“我并不认为我征服了沙漠,我是在感谢沙漠允许我通过。”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对沙漠的哪种感情呢?她对沙漠的敬畏之情。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卡拉·佩罗蒂是我们的榜样。今天,我们学习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严春友的《敬畏自然》,也许会带给我们更多一些的理性思考。【自主学习】
一..给下面画线的字注音。
咫尺 zhǐ
鲲鹏
kūn
蓬 蒿 péng hāo
混淆xiáo 深邃 suì
美味佳肴yáo
狼藉斑斑 jí
相形见绌chù
二、依据意思填写词语:
1.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自不量力
2.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沾沾自喜 3.乱七八糟,杂乱不堪-----狼藉斑斑 4.比喻距离很近-----咫尺之间 5.不过这样罢了------不过尔尔
6.和同类事物相比,显出不足-----相形见绌 7.无法想象,难于理解-----不可思议
8.精细巧妙,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精巧绝伦 怎样理解题目中的“敬畏”的含义?
“敬”------有“尊敬”“崇敬”“恭敬”的意思。包含一种深深的爱护、珍惜和依恋之情。“畏”------“怕”之意。
“敬畏”------作者鲜明地表达了这种“怕”是由于“敬”---“爱”—“惜”到了极点之后的“怕失去”、“怕破坏”、“怕改变”。包含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崇敬、爱护、珍惜之情,折射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作者谨慎、谦虚的态度。
三.反复朗读课文: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一种忧患意识和情感。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依据段意填写序号: 一.引论:(第1段)否定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二.本论:(2段—10段)比较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1层(2段—4段)人类的智慧与自然相比不过尔尔。2层(5段—7段)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3层(8段—10段)宇宙有生命,人类处处有弟兄。三.结论:(11段)人类应当敬畏自然,爱护自然。二.深入文本,探究问题:
1.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几句? 在第几段? ——(文章最后一段)结论:人类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2.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作者阐述了哪些“敬畏自然”的理由?
——(文章第一段)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种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教师:作者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提出了“人类应当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作者阐述了哪些敬畏自然的理由?研读课文2——10段
4.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三、品味语言:
(一)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请仔细体会,并有感情地朗读(也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示例: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答:运用了比喻,形象地说明人类对地貌和地层结构的破坏,很可能酿成灾难,危及人类自身。形象地写出人类面临的危机。(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拟人,说宇宙创造了人类是有目的的创造,这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弟兄”体现了宇宙间的一切生命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二).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的陈述句,比较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举例:
反问句: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 陈述句:宇宙是有生命的。
作用:反问句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
反问句: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 陈述句:我们没有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
作用:反问句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理解:用了反问句。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归纳: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
用否定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3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请写两句环境保护的广告语:
1.地球不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2.地球是万物之母,无论什么降临在地球身上,也将同样降临于地球的孩子的身上,我们应该知道地球不属于人类,而是人类属于地球。
3.自然界的法则不是竞争,不是适者生存,而是合作、节俭和艺术性;作为人类,我们伟大之处与其说是我们能够改变世界,还不如说我们仅能够改变自我。
4.但愿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不是你的眼泪,不是我的眼泪,更希望不是地球母亲落下的最后一滴带着绝望的泪!
5.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呵护我们的明天。
让每一滴水都变得清澈透明,让每一棵花草树木都长得茂盛。让天空更蓝,让百花更艳,让新鲜的空气永留人间。
第五篇:13《打电话》导学案 教师用
13《打电话》导学案(教师用稿)
学习目标:
1、听相声,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说话简明扼要、表达清楚的重要性。
2、了解相声语言精妙、幽默,对相声感兴趣。学习重点难点:
1.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2、了解相声语言表达特点。导入:
白板出示课题:《打电话》。(上课之前,我们先要明确学习目标,30秒默读学习目标,记清楚它。)师举打电话例子:(电话人人都会打,打电话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前两天老师就接到一个学生的电话,是这样的:“喂,老师,我请一天假。”我还没来得及问他是谁,电话就挂了,害我猜了半宿也没猜出他是谁来。)
现场模拟打电话:(他这样打电话合适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打这个电话?我们现场模拟一下。谁来?……这个电话不到半分钟就打完了,可是下面这位,因为一件小事,电话居然打了两个多小时。请欣赏相声《打电话》。)
自主学习:
听相声《打电话》回答问题。(师:相声很好听,关于相声你了解哪些?请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结合刚才的相声,完成下面的填空。)
关于相声你了解哪些?请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结合刚才的相声,完成下面的填空。
1、一个人说的叫()两个人说的叫()三个或三个人以上说的叫()
2、相声语言表达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师:看来同学们课前准备做得很充分,咱们回到相声《打电话》,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练习。)
1、听完相声你有什么感受?
2、我们在生活中打电话应该注意些什么?
3、重要的常用电话号码你知道多少? 报警报案电话要打()交通事故要打()病人急救要打()发生火灾要打()
不知道号码要打()向电话局查询
课堂练习:
(师过渡:同学们的生活常识很扎实,下面咱们实践实践,看谁能把话说得既简明扼要,又清清楚楚。)
1.小华星期天去外婆家,路上遇到有两个年轻人正在向一个学生模样的人要钱,刚好不远处有一个电话亭,小华该怎样打电话报警呢?
2.你本来约好同学星期六去书店,可是周六的早上妈妈突然病了,你要陪妈妈去医院,你该如何打电话向同学说明原因呢?
3、放学回家时,在楼下看到一位老人晕倒在地,周围也没有其他大人,你该怎样打电话求救呢?
(点评重点:说话是否简明扼要、表达清楚)拓展延伸:
(师过渡:同学们电话打得都不错,只要说话简明扼要、表达清楚,就不会误事。那么只有打电话才需要简明扼要、表达清楚吗?联系我们的写作,写作也要像打电话一样,简明扼要、表达清楚。这里有一个作文片段,按照说话简明扼要、表达清楚的要求,该如何修改呢?)
按照说话简明扼要、表达清楚的要求修改下面这段话:
天一亮,我妈妈就把我们叫起来,让我们穿上新衣服、穿上新鞋子、戴上新帽子,妈妈打算带着我和妹妹去姥姥家,也就是我的妈妈的妈妈家。我们到了十字路口,等了半天,公交车才来。我们上了公交车,车上有许多人,他们都坐着,没有座了,我们只好站着。
结课:今天我们既听到了幽默风趣的相声,又学会了如何说话,真是一举两得。希望有机会还能和大家共同学习,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