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彩静物
版画系基础课教学讲义
课程名称:水彩静物 授课年级:一年级
授课时间:2005.11.29——2006.1.6 授课时数:112学时 授课教师:薛守田
一、课题设置、时间安排与作业量
课题:水彩静物
授课时间:2005.11.29——2006.1.6 第一、二周:水彩静物速写
第三 —— 七周:水彩静物
二、总体教学要求与教学目的
一年级水彩静物教学目的初步了解和掌握水彩画工具的特点及技法特征逐步对水彩画表现的基本性能有一个全面的实践和认识、加强对色彩构成和色彩关系的研究和实践、要求画面完整、色彩和谐,具有一定艺术形式版画。
三、教学讲义具体内容:
水彩静物画
静物画,最早出现于十七世纪初叶,欧洲意大利画家卡拉瓦索乔(CARAVAGGIO1573-1609)是最初出现的静物画家。此后至十七世纪以后,荷兰小画派发展了它,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画种。静物画是水彩画中常用的题材,学习水彩画一般是从静物写生开始的。因为静物造型比较简单,形体静止不动,采光可控,因为较为稳定不易受季节气候变化影响。画者能偷窃的研究对象的行、色、质、空间和水彩技法。作为水彩画练习技巧来说,应注意两点:
一、始终强调重视培养和训练出学者的色彩感觉。
二、始终强调重视培养和训练初学者熟练掌握水彩画的工具,材料性能和水彩画的基本技 1 巧。因为这是水彩画的基础,可以为下一步学习风景、任务准备不可缺少的条件。
一、水彩画着色步骤
水彩画的形体塑造、色彩关系、空间层次都是由色彩在湿时或干后的相互重叠、连接而完成的。所以着色时需要根据景物的特点(如空间与质地的不同)来灵活制定一幅画的着色步骤。是采用先色光后形体的由浅到深的步骤,还是先深后浅,先远后近的步骤,或者是使用几上看包方法交互进行呢,都要有一个设想。同时还要考虑到天气条件。太热的天气,水分蒸发较快,宜于干后多次重叠;而润湿的季节,则易于趁湿进行连接与重叠。当然,在着色过程中,还可能发生各种预想不以的情况,需要及时调整。改变着色的方法与步骤。但这不意味着不需要制定着色的方法与步骤了。相反,由于画前有这样一个计划,才地掌握作画过程中的主动,才会使一幅画的形体与色彩由简到繁,由单纯到丰富,有序地成为一幅完整的作品。
二、室内色光的变化规律
室内写生因采光方向、角度的不同,便有侧、项、逆、平之分。再加上环境色彩的影响,物象上光色变化必然是很复杂的,但是,不管它是如何复杂总是有其规律可寻的。如果我们把物象的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来观察和研究,就不难发现这些规律。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认识和掌握它,用之于好物写生。归纳 2 起来,物象的色彩存在和变化 体上有下述几种:
(一)色彩冷暖变化规律
1、物象亮面色彩冷暖及色相,受光源色的冷暖与色相的影响。如果光源色的色光强,物象亮面的色彩冷暖就依光源色的色彩为转移,若光源色的色光弱,则物象的固有色的冷暖起主导作用。
2、物象暗面的色彩冷暖及色相,受环境色的冷暖与色相影响。如果环境色的色光强,物象的冷暖依环境色的色彩为转移,若环境色的色光弱,物象固有色的冷暖起主导作用。
3、物象的中间部分(中间调子,又称半调子),则是以固有色的冷暖和色相为主,同时又变光源包及环境色的影响,但不显著。
4、高光本身的色彩,主要看光源的强弱是而定,若光源包强,高光即光源包,同时还随着物体本身反光特性的强弱而不同。
5、明暗交界线部分的色彩冷暖及色调基本与暗部相同,只是在明度上更暗,色感更弱。
6、反光部分,属于暗面的组成部分,它的色彩变化与暗部基本相同,但在明度上较亮,受环境色的冷暖和色相的影响较暗部明显。
以上是室内色光变化的一般基本特点。而某些个别情况的出现,只能在一定条件之下才会发生,例如有一种室内色彩关系是亮面冷暗面暖,是由于吃天天空的冷色辐射,所以亮面就变冷了,而暗面变暖是受到环境色的影响。
(二)色彩强弱的变化规律
1、物体离光源近,受光面明度高,背光面明度低,形成对强烈的反差。反之物体离光源远,反差则小。
2、距视点近的物体感觉强,远的感觉则弱。
3、明度距离大体相同的物品,暖色系色强,冷色系色弱。
4、多种物品放在一起,其色相、黑白及冷暖对越大的越强,越小的越弱。
此外,色彩的空间透视变化规律,和上面所述大体相似:色彩纯度高的、暖色系的、冷暖及明暗对比强的感觉近,反之则感觉远些。
(三)侧光、迎光、顶光、平光(正面光)下物体色彩的变化规律
1、侧光:物象作感强,调子丰富,层次较多,亮面,半调子及暗面,反光等色彩变化明显,易于辨别。亮面受先原色的影响大,明度高低定于光源的强弱,色相既受光源色的影响,同时又呈现出固有色,除阳光直射外,一般怕冷。高光部则呈光源色,半调子部位,以固有色为主,同时受光源和环境色的影响,但不明显。明暗交界线(实为面),其色彩是固有色加深,同时受环境色的影响。反光部分受环境色的影响较大。从整体而言,亮部和暗部的色彩冷暖,总是呈现出相反的趋向。
2、逆光:逆光下的物品是主体深重,物象的外轮廓受光源的影响大,其色相色性主要反映光源色。有时外形呈剪影状,物体大面 4 积处于背光。色彩变化微弱而复杂,对比柔和,体感不强,其阴影形长而沉重,物体明暗关系就总体而言是上部暗下部亮。
3、顶光:光源来自物体的上方,如天窗射入的阳光或上方抽入的灯光,使物体朝上面的部位明度强,色彩的冷暖及色相受顶光光源色的影响,半调子部位的色彩以固有色为主,同时受光源及环境色的影响,但不明显,背光部分受环境色的影响大,因光源来自上方,水平面接受光源照射的面积大。因此,一般反光强烈,环境色影响明显。
4、平光:平光(亦称正面光)照射下的物体其轮廓清楚,体感不如例光下的物体强,但结构明确。色彩以固有色为,层次变化微弱,明暗、冷暖对比都不大,环境色主要来自背景的反射,反映在物体轮廓部位,但一般都不明显,画手光下的静物写生时,由于色彩变化较少,若不细心观察、精心处理,就容易使画面的色彩单调,特别是在物体之间色调、明度、冷暖区别细微的时候。更难找 色彩的变化,这时,我们就要采用比较的方法,概括起来就是:“明度相同从色相、冷暖上分;冷暖相同的从明度上分”。这样,就不难找出其微妙的差别写实风格的绘画,要求“真实”地表现物象。因此,画出物体的质感,就成为绘画不可缺少的要素,作为绘画练习的基本功来看,表现质感,也是很重要的技巧训练。表现物体的质感,是以其结构、光亮、重量、质地、肌理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来体现的。不同质地的物体,如木、石、陶器、金属等等,对光的吸收和反射 5 具有不同的特点。由此而构成“质”的外表特征,给人以不同的视觉印象,因而产生了“触觉”的联想效果。这说明我们可以通过描绘物体对光的吸收来和反射状态来表现物体质地的光滑、粗糙或是软硬等等特点。物体的种类很多,为了阐述方便,可将物体质地的不同类型,概括为以下三种:
(1)表面坚硬、光滑,结构紧密的物品,如瓷器、电镀器皿、玻璃和金属物品等,它们都具有强烈的反射光的作用。这类物品上的明暗对比强烈,受光源色和环境色的影响很重。反光相互映照,色彩变化多端,亮部的最突出点(或面),受光后成垂直反射,产生出最有表情的辉点(或城面)。因而高光强烈,物体的固有色相对减弱。表现这类物品,重点是表现其亮部、高光和反光的色彩。要画得坚实,肯定有力。除反光部分和明暗交界线处,第一遍色可用水较多外,其余部分都不宜过多,高光部位可留白纸底,然后用肯定的笔触干净利落地扫上光源色,使之明确。如晴部色彩弱,可先着上固有色后,再轻轻地在相应的部位上画反映的环境色(也可以反过来先画环境色再画固定色),还可在固有色不干时,用含不多的湿笔,提擦去一部分周有色,这时环境色就会自然而生动地显示出来。
电镀和金属物品,亮部到暗部的色彩及明度的变化都很复杂,一般界线都较为清楚,有时呈现出明显的条状带,在表现时要注意,玻璃器皿是透明或半透明的。要注意表现其折光和透光,折光的存在,往往会呈现出反射出来的耀光现象。这种精光点有时很多,但 6 其明度不会完全一样,需要分别对待和处理。玻璃的透光性很强,光源色、环境色以及其他物体的形,均易透过玻璃看到,因此,在表现时要综合作整体表现,不可孤立地去画。
(2)表面粗糙、柔软、质地疏松的物品,如棉布、呢绒、毛制品及鸡冠花一类的花朵等。它们由于质地粗糙、柔软和疏松,因此反光不强,色彩过渡不明显,明暗和冷暖对比均不太大,受光源色及环境色的影响也小。固有色相对突出,高光不明显,没有强烈的辉点。画这类物品要着重其固有色,同时找出微弱的光源色和环境色的影响,加强明暗层次的处理,用笔含水量要适当大些,笔触要柔和生动,交接要自然,可多用湿画法,利用其沙化和水色扩张的效果。运笔宜轻,虚实结合。因高学不明显,可用先画上物体的色彩再用干净湿笔提擦,使之自然显现。
表现毛制品,要画出松软的感觉。可用虚笔处理,运用水色渗透及扩张的效果来表现,也可以适当采用枯笔或飞白,但不宜用之过多,画得太实,毛的表现应注意表现毛端的外形,但只要画出其概括的关系即可,不可一根一根地去勾,否则会流于极滞。布和呢绒的厚度是有区别的。指纹的表现很易于体现它们之间的质地不同。布的褶纹较薄,用笔可以肯定一点,行笔也可快一些,布的招纹明显而较长,轮廓也清楚。而呢绒则厚重,相纹较为圆浑,其明暗过渡也相里甚小,因而多用湿画法,调出亮、暗及中间色彩,以湿时连接的方法去画。待半干时提出亮部。
7(3)第三类,塑料、皮革、陶器及木制品等等。它们的反光特性属于中等程度,光源色,环境色和固有色均能呈现,表现这类物品要结合实际,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技法。表现粗陶器之类的物品,可用沉淀法,有利于质的表现。
不同质地的物体,都有各自的肌理,如木纹、织纹、颗粒„„等等。在表现质感时要注意刻画,采用积色,沉淀等方法加以表现,有许多特殊法如食盐、油画棒、蜡笔、浆糊、海绵等恰当运用,对表现加强质感,是有着良好效果的。
有些静物充满了生命力,如蔬菜、瓜果、花卉等等。画这类物品时,应注意表一其生机,千万不要死板刻画,使其失去盎然情趣,用笔和色要生动自然,具有活力。
三、质感的表现和背景的处理
背景的处理:所谓背景,大致是包括写生台面和实物后面的衬布,墙面及某些天物。多数情况下指的是衬布而言。背景,是作为陪衬为静物主体服务的,亦如戏剧中的主角和配角,二者是不可或缺的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但又是有区别的。因此表现背景时,要认真研究主体与背景的关系,防止将二者等同或割裂开来对待。初学者在这方面常常出现两种倾向:一是不与主体比较、孤立地盯着背景画,结果将是只重视主体的认真描绘,而对背景则潦草从事,以致影响画面的整体效果而归于失败。因此,要坚持用全面观察,相互比较,整体表现的方法。注意表现其色相、明度、冷暖、虚实、8 前后的对比关系。必要时还要作一些适合艺术需要的加工。如果主体和背景二者关系过分谐调,就要强调它们之间原来不太明显的对比关系;如果二者对比过于强烈,就要注意表现统一使之谐调。
衬布作为静物的背景,往往由水平面(写生台面上的衬布)和垂直面(实物后面悬挂的衬布)组成。这两部分因有前后空间的距离,加之光源远近和角度的不同,就会产生变化。无论在透视、色相、明度、冷暖都不会一样,所以不能等同地去描绘,要画出变化了的关系。一般来说,前者明度高,色相清楚,后者明度低、色相较弱。如前者色暖,后者则较冷,反过来也是如此对比。至于水平面的上下、左右变化的关系,大体上也是这样。水平面与垂直面交界部位,对于画静物背景来说,是很重要的部位。它的色彩、明暗、结构等的变化极为复杂,同时还存在着主体静物的阴影,因此,既要表现出这些细微的差别。又不能画得过实,否则对处理空间距离是不利的。
画衬布,一般多用湿画法,丝绸褶纹有时可用于画法。如面积很大,要事先调好足够的角色量,有时也可以用三支笔分别调之受光、中间调子和暗部的颜色,有计划地衔接起来画。这是由于面积大,局部已干燥,再来调准每一种色彩会造成接色的困难。有经验的画家,往往根据衬布的皱纹、结构和画面的分割情况,将整个背景划分成几个区域,有计划地一个区域一个区域地进行。如果背景面积小,可先铺完整个衬布的大体色彩,然后逐渐加色调整完成。9 如气候干燥,可在着色前普遍用清水或淡色先涂一遍。这样也可以使还色较为从容地进行。
是先画背景后画主体静物还是相反?这个个问题不必绝对化。值得初学者注意的是。有些人常常把实物画得充分,报完整之后,才去画背景,这种方法并不妥善。因为先画主体物时,背景全是白纸,色彩无法对比,因而不易画准。一般说来,画那些色彩明亮浅淡的物体,如白色的鲜花时最好先画背景,把花的部位留白纸待背景画好之后,再用浅色画出白花,这样效果会好些。如果实物的色彩浓重而背景浅淡。当然也可先画实物后画背景。不过对初学者来说,最好还是将实物与背景交叉进行,画出一个总体的色调。然后,再分别进行深入刻画,不断调整两者之间的关系,直至最后完成。静物和衬布,一般多用淡淡颜色的,它较为适合以水彩表现。因此开始阶段尽可能画一些淡淡而又素净颜色的衬布,以后再画浓重色调和带有花纹的衬布为宜。
第二篇:水彩静物画法教学(推荐)
静物画,是指以表现现实生活中静止物象为内容的绘画。凡具有审美价值的、静止的物象都可以作为静物画的描绘对象。对静物的描绘可作为独立的画科进行教学和创作,也可以成为绘画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还可以作为造型基础训练的重要手段。由于静物的造型往往比较单纯,静止不动,置于室内,受光状况常较稳定,可根据画者的需要和能力组合描绘,对培养观察、分析对象的能力和提高绘画技能是条有效途径。因此,中外均采取静物写生形式进行绘画基本功训练。对于初学者,这种形式尤为适宜。
静物写生的训练程序
人们对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掌握有其过程和规律,都要经历一个由无知到有知再到博学,由不掌握到初步掌握再到熟练掌握的过程。静物写生训练,也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故必须从基础学起,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不断学习和训练。
水彩静物写生的一般训练程序,按静物组合的复杂程序排列常是:单个静物练习——简单静物组合练习——复杂静物组合练习;按用色难度排列常是:单色练习——限制颜色练习——不限色练习。在水彩静物写生的训练过程中,一般是把以上两种顺序综合安排,穿插进行。另外,根据学者的基础、需要、时间和教学者的习惯,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规律指导下也可作多种程序安排。有的以静物难度为序;有的以用色难度为序;有的综合安排但舍去某些程序又增加某些程序。如对于无绘画基础的初学者,就可能在单个练习之前,作涂色块练习;对基础较好的,也可舍去前训练,而有意增加作业难度。自学者可根据自己的基础情况,参照以上程序进行安排。下面分别谈谈单色静物练习和限制颜色的练习。
单色静物练习:是指用单一色相的水彩颜料来画静物。这种形式既是水彩又是素描,说它是水彩,是因为它运用水彩颜料作画;说它是素描,是因为它运用单一颜色来描绘对象。这种方法,多用于初学者从素描练习到水彩练习的过渡。它排除多种色彩表现的复杂任务,运用初学者在素描练习中已熟悉的方法去画水彩,这样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熟悉水彩画的工具材料性能和方法步骤上。任务单纯,解决问题迅速,是从素描向色彩画过渡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为造型打下良好基础。其具体做法是:用一种具有一定深度的水彩色,如赭石、土红、熟褐、生褐、深蓝、紫、深绿等均可,并加进少量黑色,将它们调配在一起,作画时根据需要用水冲淡使用。其着色程序常是由浅到深,由明到暗,由大面积到小面积,把画面铺满后,再根据需要逐层加深,直到调整完成。初学者要认识其意义,作一点单色静物练习是大有好处的。
限制颜色的练习:是根据静物组合的几个基本色相,有意限制几种颜色来作水彩静物练习,有的甚至从两三种颜色练习起,等熟悉其调和效果后再增加色彩进行训练。初学者画色彩画,一开始就用多种颜色是非常吃力的。因还不知各种颜色的性能,它们的色相、色性,以及不同纯度、明度的状况,更不知两色甚至三色调配后的效果和表现力。采取限制颜色的作画方法,就可以一一熟悉各种颜色的性能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逐步掌握各色的性能,充分发挥各色的表现力。同时,可养成分析对象色彩组合,注意画面色调和严格用色的习惯,培养以简练的语言求达意,以质朴的美姿去感人的艺术品质。
静物的选择和组台
画静物,首先要选择静物和摆设静物。怎样选择静物和摆设静物呢?下面看看《新疆瓜果》一画的静物选择和组合过程,然后再谈谈在静物的选择和组合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这样可能较为实际。
该幅画是为乌鲁木齐市中小学美术教师水彩画学习班进行静物示范表演时绘制的。
学习班主持人邀作者进行水彩静物示范,准备了大量瓜果、器皿、衬布由作者挑选。结果选择了哈密瓜、无核葡萄、红色果盘和红绿交织的壁毯作为道具进行静物组合。哈密瓜、吐鲁番的葡萄在新疆瓜果中自然最为典型,果盘和壁毯亦是新疆少数民族常用的生活用品。这样的选择既符合生活真实,又是艺术表现的需要,更增强了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其形色的选定,既是为了主体物的突出和画面的统一协调,又是为了加强热烈迎宾气氛的需要。
静物选定后则是进行静物设置。为了主体物的突出,将哈密瓜和几串无核葡萄置于果盘的中心部位,并将果盘放于位置较低的平铺壁毯上。这样的设置既符合新疆席地共欢的生活习俗,又可使观众产生亲临其境之感,有利于主题的表现。这个静物设置后,又在适当位置增放了几个苹果,这既是构图的需要,又增加了果品丰盛之感,并避免了哈密瓜和葡萄大小过于悬殊的缺陷。这组静物就这样设置就绪了。
上述例子可看出,静物的选择和组合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对描绘的对象有所感受,要有明确的构思。其次,根据主题、构思选取主体物,再根据主体物选择陪衬物。在选取时要注意内容的内在联系,既符合生活的真实又符合艺术美的要求。第三,静物的组合,要符合突出主体的需要,并做到合理自然。也就是说,组合物的形状、大小、色彩、质地的统一与变化,光线的照射,背景的处理,组合物的位置和关系等,都应有利于主体物的突出并符合美的原则。
总之,静物的选择和组合,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问,其中色括很多构图学的原理,仅此一例,难以一一述尽,这需要认真研究,不断实践去掌握。作为教学者,在摆设静物时,要阐述为什么这样选择和摆设,有机会也可以让学习者自己选择和摆设静物。这将有利于学生学刁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对静物的理解和艺术处理。
下面结合《青桔》一画,介绍着色方法的综合运用。这幅画有水果、丝织衬布、金属、玻璃、草编器皿等几种不同材质的物象,描绘时作者采用了不同的着色方法。为表现青桔明亮而模糊的高光,采用干擦法着色;为表现金属保温瓶明亮而清晰的高光,预涂白色油画棒遮挡;为表现玻璃和金属高光的差异,采取干后重叠留空,体现出玻璃的高光。草编果盘光色变化柔缓,采取干后重叠法描绘;绸巾底色与花纹色相距甚远,则采用并置法着色。总之,画法的运用要以表现对象为目的。
着色程序的安排
水彩画十分重视着色程序的安排,这是其工具、材料特性决定的。水彩画用水调和透明的颜色作画,色调的浓淡是借助亮度和色层的厚薄体现的,水分的多少,底层的干湿,接色的快慢,对画面色彩的准确性和表现效果关系极大,必须重视着色先后程序的妥善安排。水彩画的着色程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先浅后深或先深后浅
这是从色彩的深浅来分析画面着色的先后次序。水彩画是使用透明或半透明颜料作画,透明颜料深色可以覆盖浅色,浅色难以覆盖深色。因此,水彩画多是先画浅色,后画深色,先浅后深是水彩画一般常用的着色程序。这不仅对画面深色块和浅色块而言,并包括对单个物的深色和浅色而言。《西陲果香》一画就是从浅色衬布画起的。从画面深色画起或部分从深色画起,有时也是必要的。从深色画起一般容易用色肯定、明快、单纯、概括,适宜表现明暗显著,轮廓清晰,层次分明的物象,并有利于短期作业的迅速完成和对色彩、形体的概括。《新疆瓜果》一画就是从深色的背景画起的,但背景却又是从浅色部分先起的。
2.先主体后环境或先环境后主体
这是从主宾关系来分析画面着色的先后次序。主体物是画面的中心所在,一般在画面占较大面积,明暗显著,色彩突出,根据先画浅色、先画对画面起决定作用的颜色的原则,一般先画主体物,后画陪衬物和背景。这样的着色程序有利于主体物的刻划和表现。《丁香和波斯菊》一画就是从主体花头先画起的。但有时环境与主体物在明暗、色彩和虚实关系上距离较大,不先画环境则影响主体物的描绘和对整个画面色彩的把握,在这种情况下,又可能先画环境,后画主体物。如《新疆瓜果》一画。
3.全面展开,逐层深入或部分展开,一次直取
这是从画面的展开度来分析着色的程序。全面展开逐层深入是把对象各部浅颜色铺满后,再层层加深,逐步深入的着色方法和程序。采取此程序着色,便于画面的全面比较、调整和充实,是初学者易于掌握和比较稳妥的着色程序,适宜长时间作业,对复杂对象进行描绘(如《青桔》一画)。部分展开,一次直取是一部分画完或基本画完,再画另一部分的着色方法和程序。有经验的老画家多采用此程序作画,学习者则用在短期作业或对象复杂,画幅较大,又需湿画效果的画面,只能根据画面情况,将其分成几个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完成,才不失湿画效果。采取此程序着色,虽从部分着手,但必须整体观察,胸有全局,方能收到较好效果。
4.从鲜颜色画起或从灰颜色画起
这是从色彩的纯度来分析画面着色的先后次序。从鲜颜色画起,就是从色彩纯度高,易于辨认的颜色画起。此程序多用在色彩对比较强的画面,《水蜜毛桃》一画就是从鲜艳的水果画起的。在对象色彩调和、接近的情况下,又可能先找准画面灰色,然后再画纯度较高的颜色。这样,可以使个别纯度较高的颜色仍居于统一的色调之中,而不致走调,影响画面色彩的表现。《新疆瓜果》一画,就是先画灰色,后画鲜艳颜色的例子。
以上是从几个不同角度分析画面的着色程序,为的是述说方便,但对于具体作画来说,它又可能是几种程序同时并用,穿插交替使用。既可能是这一程序,又同时是那一程序;或是先采用这一程序,后又采用那一程序。将其多种程序置于一起对照说明,为的是使初学者了解着色程序并不是绝对的,只不过是在特定情况下,可能按某种程序着色更为适宜。有经验的画家可以从画面的任何一处画起,因为他善于解决遇到的难题。对于初学者来说,还必须学会妥善安排画面的着色程序,不仅考虑哪先画,哪后画,而且要结合着色方法、接色时间,对画面着色程序作详细而周密的安排。
室内光色状况分析
表现物象在特定时间、环境和条件下的光色状况是写生色彩的重要要求。为了使初学者在开始进行色彩画训练时,就能以写生色彩的要求去观察和描绘对象,进行光色变化规律的研究和探讨,现结合静物写生需要,对室内物象的光色状况作以下简要分析。
1.室内物象光色一般状况
室内物象一般受特定角度射入的天光照射,光线比较稳定、柔和,明暗和色彩对比不强,暗影较多。受天光照射的物体,明部较清晰;处暗影部分,色彩较灰暗,明暗也不清晰。
室内空间较小,物象的色彩空间透视变化没有室外显著,固有色较显露。景物之间的距离较小,色彩的互相影响较大,背景的色彩对物象影响也较显著。
2.物体明暗各部光色状况
物体的高光是物体上反射光最集中部分,亦称辉点。室内物体的高光一般是天光的反射,色性偏冷,其色相是天光色或接近天光色。
物体的明部受天光的照射,多是天光色和固有色的综合,一般偏冷。但如环境反光色比天光色更冷,明部在暗部偏冷的对比之下,也会出现偏暖的现象。
物体的半明部(或称中间调子、半调子)是侧受天光部位,也受环境反射光影响,但一般影响不大,因此固有色较明显。其色相是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三者的综合,又以固有色为主。其色调的冷暖一般以物体固有色的冷暖状况为转移。
物体的反光是接受环境反射光部分,受环境色影响较大,其色相是固有色和环境色的综合,常以环境色为主。
物体的明暗交界部分,是既不受天光照射,又很少受环境反射的部位,故色度较深,其色性冷暖一般界于明部与暗部之间。但在明部受冷光照射,暗部也受冷光反射的情况下,这部分色性则偏暖。反之,则偏冷。
3.光照角度不同所产生的变化
正面光照射的物体,光线从画者方向射向描绘物,物体中间明,边沿暗,明部面积大,变化丰富,暗部面积小,变化较少。物体明暗变化微弱,光色现象不明显。
侧面光照射的物体,光线从侧面一方射向描绘物,物体呈半明半暗状态。受光面光源色明显;背光面环境反光色突出;中间部位固有色清晰。物体明暗层次多,色彩变化丰富。如《西陲果香》一画。
逆光的物体,光线从画者对面方向射向描绘物,一般呈上明下暗状态。物体光色变化显著,冷暖对比强烈,明暗对比突出。明部面积小、变化少,多受天光影响,色性一般偏冷;暗部面积大,反光明显,色彩变化丰富、透明,色性一般偏暖,如《水蜜毛桃》一画。
总之,室内物象的光色变化是极其丰富的,它是物体固有色、环境色和淘汰色相互作用的结果,描绘时它又与物象位置、画者角度、画面色调密切联系。研究物象各部色彩变化,就必须把几方面联系起来进行具体观察、分析和比较。机械搬用以上规律不能表现千变万化的光色世界。
小色稿的练习
静物写生中的小色稿,是为了绘好一幅静物在绘制前所作的小幅色彩摸索练习。在正式画一张色彩画之前,先画一张或数张小色稿是非常必要的。这就像进行一项新工作前的试点,生产一种新产品前的试产。目的是通过试验发现问题,解决疑难,摸索工作规律,为正式进行此项工作创造条件。画小色稿对于静物、风景、人物写生都是必要的。
小色稿练习的中心任务是研究和把握对象大的色彩关系与明暗关系。在小色稿的绘制过程中,必然会对绘画诸因素进行研究和试验,并获得绘制过程中的经验。譬如:构图处理、方法步骤、着色程序、色彩调配、用笔等方面的研究和经验积累,这是无疑的,而且这些方面的收获对绘制正稿也是有益的。然而,这并非是绘制小色稿的主要任务和目的。如色彩小稿在把握对象大关系上确有所获,它将为绘制色彩正稿提供有益参考,为把握色彩大关系奠定基础。这些对于画好一幅色彩写生是至关重要的。
绘制小色稿的方法,是在初接触对象的新鲜色彩印象下,在小块画纸上把对象大的色彩关系、印象和气氛记录下来。它不求画面的完整和细致,要置细节于不顾,不择手段的摄取对象大的色彩状况,一次未达到者,可通过调整修改或多画几张,达到准确而概括地体现。初学者画小色稿常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草草几笔,大的色彩关系未体现也不修改,这是对小色稿不重视或误认为小色稿就是寥寥几笔,不需修改所致;另一种是画得十分完整细致,把小色稿画成了正稿的缩样,这是不理解画小色稿的目的和意义,混淆了小色稿同小样稿的区别所造成的。以上两种情况均不符合绘制小色稿的要求。
画好小色稿,关键在于整体观察和善于概括提炼。写生色彩要求表现对象的色彩关系,把握对象色彩关系的关键在于整体观察,全面比较。方法是以描绘主体为视觉中心,一眼看到对象全部,进行广泛而全面的色彩比较,以求得色彩关系的准确。这是写生画把握色彩关系的关键,也是画好小色稿的前提。再者,艺术不同于自然,概括、提炼是艺术不同于自然的特征,小色稿在较小的画面里,体现对象大的色彩关系和明暗关系,自然更应注意概括和提炼。画小色稿时要有意舍弃其不必要细节和明暗层次,以概括、洗炼的形式,体现对象色彩基本特征,否则就达不到绘制小色稿的要求。《熟透的苹果》是正稿和小色稿的对照,可以从中看出它们之间的差异。
总之,绘制小色稿对绘制正稿,把握大的色彩关系是十分有益的,对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训练概括、提炼的能力,也是有好处的。初学者一定要养成绘制小色稿的习惯。
质感的认识和表现
不同的物体具有不同的质地。质感是指造型艺术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段,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物体所具有的物质。真实而生动地表现出不同物体所具有的特征,是写实绘画表现真实感的需要,是静物写生的突出要求,是衡量绘画基本功的重要方面。初学者要注意利用静物写生描绘不同物体的良好条件,锻炼和提高对于不同物体质感的表现能力。
绘画表现物体质感,就是表现物体质地所显现出的可视特征。不同的物质材料构成不同质地的物体,不同质地显现出不同的可视特征。如坚硬或柔软、光滑或粗糙、厚重或单薄、透明或不透明、蓬松或板结、鲜嫩或枯萎等特征。绘画是造型艺术,它一般不直接显现实物,对于物体质地和真实感的表现,是通过描绘其可视形象来表现。即通过线条、明暗、色彩、笔、材料等表现手段,在平面上描绘出物象的形体、纹理、表面及吸收和反射色光的状况等质地可视特征,并借助于人们的经验和联想,形成某种质地的感觉和实物的印象。如表现了物体的折光现象,就可以使人感到这是透明的物象。又如具体而准确地表现了某一玻璃器皿的折光、反光、形体、纹理、表面等质地可视特征,人们就可以认定是描绘的这一玻璃器皿,而不是其他物象。绘画就是在平面上,通过表现物体质地可视性,表现物体的质地感,简称质感。
表现物体质地感,要抓住物体质地主要可视特征和典型部位进行描绘。物体质地可视特征是多方面的,包括形体、表面、纹理及吸收和反射色光的能力等,它们之不同,则是显现不同质地物体的可视区别。描绘时,均应注意体现,但其仍有主次之分。如金属制品和木制品质地不同,其形体、表面、纹理及吸收和反射光的能力也就不同。金属反射色光的能力强,木器反射色光的能力弱,并有突出纹理,这是它们各自的主要可视特征。表现时,在拒绝其他可视特征的同时,要重点抓住主要可视特征进行描绘,甚至进行强调和夸张,金属和木器的质感就能很好地表现出来。另外,有时由于各种原因,其可视特征表现得不够典型,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选择其他体现质地可视特征的典型部位进行描绘,排除其偶然因素,达到对物体质地的突出体现。
水彩画表现物体质感,要动用各种技法手段。形体、明暗、色彩准确,这是色彩绘画的共同要求。用水彩画工具材料表现物体质感,就要动用水彩画各种技法手段。即不同着色方法、笔触、留空技法等的恰当使用,才能使不同物体的质地在画面上准确、生动地体现。如用干画法表现质地坚硬的对象,湿画法表现质地柔软的对象;用不明显笔触表现表面平展的对象,明显笔触表现表面粗糙的对象;用明显留空表现反射光能力强的对象,柔和留空表现反射光能力弱的对象等。总之,水彩画技法多样,表现物体质感时,就必须深入观察、分析,比较各种不同物质的可视特征,根据表现质感的需要,灵活和创造性地使用不同技法,在白色的画纸上就可以表现出光彩夺目、质地万千的对象。下面谈谈《糕点饮品》一画的质感表现。这幅画主要是糕点、玻璃器和挑花桌布几个不同质地的物象。为其质感的表现,我注意研究了它们的质地差异并运用不同技法进行表现。糕点柔软而蓬松,形体变化柔缓,色彩变化细徽丰富,描绘时我运用接色法接画出渐变的基本形色,再用干后重叠法并以隐晦的笔触表现其形体的缓转和色彩的细微变化。玻璃器坚硬、光滑而透明,形体转折流利,高光、反光、透光均较明显,其厚薄及所盛物的颜色决定着色彩的变化,描绘时我强化了高光、反光、透光的表现,多采用湿时重叠法表现其厚薄和盛物状况。白色挑花桌布柔软、单薄、透底,转折缓、折纹显,其色彩因光照和厚薄透底状况而改变,描绘时平面桌布我用油画棒预画出织纹后再涂底色;立面桌布则是先涂底色再吸洗出花纹。通过以上诸多方法,几个不同质地的物象质感就突出地表现出来。
水彩花卉的画法
花,色彩艳丽,形态多姿,为人们所喜爱,为画家所描绘。画家描绘花的美姿,不但可以美化生活,振奋精神,而且可以借花的美质表现一种精神和品格,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然而,由于花的种类繁多,形状、色彩、姿态各异,加之其质地柔软、透明、鲜嫩,更增加了表现的难度。画花卉是绘画基础训练中较难的课题。
花有数千种,各有特色,不能一一谈及。但从其外形分析,不外乎有大花和小花、单瓣和复瓣的差异。结合《丁香和波斯菊》一画谈花的画法,就可侧重介绍中小型花和单瓣花的画法,并推及大花和复瓣花头的画法,有举一反三之助。下面具体谈谈《丁香和波斯菊》一画的绘制过程。
设置:丁香花小而碎,多个花头长在一起,近似串串葡萄,姿态多样,色彩优美,为了丰富画面,则又寻来几枝波斯菊,插入玻璃瓶置于丁香花的偏后部位,桌面仍感空虚,便随意撒放了几个花瓣。两瓶花安放好后,作者对花的主次、疏密和不同朝向进行了调整,形成了浅灰色背景托深色花,深色花衬浅色花的状况。这样,一个主次分明、层次清楚、疏密适当、统一而有变化的静物设置就显现出来了。
构图:根据整个静物的组合状况,采用了横幅构图。勾画轮廓时研究了整个静物的外形变化和留空状况,使其既不拥挤又不空虚,外形具有节奏变化。为了表现花和叶的生动姿态和组合状况,对花和叶的大小、疏密、前后、隐显以及俯、仰、向、背进行了认真观察和勾画,主要花勾画细致,辅助的花和叶仅勾画其外形。这样在勾稿时就分清了主次,给着色用笔留下了创造的余地。
着色:着色前对整个静物的色彩组合状况进行了观察,对着色方法和程序亦作了分析和安排。这组静物比较明亮,黄灰色环境包围着紫色和红色两组花束,紫、红两色花束又衬托着明亮的浅色花头,色彩艳丽、层次分明、主题十分突出。着色以干湿画法相结合,从浅到深较为适宜。根据这种分析,涂绘大调子时,从浅色花头和水罐画起,仅画出浅淡的基色;然后将纸染湿,用大笔接画背景并力求一次画准;在背景未干时就重叠模糊而虚远的花和叶,井逐步画向较清晰的及至玻璃瓶和桌子。主要花头和前突的部分物象,等大体色干后用干后重叠法再进行加工。这幅画朝前的浅色花头是重点描绘对象,丁香花小而碎,加工时未一一刻画,主要是画出花头组合的大的形体、色彩、明暗和层次,在其基础上仅对个别突出花头进行加工;波斯菊是单瓣花头,视其单薄但有体积,描绘时我抓住它俯、仰、向、背的不同朝向,花瓣起伏及其转折的表现,其体积状况就显现出来。
花难画主要有两方面难题:一方面是因为花的种类繁多,形色多样,俯、仰、向、背更是变化复杂;另一方面是花束组合,外形起伏多变,花叶四散难以表现。描绘花主要在于先画好花头的形体起伏和明暗色彩变化,以体现其基本形体特征和色彩,在此基础上再抓住个别突出花瓣深入描绘,以表现其个别特征和生动姿态;表现花的组合,首先要把握花束组合大的外形变化,然后再分组描绘其内部起伏,并靠虚实和不同朝向体现其花叶四散的整体形态,这是画花的基本方法。总之,画花要研究其自然生长规律,并遵照艺术规律去概括处理,任何复杂的花束都能真实、生动和艺术地表现出来。
第三篇:水彩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共)
第三节水彩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一、授课名称:水彩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二、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水彩静物作画的方法步骤,并较熟练的运用水彩画的技法。
三、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静物写生的观察方法与写生步骤。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使学生熟悉水彩画的工具材料及其性能。掌握静物写生的方法与 步骤。
2、水彩静物的干湿画法的掌握和运用。
五、学时分配:10学时
六、教学方法:
演示法、参观法。以技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适当进行技法表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坚持讲授示范,辅导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七、教学手段:
讲述、教师示范
八、教学内容:
水彩静物写生的训练,总的来讲其目的是培养初学者认识色彩,运用色彩和以水彩技法表现对象的能力。因此应从总体来安排不同阶段的练习,并有所侧重地对每一个阶段提出要求,主要有几个方面的训练内容和方法。
(一)关于掌握水彩工具,性能及水彩画的基本技法的练习。
(二)关于认识运用色彩能力的练习
(三)关于静物质感的认识和表现的练习
(四)关于培养对空间感的认识和表现的练习
水彩静物的着色方法有两种即干画法与湿画法,前者需要由浅入深,从大面到细部全面铺开逐层叠画,要求每遍颜色的透明度很高,而后者则需一气呵成,准确果断。最好的方法是干湿相互交替运用。着色中具体进程原则应该是先浅后深,先湿后干,但也不能绝对。要掌握分寸留有余地,所画程度要恰到好处,留有补笔,调整的余地。
一观察物体,确定构图
静物摆放好后,学生可选择写生的位置,坐下来认真观察静物,然后考虑构图。构图的原意是设计,即画面的布局安排。静物画的构图必须把握几个原则,即平衡、均稳、变化、统一。要求尽可能不要重复,反对四平八稳,搞老一套。静物的构图力求饱满,以便于刻画;另外要运用现代构成原理,追求画面的设计意识,追求形式美。
二打铅笔稿
水彩画打稿用B或2B铅笔。若铅质太硬,会将画纸划出深痕迹;铅质太软,则会将画纸弄糊搞脏,使涂的水彩污脏,影响透明度。打铅笔稿要准确、肯定,包括轮廓线投影和高光等都不能似是而非,以免到上色时犹豫不决。
三从主体物开始,铺出整幅画面的基本色调
水彩静物上色,初学者往往是不知所措。一般来说,应该从主体的静物开始。如果主体物多,则从主体物中最浅的物体开始,因为这时的调色盘、笔和水都很干净,若从重颜色的主体物开始,到画浅颜色的主体物时还要洗 笔、洗 调色盘乃至换清水等,比较麻烦。另外,水彩画与油画、水粉画不同之一就是只能重颜色覆盖浅颜色,而不能浅颜色覆盖重颜色,因此必须由浅颜色物体开始画到重颜色的物体。当然画无定法,对于一个技法熟练的水彩画家来讲,也有从重颜色的物体画起的。铺画面的基本色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用大笔画,以防扣细部而不敢下手,画得支离破碎。
第二,不要考虑细小的形,要“致广大”,要把自己对物体大的色彩感受和色彩关系画出来,包括投影、背景和衬布等。
第三,速度要快,不要拖拖拉拉,修修补补,拖泥带水。
四 深入塑造
水彩画的深入刻画较难,因为刻画遍数多了容易脏、焦,而刻画遍数少则很难到位。这就要求作画者分清主次,把握整体。一般来讲,主体物可画三四遍,而陪衬物可两三遍,衬布和背景尽量一两遍完成。另外,画背景调色时笔含水要多,用笔要大,画到主体静物时用水要少。所有物体的暗部和投影尽量要少反复,一两遍最好画成。画静物画一定要重视物体的投影,特别是主体物的投影要画得重一些。不少人画物体时只盯着静物,而忽视投影,结果物体缺乏量感。还有,一定要处理好静物与背景、静物与静物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明度
对比关系,色彩冷暖关系等。对于静物受光部周围的背景一定要画够、画准,否则物体的亮面就亮不起来。背景是作为陪衬为静物主体服务的,因此表现背景时,要认真研究主体与背景的关系,防止将二者等同或割裂开来对待。衬布作为静物的背景,往往是由水平面和垂直面组成,这两部分因前后空间的距离加之光源远近和角度的不同,就会产生变化。因此既要表现出这些细微的差别,又不能画得过实,否则对处理空间距离是不利的。画衬布,一般多用湿画法,丝绸褶纹有时可用干画法。要与画实物交叉进行,画出一个总体的色调。然后,再分割进行深入刻画,不断调整两者之间的关系,直至最后完成。最后,就是要突出重点,注意处理好主与次、虚与实、前与后的关系。一幅静物画中不可能每个静物都刻画得十分突出,要有重点,要突出重点。凡重点的物体都要刻画得精致、扎实、具体、生动。其他的物体相对要放松一下,刻画得相对概括一些。
五 调整完成调整的目的是使画面更统一,更整体。主要抓两头,即检查重色给够了没有,若没有给够就加重深颜色。另外,检查亮的地方亮起来了没有,若没有亮起来,就采用洗的办法。还要检查亮的物体周围的色彩是否太浅或者太灰,这样也会使亮的物体亮不起来。还要看背景花不花,若花就用大笔统一一下。最后还要检查整幅画面的空间感强不强,若不强,该减弱的要减弱。
正确的作画步骤程序是顺利完成画面并使其达到预期艺术效果的保障,对一气呵成的水彩画更显得重要。
六、作业布置:
1、不同质地静物组合写生2幅,尺寸:半开。
2、不同质地、不同光源下的静物组合速写2幅、尺寸:4开。
3、较复杂的静物组合写生1幅、尺寸:半开。
4、创作静物1幅。尺寸:半开,教学总结、观摩:
在课程进行期间,每两周进行一次教学小结、根据学习期间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小结,以利下段教学顺利地进行。课程结束时进行观摩。观摩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总结经验,退定成绩,找出不足,以利教学的提高,在观
摩中师生共同相互交流体会心得,相互探讨,既要对问题针对性强,又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以利今后的教学。
参考书目:
《水彩画》杨云龙高等教育出版社
《色彩教程》党天才 主编 西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第四篇:水彩教学大纲
《水彩画》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三年制(专科)总学时:18 学分:1 编号: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水彩画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色彩理论知识和自然光色变化规律,熟悉水彩画及其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使学生在绘画中将感性认识理论化、科学化,并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法,运用理论知识指导水彩表现技巧,提高学生水彩修养的创造性和水彩的思维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解决造型艺术中诸多最为基本的问题,从而逐渐在技术和经验的获得中具备表现自然的能力,为独立地进行艺术创作做准备。通过静物写生或外出风景写生将色彩理论与水彩实践相结合。初步了解水彩艺术中“水”、“色”、“时间”三要素在作画过程中承担的重要作用;了解由水彩丰富的偶然因素所产生的水彩画独有的艺术魅力,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优秀作品成熟的绘画理念,开拓眼界,提高个人艺术修养。
二、教学目标
水彩画教学的目的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色彩的艺术特点以及形象与色彩的相互关系。
2、掌握水彩画的特点和写生步骤与方法掌握工具及材料的应用。
3、正确地运用色彩观察方法,从整体出发,通过对比区别色彩倾向,表现出他们之间的色彩关系。在写生过程中逐步掌握色彩调配,色彩对比和谐调等规律。
4、掌握用色彩塑造形体,表现立体空间的方法。
5、通过写生了解水彩画的各种表现技法,掌握构图的基本原理,提高组织画面的能力。、6、认识画面整体关系的重要性,提高驾驭画面的能力。
7、具有对色彩的记忆、想象在创作中运用的能力。
(三)观察研究
摆在初学者面前头等重要的大事是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在作画之前,先将静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整体观察和分析,而整体观察应始终贯穿在整个作画过程之中,要从色彩诸因素的相互联系中观察色彩。从相互比较中找出色彩变化关系,在变化中找出主调色彩,要敏锐地捕捉色彩总的倾向,确定基调,然后再进一步分析研究局部的色彩关系。但又不能陷入局部孤立地观察色彩,还要回到整体以观察色彩。
(四)水彩画写生的方法和步骤
1、构图与画轮廓,构图应注意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a、对对象的位置、结构、比例、形体特征要准确而肯定。b、物体、景物、人物的位置距离要有疏密、主次、远中近的变化。要注意视点的高低、角度与表现内容的情感联系。
2、铺大色调
3、大体塑造
4、深入刻画
5、整体调整
四、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时安排
《 水彩画 》课程于第三学期内开设。授课每周2学时,共9周,合计18学时。各章节教学内容的学时分配如下:
第一章 概述(2学时)
第一节 水彩画的概念及特征 第二节 水彩画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章 水彩画的工具和材料(1学时)
第一节 水彩画的工具 第二节 水彩画的材料及特性
第三章 水彩画技法(2学时)
第一节 基础技法 第二节 特殊技法
第四章 静物写生(13学时)
第一节 水彩写生的步骤与方法
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五篇:水彩总结
水彩总结
在经过这几周的课程后,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水彩的魅力,但同时也感觉到了自己有太多的不足,在造型上、色彩上、包括在构成上面的安排也是。老师在这几周的时间上也教会了我们很多,很尽心尽力的教我们,尽可能的让我们能学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