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心理换位

时间:2019-05-15 01:57: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心理换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心理换位》。

第一篇:谈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心理换位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心理换位

江苏省阜宁县芦蒲初级中学 吴建平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而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如何做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真正参与到学生学习过程之中,这就要求教师扮演好“学生”的角色,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知识现状为前提,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要学习的新内容,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探索者。也就是教师要做好心理换位,在课堂教学中时时处处从学生角度去考虑问题,设计教案,这就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想学生所想

课堂上学生在想什么?这是教师应时刻关心的问题,他们未表露出自己的想法时,在洞察其心理,及时巧妙地点出其想法,更好地实现与他们心理上的沟通。初中学生特别喜欢实验,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安排一些实验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学习如在形成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概念时,关键在于做好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几个对比实验,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每一个实验都要指导学生从现象分析而推出结论。从而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概念都是来源于实践的这样一个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实验

一、在试管中加入5毫升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没复燃;

实验

二、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称好了质量为1克)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木条复燃;从而能很容易得出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反应速率——即催化剂的第一个要点。

实验

三、待实验二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学生能很快看到不在产生氧气的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后又有氧气产生,此实验可重复多次,好像二氧化锰用不完,学生能自己总结出催化剂概念的第二个要点——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实验

四、待反应停止后,试管中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后再称量二氧化锰,发现二氧化锰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学生会很容易总结出催化剂的第三个要点——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从这一组实验现象学生能很快获得概念的三个要点,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从而很自然的得出概念。而在运用概念解决问题时,也能自如的运用概念,如在设计寻找新的催化剂实验时,总能运用概念中的能否改变速率、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否变化、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否变化三个方面进行实验设计,寻找答案。

2、想学生所难

有些教学内容在教师看来似乎很容易,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但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接受这一知识,学习这一内容就有相当大的困难,教师在深入学生角色,成为学生的化身,体察他们的困难,然后帮助他们实现由难到易的转化。

如在教学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这一问题时,从老师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很容易的问题。但由于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对这一问题却难于理解。

那么作为教师就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做好“平等中的首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以学生的思维去思考,思路是这样的:二氧化碳溶于水有发生化学变化就看有没有生成新物质,而新物质的性质与原来物质有什么不一样?怎样验证有无新物质生成?接着和学生一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的小花。第一朵小花上喷上稀醋酸,小花变成红色,说明酸溶液能使石蕊变红。

向第二朵小花上喷上蒸馏水,小花不变色,说明蒸馏水不能与石蕊反应。

向第三朵小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小花仍然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也不与石蕊反应。

向第四朵小花上喷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气体集气瓶中,小花变成了紫色。这样分成四步,从学生的思维角度,逐步分析,学生能自己得出二氧化碳和蒸馏水反应生成了一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酸——碳酸。

3、想学生所疑

课堂上教师在讲述时,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突然发现某些学生表情凝重,脸色不悦,显然是学生思维出现了“疙瘩”。此时,对学生思维中出现的“疑”若不及时排除,必然造成心理上的不和谐,成为学生继续思维、继续学习的障碍,使得思维中断。这时教师就应重新站到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找出产生障碍的原因和应采取的措施。

如在教学质量守恒定律时,经过实验验证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理解其内容时应强调“参加”,“总和”等关键词,不参加反应的不能算到质量总和里。学生对物质有没有参加反应认识不到位,这时教师就要发挥“平等中的首席”作用,编制这样的题目进行训练。

1克氢气与8克氧气正好完全反应后生成9克水。1克氢气在9克氧气中燃烧能生成几克水?1克氢气在10克氧气中燃烧能生成几克水?经实例训练后,学生能理解“参加”的真实含义,“总和”是怎么回事,同时能起到加深对定义的理解和帮助记忆的作用。

4、想学生所错

教师在批阅作业,试卷和个别辅导时,常发现学生这样那样的错误。给学生指正后,为了巩固,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时教师在课堂上故意再错一次,错给学生看,错给学生思考,使学生引以为戒。

如在教学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时,学生常常将“+”读成“加”,把“==”读成“等于”,为了纠正,我在读方程式时也故意读错,学生听了以后立即进行纠正,我就自己幽默地轻轻的打了自己嘴巴,提醒学生正确的读法。这样歪打正着,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像这样的例子太多,教师要时常想到学生的错误,及时提醒,不断纠正。

5、想学生所乐

课堂是师生共同表演的舞台,必须引导学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这种表演中来。高明的教师必须想到学生的爱好、兴趣和渴望成功的心理,想学生之所乐。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凡是可做的实验尽量做,可让学生动手做的实验尽量让学生动手。积极鼓励学生完成课外实验和家庭实验。学生在实验中亲眼观察到色彩斑澜的化学现象,好奇心得到满足,求知欲望更烈。会透过现象去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去探索物质变化的规律。

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都是从化学实验中产生的,有化学实验,就高兴,就想动手,就愿意问老师这个实验我们在家里能做吗?等等。我就找资料给他们介绍与每节课内容有关的家庭小实验,学生做了以后,第二天来学校后,给老师汇报,不足之处,老师给以指点,学生高兴万分。

6、想学生所忘

有人说化学知识一学就懂,一丢就忘。化学学科确有许多内容要强化记忆。比较成熟的教师常有这样一种心理体验,即在用到某知识点时,忽然间明明熟悉的知识好像变得模糊进来,此时,教师则马上意识到学生对这一知识也容易遗忘,这是典型的心理换位现象。遇到这种现象,我们必须以学生的身份出现,和他们一起回忆、识记、联想、推导、验证,一起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从而战胜遗忘,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总之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双重角色,既要做好教师的角色,成为学生的领路人;还要扮演学生的角色,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共同探索者。教师要将这两种角色集于一身,且进出自如,变换灵活,才能真正驾驭课堂,才能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步和心理上的共鸣,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

第二篇: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变技巧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变技巧

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受教师、学生、环境诸因素的影响,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学习,这种开放性的课堂好比战场,瞬息万变。学生思维变化的不确定性,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学生对课程的多元化反应和个别差异等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中不可控因素增多。这就要求教师不但有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而且灵活果断地采用恰当有效的策略与措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因此,课堂上的应变技巧在当今新课改课堂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教师要自如地驾驭课堂这个复杂多变的动态系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掌握教学机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一、化学教师的教学机智的特点

1.实践性。

因为整个教学机智的运作都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所以其实践性是非常鲜明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而取得的成果,经实践检验是行之有效的,才可称得上高超精湛的教学机智。化学教师的教学机智也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的,离开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及时性。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许多反馈信息更多地表现在多向性思维方面,较少表现在知识领域。在知识领域方面的反馈信息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择时间处理,可以即刻处理,也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创造时机再行处理。但思维方面的信息则需要及时处理,否则就会出现思维断层和阻塞。因此,化学教师在运用教学机智时一定要及时果断。当然,这里所说的及时性并不完全等同于即时性。

3.创新性。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必须有独创性。”实践证明:教学机智的“生命”在于创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最优化、信息交流的多样化决定了教学机智的创新性。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创新性教学机智。

4.审美性。

教学机智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独特性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必然带有审美性特点。教学机智以其魅力给人带来美感,是教师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

5.直觉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教学中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具体情况,巧妙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化学教师尽管可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实验所需的一切东西,但是再有预见性的教师也不可能预测课堂偶发情况的出现,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为偶发情况事先设计好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步骤。因为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交流活动,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教师不能不顾他们的反应,一味地照本宣科。教师对于偶发情况是始料不及的,因此教师对问题的处理是突然的,处理方法带有很强的直觉性,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外显,是教师教学风格的折射。

二、化学课堂中教师的应变技巧

1.欣赏学生“不同声音”,借机施教巧探究。

在化学课堂上,完全依照教学设计方案的做法是很少的,常有学生得出不同于教材的实验现象或结论,但常因课时的原因教师不予理会或轻描淡写,就失去课堂生成的可能。

案例1:学习乙烯的性质时,将乙醇与浓硫酸加热生成的气体直接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得出乙烯能使高锰酸钾紫色褪去的性质。有学生提出:生成的气体中除了乙烯还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也能使高锰酸钾褪色,不能确定乙烯能使高锰酸钾紫色褪去。初看该生的想法,有点“节外生枝”。我稍加思索,立即肯定他的想法,并带头鼓掌。此时我趁热打铁,问:“二氧化硫气体怎么来?”“如何才能确定生成的乙烯可以使高锰酸钾褪色?”此时课堂气氛更活跃,全班激烈讨论。通过交流后,得出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先将产生的气体通过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接着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再通过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吸收完全,最后通过酸性高锰酸钾得出乙烯能使高锰酸钾褪色的结论。本讨论环节增添了教学设计之外的内容,课堂更丰富,学生兴趣更浓厚,对乙烯的性质理解更深刻。

2.幽默纠错,化解窘境巧说理。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当教师发生语言失误或学生发问及回答出乎意料时,教师可以转换话题,把学生的思维转移开去,采用幽默的方法加以解决,应用得好不仅可以化解尴尬与窘境,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

案例2:当我介绍浓硫酸对有机物有强烈的腐蚀性时,一名学生突然问道:“浓硫酸被人喝下去后有何感受?”对这一怪问,若正面回答则显得枯燥乏味,偏离教学目标,同时不足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而且上课的教师难讲出具体的感受。于是我笑答道:“没喝过,不过我想它喝起来一定不怎么清甜爽口,喝下去后也绝不会让人感到多舒服。”学生在幽默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事态的严重性,既活跃气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又言简意赅地回答问题,使课堂增添魅力。

3.随机应变巧启发。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可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学生的这种积极主动的求索创新精神,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加大了难度,它要求教师灵活机智地抓住有利时机及时给予引导、启发,圆满地组织课堂教学。

粉末不是很黑,其中有细小的白色晶体,而使得颜色呈灰白色。很可能是上一个班级的学生没有遵守取用药品的实验操作规则,把氯酸钾混到二氧化锰中。我灵机一动,将实验内容改为探究二氧化锰中混有什么物质,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提出各种假设……这样,教师机动处理实验意外,打造了一堂有声有色的探究教学课。

第三篇: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思考换位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思考换位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充当两种角色:一是导师角色,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拨、释疑、解惑。二是换位“学生”角色,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知识现状为前提,用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学习的内容,和学生一道去探索新知识。这是我在听了一次课,做了一回“学生”之后,对这一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以下谈一谈我的体会。

一、思其想

课堂上,学生在想什么是教师关心的问题。当他们没有表露自己的想法时,教师通过“换位”能洞察其心理,并及时把握或设计巧妙的方法点出其想法,以作到与学生在思维上的沟通。

如:在刚讲完三角形全等判定的四个定理时,我察觉有些学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两个三角形只要有三个元素对应相等,就可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这时,我列举了“角角角”,“边边角”两种情况的实例与学生一起进行了分析、讨论,使学生明辨了是非,加深了对定理的认识,避免了定理的错误使用,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

二、思其疑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置疑,设惑,而且要疑其所疑。教师在传授新知识的过程中,时常出现学生活跃的瞬间,突然变得沉闷,表情凝重,不言而喻,学生的思维过程出现了“疑”。对于突然出现的疑,如不及时排除,将阻碍学生的继续思维,甚至不再听讲,将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至此,教师须断然采取措施,重新站到学生的位置上来,思考学生出现的疑,以便释疑。

如:在讲分式方程的换元法时,由于受去分母法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对换元法的意义不甚理解,致使产生了接受新知的怀疑。为了释疑,消除思维定势,首先让学生用去分母法来解有关题目。通过运算得到一高次方程,学生难以求解。这时,学生只有来探求另一种方法——换元法来解了。这样,换元法的意义理解了,疑自然也没有了,而且学习换元法的兴趣反而提高了,使教学过程从而得到了优化。

三、思其难

作为教师,无论是知识的深度,还是知识的广度都远远高于学生。故在知识的传授中,势必会出现有些内容教师看起来容易,讲起来三言两语,但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接受,则是梯度高、难度大,不易接受。对于这样的内容,教师须通过换位,查寻知识的难点和关键,尽可能巧妙地不为人知的分化难点,实现由难到易的转化。

如:初一几何中的“填理由”内容,由于学生刚接触初学几何,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所以视“填理由”是个难点,找不到根据,无从下手。为分化这个难点,首先从意识上引导学生“言必有据”;其次引导学生分析理由的来源;第三是组织学生观察图形,寻找已知与结论的关系。通过引导、分析、观察、讨论,学生掌握了“填理由”的技巧,分化了难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思其错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一旦掉进“陷阱”,并在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跳”出来,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将更为深刻。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业、试卷或辅导时,时常发现学生的各种错误,为了使学生引以为戒,让学生从“陷阱”中“跳”出来,有时须重新“暴露”他们的错误。

如初学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从作业中发现许多学生因对本法理解不够全面而出现的一些错误。上课前,我首先让出错的学生板演了自己的题目,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讨论,找出了错误的出处和原因,加深了学生对该方法的理解,优化了教学过程。

五、思其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善于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并根据教材特点,不失时机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想学、肯学、爱学,乐意接受知识,教学效果将会更佳。

如: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多开展操作实验,数学小制作、小发明及数学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好胜心和求知欲强的特点,巧妙地开展各种小竞赛,设计诱导性题组及各种速算法讲座等。根据学生成功感、成就感意识强的特点,及时地表扬学生取得的各种进步,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等,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

六、思其忘

“一切知识都不过是记忆”。记忆和遗忘是相伴而生的,有所记忆,必有所遗忘。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容易遗忘的东西,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应不失时机的通过穿插练习,课后复习等方法,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克服遗忘。根据学生记忆的直观性、形象性强的特点,教学中多采用比较、类比等多种方法编拟知识网、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记忆。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视、听、运动等多种感官功能,也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减少遗忘。当在教学中遇到遗忘问题时,应立即“换位”学生角色,和学生一起回忆、联想、推导,一起分析、归纳,从而唤起学生的模糊记忆,以战胜遗忘,避免不恰当的盲目的硬“逼”,对优化课堂教学将更有益处。

因此,教师通过“换位”,能够了解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旧知障碍,能够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步和心理上的共鸣,有助于帮助学生寻找攻克难关的对策,从而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

第四篇: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随机应变

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随机应变

化学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为化学课堂教学提出了理想化的教学模型和优化的教学“蓝图”,但是,由于化学世界中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物质性质,学习的阶段性和理论理解的有限性等因素,大大增加了化学课堂教学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求教师在具备其它各种能力和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那么,怎样才能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以及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随机应变呢?

一、应用信息反馈原理调整教学。化学教学系统与其它任何系统一样,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调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反馈的信息(如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堂练习以及学生的脸部表情变化等)改变和调节教学,对教学进行有效控制。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让学生尽快提供反馈信息创设条件,引导学生注意提供正确的反馈信息,迅速而有效地调整教学,保证课堂教学过程的信息流处于最佳传输状态,获得最优教学效果。

二、设计好化学教学系统。化学教学系统的设计是化学教学工作中最基本环节,根据化学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情况,以及教学条件和环境,对不同层次的化学教学系统,规划出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并预测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教与学的效果。要制定出教学行为的“蓝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要熟练地掌握教材。(2)要熟悉学生情况。(3)要充分备课。(4)对演示实验有充分的准备。(5)加强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因为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扩充知识面,具有广泛的知识,才能对学生进行解惑,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问题。

三、掌握化学课堂教学的应变技巧。课堂教学能否做到随机应变,常常是判断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能做到这一点,除了前面提到的两个方面外,还必须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自我控制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思想品德等,对课堂教学能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判断和恰当的处理方法。下面笔者就化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提出几种应变技巧。

1、绕道迂回,调节难度。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当原来设计的问题失去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效能时,应及时调节难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2、制造氛围,创设情境。沉闷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但过于喧哗的课堂又难以使学生冷静思考,及时把握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及时调控课堂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兴奋活泼状态。

3、善于反诘和回避。当学生所提问题的实质要澄清,或者问题的依据不明确时,要善于反诘,让学生在新的条件下思考找出结果。如当有学生问:硫酸氢钠电离时有H+,并且具有酸性,它是一种酸吗?反诘的问题是:硫酸氢钠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吗?如果学生所提问题不属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后学习中还要研究)或重点时,应予以回避,可以婉转加以说明,适可而止,避免节外生枝纠缠不清,小题大做,喧宾夺主,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总之不能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把教学的主动权始终控制在教师手中。

第五篇: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湖北省建始县官店民族中学:胡良松 雷功乾

目前,新课程改革在我县内进行得如火如荼,“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已不再流于形式,教师已不再是学生的统治者与知识的灌输者,而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和服务者,在课堂上学生要真正有所进步、有所收获,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精讲、精练、精指导。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对提高课堂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教师的语言艺术反映着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必须对化学概念、原理及化学工具等知识做到准确掌握,并能在此基础上,深入浅出,生动简练地传授给学生。

化学教师的语言必须具备以下特征:第一、科学性,即科学准确地传授知识;第二、针对性,即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教学方案,因人施教;第三、激励性,教育学生时,语言要有激发和鼓励的特性,多看其闪光点,防止歧视或简单粗暴,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笔者在化学教学中耕耘多年,经过认真探索,特从以下两方面,对化学教学的语言艺术进行了总结,并在教学中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一、导入新课的语言艺术

1、复习导入新课。温故而知新,即先复习学过的知识而导出新课内容。如讲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时,可在复习酸、碱、盐之间反应关系的基础上,归纳反应特点,导出新课。

2、设问导入新课。教师设计一些问题使学生逐步解答,随着答题的深入,旧知识与新知识产生了联系,借此导入新课。例如:常见的酸有哪些?化学式怎样写?电离方程式怎样写?在回答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常见的酸》一节。

3、实验导入新课。让学生先观察演示实验,或者学生自己做实验,通过反应发生的现象,找准疑点,导入新课。例如: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先做镁、铁、锌跟稀盐酸反应的演示实验,通过学生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即可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从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4、叙述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概括、描述和启发之后,导入新课。如:讲解《空气》一节时,根据学生在小学自然课中所知空气为无色无味的气体,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真实存在,由此自然过渡到本节内容。

二、突出重点的语言艺术

1、使用直观手段描述重点。在教学中教师设计实验或选择直观教具、多媒体、课件等,进入重点、突破难点。如:关于CO2使石蕊试液变红,有学生就提出了:CO2使石蕊试液变红是CO2使石蕊变红?是水使石蕊变红?还是碳酸使石蕊变红?于是,我们引导学生做了一个对比实验,就很清楚了。

取两只试管,分别放入固体石蕊、水,并分别向两支试管中通入干燥CO2气体。结果都未变红。然后,向装固体石蕊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向装水的试管中加入适量固体石蕊。再分别通入CO2,都变红了。通过观察这一对比实验,他们自己得出了答案:CO2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是碳酸使石蕊变红。

2、使用各种质疑描述重点。对于重点知识,教师可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例如:镁和锌跟稀盐酸谁反应更剧烈?在溶液中谁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哪种金属的活动性更强?

3、使用练习手段描述重点。教师预先准备好重点知识点的练习题,组织学生练习。如强调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时,可让学生完成下列练习:判断下列反应是否发生?(1)Cu(OH)2+H2SO4——;(2)Cu(OH)2+BaCl2——;(3)HCl+BaCO3——;(4)NaCl+KNO3——;(5)NaOH+FeCl3——;(6)BaCO3+Na2SO4——。

4、使用读写手法描述重点。即对于重点知识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并进行书写,以求理解和掌握。如:讲解元素的定义及元素符号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并强调关键字词,反复书写元素符号。

5、使用讨论方式描述重点。教师讲解重点知识可逐步启发提问,让学生讨论,并分组发言,突破重点。

总之,教师的语言表达形式在化学教学中有它自身的独特艺术风格,也是一位优秀化学教师不可缺少的素质。当然,教学艺术的内容不仅局限于此,而是很广泛的。

下载谈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心理换位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心理换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口语技能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口语技能 安岳县教师进修学校尹文明一. 教学口语技能及其分类 (一)教学语言与教学口语技能 1.教学语言与教学口语 教学语言是在教学的特定场合情境中,以学......

    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摆正师生关系

    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摆正师生关系 课堂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窗口,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

    例谈化学课堂教学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1、问题的提出 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同意,作为课程目标确实要关注三维目标,而且认识到过去大纲关注不多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更加深远。新课改立......

    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话

    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话 钟东福 [摘 要] 把握对话的本质特征,理解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对话。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以及学生与自我的真正......

    谈音乐课中的课堂教学艺术

    谈音乐课中的课堂教学艺术 论文摘要: 音乐教育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它要求教育者必须具备好的课堂艺术,本文是我在几年中的音乐教育中所体会、观察而得出的一些个人观点。希望能......

    谈课堂教学中个性的张扬

    谈课堂教学中个性的张扬 崆峒区兴合庄小学易金玲 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个性张扬的呢?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在传统教学的中,老师总是居高临下,课堂要以......

    谈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水平

    谈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水平 由于教学成绩与课堂教学管理有紧密的联系,教师经常会思考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课堂教学这个问题,也为解决这个问题而想尽了办法,可效果不是很理想......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浅谈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略 永登县中堡镇中心小学 刘有志 教育改革走到今天,出现了一系列以高效课堂为背景的改革风暴,如山东杜郎口中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