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之我见
浅 谈 小 学 语 文 阅 读 教 学
江油市新安小学 李明
引言: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今天,教坛上出现了这样一句话:“要使学生终身受益,就得交给学生自己寻找水源的方法。”笔者以为:把这句话引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就是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徜徉在优秀的文本材料中,进行感知、理解、欣赏和积累,充实自身汉语言文化的底蕴;更应将更多的热情投入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促进其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之中,从而使他们尽快达到“展卷自能通解,下笔自能合度”的自学水平。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作文教学的基础,要会写就首先要会读。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就指出了语文阅读的重要性。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与积累
语文是国语的前言、是打开少年思想的一把金钥匙,语文课便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而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确实,我们现在的孩子甚至于我们的老师阅读量太少,阅读的水平也不高,尤其是有丰富乡村知识的乡村孩子们,条件的限制更让他们的阅读书籍少之又少。如果一个小学生对一个语段或短文都不能初步地分析,不能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那是十分可悲的,也是十分令人担忧的。过去几年的语文教学使我深深地体会到,特别是农村的孩子的阅读水平更待提高。这是由于各种条件因素制约了农村孩子的阅读量不可能比城里孩子多,可要是在有限的阅读条件下又不能好好地阅读提高阅读水平,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将是失败的,也将成为学 1 生的悲哀。面对农村阅读的如此现状,我们不得不好好地反思一下。通过自身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肤浅看法: 一 奠定坚实的阅读基石-----重视字、词、句的训练
我们应该为阅读打好基础,也就是加强字词句的训练,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嘛,作为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其中的利害。字词句是文章之根,也是阅读之本,要是一个学生连起码的字词句关都不能通过,怎么可以打开阅读的大门呢?字、词、句又好像小孩子手中的积木,不认识一个个的零件又怎么能把积木组装好呢?这一阶段的教学是最枯燥的,但也是最必要的,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都必须重视的。我们不可以“忘本教学”,就好像“空中阁楼”一样危险。哪么如何进行字、词、句教学为阅读服务呢?
(一)、认真、灵活抓好“听写” : 也许在很多教师眼中“听写”是并不起眼的,也是比较容易的,所有作业中也是学生正确率最高的。要是学生达不到老师的要求还可以反复听写直到符合要求。可我却很喜欢在“听写”上大做文章,几届学生下来一开始都十分害怕我的听写,因为往往得不到漂亮的分数,有些学生还认为比考试还难。每当在开学初我就会反复强调听写的要求,我改变了以往只听写几个简单的词语的方法,在听写中有可能会让学生根据听写的词语造句、解释带点字,有时还需要写出整个词语的解释。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对几个词语进行辨析,说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甚至还可以让学生多义字组词或多音字组词。这样一来一次简单的听写就变成了一次综合的字词句的检查,学生摒弃了以往存在的一种侥幸心理,逐渐就会养成一种认真的学习习惯,对整个语文教学都非常有利。当然在听写之后教师要认真指导订正,因为学生的正确率不高。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积累的作用。几次下来学生的心中就有了一定的充实感,对听写也就产生了兴趣,端正了态度。另外,非常重要的是要是要经常鼓励学生,以免他们遇到困难而失去信心、兴趣,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例如:我班的体育委员罗鑫一 2 开始就对此有很大的看法,他说:“李老师你把听写搞得这么复杂何必呢!”我静心分析了原因,他每次考试基础知识部分特差,以至于每次都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经过我的几番个别交心,他看清了听写的目的,慢慢习惯了我的方式。虽然学生们的听写本上再没有以前的分数漂亮了,可他们学到的东西比以前多了。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班的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积累的重要性,我们不是为了分数而听写,要看自己学到了多少知识并能合理运用。
(二)学习《字词工具书》:只要我们语文老师认真地看一下学生手中的《字词工具书》就会发现,这是一本很不错的学习辅导书。所以,我每天的家庭作业只要学生自学《字词工具书》。其中的知识非常丰富,有字词释义、造句、多音多义词、词语辨析等等。那么我们还要被着骂名去帮学生选择一些课外的杂七杂八的辅导书吗?只要让学生真正利用好了身边的工具书---字典、词典等就够了,可乐而不为呢!对于《字词工具书》我在上课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视的,每课都必须让学生自己预习字词(通过《字词工具书》)。学生发现奥妙养成习惯,自然也就认真,这就是他教不如自学吗!慢慢地《字词工具书》在学生心中已占据了很重要的位子。
另外,我还充分利用了《字词工具书》能够收集词汇的作用,同时也把它变成了“成语收录本”。我在班级的黑板左上角上,让学生每天轮流写上一个成语,并要求学生把它摘录到自己的优美词句笔记本上,并抄录意思。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兴趣是不低的,他们在写、抄、查的过程中找到了乐趣。因为一日一个成语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难,而且每天抬头就能看见,根本不用太刻意地去记忆,一天下来自然就记住了。经过一学期他们的《词语工具书》不在只是一本平时的工具书俨然变成了孩子们爱不释手的课外书了。面对自己词语积累不断丰富,学生们心中就有了一种无限的成就感。
(三)抓好诗词与句的训练 :掌握了字词,要是成不了句那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在学习字词的同时我也不忘培养学生写句子的训练,像造句、解释等。这里要讲的是古诗词及句子的练习。抓好次项工作就是做好学生句子的积累工作,为阅读打下基础。古诗词其实是句子的精华,学生掌握一定的诗词和学会运用诗词对阅读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所以我要求每一个学生重新背诵古诗 70 首这也正是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出乎我的预料,学生对古诗的兴趣程度远远大于对课文的背诵,一本古诗 80 首在没有我的要求之下不出三个月大部分学生都提前完成了任务,都能初步地进行背诵了。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成绩较差的梁州都能摇头晃脑一口气背上三四十首。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特别重视句子、诗词的讲解,如第 十 册《古诗三首》一文中就出现了《出塞》、《题临安邸》、《示儿》等古诗,《珍珠鸟》、《少年闰土》等文中还有很多优美的句子运用了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于是我就细细加以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当时的意境,让学生明白这些诗句、修辞用得恰如其分。对于句子的教学我们充分分析修辞的作用,从句子中来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从而了解人物的品质。另外,对于过渡句的教学就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结构的认知,如《将相和》一文中就出现了两句过渡句,学生找到了过渡句就很容易把三个故事区分开了,同时通过反复读过渡句体会到了三个故事之间的那种紧密关系。
当然我们的学生不但要会读句子,还要对一些病句、不同形式之间句子的转换如:反问、陈述、双重否定三者之间的互改或修改。这就需要一些专项的训练了,因为书上一点点练习难以使学生真正搞懂。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把句子的训练题海战术化,那样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不会真正地理解,那不是我们的目的所在。同样诗词与句子的教学也是为了更好为阅读“积累”,不要过多地去追求分数,但对诗词与句光“积累”已经不够了,我们还要教会学生去理解、去分析、去辩解。
二 打造阅读钥匙----注重语段教学
抓好语段教学,学好阅读初步的方法,为整篇文章的阅读找到开启钥匙。有了扎实的基本,就好有了精致的零部件,我们就要学会运用,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有了“米”没有巧妇是不行的。那么,语段教学正好就是我们阅读的起点。可学生对语段分析的恐惧要远远大于作文,因为作文要是写上几句字数还可以,不离题多少是有点分数的,可语段就不同了,特别是课外语段有些学生是无从下手。试想短短的一个语段都无从下手,更何况一篇文章了,所以要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还得从语段教学入手。下面我就谈几种语段教学的方法。
(一)、“问、读、划” 结合阅读法: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当然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学生盲目地去读,而是带着问题去读带着笔去读。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设计问题时最好要学生用文中的语言回答。学生在读划的过程中就把问题具体化了,不会一听到问题就脑中一片空白。学生首先掌握了这个方法就大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在《凡卡》一文中“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我就要死了!„„”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作者是怎样注意细节描写的?”然后让学生在文中划出答案。就是这两个简单的问题,把一个段落的思路理得十分清楚了。其实学生在读划的过程中学到的还不止这些,如学生体会了凡卡为什么挨打?“不知不觉”说明了什么?用什么打?“随手”又说明了什么?老板和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揪、拖、戳、捞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吃的呢?简直没有。”“简直没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简直没有”?
“读划”是语段教学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树立了信心而且养成了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做到了心、口、手的统一,这不是我们阅读的要求吗?而“问”又是对阅读的升级,所以,我在问的同时,也注意培养学生提问的本领。
(二)找问题阅读法 :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老师的提问、讲解代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不是积累而是灌输。我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文中的一些重点语段,选择了让学生来提出问题再教学的方法,具体实施为:首先选择一个语段,让学生自由朗读一会儿,然后小组讨论把问题收集起来;其次,通过集体讨论选取几个典型的问题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再次朗读;第三步就是通过学生来解决这些问题。经过一番朗读、讨论、分析学生对语段已较为熟悉了,最后我们就可以把剩下的问题一一解决。在这个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问题,这样气氛才会热烈。如在教学上一个五年级的 《飞夺泸定桥》一文中的第 一 到 四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提问,他们的提问如:“为什么红军一定要从这里过呢?”、“夺桥有哪些困难?”、“他们怎么个飞法呢?”等等这些问题就非常有水平。从中我们可以发觉学生已在老师的提问中学到了提问的方法,也有了自己的思维,他们完全具备了这个能力,哪我们还有什么权力去代替他们呢?当然有些学生也会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红军帽沿上不是有颗红星吗?他不是会闪闪发亮吗?难道敌人不发觉吗?”、“敌人难道连自己的部队行踪都不清楚吗?”等等,从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对问题的发掘能力。对于学生的提问不太全面时,我就会说:“老师也有几个问题需要大家一起来讨论可以吗?”,在《飞夺泸定桥》一文中学生把修辞手法的提问剩了,我就及时补上,“大渡河天险的险”忘了我就马上提出。这样学生就在提问中学习,学习中提问,人多自然力量大,不到一节课就把这个语段给搞熟了,而且比较全面。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决不能忽视每个学生,特别是阅读本身就是一件多元化的事情每个人阅读的收获肯定是不同的。
(三)分层阅读法 : 在日常语段教学中仅仅对内容深化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让学生对语段的结构有一定的认识,教会学生从全局看问题。这样才能为整个文章的阅读打下基础。在语段的教学中最好不要出现“分层”这两个字,因为学生一听到这两个字心里自然就产生了一种恐惧,他们往往把握不准“分层”的 6 依据,所以我们最主要要做的事情就是教给他们分层的方法。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会把“分层”具体化为:“他们是分几个方面来写的?”、“写了几点啊”、“写了哪几样东西啊?”等等。总之,我把抽象具体化,在无形中教给了学生分层的方法,这样有助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自然连贯。如: 《飞夺泸定桥》一文中第 六 自然段“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几米高,是由 十三 根铁链组成的。„„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在这段的教学中就让学生找描写了天险的哪几方面——“桥、水、城”三方面,在学生回答后我顺势提问:“怎么样的桥,怎样的水,怎样的城呢?”很快学生把描写桥水城的句子分别读给了我听,在学生找不完全是再适当指导。在这个语段的教学中,有学生把它分成了四层——“桥、水、城、敌人”,当然敌人应该归入描写城中,因为敌人的行动就是城内的情况。无论是三层,还是四层也罢,总之学生找了就有所收获,他们对文章的结构就有了自己的看法,这就是我们的目的所在啊!因此,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我总是心平气和、耐心聆听。有时我甚至跟他们说:“只要你能自圆其说,哪怕把白的变成黑的,把黑的变成白的都可以。”是啊,我们的学生要是具备了这种能力,还要去管那些所谓的正确答案吗? 三 开辟阅读新天地----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对阅读的方法有了初步了解,学会了零碎的阅读,我们就应该对阅读进行整合,学会从整体来阅读,真正学会阅读、感悟阅读。语段的教学是为了文章的阅读作好准备工作,它的方法自然同样适用于整篇文章的阅读,语段阅读教学成败与否直接决定着文章整体阅读的成败。但是语段阅读始终是零碎的我们的学生还需要整体的阅读能力,这就要让我们老师花一番心思了。那么,在最后我们就要为学生的阅读创设良好的环境,教给学生整体阅读的方法,指导好学生的阅读,充分拓展学生的阅读实践。所谓“阅读”就是我们既要教好学生“阅”的能力,也要教好学生“读”的能力。另外,我们不要过多地强调阅读的成绩,我们的目 7 的是要在阅读中积累。下面我主要谈谈怎样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怎样培养他们实践阅读能力。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给学生阅读的素材和时间: 任何事情环境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在前面的字词句及语段的教学中,我已为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打下了基础,已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现在为了让学生有书可读,我整理一下以往只是摆设的图书架,因为原来几本破旧的图书已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于是,我自己利用教室有限的空间为班级增添了一个图书角,然后我发动学生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把手中的书籍都放上书角处,做到资源共享,同时我自己也拿出了一部分爱书,当然图书的所有权还是学生的,另外我还专门指定了一个可靠的图书管理员。回头看看书架上的书,还是挺丰富的,什么《四大名著》、《现代汉语词典》、《成语大全》、《中华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小学生优秀作文选》等等,真像个小书店。有了图书还是不够的,我还专门给学生们开设了一堂自由阅读课和规定中午 12 点以后包括课外活动的时间为阅读时间,充分保证阅读的时间。几个月下来,我发觉学生似乎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有问题找资料、有空闲翻书架。可以说到现在为止我们班的学生已经离不开这个书架了,我们的教室同时也成了一个阅览室,甚至带动了英语、数学、科学等课的阅读及资料查询。上述的做法也保证了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阅读量,但在 21 世纪的今天学生不光要会读书,同时也要学会看电视、看生活,你可不要小看这点,这可为语文阅读增加新鲜的血液,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创新能力。我还会每周也抽出一两节课时间用来专门与学生谈天南地北、话古今中外,不知不觉,学生的阅读有了积累,我与学生们的感情也交流了,也加深了。这不就是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吗?“阅读”本是狭义的,在这我把它“广义”了不是更好吗?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交流,学生的知识积累越来越多、越来越杂,自然少不了老师的适当指导,不让学生的阅读成了囫囵吞枣。
(二)利用课本指导阅读 :有了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我们就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这就是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完成的指导阅读。如果老师始终不给学生指明方向,那学生的阅读是盲目的,也将“竹篮子打水一场空”。文章首先是系统的,有着极强的内在联系,是一个整体。因此,我们还应该从整体入手。平时我们把文章逐词、逐句、逐段地分解着阅读,现在我们就要教给学生一种整体的阅读能力。整体——部分——整体、综合——分解——综合,这是阅读活动中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框架、感悟文章内涵、领会文章写法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所以我们应该认真钻研教材,从整体抓住文章的内在联系,抓住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规律性的东西,我们就往往能从中找到许多突破口,确定教学的整体框架。如《将相和》一文,讲述的是一个廉颇与蔺相如、赵国与秦国之间的三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看似三个独立的故事,其实他们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首先从两个过渡句“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蔺相如又在渑池会山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做上卿,职位比廉颇高。”把三个故事串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细细看来确实如此完璧归赵与渑池会见是将相不和的主要原因,才导致了负荆请罪的发生。而完璧归赵又是渑池会见的原因。如果不从整体来看,学生难以理解三个故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用因果关系把整篇文章给串了起来,也正是抓住了这个因果关系才使文章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一下子清晰了起来。其次,我们可以找几个突破口进行教学。在抓整体、抓联系的基础上,选择一个合适的突破口设计一个阅读教学的整体框架是十分必要的。哪我们又怎么来选择突破口呢?第三我们还可以找找贯穿全文的线索,如在《林海》一文中抓住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亲切、舒服”一句,就可以迅速理清文章的脉络。另外,在指导学生阅读方面,我们要充分重视读的效果、读的指导、读的评价。所谓阅读就是既须阅,也要读,缺一不可,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阅或只注重读,这都是片面的。学生学会了阅读我们还要提醒他们要重视阅读中的感悟、阅读中的积累和阅读中的创新。
(三)精选文章,拓展阅读的实践 : 其实,我们周围就有很多现存的好文章。如课堂能力训练上的一篇《父亲.大山》的文章讲述的是一个父亲在一次扑灭山火的过程中死了变成了大山,而长大的“我”又懂得了妈妈的话,于是大山成了“我”的父亲的故事。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了过渡句同时又是中心句的句子,让学生搞清了父亲与大山之间的深层关系。其实这样的文章学生很容易接受,因为对于“父亲”这个字眼学生有一种天生的亲切感,对于它的阅读十分投入。在这里我们用一种亲情打开了文章教学的大门。另外,《圣神的跪拜》一文更是让学生感动得流涕,在接下去的教学中老师无需更多的问题,只要用你那真挚的感情朗诵此文,学生似乎已经明白了一个道理:可怜天下父母心,善待动物。但是当人们一起分享幸福时,各人得到的幸福却会倍增。
好文章自然有其独特的吸引力,这就是阅读的魅力所在,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既感受了人生、陶冶了情操,又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对我们对文章的细读教学是十分有利的。对于优美文章的教学我们需要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首先,我们要为提问创设情境,这就是所谓的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对问题的解决,增强学生对问题探索的兴趣。其次,我们还需要创设一个活动的情境来渲染阅读的气氛。活动情境是伴随着活动过程的,是活动的催化剂。教师设计活动情境的时候一定要与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融为一体。例如,我们朗读优美文章时,配上柔美的音乐,就会给人带来愉悦的享受。在小组活动比赛时,适度地喊一些口号,有助于激励学生进取。集体合作时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更为开放的舞台。
一篇好文章的教学我们还需要为其创设一个精心的文本环境。首先要精心设计导语。例如:《父亲.大山》一文,我认为学生一看到题目就应该想到为什么要把父亲与大山相提并论呢?对于学生只要老师稍加引导不难想到他们的共同点。其次,是要抓住重点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上面的《父亲.大山》有些学生也许不能立即理解,但当他们找到文中的过渡句“爸爸化成了大山。大 山成了我的父亲时,学生们就茅舍顿开了。第三我们还可以通过反复朗读来体验情境。就像《神圣的跪拜》一文,学生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感受那种动人事迹,感悟其中蕴涵的深刻人生道理,情促学顺理成章。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文中的图片、课件等来创设情境,为学生的阅读增添色彩,让他们在浓浓的情感中阅读,让他们在快乐中阅读。
阅读是一种积累,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百家争鸣”,我们教师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化的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读出自己的感情。真正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阅读的世界中去博览群书、翻阅工具书、探索、去思考、去讨论、去争辩、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那么就让我们的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积累,在积累中学会创新。还孩子们一个自由、舒适的阅读环境,让孩子们在阅读的天空里自由翱翔,展翅高飞。
参考文献 :【《新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小学语文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例读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高段《小学语文课本》
人教版 和S 版 】 【《课堂教学理论与方法》.东方出版社】
【《小学语文经典教学案例与创新新课堂设计》 世界知识出版社 】
第二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之我见
过去几年的语文教学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农村的孩子的阅读水平急待提高。本身由于各种条件因素制约了农村孩子的阅读量不可能比城里孩子多,可要是在有限的阅读条件下又不能好好地阅读提高阅读水平,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将是失败的,也将成为学生的悲哀。道出了阅读的现状,我们不得不好好地反思一下。我根据自身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在下面例举出几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肤浅看法,供大家参考、讨论。
1.加强字词句训练,打好阅读的基础
字、词、句是文章之根,也是阅读之本,要是一个学生连起码的字词句关都不能通过,怎么可以打开阅读的大门呢?字、词、句又好像小孩子手中的积木,不认识一个个的零件又怎么能把积木组装好呢?这一阶段的教学是最枯燥的,但也是最必要的,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都必须重视的。我们不可以“忘本教学”,就好像“空中阁楼”一样危险。哪么如何进行字词句教学为阅读服务呢?
1.1 认真、灵活抓好“听写”
每当在开学初我就会反复强调听写的要求,我改变了以往只听写几个简单的词语的方法,在听写中有可能会让学生根据听写的词语造句、解释带点字,有时还需要写出整个词语的解释。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对几个词语进行辨析,说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甚至还可以让学生多义字组词或多音字组词。这样一来一次简单的听写就变成了一次综合的字词句的检查,学生摒弃了以往存在的一种侥幸心理,逐渐就会养成一种认真的学习习惯,对整个语文教学都非常有利。当然在听写之后教师要认真指导订正,因为学生的正确率不高。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积累的作用。几次下来学生的心中就有了一定的充实感,对听写也就产生了兴趣,端正了态度。另外,非常重要的是要是要经常鼓励学生,以免他们遇到困难而失去信心、兴趣,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例如:我班的副班长一开始就对此有很大的看法,他说:“老师你把听写搞得这么复杂何必呢!”我认真分析了原因,他每次考试基础知识部分特差,以至于每次都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经过我的几番个别辅导,他看清了听写的目的,慢慢习惯了我的方式。虽然学生们的听写本上再没有以前的分数漂亮了,可他们学到的东西比以前多了。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班的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积累的重要性,我们不是为了分数而听写,要看自己学到了多少知识。我班的捣蛋王徐煌斌还这样说过:“要想一百分叫老师每次考试都出 1 加 1 等于多少好了!”一句简单的话道出了一个不简单的道理。是啊,我们学习的目的不就是“积累”吗?
1.2 把《词语手册》升格为《词语工具书》
只要我们语文老师认真地看一下学生手中的《词语手册》就会发现,这是一本很不错的学习辅导书。所以,我每天的家庭作业只要在新课前就是完成《词语手册》上的练习。其中的练习非常丰富,有造句、多音多义词、词语辨析、课外延伸等等。那么我们还要被着骂名去帮学生选择一些课外的杂七杂八的辅导书吗?只要让学生真正利用好了身边的书就够了,可乐而不为呢!
另外,我还充分利用了《词语手册》收集词汇的作用,同时也把它变成了“成语收录本”。我在班级的黑板左上角上,让学生每天轮流写上一个成语,并要求学生把它摘录到词语手册的空白处,并抄录意思。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兴趣是不低的,他们在写、抄、查的过程中找到了乐趣。因为一日一个成语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难,而且每天抬头就能看见,根本不用太刻意地去记忆,一天下来自然就记住了。
经过一学期他们的《词语手册》已经不再是《词语手册》俨然成了一本《词语工具书》。面对从薄变厚的“工具书”学生们心中就有了一种无限的成就感。
1.3 抓好诗词与句的训练
掌握了字词,要是成不了句那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在学习字词的同时我也不忘培养学生写句子的训练,像造句、解释等。这里要讲的是古诗词及句子的练习。抓好次项工作就是做好学生句子的积累工作,为阅读打下基础。
古诗词其实是句子的精华,学生掌握一定的诗词和学会运用诗词对阅读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所以我要求每一个学生重新背诵古诗 70 首这也正是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出乎我的预料,学生对古诗的兴趣程度远远大于对课文的背诵,一本古诗 80 首在没有我的要求之下不出三个月大部分学生都提前完成了任务,都能初步地进行背诵了。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每次语文考试都只有个位数的阮坚良都能一口气背上三四十首。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特别重视句子、诗词的讲解,如第 11 册《庐山云雾》一文中就出现了《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等古诗,文中还有很多优美的句子运用了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于是我就细细加以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当时的意境,让学生明白这些诗句、修辞用得恰如其分。对于句子的教学我们充分分析修辞的作用,从句子中来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从而了解人物的品质。另外,对于过渡句的教学就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结构的认知,如《将相和》一文中就出现了两句过渡句,学生找到了过渡句就很容易把三个故事区分开了,同时通过反复读过渡句体会到了三个故事之间的那种紧密关系。
2.抓好语段教学,掌握阅读方法
有了扎实的基本,就好有了精致的零部件,我们就要学会运用,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有了“米”没有巧妇是不行的。那么,语段教学正好就是我们阅读的起点。可学生对语段分析的恐惧要远远大于作文,因为作文要是写上几句字数还可以,不离题多少是有点分数的,可语段就不同了,特别是课外语段有些学生是无从下手。试想短短的一个语段都无从下手,更何况一篇文章了,所以要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还得从语段教学入手。下面我就谈几种语段教学的方法。
2.1 “问、读、划”阅读法
这主要介绍“问、读、划”结合的方法。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当然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学生盲目地去读,而是带着问题去读带着笔去读。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设计问题时最好要学生用文中的语言回答。学生在读划的过程中就把问题具体化了,不会一听到问题就脑中一片空白。学生首先掌握了这个方法就大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在《挂两枝笔的孩子》一文 “陆小亮生日那天„„他都不忘挂上这两枝宝贝笔。” 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妈妈送给他的圆珠笔是怎样的一枝笔?”、“陆小亮无论到哪,他都不忘挂上这两枝宝贝笔。这是为什么?”,然后让学生在文中划出答案。就是这两个简单的问题,把一个段落的思路理得十分清楚了。其实学生在读划的过程中学到的还不止这些,如在描述圆珠笔时就引出了分号的作用“ 3 种颜色、3 个分句并列”让学生再次复习了分句,同时,还引出了一个比喻句。在第 2 个问题的教学中我又引导学生用 2 个反问句、一个陈述句清楚地分析了此段落。再次强调了反问句的作用,还带出了省略号的作用“他想,教授、作家、记者„„谁的口袋里不插两三枝笔呢?”(表示列举的省略)。
“读划”是语段教学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树立了信心而且养成了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做到了心、口、手的统一,这不是我们阅读的要求吗?而“问”又是对阅读的升级,所以,我在问的同时,也注意培养学生提问的本领。
2.2 找问题阅读法
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老师的提问、讲解代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不是积累而是灌输。我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文中的一些重点语段,选择了让学生来提出问题再教学的方法,哪怎么具体实施呢?首先选择一个语段,让学生自由朗读一会儿,然后小组讨论把问题收集起来;其次,通过集体讨论选取几个典型的问题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再次朗读;第三步就是通过学生来解决这些问题。经过一番朗读、讨论、分析学生对语段已较为熟悉了,最后我们就可以把剩下的问题一一解决。在这个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问题,这样气氛才会热烈。如在教学 《飞夺泸定桥》一文中的第 1 到 4 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提问,他们的提问如:“为什么红军一定要从这里过呢?”、“夺桥有哪些困难?”、“他们怎么个飞法呢?”等等这些问题就非常有水平。从中我们可以发觉学生已在老师的提问中学到了提问的方法,也有了自己的思维,他们完全具备了这个能力,哪我们还有什么权力去代替他们呢?当然有些学生也会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红军帽沿上不是有颗红星吗?他不是会闪闪发亮吗?难道敌人不发觉吗?”、“敌人难道连自己的部队行踪都不清楚吗?”等等,从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对问题的发掘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决不能忽视每个学生,特别是阅读本身就是一件多元化的事情每个人阅读的收获肯定是不同的。
2.3 分层阅读法
在日常语段教学中仅仅对内容深化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让学生对语段的结构有一定的认识,教会学生从全局看问题。这样才能为整个文章的阅读打下基础。在语段的教学中最好不要出现“分层”这两个字,因为学生一听到这两个字心里自然就产生了一种恐惧,他们往往把握不准“分层”的依据,所以我们最主要要做的事情就是教给他们分层的方法。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会把“分层”具体化为:“他们是分几个方面来写的?”、“写了几点啊”、“写了哪几样东西啊?”等等。总之,我把抽象具体化,在无形中教给了学生分层的方法,这样有助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自然连贯。如: 《飞夺泸定桥》一文中第 6 自然段“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几米高,是由 13 根铁链组成的。„„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在这段的教学中就让学生找描写了天险的哪几方面——“桥、水、城”三方面,在学生回答后我顺势提问:“怎么样的桥,怎样的水,怎样的城呢?”很快学生把描写桥水城的句子分别读给了我听,在学生找不完全是再适当指导。在这个语段的教学中,有学生把它分成了 4 层——“桥、水、城、敌人”,当然敌人应该归入描写城中,因为敌人的行动就是城内的情况。无论是三层,还是四层也罢,总之学生找了就有所收获,他们对文章的结构就有了自己的看法,这就是我们的目的所在啊!因此,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我总是心平气和、耐心聆听。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拓展阅读的实践
语段的教学是为了文章的阅读作好准备工作,他的方法自然同样适用于整篇文章的阅读,语段阅读教学成败与否直接决定着文章整体阅读的成败。但是语段阅读始终是零碎的我们的学生还需要整体的阅读能力,这就要让我们老师花一番心思了。下面我主要谈谈怎样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怎样培养他们实践阅读能力。
3.1 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有书可读,有时间读。
任何事情环境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在前面的字词句及语段的教学中,我已为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打下了基础,已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现在为了让学生有书可读,我整理一下以往只是摆设的图书架,因为原来几本破旧的图书已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于是,在开学初我自己出钱为班级增添了一个较大的图书架,然后我发动学生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把手中的书籍都放上书架,同时我自己也拿出了一部分爱书,当然图书的所有权还是学生的,另外我还专门指定了一个可靠的图书管理员。回头看看书架上的书,还是挺丰富的,什么《四大名著》、《现代汉语词典》、《成语大全》、《中华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等等,真像个小书店。有了图书还是不够的,我还专门给学生们开设了一堂自由阅读课和规定中午 12 点以后包括读报课的时间为阅读时间,充分保证阅读的时间。几个月下来,我发觉学生似乎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有问题找资料、有空闲翻书架。可以说到现在为止我们班的学生已经离不开这个书架了,我们的教室同时也成了一个阅览室,甚至带动了英语、数学、科学等课的阅读及资料查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交流,学生的知识积累越来越多、越来越杂,自然少不了老师的适当指导,不让学生的阅读成了囫囵吞枣。
3.2 从课文出发指导阅读
有了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我们就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这就是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完成的指导阅读。如果老师始终不给学生指明方向,那学生的阅读是盲目的,也将“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文章首先是系统的,有着极强的内在联系,是一个整体。因此,我们还应该从整体入手。平时我们把文章逐词、逐句、逐段地分解着阅读,现在我们就要教给学生一种整体的阅读能力。整体——部分——整体、综合——分解——综合,这是阅读活动中理解文章内容、握文章框架、感悟文章内涵、领会文章写法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所以我们应该认真钻研教材,从整体抓住文章的内在联系,抓住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规律性的东西,我们就往往能从中找到许多突破口,确定教学的整体框架。如《将相和》一文,讲述的是一个廉颇与蔺相如、赵国与秦国之间的三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看似三个独立的故事,其实他们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首先从两个过渡句“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蔺相如又在渑池会山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做上卿,职位比廉颇高。”把三个故事串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细细看来确实如此完璧归赵与渑池会见是将相不和的主要原因,才导致了负荆请罪的发生。而完璧归赵又是渑池会见的原因。如果不从整体来看,学生难以理解三个故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用因果关系把整篇文章给串了起来,也正是抓住了这个因果关系才使文章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一下子清晰了起来。
其次,我们可以找几个突破口进行教学。在抓整体、抓联系的基础上,选择一个合适的突破口设计一个阅读教学的整体框架是十分必要的。哪我们又怎么来选择突破口呢?如:紧扣题眼,即文章标题中的关键字眼,它是文章的窗口,通过它可以窥视中心,把握主旨。如《花潮》中的“潮”即题眼,我们很自然联想到“花”与“潮”的关系,用“似、好象”一串联我们就想到了本单元的重点——联想,“潮”就是作者的联想。第二还可以找找文章的要害,就像一位武林高手的死穴。
另外,在指导学生阅读方面,我们要充分重视读的效果、读的指导、读的评价。所谓阅读就是既须阅,也要读,缺一不可,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阅或只注重读,这都是片面的。学生学会了阅读我们还要提醒他们要重视阅读中的感悟、阅读中的积累和阅读中的创新。
3.3 精选文章,拓展阅读的实践
其实,我们周围就有很多现存的好文章。如第 11 册作业本上的一篇《父亲.大山》的文章讲述的是一个父亲在一次扑灭山火的过程中死了变成了大山,而长大的“我”又懂得了妈妈的话,于是大山成了“我”的父亲的故事。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了过渡句同时又是中心句的句子,让学生搞清了父亲与大山之间的深层关系。其实这样的文章学生很容易接受,因为对于“父亲”这个字眼学生有一种天生的亲切感,对于它的阅读十分投入。在这里我们用一种亲情打开了文章教学的大门。另外,在作业本第 11 册《窗外美景》一文更是让学生感动得流涕,在接下去的教学中老师无需更多的问题,只要用你那真挚的感情朗诵此文,学生似乎已经明白了一个道理:和别人分担痛苦,每个人的伤心都会减半。但是当人们一起分享幸福时,各人得到的幸福却会倍增。
首先,我们要为提问创设情境,这就是所谓的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对问题的解决,增强学生对问题探索的兴趣。
其次,我们还需要创设一个活动的情境来渲染阅读的气氛。活动情境是伴随着活动过程的,是活动的催化剂。教师设计活动情境的时候一定要与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融为一体。例如,我们朗读优美文章时,配上柔美的音乐,就会给人带来愉悦的享受。在小组活动比赛时,适度地喊一些口号,有助于激励学生进取。集体合作时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更为开放的舞台。
一篇好文章的教学我们还需要为其创设一个精心的文本环境。首先要精心设计导语。例如:《父亲.大山》一文,我认为学生一看到题目就应该想到为什么要把父亲与大山相提并论呢?对于学生只要老师稍加引导不难想到他们的共同点。其次,是要抓住重点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上面的《父亲.大山》有些学生也许不能立即理解,但当他们找到文中的过渡句“爸爸化成了大山。大山成了我的父亲时,学生们就茅舍顿开了。第三我们还可以通过反复朗读来体验情境。就像《窗外美景》一文,学生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感受那种动人事迹,感悟其中蕴涵的深刻人生道理,情促学顺理成章。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文中的图片、课件等来创设情境,为学生的阅读增添色彩,让他们在浓浓的情感中阅读,让他们在快乐中阅读。
第三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索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索之我见
新疆巴州库尔勒市第十小学
努尔曼古丽·艾买提 摘要:阅读教学应在《语文课程标准》新理念的知道下,一课堂为阵地,创新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等方面总结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方法心得,力求能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好的让学生得到熏陶,得到启示。
关键词:兴趣 团队合作 多媒体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过程中发挥着主题地位作用,占有很大课时量,特别在新课改背景下改进阅读方法尤为重要。几年的小月语文教学实践,本人总结了几点教学方法,与同仁共同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只有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队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执着的追求。从小培养兴趣,将使学生终身收益不尽。
小学语文教材里记叙文和文学作品占了大部分,这些课文写人、记事、绘景,状物、内容具体,形象生动。在学习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中精炼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他们里文章里生动的记叙和描写产生强烈的感受,在脑子里唤起相应的形象,在情感上引起共鸣。这是,他们就会被形象的画面说吸引,进入文章所描绘的境界;他们就越读越爱读,阅读当中得到乐趣。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也十分重要的。如果一开头就生动鲜明,隐忍儒生,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语文课本里有很多题目新颖引人。如讲《人桥》时,我在解题中讲到:“桥”时大家熟悉的建筑物,桥是用什么修建成的呢?同学们都能回答出:用木料修成的桥叫木桥;用石头修成的桥叫石桥;还有用钢铁修成的铁桥。今天我们讲的一种桥既不是水泥修成的,也不是石头造的,而是用人搭起来的“人桥”。引起了同学们很大的兴趣。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同学们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好处的。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十分尊重、爱护和善于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吧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做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来抓。
二、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任何事情环境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在前面的字词句及语段的教学中,我已为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下打下了基础已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现在为了让学生有书可读,我整理一下以往只是摆设的图书架,因为原来基本破旧的图书已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于是,在开学初我自己出钱为班级增添了一个较大的图书架,然后我发动学生做 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把手中的书籍都放上书架,同时我自己也拿出了一部分爱书,当然图书的所有权还是学生的。另外我还专门指定了一个可靠地图书管理员。回头看看书架上的书,还是挺丰富的什么《四大名著》,《现代汉语词典》,《成语大全》,《中华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等等,真像个小书店。有了图书还是不够的,我还专门给学生们开设了一趟自由阅读课和规定中午12点以后读报课的时间为阅读时间,充分保证阅读的时间。几个月下来,我发现学生似乎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有问题找资料、有空闲翻书架。可以说到现在为止我们班的学生已经离不开这个书架了,我们的教室同时也成了一个阅览室,甚至带动了英语、数学、科学等课的阅读及资料查询,上述的做法也保证了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阅读量,但在21世纪的今天学生不光要会读书,同时也要学会看电视、看生活,你课不要小看这一点,这可为语文教学增添了新鲜的血液,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创新能力我还会每月抽出一两节课时间来专门与学生谈天南地北,话古今中外,不知不觉,学生的阅读有了积累,我与学生的感情也交流了,也加深了这不就是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吗?“阅读”本是狭义的,这我把它“广义”了不是更好吗?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交流,学生的知识积累越来越多,越来越杂,自然少不了老师的自然之道,不让学生的阅读成了囫囵吞枣。
三、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思想的转变,如果教师认为教学是已教师为中心,老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听,学生只能把老师讲的内容记住就行,这样学生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学得死,知识面窄,更谈不上独立掌握知识的能力。时间告诉我们,学生要想真正学到知识,只有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老师是代替不了的。老师的主导做用只是外因,只有用外因去激发学生的内因,让内因起作用,才能引起质的变化,一点学习真正成为学生主管上的需要,那他们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成为学习的主人。当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知识日新月异,知识总量迅速增长,但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可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独立的探究新的领域,探取新的知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既要改进方法,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四、不断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渗透
我们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粗糙一代新人,培养一代新人,去建设两个文明的新世界,这是当前即为重要的战略任务。阅读教材每一篇都有鲜明的思想性。《新课程标准》里讲到,语文教学是一门思想性强的学科,它具有两性:一是工具性,二是思想性。这门学科的政治思想教育,是凭借阅读教材,在字、词、句、篇,通过这些语言形式来理解其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在语言文字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这就说明语言文字训练时语文教学的任务,思想品德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二者都很重要
五、树立教学的整体观念语文教学是一个多因素的整体。就小学语文来说,是由识字、写字、听写、听话和说话、阅读和作文诸多因素之间又有各自的体系。通过科学的排列组合,纵横联系,构成语文学科的整体。有些教师在教学课文时忽视了课文的整体,一篇课文,只注意其中某些词句,或者只注意开头结尾,或者偏重认识某些生字。或只讲求思想教育。凡此种种,都是忽视了整体。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课文的整体概念。在接触任何一篇文章时,教师首先要了解这片课文在本单元的地位、作用,重点读写训练项目是什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将其训练重点贯穿始终。对于学生来讲,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本课文的内容大意,知道主要讲些什么,而在后一部分一部分地深入理解,最后在总起来阅读,体会的才更深刻。另外深钻教材是树立整体理念的前提,钻研教材不仅要掌握每节课所教内容的训练重点,还有把握所教就内容与前后知识的关系,宋知识结构的整体出发,处理好今天与明天,上学年与本学年的知识内容上的关系,只要做到心中有数,就不会不把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粹,就会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有目的地进行序列训练。只有胸中有全局,分段把关,层层打好基础,处处围绕逐项训练,就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
第四篇: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之我见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爱作文的情感。生活是丰富的,作文是多彩的。所以,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促使学生达到心中有“物”,胸有成“竹”,引导学生从“要我作文”转变成“我要作文”,在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古代有一个笑话,说有一个秀才平时不用功,拿到一个作文题目,枯肠绞尽也才写了几个字。秀才娘子看着好笑,便上前打趣道:看你那难受劲,难道你们文人作文比我们女人生孩子还难不成?谁知秀才却说,那当然了,你们生孩子是肚子里面有,生起来当然就方便了;我作文是肚子里面没有,作起文来当然就难受得要命了。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几年了,语文同仁们在一些方面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作文教学方面也可以说成就斐然。但是现在的作文教学,特别是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依然存在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教师一味强调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文,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等内在的东西,以致于许多学生心中无物,腹中空空却又不得不写,于是乎只得胡拼乱凑,不得已之间说些空话套话以敷衍塞责。学生作文抠耳挠腮苦不堪言,教师批阅作文这儿修那儿改也是苦不堪言,往往一篇作文费时费力十几分钟半个小时,改得满篇皆红面目全非,可怎耐学生的作文就是长进不大。从刚才这个笑话我们不难悟出一个道理来,那就是作文必须心中有“物”,胸有成“竹”,心中无“物”,纵然有再好的文字功底也写不出好作文来。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达到心中有“物”,胸有成“竹”呢?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
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第五篇:小学英语教学方法之我见
小学英语教学方法之我见
小学英语教学方法有很多种。比如,直接法即大量接触真实的语言,进行真实的交流,靠大量重复模仿,强化记忆,养成习惯,教学反思《小学英语教学反思》视听法、听说法、交际法都属于直接法。以直接法为主进行教学,一定要有语言环境,要有高水平的师资,班额要小,学习和使用英语的机会要多。认知法不排除模仿,但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学习途径主要是通过理性思维,学习语音、语法、词汇知识,掌握语言规则,指导听说读写,举一反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语言能力。英语在中国是外语,中国学生学英语,不论是小、中、大学,都不能采用二语教学类型,而要以语言知识为拐杖,在运用经验学习的同时,要注意理性认知;对于小学生尤其要培养他们可持续发展的语言学习能力,不能排斥语言知识。而在我们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有限的师资力量,教师水平的相对低下,语言环境的缺乏,大规模的班级授课,都告诉我们直接法的教学方法不适合目前的小学英语的教学实际。
靠持续不断的语言知识,而不是“玩”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小学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但不能单靠唱歌游戏去学习,因为培养兴趣主要是为了学习英语。小学生学习英语不是英美的移民学习英语,只有不断学到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才可能培养持久的兴趣。目前我们的小学生每周只有100多分钟的英语课,单靠唱歌游戏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新鲜劲儿一过,孩子们就会厌倦。所以,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小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小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养学习能力,也难减轻学习负担。所以小学生还是应当认真进行语言学习。小学英语教学不应排斥基本的语言规则
传统英语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法是语法翻译法和听说法。语法规则的讲解和操练成了传统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随着交际教学法的兴起,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有所削弱。到了80年代,有的语言学者公开排斥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反对在任何教学阶段控制语法教学项目的做法。他们认为,只要在课堂上提供有意义的交际,语法就会被学习者自动习得。受此观点影响,80年代有一段时期,语法教学曾一度在部分外语课堂消失了。然而,物极必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反思,人们终于意识到了削弱甚至取消语法课的弊端,因此又重新思考语法在语言交际以及在外语课堂中的地位与作用。那么,我们现在所用的教材中,二年级就已经涉及了几种语法点了,难道能只靠训练语感就能让学生习得么?任何一位一线教师给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一些简单的语法还是应该一点一滴的逐步的渗透给学生的。
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因为教学手段的简单而否定教学实效,也不能把追求花样教学放在评判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上,我们的学情特别,所以,我们也应以不一样的方式方法来对待我们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