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研究(大全5篇)

时间:2019-05-15 01:1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研究》。

第一篇: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研究

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研究

李瑶(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中学高级)

中华民族民间音乐源远流长,蕴藏深厚的文化底蕴。关于民族音乐教学研究,我们首先要明确几个概念:新音乐、中华民族音乐、中国音乐、中国传统音乐、中国民间音乐的内涵和外延。

民族音乐,包括中华民族音乐和外国民族音乐,中华民族音乐与中国音乐有着概念上的不同,中国音乐包括中国传统音乐和中国新音乐(西方音乐理论创作的),而中国传统音乐就是中华民族音乐。

中国音乐,仅指古代传承下来的音乐,也指中国人按西方理论创作和改编的音乐。新音乐,即近现代音乐,新音乐指的是那些学习过西方音乐的人所写的音乐,如学堂乐歌,可见新音乐的创作时间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

传统音乐,是指用采用民族固有的方法和形式具有民族特色的各个时期的音乐作品。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可见,传统音乐包括“国乐”但不包括“新音乐”,但它们都是“中国音乐”。

民间音乐,“中国音乐”包括传统音乐和新音乐;而“民间音乐”只是传统音乐的一个类别。我国的民族音乐是非常丰富的,除了民间音乐,还包括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等。

广义上,民族音乐的范畴很大,这里只讲中华民族音乐,也就是中国传统音乐。

一、民间音乐的来源

黄河流域形成了中原音乐;长江、珠江等黄河以外流域,形成了少数民族音乐,另外外国音乐的传入,也是构成我国民歌的一个重要来源。

二、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论发展

形成期: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3世纪

这时期包括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奏汉。在音乐体裁方面,经历了由原始乐舞到宫廷乐舞的进化。在旋律音调、音阶形式方面,经历了由原始音乐重视小三度音程的音调,到春秋战国强调宫、商、徵、羽的上下方大3度的“(甫页)、曾”体系,以“三分损益法”面,先秦诸子百家的论争,奠定了此后各自学说的理论端点。这一时期中,最具代表性意义的音乐艺术形式是钟鼓乐队。

一个八度包含十二个半音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一个八度包含十二个半音的国家。中国古代的十二律名最早见载于战国时期成书的《国语•周语》,公元前522年,伶州鸠在回答周景王的问话时曾提到“十二律名”及“律所以立均出度也”、“纪之以三,平之以六,成于十二,天之道也”等有关律与数的关系。公元前239年成书的《吕氏春秋•音律篇》则详细的记载了三分损益十二律的产生方法。可以说,自《吕氏春秋•音律篇》起,就拥有了获得十二律的方法。而五度相生律在当时并未生全十二律,五度相生律在当时只产生了七律,其音名即CDEFGAB七音。此后,随着音乐实践的发展,发现音乐中并非只此七音,于是又发明了升降记号,将其记在音名前来表示音的升高与降低,而此时约公元十一世纪。就是在今天也是如此,在中国十二律有其各自独立的名称,而西方的十二音中却只有七个音具有独立的名称。

近年来,针对中国音乐教育深受西方音乐文化影响的情况,中国一些音乐课程的设置及有关教学目标的制定在音乐界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如有关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方向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在世界经济趋向一体化、世界各个民族音乐文化快速吸收融合的今天,是按照人为的“十二平均律”培养西方音乐的“耳朵”还是培养符合中华民族审美标准的“耳朵”?

正如《音乐形态学》一书的作者所言:“音阶的选择是慎而又慎之举,它融汇了一个民族的精神。”这句话说明了音阶选择的重要性,说明人们一旦从乐音材料的约定俗成中找出数理规律,规定律制,制造乐器,相应养成的听觉习性就会世世代代地积淀下来并长期稳定的延续下去,形成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审美习惯。一句话,律制的选择对于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理解了律制在形成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上述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当然,中国的音乐文化受到西方音乐的重要原因与西方音乐文化依靠强势经济为依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的原因在于,中西双方在律制的选择方面,从律制选择的伊始(中国的三分损益、西方的五度相生律)到十二平均律的发明都存在有许多相似之处。正是这种律制选择的相似性,使得中西不同文化人群间产生了听觉感受习惯的共通性。

三、中国民歌的总体特征

众所周知,戏曲、曲艺、民族器乐等其他类别的民族民间音乐都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专业音乐创作也离不开民歌的滋养。而它们又以各自的艺术特点和专业技巧丰富着民歌的内容,提炼着民歌的形式,给民歌的发展以积极的影响。我国各民族、各地区、各时期的民歌有如绚丽的白花遍野盛开,美不胜收。民歌有三个特点:

第一,和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民歌的作者是人民群众.是他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实践中,为了表现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意志、愿望而创作的。在过去,劳动人民被剥夺了掌握文化的权利,不识字,更不懂谱,但他们却用口口相传的方式编唱着自己的歌曲,以满足生活的需要。如《长工苦》、《揽工人儿难》倾吐了遭受欺诈压迫的长工的悲苦情怀;《绣荷包》抒发了少女对情人的思恋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打夯号子》、《川江船夫号子》等,表现了劳动者在与自然作斗争时的豪迈气概;《花蛤蟆》、《冬丝娘》等,唱出了儿童们游戏时天真无邪的性格。但“有假诗人,无假山歌”([明]冯梦龙)。民歌所表现的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是最真实、最深切的。

第二,民歌是经过广泛的群众性的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无数人智慧的结晶民歌的创作过程和演唱过程、流传过程是合而为一的.在传唱的过程中即兴创作,在编创的过程中演唱、流传,当然,传统民歌的创作和发展过程是缓慢的、自发的。

第三,音乐形式具有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特点。民歌的音乐形式短小精干,大多以乐段为基本结构单位,单乐段反复而构成分节歌的结构形式在民歌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民歌的音乐材料和表现手法都很经济、洗炼。民歌的音调大多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它与方言语音结合紧密,音乐表现很生活化,形式灵活、生动,没有固定的格律,善于变化,对各种不同的内容、唱词、演唱场合与条件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中国民歌的艺术特点

第一,诗与乐的高度结合。从诗的角度看,民歌具有紧贴人民生活、主题明确、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特点。民歌的歌词篇幅短小、通俗易懂,属歌谣体;一般句式整齐、押韵、平仄不严;以七字句为多,兼有其他句式,在结构上以两句体、四句体为多。民歌的作者在短短数句歌词中运用比喻、比兴、对比、夸张、叙事等手法,使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突出的体现。如用“苦麻菜”比喻远嫁少女之苦命,用“小白菜地里黄”比喻没娘的孩子,在《农夫怨》、《长工调》等歌中运用了贫富的对比„„《槐花几时开》短短四句就做到了情景交融,人物性格鲜明,感情细腻地表现了爱情主题。

第二,长于抒发人的内心世界。民歌运用短小的结构,凝练的音乐语言,极为经济的音乐素材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绥远民歌《城墙上跑马》深刻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走西口》表达了离乡背井、生离死别的亲人间的凄婉、依恋之情;《牧歌》短短两句就勾勒出了一幅清新、辽阔、宽广的草原景象。第三,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即兴性和变异性。民歌是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世代相传中,不同时期(或时间)、不同地区的不同歌唱者,常按个人需要,将某首现成民歌作为蓝本,进行即兴编词,见啥唱啥,想啥唱啥,这就是民歌创作和歌唱中的即兴性。在即兴编词的同时,民歌的曲调必然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因此出现了一首民歌有许多变体的现象,如《孟姜女》、《鲜花调》、《剪靛花》等的变体遍布大江南北,也出现了某一地区拥有几个典型曲调和特性音调的现象。

中国民歌的艺术特征分别为:民歌的起源与发展、体裁丰富多彩、歌舞相伴;随意性与传播性强;时代性与功能性强。

中国民歌的风格特点:民歌的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彩,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中国民歌的发展轨迹

我国的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厚的艺术遗产,远在原始社会,它就在人民的集体劳动中产生了。只因没有文字与乐谱,当时的民歌无法完整的资料可考。《诗经》中的《国风》,收录了我国北方一百六十篇民歌,虽仅是文字记载,却足以表明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前六世纪,我国民歌以具有相当完整、成熟的艺术形式。几千年来,民革一直紧密地伴随着人民,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意志,记录着他们的历史,哺育着历代文艺家。汉魏六朝的“乐府民歌”。唐宋的“曲子词”元代的“散曲”、“小令”,明清以来的“歌谣”、“小曲”„„就是民歌这汪洋大海留存下来的几颗珍珠。

由于民歌是劳动人民的歌,劳动人民在封建社会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是被人看不起的,他们的歌也就遭受到同样的命运。甚至在元、明、清三代屡遭帝令而被禁唱。有关它的历史很少有文字记载。从出土文物考察,有关古代乐器的较多,而歌唱活动的较少。青海大通县出土的那个有歌舞图像的陶盆实在非常宝贵,它显示的是六千年前母系社会的图腾崇拜歌舞活动。在原始时期歌与舞是结合在一起的。直至今天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仍然保持歌舞不分的古老传统。古代有文字记载的《淮南子》这本书上,曾提到古人抬木头时唱着劳动号子,可见早期民歌与劳动紧密相连。从兄弟民族来看,如阴山岩画上的歌舞图像、瑶族的《盘王歌》、苗族的《古歌》、满族的《萨满调》等,又可看出原始民歌与巫等原始宗教活动有关。

有关古代的民歌,实际音响已不可能再现,只有它的歌词,从古代文学著作中可见到一些。至于曲谱是没有的,因为民歌一直是口头传唱,就是有了记谱法以后,劳动人民也不用它。宜到19世纪末才有民俗学家用工尺谱记录几首民歌。全面、有计划的搜集、整理、记录、出版民歌只有在新中国才成为现实。从历史上看民歌历来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如小曲、俚曲、小令、俗曲、时词以及明、清时代常以山歌泛指各种民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民歌词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6世纪)五百年间流行于北方黄河流域的十五个诸侯国的民歌,它的鲜明特点是运用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阶级矛盾以及劳动人民多方面的生活。在形式与语言的整齐划一上,不难看出这是经过选择、加工整理过的。到了公元前四世纪出现了另一部长江流域的民歌集《楚辞》,这是一部在长江中游古代巫歌的基础上经过伟大诗人屈原整理加工的歌词集。它的突出特点是充满了古代的神话、传说,富于想象,它开始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并且把《诗经》的四言体民歌发展成一种句式自由,韵脚多变的“骚”体歌,而且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到了汉魏六朝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420年),大部分民歌保存在乐府里,汉《乐府》民歌实际是淮河流域、长江下游、黄河中下游各地民歌的汇合。这时已经有了故事歌,如《孔雀东南飞》、《本兰从军》等故事歌,其内容大多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疾苦,以及封建礼教下的家庭悲剧。这样的故事从公元初流传至今,几乎家喻户晓。不但有民歌形式演唱,而且成为戏曲的著名剧目,可见其影响之深。乐府民歌的突出特点是不仅文字部分经过整理,而且在音乐方面得到当时汉代著名音乐家李延年的加工,配上丝竹乐器伴奏,称之为相和歌。

从《诗经》民歌到汉乐府民歌,可以说是中国民歌的古代早期,其内容之丰富,表现力之强烈,已相当完美,可以想象在此之前,民歌还有一个相当长的原始时代。在原始时代,音乐文化无专业可言。到了奴隶社会,奴隶主有了专为他们享乐的乐奴,才开始有了分化。真正划分为专业音乐与民间音乐两个范畴还是到了封建社会,有了专为帝王、贵族的祭祀、仪礼、宴会、娱乐等演奏、演唱的人员,尤其是有了记谱法与专业作曲人员,才逐渐形成了明显的文野界限。在我国从汉代起逐浙有了专业与民间音乐之分,汉代以后,也就很少再有由官方组织编纂的民歌集了。早期民歌的音调是否今天仍然存在很难确认,但是如今流传在湖北秭归县纪念屈原的划龙船歌(包括《起桨》、《游江》、《竞渡》)以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古老船歌(包括《摇橹号》、《拉纤号》等)的音调恐怕都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吧!也许就是千古遗音。

从汉代到隋、唐当中有一个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589年),在历史上这是我国各民族大融合时期,民歌明显的分为南朝民歌(南方民歌)与北朝民歌(北方民歌)两大部分。这一时期民歌的显著特点是多民族音乐文化的交流、融合。不论北方民歌的粗犷、豪放;还是南方民歌的清新、活泼,都不是单一民族风格色彩。这种南北民歌的不同风格,在今天现存的南北民歌中仍然能分辨出其深远的影响。

唐代(公元615——967),宋代(公元960——1279)是中国封建时代文化兴盛时期,尤其是盛唐时期,边疆民族的歌舞艺术大量传入中原,对于中原的音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显然内外文化交流对音乐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唐代的专业音乐有了很高的成就。唐、宋之后民间音乐中的说唱与戏曲逐浙形成。有关唐代的民歌,我们从敦煌所藏曲子中可以找到一些,如《五更啭》之类。另从当时流传的《竹枝歌》也可了解一、二,竹枝歌是兴起于长江中上游巴渝一带的一种自由吟唱抒情山歌,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白居易都吸收过这种民歌因素,写过一些文人创作的《竹枝歌》。直至今天在湖北西部、四川东部的田歌中还能找到《竹枝歌》的曲式结构痕迹。宋代的“曲词”很盛行,当时这是一种来自民间的新型演唱形式。元代(公元1221——1368)以“小令”闻名,“小令”是民歌的一种,现今西北地区的民歌仍有以“令”命名的山歌。元代的小令流传后世的很少,元代统治者对民间带有不满与讽刺时事为内容的民歌,视如洪水猛兽,严禁传唱。

明代(公元1368——1684)和清代(公元1641——1911)是封建社会的末期,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萌芽,中、小城镇市民阶层兴起,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人民思想异常活跃,民歌特别兴盛,其数量之多,人民性之强烈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时已有半职业艺人演唱民歌小曲。到清代晚年(1848年以后)中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反封建、反抗外来侵略为主题成了近代民歌的时代特点。这个时期出现了不少文学家搜集编辑的民歌歌词集,如黄遵宪的《客家山歌》、冯梦龙的《吴歌》、李调元的《粤讴》以及华广生的《白雪遗音》等。由于个人的偏爱,这些民歌集在品种上大都偏重于民间抒情民歌。其中不少民歌今天仍在民间传唱。更值得提出的是清代著名民间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俚曲》,选用了明末清初民间流行的五十几种民歌曲牌。其中有一些一直为民间艺人传唱至今,使我们能够听到三四百年之久的民歌曲调,甚为珍贵。

20世纪以来,经历了1911年辛亥革命,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民歌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反帝、反封建的民歌达到了高潮。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随着广大农牧民的觉醒,民歌得到了振兴。这个时期民歌的显著标志是大量的内地新民歌向东部沿海地区传播,部分边疆兄弟民族的民歌也向中原地区传播,反映人民革命和团结一致抵抗外来侵略题材的新民歌,空前繁荣。此外,如争取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反对烟毒的民歌也为数不少。五四前后,李家瑞编《北平俗曲集》问世,已经有了民歌的曲谱记录。更值得一提的是1942年以后在延安兴起的向民间音乐学习的运动起到了划时代的意义,揭开了现代音乐史新的一页。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劳动人民才真正得到尊重,中国民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反映人民新生活的民歌如春笋般的大量涌现出来,不但题材新颖,而且音乐格调更加活发、热烈、开朗、明快,充满了向上的激情合乐观主义精神,由于各个民族以往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有不少民族甚至尚无文字,民歌仍然是他们的主要艺术形式,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大都保留着“诗、歌、舞”相结合的形式。相比之下,汉族由于戏曲、说唱的迅猛发展,民歌演唱活动不如兄弟民族活跃,沿海不如内陆地区传唱的民歌多。这也是新的历史时期民歌的一个显著特征。

五、中国民歌的分类 中国民歌有多种分类法。按体裁形式分类,大致可分为:号子(包括搬运号子、船工号子、作坊号子等)、山歌(包括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等)、小调(包括谣曲、时调、风俗仪式歌曲、舞歌等)等三大类。在有些学者的论著中将民歌细分为号子、山歌、牧歌、田秧歌、船歌、童谣、小调、风俗仪式歌等。体裁分类法,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歌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民歌的社会功用、以及音乐表现方法、特点等问题。

按民族和区域的风格色彩分类。中国有56个民族,由于各民族历史传统、语言特点、生活风俗等的差异,致使各民族民歌的风格色彩相距甚远。一些人数较多、居住地域较广的民族,如汉、蒙古、藏、壮、维吾尔等族,还可根据其不同地区民歌的音乐特色划分为若干色彩区。如汉族民歌大致可分为西北、华北、东北、西南、江浙、闽粤台、湘鄂、江淮8个色彩区,其中前3个地区属北方片,第4至第6属南方片,第7、第8属南北过渡地区。也有将南方片及过渡区分为云桂黔、川湘鄂、江浙、闽粤台等4个地区。分法不一,各有各的依据。

风格色彩分类法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歌的风格色彩、音乐与民俗的关系等问题。按题材内容分类有助于认识、研究民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等问题。此外,还有根据历史发展时期分类,或出于某一专题研究的需要而进行的特殊分类。

六、民歌风格比较

将南方民歌、西北民歌、中原民歌和少数民族民歌作比较,总结出各地区,各民族民歌的风格特征:

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

西部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 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区; 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 东北受萨满教影晌的狩猎文化民歌区; 西北高原多民族半农半牧文化民歌区;

中原及东部沿海有着古老传统文化的汉族民歌区。

至于每个民歌区的民歌分类。由于民族不同,各自有其传统的分法,不可能划一,只能存异。

(一)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

这个民歌区主要处于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以蒙古族民歌为代表。蒙古族历来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民歌可分为“长调”、“短调”两大类。“长调”民歌主要流行于东部牧区以及阴山以北地区,特点是字少腔长,富有装饰性,音调嘹亮悠扬,节奏自由,反映出辽阔草原的气势与牧民的宽广胸怀。牧歌、思乡曲、赞歌等大多属于长调。闻名的曲目有《辽阔的草原》、《牧歌》等。“短调”主要流行在西部、南部半农半牧区,其特点是结构短小,节奏规整,不少叙事歌、情歌、婚礼歌都属于“短调”。著名的短调民歌有《森吉德马》、《小黄马》等。草原文化民歌的共性是表现出草原牧民的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情感与性格。此外,在西蒙还有一种“蒙汉调”(蛮汉调),它是蒙、汉两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交流的产物。流行于河套一带的“爬山调”也是蒙、汉民族共同喜爱的歌种。

(二)西部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

这个民歌区地处新疆,以维吾尔、哈萨克民歌为代表,它受过来自中亚伊斯兰传统文化的影响,与阿拉伯音乐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歌舞艺术以“十二木卡姆”闻名于世。民歌有爱情歌、劳动歌、历史歌、生活习俗歌四大类。维吾尔民歌在音调方面包括了中国音乐、阿拉伯、欧洲三种音乐体系,它是中国民歌音调多元化来源最突出的一种。有不少民歌是与舞蹈相结合的,具有活泼、风趣的格调。闻名中外的民歌有《阿拉本罕》、《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送我一朵玫瑰花》等。哈萨克族主要居住在北疆,从事牧业。民歌可分为三大类:1.词曲固定的民歌(包括牧歌、狩猎歌、情歌、宗教歌等);2.即兴填词的民歌(包括山歌、渔歌、谜语歌等);3.习俗歌(包括婚礼歌、哭嫁歌、送嫁歌等)。其中以情歌数量最多,大都表现情人离别的痛苦和祝福。哈萨克民歌中有中国音乐和欧洲音乐两种体系。中国音乐体系以宫、羽调式最多。闻名全国的有《玛依拉》、《等我到天明》等。

(三)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区

这一民歌区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的部分藏族聚居地区。民歌包括山歌(牧歌)、劳动歌、爱情歌、风俗歌、颂经调五大类。民歌演唱活动大都与佛教节日有关,民歌中不少是与舞蹈结合在一起的,如“囊玛”、“堆谢”、“果谢”、“锅庄”等歌舞品种。音乐属于中国音乐体系,民歌一般特点为热情、开朗、诚挚、动人,极富高原特色,节奏律动性强。闻名的民歌有《北京的金山上》等。《北京的金山上》原来是一首箭歌(即狩猎歌),最初流传在西藏的东南部林区,如今成了流传全国的新民歌。

(四)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 这一民歌区包括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少数民族地区一带。有二十几个不同民族聚居在这里。该区民歌有着不同层次的古老文化特征,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民歌大多为“诗、歌、舞”相结合的演唱形式,内容复杂多样,同时存在着不同历史阶段的民歌。由于许多民族没有文字,民歌成了他们记载历史、传播知识以及进行社交活动的重要手段,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所有这些都反映出特殊的、多层次的文化现象。这一地区代表性民歌是多声部民歌。多数民族都有二声部、三部民歌。民歌的分类有“大歌”、“小歌”。大歌以侗族、布依族、壮族等民族的最闻名,大歌又分男声、女声、童声三种,男声大歌一般节奏性较强,曲调明快。女声大歌节奏较自由,旋律细腻、柔和。小歌除二声部外也有单声部民歌,内容以爱情为主,一般是青年男女在室内用小嗓轻声唱。此外还有古歌,以苗族的古歌历史最悠久。内容叙述天地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游方的起因等。曲调富于吟诵性,歌唱者多为老人。侗族大歌在50年代已闻名全国,其他民歌如《桂花开放贵人来》、《阿细跳月歌》等,也都是有代表性的曲目。

(五)东北部受萨满教影响的狩猎文化民歌区

这个民歌区主要包括东北大、小兴安岭一带,以鄂伦春族民歌为代表(包括鄂温克、赫哲、达斡尔、满族筹),鄂伦春族在1949年前还保留着不少原始社会的痕迹。这是一个喜爱歌舞的民族,过去以狩猎为生,每当狩猎满载归来,或者民族节日,都要进行歌舞狂欢。他们的民歌可分为三大类:1.山歌;2.歌舞曲;3.萨满调。山歌又分“长调、“短调”,“长调”高亢刚健,节拍自由;“短调”曲调平稳,节奏规整。歌舞曲大多为一领众和形式。萨满调是为请神、跳神、祭祖、葬礼时唱的歌,曲调吟诵式,多为领和。鄂伦春民歌为五声音阶。以宫调式、羽调式居多。他们最喜爱的民歌有《额呼兰•德呼兰》,是一首歌颂大自然的歌。此外《鄂伦春族小唱》在全国也很闻名。

(六)西北高原多民族半农半牧文化民歌区

这一民歌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的黄河上游地区,有汉、回、土、撒拉、保安、东乡、藏、裕固等民族聚居的区域。自古以来属于半农半牧文化范畴。历史上曾经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东西文化交流较早,由于长期的多民族交化交融,产生了八个民族共有的歌种——“花儿”。该区民歌可分“家曲”,“野曲”两大类,“家曲”包括各种酒曲、宴席曲、小词、秧歌等;“野曲”包括“花儿”在内的各种山歌、牧歌等。野曲只能在室外唱。“花儿”为代表性歌种,曲调高亢悠长,格调深沉婉转,气质粗扩、淳朴。不论哪个民族都使用汉语演唱,而各民族有自己的衬词,中外闻名的曲目有《上去高山望平川》。

(七)中原及东部沿海有着古老传统文化的汉族民歌区

汉族民歌区在六个区中属于最大的一个,从寒冷的北方到亚热带的南方,从西北高原、西南高原到东部沿海平原,地理条件、风俗习惯、生活、生产方式多种多样。语言虽同属汉语,但各地方言不同。东、西、南、北差异很大,民歌的风格特点也呈现出多种特征。另一方面汉族在北方草原民歌区、西北半农半牧民歌区以及西南高原多民族民歌区都有千万以上的人口,因此,民歌区部分重叠的现象也是存在的,基于以上情况,汉族民歌区又可以分为十个支区和一个特区:

东北都平原民歌支区; 西北部高原民歌支区; 江淮民歌支区; 江浙平原民歌支区; 闽、台民歌支区; 粤民歌支区; 江汉平原民歌支区; 湘民歌支区; 赣民歌支区; 西南高原民歌支区,客家民歌特区。

汉族民歌品种繁多,仅其不同的社会功能可以分为十大类:即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田歌、渔歌、茶歌、秧歌(包括灯歌)、风俗歌、儿歌、摇儿歌。其中:

1.东北部平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山东、河北、河南东北都、苏北北部等黄河下游地带,以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区,基本上是一个沿海平原地带。自古以来黄河下游属于文化比校发达的地区。根据风格上的微小差异,该区又可分为两个小区,山东、河北及河北、苏北的一部分为第一小区;辽、吉、黑为第二小区。第二小区实际是第一小区的移民区。所以民歌同属近似风格。全区使用东部北方方言。这里民歌以小调为主,其次是秧歌、号子,山歌极少。代表性民歌有《小白菜》、《画扇面》、《沂蒙山小调》、《小看戏》等等。

2.西北部高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山西、陕西大都、河南西北部、内蒙河套地区以及甘、青、宁汉族聚居地区。东面以太行山为界与东北部民歌区分开,南北各为阴山以南,秦岭以北,属于黄河中上游地区。过去交通不便,民间音乐较少与外地交流,使用西北都北方方言。民歌以山歌最为突出,包括有“信天游”、“山曲”、“爬山调”以及“花儿”。其次为秧歌、小调。全国闻名的曲目有《走西口》、《赶牲灵》、《兰花花》、《推炒面》、《五哥放羊》、《刨洋芋》、《绣金匾》等。

3.江淮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淮河流域的苏北、安徽大部以及河南东南部地区、西面以大别山与江汉民歌区为界。该区处于黄河、长江流域之间,音乐文化兼融南、北因素,具有过渡性的特征。使用北方方言。民歌以田歌、小调为主,秧歌、山歌次之。闻名的曲目有《凤阳花鼓》、《王三姐赶集》、《打麦歌》、《彼根芦柴花》等。

4.江浙平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江苏南都、上海、以及浙江大部,地处长江下游,是古代的吴、越之地。文化比较发达,人民生活较富裕,历来有江南渔米乡之称。使用方言为吴语。民歌以小调为主,闻名的曲目有《紫竹调》、《无锡景》、《茉莉花》、《哭七七》、《对鸟》等。

5.闽、台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福建大部、台湾大部以及广东潮汕地区。福建与台湾自古以来就有文化的渊源关系,台湾当地汉族一直使用闽南语,此外,两地还有一些共同的地方戏曲、说唱音乐等。民歌以山歌、耘田诗、小调突出,闻名的曲目有《采茶扑蝶》、《茶童歌》、《天乌乌》等。

6.粤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珠江流域的广东大都、广酉东南部,以及海南部分地区,北面以南岭为界与赣民歌区相邻。这里地处亚热带,珠江横贯东西,文化与海外交流较早,使用粤方言。过去广大渔民成为该区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民歌以渔歌——咸水歌最为突出。闻名的曲目有《落水天》、《春牛调》、《哩哩美》等。

7.江汉平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湖北、河南西南部以及湖南北部的部分地区,为古代楚文化的中心地带。使用西南方言。古文化比较发达,民间艺术源远流长,至今在许多方面仍保留着古色古香的地方特色。民歌以田歌最突出,其次是灯歌、小调、风俗歌、山歌。闻名的曲目有《黄四姐》、《洪湖渔歌》等。8.湘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湖南以及广西东北角上的几个县。地处长江中游南岸,这里也是古代楚地。民尚楚风,地袭楚俗,它与江汉民歌区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不过使用的方言不同,本区通用湘语方言。民歌最有代表性的是山歌、田歌。闻名曲目有《马桑村儿打灯台》、《一塘荷花一塘莲》、《上四川》等。

9.赣民歌支区

该区以江西中、北、东部为基本范围,使用赣语方言。地处古代吴、楚之间,吴楚文化对其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具有长江流域东西部文化交流的过渡地带性质,民歌交融性强。以茶歌最有特色,其次为小调、灯歌。田歌中“打鼓歌”也很突出。闻名的曲目有《杜鹃花开》、《摘茶籽》、《送郎当红军》等。

10.西南高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陕南以及广西西北部分地区。北以秦岭为界,通用西南方言。代表性民歌是山歌,其次是灯歌。此外川江船夫号子也很有特色。闻名的曲目有《小河淌水》、《赶马调》、《槐花几时开》、《我住贵州贵阳府》等。

11.客家民歌特区

客家人分布较广,全国有八千余万人口,民歌特区主要指包括广东东北部、福建西南部以及江西东南部三省交界地带。这里客家人比较集中,客家系古代因战乱由北方中原一带来的移民,保留有古老遗风,使用客家方言。民歌主要为山歌,闻名的曲目有《灯红歌》、《风吹竹叶》等。

第二篇:中小学教学研究

《中小学教学研究》杂志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主办的全国公开发行基础教育教学类杂志,其读者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各级教研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本刊己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期刊数据库和龙源期刊网。凡论文不愿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上刊载的作者,请在来稿中声明。

作者给本刊投稿共有2种方式:

1.将文章直接上传至本网站上(站长推荐),具体上传方式另见“本刊信息”栏目。

2.邮箱投稿

邮箱投稿:

本刊设有4个投稿邮箱,具体投稿邮箱及对稿件要求如下:

一、投稿邮箱

jxyjzhw@163.com

中学数学,物理,化学,信息技术

jxyjlxh@163.com

小学数学,政治,历史

jxyjlyu@163.com

中学语文,体育,音乐,美术

jxyjfu@163.com

小学语文,英语,地理,生物,思品,科学,综合实践

请作者根据稿件学科内容投至相应邮箱,并在稿件中注明本人的姓名、单位、邮编、电话、邮箱等信息。

请作者保存原稿,且不要一稿多投。

若在来稿中发现有抄袭、剽窃他人文章的内容,由该文章作者负完全责任,并取消在本刊发表文章的资格。

二、对稿件有关内容要求

来稿必须包括(按顺序):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全称)、所在城市和邮编。

1.题目:置全文最前,要能概括文章要旨,字数一般不超过20个,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作者署名:接题目下居中安排。如系多作者,各姓名间空一格。如多作者不属同一单位,须在姓名右上角按单位排序用1,2,3„„标出。同一单位作者须用同一序号。多作者属同一单位的,不用加标志。

2.作者单位:接姓名下居中安排。基本要素依次为:单位全称(省、市、区、学校)、邮政编码。

示例:沈阳市皇姑区第一小学,辽宁 沈阳 110032

3.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学历。

示例:张晓明(1970-),男,辽宁沈阳人,中学高级教师,学士。

本刊对发表在课程改革研究、课标教材、学科教学等栏目的文章要求写有摘要、关键词。

4.摘要:摘要一般在200字左右。其基本要素应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应避免对题目的重复和一般性内容的叙述(如研究背景、意义、重要性等)。

5.关键词:接置“摘要”项下。限量3~8个。须选用文中最能反映文章内容的关键性的词,词间用“;”隔开,最后一个词后不用标点。

6.参考文献:附有参考文献的文章其参考文献应按在文中出现的的先后顺序排列,书写格式如下:

专著类

[序号]著者.文献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示例:傅建明.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与校长[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48-74.期刊类

[序号]作者.文章题目[J].刊名,出版年(期).示例:刘甲平.我国中小学课堂提问环节常见问题初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11).本刊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46-2号 邮编:110032

联系电话:024-86896604 86893505

《课程·教材·教法》编辑部郑重声明

近期,有不法人员以“教育部期刊管理中心长沙分站”名义在互联网上发布“教育部期刊管理中心函件”和“教育部期刊征稿(订)函”,编造了《课程·教材·教法》杂志电子信箱“kcjgjf81@126.com”,伪造了所谓的“《课程·教材·教法》杂志教研版”,并让作者将出版费通过邮政储蓄汇款打入户名:陈桃,卡号:6221 8855 1000 3723 156,收取订阅费每年60元,骗取作者和读者钱财。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我刊的声誉和其他合法权益。为此本刊郑重声明:

一、《课程·教材·教法》杂志为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CSSCI来源刊,月刊,每期一本,没有其他版本。所谓的“《课程·教材·教法》教研版”是不法人员盗用本刊名义粗制滥造的非法出版物。

二、本刊不向作者收取任何费用,也从未以任何方式向作者收取所谓的版面费、稿件出版费、订阅费用等。

三、本刊编辑部设在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7号院人民教育出版社大楼内,仅此一处,未在其他任何地方设立编辑部;本刊的联系电话为010-58758977和010-58758975,投稿电子信箱为maed@pep.com.cn,传真号为010-58758991。

四、本刊提醒大家辨别真伪,不要上当受骗。本刊将采取措施,打击伪冒本刊名义进行的各种非法行为,维护本刊和广大读者、作者的合法权益。欢迎大家向我刊举报各种假冒我刊的非法行为和现象。

《课程·教材·教法》编辑部

2010年7月6日

第三篇: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

期末作业考核

《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

满分100分

一、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网络上电脑文本的文体结构,发生了哪些新的重大变化?

答:电脑网络的多媒体方式,使电脑文本的呈现突破了二维平面的局限。如电子文本包括许多百科类光盘系统的文本,都可以提供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不同媒体通道的呈现方式,以便让读者全方位、立体化地去感受文本信息对象的艺术魅力。

超级文本链接。向读者展示出意义生发的不同路径和多种可能。超文本组织信息的方式与人类的联想记忆方式有相似之处,从而可以更有效地表达和处理信息。超文本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种差不多可以用无限多的方式组合、排列和显现信息的系统。

电子文本结构呈现独特变异。由线性结构向链接结构转化,定型结构向弹性结构转化,由封闭结构变为开放结构。

电脑文本语言风格表现为简明化、符号化、节点化。简明化就是文字简单明了,与网络文化的快节奏相适应。符号化是为了节约时间和空间,把一些复杂的情感和形象的事物,借用简略的符号和缩略语来加以代替,以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节点化主要是对超文本而言。超文本中的链接点的文字,常常是用变色体字符加以表示。这些变色体字具有了链接的功能,是超文本链接的生发点。2.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谈谈学习语言的重要性。

“语言是人类进行和表述思维、相互交流的最主要方式”。因为写作本身就是一种进行思维、表述思维、实现人际交流的活动语言则是进行这种活动的最基本手段。语言之所以能够成为最主要的交际手段首先是它的信息运载量最大如《现代汉语辞典》收字、词五万余条《辞海》收词目十二万条《牛津英语辞典》收辞达数十万条这些字、词再组成词组连缀成句所能包容的内涵可想而知是多么丰富。其次是语言使用的范围最为广泛几乎所有的人都能用语言交际而其他种种交际方式使用范围都非常有限。所以归根结底语言才是最有价值、最重要的人类交际工具。3.结合实例谈谈议论类文体的写作要点。

(1)生活中少不了议论,讲道理,发表意见就是议论。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就是议论文。(2)议论总要提出看法或主张,这种看法或主张就是论点,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就为论据,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即为论证过程。

(3)用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两大类:事实材料(事实论据)即确凿的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理论材料(道理论据)即名人名言;警句;格言;科学原理;自然定律;马列毛泽东思想。

(4)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议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论证方式:立论,驳论。所谓立论就是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驳论就是批驳错误的观点。

(5)一事一议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借事发表议论,就事说明道理。而从“事”到议。又必须理出并把握两者的联系点,才可顺理成章地展开议论,这事“一事一议”的关键。

(6)议论文常见的有几种样式:社论,评论,学术论文,专题讨论,杂感,随笔以及侧重1于议论性的讲演词,书信等。在以上样式中,有理论性较强的,有文艺性较强的。

二、阅读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阅读李兆权的叙事散文《丑娘》回答问题。

丑 娘

在村里,没有人不说我娘长得丑的,或许就是这个缘故,在她嫁到李家之后,人们先是叫她丑媳妇,在生下我以后,不管长辈小辈的又都改称她做“丑娘”。

娘说我是日本同中国打仗的第6个年头来到这个世上的,在娘身边我一直长到了8岁,后来才由爹送我到城里的一所小学去念书。当时我不明白丑是什么意思,因为娘待我特别好,临走的时候,她给我做了一双毛边布鞋,一个小书包,书包里除装了一支铅笔外,还塞下了满满一袋鸡蛋。我依稀记得就在她把我送到村口时,我第一次看见她流下了眼泪,泪水大滴大滴地顺着她的脸颊直落到我的小手背上。一件事使我开始认识了我的母亲。

一天,学校上体育课,因为舍不得穿娘做的鞋,当我把它脱下挂在凳子上时,恰巧让老师给看见了,他提过鞋左看右看,随即又把鞋举得高高的,兴奋地说,好漂亮的鞋呀!说着,又把鞋底端详了半天,数着一层一层连起来的底,足有8层之多,且针脚细密结实,靠脚掌和脚跟的部分都挑上了花。之后,他问我:你娘一定最最漂亮吧!殊不知就在我要回答老师的问话时,同村来的一个同学抢上话头:老师,他娘不漂亮,村里人都叫她丑娘。

之后,我仿佛才知道丑是什么意思。

或许老师说的全错了,而那个同学的话是对的。我的娘确实不漂亮,黑黑的肤色,原本挽成髻的头发在解放的那年她自个改成了齐耳短发,额头上一块大大的胎记,在黝黑的脸上是这样的显眼。为此,我心里像满含着委曲,在公开场合很少提及她,更不愿把同学领到家里,只是在每次放假时呆呆的看着生我养我的她,而这时娘总是像欠帐似的默默地把我揽在她胸前。临别,又拿出一双同样的毛边布鞋给我,那双分外黑亮的眼睛像是两潭水,即使漆黑的夜也能让人感到它的明亮。许多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往往需要以后才能得到公正的解释。

到60年代末,我已经是一个大小伙子了,娘已苍老了许多,原来虽黑但还丰满的脸颊已经凹陷了下去,头发变得稀疏而花白,手背上的骨节兀突出来。看着娘养我这么大,一辈子在农村吃苦,且作为一个丑女子面对别人的嘲笑从不与人红脸,对于种种伤心话语所表现出的难能的平静,我的心在发酸。一天,当我把在外边买的几件湖蓝色起暗花的衬衣和两瓶珍贵的雪花膏给她时,她先是一惊,继而情不自禁的又像儿时一样把我拢到她的胸前,嘴里喃喃地说:要那干什么呢?娘是不配了,待以后你相上媳妇了就送给她吧。娘还说到时一定要把姑娘领回家让她看看。

我是70年代初结婚的,按照她的嘱咐。婚前几天我和爱人终于赶到家里。事前我就同爱人讲好,娘一辈子在农村,农村人显丑显老,见了面一定要多说些宽老人心的话。爱人说,谁还没有老的一天,但娘一定不丑。到家了,不知怎么,我发现屋里空荡荡的,看着爹和弟弟的眼睛又红又肿,我一问才知道娘已在一个星期前病逝了,爹说是娘病重时交待他叫不让我们知道的,要不会冲了我们的喜。望着突然空寂和失去了生气的屋子,我极力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当到了娘的床前收拾她的遗物时,我发现一切都是经过精心整理过的,唯见一块红绸布包放在她平时靠头的那一面,我急忙打开一看,原来是两双精致的毛边布鞋,一大一小,显然一双是给我的,一双是给她的儿媳妇的,看着看着,我觉得膝头一阵酸涩,扑通一声跌跪在地上,我和爱人的眼泪如泉涌般直落下来。

我想起了儿时老师说过的话:你的娘一定是最最漂亮的吧!

(《云南日报》1991年7月27日)

1.这篇文章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思想?

答:我们应从现在起,努力的学习,认真的生活,为了父母,拼搏、加油。我们可能永远不明白我们的父母在想些什么,但我们可以肯定,他们平凡地生活辛辛苦苦的工作是为了我们。我想等我们明白时,我们也许已是自己子女的父母了。但我们应该明白父母的不容易和对我们的付出!不要等到失去后才知道珍惜。

2.文章标题的拟制有什么艺术的功能?

答 :文章的标题是《丑娘》,这种标题的设置是独具匠心的。作者使用“丑娘”的标题,是 为了同母亲美的心灵造成强烈的对比。3.其主题的表达有什么具体特点?

答:不侧重于人物表面的抽象,而侧重于人物美妙的心灵世界来表达主题。

三、作文题(4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我与磨炼”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

磨炼是人生的另一颗太阳。

历经一次磨炼,就获得一次人生的亮丽。如同月穿云层,光华照人。磨炼使人生充满智慧。

人生的命运是一尊雕像,磨炼犹如一把锋利的雕刻刀,人是用这把刀来刻画命运的雕塑家。一尊美好雕像的诞生,需要经过磨炼的洗礼,还需要雕塑家的坚毅与深沉。哲人说,空白的人生,才没有磨炼。真正的人生需要磨炼,同时,磨炼也以它的冷峻和无情使强者的命运获得价值与升华。

我与磨炼

“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珍惜所有的感动,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正如音乐里所唱得那样,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就看不见成功的曙光。成功犹如一束灿烂的阳光,风雨就是每个成功人士都必须经历的一些挫折、困难„„成功人士的背后,谁不是经历无数的挫折、困难,谁不是受过磨难的呢?或许没有吧。

19世纪初,人们开始使用煤气灯,但是煤气靠管道供给,一但漏气或堵塞,非常容易出事,人们对于照明的改革,十分殷切。事实上,他为自己订定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除了改良照明之外,还要创造一套供电的系统。于是他和的伙伴们,不眠不休的做了1600多次耐热材料和600多种植物纤维的实验,才制造出第一个炭丝灯泡,可以一次燃烧45个钟头。后来他更在这基础上不断改良制造的方法,终于推出可以点燃1200小时的竹丝灯泡。

他就是“发明大王”爱迪生,成功之后爱迪生说了一句话“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与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和爱迪生一样,我也经历了无数困难,今年暑假,我练习滑活力板,但是一开始滑不一会儿就摔跤,虽然带着防护用品,但一样摔得很疼,后来,我掌握技巧,不在像以前似的,但滑得很慢,还不如走快。因此,我都要放弃了。但我想:如果我连这点小困难都克服不了的话,我还能干什么呢?所以重新鼓足信心,又开始练习,一遍滑不好我就滑两遍,两遍滑不好我就滑三遍,就这样,我一遍一遍的练习到现在,我什么动作都会做,什么地方都会滑。

“风风雨雨都接受,让生活与众不同„„”我也更加相信,风雨后的阳光,是最灿烂,最耀眼的;风雨后的彩虹,是骄傲而绚丽的。我也一定会克服所有的困难和挫折,向属于我的“彩虹”冲去。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人生的道路充满了荆棘与坎坷,但是荆棘与坎坷能使一代又一代的人接受“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严峻挑战。是荆棘,是坎坷成就了他们的人生。

磨砺是人生的一种美丽,毕竟天空总会有阴霾.要成就自己的人生,就必须经历磨砺,因为只有经历风雨,才会见彩虹!

第四篇:中小学实验教学研究

中小学实验教学研究

我们知道,无论科学素养的提高还是科学精神的培育,都离不开一个健康向上的大环境,需要国家在政策导向上、经费投入上加大力度、下大决心。不过从目前比较务实角度看,笔者认为主要还是应从农村中小学实验教学抓起。

一:提高认识,领导重视。这是解决实验迷途的前提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中小学实验教学是强国之基础,应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学科性质》中明确的规定:“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以促进未来国民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加强我国在科技竞争中的地位。”,在初中《物理、化学、生物标准·学科性质》中也有如此规定。所以,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相关课程改革,须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上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至各中小学校长及科任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实验教学提高到关系国运兴衰、民族命运的高度来认识,不要再把科学课当成副科,不要再把生物当作福利课,而要确保实验学科主要地位。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特别是八十年代,世界上一些主要的发达国家就都十分重视在幼儿园和小学里的科学实验教学。例如,1983年美国国家卓越教育委员会(NCEE)发表了致美国人民的公开信“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提出了要在幼儿园和小学中实施探究式科学实验教学,并随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落实这个科学实验教学标准。西方国家从国家危亡的高度把科学放在语文数学前面,而我国则把科学放在语文数学之后,甚至忽略不计,这一对比充分说明我们对待科学课程,对待实验教学的态度。其次,发掘人才,走专业化之路。没有过硬的师资队伍,就不会有出色的教学质量。实验管理工作的好坏与实验教学开出率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业务素质。因此,学校领导要尽力建立素质过硬,专业能力较强的实验教学教师队伍,因地制宜地引进青年教师投身实验教学,加大培训力度,加强业务进修。同时,要按规定要求配齐实验教师与实验管理人员,合理计算他们的工作量,关心支持他们的工作,在职称评定、职务聘请、调资晋级、选优评模、工资待遇等方面应与学科老师同等对待,解决好他们的劳保有待遇,既要留得住人,又要留得住心,要保持小学科学、中学理化生学科教师的相对稳定,成熟一个要留住一个,以利于专业素养的逐步形成。

再次,强化管理,做到管理的规范化、过程化、精细化。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要求教师按课排表上课,并加大巡视力度,采取强制措施确保实验学科课程的顺利开展,坚持“三开”(开齐、开足、开好)制度。同时,狠抓中学学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与管理,从源头上杜绝重“建、配”轻“管、用”的现象发生,真正做到“建配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使用是目的”。充分发挥各种仪器设备的育人效益。实实在在加强理科实验教学,提高理科教学质量,切实解决理科“短板”问题。加强对中小学实验工作的管理、督查、指导、评估力度,对中小学实验建设、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管理、实验课开设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采用平时突击抽查与年终综合考评相结合的模式实行“五查”制度,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二: 加大投入,搞好标化建设。这是解决教育迷途的条件。实验标准化建设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理配置教育源,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的基础,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保证实验教学正常开展的必备条件。因此,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搞好规划,坚持标准、加大投入,采取各种措施全面加快中小学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每所学校至少建设一间标准实验室,配备足够的与教材配套的教学仪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设一间数字化的实验室,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学校应该酌情列出专项资金,分期分批购置试验器材,让教师上课做实验不再为难,让学生可以兴趣盎然地做课本上的实验,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兴趣。

三:搭建舞台,创造良好的科技育人大环境。

教育要从小学甚至幼儿园抓起,不要整天就是考试,要多给孩子一些空间,引导他们接近自然、亲近科学,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撒科学精神的种子。其一,活动育人——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学校应成立各类科技兴趣小组,建立学校科技网站,科学实践基地,认真开展各类竞赛,如实验操作竞赛、科普知识比赛、防震知识竞赛、科学小论文竞赛、科技创新竞赛等;认真开展各种科技活动,如科技观测活动、科技考察活动、科技园实践活动、植物标本制作活动编写校本教材活动等。

其二,环境育人——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环境对学生的感染作用。就校园文化来讲,可在学校里悬挂科学家的头像、名言;开展科普知识竞赛,科技节、青少年百科知识竞赛、科技创新大赛;每期举办一次小小发明家活动;读一本科普书籍;观看“神六”上天;参观科技展览;观看科技影片等。让学生时时处处生活在科技教育文化氛围之中,从而实现外在环境与科技教育内容的统一,达到激发科学兴趣,提高学生科技素质的目的。

四:课题引领,教研增劲。

其一,开展科学课题研究。农村中小学如何应对实验教学课的教学改革,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我校紧密结合本校实际,从2010年起,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从课堂教学、科普活动、校本教材、考察活动等多个角度开展了泸州市“十二五”规划教育科学重点课题《农村中小学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策略研究》的研究。开展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开展课堂教学及其研讨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验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自的体验和真正的探究活动。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课题一年多的研究,现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具有较高的可操和性和推广价值。课题的研究成果,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其二,加强理科教师的选拔与培训。当前,农村中小学聘请专业的教师任教科学或理化生课程还不太现实,只有选派优秀教师出去学习,请名师进来教的办法培养本校科学、理化生教师,提高教师的科学素质,提高农村实验教学的质量,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同时,引导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比武,开展自制教具,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对业务水平低,工作不负责的实验管理人员要坚决调离岗位。

其三,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在没有实验室、实验仪器不足的情况下,农村教师应因地制宜,灵活多变,千方百计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农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树叶、花朵、果实、石头以及蚯蚓、蜗牛等小动物,便于就地取材,上好科学课。如利用多样性的动物和植物资源,可以发动学生采集各种动物和植物样本,制作标本;利用肥沃的土壤,进行土壤教学;利用天然的岩石,制作岩石标本等。五: 建立完善的考查激励制度。

教育界有个怪现象:不考试不重要,只有考试才重视。记得九十年代,小学升中学自然成绩就占30分,就迫使人们不得不重视自然,所以笔者认为,小学毕业应把科学纳入考查科目,提高小学科学的“地位”。同理,初中应加强实验操作考试,应由现在的20分增加到50分。目前的小升初的科学考核,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的考查仅仅限于笔试,这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出学生实际操作水平,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是否可以对考查方法进行一下改革,变单纯的笔试为笔试和操作相结合。即在笔试实验基础理论的同时,让学生实际操作,抽签作业,教师根据学生操作的正误情况及熟练程度而评定等级。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在平时实验时积极主动地动手操作,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这一点初中升高中实验考查中体现得比较好,但我认为实验的考查范围显得还是比较局限,范围还不够广,应逐步拓展到部分演示实验。对策六:媒体也要发挥积极的作用。

如钱学琛、欧阳自远,袁隆平等科学家的事迹要大势正面报道。很遗憾的是,媒体现在非常关注曾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但往往只关注他的“黄昏恋”,关注他们夫妻是否过得幸福之类的花边新闻,而不太关心他现在还有什么科学见解,他对提升中华民族的科学精神有什么独到的看法等。这是严肃媒体应该有的反省。

总之,教育事业是全人类的事业,实验教学是提高国民科学素养的基础,是科学精神的源头。基于对未来的希望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责任,我们相信科学界和教育界,以及全社会都会携起手来,共同推进一个健康向上的大环境,提高农村中小学实验教育质量,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让中国的诺贝尔之花在祖国大江南北处处开放。

第五篇: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

期末作业考核

《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

满分100分

一、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感悟生活和激发想象的关系是什么?

答:感悟生活是对生活经验的积累,而激发想象是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而激发出来的对未来生活的一些向往。因此它们有一些因果关系:有了对生活的感悟,才能更好的激发一些想象!

2.结合写作实际,谈谈你对古人“作文必先定体”这句话的理解。

答:古人说“作文必先定体”,不确定体裁,文本的主题、结构、表达、语言等也就无所适从,信笔写去,必定是个“四不像”,从而影响信息的传递,无法实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已逐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具有独特表现功能的众多文体模式。我们在写作前,一定要根据自己想表达的主题性质、题材类型及写作意图,来确定所采用的相应文体模式,同时经过写作过程中的创造性、灵活性的变异,写出具有作者个性的优秀文章或作品来。目前在大中学校的语文教学中,文体知识的教学仍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有的学生缺乏较强的“文体意识”,这是阅读和写作水平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3.什么是电脑超文本,它有什么新的特征?

答:超文本,是含有热单词、热短语或热图形的文本,是一种相互连接的数据。它主要由节点、链和网络三个基本要素组成。信息存储于节点,上下文关系则是由链来表示的。点击某个热短语或热图形,浏览器就会跳到当前超级文本的另一地点或另一超级文本。超文本的节点常常是变色字体。点击它就可以进入与此节点词相关的另一阐释文本。它是一系列可随读者的行动而延伸或缩减的信息。各种观念都可以被打开,从多种不同的层面予以详尽分析。网络上的超文本具有超越时空障碍的辐射力。超文本虽然能增强人们的发散性想象思维,有助于开拓思路,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但却会削弱定向性的深度思考。在传统文本的写作和阅读中视为毛病的“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游离中心”,“信马由缰”、“断章取义”、“望文生义”等,在超文本中却是一种正常现象。

二、阅读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阅读章武的抒情散文《北京的色彩》,回答问题。

北京的色彩 章 武

我像一片云,从四季长青的东海之滨飘到了北京城。

来到北京之前,有人告诉我:北京是“红色的海洋”,从紫禁城的宫墙到孩子们嘴中的糖葫芦,全是“红彤彤”的。也有人告诉我:北京是“蓝色的世界”,那里的男女老少,一年四季,全是一色蓝大褂„„ 我带着南方人一种特有的绿色的骄傲,步入了北京城。然而,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首先把我征服的,是北京的树叶。从机场进入市区,夹道的松树、柏树,高高的白杨树,全是绿的,就在这绿色中间,呈现出我在家乡所看不到的深深浅浅的黄,闪闪烁烁的金,团团簇簇的红。一时辨认不清的乔木、灌木,把千百种奇妙的色彩纷繁而又和谐地展现在我的面前,使我又惊又喜。后来,我漫游天坛,发现北门内那两排银杏树,满身都停满了黄蝴蝶。

秋风一吹,蝴蝶纷纷飘落地上,待细细一看,却又都变成用黄绢裱制的小扇面,宽边上,还留着一道未曾褪尽的绿镶边呢!我登香山,探访那秋日里最后一批黄栌树的红叶。我又发现,在那残留枝头和铺满地上的红叶中,竟也有我在南方所想象不到的层次:金黄、橘红、曙红、猩红、赭石„„几乎没有两片树叶是同色的,就是一片叶子,也往往是柑黄中渗透着桃红,丹红中凝结着玫瑰紫„„

北京城这彩色的秋林啊,你终于使我明白: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黄,一种红„„

我攀登长城,漫游故宫。长城的城墙是黑灰色的,浓重中透着一种冷峻;故宫的宫墙是朱砂色的,深沉中显出一种威严。它们毕竟都已成为历史。我更喜欢的是近年来并肩崛起的新楼宇和那些纵横飞扬的立交桥,它们的色彩趋于明快、热烈、奔放,因而也更使人感到亲近。

我常常把脸孔紧贴在公共汽车的窗玻璃上,不断从街道两旁飞驰的楼群中寻找雪山的洁白、草原的嫩绿,沙漠的金黄和大海的蔚蓝。由贝聿铭大师设计的香山饭店,素雅,纯净,不知怎么,使我怀念起家乡那冰清玉洁的水仙花„„

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天,北京城里无数个有色彩的音符,都能使人想起祖国的四面八方„„

在北京的日子是短暂的。在繁忙的公务之余,我也忘不了作为一名外地的顾客,挤进川流不息的人群,去逛逛慕名已久的西单、王府井和大栅栏,去选购首都的时装。我发现与我摩肩擦背的人群中,穿蓝衣衫者毕竟已是少数。更多的人,是身着各种质料、各种颜色的西装、卡曲、夹克、猎装、中山装„„甚至,还有刚刚从电视屏幕和洛杉矶奥运会走进服装柜台的“大岛茂”式外套,和“栾菊杰”式的击剑服。许多人托我代购的“长城牌”和“大地牌”风衣已供不应求,暂时脱销。我常常不无遗憾地伫立在十字街头,用羡慕的目光追逐那些风衣在身的匆匆过客。秋风掀动风衣的后摆,使他们显得多么潇洒!我发现,连风衣的颜色也不再是单一的米黄色了。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我是一片云,从彩色的北京又飘回绿色的东海之滨。

人们问:北京的色彩如何?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凡是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凡是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有的,我们首都——全都有!(《中国散文百家谭》,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深刻主题?

答: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北京是中国的象征,经过时代的洗礼,北京乃至全中国己经呈现出多元化的丰富色彩。

2.简要分析这篇散文的结构脉络。

答: 开头,作者以人们传统的观念即北京是一个红色和蓝色世界,为后文的展开作了反面铺垫。其次,作者分三个层次来展示北京丰富的色彩。一是北京自然色彩的丰富性,二是北京建筑色彩丰富性,三是北京服装色彩丰富性。服装色彩的巨大变化,正是人们身心解放的表征。色彩的丰富性,正是人们心灵世界丰富性的体现。

3.文中的色彩描写对于主题的表达起什么作用?

答:作者运用色彩描写来间接地深刻揭示文章的主题。文中的色彩描写对于主题的表达起一种象征的作用。

三、作文题(40分)

以“我心中追求的时尚”为题,写一篇短文,文体不限,字数在800字以上。

我心中追求的时尚

什么是“时尚”?刚工作时,总以为时尚就是穿着国际名牌服装,拿着价值不扉的包包,可以骄傲自如地行走于聚光下给人顶礼膜拜,争相模仿。通常说他这个人是个“时尚”的人,多为物质上的,如衣服,化妆品等等。人家说你“时尚”,你口里不说,但心里肯定会偷乐一番,似乎证明了你没有落伍,已是个“前卫”的人了。还有一种可想而知,当然是精神上的。所谓精神时尚,就是总干出随大流的行为,当然能初称为“时尚”的人是要有足够的金钱。时尚只是这样吗?

其实时尚就在不远方,就在我们心中。在世界的个个角落里也会出现时尚的标签,也许不经意的一个瞬间,你正与时尚擦肩而过,或许在你的身上正在演绎时尚。动一动脑筋想一想哪件衣服才是真正适合你的,不去追求时尚,而铸造属于你的风格。

一个有风格的女人,一定是一个优雅的女人。也许你会觉得优雅只属于名媛和明星,只属于身材高挑苗条,皮肤白皙,年轻漂亮的女人。特错大错了,如果你已经30岁,那么你错了三十年,亡羊补牢,犹未晚也。余真心以为,优雅属于每一个爱惜自己和有自信心的女人,无论胖瘦,无论俊丑,无论高矮,无论黑白。

同样是买衣服,有一些人穿出来会很快埋没入人堆里,而另外一小撮人穿出来,却总能让人眼前一亮过目不忘。差别在哪里呢?因为她穿出来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气场。

同样是化妆,有一些人化出来状如女鬼,而另外一小撮人化出来,却有妆似无妆,或者浓妆淡抹总相宜。差别在哪里呢?因为她妆出了自己的风格和气场。

Coco Chanel,她也许是目前国内最广为人知的服装设计师,双C反扣的标志也常常出现在各种奢华商场和精品店铺中。一部分人也许知道她为了纪念她的英年早逝的挚爱而设计出了举世经典的小黑裙,知道她为了符合她的幸运数字“5”而造就了每个女人都为之狂热的Chanel NO.5。其实她开辟经典的理由在简单不过——一种超越那个年代的先锋理念。由于童年被父亲遗弃修道院的经历,她先于同时代的女人更深刻的懂得了独立对女性一生的重要性,所以在她简约而优雅的设计中,一直鼓励每一个女人解放自己的身心,独立而勇敢的追寻生活中的乐趣,做一个无谓而快乐的人。Coco一生都在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是她对时尚的信仰。

同样,说到风衣,大家会自然而然的联想到Burberry,这个经典的英伦品牌不仅是品质人士的首选,还被英国女王多次授予皇家御用勋章。早在1856年,Thomas Burberry在英国汉普郡开设了一间成衣店,并且研发出一种防水耐穿的斜纹布料。Thomas Burberry利用这种布料在1901年设计出第一款风衣,被当时英国军方制定为高级军服,就这样,Burberry的风衣就有了双排扣、肩章等军服元素,流传至今,已成为代表英伦风尚的标志。对品质的追求和对文化的解读成就了Burberry今天的地位,一款风衣能代表一个国家,Thomas Burberry完成了这个了不起的信仰。

时尚并不是随波逐流,不是简单的跟着流行走!!正如CHANEL所言:流行易逝,风格永存!!只要找到属于你自己的风格 并继续下去 你本身就是 时尚!!就是独一无二并让人印象深刻的你!!

下载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研究(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研究(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戏曲教学研究[模版]

    中小学戏曲教学研究 中国的戏曲种类很多,在这个课题下我今天主要就讲京剧的教学研究。 京剧被称为国剧,或为国粹。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京剧艺术 是形象思维高度发展的精品......

    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练习题

    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练习题 (一) 一、论述题 1. 谈谈主题在不同文体中的独特内涵和表现形态。 2. 结合实例谈谈记叙类文体的写作要点。 3. 作者在文章中主观上想表达的“主......

    中小学歌唱教学研究[本站推荐]

    中小学歌唱教学研究 一、歌唱的起源 。 歌唱的起源,有很多说法,其中有三种说法:“情感说”、“异性求爱说”和“口头传承说”是比较常见的说法。 情感说就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中小学音乐鉴赏课教学研究

    中小学音乐鉴赏课教学研究 付宝环(崇文小学,特级教师)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要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要通过......

    中小学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研究

    中小学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研究 大连市西岗区教育局 李生滨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小班化 一、背景与意义: 1、实施“小班化教育”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的需要。在我国由于城市人口......

    《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研究》(最终版)

    《新课改下初高中学科衔接的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四川省罗江中学校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现状分析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后,包括优生在内......

    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共5则)

    期末作业考核 《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 满分100分 一、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 网络上电脑文本的文体结构,发生了哪些新的重大变化? 答: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文字的出现、印刷......

    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五篇范例)

    期末作业考核 《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 满分100分 一、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 感悟生活和激发想象的关系是什么? 答:感悟生活是让人通过时间,增进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