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解决问题:生活中的分一分

时间:2019-05-15 01:45: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解决问题:生活中的分一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解决问题:生活中的分一分》。

第一篇: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解决问题:生活中的分一分

《生活中的分一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会用连减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感受不同策略在不同条件下的优越性。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学习检验的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体验单、小圆片、小棒、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创设情境

水果店开业了,但是橘子撒了一地,要请咱们班的小朋友帮他们分一分,装一装,大家愿意帮忙吗?(播放情境图,板书:生活中的分一分)

2.明晰信息和问题

出示课件:一共有28个橘子,9个橘子装满一袋。可以装满几袋?

理解“装满”的意思:一袋必须装够9个,不够9个就没有装满。

二、激发探究,解决问题

1.尝试独立思考解决

用手中的学习单、圆形纸片,尝试用学过的摆一摆、圈一圈、算一算的 方式,简单清楚地把分橘子的过程表示出来。

2.学生汇报

方法一:摆一摆。

每9个摆一排,摆了3排,还剩下1个。也就是可以装满3袋,还剩下 1个。

方法二:圈一圈。

每9个圈一份,圈了3份,还剩下1个。也就是可以装满3袋,还剩下 1个。

小结:刚才,我们用圆片摆一摆,图片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了装橘子的问 题。如果我们不摆也不画,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方法三:算一算

28-9=19

19-9=10

10-9=1;或289-9=1

减了3次,最后等于1,说明可以装满3袋,还剩下1个。

小结:列算式和箭头法对比,用箭头的方法不仅能呈现减法的过程,还 能呈现每一步的结果。

3.引导检验

肯定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对“装满3袋,还剩 1个”这个结果进行检验。

师生一起用加法进行验证。

9+9=18

18+9=27

27+1=28

9+9+9+1=28 4.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小结:用课件回顾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体现问题解决完整性。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尝试用多种策略解答

分析题意要点:拼一个六边形需要6根小棒;“最多”是什么意思?

练习要求:三分钟时间内,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解答。使学生尝试用多种

方式解决问题。

引导检查:可以用加法,还可以用小棒实际摆一摆的方法进行检验。

2.选最优策略尽快解答

有29盒牛奶,每个小组分7盒,最多可以分给几个小组?

通过提问“为什么选用这个方法更快?”引导学生对比具体问题选取更优 的策略:

第题没有图,而且每份的7数字较大,用减法比较简单。

第题有图,无总数,而且每份只有3片,用圈一圈的方法更快解决。

四、课堂总结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明晰信息和问题,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其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分一分

摆一摆

28-9=19

19-9=10 10-9=1

圈一圈

28-9-9-9=1

算一算

检查:9+9+9+1=28(个)

中圈一圈和减法是最常用的两种方法,问题解决后还要检查。并且,还要根据不同的方法选择不同的问题。

第二篇: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第5课时 解决问题

第5课时 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页例5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和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解题要求上,从根据题意直接计算,到根据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再计算,并且分步骤给出解题思路,让学生逐步分析题意,并把多余的条件剔除。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图理解题意,进行计算;或结合情境图提出问题,再进行计算。【教学目标】

1.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知道两个相关问题才能解决一个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使学生初步懂得从数学角度分析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从图文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难点: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题卡、小棒、圆片。

【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题卡,全班开火车计算。

13-4=

13-5=

12-4=

10-4=

14-8= 10-7=

15-9=

16-8=

13-6=

11-6=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出示例5的主题图。

师:从图中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并用课件出示)生1:一共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生2:有一队踢进了4个球。生3:要求“还有几人没来?”

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要求“还有几人没来?”应该用什么方法列式计算呢?请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小组内交流。汇报交流。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解决“还有几人没有来”这个问题的。生1:我用减法计算,算式是16-9=7(人)。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呢?

生1:因为要知道还要来几人,必须从要参加踢足球的16人中去掉已经来了的9人,剩下的就是还要来的人数,所以用减法。

师:算式中的16、9和7分别代表什么?

生2:16代表要参加踢足球的总人数,9代表已经来了的9人,7代表还要来的人数。师:说得很清楚。但是,“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没用上呀。生2:因为题目是要求“还有几人没有来”,与“踢进了几个球”没有关系,所以“踢进了4个球”这个条件可以不用。

师:有道理,这告诉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根据题目要求的问题来选择有用的条件,题目中往往有的条件是多余的,多余的条件不能用。【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先让学生说说题目有几个已知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哪些条件有用,哪些条件是多余的,再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并列出算式计算。2.完成教材第22页“练习五”的第1~4题。【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1)

例5:16-9=7(人)检验:7+9=16(人)

第三篇: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连续减去相同的数解决问题

《减去相同数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减去相同数解决问题》;授课教师:芳草地双花园校区耿颖;指导教师:朝阳区教研中心孙佳威;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数量关;2.在观察与操作活动中,通过多种策略解决问题,感;3.通过多种策略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的乐趣,激发学;教学重点:;理解减数相同的问题的数量关系,体会减数相同的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一年级 下册 P78 例5 ——《减去相同数解决问题》 授课教师:芳草地双花园校区 耿 颖 指导教师:朝阳区教研中心 孙佳威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数量关系,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巩固解决问题的思考步骤。

2.在观察与操作活动中,通过多种策略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多种策略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理解减数相同的问题的数量关系,体会减数相同的意义,初步学会用箭头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减数都相同的问题的数量关系,体会减数相同的意义,初步学会用箭头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复习解决问题的思考步骤。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2.咱们一起来看这幅图。

二、自主探究,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一)知道了什么?

1.出示主题图,你知道了什么? 2.29个橘子:

(1)你从哪儿知道的?(从图上)到前面来数一数。(2)还从哪儿知道的?(文字)(3)教师小结:看来我们既可以从图上也可以从文字上捕捉信息。(手势)3.9个装一袋:(1)还知道什么?

(2)9个装一袋,你是怎么理解的?

(3)也就是说有9个就装一袋,有9个就装一袋,每袋只能装9个。(4)谁能像老师这样再说一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4.让我们求什么?出示问题(可以装满几袋?)(1)“装满”什么意思?

(2)意思就是每袋只能装9个,不能多也不能少。

5.刚才我们一起理解了信息,也理解了问题。好,让我们完整的读读这道题。

(二)怎样解答?

1.这道题你们会解答吗?把你们的想法记录在题纸上,你可以在图上画一画,也可以列算式写一写,看看到底能装满几袋?教师巡视请孩子把所有情况板书在黑板上

2.反馈:(反馈学生的原始资料)咱们一起看看黑板。这些都是咱们同学的做法,咱们先来看看画图法。

画图:(1)从图上看可以装满几袋?(2)你是怎么看出来的?(3)那这2个怎么不圈了?

(4)看来29个橘子,9个装一袋,只能装满3袋,还剩2个。(5)都谁是这样做的?

(6)看来画图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列式:

29-9=20 20-9=11 11-9=2(1)有同学是这样写的,他不仅运用了画图的方法,还列出了算式。从算式中

你能看出装满几袋吗?

(2)怎么看出来的?(学生:减了三个9)学生边说,教师边圈。(3)指第二个和第三个算式,这干嘛还减一个9呀?(生:因为没分完,还

得接着分)

(4)看来通过算式法,我们知道了29个橘子,可以分走3个9,还剩下2个。箭头法:

(1)还有其他方法吗?(2)教师:我们把这种方法变一变,教师边说边板书:一共有多少个橘子,(板

书:28)9个装一袋,怎么办?(板书:箭头-9)还剩多少?做完了吗?还怎么办呀?(板书:箭头-9)还剩多少?现在做完了吗?

-9-9-9(3)还能再分吗?(不能)

(4)怎么不能了啊?(还剩下2个,不能装满一袋了)(5)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这是什么意思?

(6)通过这种方法,你能知道装满几袋吗?怎么看出来的?(7)这种方法我们叫它箭头法。贴:箭头法

(6)就这3个9(手指箭头法)还从哪儿看出来呀?(从图中,从算式中)(8)教师小结: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画图法、列式法、箭头法,不管用

哪种方法,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都用到哪些信息? 要求装满几袋,就是看29里面有几个9,有几个9就能装满几袋。

(三)解答正确吗?

1.这道题我们做完了,我们做得对吗? 2.怎么知道的?你们能用加法进行检验吗? 3.9+9+9=27边说边写。一袋装9个,几袋啊?3袋装多少个啊?还得把余下的这两个也加上。

4.教师小结:看来信息我们找对了,方法也对了,结果也对了。我们一起答题。教师贴:口答:可以装满3袋,还剩2个。

5.让我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分了几步啊?(学生说)教师贴: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

刚才我们一起解决了分橘子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生活中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饮料4个一排,橡皮4个一小盒,纸巾3个一包,鸡蛋10个一盒,蛋挞6个一盒??以后再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们会解决了吗? 真的呀?那老师考考你们。

1.(1)谁来读读题

(2)你知道什么了?(有26个蛋挞,6个装一盒)

(3)6个装一盒,什么意思?(有6个就装一盒,有6个就装一盒)(4)问题求什么?你会解决吗?

(5)你能像我们刚才一样用箭头法解决吗?(6)汇报。能装满几盒?你是怎么知道的?(7)口答 2.(1)读题

(2)你会解决吗?请你想一想

(3)有这样的几种想法,你同意哪个?都谁同意A,怎么想的?看来这种方法

可以

(4)C没人选,怎么不对?只要余下的数还能再分,就一定要接着分啊。(5)看来这个问题可以用这么多方法来解决呢,以后再遇到这样的问题,你就

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四、全课小结。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用画图法、列式法、箭头法,不管用哪种方法,我们都要正确捕捉信息,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第四篇: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用同数连加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用同数连加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信诚木棉小学

谢伟清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学习了一些基本解题策略的基础上,进一步安排学生学习同数连加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也更具有挑战性。这需要学生充分理解题意,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题目的理解,并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节课,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数学问题生活化、情境化。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是很重要一部分,就是要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在组织教学材料时,围绕六一布置课室的事情,创设一个现实的生活情景,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的情景中,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体验到生活是数学的源泉,了解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并体现了学生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例题图出示以后,让学生充分观察情境图,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尝试自己列式。列式后,由学生质疑:“3个同学”这个条件在加法算式中用到了吗?这个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的。

2、学生主动建构新知。本课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让学生通过看、想、说、算等实践活动,感知新知和旧知的内在联系,教师穿针引线,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完成新知的主动建构。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形式多样化。在例题出示以后,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例题中题目中的意思,我让学生动手实践,用小棒摆一摆图中的信息。让学生自己用更形象生动的方法去感悟题意,也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在练习环节中,我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练习题,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3、注重算法多样化。如何解决“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这个问题,方法是不一样的,可以列综合算式,也可以列表解答。在这一环节的活动中,学生没有想到列表的策略,我就引导学生去思考,该如何填写表格。算完后,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哪种方法更简便。

4、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在拓展思维的环节,我让学生两人一个小组,先想想9串气球一共需要多少个气球?再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算一算,一共用了多少个气球。不拘泥于一般题型的练习方法,使学生的思维不停留在固化的模式上。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

1、教学重难点突破得还不够。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得有些快。尤其在教学例题时,我引导学生理解“每人折了6个”是什么意思。可是,我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交流,去体会。这使得我没有关注到,是不是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了题意。

2、练习题的层次性欠佳。我设计了三道练习题,围绕教学中的难点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但是练习题的层次性不强。有些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随之降低。

3、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对学生的激励效果不够。学生做练习题时,没有及时、充分地表扬一些回答问题出色的学生。所以,课堂气氛显得不够热烈,个别学生做题不认真,还不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另外,我还要注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吸引在课堂上。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不管是在新知设计环节,还是练习环节都要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

第五篇: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左、右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教材分析:《左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正确理解左右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重点。

(二)学生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 它们的相对性及学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理解“左右”,进一步通过对物体位置关系的探索,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策略选择:

本课以活动课的形式,以六大块活动情境串连生成,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左右的含义与相对性。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活动一:引出“左右”

1、学生活动:

①让两个小组的学生在教室中间的走廊里随意来回走动 →说说感受(很乱)→假设在马路上大家都这么走会怎样?(交通混乱,容易出事)→你来想办法解决。(有秩序走,靠右走)②靠自己的右边来回走动→说说感受。

2、引出课题:看来认识左右很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左右”。

活动二:感知“左右”

1、用左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和右。

①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我们常常用左手和右手做什么?左右手是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大。

②找一找我们身上还有这样分左和右的好朋友吗? ③你怎样来记住左、右。

2、学生学做机器人,老师当遥控器,请机器人按遥控器的指令做动作。

伸出左手摆一摆,伸出右手摆一摆; 伸出左脚跺一跺,伸出右脚跺一跺; 拍拍左肩1、2、3,拍拍右肩1、2、3;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左眼眨一眨,右眼眨一眨。

3、显示课件(一个背对学生的小女孩),找出这个小女孩的左 右辫子、左右手、左右腿、左右身。活动三:体验左边和右边。

1、按要求摆学具。

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感性材料,从矛盾冲突到解决问题,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认识“左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生常常因左右手配合做事而较难分开体会,因此教师让学生充分体验自身的左和右,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从而感知左和右,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把操作、观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摆一摆,从左往右依次为:铅笔、尺子、小刀、橡皮、铅笔盒,并回答下列问题。从左数尺子第(),从右数尺子是第(); 尺子的左边有(),右边有(); 尺子在()的左边,在()的右边。

2、请大家把学具打乱,再随便摆一次,然后再回答以上问题给同桌听。

3、观察你这排同学,回答以下问题。

从左数我是第(),从右数我是第(); 我的左边有(),右边有(); 紧靠我左边的是(),右边是(); 我在()的左边,在()的右边。活动四: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1、请你转个身,看看现在你的左右各是谁?

2、大家一齐来感受一下,我们来上回体育课,按老师的要求向左转或向右转,再看看这时你的左右各是谁?你有什么发现?(对回答最精彩的学生给予表扬,并与他握握手。)

3、与老师握手,你用哪一只手?老师用哪一只手?你有什么发现?(面对面,我们的右手不在同一边。)

4、出于礼貌我们都用右手与别人握手,请同桌握一握手,进一步体验。

5、我想请大家举右手,我也想举右手,你说我该举哪只手?你请老师做个什么动作,一眼就看出是左手还是右手。(转身)然后我们都举左手,你发现什么?(面对面,左手不在同一边。)

6、师生面对面,看着桌上的学具,请学生回答对方的左右边各

察与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起来。掌握以“谁”作标准来确定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打乱后随便摆一摆”,打破了学生思维定势,发展了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

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巧妙地用转身、握手、找东西等活动,激起学生疑问,抓住学生注意,引起学生思考,让学生去体验、感受其中的奥秘。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有什么?

教师把铅笔盒、小刀放在身体的左边,橡皮、尺子、铅笔盒放在身体的右边,问学生:现在我们面对面,请问我的左边有什么?我的右边有什么? 活动五:巩固左、右。

1、抢答:在老师的描述中抢答正确的答案。

同学们有没有看过幸运52?李咏叔叔说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这是什么,现在我们就来玩这个游戏,每组派一人进行抢答。① 出示

师:它不在最左边,也不在最右边,它在桃子的右边,在樱桃的左边,请问它是()。(哪一个学生抢答成功,说明理由后老师就把这张可爱的问题卡片送给他。下同)②出示一幅图,一个男孩面对大家,他的左边是儿童公园右边是图书馆,后面是超市。师:星期天,妈妈带小明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在小明的右边,请问他们要去哪? ③出示一幅图,三个动物三个家

师:小狗住小猫的右边,小兔紧挨着小猫的右边住,用线连一连,给动物们找到家。

2、辩论:老师和一个同学走楼梯,一人上,一个下,每人靠自己的右边走,请问我们会撞在一起吗?说明理由。活动六:实践左和右。P6生活中的数学。

组织有效的抢答辨论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引导学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去认识、去感悟、去体会,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进一步明确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同时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

五、教学片段实录: 活动一:引出“左右”

师:我们教室的中间有一条走廊,现在请两个小组的小朋友在走廊里随意来回走动。(两个小组的学生在走廊里来回随意走动。)师: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1(场内的):老师干吗要我们走来走去? 生2(场内的):老师这样走都会撞到。生3(场外的):这样走很乱。

师:假如在马路上有许多车、许多人,也这样走的话,会有什么后果? 生1:会很危险。生2:有可能会撞起来。生3:会出车祸。生4:这样走不好。

师:那你想个办法,怎样比较好? 生1:大家都靠一边走。生2:大家都靠右边走。生3:大家都靠左边走。

师: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交通规则,我国规定每个公民都靠自己的右边行走或行车。现在请同学们都靠自己的右边来回走一走,有什么发现?不知道右边在哪可以请同学或老师帮忙。(场内学生靠自己的右边来回走动。)师:现在有什么感受? 生1:好多了。生2:不乱了。生3:这样不会撞到。

师:看来认识左右很重要,可以帮我们解决许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左右”。……

活动五:巩固左和右。

1、抢答: ……

2、辩论:

师:老师和同学走楼梯,一人上,一个下,每人靠自己的右边走,请问我们会撞在一起吗? 生1:肯定会的,都走同一边肯定会撞起来。生2:不对,一人上一人下,不会撞起来。

生3:对哪!面对面,两个人右边不在同一边,不会撞起来。生4:都是右边怎么不会撞起来? 生5:不会的哪。

(教室里一大片声音说不会,一小片声音说会,很热闹)师:谁能拿出有力的证据,说服对方。生6:老师我们来表演一下,就是最好的证明。师:好主意。

(师生面对面,各自靠右走,用事实证明不会相撞,全班一片欢呼声。)……

六、教学反思

(一)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师生教与学的中介,但只是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材料,它需要每一位教师去实践、丰富及完善。本着这一认识,我对教材进行大胆处理。用六大块活动情境串连生成,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左右的含义与相对性,使学生乐学、爱学。

(二)尊重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在教学“左右”一课前,我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对左右有了初步感受,但对其相对性、可变性缺乏清晰的认识。基于这一情况,整个教学中教师只是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进行有序的活动。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使学生获得大量感性材料,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为正确理解左右奠定了基础。另外,这节课也抓住教材的难点让学生进行思考。

(三)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标准》在基本理念中特别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为此在本节课中我安排了许多活动,创设了许多学生身边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这些活动发展学生猜想、观察、比较、操作、交流、推理的能力,让他们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例如活动五中的抢答题,学生完全可以在老师没有念完题就知道答案,因为桃子的右边有菠萝和樱桃,它不是最右边,那肯定不是樱桃,只能是菠萝。在这老师没有禁锢学生的思维,让他们通过推理解决问题,小小的一道练习题,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成为学生思维放飞的舞台,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是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条件,从更高要求看,本课在这一方面略显不足,教师可以在这方面作进一步研究。

下载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解决问题:生活中的分一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解决问题:生活中的分一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