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秦朝的统一 说课稿
第9课
秦朝的统一 说课稿 清外历史组
於为爱
一、教材分析
1、以人为本,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以教师为课堂主导,采用“一纲两案一模”打造高效课堂,进行务实的课堂有效教学,是我们清外教育教学的一个基本理念。初中历史教材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树立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态度。川教版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的编写,也遵循了这一基本理念,突显了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本课“秦朝的统一”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的第9课,主要讲述的是秦朝完成统一的过程、意义及其巩固统一的具体举措。
2、本课“秦朝的统一”前承“商鞅变法”,后启“秦末农民起义”和“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严格地说,秦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统一。“统一”是本课的主线(完成统一、巩固统一),也是秦汉时期的重要特征。“统一”还是秦汉时期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最大贡献,从秦朝开始,统一就成为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因此本课在整个古代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1、初一学生,心智尚未成熟,缺乏分析综合的能力,但是好奇心的驱使使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烈,有助于他们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
2、初一学生在各种媒体上已经不同程度地接触过有关秦始皇的一些史实,对秦始皇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比较容易进入特定的历史情境。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判断和理解的能力,为此,我在教学流程中设计了一些讨论交流的环节。
三、教学目标(含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记住秦统一中国的时间,记住秦朝的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理解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及巩固统一各项措施的作用,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和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学习和掌握历史图表的制作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统一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进行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秦的统一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理由是:(1)本课的主题就是“统一”:“扫六合”,是建立统一的国家;建立中央集权,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是巩固统一的措施;(2)“统一”是秦汉时期的重要特征,是这个时期对中国历史做出的最大贡献;(3)“统一”是贯穿历史新教材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国两千多年历史的主旋律。
2、难点:秦王朝的性质与特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容和度量衡的统一。理由是:由于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其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因此学生对于“中央集权制度”和“度量衡的统一”等问题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故把它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时事导入
以“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实现自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直接会面”这一时政材料为切入点,进而指出这次习马会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大陆和台湾朝着“和平统一”的方向又迈出了坚实而重要的一步。着重强调“统一”,由“统一”导入本课的教学。这样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拉近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二)新课讲授
1、秦完成统一
——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本课主体框架,指出第一子目“秦王扫六合”即完成统一的问题,第二三子目为巩固统一的问题,本课就以统一为主线,紧紧围绕完成统一、巩固统一这两大问题展开教学。安排预习第一目。
——第一目:完成统一。主讲三个问题: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完成统一的过程是怎样的?完成统一有什么意义?讲原因时,结合教材及前一主题的学习内容,如商鞅变法、长平之战等,把原因讲透彻。第2个问题过程,强调秦统一的方式:战争,统一战争开始、结束的情况,交代秦朝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在第2个问题完成统一的过程讲解中,进行学法指导,引入谐音记忆法“喊赵薇出演妻”,可以使学生很快记住六国先后被灭的顺序,也可以增强课堂的活跃度和幽默感。第三问意义,补充一点,统一从此成为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接着引导学生看屏幕或教材上秦朝疆域图,教师强调秦朝疆域的四至及都城。“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让学生进行设想:“假如你是秦始皇,你如何治理疆域如此辽阔的国家?”这样设计既突出了教材的重点内容也为下面讲秦朝为了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作好铺垫。
2、秦巩固统一
安排预习第二第三目(2-3分钟)并就治国举措让同学进行分组讨论2分钟。引导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讨论治国方略。学生讨论完之后,教师作出点评和积极评价并逐条列出秦始皇的措施,做出必要的讲解。
(1)政治上: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我先一一讲解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皇帝制度、中央行政体制、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说清楚后,让学生观摩秦朝中央集权制示意图以加深理解,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中央集权制的特点。至于评价中央集权制,我考虑到时间问题,因而将它放入课后作业处理之。中央集权制的特点讲解完毕,屏幕引入故事新编——秦始皇微服私访记,故事讲述的是某商人到临淄、邯郸等地做买卖由于货币、度量衡、文字的不统一导致交易失败的故事。假如你是秦始皇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为下一步讲经济、文化方面的治国措施做好铺垫和过渡。故事新编的设计,可以使课堂教学趣味化。
(2)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对于这一内容,我要引导学生分析措施的由来,并讨论这一措施有什么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文化上:统一文字。在这方面的教学上,我将创设情境:原来六国的官吏分别用各自的文字向你呈上奏章,作为秦始皇的你看不懂会怎么办?让学生思考,统一文字有何意义。最后鉴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我在最后追加一个环节:“感悟统一”。第一题认识题,主谈学生对秦的统一的体悟,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统一需要付出代价,和平来之不易,珍爱和平,要捍卫和平。第二题启示题,则照应本课导入材料,设问:秦的统一,对当前我国完全统一大业的实现有何启示?通过台独势力要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我们答不答应、习马会是否顺应民意引导学生思考,讲解我们对台的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我们决不承诺放弃武力,同时也亮明我们的立场态度,我们要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坚决反对台独,积极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努力推进两岸交往,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大业。通过“感悟统一”环节,学生会感觉本课浑然一体,有整体感。
秦的统一(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秦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这一课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战乱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局面;秦统一后采取的措施,一方面维护了统一的成果,加强了秦的封建统治,另一方面又暴露了秦朝统治者特别是秦始皇的专横、残暴。正是这种严酷统治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和秦的灭亡。这些对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祖国的历史与国情,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亲王称帝,建立专制集权制度。
2、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教学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二、说教法
本节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总结以及电教手段的应用等相结合的方法,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三、说学法
《历史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勇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初步了解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现实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四、说教学程序
我对教学程序的设计分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学习探究——总 结评价——知识延伸。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我首先用多媒体放映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
间的战争,战国末期强大的秦国不断通过战争,兼并东方各国的土地,最后统一六国的影象资料。首先提问:“为什么秦有条件来完成统一?”让学生自由发言。通过刚才气氛的渲染,学生好象置身其中,兴致盎然,情绪活跃,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之中,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归纳出原因:(1)客观上的需要:结束了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实际上的可能:秦国具有完成统一的实力。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也为后面的知识难点作了铺垫。
第二环节:学习探究。教师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哪位同学能谈一
谈如果你是秦始皇,你统一六国后将会做什么?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自然的问题过渡中产生强烈的兴趣,为下面列举“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创设有利条件。当学生沉浸在问题中时,电脑展示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师可以运用电脑图示逐次演示,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再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里,这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成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力的中心。这样通过电脑逐次演示可以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条理化,既便于学生记忆,又可加深理解。(2)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教师首先放映一段动画:秦统一后天下的百姓是一家人了,一个原来齐国的百姓到秦国来买布,由于货币不同,没有买到。然后他又到原来的楚国,由于布的尺寸不一样,他又没有买到。最后他到原来的赵国,但由于不认识赵国的文字最终还是没有买到。这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刚才的动画片段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提出:“秦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有什么意义?”通过刚才的讨论学生可以很轻松的回答这个问题。
第三环节:总结评价。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提出:通过《秦王扫六合》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秦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所采取的措施,也知道了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产物。现在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一直被“统一”问题困扰着,台湾这个游子至今也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谈谈你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的看法,教师不做任何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让他们畅所欲言,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拓展想象空间。第四环节:知识延伸。对秦始皇的功过如何评价,自古以来众说纷纭。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或到相关网站查找有关秦始皇的资料,下节课我们将进行一场“秦始皇功过”的辩论会。给学生推荐一些历史学习网站,让学生利用互联网上浩瀚的信息来学习历史知识,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勇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
五、几点说明
1、本节课给学生创造了在轻松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把“秦的统一”与“我们中国的现状”有机的联系起来,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现实问题。
2、本节课主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学习内容有机的结合,一些抽象的历史概
念用多媒体演示出来,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带来了学生思维的活跃。
3、本节课符合课程标准倡导新的教学观念,提倡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课后的知识延伸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
【发表文章】《秦的统一》说课与点评
日期:2016-3-24 来源:科研部 作者:陈春云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秦的统一》在整个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秦统一前,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战争频繁,严重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灾难。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秦朝是第一次也是真正意义上在中国历史上完成了统一,开创了一个新局面。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虽然也出现过分裂割据的时期,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秦的措施几乎囊括了我国不同统一时期所例行的诸多方面,学好本课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将有极好的启迪。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秦的统一及其意义,感悟秦灭六国的原因,掌握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分析“秦完成统一的原因”;引导学生归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统一六国,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具有进步的意义;秦朝建立并加强中央集权以及巩固统一的其它措施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设置依据: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而且秦建立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不仅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一些重要制度或措施,更为中国古代历代王朝所沿袭。例如:中央集权制、郡县制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统一了文字、货币,不仅加强了当时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也为后代所效仿;秦连接并进一步修筑的长城,今天仍然是世界的一大奇迹。因此,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进一步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都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设置依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它始于秦朝,在我国封建社会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能够透彻地理解这一知识,对以后中央集权制的发展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这一知识成为本课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把知识形象化,运用简易图示逐一演示,可以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条理化、既便于学生记忆,又可以加深理解。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以及多媒体教学等相结合的方法,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2.说学法:通过导学提纲,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通过多媒体和思维拓展所展示的问题,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三、说设计理念与思路
以课标为中心,遵循教材的同时,努力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构建开放活跃的课堂氛围,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并简化历史信息的呈现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尽量体现历史科教学的特点,既做到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又要努力创设历史情境,缩短学生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之间的距离,并能够带领学生一起去探究历史事件与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
“统一”是贯穿本课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国两千多年历史发展的主旋律,而本课的主题就是“统一”;灭亡六国,是建立统一国家;建立中央集权,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是巩固统一的国家;修筑长城,是维护国家的统一。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把“统一”这一主题贯穿始终。
四、说学情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求知欲强,形象思维活跃,热情高,积极参与活动,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力。但是他们的理解思维能力较低,对一些专有名词或概念不易理解,而且由于年龄、心理等方面的原因,他们无法在学习上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
五、说教学过程
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分五个环节,即:激励导入、讲授新课、思维拓展、课堂小结、随堂训练等。
第一环节:激励导入
通过多媒体课件,我设计了如下的导入语:同学们,当你打开“百度文库”,搜索“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全世界的100伟人”时,你会惊喜地发现,有一位中国人他名列前茅(点击出现秦始皇画像),给出的评价是:横扫六国,建立秦王朝,中国第一位皇帝。大家一定知道他是谁?用响亮的声音告诉我。(秦始皇)秦王嬴政用了十年时间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割据纷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他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崇敬之情共同走进秦始皇,走进秦王朝。同学们把书打开,我们共同学习第8课——秦的统一。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
在本环节的讲授中,我都是先给出每一部分的课堂导学提纲,由
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在学生自主回答的基础上,提出更深层的问题。如第一框题,我给出了这样一个课堂导学提纲。学生回答后,提问:秦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
由学生自由讨论,师生共同归纳。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秦灭六国的过程。通过多种角度,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两部分知识之间,我非常注重两者之间的过渡语言。如讲完秦灭六国后,我设置了这样的过渡语:嬴政在历史上的功绩不仅仅是灭亡六国完成统一,更主要的是他为巩固统一制定和推广的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措施。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嬴政如何巩固这来之不易的江山,让我们接着学习下一个问题。
第二框题: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学生按照导学提纲自主学习后,充分利用多媒体出示这样一组简易图示(图略)。
为了让学生明白,点击文字的同时,给出如下的讲解。由图我们可以看出,从皇帝到地方有一套官吏的官僚体系。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再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中央集权制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尤其是郡县制,在我国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这样通过电脑逐次演示——可以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条理化、既便于学生记忆,又可加深理解。接着设置过渡语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是从政治上巩固了统一。那么,秦始皇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又遇到什么问题,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应对呢?
引出第三框题:
三、统一措施。
首先问学生,秦始皇从哪些方面进行巩固统一,师生共同归纳: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军事。
先出示导学提纲,让学生先自主学习。接着展示当时各国文字、货币的图片,展示统一后的度量衡图片。出示秦代驰道示意图,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历史的真实存在。每讲授一部分的同时,为了不让历史枯燥无味,针对一些有兴趣的知识,设置了优美的教学语言。如:
师:秦始皇下达的诏书或诏令,其他的地方官员很可能就看不懂,影响了政策的上传与下达,于是命令李斯,赶快统一文字。决定用小
篆作为统一的文字,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后发现,用隶书书写更方便。师:文字统一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
师:咱们华夏大地,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各地都有各地的方言,但是一旦过渡到书面语,你就会发现,无论你天各一方,还是语言不通,只要过渡到书面上,我们都能看得懂,因为从秦始皇那个时候起,我们就统一了文字。师:可以说,在历史的功劳薄上,要为秦始皇大大记上一笔。同时,适时的进行拓展,如:
师:如果货币不统一的话,各国依然沿用他们的货币的话,会给市场流通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秦始皇决定统一货币,于是将其它六国的货币统一废除,统一使用秦半两铜钱,即圆形方孔钱,因为它的每一个重量是半两,又称秦半两钱,所以,以后列朝列代这种货币沿用下来,我们在古玩店所看到的古代货币大多数是圆形方孔钱。以后历代王朝都仿照秦朝钱币样式,圆形方孔钱在我国通用了两千多年。
同时,适时的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如:
师: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秦把原来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这显示着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孟姜女哭长
城是传说而不是事实,但它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秦始皇的统治残暴。师:万里长城虽然对安定边疆起了重要作用,但城墙头底下却掩埋着层层白骨,这不得不发人深省。现在我们是不可能再看到雄伟的秦长城了,但长城却深深在刻在了中华民族的心中。在国歌中,我们会唱(用我们的血肉铸成新的长城),在遭遇大地震或大灾难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说四个字:众志成城。可见,长城经过几千年的风雨,它已经化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第三环节:思维拓展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重点了解一位历史人物,他就是秦始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心中的秦始皇是怎样的一位君主呢?
让学生自由讨论,并能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因为第9课还讲秦的历史,涉及到秦始皇残暴的一面,所以我设置了这样的过渡语:同学们,对于秦始皇的评价,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万世暴君。评价一位历史人物应该客观、公正、一分为二,既要看到他的功劳,又要看到他的过失。等学完第9课,你会
看到一个完整的秦始皇,到那时,秦始皇的是非功过,我们再去评说。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秦的统一,共学习了三个大方面的问题,即:秦灭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措施。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割据状态出现,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同学们,秦的统一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合并,国家统一,疆域广大而产生的安定与荣耀,更是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融合,在人民心理上形成了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正是有了这种情感与力量,在以后的岁月中,哪怕有再多的政权,再乱的形势,再强的外敌,都休想把中华民族分割开来。可以继续进行拓展,并联系现实。同学们,老师想问大家,从领土上来讲,中国现在是一个完全统一的国家吗?对,还是台湾没有回归祖国。有人把“台湾”比喻成英语上的“· ”,说什么时候台湾回归了,这个点点上了,那时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让我们从心底祝愿,海峡两岸一定会“相逢一笑泯恩仇”,课件同时进行展示。
第五环节:随堂训练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定都在()A.长安
B.阳城
C.咸阳
D.洛邑 2.秦朝统一后确定的全国规范文字是()
A.小篆
B.大篆
C.隶书
D.楷书 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A.西周B.秦国
C.秦朝
D.汉朝 4.秦始皇征发农民修长万里长城的目的是()A.抵御匈奴的进攻 B.控制少数民族的地方 C.镇压人民的反抗 D.抵御犬戎的进攻 5.秦朝统一中国的时间()
A.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230年
D.公元221年 6.秦统一六国后,在中央设立的三个主要官职 7.列举秦代长城东、西起止点 8.历史歌谣:
公元前 221 , 秦王 嬴政 大统一。建立 中央集权 制,地方推行 郡县制 ; 统一 货币 度量衡, 小篆 成为规范字。驰道 贯穿了全国,北击 匈奴 筑长城,西起 临洮 至 辽东,万里长城 称奇迹。
通过层层深入的训练,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课的学习。
六、说板书设计:针对本课内容,我设置了如下的板书(图略):
七、说开发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各个方面进行开发,打造一堂具有自己风格特色的历史教学。为此,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
(1)开发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大量的图片、录像、相关历史教学资料、相关知识链接等一些网络素材,从中裁剪出适合自己教学的相关内容,并且推陈出新,为自己所用,有技巧的把网络资料融汇到自己的教学当中。
(2)开发教师自身: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再现历史情境。内容上分成三大部分,即: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建立中央集权,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修筑长城、驰道,维护统一。形式上,每个板块都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独立完成,各具特色,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变幻教学方式,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愉悦的教学气氛当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自主体验学习的快乐。
(3)开发学生视野: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小组合作,给每一个学生与历史对话,与人对话的机会,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倾听、鼓励、欣赏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多媒体教学的环境中,在教师设置的每一个情境中,拓展历史知识的视野。
点评:
说课可分为备课以后的说课、上课以后的说课和评课以后的说课三种形式,本说课稿属于第一种形式的说课,也是目前说课的主要形式。说课稿具有如下优点:
1.总体上看,说课思路清晰,从七个方面做了分述,内容结构完整,分析全面到位,重点部分突出,详略得当。
2.对教材的分析全面、深刻。站在历史学科的理论高度,史论结合,科学分析了本课教材在整个古代史教学中的极其重要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表述得十分明确,目标具体、可操作,基本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要求;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非常准确、恰当,设置依据论证充分,突破难点的措施切实可行。
3.教法、学法从大的方面作概括性说明,基本讲清了“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怎样学”和“为什么这样学”的说课要求,所采取的教学方法较好地落实了新课程理念,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引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科能力。
4.设计理念合乎新课程的导向,设计思路清晰、合理,通过抓住教学内容的“统一”主线,以一条主线贯穿教学始终,做到知识点、线、面有机结合,能够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时效。
5.客观、真实地分析了学情。立足学生年龄,以心理学知识为依据进行学情分析,是说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6.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清晰,运用“五环节”教学模式,循序渐进,环节紧凑,过渡自然,注重问题导学,突出学法指导,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了学生主体地位。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知识点的处理都比较得当,通过导学提纲、课件运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和问题引导,加强了直观教学,激发了学生参与式、探究式学习的兴趣,拓展了学生思维,优化了教学过程。历史歌谣是一种深受初中学生欢迎的学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识记效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式方法也十分有效,较好地达成了预设的“三维”教学目标。
7.板书设计既勾勒了历史发展线索,又体现了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纵横结合,简明扼要,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8.教师十分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能从网络、教师自身、学生三个方面积极开发教学资源,并努力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
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1.在整个说课体系中,“说学情”的时序不够恰当。因为对重点难点知识决定采取的教学起点取决于学情,选取教法、学法的依据之一也是学情,只有准确把握学情,才能真正落实“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有效教学原则。因而建议把“说学情”移至“说教法、学法”之前。此外,也可进一步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方法、生源状况等角度更深入、具体地做出学情分析。
2.导学提纲出示的内容过于具体详细,缺乏思维价值。如第一框题出示的导学提纲中的时间、顺序、意义等,教师未经学生思考便给出了答案,难以起到真正的导学、导思作用,应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出答案。对“秦朝中央集权示意图”的设计不够严密,如果将丞相和太尉的位置互换,把掌管政事的丞相放在图的中间,更能准确说明秦朝皇帝——丞相——郡守——县令的行政系统特征。
3.课堂上文字性史料的引用探究尚显不足。建议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史料的阅读教学,把原汁原味的史料引入每一节课,逐步培养学生的材料解析意识和能力。
第二篇:秦朝的统一教案
九寨沟县玉瓦中学
第9课 秦朝的统一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情况,记住秦统一中国的时间,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2.通过情景模拟——秦统一后征收赋税情景,培养学生于具体历史场景中,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统一的理解,让学生认识统一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产生感情共鸣。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秦的统一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难点:秦王朝的性质与特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容;度量衡的统一。
三.教学方法
导读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多途径查找资料,制作课件;学生提前预习。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刚才大家在音乐里听到的歌词,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古风》中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那在唐代大诗人李白笔下这位“扫六合”、“决浮云”的是何许人呢?„„(生答:秦王)是的,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秦始皇雄才大略,一生编、导及演出了一幕幕宏伟的、并彪炳千秋的伟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他的伟绩。即第9课——《秦朝的统一》。(课件显示课本标题;第9课、秦朝的统一)。
学习新课: 我们这节课的标题是“秦朝的统一”,那么我们就要围绕“统一”,了解两个大的问题:秦王如何“完成统一”,同时他又是如何“巩固统一”的。(显示课件:“完成统一”、“巩固统一”字样)好,首先进入第一幕:秦王是如何“完成统一”的。
一、完成统一——“秦王扫六合”(课件显示)
战国末年,秦国已经具备了扫除六国、统一天下的时机及条件,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回忆下秦国具备哪些统一天下的条件。
1、条件(课件显示)——根据时间情况,可以简略讲解 首先从秦国来看,商鞅变法是重点,它奠定了秦国雄厚实力的基础。变法后的秦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力量都得到了发展,从而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同时,秦国使用了正确的外交策略,在以前“连横”的基础上,发展了一套“远交近攻”的策略,即先打败及削弱靠它最近的国家,如韩国、魏国,而暂时对东部较远国家姿态友好,并用大量金钱财宝贿赂其豪臣,从内部对它们以瓦解。其次,从六国及社会发展来看,六个国家不团结,被秦国各个击破。而在七雄争夺土地、人口的漫天战争中,人民忍受的是难以言说的痛苦和灾难。因此,渴望和平、统一,结束分裂、割据是人民的心声,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那么,毫无疑问,灭六国的历史重任就落在了秦国的肩上。而此时,秦国的国君——嬴政确乃能肩负历史重任的一代英雄。
九寨沟县玉瓦中学
副板书:商鞅变法、“远交近攻”、秦王嬴政(简要讲解嬴政事迹)嬴政,姓嬴名政。13岁(公元前246年)即秦王位,由于年龄小,由仲父吕不韦辅政。22岁亲政后,发现宦官嫪毐和相国吕不韦的权力很大,于是以果敢的胆量一举歼灭了两个集团,杀死了嫪毐,免除了吕不韦的职务。之后,任用李斯、王翦等一方面继续沿用“远交近攻”的策略,另一方面,以非凡的气魄,大刀阔斧地进行统一战争。从公元前230年,即嬴政29岁那年开始,到公元前221年,他39岁那年结束,他用了仅仅十年的时间便将六国扫平统一了。下面我们就看看他完成统一的这个过程。
过程(课件显示)通过刚才我们对他们“远交近攻”策略的了解,大家想想,秦国将首先灭掉哪个国家?„„是的,离它最近、实力又较小的韩国。(在学生回答时,点击课件显示《战国形势图》,并按顺序删除六国的名称及时间,最后用散开式放大“秦”字,再从左嵌入“公元前221年”,并点击都城咸阳。通过形象的画面以加深学生对扫灭六国过程的印象。)教学生谐音法记忆:韩赵魏亡楚咽气(燕、齐谐咽气)。六国统一了,时间:公元前221年。大家要把这个时间记住。在这个时间之前,秦国被叫做“秦国”,在此时间之后,秦国应被叫做“秦朝”了。定都咸阳。秦王嬴政登上了统一国家的最高宝座。现在大家翻到52页,看看秦朝的疆域图,我们了解它的东西南北的“四至”: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即今天甘肃境内,北到“长城”或“阴山”,南到“南海”(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3、时间:公元前221年(咸阳)(课件显示)
4、意义(课件显示)那么统一之后有意义吗?„„(学生答:有)是的,有,而且是大大的有。大家和同桌讨论及思考下有什么意义。(叫一学生回答一下)第一、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师:请在重点词语下重点标记。那么,我们再切身想一想,大家是愿意生活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呢,还是愿意生活在和平统一的时代?毫无疑问,和平时代。)第二、统一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的环境。秦的统一,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此点为增加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产生历史情感)。过渡: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更难。秦国经历了漫长的一百多年的兼并战争,终于在军事上完成了统一大业,但摆在秦王嬴政面前的还有更艰巨的的任务,那便是如何巩固统一,因为统一后疆域广阔,情况复杂,各国残余的贵族势力还念念不忘恢复旧土。为此,如何巩固统一的问题便成为摆在嬴政面前十分棘手的问题。那么,秦王嬴政将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统一呢?(停顿一会,让学生思考一下)嬴政可谓卓越的政治家,他将从社会的各个方面以巩固国家,如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接下来,我们便来看看这位“千古一帝”的具体作为。(显示:政治措施、经济措施、文化措施)首先,我们看政治方面。
二、巩固统一(课件显示)
1、政治措施(课件显示)(15分钟)秦王打下了江山,成为了统一的秦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他内心喜悦啊,觉得自己创下的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前所未有的伟业,于是,他要通过各种措施来证明他的伟大,他的崇高。(1)皇帝制度的建立(课件显示)首先,从称号着手。他觉得称王已经不能显示他的威严了,他说:“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他召集大臣们商议。那大家想想:秦王最终选择的是何称号?(让学生议一议,然后齐答)是的,选择的是“皇帝”这个称号。为什么呢?因为秦王嬴政认为他“功高三皇,德过五帝”,于是把前人用过的最尊贵的称号“皇”和“帝”结合起来,号称“皇帝”,从此,便有了一个
九寨沟县玉瓦中学
新词,一个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皇帝”,这个称号将最高统治者神化及圣化了,他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直到清朝灭亡。嬴政自称“始皇帝”,因为他不仅要自己当皇帝,而且要让他的子孙世世代代永远当皇帝,第一代称“始皇帝”,后代依次称二世、三世,以至于千万世。
伴随“皇帝”的产生,还有一些列的制度生成,如,皇帝自己称自己为“朕”,大臣们称皇帝为“陛下”,皇帝下命令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等。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证明一点: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力,国家重大事物将由他一人决定(这是皇帝制度的第一个方面,请在书上作下重点符号)。过渡:秦始皇把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集中到自己手里,政事无论大小,最后全由皇帝裁决。但全国的事这么多,皇帝一个人管得了吗?„„(学生回答:管不了)那怎么办呢?„„(生:找帮手)是的,他必须要有自己的帮手,有自己的左膀右臂来辅助自己。那大家想想,他将在中央设置什么职务?或者你是秦始皇,你打算设置什么职务来管理国家的方方面面呢?„„(让学生讨论下,然后叫小组派出代表回答)(2)中央行政制度的建立(显示课件)经过考虑,秦始皇准备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个职位,我们简称他们为“三公”,看看他们分别管理什么?„„丞相管理行政,太尉管理军事,御史大夫管理监察。他们都是秦朝中央政府的最高官员,都由皇帝任命,并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他们构成对全国发号施令的总枢纽。其中,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百官之首”。
(3)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显示课件)有人帮着始皇管理中央了,那还需要行政机构管理地方啊。围绕地方究竟应该实行什么制度,中央的朝臣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大家看看51页的小字部分,我找同学分角色朗读下(学生朗读)。好,现在大家告诉老师,秦始皇选择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是的,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的长官叫郡守,县的长官叫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世袭。他们在地方上直接管理人民,征收赋税等。从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被郡县制所取代,地方政权的独立性大大削弱了。这是中国地方政区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郡县制在我国长期沿用下来,影响十分深远。我们记住几个特别的“郡”:最北边的是“辽东郡”,最南边的是“象郡”,最西边的是“陇西郡”。而我们重庆当时属于“巴郡”,四川成都带属于“蜀郡”。
接下来,我们看看51页旁边有“议议”,问我们秦朝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那我们想想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分析整个国家行政机构的特点(对照课件):首先,皇帝有绝对的权力,也就是说,从决策到行政、军政、财政等大权,皇帝一个人说了算,他集国家的权力于一身。那么,这样一种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我们把它叫做“专制主义”政体,它与民主政体相对立。其次,地方政府在管理上独立性强不强啊?„„不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它都要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书上说了一句话: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官吏都由皇帝任免,并且,必须绝对服从皇帝命令。这个“绝对”就体现了自下而上的集权特征。所以,我们把这种地方受制于中央的管理体制叫“中央集权”。
所以,归纳起来,此时秦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便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可以说,秦朝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自秦开创后,我们历代封建王朝都基本沿袭了这种政治体制,所以,它对历史的影响极为深远。
过渡:政治制度建立了,国家要正常运行,还需要有“资金”啊,于是赋税征收等提上了日程。现在,大家将你们制作的或搜集的战国时期各国钱币拿出来,大家现在就相当于原各国子民了,我派一位“大臣”到各地方
九寨沟县玉瓦中学
来收税。(情景设置:一学生以“大臣”的身份收上大家准备好的钱币,有刀币、布币、蚁鼻钱及半两钱等,然后上来汇报:“报告长官,各个地方的钱币都不一样,换算起来极为麻烦,您看,我们收税存在有极大困难。百姓们也常常因为钱币不一样,贸易交换不能正常进行。而且下官还发现每个国家的度量衡也不一样,买卖和征税困难重重。下官觉得应该将这件事禀告皇上,将货币及度量衡统一,才能更好达到我们大秦国的统一。”师答:“此言即是,马上本官就禀告皇上。”)
经研究决定,秦始皇巩固统一的经济措施出台。
2、经济措施(课件显示)
(1)统一货币(课件展示)战国时期,各国货币都不尽相同。韩、赵、魏通行的是布币,齐、燕通行的是刀币,楚国通行的蚁鼻钱,秦国用的是外圆内方的秦半两。秦统一六国初期,各国货币仍在继续流通,这就给人民带来了不同货币间兑换的极为麻烦的现实问题,于是,统一货币势在必行。那么,那一种货币将成为统一国家的货币呢?„„当然是原来秦国使用的“秦半两”,除了它是秦国曾经使用过的货币外,还有另外的原因,如它更便于携带,不会“脱颖而出”;另外,它外圆内方,符合中国人的观念。(逐次投影战国时期货币图片,及展示同学们制作的货币。)
(2)统一度量衡(课件展示)度量衡是指度制、量制、衡制的总称。度是指计量长度的器具,如“尺、丈”;量是指计量容量的器具,如“斗、升”;衡是指计量重量的器具,如“秤”。“秦陶量”就是一个计量容量的量器,“秦‘八斤’铜权”就是一个衡器。而当时各诸侯国度量衡的标准都不一样。如战国时期有四把铜尺流传到了今天,我们发现,其中1尺最长的是23、1厘米,最短的是22、3厘米。那想想,如果你去不同的地方买布,能要到一样长度的布吗?„„这里就有一个故事:战国时,有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裙。她去齐国旅游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裙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超短裙!所以,统一度量衡很有必要。于是,秦始皇便规定以原来秦国的度量衡制度作为统一标准在全国使用。统一货币和统一度量衡都是使“度同制”的体现。过渡:接着,还有一样东西需要即时统一,那就是文字,它属于文化措施。
3、文化措施——统一文字(课件显示)
秦统一前各诸侯国的文字差异很大。请看屏幕上的“马”和“安”字,书上53页也有,看看有多少种写法? 有七种写法。“马”和“安”字如此,别的字当然也如此。那大家想想:文字不统一,政府下达命令、公布事宜,各地人民都能看得懂吗?它有利于各地人民的交流吗?„„(学生答:看不懂,不利于交流)正因为这样,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把简化了的字体——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请看屏幕,小篆很漂亮,写小篆就像画画一样,要写好,很慢、很难,于是,后来,一种更方便、更简洁的文字——隶书便慢慢流行开来。了解统一后的这两种字体便是。
除了统一文字这方面的文化措施外,还有别的文化措施,如“焚书坑儒”,它将在下节课学习,所以这里就不详解了。下来之后,大家便思考下:统一货币、度量衡及文字有何作用。下节课我让同学起来谈谈,与大家一起分享。那么,这节课的重点便是:秦的统一过程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方方面面措施及作用。
七.课后作业
练习册。
八.板书设计
第9课 秦朝的统一
九寨沟县玉瓦中学
一、完成统一——秦王扫六合
1、条件
2、过程、3、时间
4、意义
二、巩固统一
1、政治措施
(1)皇帝制度的建立(2)中央行政制度的建立(3)地方行政制度的建
2、经济措施
(1)统一货币
“度同制”(2)统一度量衡
3、文化措施:统一文字 “书同文”
三、心得与疑问
九.教学反思
第三篇:秦朝的统一课稿
《秦朝的统一》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
〖内容标准〗 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1.知识识记
① 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情况及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② 知道秦统一中国的时间,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③ 理解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及巩固统一各项措施的作用。2.能力培养
① 讨论秦建立统一国家的进步意义。
② 识读“秦朝疆域图”,能指出秦朝疆域的四至,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③ 观察文字、货币、度量衡在统一前后的插图,指出统一后的优势所在。④ 识读“秦代驰道示意图”能指出通往齐、燕地区和吴、楚地区的驰道;能正确指出秦长城西起和东至的所在地区。⑤ 归纳秦始皇建立统一国家时的各方面活动,并就秦始皇建立强权正体和实行统一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① 通过学习秦的统一,明确秦统一六国实现从小国林立到国家一统的演进,符合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② 通过学习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感知这些措施对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③ 通过学习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秦始皇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教学要点〗
1.重点 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分立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国家,而统一的趋势则成为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秦始皇将战国时期的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建成一套适应统一国家需要的新的行政机构。成为我国长达2000年多年历史的基本制度。经济文化上的整齐划一举措,不仅加强了统一国家制度的交通,而且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总之,秦的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难点 如何正确理解秦始皇的统一措施对我国古代民产生的深远影响,其中有利与不利因素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应根据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地从政治上的强权统治和经济文化上的促进作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让学生能较全面认识统一措施的作用。
3.地位分析 “秦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这一课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战乱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局面;秦统一后采取的措施,一方面维护了统一的成果,加强了秦的封建统治,另一方面又暴露了秦朝统治者特别是秦始皇的专横、残暴。正是这种严酷统治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和秦的灭亡。这些对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秦朝一统”承接“变革与争霸”和“百家争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教材从不同方面描述了秦采取的中央集权的各种措施,突出了秦的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对秦始皇的功过如何评价,自古以来众说纷纭。学完本节课学生可以结合学到的知识客观的评价秦始皇,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也将有极好的启迪作用。〖教学过程〗 复习:
1.我国从什么时候进入封建社会? 2.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
3.为什么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导入:
战国时期,七国割据称雄,不断进行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奴隶制被废除,封建经济和军事力量增强了,逐步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因此,七国中秦国最有实力统一六国。向学生播放《秦王扫六合》的歌曲,并配以秦始皇画面和李白《古风》诗句,即歌曲的歌词,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前感受到“扫六合”的气氛,产生学习的注意力及好奇心,提问:“秦王”指的是谁?(秦始皇)“扫六合”是什么意思?(统一天下)教法建议:
1.关于“秦灭六国”的讲授。方法一:①指导学生运用第6课“战国形势图”,结合“秦兵马俑骑士与战马图”以及
“长平之战”的材料,组织学生分析秦王政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掌握秦先后
灭掉六国的次序。比如:蚕食韩魏,利于东进;长平之战,伤赵元气;十年激战,兼并六
国。教师可利用幻灯片《秦灭六国图》,直观的向学生展示:从公元前230至公元前221年,六国先后灭于秦,在公元前221年,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
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混战的局面。组织学生着重讨论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 的进步意义。
提问:秦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 一是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小国林立的局面,完成了统一大业;二是有利于当时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方法二:可在导入本课时提问:“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建议让学生在黑板上写
出战国七雄的方位图。教师可利用这个方位图,边讲边擦,灭一国,擦一国,直到六国全
被擦掉,只剩秦国。指出在公元前221年,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
封建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混战的局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位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秦君的风采。出示幻灯片:秦始皇画像及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让学生讲述对秦始皇画像的印象和感受。)
嬴政(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13岁(公元前246年)
即秦王位。22岁(公元前238年)亲政后,平定了宦官醪暧发动的叛乱,免除了相国吕不
韦的职务。任用李斯、王翦等进行统一战争。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 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都城定在了咸阳。李白的诗句描述了威征六国,一统天 下的雄姿和气概。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可以说从军事上完成了统一大业,怎么做才能够
巩固统一呢?仿效西周的分封制是不是明智之举?请大家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为秦王嬴
政设计一个统治方案。(提醒学生注意:秦应该或者完成哪些方面的统一,例如最基本的日
常生活方面。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巩固这种统一局面?)下面我们看看秦始皇是怎么做的—— 2.关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内容的讲授。
教师可用谈话法,引导学生从字面理解什么是“中央集权”?“秦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包
括哪些内容?”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用图示在黑板上归纳出或出示幻灯片--秦中央重要官 第3/7页 职及分工,地方主要官职,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中央集权”。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秦始皇在政治上采取的重大措施,运用“秦政治体制示意图”,向学生说明三点:①回忆“三皇”、“五帝”,说明“皇帝”一词的名声煊赫与权力庞大。突
出政自定“皇帝”称号后,这个称号延续了2000多年,直到清朝被推翻为止。②介绍中央
三公――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的职责、地位,介绍地方郡守、县令的职责、地位,强调
中央和地方的官职都由皇帝任免,官员必须绝对服从皇帝。③引导学生分析秦始皇建立强
权正体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可从巩固国家统一和加强统治两方面进行分析。
如何讲授秦疆域图与国家的疆界四至:
《秦朝疆域图》是我们在历史课是接触到的第一幅历史疆域图,如何通过疆域图了解一 个国家的疆界四至呢?(1)指导学生从图例中了解秦朝国土在图中的颜色,并准确地找出秦的都城和国界线。
(2)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识图方法,找出秦朝疆域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最远到达 的地点,准确地说出这些地点的名称。
(3)为了便于掌握,可以在地图旁边设计一个《秦疆域》的简单示意图。
以“统治如此广阔的疆域,除了政治上建立强权正体外,秦始皇在经济和文化上又采
取了哪些措施呢?”导入“统一措施”一节—— 3.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统一货币 教师可出示相关的秦统一六国货币图、文字图(见媒体资料),由
学生讨论回答:统一的必要性;使用圆形方孔钱的优点;我国文字发展的源流。教师向学
生讲解度量衡。度,是指尺寸的长短;量是指升斗的容积;衡,是指斤两的轻重。这些措 施的实施,对于巩固秦的统一,加强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统一文字为小篆,货币为圆形方孔的半两钱。还颁布了全国通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的
计量标准。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从商到秦的文字演化,用示意图表示出来(教师可让学生
到黑板上写出来,注意提醒“篆”字的写法):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
运用教材的插图、资料,引导学生对文字、货币、度量衡进行统一前后的对比观察,明确其优势所在。
2)焚书坑儒 请学生看书回答:什么是“焚书坑儒”(出示“焚书坑遗址”和“坑儒处遗 第4/7页
址”,见媒体资料),秦始皇为什么这么做?结果怎么样? 教师归纳:焚书坑儒是两个历史事件的合称,秦始皇用焚书坑儒的方法,目的是通过这种做法来反对效法古代的治理方法和反对以古讽今,但他却采取极其残暴野蛮的手段维护他那至高无上的权威。结果是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对于这一点,我们要予以否定。
4.修建长城和开发边疆
1)秦长城的修建 教师首先简介匈奴族。提问:秦统一后为抵御匈奴族的进攻采取了哪些措施? 教师最后指出:秦把原来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再向东西延伸,使其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绵延1万多里,用以抵御匈奴的进攻。这座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它显示着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2)越族地区的开发 教师介绍越族。提问:秦是如何统治越族地区的? 重点介绍灵渠(出示相关图片,见媒体资料)。指出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连接了长江和珠江流域。梯级船闸的设计方法,比巴拿马运河早两千多年。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至今还能灌溉四万多亩田地。
3)秦的疆域 识读“秦代驰道示意图”,知道通往齐、燕地区和吴、楚地区的方向。了解匈奴的情况和匈奴对秦的威胁,强调万里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是人类文明的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组织学生开展对思考题“秦王朝进行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道的统一,你认为好处在哪儿?秦的统一相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分立,其进步又在哪儿?”的讨论。课堂小结:
归纳秦始皇在建立统一国家上的各方面活动,并就秦始皇建立强权正体和实行统一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篇章。他所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下面,请大家归纳秦朝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措施。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是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第一,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第二,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 第5/7页
定的生活和生产的环境,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主要包含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方面,即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机构的三公制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阐述了秦朝中央集权制与以前分封制的关系,分析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对后世历代政治制度的影响。通过学习本目,学生可以对什么是中央集权制,秦朝中央集权制是如何建立的,对后世历代政治制度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等问题有比较明确的了解。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就本课内容看,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请举一例说明。
第四篇:第9课 秦朝的统一(讲稿)
第9课
秦朝的统一(讲稿)
同学们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 秦朝的统一。(P)首先,我们先来听一首歌,叫做《大地在我脚下》。(P)〃〃〃〃〃〃听完了这首歌,不知道刚刚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这句歌词:“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P)那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秦始皇)对,(P)就是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在我们学习之前,同学们有了解秦始皇的吗?有哪位同学愿意跟我们分享一下吗?没关系,随便说说都行。(P)秦王嬴政姓嬴名政,他是秦庄襄王之子,13岁的时候就做了秦王,当时由于年龄小,由仲父吕不韦辅政。22岁亲政后,发现宦官嫪毐和相国吕不韦的权力很大,于是以果敢的胆量一举歼灭了两个集团,杀死了嫪毐,免除了吕不韦的职务。之后,任用李斯、王翦等,以非凡的气魄,大刀阔斧地进行统一战争。到他29岁那年,即公元前230年,他就开始了“扫六合”的行动。好,我们在了解了秦王嬴政之后,(P)今天就围绕“统一”这个词来看看秦王是怎样完成统一和巩固统一的。
首先,(P)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完成统一,就是书上的第一部分,秦王扫六合。秦王扫六合这句诗呢出自诗仙李白的《古风》,(P)我们一起来看看。“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大家看一下50页下面的注释,“六合”原指天、地、东、西、南、北,此处与天下同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秦王扫平了天下,虎视眈眈,何等雄壮。(P)那我们就先来看看秦国具备了那些扫除六国、统一天下的时机和条件呢?(1、统一的条件)(P)同学们觉得,要与六国进行战争,最需要什么?<那你们觉得要打仗最需要什么?>(钱,军队)对,那钱、军队从哪儿来呢?我们可以回忆一下上节课学的商鞅变法。秦国自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之后,逐渐富强起来,(P)所谓“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就是说商鞅变法之后啊,秦国兵多地广,民富国强,(P)秦始皇陵兵马俑反映了秦灭六国时军队的强大阵容。这样啊,秦国就成为战国后期“七雄”中实力最强的一个诸侯国。
(P)有了军队和金钱后,还需要一套正确的策略,秦国发展了一套“远交近攻”的策略,什么是“远交近攻”呢?就是打败及削弱靠它最近的国家,而暂时对东部较远的国家持友好姿态,并用大量的财宝贿赂其大臣,从内部对它们进行瓦解,等自己足够强大后,有再去攻打他们。这两点都是从秦国自身来看,就下来,我们从六国方面来分析。
(P)从六国来看,它们各自的实力不足以对抗秦国,但是,它们没有团结在一起共同对抗秦国,这样就容易被秦国各个击破。
我们再来看看老百姓是怎么想的,各国的纷争,给人民带来了很多的灾难和痛苦,大家想想,普通的老百姓就想种点几亩地、养点儿牲畜,过安定的生活,因此,他们渴望和平统一,结束分裂割据,统一是民心所向啊,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样呢又给秦国的统一提供了条件。
既然有了这么多有利于秦国统一的条件,那么毫无疑问,统一的重任就落在了秦国身上,而秦王嬴政恰是一位比较有才的君主,能够任用贤才。(P)秦国的大臣李斯就这样对秦王说:“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就是说:“大王啊,现在秦国很强大,再加上你又是如此的贤能,就象扫除灶上的灰尘一样,我们足以消灭六国,成就帝业,统一天下,这正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啊。”秦王就扛起了这一历史重 1 任。在公元前230年的时候,秦王开始了“扫六合”的行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扫六合”的?(P)
(2、统一的过程)(P)这是一幅秦灭六国的示意图,结合我们刚刚讲过的“远交近攻”的策略,同学们觉得秦国会先灭哪一个国家呢?(韩国)非常好,就是离秦国最近国力又较弱的韩国。接下来赵国被灭,然后依次是魏国、楚国、燕国,(P)最后,在公元前221年的时候,齐国被灭,秦国终于完成了统一,并且定都咸阳。大家要记住公元前221年这个时间,在此之前秦被称作秦国,在此之后,秦就被称作“秦朝”。(P)我们来看一下秦朝统一后的疆域,最东边濒临哪里?(东海)最西边是陇西,即今天的甘肃境内,北到长城,南到南海。
大家在了解了秦朝完成统一的情况之后,你们觉得秦的统一有什么意义?(3、统一的意义)(P)大家结合50页正文第二段先思考一分钟,然后回答我的问题。(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P)回答的很好,还有没有人补充?……没有啦?同学们来想想看,你们是愿意生活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呢,还是愿意生活在和平统一的年代呢?(和平时代)毫无疑问,我们当然是愿意生活在和平时代。(P)而秦朝的统一,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环境,这就是秦朝统一的另外一个意义。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在完成统一之后,它又是如何来巩固统一的呢?(P)秦王嬴政可谓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以他为首的领导班子从各个方面采取措施来巩固统一。(二、巩固统一)我们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来来看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首先,我们看看他在政治方面做了什么?(1、政治措施)
(P)秦王打下了江山,心里高兴啊,觉得自己创下了前所未有的伟业,他想通过一些方式来证明自己的伟大。于是他建立了一套皇帝制度。首先他想到了称号问题,他说:(P)“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就是说,我现在如果不改变自己的称呼,就不能将自己的功绩名垂史册,于是他就召集大臣们商议,该用个什么称号好呢?同学们认为什么样的称号比较符合他的身份和功绩呢?(皇帝)对,那他为什么会选择这个称号呢,因为他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于是他就用“皇帝”取代了“王”这一称号。作为秦朝的第一个皇帝,他自称“始皇帝”,因为他不仅要自己当皇帝,而且要他的子孙世世代代都做皇帝,依次称为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以后,皇帝就自称“朕”,大臣们就成皇帝为“陛下”,这个大家肯定都知道吧,电影电视剧里边儿经常见到。秦始皇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国家的重大事务都要由他来决定。可是,全国的事那么多,他一个人管得过来吗?(管不过来),那他该怎么办?(找帮手)(若学生不答,我问:那如果你们遇到没办法自己解决的事情,你们会怎么办呢?肯定是要找人帮忙,对吧。)秦始皇很聪明,他知道凭自己一人不能把什么事情都做完,他决定找人来帮忙做。经过考虑,(P)他决定建立一套行政制度。他在中央建立了一套行政制度,在(P)中央设置了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个职位,我们简称之为“三公”,大家看一下51页第二段,然后告诉我“三公”分别管理什么?(P)(丞相管理行政,太尉管理军事,御史大夫管理监察)回答的很正确,丞相管理行政,就是处理政事,太尉管理军事,比如招兵买马啊、打仗啊就由他来太尉来管理,御史大夫管理监察,比如看看官员有没有高贪污腐败。他们是秦朝中央政府的最高官员,由皇帝任命,病服从皇帝的命令,他们就构成了全国发号施令的总枢纽。有人帮皇帝管理中央了,地方当然以需要人来管理。可是,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 呢?(P)中央的各位大臣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假如你们就是当时的大臣,你会建议秦始皇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呢?(郡县制)对,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他把全国分为36个郡(后来扩展到40多个)郡下面又设置了县。郡的长官称为郡守,县的长官称为县令。他们都有皇帝直接任免,不能世袭,这样,地方政权的独立性就被大大的削弱了。大家看看52页的地图,有几个重要的郡需要大家记住,最北边的辽东郡,最西边的陇西郡,南边的象郡,当时成都一带属于蜀郡,重庆一带属于巴郡。好了,大家了解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之后,你们觉得秦朝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呢?大家先讨论一下。首先,皇帝是最高统治者,有绝对的权力,也就是说,行政、军政、财政等大权,皇帝一个人说了算,他集国家的权力于一身。皇帝之下,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构成中央政府。这种由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我们把它叫做“专制主义”政体。中央政府之下由郡守县令等构成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在管理上独立性强不强啊?(不强)……对,不强,书上51页正文第二段有这样一句话,中央和地反的重要官吏都有皇帝任免,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就是说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它都要严格服从皇帝和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这个“绝对”就体现了自下而上的集权特征。所以,我们把这种地方受制于中央的管理体制叫“中央集权”。归纳起来,此时秦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便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政治制度建立了,国家要正常运行还需要钱,钱从哪儿来呢?秦始皇又制定了一套经济措施,至于秦始皇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五篇:七年级历史秦朝的统一练习题
第9课 秦朝的统一 典型练习
夯实基础典型题
1、战国末年,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诸侯国是()A.齐国 B.燕国 C.楚国 D.秦国
2、秦灭六国,统一天下是在()A.公元前230年 B.公元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221年
3、李白的诗《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灭六国,诸侯西来的顺序是()
①韩国 ②赵国 ③魏国 ④楚国 ⑤燕国 ⑥齐国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①④⑤⑥ C.③④①②⑤⑥ D.④⑤①②③⑥
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A.夏朝B.商朝C.秦朝D.汉朝
5、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的朝代是()A.夏朝B.商朝C.秦朝D.汉朝
6、统一后秦朝的都城在()A.镐京B.洛邑C.长安D.咸阳
7、秦朝拥有绝对权力,决定国家重大事务的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皇帝
8、下列不属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官职的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
9、秦中央政府的官职中太尉负责管理的职务是()A.行政B.军事C.监察D.教育
10、秦中央政府中负责管理行政的官职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
11、始于西周初年的分封制被废止于()A.春秋B.战国C.秦朝D.汉朝
12、在秦朝,地方的重要官吏的任免方式是()A.由地方推荐B.由中央任免C.由皇帝亲自任免D.由科学考试选拔
13、秦朝推行郡县制,全国最初划分的郡为()A.25个B.36个C.39个D.40多个
14、秦统一后,在全国使用的货币是()A.刀形币 B.蚁鼻钱 C.铲形币 D.“半两”铜钱
15、秦统一后,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是()A.隶书 B.楷书 C.小篆 D.草书 能力提高典型题 易错题
16、秦能灭六国并统一全国的主要原因在于(A.人民饱受战争之苦,渴望统一
B.秦国是当时七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C.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行兼并战争 D.法家思想奠定了统一的理论基础
17、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集权统治的主要特征是(A.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国家一切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
C.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D.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18、下列措施中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A.地方设县
B.使用圆形方孔钱 C.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D.用小篆这种字体写字
1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秦始皇加强专制集权统治的内容是(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C.全国推行郡县制
D.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20、毛泽东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里的秦的“政制”主要是指(A.郡县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封建等级制
创新题
21、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有“秦皇汉武”之句,“秦皇”的主要政绩是(A.击败匈奴,开辟丝绸之路 B.建立统一的封建制国家 C.打败项羽,建立西汉政权
D.平定叛乱,维护了统一
22、“六王毕,四海一”,灭掉六国,一统天下的古代帝王是(A.禹 B.秦始皇 C.汉武帝 D.成吉思汗
23、如果要编排一部有关秦朝统一后的电视剧,在中央设置的官职不可能有())))))))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军机大臣
24、秦始皇巡游各地前要向各地颁发圣旨,让各地作迎驾准备,圣旨上文字的书写应该是 A.金文
B.甲骨文
C.楷书
D. 小篆
25、现在有人习惯于将钱戏称为“孔方兄”,其出典是历史上的“圆形方孔钱”。下令以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的皇帝是()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
26、阅读材料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秦琅邪石刻上的话:“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请回答(1)两幅图反映了秦统一后的什么措施?实行这项措施的原因是什么?
(2)统一后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什么?统一后,把什么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什么文字。
(3)材料二中提到的器械一量,指的是什么措施?
(4)这些措施的颁布有何作用?
拓展探究典型题 综合题
27、下列与秦始皇有关的内容是()①统一六国②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③创设县制④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28、秦的统一,所起的历史作用是()
①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②有利于人民安定生活③摧垮了奴隶制的统治④使郡县制能在全国推广,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9、下列的情景在秦朝不可能出现的是()A.在朝廷中,大臣齐呼“皇帝万岁”B.中央官吏太尉正在向秦始皇上奏折 C.某商人去原楚地经商,正在兑换楚国的蚁鼻钱D.秦始皇正在用大篆起草诏书 30、读下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为战国形势图,图二为统一后秦朝的疆域。请你说出秦统一六国的时间和顺序。
(2)秦统一六国的大业是由谁来完成的?统一后秦朝的都城在哪里?
(3)秦的统一有何历史意义?秦朝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4)请试着结合地图,说一说秦朝的疆域四至,并比较一下秦朝与商朝疆域大小。
探究题
31、秦始皇帝姓嬴,名政,生于公元前259年,死于公元前21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封建帝国的创立。在李斯、尉缭、王剪、蒙恬等一批文臣武将的帮助下,他不失时机地拉开了横扫六合、统一中国的伟大战争。历经10年血雨腥风的残酷战争,先后消灭六国,从而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请回答:(1)他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从最高统治者到中央再到地方都采取了哪些措施?请试着制作一幅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示意图(要求:示意图应反映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形式自定,力求科学、美观。)
(2)有关秦始皇的影视剧很多,你了解的影视剧中的秦始皇与历史上的秦始皇有什么差别?
聚焦中考典型题
32、(2006年宿迁市)“他统一六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他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成一套新的国家行政机构;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这里的“他”是指()A.刘邦
B.李世民 C.嬴政
D.赵匡胤
33、(2006年福州市)“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里的“一人”指的是“皇帝”,“皇帝”的称呼最早出现在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34、(2006年茂名市)请你仔细看看右边的《货币统一图》,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大禹建夏“家天下”
C.商鞅变法促发展
B.诸候争霸战火烧 D.一统江山是秦朝
35、(2006年株洲市)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秦王说“统一以后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写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①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后,只是在局部地区统一了文字 ②秦统一以后,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 ③文字的统一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 ④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6、(2006宜宾市)班上来了一位新同学,他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说,他的姓和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的名称相同,请问他姓()A.夏
B.唐
C.周 D.秦 开放研究典型题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王绾等进言说:“诸侯刚刚被打败,燕国、齐国、楚国地处偏远,不给它们设王,就无法镇抚那里,请封立各位皇子为王,希望皇上恩准”
材料二:秦统一六国后,廷尉李斯说:“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和同姓亲属很多,可是他们的后代逐渐疏远了,互相攻击,就像仇人一样,诸侯之间彼此片战,周天子也无法阻止。现在天下靠您的神灵之威获得统一,都划分成了郡县,对于皇子功臣,用公家的赋税重重赏赐,这样就很容易控制了。要让天下人没有邪异之心,这才是使天下安宁的好办法啊。设置诸侯没有好处。”
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王绾和李斯的观点有何不同?
(2)最后秦始皇采纳了谁的观点?他为“求得安宁太平”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
夯实基础典型题
1、D
2、C
3、A
4、C
5、C
6、D
7、D
8、D
9、B
10、A
11、C
12、C
13、B
14、D
15、C 能力提高典型题 易错题
16、B
17、B
18、C
19、D 20、B 创新题
21、B
22、B
23、D
24、D
25、A
26、(1)统一文字、货币。因为战国时期,各国的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的差别很大,影响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2)货币是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小篆,隶书。
(3)他还颁布了全国通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的计量标准,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4)这些统一的措施,促进了全国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同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拓展探究典型题 综合题
27、D
28、D
29、C 30、(1)时间是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2)秦王嬴政。咸阳(3)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4)秦朝的疆域,北到长城一带,东到东海,南到南海,西到陇西。秦朝的疆域。秦朝的疆域要比商朝更为广阔。探究题
31、(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力,国家重大事务由他决定。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全国推行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郡下面设置县。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官吏都由皇帝任免,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这样,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建立起来了。图示:
(2)电视剧中的秦始皇是艺术形象,带有“戏说”甚至虚构的成份,历史上的秦始皇是历史的真实,两者差别很大。聚焦中考典型题
32、C
33、D
34、D
35、D
36、D 开放研究典型题
37、(1)王绾的观点是要求实行分封制。李斯的观点是实行郡县制。
(2)采纳了李斯的观点。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影响: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中央加强对方的管理、巩固统一,有利于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