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地理教学中的读音问题
你会读吗
--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读音问题
牛旭博
曾几何时,当我们掀起全民学英语的热潮,张口闭口“sorry”,“thank you”,“bye bye”等“洋文时,我们似乎“冷落”了我们的母语—汉语。生活中不经意间读错,常常“秀才不识字,只是半个字”,只会吃馄饨,而不会读馄饨;即使在严谨的教育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似乎对读音的问题也不以为意,不信,试看以下几个词,你“敢”读吗? 六安
准噶尔盆地
铅山 丽水 龟兹 瓦窑堡 你确信你都读对了吗?(答案见下文)
作为即将成为人民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如此的责任与道德良知,那就是,教授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准确无误的,可以经得起推敲的。要知道,我们所犯的一个小小错误,也许会传播成为成千上万,甚至更多的错误。有人曾经说过,“人民教师最大的罪过就是误人子弟”。所以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从点滴做起。下面列出了地理教学中在读音上容易出现错误的名词: 国内
1.蚌埠(Bâng Bù)安徽省下辖地级市,价值连城的和氏璧据说发现而家喻户晓的霸王别姬、四面楚歌等故事,都与蚌埠有关。
2.亳州(Bï)安徽省省辖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为中华药都,养生之城。是曹操、华陀的故乡。3.堡-----如陕西的吴堡、瓦窑堡(中共与此在抗日战争期间召开过一次重要会议),河北的土木堡(历史上可谓鼎鼎有名,明朝正统年间的土木堡之变,险些改写中国历史),山西的“边墙五堡”,晋冀陕有太多地名用这个字(特别是古赵国之地及长城沿线),以前这些地方是军事“堡垒”或“有围墙的村子”(堡子),当地人读古音“Bǔ 补”。另有少量地名通“铺”、转成“铺”亦读成“铺”(如“十里堡”,北京密云也有此镇、朝阳有此村此社区。此处的堡如同十里长亭、五里短亭,近乎车站或里程单位,而不是防御堡垒,若读成“保”则含义全变),而老电影中有个《柳堡的故事》,以及外国名字如卢森堡、圣彼得堡、汉堡,则完全是普通话读法了。但对大部分古地名,均应读成“补”,将来“误读成风”时,官方很可能依民意钦定为“保”吧。
4.郴州(Chēn)市名,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有色金属储藏量大,享有“中国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
5.涪陵(Fú)重庆地名,榨菜之乡,下次吃榨菜了,看下包装,是不是涪陵产的。千万可别读作“培灵”。
6.准噶(Gá)尔盆地:位于新疆北部,是中国第二大盆地;盆地西南部的艾比湖湖面海拔仅190米,为中国陆地最低点。
7.华山,目前倾向读“Huà”(同姓氏用字,如华陀),在常见的与中华有关的名词中,华山的四声读法确乎是孤例。
8.耒阳(Lěi)湖南省最大县级城市,中华“造纸鼻祖”蔡伦的故乡。9.丽水(Lí)浙江省地级市,代管辖的龙泉,素以铸剑闻名,为明初政治家刘基,前国民党副主席陈诚等名人的故乡。10.六安(Lù)位于安徽省西部,长江与淮河之间,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为三国东吴大将周瑜的故乡。
11.鄱(Pï)阳湖:中国目前第二大湖泊,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长江南岸。湖口东南岸,巍然耸立着石钟山。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写下《石钟山记》,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12.龟兹(丘慈),不是“鬼子”,此乃古西域国,乐舞和石窟,可是了不得。
13.日喀(Kā)则:藏语意为“水土肥美的庄园”,地处西藏西南部、雅鲁藏布江及其主要支流年楚河的汇流处。
14.汕头(Shàn)位于广东省东部,全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目前中国有6大经济特区,包括:1980年建立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建立的海南岛,2010的建立喀什。
15.歙县(Shâ):安徽黄山市下辖县级城市,地处黄山之麓,是徽州文化及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的主要发源地,是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于1986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徽州菜为中华八大菜系之一。八大菜系即鲁、川、苏、粤、浙、闽、湘、徽。16.台州(Tāi):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是中国重要渔区,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海域面积和水产产量居浙江省首位。以“佛宗道源”著称于世的天台(此处亦读一声)山即坐落于此。
17.宕昌(Tàn):宕字,在字典里只有一个读音,但是当地人读作“探昌”,也就名从主人了。位于甘肃省陇南地区西北部。山清水秀,有4A级旅游景点——官鹅沟,素有“小九寨沟”之称。去旅游的话,可别闹读音的笑话,要不然,主人可要“笑话”了。
18.仙人崖:去过天水的人都知道,其秀丽风景丝毫不亚于麦积山。有关“崖”字的读音让人头疼,因为官方读作“Yá”,而当地人则读“ái”,可以说,两个读法都可以。只是去当地有玩的话,还是希望入乡随俗。
19.燕山(Yān),燕国、燕赵大地、燕云十六州,大雨落幽燕、燕山雪花大如席。另,古代、古诗中也有指“燕然山”(蒙古的杭爱山)或“燕支山”(河西走廊北侧)。现在的燕山由关沟(八达岭、居庸关)、古北口、潮白河谷、喜峰口到山海关,关山连绵,主峰河北兴隆雾灵山。20.浒墅关(Xǔ):江苏镇名,位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苏州古城西北。相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误将“浒”字念成“许”,故至今一直称“浒(Xǔ)墅关”。或许,这就是名人的“特权”吧。21.盱眙(Xū Yí)江苏中西部县名县。有明祖陵。注意,不是“鱼台”。22.晋冀交界的井陉(xíng),太行八陉、居庸关的“军都陉”,不是太行八警、军都警,确实有这么些口子、关卡,过去是军队把守,现在是收费站。
23.河南的荥阳(行),不是“营养”。这地方老厉害了,楚河汉界之鸿沟所在地,刘关张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南水北调(穿越黄河)、西气东输都打这儿过!
25.四川的荥经(赢),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驿站,产边茶、砂器、黄牛。
26.铅山(yán):县名,位于江西东北,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27.兖州(Yǎn):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山东省直管,济宁市代管。古时,兖州为华夏九州之一,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扬州、雍州。28.蔚县(Yù):位于河北省西北部,蔚县是全国最大的杏扁(由杏核加工而成的一种食品)生产基地。
国外
国外地名一般采取音译原则,故有关读音的错误不是太多。1.波罗的(Dì)海(Baltic Sea):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位于欧洲北部,沿岸有圣彼得堡等名城。得名于芬兰湾沿岸的波罗的山脉。
2.的(Dì)的喀(Kā)喀湖(Lake Titicaca):南美洲第二大湖泊湖泊,位于秘鲁和玻利维亚两国交界处,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泊之一。湖名来自当地印第安人语言,含义暂不详。
珀(Pî)斯(Perth):一般知道“琥珀”,都能读对。城市名,位于澳大利亚西海岸南部,地中海气候,为度假胜地。有“黑天鹅城”之称。3.坦噶(Gá)尼喀(Kā)湖(Lake Tanganyika):仅次于贝加尔湖的世界第二深湖泊,位于非洲中部。得名于当地班图语,在班图语中,“坦噶尼喀”意为“汇合”或“聚集”,是指无数溪流在此汇合以及许多部落群居在沿湖之滨(说法之一)。
4.海参崴(Wǎi):外译名符拉迪沃斯托克,意即“征服东方”,其终年不冻,为俄罗斯远东第一大港口。海参崴则为国内对其叫法。据说当地曾经盛产海参的地区,而“崴”是指洼地的意思,所以海参崴可以理解为生产海参的洼地。4.巽(Xùn)他群岛(Sunda Islands):位于东南亚,是马来群岛的重要组成部分。葡萄牙殖民者初到此地时,巽他仅为爪哇岛西部一小国名。爪哇和苏门答腊之间的海峡由此称为巽他海峡。后邻近岛屿总称巽他群岛。著名岛屿有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爪哇岛、巴厘岛等。
5.爪(Zhǎo)哇岛(Java Island):印度尼西亚岛屿。爪哇岛虽然仅仅是印度尼西亚的第四大岛,但拥有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而且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均处支配地位。全国首都雅加达即在此岛。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也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岛屿之一。下次丢东西,就赶紧“爪哇”!
上面列举的读音,仅仅是小小的一部分,实在是冰山一角,只是希望可以略微起到管中窥豹的效果,借以将引起大家的重视。
有人曾,一名成功的地理老师,他必须符合以下几个特点:法国酿酒师的浪漫情怀,瑞士钟表匠的严谨态度,意大利炼金师的渊博知识,古希腊先哲的抽象思维,以及英国喜剧演员的幽默。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做到这些,似乎有些苛刻,但是我们可以发现,比起其他前几个方面而言,严谨的工作态度是比较容易做到的。所以,从今天起,从点滴做起。身边多备一本《新华字典》吧,从一字一音做起。
第二篇:地理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高效课堂模式进行地理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宣汉县第二中学
摘 要: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是新课改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为此,我校在多方考察和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开创性地提出了“361”高效课堂模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上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明显得到充分尊重,其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充分体现了这一核心理念,教学效果也大大提高。但是,有些老师由于认识上偏离主导思想,片面地夸大“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出现了课堂过于活跃,甚至难以驾驭课堂,本文就这些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地理教学
教学改革
“361”高效课堂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是新课改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随着改革步伐的逐渐深入,一些问题也相继出现,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尤为突出,新旧观念发生剧烈碰撞,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期待着新的模式的出现,宣汉县二中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出发,总结出了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目标性”、“针对性”、“高效性”为特点,以“促进教师工作转变,变备教材、备教法为备学生、备学法,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为目的,“包括“预习、互动、测评”三大模块的课堂教学“361”高效教学模式产生。所谓“361”模式,即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3:6:1的比例,划分为“12+28+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3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6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一年来,我校运用“361”模式进行地理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学水平不断上升,但教学中也陈在很多问题我认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处理好新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观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环境,发挥平等中首席的作用。从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从以讲授为主走向以指导学习、回答疑问为主;从统一走向分散,这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屏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把握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契机。要渗透新课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内蕴涵的深层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论事,按部就班,错失“动态生成”的施教良机。
二、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地理教师备课时设计教学的主要出发点。从这个角度说,所谓的备课,实际上就是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教学设计应该只是一个教学构想,而不是一份施工蓝图。即使教师深入调查,也无法完全弄清所有学生的情况。所以,新课程的教案应该是动态性的,灵活多变的。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改变甚至完全抛开事先写好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凭借已有的经验,在构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课后要及时反思和总结,进而修订和完善教案
三是要提高课堂讨论、辩论效果。
讨论与辩论都是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让学生之间交流,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见解,可以让学生在讨论、辩论中展现自己,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是经堂能用到的较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方法。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老师设计的讨论问题讨论不起来,无法得到理想的效果。如何提高课堂讨论辩论的效果呢?我认为:一是讨论或辩论的内容要明确恰当,是学生未知的,想知道的。但通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思考分析能达到的。二是在讨论或辩论过程中,老师要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或是情境。要将材料给充足,时间给充分。让学生充分的参与讨论、交流、整合意见与观点。三是教师要组织好学生的讨论。让他们分工协作,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放手不管,可以给予指导,提示。在教学过程中,很多知识的学习我用了讨论与辩论的方法,效果很好。四 强化地图和区域地理教学
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地理新课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图,而且种类很多,有示意图、素描图、景观图、统计图、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面对这些种类繁多的地图,作为教师,应该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利用传统的或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进行读图、析图、描图、绘图,逐渐地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努力培养学生查阅地图、从中获取地理信息,并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我校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很多农村初中不重视地理,甚至没有开设地理课,基础薄弱,这样一来学生学习高中地理非常困难,并且高考与区域地理有关的题高达七、八十分,所以,在新教材时间紧的情况下一定要穿插区域地理的教学。
五、联系学生现实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先生曾提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确如此,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而地理教学更离不开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使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获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提供内在动力,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理新课程提供了许多与学生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注重学生经验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如感受多变的天气,根据天气预报安排生产与生活;看交通地图,乘公交车;看中国交通图和列车时刻表,安排旅游线路、乘车路线和出发时间;利用指南针或手表与太阳方位来确定东西南北方向;山区的学生可以根据山地的海拔、纬度,知道自家的山地适合种植的农植物和其它经济作物等。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对学生的生活经验心中有数,并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作用,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掌握新的地理知识等。
六、处理好创设宽松氛围与学生自律的关系
新课程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但所谓的“宽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而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课堂上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做到收放有度,成分利用自己的调控能力,将课堂调控艺术与学生自律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演绎到最佳状态。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律作用,及时提醒学生自觉遵守学习纪律,调整学习状态,以饱和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多交流、讨论有价值的或有意义的话题,达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的效果。
七、在教学中应注意避免出现以下问题
1、在一些合作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机会不均等,仍然是部分优生独霸课堂。
2、个别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不大,少数学困生游离于小组之外,不参与学习与讨论。
3、小组交流时,作为优秀生的组长的意见具有先声夺人之势,影响或左右了其他组员的正常思维。
4、学生的注意力过于注重轰轰烈烈的活动,忽视和淡化了对知识的学习(预习)和双基训练。
5、作业、检测有抄袭现象,交流时有按资料书照本宣科的现象。
6、学生的自学能力、表现欲望、语言表达能力强了,但书写、答题等方面的规范性差了。
7、课堂有些失控,由过去的过于安静到今天的过于喧哗,以至于老师听不清学生到底在说些什么。
8、部分教师不作为或驾驭不了课堂,出现了不讲、不听、不评价、不纠正、不总结、不调控、不检测反馈的局面,失去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为此,在构建快乐高效课堂,对课堂结构和教学组织形式进行革命的同时,千万不可随意削弱教学常规,决不能随意降低教学要求。相反,对于备课、作业、训练、测试、反馈等环节,要在快乐学习的基础上得到强化,将教学环节的落实进行到底,贯彻落实堂堂清的基本要求决不动摇。才能保证铁的教学质量,否则,建设高效课堂就是一句空话。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全体都动起来,在学习小组中做到互帮、互学、互问、互答、互考、互改,在群体互动和自主探究中体验学习进步与成长的快乐,在学习组织中找到自己的归属,体现自身的价值,发挥应有的影响力,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以经常性的激励性评价刺激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学习就会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学生就会由衷的喜欢课堂,热爱学校,使校园生活成为学生最快乐的人生经历。
第三篇:诗词中的读音
诗词中的读音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常常为个别字的读音问题而困惑。遇到多音字该读哪个音呢?同一诗词中的同一个字在不同的版本中有不同的读音标注,我们该选哪个呢?明明是十分眼熟的字,自己读出来却被别人认为是误读,到底谁是谁非呢? 面对这类问题,面对这类容易误读的字音,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该如何正确而简便地辨析呢?笔者对有关专家的评注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后认为,可以根据“‘老字号’从古、‘特殊字’从今、多音字从义”的三条原则来处理。
一、“老字号”从古 所谓“老字号”,是指古诗词中的通假字、词牌名专用字、单音节词中含有的旧读音(古读音)的字;所谓“从古”,指遇到这些有旧读音的字,若旧读音仍然被现代汉语规范音所保留,我们就应依从旧读音的读法,在今天的古诗词朗读中仍念旧读音。1.通假字。古诗词中,我们会发现少量的通假字现象,这些字应读通假字的旧读音。例如: 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下《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注:“四下”表示四年级下册,选自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下同。);“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古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以上句中的“见”都是通假字,都通“现”,是“显现、显露”出来之意,因此读“xiàn”,不读“iiàn”。在《所见》(一下13课)和《夜书所见》(三上9课)题目中的“见”,“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三下《语文园地七》“日积月累”)和张籍的《秋思》(五上5课)中的“洛阳城里见秋风”中的“见”,都是“看见”的意思,并无“显现”之意,不是通假字,所以不读“xiàn”,应读“jiàn”。亡:《清平乐·村居》(五下5课)中“最喜小儿亡赖”的“亡”,通“无”,因而读“wǘ”,不读“wáng'’。柴:王维《鹿柴》中的“柴”是通假字。古代“柴”指有篱落的村寨,也指行军时在山上扎营,立木划定的某些区落。本诗题目中“鹿柴”是一地名,其“柴”通“寨”,所以应读作“zhài”,不读“chái”。而在《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中的“柴”字,不是通假字,所以读“chái”。2.词牌名。词牌名的读音是古代词赋的“专利”,因而我们只能尊重古人的读法。例如: 卜:《卜算子·咏梅》(五上《回顾拓展八》“日积月累”)中的“卜”读“bǔ”。因为,读“bǔ”的时候有多种意义,其中一项是指“估计、预测”,而读”bo”只用于“萝卜”一词。“卜算”是同义黏合词,意思是“估算、预测”,这里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唐代骆宾王写诗时喜欢用数字,大家都叫他“卜算子”,后来就以“卜算子”为词牌名了。乐:《清平乐·村居》(五下5课)题目中的“清平乐”,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因而“乐”读“yuē”,不读“l宅”。3.古代单音节词。古诗词中,有的两个单音节词语连在一起,很像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比较典型的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妻子”和“衣裳”。在现代汉语中,这是两个双音节词,“妻子”“衣裳”的后一字“子”“裳”均要读作轻声。但是在古代,“妻子”表示“妻子”和“子女”;“衣裳”在古代也有“上衣下裳”的说法,“衣”是穿在上身的服饰,“裳”是穿在下半身的服饰,类似于今天的裙裤,男女都可以穿。所以,在本诗中的“子”“裳”作为单音节词,是不能读作轻声的,应分别读作“疽”“cháng'’。上例中的“卜算子”的“子”也是单音节词,是对古代男子的美称,因而不能像现代汉语词尾的后缀词那样读作轻声,也应该读作“Zǐ”。另外,还要注意叠声词的读法。《春晓》(一下4课)中的“处处闻啼鸟”,《小池》(一下3课)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草》(二下2课)中的“离离原上草”和《宿新市徐公店》(二下2课)中的“篱落疏疏一径深”,《夜书所见》(三上9课)中的“萧萧梧叶送寒声”,《游子吟》中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三下《语文园地五》“日积月累”),在这些句子中都有叠声词。在古诗词朗读中,不能像现代汉语把叠声词第二个字读成轻声,而应该读成本音。因为有的要单独表示意义,有的起重复强调的作用,而且在五律或七律古诗中,各句字数相等,读来颇有节奏感,如果把叠字弱化后读得过轻,就可能给人少一个字的感觉。因此,叠字二般不要弱化读轻声,而要读出该字的本音。
二、“特殊字”从今 在古诗词中,我们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字,这些字,古时有旧读音,而现代却已经没有这个旧读音了,或者这些字按古代的节律规则来说,应该发某个旧读音,但是在现代汉语规范音中却找不到这个旧读音。这时,我们就应以今天的现代汉语规范音来读。我们知道,古诗词虽然讲究音韵节律,但当时并没有像现在的汉语拼音这样严密完善的记音系统,因而许多字的读音追究起来十分复杂,有的已不能准确查考其读法了。遇到此类特殊情况,我们应该统一到现在规范音的标准上来,这样更便于教学。如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斜”字的发音争议就是此类问题的典型表现。斜:《山行》(二上4课)“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按照古代节律,诗中的二、四句的末一个字是“家”“花”,其韵腹都是“a”。因此首句的末字“斜”应该押此韵,其韵腹也应是“a”。但在现代汉语中“斜”已没有“xiá”的音了,所以这个字只好依从今天的发音,读“xié”。《过故人庄》一句中“青山郭外斜”(四上《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中的“斜”也因为相同原因,念“xié”。还有,“斜风细雨不须归”(四下23课《渔歌子》)中,“斜”也得念“xié”,如果我们非要将句中的“斜”读成“xiá”那就显得太别扭。
三、多音字从义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误读音辨析中,除了会遇到旧读音的麻烦外,我们遇到读音困惑最多的当属多音字。遇到多音字,我们要根据这个字词的意义来判断它该读什么音。例如: 挑:《夜书所见》(三上9课)中“知有儿童挑促织”的“挑”有“tiāo”和“tiǎo'’两个读音。“挑”在“挑动”“拨动”的义项时念“tiǎo”。这句诗的意思是儿童用竹棍等挑动泥土,翻找地里的蟋蟀。因此,在本句中,“挑”字读“tiǎo”才是合理的。重: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的“重”是多音字。“花重”表现了春雨后花儿“红艳艳、沉甸甸”的红艳欲滴状态,因而这里“重”要读“zhòng”不能读“chóng'’。而张籍《秋思》中的“欲作家书意万重”,是说家书想要表达的意思很多很多,“万重”就是“很多层”的意思;王安石的“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前山后处处梅”(三上《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中的“重重”也表示“很多层”的意思。因而,这里的“重”要读“chóng'’,而不能读“zhòng’。为:王安石《梅花》中有一句“为有暗香来”,这里的“为”,有的人认为该读二声,有的又认为该读四声,到底该怎样读呢?“为”在本诗中是“因为”的意思,所以应该读“wèi”,不能读成“wéi”。另外,这首诗中的“墙角数枝梅”中的“数”也是多音字,在本课指很多枝梅花,因此应读”shù”而不是“shǔ”。应:在叶绍翁《游园不值》中“应怜屐齿印苍苔”的“应”字读法也比较混乱,有读一声的,有读四声的。这个“应”字的读法也应当结合前两句的诗意来确定。诗的前两句说,大概主人是爱惜这青苔,担心被访客的木屐齿踩坏了,所以,客人虽在柴门前轻敲许久,但却无人应门。这里,“应”解释为“大概”,也可理解为“应该”,表示揣测之意,含调侃意味。所以这个字要读作“yīng'’,不要读作“yìng'’。“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五上《回顾拓展二》“日积月累”)中的“应”也同解如此。而在《小儿垂钓》(三上《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怕得鱼惊不应人”中的“应”,是“回应”之意,因而读“yìng'’。间:《泊船瓜洲》(五上5课)的首句是“京口瓜洲一水间”,其中的“间”是“间隔”之意,因而应读“jiàn”。这首诗中“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还”,也是多音字,意思是“还乡,回乡”,因此应读“huán”。更:《长相思》(五上5课)“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中的“更”,有的版本标注为一声,有的标为四声,到底哪一种更恰当呢?“风一更,雪一更”表示一阵狂风又紧连着一阵暴雪,即整夜风雪交加,因而“更”在这里是表示刮风下雪的时段,应读“gēng'’才恰当。而“更”的另一读音“gèng'’,是在表示“更加”时的读法。在《登鹳雀楼》中“更上一层楼”的“更”是副词,表示“更加”,所以这时该读“gèng”。剥:《清平乐·村居》f五下5课)“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中的“剥”有两个读音,只有在“去掉外面的皮或壳”的时候念”bāo'’,而此处“剥”正好准确表达此义,因此,这个“剥”就念“bāo'’,不能读作“bō”。露:《小池》(一下13课)“小荷才露尖尖角”中的“露”字的读音也较难区分。人教社小语室专家认为,“露”在表示“显现”意义的时候有口语和书面语读法。用于书面语的单音词、复音词和成语时应读“1ù”,在用于口语的复音词中读“lòu”,只有少数的用于口语的“露白、露丑、露底、露富、露脸、露面、露头、露相、露光、露苗、露怯、露馅儿、露一手、露马脚、泄露、走露”时读“1òu”,其它的皆读“lù”。“小荷才露尖尖角”中的“露”是书面语单音词,单独作动词用,所以应读“lù“。兴:《四时田园杂兴》(四下23课)的“兴”,该怎样读呢?“兴”,兴致也,因而在此应读“xìng”。古诗词教学的读音问题十分复杂,我们要多查字典和有关资料,学会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具体分析处理,从而准确把握其读音。
第四篇:浅谈地理教学中的问题情景教学模式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问题情景教学模式
“问题情景教学模式”对地理学科而言是一种行之有效、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问题情景教学模式”是指先列举几个具体的事例作为情景,围绕所设情景提出问题并讲授新课,最后对所列情景加以讨论、分析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激趣入境导学,让学生“想动”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丰 富多彩时空广布,文理兼备的地理学,对喜欢言古问今,谈天说地的高中学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和刺激性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地理知识中蕴含的情感和美感,以地理知识的博与巧去点燃学生纯真好奇的火花,使之产生新感觉引起新兴趣产生新欲望。如讲“季风”前引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提出诸葛亮为什么有先见之明,知道火烧连营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呢?”悬念一出,学生精神必为之一震接着就讨论开来,学习的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了。又如在讲地震、火山时,播放印度洋海啸的相关资料,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讲解板块运动时通过多媒体对板块运动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看到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进程中大陆漂移的过程和各个板块相互运动而形成的各种地形。如东非裂谷带、喜马拉雅山。更有意识的是,根据板块运动的趋势甚至可以预见到好多年之后非洲的北部将和欧洲的南部相接壤印度洋将不复存在。如此引导既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讲生活化的地理,让学生“愿动”
讲生活化的地理,尽量使学习生活化。因为生活化的东西实用性很强,学生认为学了有用就定会感兴趣。例如在《气候类型的判读专题复习》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从实际生活中引入——“分析最近几天的天气变化情况,并用我们学过的理论加以解释”因为人人都有体验,人人都有话可说,让学生知道知识从哪里来:课后思考题的设计,则让学生知道知识到哪里去。
三、提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真动”
用活动巧设问题,不仅可用于复习巩固课堂地理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及学习方法,如在农作物水稻的分布地区上直接让学生看图讨论找结论就不如涉及一系列的问题。
四、时刻捕捉非预设生成,让学生“爱动”
非预设生成是在课堂师生互动中学生的思维成果与教师的预设相左或在教师的预想之外而又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或过程。在现实的学习过程中非预设生成给课堂带来的结果往往具有两极性——尴尬或精彩。如何使“非预设生成”的学习成果成为激励师生提高学习互动质量的催化剂呢?“大气热力状况”这一课的归纳使学生对地球上昼夜温差小的原因恍然大悟。随后学生探究月球上昼夜温差知识迁移成功,学生忽问:“月球上没有大气就没有风,课本上有一幅阿波罗16号飞船登陆后,宇航员身旁的美国国旗怎么会随风飘扬呢?”同学们瞪大眼睛看着老师,老师把这个问题交给疑问的同学们去讨论,结果同学们的兴趣更高了。“月球上的美国国旗怎么会随风飘扬呢?”这一问题的提出超出了教师的预设,教师施以“动态生成”能动地建构好动态的开放课堂。假如教师简单的否定学生的意外问题,重新把学生拉回自己预设的轨道上来,那么,课堂教学就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也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第五篇: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开展问题式教学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开展问题式教学
所谓问题式教学法,就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教学主要由三模块组成:课前独立学习、课堂讨论学习、课后拓展探究。本人以自己的实际教学为例说一说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实施问题式教学。
一 课前独立学习
我采用的教学策略是将课后作业课提前做,我只是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策略,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一步:教师提出问题、以疑导读
教师在对教学内容总体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提出课堂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学生想要学习的心理机制,激发学习动机。
教师的创设提问非常关键,一般要体现两个原则:
(1)必须从课程标准出发,围绕教学重点内容提问,这样的问题解决了,教学重点也就掌握了。
如:我在“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一节的教学时,根据《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地图”的第4条: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和教材内容,我确定以下自学问题:
· 什么是图例和注记?请您用课文32页的图2-45“世界地形”来解释说明。
·注记包括哪两类?如何正确填写注记?请您用课文16页的图2-5“地球的基本数据”和课文32页的图2-45“世界地形”来解释说明。(2)创设的问题必须具有思考性,新颖性和针对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制造教学兴奋点。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唯有新鲜的事才能给人刺激、令人关注和兴奋。提问有新意、有针对性,可很快使学生处于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的状态中。
如:我在“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一节的教学时,设计的一个问题:
·在韶关地图上,表示南雄的符号是()
A ○ B ◎ C □ D
第二步: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策略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和设计的问题,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学习策略。
如:我在“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一节的教学时,课前让学生扮演极地考察专家对北极地区或南极地区进行一次科学考察,然后便给学生提供如下学习资料和学习策略。
·您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了解两极地区的环境现状及保护以及科学考察的基本现状。
4、能联系已学知识理解南极、北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产生的原因。
·极地区科学考察任务说明
快寻找三名合作伙伴,组成一个“极地考察队”吧!和伙伴们商量一下,给你们的队伍起个名字,根据各自的兴趣,从中选择扮演不同的专家。通过探究相关的网页,尽情体验一次虚拟的极地之旅,旅途中发挥你的才能,运用集体的力量,完成交给你们的考察任务。地理学家:完成一份有关极地区地理概况的手抄报。
摄影专家:选择一个主题,制作一个有关极地摄影作品展,并附有文字说明。
动物学家:撰写一份某种极地动物的自我介绍,配上漂亮的图片。
人口学专家:制作“聚焦因纽特人”特别报道。
环境专家:制定一份“极地环保计划”。
能源专家:草拟一份南极资源开发计划。
气候学家:为南极科考队员撰写一份南极气候必知的小册子。
每位专家将完成自己负责的一份工作,形成探究成果,进行交流展示。当然,遇到困难时,可以与你的同伴商量解决。老师也将作为你们本次考察的特别指导,随时为你们服务。预祝你们成功!
·给学生提供可查找的网络资源
1、中国科普博览——南极
http://
2、中国科普博览——北极
http://
3、南极科考知识
http:// 洪恩在线 http://
四、实施“问题式”教学法教学时应注意的事项(1)教师的观念、角色要切实转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以及这个结论是如何被应用的?通过这样的问题形式,使学生真正体验知识的建构过程。
(2)问题情景的设置应讲究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由于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对问题解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问题情景设置时应根据学生学习心理和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将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成一系列渐进式的问题系列,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架”,要避免所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感到他们在进行一项“毫无希望的活动”。
(3)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个性化牲特征更值得关注。“问题情境”教学要求每一位学生主动去感知、去接受、去探求新知识,这就需要每个学生都应具有学习自信心。教师应注重个体差异,尊重他们、鼓励他们,学困生被尊重的欲望要比其它学生强烈得多,若教师尊重他们、信任他们,他们会迸发极高的学习热情。因此,哪怕他们只有小小的进步,教师都要充分肯定和鼓励他们,同时应不失时机地指出努力方向。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让学生明确表达想法,强化合理判断与理性沟通的能力,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建构数学知识。
总之,问题式教学法改变了教师“以讲为主”的教学格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积极探索精神的培养和锻炼,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