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龙芯电脑多媒体教学系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龙芯多媒体教学系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提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手段也在不断优化,多媒体技术和语文课程教学的整合也越来越紧密。教学目标的达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运用教学媒体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蕴含认识、情感、动作技能方面的丰富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识的动力和能力;有利于加速学生认识的进程;有利于推进学生认识的深度,从而是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语文教学 整合
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种,学生的认识活动具有间接性和引导性。因此教师必须根据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和教学过程种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在充分感知教材的基础上理解教材,并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那么多媒体技术在参与教学过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本文就多媒体与语文的整合效果作如下几点分析: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增强学生认识的动力和能力。
根据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学生学习的理想化模式应该是:从直接经验过渡到形象经验,再上升到符号经验。具有半具体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识的动力和能力半抽象经验特性的多媒体,可以在直接经验与抽象经验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增强学生认识的动力和能力。
1、提供感知材料,提高感知效果。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一般包括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渐进阶段。感知是这个认识过程的基础,感知得越好,学习效果和记忆效果就越好。
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各类感知材料,如通过幻灯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呈现事物的形象或变化过程;多媒体通过自己特有的制作技巧,可以江观察对象和背景区别开来,突出感知对象,以便清楚地被感知;可以揭示感知对象的本质特征和显示非本质的东西,便于学生分辨;可以强化刺激,唤起和加强注意;可以层次分明地呈现感知对象的整体和各个局部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例如:《做一片美丽的叶子》,作者金波通过阐述一片叶子与大树之间的关系,教育人们学会奉献精神。所以如何表现叶子的形象至关重要。从“绿叶为大树而生”到“回归大树地下的根”这一完整的轮回过程,学生不易观察到。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改变叶子的颜色,展示给学生一幅动态的图景,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叶子由春天时的“嫩绿”到夏天时的“肥美”、再由“秋叶变黄”到“冬日飘零” 的全过程。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不但可以提供各类感知材料,还可以加强学生注意,提高感知效果。
2、启发思维,发展智力。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般是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和归纳演绎等逻辑推理形式,来引导和组织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人的思维活动是内隐的,多媒体技术可以使这些内隐的思维活动外显,而便于操作。例如《卧薪尝胆》这篇课文,通过播放动画,欣赏图片等手段,有力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内隐的思维活动外显化,从而体会到越王勾践自强不息的精神,形象而深刻地表现出居逆境而不靡、于困苦而不屈的高贵品质。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加速学生的认识进程。
学生的认知过程综合了动机、情感、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方面的因素。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收到以下效果,加速学生的认识进程。
1、创设情景,激发动机。
多媒体可以真是地再现或模拟事实的情景,或扮演体会情景等。例如:《哪吒闹海》一课通过播放动画片将书本知识变“活”了,不但能使学生便于了解哪吒这一人物形象,加速他们学习进程,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求知欲。
2、引起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以其特有的生动、形象以及调动声、光、色、动画等表现形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北大荒的秋天》的教学,由于受地域及周边环境的限制,仅从字面上让学生体会北大荒的秋天并非易事。让学生体会他们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容,很容易使他们产生枯燥乏味之感。但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教学过程中通过播放秋日丰收时北大荒的图片,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感悟北大荒的美丽而富饶,并从北大荒之美联想到祖国之美,无疑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推进认识的深度。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和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我们提供了有关依据,布卢姆等人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可以说“情感领域”是“认知领域”的提炼和升华。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情感教育不仅很重要,而且很丰富。多媒体技术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
1、增强情趣,陶冶情操。
多媒体教学的美学功能,对于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具有独特的作用。例如《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文的教学,首先呈现一幅幅中秋团圆的情景图片,能激发其学生的思念之情,在呈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同时播放录音,很容易能让学生感受作者之所感,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感情,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2、培养意志品格。
影视手段在表现伟大和英雄、模范人物等不怕困难艰险,为理想和事业,为实现某以崇高目标顽强拼搏的动人事迹方面,具有形象、感人、催人泪下的独特效果。例如:《第八次》、《军神》等课文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因此有利于学生意志品格的培养。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应该努力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以适 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理想的环境,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场所,从而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技术》1998年6月第1版
2、《语文新课程标准》
3、《九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
三年级(上)年6月第6版
2009
第二篇: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李红 女 大专 黔西县新仁小学 4671200 551505)
摘 要: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90年代以来重视以教学设计为代表的系统方法与媒体技术的结合,促进语文教育的最优化,进入21世纪后,尤其重视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对语文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整合,从而促进语文教育的飞越发展。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媒体技术 教学设计 教育技术 学习资源整合 引言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应仅仅看作是一种媒体手段,而应当是一种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根本变革,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教学所需要的资料,教师一点鼠标即可获得,声音、图像为课堂营造了一种新的氛围,从获取信息的手段上与传统教学已有明显的不同。
事实上,在古代人类身教口授的教育的活动中,就已经蕴涵了教育技术,但多媒体教育技术是一个概括所有媒体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专门技术,是国际教育界20世纪以来共同研究的结果。
美国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的定义对教育技术的贡献大,它揭示了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阐明了用系统方法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启迪人们从以计算机基础的现代教学媒体的技术应用中超脱出来,建构新型的教育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这对传统教育从理论到方法都是一场深刻的变革。
语言的出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字、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人类社会文明的里程,计算机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二次飞跃式发展。在18世纪瓦特发明蒸气机之前,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畜牧业、农业社会,人类的教育仅仅对物质资源的利用,工业文明到来之后,人类的教育与对机械力,电力与动力资源的利用紧密联系,计算机出现以后,信息资源的利用已经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震撼,人类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两次巨大的变革浪潮。这两次浪潮都超越了早先的文明和文化,都是以前人所不能想象的生活方式,替代了原来的生活方式。①
整合,即整理融合。系统内各要素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重组效应,从而使系统发挥出更大的功能,它的核心内涵是打破原有各要素之间的封闭状态,促进各要素之间的优势互补,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作用。早在20世纪初,针对传统把课程和教学分开的二元论,教育哲学家杜威就对课程与教学的总和进行过努力。他认为:“经验并非心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方法和教材之间的联合,而是一种不同力量间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②
目前;媒体技术是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适时,适度地运用媒体技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沷,但从长远来看,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末来数年内媒体技术将成为现代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教育事业必定会发生一番新的难以估计的革命性变化。
1.教学媒体的类型及特点 1.1.教学媒体的类型
媒体,本意是媒介,是使双方发生联系的人或事物。③
教学媒体是运用于教学过程中的介质、载体。媒体可分为单媒体和多媒体。单媒体又可分为基本媒体、衍生媒体、综合媒体。基本媒体有语言、文字、图画;衍生媒体有录音、广播、幻灯、投影、摄影、录像、网页;综合媒体有书籍、报纸、刊物、电影、电视、可视电话、互联网。
多媒体是指用计算机交互地综合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建立逻辑链接,使人和计算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达到自然的对话,形成图、文、声并存于一体的人机界面,以扩大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例如:在一套多媒体,可设置激光投影仪、电脑、电视机、影碟机、声讯系统,并设计好控制软件。
1.2.教学媒体的特点
多媒体的特点是主要表现在信息载体的综合性、交互性、集成性和超媒体。
1.2.1.综合性
具备多媒体功能的计算机,能够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频、视频等多种信息。人类对于信息的接收和产生主要来自眼、耳、口、鼻、手与感觉器官,及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其中视、听、触占了95%的信息量。多媒体技术改变了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单一模式,使人能交互处理多种信息。
1.2.2.交互性
学习者可以与计算机的多种信息媒体进行交互式操作,从而为自己提供更加有效的控制和使用手段。交互可以增加信息的注意力和理解,并延长信息保留的时间。
1.2.3.集成性
以计算机为中心综合处理多种信息媒体,它包括信息媒体的集成和处理这些媒体的集成。信息的多通道统一获取、信息的统一组织和存储,信息的表现合成称之为信息媒体的集成。由于多媒体十分强调人们主动参与,因此也称为交互式多媒体。1959年美国IBM公司研制的第一个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从而宣告人类开始进入计算机应用时代,2.媒体教学的设计和应用
④
念转变,是继课件之后的新一代教学软件,它不只是在技术上把教学资源素材库和多媒体著作平台简单叠加,而是积件库与积件组合的有机结合。
2.1.2.多媒体教学的设计和应用
多媒体CAI课件可分为传统型CAI课件、多媒体型CAI和网络型CAI课件三种。
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制作的基本步骤是:编制文字脚本,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描述;准备音像素材;进入上机制作过程,绘制程图,编写程序,加进分支程序设计,运行和调试;维护更新及网上发布。在制作多媒体CAL课件时,目前较好的多媒体制作软件有FLASH、Authorware、和3DS MAX、Powerpoint、Frontpage以及方正奥思、洪图、课件大师、几何画板等。此外,还须备有图像方面的软件、声音方面的软件和影像方面的软件。
2.1.2.1.Authorware是由Macromedia公司于1992年推出的多媒体开发工具,它不同于发程序设计语言为基础的传统的开发工具,而是以各种图标以及相应的对话取代了复杂的编程技能,简化了多媒体的开发过程。
2.1.2.2.PowerPoint能够制作出集文字、图形、声音及视频剪辑等多媒体元素于一体的演示文稿。
2.1.2.3.Flash主要的功能是制作动画,运行效果可以控制色彩可以渐变填充,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创设生动的情境,深受师生欢迎。
2.1.2.4.FrontPage和Dreamweaver主要用于网页制作,可以直接边上Internet。
总结
可以这样说,计算机出现后的教育技术,是现代教学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对封闭、单向、平面、被动的传统教学环境的全面突破和创新,计算机使用者“获取、分析、加工”等“信息能力”扩充了“读、写、算”的内涵,而计算机本身不断升级的“传递、存储、筛选”等功能又部分替代了原先属于脑的“记忆、选择、纠错”能力,传统教学所固有的“静态”演变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创造型的“动态”,网络与通讯技术则以开放的教学环境把我们带进的一个由“有限”变为“无限”的天地。
⑤2.1.多媒体教学的设计和应用
2.1.1.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学生学习的主动系统。它将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以及学生教学情况存储于计算机中,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轻松地学习。教师在备课时可进行文字编辑排版、图形、图像设计、音乐动画制作及网络通讯等,也可指导学生自行制作。
CAL是一种公开的教学形式。在制作课件时,从内容上应当注意它的科学性、教育性;从技术上应当注意它的交互性和多样性;在制作中就注意它的扩充性和共享性。一般应以学生的学为主体精心构思,创意新颖实用美观。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从学生的学的过程和教材本身的要求出发,把所教知识按以下原则编写:
2.1.1.1.教学知识系统化。无序的知识是不易记忆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就在于知识的系统化。
2.1.1.2.教学内容动态化。根据教材,有的地方需要动画,有的地方需要演示,教师要化繁为简地让CAI动态化,使学生易学乐学。
2.1.1.3.学生学习主体化。编写与制作CAI应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力求避免教师一人表演或“一言堂”。积件是由学生和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自己组合运用的教学信息和教学处理策略库与工作平台。积件是从课件的经验中发展出来的现代教材建设的重要观
参考文献:
[1] [美]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219 [2]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17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曲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763 [1] 方其佳主编.多媒体CAI课件制作实例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
第三篇: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顺河学校 张修群
内容摘要: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使用,它既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与动力,也提出了该如何把握好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语文教学的内容、教材、教学手段及考试等,都可以因人因需而异,充分实现语文的个性化学习。
多媒体技术,改变了语文教学中固有的思维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生机。多媒体实现了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突破,多媒体对现代小学语文教育起到了几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图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当我给学生们讲《 口语交际——动物世界》时,带着学生一同欣赏影片“动物园”的片段,真切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动物的长相特征,生活习性,乃至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学生一看就明白。随之在班里进行了“我喜欢的小动物”交流会。同学们都说得津津有味,听得同学也认真,写作起来也就轻松了许多。
二、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
运用多煤体,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揭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如小学生面临对于基础知识的梳理归纳,作家作品属于其中之一,量大且庞杂。我利用幻灯片,把作家按照古今中外进行归纳,一目了然。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视自已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有些教材内容丰富,课时较多,所学知识比较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揭示给学生,形成整体认知。
三、运用多媒体可以实施审美教育
语文学科包含着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这种性质决定语文必须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能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理
解知识的目的。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感性的音乐,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给学生讲《春天来了》的时候,我带着学生陶醉在“一片春色’的景象中,带他们听听春天里的鸟儿叫声,溪水流淌的声音„„我力求把语文课教授成既诗情画意,眼耳俱谐又丰富知识量的美育课。
四、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
课本中的许多名家名篇,有的语言流畅明快,有的语言生动活泼,有的语言凝炼含蓄,有的语言朴实感人,有的语言富有哲理性。运用多煤体可充分体会各种语言。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中为我们师生、教学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只要教师能够以更新的思考精神和更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去精心搜集整理、选择适合的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特点的信息媒体,灵活运用信息手段,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能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也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求得最佳学习的效果。
第四篇: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 分析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优势,探究其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帮助和影响。
关键词 多媒体;小学语文;学习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7-0040-02
前言
小学语文是整个小学学科教育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对推动学生知识和交流能力的综合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多媒体可以有效地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设生动的情境,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吸引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促进语文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优势
创设课堂学习情境 多媒体的影像展现功能可以有效地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设学习情境,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将语文知识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记忆,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进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这点,积极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比如通过影像展现的形式来展现与小学语文课本教学知识相关的影像,加深学生对语文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如教学《祥林嫂》,文章主要讲述的是鲁迅先生家乡一位死了丈夫和儿子的可怜寡妇,家中无依无靠,由于亲人都死了,精神也变得不太正常,终日以泪洗面。虽然鲁迅先生用他的文笔将祥林嫂的悲惨遭遇生动地写了下来,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不是很丰富,对于文字的理解不理想。只通过对于文字的阅读,学生无法真正感受到鲁迅笔下祥林嫂遭遇的凄惨和鲁迅先生在文中所蕴藏的感情。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影像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直观地观看到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促进语文学习质量的提高。
化抽象知识为具体 多媒体的直观性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语文知识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将较为抽象的语文知识点变得具体、化繁为简,帮助学生减轻语文学习的压力,提高语文学习效率。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它涵盖了古今中外大量的知识和文化,因此,它的知识是较为复杂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时而会遇上一些较为困难的知识点,普通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会花费大量时间,效率很低。多媒体的影像功能可以直观地将知识展现给学生,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影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晏子使楚》,这是一篇语言水平较高的文言文阅读文章,学生年龄小,语文知识水平还处于基础阶段,对于古代文言文更是知之甚少,所以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中的影像将这一文言文中的历史典故完美、直观、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将抽象的文言文转化为具体的影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拓展学生知识层面 多媒体的资源丰富这一特点可以有效地拓展小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范围,深化语文知识层面,增强语文知识的积累,促进语文知识学习的科学发展。书本上的知识终归是有限的,学生要想提高语文知识素养,拓展知识视野,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必须不断地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然而,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需要花费学生大量的时间,而且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还处于基础阶段,无法像成年人那样拥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运用能力。学生性格较为活泼,更容易被内容精彩丰富、形象生动、简单易懂的图像所吸引,而现代多媒体的资源又很丰富,知识面又广,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积极采用多媒体来辅助学生的学习,拓展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范围,深化学生语文知识的层面。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小学课文阅读教学 多媒体可以创新小学语文课文阅读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基础的便是课文教学,课文阅读是教师传授学生识字和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基本手段。然而,小学语文知识较为繁杂,涵盖了大量的知识文化,这些繁杂的知识文化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教授起来压力很大,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改变传统低效的口头讲述式教学方法,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另一方面,由于小学语文涵盖了许多古今中外的知识文化,这便加大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当许多外国优秀的文学作品被翻译成中文的时候,由于地方文化的不同、语言运用手法的不同等,造成许多翻译过来的文章不能很好地被学生所理解,加大了学生对于外国优秀文学作品理解的困难。然而,多媒体是不受地域文化限制的,它能够直观地、准确地为学生展示各种文学风格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1]。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和综合实力的体现。因此,作文教学非常重要。普通的语文作文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写作练习来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效果,效率低,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多媒体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不足,影像展现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作文题材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图像语言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小学生喜欢看多媒体,因为多媒体可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而且小学生的模仿能力也非常强,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多媒体进行小学语文写作的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对优秀文章的模仿能力,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效果。
小学语文表达能力教学 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教学是检验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是否平衡、发展是否合理科学的重要尺度。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受应试教育因素的影响,对于学生的语文知识记忆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非常看重,而对于语文实际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重视度不是很高,这种语文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多媒体的影像功能可以将语文课本中的知识用具体的影像和连续的流程进行直观的展现,为其模拟各种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应用环境,为学生展现如何才是正确的语言运用方法和环境,提高学生对语文实际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认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魅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小学语文表达能力教学,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科学发展。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减轻学生的语文学习压力,增强语文学习综合实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忠艳.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应用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12-13.
第五篇: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和传统的课堂相比,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它可以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的表现出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展现了语文教学的内涵,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外延。
首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多种情景,激发了学生兴趣。语文课本身很枯燥,运用多媒体,马上就不一样了。很多老师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如《黄河颂》出示黄河的图片,《观舞记》课前让学生欣赏印度的风俗,《俗世奇人》展示一些奇人奇技。这些导课调动了学生的感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其次,运用多媒体,可以突破教学中的一些难点。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习更多的注重学习中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情感的交流,注重以真情感染读者,以形象唤起美感,以意境领悟主旨,以培养语言意识和语文习惯为目标。而多媒体课件里的文字、声音、图片、图像等极大满足了学生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距离,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如教学《观舞记》、《安塞腰鼓》等一类文章时,尽管文词优美,但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体验,很难将那些优美的描写与语言文字联系在一起,学生眼中只有枯燥的文字符号,因而教学中就更谈不上对孩子们美的熏陶与感染了。课堂上运用课件播放相关的视频了,在配以优美的的画面中,让学生真正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时,再转入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学生兴趣盎然,就能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
多媒体的运用,使得语文课堂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生机。因其形式新颖,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其形象生动,可增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因其创设情境,可增强教学效果;因其图文并茂、直观性强,可与传统教学相互补充。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不当的现象
1、过多运用多媒体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能给我们带来诸多方便和好处,但也并非越多越好。因为它毕竟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更是多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但有的教师一味地依赖多媒体,有时一节课学生只看到老师在讲台上摆弄多媒体课件,忙着操作键盘和 鼠标,既不深入讲解,也没重难点的板书,从而造成“只见机器不见人,只见画面不见文”的情况,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学生眼睛始终盯着屏幕,这是一种繁琐的单调,是由过去教师“一言堂”的传统的单调走向新的现代化的单调,这样就有些本末倒置了。所以老师的作用不能等同于放映员,多媒体教学也不能陷入华而不实的境地。
2、过多运用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一直以来都是课堂教学所提倡的,这样既有知识的传授、反馈、拓展,又有感情的交流。尤其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更应突出教师以情感、人格魅力等去感召学生,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语言、动作、神态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而多媒体教学中“人”与“机”的交流是缺乏能动的感情交流,学生听的是音箱里的声音,看的是荧屏上的图象。教师忙着操作机器,播放课件,与学生缺乏心灵的沟通,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疏远,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不断下降。
3、不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会影响教师对课堂教学变化的灵活调控。检验一位教师是否有经验,从他对课堂灵活性的驾驭能力上可以看出。我们常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无定法,尤其是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千变万化的,一些同学提出比较个性化的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教师有对课堂随机应变的调控能力。而多媒体教学在这一点上有所限制,尤其是老师制作课件时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板书、问题及其答案都事先设计好了,课堂上很难修改,教学过程中教师势必一步步引导学生去理解自己设计好的答案,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发散的思维,埋没了一些有创意的见解,同时也大大牵制了教师的教学,使教师成了课件的“奴隶”。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并不是所有的语文课都得使用多媒体,也并不是每节语文课的每个教学环节都得使用多媒体。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如果运用不当,不仅达不到优化教学的目的,还会产生副作用,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利用多媒体上语文课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三、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的应注意的问题
1、多媒体不能取代课本
多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当教学需要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帮助。课本是本,脱离了这个“本”,多媒体就是空壳。因而,多媒体不能取代课本。只要课本上有的,尽量还是让学生阅读课本。如每课的出处、作者的资料、写作背景等,可让学生自己读一读。
2、多媒体课件不能代替学生的想象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的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件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从这方面入手,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的声音、图像等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也影响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如讲何其芳的《秋天》一课,诗句中对农家小院的描绘,正是训练学生想象力的最佳时机,只有通过读才能品味诗中平实优美的语言,体会诗句所创造的意境。可是因为有了对媒体的图像展示,学生对诗中较为含蓄的描写一目了然,根本用不着去想,也正是因为如此,学生的形象力受到限制,心理学研究已经证实:愈是动脑最多、揣摩最多的地方,学生的印象愈是深刻。所以,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一定要注意视听、思考、想象相结合,使学生对诗文所表达内容的形象认识转化为抽象思维,有效、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3、多媒体课件不能取代学生的品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个道理人人知晓。教师在课堂上的范读听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声情并茂、图文兼备的课件范读,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声越来越稀,以前课堂上那种悦耳的读书声渐渐听不到了。离开了学生自己的读,少了学生自己对文字的揣摩品味,语文课的语文味觉究竟还有多少?古人尚且知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道理,难道我们因为有了多媒体,就把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优良传统全盘否定吗?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感如何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如何品味,学生的语文能力如何提高?“操千曲而后晓声”,所以,再先进的多媒体课件,也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课文的品读。
4、多媒体课件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
掌握了多媒体教学的语文教师,洋溢着现代化的潜质和气息,在三尺讲台上尽情地演绎着千变万化,潇洒地展示着自己的风采。教师通过音响传递信息,学生则通过音响获取信息。朗读放录音,板书敲键盘,学生听不到教师的声音,看不到教师手写的字。这些教师认为,在丰富的多媒体课件面前,自己的一切活动都很乏味,因此,他们尽可能地减少自己的讲解,该多说的尽可能地少说,该少说的尽可能地不说。其实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所要传播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语言文字。学生不仅要从课本中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从教师身上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亲其师,信其道”,此时表现得更为直接,这就更需要教师直接或间接地与学生接触、交流。课件只是课件,它不能取代教师,它只不过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工具,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所使用的手段方法。虽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方式已逐渐成为历史,但并不意味着目前的教学不再需要黑板和粉笔,不再需要教师和学生的接触、交流。所以,在利用多媒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只有心相通,才能做到语相通。
5、多媒体教学不能只搞形式
听过几节语文课,有的教师将整个教学过程都制成了课件,从导课到结果,都通过课件一层一层、一环一环显示出来。整堂课确实做到了大容量、高密度,课件界面也做得很漂亮,交互性也强,但到最后,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究其原因,便发现本来是学生应该逐步讨论、逐步思考的知识点问题,教师却用课件一股脑儿显示出来。这时,吸引学生的并不是教学内容,而是生动的画面、悦耳的音乐。由于画面的不断切换,学生这时注意的是这一幅画与那一幅画的画面有何不同,所配音乐哪个更好听。不但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受到很大限制,从而影响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这时的多媒体使用,并没有起到实际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在利用多媒体上课时,大可不必为追求形式而勉强为之,否则,多媒体只会成为“花拳绣腿”。
6、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要合理设计教学容量。以往的课堂教学整节课教师只围绕一两个问题进行讲解。一节课下来,只是得出了课本上就有的几个结论或观点。这样的教学虽然条理清楚,但学生所获甚微。多媒体教学的出现使课堂教学进入另一个极端——教学容量过大,如有位老师在初三语文古诗文的背诵默写复习时,一节课共设计40道题,整堂课学生跟着教师设计的思路回答问题,这样的课看似热闹,但学生对问题缺少深入思考,没有真正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长期下去,学生会认为多媒体教学也不过如此,而丧失对多媒体教学的兴趣。实际上就是忽视了设计适量的教学容量,导致多媒体教学陷入华而不实的境地。
7、尝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
现在各个市区学校,已经推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真正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整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能够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这调动了学生纵向与横向学科学习的兴趣,它使学生形成了长久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对于开发学生智力有很大的益处,这也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希望各位老师尝试这种教学。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只要我们把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多媒体课件,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辅助语文教学的优势,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正确使用媒体,让媒体有效地服务于教学。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