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跳绳

时间:2019-05-15 01:38: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跳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跳绳》。

第一篇: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跳绳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跳绳

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初步发展估算意识。

2.锻炼学生的观察比较、口头表达、交流参与和应变能力。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竞争意识及团结合作精神。〖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让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教材着眼于跳绳这个游戏来教学新知识,既方便又实用,既适合城区学生又适合农村学生,特别适合像我校这样由农村小学转化而来半城半乡的学生。教材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抓住所有儿童的天性好玩来设计。取材于学生所熟悉喜爱的活动,让

学生感到亲切、生动有趣。让学生自己收集数据、自己比较,体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校属区级学校,各项硬件设施都通过市区教育局的验收并达标。2018年就实现多媒体电化教学,从2018年起进行课改实验。本校虽属城区,但确切地说是城乡结合部,即村小的转化。我任教的实验班共36名学生,大多数学生来自个体户及菜农家庭,他们除了好玩、好胜的天性外,个个爱说、敢想、乐问,接受能力强。

第 1 页 〖课堂实录〗(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吗?(喜欢。)那么我们这节课就到室外去举行一次跳绳比赛好吗?(学生欢呼雀跃。)

师:到室外去之前,你们先估计一下自己一次能跳多少下?比谁跳得多,比谁跳得少?

生1:我平时一次能跳70多下,没人超过我。生2:我肯定比小红多。

小红:那不一定,我肯定比你跳得多。

(学生七嘴八舌大多数都认为自己比别人跳得多。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学生跃跃欲试,想显示一下自己比别人强。)

师:好,既然大家都不服气,那么请每位同学数清自己一次跳的下数,再好好比一比,到底比谁多,比谁少,多多少,少多少,好吗?(二)探索新知

师:刚才同学们都显示了自己跳绳的本领,都很棒,下面请同学们报数说出多多少或少多少。

生1:我跳了45下,小明跳了40下,我比他多5下。生2:我跳了50下,小华跳了54下,我比她少4下。教师边听边有选择地板书几名学生的跳绳数。

第 2 页 小东小红小亮 624870 师:请一位同学说说小东比小红多跳多少下?

生:小东比小红多?(吱吱唔唔,摸着头说不出来,很多学生都在说多互相议论后有学生站起来。)生1:小东比小红多14下。师:你算得真快,能说说算法吗?

生1:我用62-40=22,22-8=14。(教师鼓掌,学生跟着鼓掌。)生2:我也算出来了,是14下。师:你能说说算法吗?

生2:我是在48的基础上数的,数一下打一点共14点,即14下。

师:这也是一种方法。

生3:这种方法太呆板,假如遇到几百几千的数,既费时又易出错。

师:你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生3:(不好意思地笑一笑)还没有。

生4:我也是数出来的,但不是一个一个地数。48数2下成为50,62-50=12,12+2=14。

师:这种数法不错,运用了凑十法。(教师边表扬边板书。)生5:跟前面一样列竖式计算。师:好,列列看。

第 3 页 板书: 6 24 8 ________ 1 4 师:说得不错,这种竖式通过借十法来算既方便又快,请同学们再用这种方法算一算小亮比小东多跳多少下,小红比小亮少跳多少下。

(学生自由练习开始找这个、找那个比多比少,叽叽喳喳好不热闹。)(三)巩固练习卖商品

1.师: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今天小白兔想请大家帮个忙,小兔妈妈出远门了,小白兔照

第 4 页 看商店,几位客人来买东西(电脑演

示收的钱数及商品价格,轮换出示任一种商品),应找多少钱?

2.学生计算抢答。

(把所学的知识向实际生活延伸,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四)总结延伸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自己认为自己表现得怎么样?不服气的,下课再比一比。

(让学生有课虽止,趣尤浓之感。)〖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组织上充分利用学生爱动好玩的天性,抓住其心理特征,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树立自信心。为了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巧妙地布置数跳绳的次数及谁多谁少,自然地引入本课内容。这样学生兴趣高,下面的教学自然就容易多了。

怎样使学生想算理、找方法,充分发挥其潜能呢?出于这样的考虑,我进行新的教学实验,充分利用学生的天性好动好玩的特性,让他们根据自己收集的实际数据,在玩中来比多比少,然后教师收集与教学有关的数据,请他们帮忙算,以显示其聪明才智,挖掘潜力,充分利用学生的玩来达到教学目的,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这种轻松自在的玩中互相探讨,相互启发,得出算理,掌握多种计算技巧。这样,第 5 页 既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又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使他们的潜能被唤醒,内在的个性得到展示,发展了推理能力、想像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的展现,教室里有一种热烈的交流氛围,而这一切都与比有关。在比的过程中,面对生2的笨方法,教师不武

断否决,而是让其他同学在比较的基础上让他明白简便方法。正是这样,学生讨论的气氛高涨,个个都抢着说,急着找方法。整个过程教师不作过多干预,也不让学生坐在凳子上沉思默

想,而是他们自己玩、自己比,试想在这种玩中谁能说他们没有思考呢?同时还尽可能让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把时间真正地还给学生。从侧面还可以看出,学生的数学知识是通过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而这一点恰恰是教师在引导学生玩的基础上建立的,改变了以往的教室安静、学生坐好、教师讲好 的教学模式,在这里学生是主体,他们自由地比争。在这种热烈的氛围中,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今后自编应用题或应用题补条件填问题的教学埋下很好的伏笔。因此,在玩中学数学,既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又能发展其思维,也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我认为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教学方式。〖案例点评〗

第 6 页 在以往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脱离生活,学生毫无成功感和兴趣可言,为此,教师以学生喜爱的跳绳游戏为出发点,精心设计玩并执教本课。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1.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成功的根源

组织教学时,教师利用学生比一比比谁多比谁少这种好胜的心态,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下面的教学活动中去;结束教学时让学生再利用所学知识一比胜负,让这种竞争状态保留到课后。但在组织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到室外比却未规定在相同时间内比多比少,因此耗时有可能过长,因此课前备绳、定时、分组很关键。

2.教师把握的度较好,学生主体地位较突出

比如学生收集的数据跳的次数绝不可能一样,教师抓住这个差异先让他们自己比,然后在他们比多比少时抓住与教学有关的数据624870让学生自己探讨算理。教学中,鼓励多种算法,然后讨论简便算法,对生2的笨方法不武断否决,而是把这个问题让学生比较。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展现,充分发挥教师的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不足之处:教师最后没有让学生讨论哪种计算方法好,哪一种最简便,哪一种最适合自己;对生2的方法不武断否决是对的,但最后没有指出它确实是一种较费时的计算方法,应予以否定。

第 7 页 总之,整节课寓数学于玩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抢学,较好地建立了探索式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第 8 页

第二篇: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动手做(二)

学目标〗1.通过折纸、剪纸、拼图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2.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3.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教材分析〗这是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中图形的认识部分的教学内容。本学段要求学生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本节课的目的是通过折纸、剪纸、拼图等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四种平面图形,培养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本班学生来自城镇,全部受过正规的学前教育,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认识。经过近一年的课改实验教学,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良好学风。一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较差,不喜欢枯燥的讲解和分析。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由他们喜欢的折纸游戏引入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想像力、创造力。〖教学设计〗(一)活动一:折一折师:首先,请大家拿起面前的正方形纸,把它折成相同的两部分,然后举起来说说它发生了什么变化。生1:它变成了两个一样大的长方形。生2:它变成了两个三角形。师:(假装奇怪地)咦,都是正方形,怎么有的变成长方形,有的变成三角形,什么原因呢?生1:因为我们折的方法不一样(用手比划),我是斜着折的,他是对折的。师:(拿起一张纸示范,明白了似地)噢,有的是沿对角折的,有的是对半折的,是吧?生:(高兴地)是。师:真是些聪明的孩子,现在请将桌面上的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全部对折,看看它们的变化,然后在班上汇报。生1:我的长方形对折后变成了两个正方形,圆变成了两个半圆,三角形变成了两个更小的三角形。生2:我的长方形变成了两个三角形。生3:我把长方形折成了两个小长方形。师:现在请同学们沿对折线将这些图形全部剪开。(学生剪纸)(二)活动二:拼一拼师:我们有了这么多的图形,可以用它们来干什么呢?想一想。生:可以把它打扮成我喜欢的东西。师:(欣喜地)说说看。生1:(拿起一个正方形)给它画上花朵和线条,就变成了漂亮的手绢。生2:(举着一张三角形纸)把它涂成红色,就变成了一面小红旗。(学生激昂、兴奋起来,纷纷举手。)生3:(举起一张长方形纸)给它上面画上锁,就变成了一扇防盗门。生4:把两个三角形拼在一起,就变成鱼了。师:(意外地)还可以拼呢!生:用一个半圆,一个正方形可以拼成房子。(生抢着回答,有的急得跳了起来。)师:同学们想出的主意真好,那我们就利用剪出的图形拼一种自己喜欢的图案,粘到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大白纸上,然后用彩笔装扮成一幅图,挂到教室墙周围的绳子上。(放轻音乐,学生拼图。)部分学生作品。(各小组相互参观作品)(音乐停止)(三)活动三:说一说师:刚才看到的图案中你最喜爱的是哪一幅?说一说。生1:我喜欢两只小鸟在说悄悄话的那幅。生2:我喜欢那座美丽的宫殿。生3:我看见一只船在大海上航行。生4:我看见一只小狗在看大门。(学生表达的欲望非常强烈,七嘴八舌地各抒己见。)师:同学们都想说,那就把你最喜欢的说给同桌听。(四)活动四:猜一猜师:同学们拼出了这么多美丽的图案,老师为你们骄傲,老师也拼了一幅图案,请大家先闭上眼睛,我喊一、二、三,到三时你们再睁眼看,然后说出它是什么。(出示图)生1:狐狸的耳朵!生2:这是一顶古代人的帽子。生3:古时候国王的帽子。生4:是裤子!也有可能是一顶尖尖帽。师:同学们真富有想像力。这是我用附页1图3的材料做的一顶王冠。你们还能用这些材料拼出其他有趣的图形吗?请大家取出准备好的材料,剪一剪、拼一拼。部分学生作品展示:(请部分学生拿着作品到讲台上展示,先让其他学生猜猜是什么,然后请作者说出名称。)(五)活动五:叠一叠师:一张普普通通的纸,经过同学们聪明的头脑和灵巧的手,竟然设计出这么美丽的图案,真神奇!你还会用纸做什么?生1:我会用纸叠飞机、小鸟、还有狐狸。生2:我会叠企鹅、骑士、衣服、裤子。师:好,你想叠什么就叠什么,叠完后和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叠的方法。(学生折叠、交流叠法,相互欣赏作品。)(六)活动六:谈体会师:这节课,老师欣喜地发现,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有一颗创造美的心灵,有一双灵巧的手。这就是我这节课最大的感受。你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生1:我最大的感受是:我很聪明,我会拼美丽的图画。生2:我发现任何形状都有用处。生3:我学会了叠小猫。生4:我发现我的手不如他的巧。(指同桌)〖教学反思〗我在设计本课时,按照递进的层次安排折一折拼一拼说一说猜一猜叠一叠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过程、从设想到实际创作的过程、由个人创作到观赏以及描述他人作品的过程、由拼组平面图形到折叠立体图形的过程,使他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真切感悟到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教学过程中的各环节过渡,我采用激发兴趣、启发诱导、悬念引领等方式,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创新思维。问题:本节课中有些地方给学生的思维空间不足。如:拼一拼这一环节,为了便于展示和欣赏,我事先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张 16开白纸,并且在教室里拉上线绳,要求学生先拼好一幅图,再粘到白纸上,最后用彩笔装扮好,挂在绳子上。可是在课堂中我发现这粘画挂的过程缩小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因为把拼好的图案粘在白纸上挂起来,使还想拼一拼的学生没有拼图材料了,这等于告诉学生:你只能创作一幅图。如果不是这样,学生利用这些材料还可以拼出一些更精彩的图案。所以,在课后,我想:如果这里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作品,既能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又能充分满足他们的创造愿望。〖案例点评〗这是一节具有鲜明特色的数学课。第一,充分体现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从导入叠一叠,教学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紧扣,每个环节都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愉快地学习,充分感受知识的生成过程。第二,注重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本节课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情境数学的特色非常鲜明.这有利于学生学习品质的形成和培养,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创造出许多吸引人的作品,表现了丰富的想像力和强烈的创造热情。

第三篇: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乘车1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乘车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并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会与人合作,体会趣味数学和生活中的数学。〖教材分析〗

这一内容是在学习了100以内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的基础上教学的,是计算教学的难点内容之一,是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更高要求,也是今后学习多位数混合运算的基础。〖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学生使用新的实验教材已近一年了,他们思维活跃,敢想敢说,具备较强的小组合作能力。本课是在学习了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能运用竖式正确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因此,对于本课内容,学生掌握方法较快,但由于算式中数字较大、计算过程相对复杂,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的

情绪。怎样保证学生整节课都保持积极活跃的状态,学好这一知识呢?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是最好的办法。我在课堂上创设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来组织学习活动,以此

第 1 页 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探究的欲望,并适当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

(一)我们去坐车

(对教材上的小朋友们乘车图,我作了一些改动,课题定为畅游动物园。)师:在上课之前,我先统计一下,我们班哪些同学去过深圳市野生动物园?哪些同学没去过?

(很多学生很兴奋也很得意地说去过,也有少数学生略显遗憾地说没去过。)师:(安慰但很有鼓动性)没关系!不管是去过还是没去过,咱们今天都开开心心地到动物园去玩一圈,痛痛快快地畅游一次动物园,好不好? 生:(兴奋地)好!师:现在咱们就到世界之窗集合,坐车前往动物园!(多媒体演示公共汽车开动,到达世界之窗,有乘客上下车的情境。画面配音:各位乘客大家好,这里是火车站开往动物园的101路公共汽车,现在车上有乘

客36人世界之窗到了,本站下车19人,上车48人。)(评析 动物园是学生喜爱去的地方,以此作为课题引入新课,能立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第 2 页

(二)前往动物园 1.到达世界之窗

师:画面中的情境大家看清楚了吗?你能不能估计一下,现在车上的乘客和刚才的36人相比,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为什么?

(学生对画面中的情形非常感兴趣,教师的问题一出,小手都纷纷举起来。教师让各个学习小组先讨论一下,教室里顿时响起唧唧喳喳的讨论声,看来学生还没养成轻声讨论的习惯。)生1:我觉得车上的人增加了,因为上车的人比下车的人多。生2:车上的人数增加了,因为48比19大。

生3:我觉得车上的人会比原来的36人多很多,因为48比19大很多。

(第三种说法很有创意,用到了以前学过的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知识,有较强的数感和估计能力。这位学生的回答得到了其他同学钦佩的目光,听课教师中有人赞许地点头,我也及时地表扬了他。)师:那么现在车上到底有多少人呢?你能写出算式计算出来吗?

(学生独立地在练习纸上列式计算,几分钟后,让学生回答。)

生1:36-19+48=65(人),我是用车上原来的人先减下车的第 3 页 人,再加上车的人,就是现在的人数。

生2:36+48-19=65(人),我觉得也可以先加上车的人,再减下车的人,就是现在的人数。

(这时又有一个学生把小手举得高高的,满脸着急的样子,我刚朝他看,他就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生3:老师,我和他们的算法都不同,我先算48-19 =29(人),再算36+29=65(人)。

师:你的想法真独特!你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算吗? 生3:48-19 =29,表示上车的比下车的多29人,36+29=65就是现在车上的人。

师:刚才大家都说车上的人数增加了,这个29也可以说是什么?

生4:车上增加的人数。

生:用原来的人数加上增加的人数,就是现在车上的人数(又一部分学生忍不住接上了话题,也有一部分学生略有所思、略有所悟地点点头。听课教师中响起一阵讨论声。)师:你们在计算得数的时候,是口算的还是写竖式算的呢?谁愿意把你的竖式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竖式的写法,同时教师强调一下易错的地方。)2.到达深圳大学

(画面配音:各位乘客,深圳大学到了,本站下车17人,上

第 4 页 车9人。)师:想一想,现在车上的人数和刚才相比,是多了,还是少了?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师:你能算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吗?(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说一说你的算法,你是怎样想的? 生1:65-17+9=57(人)。生2:65+9-17=57(人)。

生3:17-9=8(人),65-8=57(人)。

(教师让学生解释算式的意思,并指名用竖式计算的学生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出来。因为有上面一题的铺垫,学习过程加快许多,汇报算法的学生都能准确地解释自己算式的意思,特别是对于第三种算法的理解又更深了一步,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在有意识地尝试用第三种方法来算。)(评析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并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为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提供有利条件,在计算结果时先估算再口算或用竖式计算,充分体现算法多样化,培养估算意识。教师在两道题的处理上,也有轻重之分,第一题是重点,第二题是知识的顺迁移,有效且及时地巩固所学知识。)

(三)表演真精彩 1.蝴蝶采花

第 5 页 师:看,动物园到了。深圳市野生动物园欢迎大家光临。看看这边草地上有什么?(蝴蝶)春天里,美丽的蝴蝶正忙着传播花粉呢!每一只蝴蝶应采哪一朵花呢?请你把蝴蝶和相应的花用线连起来。

(学生每人一张练习纸,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评析用情境出示练习题,比直接看题计算要生动得多,学生也比较感兴趣。)2.拔河比赛

师:这边动物们的拔河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哪一队会赢呢?咱们来帮忙,好吗?1~5小组的同学代表左边的一队,6~10小组的同学代表右边的一队。请大家在练习纸上算出得数,再决定胜负,好不好?开始!

(多媒体演示动物们拔河的情境,教师点击鼠标,绳子就会偏向得数大的那一边。)

师:再来一轮好不好?(画面上场景不变,两边的算式变了,一共出示了4组题。)

(评析 拔河比赛是学生熟悉的活动,把这一情境运用于动物的活动中,生动有趣,更富有人文色彩。尽管所给题目都是单调的两步计算,但学生急于想知道比赛结果,都兴致勃勃地认真计算,尽管计算过程比较复杂,但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效果就大不一样。)3.接力赛跑

第 6 页 师:再来看这边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呀?(接力赛跑)好多小动物身上的号码都忘了写,你能不能帮它们填上?(学生在自己的练习纸上独立完成。)

(订正完得数后,教师追问:你认为哪一队可能会赢? 这一问,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他们的回答千奇百怪。)生1:我认为老虎队会赢,因为最后老虎身上的得数是88,而狮子身上的得数是78,所以老虎队赢了。

生2:我不同意,因为赛跑是计时间的,老虎身上的88可能是跑了88秒,而狮子是78秒,所以应该是狮子队赢。生3:我觉得还是老虎队赢了,因为狮子那队有乌龟,乌龟是爬得很慢的。

生4:我不同意,乌龟虽然爬得慢,可老虎队里有熊猫,熊猫不也是跑得很慢很慢的吗?

生5:乌龟虽然很慢,但后来狮子也追上来了,你看狮子的脚在老虎的脚前面一点点,说明狮子是先冲线的。生6:我还是觉得老虎队会赢,你看乌龟一边跑还一边扭过脖子回头看别人,这样是很容易掉棒的。(听课教师被逗得一阵大笑)(还有一些小手举着,还有理由要说两种不同的观点相持不下,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学生把刚参加完运动会中接力比赛的要领和注意事项,都用到数学课堂中来了。备课时我只想到学生可能会根据最后一个得数的大小和乌龟跑得慢的第 7 页 事实,来决定胜负,但学生的回答比我想像得要精彩得多,丰富得多。我很欣喜也很激动,对于每一种回答,我都一一点头,表示肯定,因为没有标准答案。)(评析 这一题的处理有一定的创造性,不仅从知识上落实,更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而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和合理想像、合情推理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的整体性发展。)4.迷路的小熊要回家

师:天快黑了,一只小熊迷路了,你能帮它找到回家的路吗?(屏幕上演示情境和要求:得数大于70的才能走,用彩色笔画出路线,小组合作完成。)(在实物投影上订正结果。)(评析 把迷路的小熊送回家,富有浓浓的人文关怀,学生都乐意去关心小动物,帮助小动物,学习的积极性有增无减;而且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能运用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比如分工计算、估算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开心回家去

师:天黑了,小动物们都要休息了,咱们也该回去了,上车吧。

(多媒体演示,画面配音:101路公共汽车从原路返回,现在车上有乘客57人。世界之窗到了,本站下了一些人,又上了一些 人,车上还有47人。)

第 8 页 师:想一想,可能下了多少人,上了多少人呢?小组讨论、合作,写出你的算式。

(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写出各种可能,然后全班交流。)(评析 这是一道开放题,答案不惟一,相对前面直接给出数据来计算的题有一定的难度,但有前面的基础,让学生跳一跳再摘桃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更深层次地发展。)师:今天大家到动物园玩得开心吗? 生:开心!〖教学反思〗

《标准》提倡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本节课让我再一次地感受到情境教学的魅力,如果没有畅游动物园这一情境,一年级的学生对于数字较大、计算过程相对复杂(有进位退位)的混合式题,最多算4,5道就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厌烦。但是,当把计算融入到坐车采花拔河赛跑等具体的情境之中,学生要感兴趣得多,他们不觉得是在做题,只觉得有趣好玩,尽管计算过程比较复杂,题量也不少,但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兴奋点,都让学生意犹未尽。特别是接力赛跑这一环节,掀起了课堂的高潮,学生的辩论热烈而精彩,这种大胆想像、敢于创新、积极思辨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也是其受用终身的。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都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浓厚的兴趣,甚至很久以后还有学生对我说,最喜欢动物园这节课。

第 9 页 尽管如此,我觉得仍有遗憾。

1.对学生放得不开,留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还不够。在接力赛跑这一环节,我有意识地培养和展示学生敢于创新、合理想像、积极思辨的精神,但不够充分。课后也有本校的老师对我说:你的学生说得多好啊!为什么不让他们继续说下去呢?我们还觉得没听够。

2.小熊回家这一题,不一定每道题都要计算出准确得数,在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指导上略有欠缺,比如可以用估算、直觉思维等多种方法。〖案例点评〗

应该说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教师用全新的理念和方式,完成非常传统的课题――计算教学,课堂效果非常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情境创设生动合理

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是计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掌握方法快,但准确性不高,持久性不强,容易产生枯燥乏味之感。本课用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来组织学习活动,以此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探究的欲望,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有效地促进学习主动性的发挥。2.练习设计丰富多彩

本节课完全打破传统的新授――练习那种层次分明的教学模式,而是把所有的学习过程都融入到不同的活动当中,学

第 10 页 生一边兴致勃勃地参与游戏活动,一边进行计算技能的训练与提高;既有独立练习,又有团队竞赛;既有娱乐游戏,又有情境辩论。观察、计算、想像、表达交替进行,学生始终情绪高涨,避免了传统计算教学中很容易出现的乏味、厌倦的学习情绪。〖编者点评〗

在本节课中有一个体现得很好的方面,就是人文情怀处处流露。

在这节课里,教师特别注重以人为本,时时处处都用儿童的眼光去看生活,以儿童的心理去感受生活,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在学生眼里,数学课堂不再是单调的数字组合,而是富有童趣的童话世界。蝴蝶采花动物拔河接力赛跑小熊回家等情境,既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又蕴涵着浓浓的人文关怀,在促进学生对数学本身的感受、领悟和欣赏的同时,也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特别是接力赛跑,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一般情况下,订正完得数,就算完成了对知识点的要求,但教师一句你认为谁赢了?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另一番世界,掀起本课的高潮,学生合理的想像、稚气的辩论,令人忍俊不禁。这是创新思维的萌芽,是敢于求异的体现,教师能及时捕捉到学生创造的火花,引导并鼓励学

第 11 页 生的异想天开,是非常难得的。当然,如果能让学生发挥得更充分一点,就更好了。

第 12 页

第四篇: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

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思考和探究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分析〗

学生在第一册已经认识了立体图形,对平面图形已经有了大量的丰富感性经验,而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展开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常见的平面图形,体现从立体到平面的教学设计思路。大量的动手操作机会,为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力提供了空间。〖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对于在幼儿时期已积累大量丰富感性经验的大城市里的孩子们来说,认识这四种平面图形,一点也不陌生。优越的家庭条件,完善的学校配套设施,给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有利的前提条件,但学生对这四种平面图形的具体特征、本质所在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明确。为此,我认为:创设有趣味的情境活动,让学生动起来,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教学设计〗

第 1 页(一)活动一:玩中认图形

(教师在桌子上摆几个学生常见的物品,有印泥盒、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三棱柱。)师:你们喜欢玩魔术吗?

(教师给大家表演:先放一张白纸在讲桌上,挡住学生的视线,隔一会儿再让学生看白纸,咦,白纸上怎么有一个圆?学生很奇怪。)师: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变出圆的吗?

(由于所用的物品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他们很快明白了魔术的奥妙,纷纷举起小手:我知道,我知道!)师:老师是拿圆柱体往印泥上一按,再在白纸上印一下,白纸上就有圆啦!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个给大家看一看?

(教室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学生纷纷拿起事先准备好的学具,印出不同的图形。)生1:老师,我用长方体印了一个长方形。生2:我印了一个正方形,是用正方体印的。生3:我用三棱柱印了两个三角形。

(就这样,在玩中,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在动手玩中,具体感受到了面在体上这一数学思想。)(二)活动二:分中找图形

师:我们的淘气遇到了一点麻烦,你们能帮帮他吗?

第 2 页(听说要去帮助别人,学生马上聚精会神地听我说。于是,我出示了各种形状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他们进行分类。)师:请你们看一看,比一比,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分类的? 生1:长长的是长方形,放在一起;方方的是正方形,放在一起。

生2:有三个角的都是三角形,所以要放在一起。生3:三角形有三条边,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学生的回答十分精彩,把这几种图形的特征分析得很透彻。)(三)活动三:动中摆图形

师:你们能用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吗?(很快地,一双双小手摆出了各种图形。)师:有一个图形你们谁也没摆,是什么? 生:圆。师:为什么?

生1:因为圆的边是弯曲的,小棒是直的,我们没办法摆出来。

生2:老师,我摆正方形用的小棒一样长。

生3:老师,我摆长方形时,有两边用的小棒一样长,另外两边用的小棒也一样长。

生4:老师,我用一样长的三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

第 3 页 生4:老师,我摆三角形时用的小棒不一样长。(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各种图形的本质特征,很了不起。)(四)活动四:忆中说图形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还见过这样的图形吗? 生1:教室的门是长方形。

生2:应该说教室门的表面是长方形的。

生3:我们到酒店吃饭时,很多桌子的面是圆的。生4:魔方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大家众说纷纭,气氛非常活跃。直到下课铃声响起,也不愿离开。)〖教学反思〗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设计各种形式的活动。第一个活动:认图形,对平面图形有一个基本了解;第二个活动:找图形,比较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第三个活动:摆图形,挖掘平面图形之间的本质区别;第四个活动:说图形,进一步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动中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中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探究能力。〖案例点评〗

《标准》的基本理念明确地指出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

第 4 页 一点在本节课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四个活动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去,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增强理性认识。其次,教师也注意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如,用小棒摆图形这一活动中,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圆与其他图形的本质区别,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探究能力,全面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第 5 页

第五篇: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买衣服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买衣服

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并初步掌握其换算关系,能正确进行换算。

2.在情境中初步形成合理地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3.通过参加数学学习活动,进一步体会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教材分析〗

教材中人民币元、角、分的认识是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感性认识基础之上的。教材通过设计一系列学生熟悉的购物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并能够解决与人民币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本节课是在前面的买文具,认识了小面值的人民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进一步认识较大面额的人民币。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得十分紧密。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买衣服、找钱、换钱等一系列学生相当熟悉的场景,在师生、生生相互交流互动中,使学生不仅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积累更加丰富的活动经验,而且进一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节课是在我区中心地带的一所普通学校的一年级执教的。人民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加之前面一节课买文

第 1 页 具中学生已经更进一步认识了小面额的人民币,因此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不陌生,并且也具备了一些参加活动的经验。但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足,大面额的人民币相对生疏一些,这种经验的积累正是本节课要让学生经历的。购物的活动学生非常熟悉,学起来会有一种亲切感,会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活动中去。〖课堂实录〗(一)引入

师:夏天到了,许多小朋友都要买一些新衣服。今天,我们就到服装商店去看一看。

(学生一听,一下子高兴起来,一个个睁大眼睛,跃跃欲试。课件出示服装店的场景,画面上展示出不同款式的夏装和价钱:上衣59元,裤子41元,T恤39元,裙子36元,连衣裙68元,帽子14元,短裤32元。)(评析教师结合实际情况,把活动置于服装店,并且把教材上的内容扩充,使其更加丰富。)师:瞧,这么多漂亮的衣服,如果你是这家商店的售货员,怎样介绍你的商品呢?谁来试一试?

(教师的话音刚落,眼前已经是小手林立,几位小售货员介绍之后,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开始了。)(二)活动一:认一认

师:我们怎样才能买到这些漂亮衣服呢?

第 2 页 生:(异口同声)付钱!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些人民币,用它们来付钱,可以吗? 生:行是行,可是太麻烦了!

师:那么,大家还见过什么样的人民币呢?

(几个学生马上回答说:我见过100元的;我见过20元的;我见过50元的)师:好,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些人民币。

(教师在教具中出示最新版的10元至10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模型。)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钱你认识吗?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评析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认一认活动,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来观察,从直观上感知、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学生可以在组内充分地交流自己所看到的,为正确认识、区分这些纸币打下基础。)(学生各自选一张教具,翻过来掉过去地看着,时而和组里的伙伴交头接耳,一起分享着他们的发现。)师:谁有好办法把他们记住?

生1:每张上都有数字,你只要看数字就知道了。(这倒提醒了大家,几个学生马上在纸币上找到了数字。)生2:这些钱的颜色不一样,100元是红色的,50元是绿色的,20元是棕色的,10元是蓝色的。

第 3 页 师:那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吗? 生3:咦,他们都有一个毛主席像。(这时,教师拿出了一张旧版的100元。)

师:我这里有一张人民币,你知道它的面值是多少吗? 生:(异口同声)100元!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那有一个数100。

师:这是旧版的100元,和大家刚才看到的不一样,但它们的面值是一样的。大家还见过其他的50元吗?

(教师边说边把旧版的50元和10元展示给大家,并交流一些辨别的方法。

师:你知道10元钱能干什么吗? 生1:打车用10元钱。生2:10元钱可以买一个汉堡。生3:我的文具盒用10元钱。

师:10元钱如果合理使用的话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的事。大家课下可以再调查50元可以干什么。

(由于学生年龄所限,对于50元这样大面额的人民币使用机会不多,因此把它留在课下。)

(评析 出示新旧不同版的人民币,扩大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观察数字、颜色、图案等,帮助学生加深感性的认识。)(三)活动二:买衣服

第 4 页 师:这些人民币我们都认识了,现在我们可以用它们买衣服了。大家每人挑选一件你最喜欢的衣服,看清它的价格,想一想你怎样付钱呢?

(学生有的睁大眼睛在精挑细选自己喜爱的衣服,有的若有所思。)生1:我想买一条裤子41元,我拿4张10元,一张1元的。师:(不失时机地)大家帮他想一想,还有别的拿法吗? 另一个男孩子灵机一动说:可以拿两张20元的,一张1元的。

(评析 提示学生不同的付款方式,帮助学生更深一步理解人民币的进率关系。)生2:我想买一条裙子36元,可以拿一张20元、一张10元、一张5元和一张1元的。

她刚要坐下,似乎又想起了什么,马上接着说:还可以拿3张10元的,3张2元的,然后满意地坐下了。

生3:我想买一件上衣59元,拿一张50元的和一张10元的,再让售货员找回1元。

(这个想法得到了老师和同学赞同的掌声。)

师:看到大家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衣服,老师也想挑选,我想买一件T恤和一条裤子,我有100元,大家帮我估计一下,这些钱够不够呢?我应该怎样付 钱呢?

第 5 页 生4:100元够,还得找回20元,因为一件T恤和一条裤子共80元。

(许多学生也满意地点点头。)师:谢谢这位同学帮助了我,我想如果你将来成为一名售货员,会很出色的。现在,请大家再为你的爸爸妈妈,或者是好朋友选一件衣服,加上刚才你选的,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你打算怎样付钱?

(学生一下子高兴起来,一边指指划划,一边嘴里念念有词。)师:现在把学具中的钱准备好。

(这里教师有意安排了一个困难,学具里并没有小面额的人民币,学生们很快就发现如果想准备出正好的钱比较困难,这样也就自然引入了下一个环节。)师:遇到困难了吗?(学生都争着说没有零钱。)师: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其实刚才那位同学已经帮我们找到了办法。

(这个暗示很有效,学生立刻想到了找钱。)

师:现在请大家两人一组,一人扮演售货员,一人扮演顾客,来买刚才挑选的两件衣服,看看能不能找对钱。(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学生两人一组,有说有笑。)生1:我想买一件上衣和一顶帽子,给你80元。生2:一共是73元,找你7元。

第 6 页(教室里喧闹了一会儿,渐渐安静下来,学生带着微笑回到座位上。)(评析 通过两个由浅入深的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不同的付款方式,在活动中练习使用人民币,在活动中深入理解人民币的进率关系。)(四)活动三:换钱

师:刚才大家当售货员都很成功,不过,为了买东西方便,通常大家会把钱换一换,这里有一张100元,如果想换成10元的,怎么办?

(这个问题立刻得到回应。)生:10张10元的。

师:如果不只是换成10元的,还有别的换法吗?(这下学生的热情被点燃了。)生1:换成2张50元的。生2:换成5张20元的。

生3:换成1张50元的和5张10元的。生4:换成4张20元的和2张10元的。

师:请大家在组里把面额是50元的人民币换一换。(不一会,多种答案出现了:5张10元;2张20元和1张10元;1张20元和3张10元)师:为了方便,把10元的也换一换吧。

(有了前面的基础,加之上节课的基础,活动进行得比较顺

第 7 页 利。)

(评析 换钱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里不仅加深了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而且帮助学生掌握较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下课铃响了。)师:请大家把本节课的收获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下次再去购物时,你可以帮着算钱,而且记在日记中。〖教学反思〗 1.数学学习回归生活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非常熟悉,教师把数学学习置于一个现实的背景之中。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学习活动的组织上,教师都注重回归生活,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引入部分并不是由教师提出,而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由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的内容。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贯穿始终,学生在一个亲切熟悉的环境中学习,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2.活动丰富,循序渐进

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学习。本节课在一个情境中设计了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活动,由浅入深,先是一件衣服的付款方式,再是两件衣服,然后提出找钱、换钱的问题,这样由易到难,步步深入。以这种学生非常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调动学习热情,同时不断提高活动的要求,由独立思考到合作

第 8 页 交流,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认识了人民币,同时练习了如何使用人民币。换钱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安排在最后,学生在经过大量的活动经验积累之后,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再进行这个活动就不会感到困难。教师还把活动延伸到课下,让学生记录购物的钱数,使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不仅获取了知识,更锻炼了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点评〗

教材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体会不同面额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在这节课中,教师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适合学生的购物活动,没有把人民币的认识单纯作为知识来进行传授。课上教师重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我们所提倡的。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学生认知的基础,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紧密联系起来。〖编者点评〗

1.这堂课从课题的提出到展开与应用的全过程,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来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2.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注重了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和设计,同时也在活动中适当渗透了对学生进行合理使用和爱护人

第 9 页 民币的教育。教材呈现出来的内容不单是新颖的,它更是富有内涵的,教师也是充分利用了这些丰富多彩的实际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得一节课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收获甚大。

不足之处是关于估算教学内容挖掘、处理不到位。如课本中说一说的第一个问题:妈妈想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裙子。她给售货员100元,妈妈手里的钱够吗?就是一个很好的估算教学内容。买一件59元的上衣和一条36元的裙子,100元钱够吗?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要对算式59 + 36进行估算就可以解决。估算时,必须把59或36估得大一些:60+36=96,59+40=99,60+40=100。把上衣或裙子的价格估得贵一些,两者总价还没有超过100 元,所以妈妈付100元够了。虽然教师也安排了一个同样的内容:我想买一件T恤和一条裤子,我有100元,大家帮我估计一下,这些钱够不够呢?我应该怎样付钱呢?但从学生的回答中看不出是怎样估算的。所以,我们要充分挖掘并利用好有关估算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第 10 页

下载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跳绳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跳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小兔请客

    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正确计算。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乘船(精选)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乘船 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连减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并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北师版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8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北师版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8 教学目标: 1、 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小小养殖场5则范文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小小养殖场 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含义。 2.使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3.......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第五章 加与减(二) 4、“跳绳”教学设计

    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2.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反复检验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帮......

    北师版一年级下册《跳绳》,教学设计

    《跳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反......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第二章 4、“估一估量一量”教学设计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第二章 4、“估一估量一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自己周围熟悉的事物的测量,加深对米、厘米的认识,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2.锻炼学生......

    一年级数学《跳绳》教学设计[★]

    《跳绳》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 1、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8”的加减法。 2、指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