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校园环保节能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校园综合实践活动
2015/2/9
主题
校园环保节能 适用年级 七年级 设计意图
根据教育部有关学校节能环保的的通知及平舆一中的综合实践实施的实际情况,拟在本学期以环保节能为大主题,以各班为单位,围绕主题自主开展一系列环保节能综合实践活动,并于5月中下旬进行一次成果交流。活动背景
当下环境问题是全球的热点问题,关系到全人类每个和国家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尤其是我国人口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急剧上升。结合我我县的实际情况,我省市农业大省,我县是驻马店人口大县,18个乡镇,90多万人口。历年干旱和洪涝灾害现象时有发生。我校的实际情况是:我校是住宿式学校,学生大多是农村学生,亲身感觉到环境对农业的影响,都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活动分析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淡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由于不合理的利用,本来短缺的淡水资源日益紧张。虽然人们对水域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空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控制和减轻空气污染的一些措施、生物和环境、人和环境的联系有一些了解。但孩子们缺少应用保护环境基本知识的实践活动,如考察活动、调查
活动等。根据中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我们应做到趣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并尝试与语文、信息技术、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整合,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既有社会实践,又有研究性学习,突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综合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活动安排
活动过程共计6课时。活动目标
1、让学生从生活中选择课题,通过课前调查、搜集,课上研究、讨论,课后实践、研究,使学生乐于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习惯,勇于探索的精神及自主探索的能力。
2、通过设计各种课题方案,培养学生学会调查、实验、参观访问、查找资料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析、整合能力。
3、通过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分析、研究,从而有所发现,体验到与人分享的乐趣及成功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关注社会,关心自然,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活动准备
师资准备: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小组,以及班主任、各班综合实践活动
时间安排:每周综合实践活动课及课外活动时间。
活动计划
通过学生的讨论,我们知道垃圾也能变废为宝,比如:废饮料瓶能做手工、没用的硬卡纸、碎布能做贺卡、布贴画、制作花瓶等。生活中用过的纸杯、喝空了的易拉罐、塑料瓶、过时的挂历……留着无用,弃之可惜,能否将这些废旧物品,通过巧妙地再利用,做成装点我们生活的小饰品,使旧物换新颜。废物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资源,让学生在想想、做做中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动手操作和实践创新能力。
学会利用吸管制作壁挂的方法,并且使学生认识到废弃物的价值,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让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参与制作相框,并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自己的创意,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活动四:垃圾箱的设计与制作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箱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设计垃圾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可以让学生看各种各样垃圾箱图片,提出优点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然后由学生为学校、家里、公共场所等地方设计一只最科学、实用、美观的垃圾箱。设计好后,学生小组内交流,并说一说自己的创新之处。最后为自己设计的的用垃圾箱创设一句广告词,设计广告词时要简洁易记、具有宣传性,还应与垃圾箱途、形状相吻合。活动五: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
通过学生自己调查分析家庭交通工具发展的过程,从而体现科学技术的伟大。学生畅想未来的交通工具、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从而培养
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实践能力及合作能力。
活动六:制作环保购物袋
首先给学生观看禁止无偿使用塑料袋的条令,由学生谈一下使用塑料袋的危害,了解塑料袋的代用品,纸制塑料袋或无纺布塑料袋,根据操作步骤,与学生一起制作。
策划教师:
指导教师:雷文敏杨玲 张娜
第二篇: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案例:学校经纬
度测量的实验设计
一、活动目的
此次活动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和动手实践的操作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成就感,提高科学素养。
通过对学校经纬度的测量,掌握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培养地理观测能力和时间能力,并且可进一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差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计算能力。
二、活动内容
依据杆影法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测量出学校的地理纬度;依据地方时差和经度差的对应关系,测算学校的地理经度。
三、理论依据
1、测量纬度(杆影法):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之中会作有规律的周期运动,在这过程中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会随着发生变化,而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不仅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有关,与当地的纬度也有直接关系。
各小组确定好标杆并且量出标杆长度L1(大致1m左右),先通过早上6点日出时的杆影确定方向坐标,接着在中午时标杆的影子与所画的正北线重合时(即石狮当地地方时为十二点时),量出标杆影子L2,利用数学公式计算出石狮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再通过已知该日(秋分日)前后太阳直射纬度——赤道(0°),最后利用公式(H=90°—纬度差)求出学校的纬度δ。
2、测量经度(时差法):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区的时刻要早一些。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秒钟,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差。
确定好标杆的正北方向之后,当北京时间12时后(通过校正后的手表或收音机确定),按下秒表;当杆影和正北方向重合时停止秒表,记录北京时间正午十二点到学校地方时十二点的时间差ΔT(由于石狮经度比北京时间所在经线(120°E)偏西,因此北京时间正午十二点之后再过一小段时间,才到石狮当地地方时的十二点),最后通过所得时间差换算经度差,得出学校经度Φ(该地经度=120°E-ΔT/4min)
四、活动准备
1、人员准备
分六个小组,每组6-7人。
[字体:大 中
小]
2、器材准备
标杆、皮尺或拉尺、手表(与北京时间校准)、计算器、粉笔、实验记录本、相机等记录媒体。
3、天气情况
秋分日前后,天气晴朗(正午十二点时立竿见影)。
五、活动过程
2010年9月23日(秋分日)前后,天气晴朗,学校高三年的同学们在中午放学后兴致勃勃地来到学校校标周围的操场进行“学校经纬度测量实验”的地理课外测量活动。
① 取一根长度约1m的标杆,找一块水平地面,将圆杆垂直竖立在地面上,量出标杆长度L1;
② 通过早上6点日出时的杆影确定方向坐标;
③ 当北京时间12时后(通过校正后的手表或收音机确定),按下秒表;
④ 当杆影和正北方向重合时停止秒表,记录北京时间正午十二点到本地地方时十二点的时间差ΔT,量出标杆影子L2;
⑤ 利用数学公式计算出石狮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再通过已知该日(秋分日)前后太阳直射纬度——赤道(0°),利用公式(H=90°—纬度差)求出学校的纬度δ;
⑥ 通过所得时间差换算经度差,得出学校的经度Φ(校园经度=120°E-ΔT/4min)。
六、实验结果
实际测量的结果各组平均值(24.88°N,118.56°E)与GPS卫星测得校园经纬度(24.60°N,116.69°E)虽然存在一定的误差,但作为使用简单工具测量的结果还是可以接受的。
七、实验遇到的问题
1、实验的器材不够精确:如皮尺、拉尺易偏移,存在微小误差,测量的标杆太粗或者不够垂直等;
2、实验人员经验不足,准备不充分,分工不明确等。
八、实验改进建议
1、使用较精确的仪器,用更精确的指北针确定正北方向
2、使用更好的方法确定正北方向:如提前一天以需测标杆为圆心画一个圆,根据太阳照射标杆的轨迹路径与该圆的两个交点的中点与标杆的连线确定正北方向。
九、小结
在此次地理实践活动中,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同学们在活动中把学到的地理原理和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不仅可以巩固所学内容,更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样的课外活动还应推广到日常的教学中去。
以下是一些同学的心得体会: ①这次实验是我们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增加了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认识到了地理不仅是在课堂学习知识,也可是在生活随处可以学习的。
②这次活动让我认识到地理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不可分割,更加激发我们地理学习的乐趣。科学的道路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只有把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理论运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彰显科学的魅力,让科学的气质绽放出更加明亮的光芒。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形成了一种热爱科学、团结互助的求知氛围,而这正是我们素质教育所标榜与提倡的。总之短短十几分钟的实践,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价值与意义,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也是一次美妙的实践,希望明年能游玩北回归线。
③实验时要沉着细心、做好充分准备,地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应该多掌握有用的地理知识。
④虽然在太阳底下人会变黑,但被内心的舒畅感和满足感充斥着,也是很快乐,通过此次活动,我知道我们课堂上学到的只是不是仅存于理论,增加了对地理的兴趣,我更爱地理这门课程。
⑤实验过程中有过一次错误的测量,通过与已知GPS卫星测量的校园经纬度的比较,组员们讨论后及时发现错误重新测量,最终测得较为准确的数据,从中感受到团结协助的重要性,同时锻炼了动手能力,是一次受益匪浅的课外实践。
⑥多动手多动脑,从实际操作中更深层的理解了课内的知识,使同学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都在这次动手操作中得到应用,真正得到“学以致用”。
⑦这次活动中我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以及实验操作规范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应用,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了我们的合作意识,启发我们更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深刻的体会到了同学之间的默契感,希望以后多举行此类活动
第三篇: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2010-2011高二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李金环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校教学计划中一相非常重要的活动课题,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已经纳入我校的教学计划。本学期我们学校又有新的学年加入此项活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是一次社会活动,全体实验年级利用假期时间走出校门,走出课堂,走进了社会这个大课堂的不同角落,他们积极热情地对待自己的这项活动。
在每次初期准备阶段,各个班级的班长和其他的班级干部协同班主任老师进行了周密的安排,保证了这个课程的有序进行。活动期间,同学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用我们的独特视角和方式了解社会、感知社会,在活动中同学们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发展,实践能力、劳动能力、对事物的辨认能力、交往能力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活动中,学生们学到了校园里、课堂上无法获取的知识和能力。
按照以教学的程序,我们的实践课,通常是分四个程序。一 搜索材料,二 是整理材料,三讨论交流,四 书写实践报告,每个阶段小组同学撰写实验报告,首先在班级交流,然后各班选出三个优秀小组,每个小组又在学校的交流中经过评选,最后,又选出优秀的进行表扬和作为范文学习。
尽管这学期的实践课内容不多,但是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小组活动中没有注意采集相关的事物材料和相关的影象材料,这是同学们缺少这方面的意识和经验造成的;课题数量少,存在很多小组重复同一个课题,所以,证明了同学们选题时还有一定的局限性;相关资料、实践报告、信息技术不能很好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以上这些也是我们在下次活动中需要改善和需要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0-2011高二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李金环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以丰富的自然、社会等教学资源让学生直接获得经验的一项生活体验性活动。在地理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感受生活、学以至用的能力。
【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在野外指导学生对沉积岩、土壤、植被的肉眼鉴定;认识地质剖面,基本的褶皱和断裂构造的判别;了解重要的内外动力地质现象的认识;某区域的历史、工农业发展状况、宗教文化、旅游等诸多地理内容。此外,学会判读地形图,在地形图上定点;记录地质现象,绘制路线地质剖面图,地层柱状图,地质素描图;学会采集和编录标本的方法;编写综合实践报告。【实践人员】
领队:级部主任
带队:班主任及年级任课教师 指导教师:地理组全体教师 活动学生:全体 【活动内容与路线】 一.准备阶段
1.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考察活动路线、活动环境及安全因素估计,实地探测。2.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书”。3.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4.安全教育、环保教育、活动纪律教育。5.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划分。
二.主要内容
本次综合实践内容为高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两部分的相关内容,涉及黄土地貌、沉积岩层;齐国历史、工农业区位选择及发展状况、宗教文化、临淄的旅游资源等诸多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马莲台
(一)活动路线(见考察路线图)
(二)活动内容
1.观察、记录黄土组成结构、黄土的发育状况、黄土遭受侵蚀状况。2.观察、记录马莲台的地表植被状况。3.观察裸露岩石的岩性特征及底层产状。
(三)作业
1.以马莲台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变化为主题,各组开展研究性学习,交流学习成果; 2.记录并整理当地岩石的岩性特征; 3.信手绘制马莲台地形剖面图、素描图;
4.采集和整理代表性的地层岩石标本、黄土标本、植物标本。
2012-2013高一地理实践活动计划
李金环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以丰富的自然、社会等教学资源让学生直接获得经验的一项生活体验性活动。在地理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感受生活、学以至用的能力。【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在野外指导学生对沉积岩、土壤、植被的肉眼鉴定;认识地质剖面,基本的褶皱和断裂构造的判别;了解重要的内外动力地质现象的认识;某区域的历史、工农业发展状况、宗教文化、旅游等诸多地理内容。此外,学会判读地形图,在地形图上定点;记录地质现象,绘制路线地质剖面图,地层柱状图,地质素描图;学会采集和编录标本的方法;编写综合实践报告。【实践人员】
领队:级部主任
带队:班主任及年级任课教师 指导教师:地理组全体教师 活动学生:全体 【活动内容与路线】 一.准备阶段
1.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考察活动路线、活动环境及安全因素估计,实地探测。
2.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书”。3.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4.安全教育、环保教育、活动纪律教育。5.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划分。
二.主要内容
本次综合实践内容为高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两部分的相关内容,涉及黄土地貌、沉积岩层;齐国历史、工农业区位选择及发展状况、宗教文化、临淄的旅游资源等诸多内容。具体内容如下:金岭清真寺(活动路线)(见考察路线图)(活动内容)
1.探寻伊斯兰教的起源与传播途径(迁移扩散)。2.观察“清真寺”的建筑风格。(活动作业)
1.论述“清真寺”这一宗教文化景观的特点。2.描述回族在中国的集聚区域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011-2012高三地理实践活动计划
李金环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以丰富的自然、社会等教学资源让学生直接获得经验的一项生活体验性活动。在地理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感受生活、学以至用的能力。
【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在野外指导学生对沉积岩、土壤、植被的肉眼鉴定;认识地质剖面,基本的褶皱和断裂构造的判别;了解重要的内外动力地质现象的认识;某区域的历史、工农业发展状况、宗教文化、旅游等诸多地理内容。此外,学会判读地形图,在地形图上定点;记录地质现象,绘制路线地质剖面图,地层柱状图,地质素描图;学会采集和编录标本的方法;编写综合实践报告。【实践人员】
领队:级部主任
带队:班主任及年级任课教师 指导教师:地理组全体教师 活动学生:全体 【活动内容与路线】 一.准备阶段
1.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考察活动路线、活动环境及安全因素估计,实地探测。2.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书”。3.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4.安全教育、环保教育、活动纪律教育。5.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划分。
二.主要内容
本次综合实践内容为高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两部分的相关内容,涉及黄土地貌、沉积岩层;齐国历史、工农业区位选择及发展状况、宗教文化、临淄的旅游资源等诸多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
(活动路线)(见考察路线图)(活动内容)
1.在博物馆的各个展厅听讲解老师讲评“齐国历史”; 2.在博物馆查看“临淄”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了解该城的变迁。(活动作业)
1.了解齐国的历史,感悟齐国历史的辉煌。
2.记录整理齐国的农业、手工业、军事、文化、建筑等相关历史资料。
2010-2011高一地理实践活动计划
殷小亮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以丰富的自然、社会等教学资源让学生直接获得经验的一项生活体验性活动。在地理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感受生活、学以至用的能力。【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在野外指导学生对沉积岩、土壤、植被的肉眼鉴定;认识地质剖面,基本的褶皱和断裂构造的判别;了解重要的内外动力地质现象的认识;某区域的历史、工农业发展状况、宗教文化、旅游等诸多地理内容。此外,学会判读地形图,在地形图上定点;记录地质现象,绘制路线地质剖面图,地层柱状图,地质素描图;学会采集和编录标本的方法;编写综合实践报告。【实践人员】
领队:级部主任带队:班主任及年级任课教师 指导教师:地理组全体教师 活动学生:全体 【活动内容与路线】 一.准备阶段
1.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考察活动路线、活动环境及安全因素估计,实地探测。2.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书”。3.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4.安全教育、环保教育、活动纪律教育。5.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划分。
二.主要内容
本次综合实践内容为高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两部分的相关内容,涉及黄土地貌、沉积岩层;齐国历史、工农业区位选择及发展状况、宗教文化、临淄的旅游资源等诸多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金岭清真寺
(活动路线)(见考察路线图)(活动内容)
1.探寻伊斯兰教的起源与传播途径(迁移扩散)。2.观察“清真寺”的建筑风格。(活动作业)
1.论述“清真寺”这一宗教文化景观的特点。2.描述回族在中国的集聚区域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2011-2012高二地理实践活动计划
殷小亮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以丰富的自然、社会等教学资源让学生直接获得经验的一项生活体验性活动。在地理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感受生活、学以至用的能力。
【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在野外指导学生对沉积岩、土壤、植被的肉眼鉴定;认识地质剖面,基本的褶皱和断裂构造的判别;了解重要的内外动力地质现象的认识;某区域的历史、工农业发展状况、宗教文化、旅游等诸多地理内容。此外,学会判读地形图,在地形图上定点;记录地质现象,绘制路线地质剖面图,地层柱状图,地质素描图;学会采集和编录标本的方法;编写综合实践报告。【实践人员】
领队:级部主任 带队:班主任及年级任课教师 指导教师:地理组全体教师 活动学生:全体 【活动内容与路线】 一.准备阶段
1.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考察活动路线、活动环境及安全因素估计,实地探测。2.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书”。3.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4.安全教育、环保教育、活动纪律教育。5.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划分。
二.主要内容
本次综合实践内容为高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两部分的相关内容,涉及黄土地貌、沉积岩层;齐国历史、工农业区位选择及发展状况、宗教文化、临淄的旅游资源等诸多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玉黛湖生态乡村庄园(活动路线)(活动内容)
1.参观农业观光园。“智能大棚”,棚内种植观光特种蔬菜、水果等。2.参观淄博市动物园。了解60多种动物的习性。3.参观海棠园。(活动作业)
1.了解“温室效应”的“工作”原理。2.描述科技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3.描述几种动物离开“适应的生存环境”后的状况及对“适者生存”的感悟。【总结编写活动报告说明】 1.以小组为单位书写活动报告。2.考察课题自拟。
3.注意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和保存,装订时,可直接附在活动报告的后面(包括各类照片)。
2012-2013高三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殷小亮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以丰富的自然、社会等教学资源让学生直接获得经验的一项生活体验性活动。在地理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感受生活、学以至用的能力。
【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在野外指导学生对沉积岩、土壤、植被的肉眼鉴定;认识地质剖面,基本的褶皱和断裂构造的判别;了解重要的内外动力地质现象的认识;某区域的历史、工农业发展状况、宗教文化、旅游等诸多地理内容。此外,学会判读地形图,在地形图上定点;记录地质现象,绘制路线地质剖面图,地层柱状图,地质素描图;学会采集和编录标本的方法;编写综合实践报告。【实践人员】
领队:级部主任
带队:班主任及年级任课教师 指导教师:地理组全体教师 活动学生:全体 【活动内容与路线】 一.准备阶段
1.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考察活动路线、活动环境及安全因素估计,实地探测。2.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书”。3.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4.安全教育、环保教育、活动纪律教育。5.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划分。
二.主要内容
本次综合实践内容为高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两部分的相关内容,涉及黄土地貌、沉积岩层;齐国历史、工农业区位选择及发展状况、宗教文化、临淄的旅游资源等诸多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马莲台
(一)活动路线(见考察路线图)
(二)活动内容
1.观察、记录黄土组成结构、黄土的发育状况、黄土遭受侵蚀状况。2.观察、记录马莲台的地表植被状况。3.观察裸露岩石的岩性特征及底层产状。
(三)作业
1.以马莲台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变化为主题,各组开展研究性学习,交流学习成果; 2.记录并整理当地岩石的岩性特征; 3.信手绘制马莲台地形剖面图、素描图;
4.采集和整理代表性的地层岩石标本、黄土标本、植物标本。
2012-2013高一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李金环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校教学计划中一相非常重要的活动课题,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已经纳入我校的教学计划。本学期我们学校又有新的学年加入此项活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是一次社会活动,全体实验年级利用假期时间走出校门,走出课堂,走进了社会这个大课堂的不同角落,他们积极热情地对待自己的这项活动。
在每次初期准备阶段,各个班级的班长和其他的班级干部协同班主任老师进行了周密的安排,保证了这个课程的有序进行。活动期间,同学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用我们的独特视角和方式了解社会、感知社会,在活动中同学们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发展,实践能力、劳动能力、对事物的辨认能力、交往能力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活动中,学生们学到了校园里、课堂上无法获取的知识和能力。
按照以教学的程序,我们的实践课,通常是分四个程序。一 搜索材料,二 是整理材料,三讨论交流,四 书写实践报告,每个阶段小组同学撰写实验报告,首先在班级交流,然后各班选出三个优秀小组,每个小组又在学校的交流中经过评选,最后,又选出优秀的进行表扬和作为范文学习。
尽管这学期的实践课内容不多,但是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小组活动中没有注意采集相关的事物材料和相关的影象材料,这是同学们缺少这方面的意识和经验造成的;课题数量少,存在很多小组重复同一个课题,所以,证明了同学们选题时还有一定的局限性;相关资料、实践报告、信息技术不能很好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以上这些也是我们在下次活动中需要改善和需要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1-2013高三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李金环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校教学计划中一相非常重要的活动课题,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已经纳入我校的教学计划。本学期我们学校又有新的学年加入此项活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是一次社会活动,全体实验年级利用假期时间走出校门,走出课堂,走进了社会这个大课堂的不同角落,他们积极热情地对待自己的这项活动。
在每次初期准备阶段,各个班级的班长和其他的班级干部协同班主任老师进行了周密的安排,保证了这个课程的有序进行。活动期间,同学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用我们的独特视角和方式了解社会、感知社会,在活动中同学们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发展,实践能力、劳动能力、对事物的辨认能力、交往能力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活动中,学生们学到了校园里、课堂上无法获取的知识和能力。
按照以教学的程序,我们的实践课,通常是分四个程序。一 搜索材料,二 是整理材料,三讨论交流,四 书写实践报告,每个阶段小组同学撰写实验报告,首先在班级交流,然后各班选出三个优秀小组,每个小组又在学校的交流中经过评选,最后,又选出优秀的进行表扬和作为范文学习。
尽管这学期的实践课内容不多,但是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小组活动中没有注意采集相关的事物材料和相关的影象材料,这是同学们缺少这方面的意识和经验造成的;课题数量少,存在很多小组重复同一个课题,所以,证明了同学们选题时还有一定的局限性;相关资料、实践报告、信息技术不能很好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以上这些也是我们在下次活动中需要改善和需要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1-2012高一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殷小亮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校教学计划中一相非常重要的活动课题,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已经纳入我校的教学计划。本学期我们学校又有新的学年加入此项活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是一次社会活动,全体实验年级利用假期时间走出校门,走出课堂,走进了社会这个大课堂的不同角落,他们积极热情地对待自己的这项活动。
在每次初期准备阶段,各个班级的班长和其他的班级干部协同班主任老师进行了周密的安排,保证了这个课程的有序进行。活动期间,同学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用我们的独特视角和方式了解社会、感知社会,在活动中同学们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发展,实践能力、劳动能力、对事物的辨认能力、交往能力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活动中,学生们学到了校园里、课堂上无法获取的知识和能力。
按照以教学的程序,我们的实践课,通常是分四个程序。一 搜索材料,二 是整理材料,三讨论交流,四 书写实践报告,每个阶段小组同学撰写实验报告,首先在班级交流,然后各班选出三个优秀小组,每个小组又在学校的交流中经过评选,最后,又选出优秀的进行表扬和作为范文学习。
尽管这学期的实践课内容不多,但是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小组活动中没有注意采集相关的事物材料和相关的影象材料,这是同学们缺少这方面的意识和经验造成的;课题数量少,存在很多小组重复同一个课题,所以,证明了同学们选题时还有一定的局限性;相关资料、实践报告、信息技术不能很好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以上这些也是我们在下次活动中需要改善和需要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1-2012高二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殷小亮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校教学计划中一相非常重要的活动课题,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已经纳入我校的教学计划。本学期我们学校又有新的学年加入此项活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是一次社会活动,全体实验年级利用假期时间走出校门,走出课堂,走进了社会这个大课堂的不同角落,他们积极热情地对待自己的这项活动。
在每次初期准备阶段,各个班级的班长和其他的班级干部协同班主任老师进行了周密的安排,保证了这个课程的有序进行。活动期间,同学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用我们的独特视角和方式了解社会、感知社会,在活动中同学们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发展,实践能力、劳动能力、对事物的辨认能力、交往能力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活动中,学生们学到了校园里、课堂上无法获取的知识和能力。
按照以教学的程序,我们的实践课,通常是分四个程序。一 搜索材料,二 是整理材料,三讨论交流,四 书写实践报告,每个阶段小组同学撰写实验报告,首先在班级交流,然后各班选出三个优秀小组,每个小组又在学校的交流中经过评选,最后,又选出优秀的进行表扬和作为范文学习。
尽管这学期的实践课内容不多,但是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小组活动中没有注意采集相关的事物材料和相关的影象材料,这是同学们缺少这方面的意识和经验造成的;课题数量少,存在很多小组重复同一个课题,所以,证明了同学们选题时还有一定的局限性;相关资料、实践报告、信息技术不能很好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以上这些也是我们在下次活动中需要改善和需要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2-2013高三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殷小亮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校教学计划中一相非常重要的活动课题,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已经纳入我校的教学计划。本学期我们学校又有新的学年加入此项活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是一次社会活动,全体实验年级利用假期时间走出校门,走出课堂,走进了社会这个大课堂的不同角落,他们积极热情地对待自己的这项活动。
在每次初期准备阶段,各个班级的班长和其他的班级干部协同班主任老师进行了周密的安排,保证了这个课程的有序进行。活动期间,同学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用我们的独特视角和方式了解社会、感知社会,在活动中同学们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发展,实践能力、劳动能力、对事物的辨认能力、交往能力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活动中,学生们学到了校园里、课堂上无法获取的知识和能力。
按照以教学的程序,我们的实践课,通常是分四个程序。一 搜索材料,二 是整理材料,三讨论交流,四 书写实践报告,每个阶段小组同学撰写实验报告,首先在班级交流,然后各班选出三个优秀小组,每个小组又在学校的交流中经过评选,最后,又选出优秀的进行表扬和作为范文学习。
尽管这学期的实践课内容不多,但是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小组活动中没有注意采集相关的事物材料和相关的影象材料,这是同学们缺少这方面的意识和经验造成的;课题数量少,存在很多小组重复同一个课题,所以,证明了同学们选题时还有一定的局限性;相关资料、实践报告、信息技术不能很好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以上这些也是我们在下次活动中需要改善和需要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四篇: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
初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
——“自制地理教具” 教学案例
设计人:丹寨县第二中学 徐俊
一、案例背景: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初中地理学科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有机结合,知识面广、空间感强,很多问题比较抽象。直观教具的缺乏,许多无法直接感知的地理现象、难于记忆的地理事物使学生学习时感到茫然无助甚至倍感枯燥,让许多学生对地理课失去了兴趣,从而使地理课的教学陷入了僵局。
自制地理教具的材料来源于生活,成本较低、制作容易、简单易行,教师、学生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的地理教具辅助教学同样能达到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效果,既能吸引学生,也减轻了老师在教学中的困难,提高了学生在每节课的学习效率。
因此,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应定位在:
(一)不能太难、太高;反之,使学生产生畏难情趣,丧失学习地理的信心。
(二)不能太简单;反之,使学生“嚼之无味,弃之可惜”,调动不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应以家庭、校园和社区为中心。
为此,在学习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一节后,我尝试设计《自制地理教具》的活动。
二、案例描述:
老师在上课时,出示预先准备好的《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系统示意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把全班同学分成四小组,讨论如何制作展示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地图模型。
学生们的讨论要解决以下问题:
⒈确定制作展示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地图模型范围和图幅大小:如山顶、山脊、鞍部等。
⒉用什么工具:白纸 书本 拳头 黄泥士 水盆 小刀 毛刷 油性彩笔 水粉画颜料、画笔及调色盘、平整的纸盒等等
⒊自制地理教具的内容:折叠书本------演示褶皱地形、紧握拳头---------演示 1 各种地形特征、揉纸团---------演示各种地形图、黄泥士---------制作各种地形图
⒋制作教具的过程
⑴折叠书本---------演示褶皱地形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教师在讲课时可利用随手教具——书本、纸张进行演示,并强调岩层的受力方向)在七年级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对于板块的碰撞和挤压的知识点比较难想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手中的地理课本对于这一个现象进行演示(如图1、2)
图
1、图2
⑵紧握拳头---------演示各种地形特征
在讲解地形的时候可以利用手形变化拳头象演示来突破重点。
形象演示让学生伸出左手,手背向上平扣在桌面上。用笔在手背上画等高线,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缝相当于山谷。在指头缝之间用粗的墨水描蓝了,表示水顺着山谷流下了。小指和拇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把手伸开就是平面的等高线图,握住拳头就是立体的地形。这样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就可以一目了然了。演示时,师生共同参与,边指部位,边提问,边回答,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和想像力,加深学生对地表形态的辨别能力,以此来突出重点。(如图3、4)
图3
图4
紧接着展示山体模型,指认不同部位的地形和展示一张复杂的地形图,判读地形。指图要准确到位,问题要精妙,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以此来突破难点。
接下来学习分层设色地形图,首先学生分工合作在等高线图之间绘上不同的颜色,目的是通过学生的感知体会,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说出图中各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的海拔高度,并且总结分层设色地形图,其着色有什么规律?并思考:在上述五种地形上,适合发展什么样的农业经济?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培养学生纵向思维的能力。
最后通过师生问答的形式自然地引出地形剖面图。学生自己得出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某条线上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结论。⑶揉纸团---------演示各种地形图
笔者在给学生讲解各种地形图,特别是卫星地图时,发现,一张随意揉一揉的纸张,打开以后就非常形象的成为了一个个等高线地图模型,简单得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自己制作,这样的等高线的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如图5、6)制作方法:将一张正方形的白纸,随意的揉一揉,然后平铺在桌子上,揉一揉的纸张就会出现,我们所需要的等高线地图模型了,学生可以在上面,用彩色笔标证各种地形了。学生可以详细的观察,自己动作制作。
图5
图6
⑷黄泥士---------制作各种地形图
在初中的地理课的教育教学中,教具的辅助作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以通过师生自制教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培养其创新意识,还能促进教学的高效的完成。
例如,在讲授“等高线地图的判读”时,不同的山体部位等高线的特点是一个难点。为了突破此难点,笔者与学生制作了相关的教具,以研究不同山体部位等高线的特点,难点既迎刃而解。具体的做法如下:(如图7、8)
图7
图8
工具准备:黄泥士5千克
水盆
小刀
毛刷
油性彩笔
水粉画颜料、画笔及调色盘、平整的纸盒 制作步骤
将黄泥士倒入盆中,加入适量的水调成稠糊状,然后取出堆放于平整的纸盒之上。用手将其大致捏成山体形状(注意要把各种地理要素都表现进去,如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坡、缓坡、陡崖等),凉干待用。用毛刷将模型上的残渣扫尽,使其光洁,然后用水粉笔着色(以绿色为主,从下往上颜色逐渐变浅)。这样一来,一个山体等高线演示模型就做好了。
第五篇: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校教学计划中一相非常重要的活动课题,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已经纳入我校的教学计划。本学期我们学校又有新的学年加入此项活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是一次社会活动,全体实验年级利用假期时间走出校门,走出课堂,走进了社会这个大课堂的不同角落,他们积极热情地对待自己的这项活动。
在每次初期准备阶段,各个班级的班长和其他的班级干部协同班主任老师进行了周密的安排,保证了这个课程的有序进行。活动期间,同学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用我们的独特视角和方式了解社会、感知社会,在活动中同学们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发展,实践能力、劳动能力、对事物的辨认能力、交往能力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活动中,学生们学到了校园里、课堂上无法获取的知识和能力。
按照以教学的程序,我们的实践课,通常是分四个程序。一 搜索材料,二 是整理材料,三讨论交流,四 书写实践报告,每个阶段小组同学撰写实验报告,首先在班级交流,然后各班选出三个优秀小组,每个小组又在学校的交流中经过评选,最后,又选出优秀的进行表扬和作为范文学习。
尽管这学期的实践课内容不多,但是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小组活动中没有注意采集相关的事物材料和相关的影象材料,这是同学们缺少这方面的意识和经验造成的;课题数量少,存在很多小组重复同一个课题,所以,证明了同学们选题时还有一定的局限性;相关资料、实践报告、信息技术不能很好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以上这些也是我们在下次活动中需要改善和需要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高二地理
陈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