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小学的科学教学主要是以植物和动物的内容为主,由于农村小学的地理位置大都坐落在农村,加之生源都以农村生活的孩子为主,因此,合理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将会大大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课程资源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教学实施建议中这样提到:“要充分重视科学教学的实践性与生活性,把教室作为科学教学的主战场,把课外生活作为科学教学的延伸。”笔者认为,只有当科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才能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共同发展。那么,身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如何开发生活资源促进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发展呢?
一、在课堂中把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
新课程标准强调科学课程的实践性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要想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就必须依照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把新知识的传授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中,并使教学目标的设置能够在学生跳一跳就能实现的水平,这样学生才不会因为课堂过难或过易而产生厌烦情绪。比如,笔者在教学《植物的繁殖》这课时,大胆地剔除了教材中学生不熟悉的案例,比如,蒲公英、水稻、山药等,而是根据当地农业的发展,选取了学生比较常见的农作物作为教学案例,包括小麦、萝卜、白菜、红薯等。由于这些都是当地农村常种植的农作物,而几乎每个孩子都有下田帮父母劳作的经验,因此,他们对这些植物并不陌生。在学生充分熟悉教材的情况下,笔者设计了开放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调查你身边的常见的植物是怎样繁殖的。学生在听到我介绍这种探究的教学模式后,都非常积极、踊跃地报名参加,希望在自己了解的领域里大展身手。在调查研究后,学生以有关“植物的繁殖”的报告会的形式,汇报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并根据教材中的知识点成功地对植物的繁殖方式进行了分类,包括利用种子繁殖和利用根、茎繁殖两种方式。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还使课堂教学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挖掘丰富的生活资源,实施现场教学
科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而观察能力的锻炼,需要直观的教学道具。一般情况下,教师都是借助多媒体展示实物的图片,或者把标本带入课堂中。虽然这种教学道具,有利于学生快速总结实物的特点并进行高效率地教学,但教具并不等于真实的科学环境和观察实体,不能给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感受。教师可以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实施现场教学,即把学生带入真实的科学环境中,让学生边进行观察教师边引导。尤其是小学的科学教学大都是以揭示生活中存在的科学现象为主,因此,把教学带入生活中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科学研究场所。比如,一条河流里面的蝌蚪、青蛙、水草、鱼都是小学教材中重点教学的对象;大自然中的各种植物树木等也都是最生动的教学素材,通过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身边的生物现象,更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天人合一的环境观,达到环境保护教育的目的。比如,笔者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的《蚂蚁的观察》这课时,就摒弃了一般的以教室为主要教学场所,多媒体视频的播放为主要教学手段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大胆地采用了现场教学的模式,带学生们去蚂蚁的巢穴进行实地观察,并一边观察一边写报告,交流观察心得。这样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改进观察的方式并最终使得观察更加准确、全面,通过言语交流和概括促进思考,使观察更加深刻。通过这次现场教学的实施,学生们对科学教学更加感兴趣了,每个人都在现场教学中获得了愉快的体验和努力观察并有所收获的成就感,对科学教学的意义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三、使五彩缤纷的家庭生活作为科学探索的大舞台
除了校园以外,家庭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第二大重要场所,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心理等素质大都受童年生活以及他们父母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善于开发校外活动,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在五彩缤纷的家庭生活环境中挖掘科学原理,进行科学探索。比如,笔者的一位学生就曾在课堂中提出自己的科学小发现,他说:“冬天早上起床的时候,窗户上面会有一层薄薄的冰花,非常好看。老师,请问这是什么原理?”由于这一科学原理超出了学生们的知识范围,也不是本年级的教学内容,但学生的探索精神非常可贵,于是笔者当时并没有急着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鼓励学生利用现代信息工具、校图书馆及实验室等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寻找这一现象背后蕴含的科学原理。于是,当下一堂课时,学生非常热情,纷纷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自己发现的原理解释,并且还引申出来一系列与此相关的现象,比如,有的同学说:“冬天出门能够看到自己哈出的雾气,这其实是水蒸汽”;有的同学说:“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可乐、西瓜等,可乐瓶子上、西瓜表皮也会有一层水珠”;有的同学则说:“煮稀饭的时候,如果你打开锅盖,会看到锅盖里面有一层水珠”。在热烈的讨论之后,笔者引导学生积极总结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大家都根据自己的调查和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些都是由于冷热不均造成的空气凝结成水的现象。经过这次完全由学生放手去探究的课程,学生搜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总之,小学科学的教学目的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交试验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们培养成小科学家。
第二篇:新课改小学科学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学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是最基本的部分,同时也是开展教学实践的有效方式;与其他学科相比,小学科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其不仅涉及更加广泛的知识面,而且与生活息息相关。为此,做好小学科学教学,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够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思维,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课改下;小学科学教学;教学探索
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许多课程在知识结构、知识呈现形式上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小学科学的变化更为显著。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要想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就应该在结合学生学习现状的前提下,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科学民主的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从而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小学科学的情感。下面,本文通过结合我国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对新课程改革下小学科学教学的优化作具体阐述。
一、通过生活课程资源的合理应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小学科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学科,所以许多教材内容都源自于生活,要想保证学生更好的学习小学科学知识,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通过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正确指引,从而进行合理有效的自主探究学习,在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不断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如此,才会不断激发对于科学学习的兴趣,这也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方式。久而久之,学生才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于未来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植物课程的学习时,老师便可以预先设定良好的教学情景,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学校校园里的植物总类,并且鼓励学生发言,老师再对学生所列举的植物进行分类,等到学生总结完毕,老师应该适当的对积极发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赞赏,最后,老师再对其进行总结补充,并且对各种植物进行具体的分类,明确其分类标准;这样的教学,才能够实现师生的共同参与,而且还能够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二、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方式,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科学现象,从而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的看清科学现象的本质;然而,有的科学现象犹如昙花一现,出现的时间很短,而且在短时间内是很难看到的;实验也是比较繁琐的过程,有的实验周期较长,通常需要十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完成。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课时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观察科学现象的机会,老师可以适当在课堂上引进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来制作相应的课件,实现辅助教学;其次,老师还可以提前录制一些科学现象,或者在网上选取相应的视频图像,再通过多媒体技术对其进行合理的整合,从而更加清晰明了的给学生进行展现,这种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多媒体教学为辅的教育模式,不仅可以大大缩短实验等待的时间,而且还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丰富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全面的掌握其知识,这对于科学教学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素养是评价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同时在西方发达国家,科学素养也是衡量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因素;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课堂上,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的平台,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如此,才能够更好的培养其综合素养,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引下,老师应该适当的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平台;必要的时候,老师还应该适当的放手,把课堂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发现问题,从而掌握更多的实验操作技能;久而久之,学生才会不断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举措。
四、通过问题情景的设定来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听讲,这样的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对于小学科学课程而言,问题是学生养成学习思维的开端,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基础,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学生才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且小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想象思维,往往对许多新鲜事物都能产生好奇心,所以针对小学生这一特点,老师在课堂进行前,可以预先为学生准备一些问题,从而让学生大胆的猜测,这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有一位西方学者曾经说过:伟大的发现都是通过伟大的猜测来实现的;所以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大胆的进行猜测,只有在不断的猜测和假设中,学生才会不断发现真理;如果学生在对科学知识的猜测中出现了错误的猜想,老师也不能对其进行一味的批评,而且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从而给予正确的引导,如此,才能够更好的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要想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的高效进展,老师就应该加强对课程教学的研究,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引进,来实现科学教学的创新,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的科学课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如此,才能够满足新课改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江丹.浅析新课改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探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xx(3):27-27.[2]丰娅.新课改下小学科学的创新教学[J].新课程(下),20xx(1):44.[3]方晓萍.落实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新课程理念下科学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浙江教育科学,20xx(4):51-52.[4]王恩惠.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初探[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xx(1):31-33.
第三篇: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参考选题
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参考选题
一、小学科学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
1.小学科学教育的性质研究 2.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研究
3.小学生科学素质的内涵与培养研究
4.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与科学教育关系的研究
5.性别平等下的科学教育研究 6.不同文化视野下的科学教育
7.多元智力理论与科学教育关系的研究 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科学教育 9.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关系的研究
10.科学教育与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11.小学科学教育观演变的历史研究 12.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研究 13.国内外科学教育现状的比较研究 14.论小学科学教学的开放性 15.论小学科学教育中的环境教育 16.小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
二、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与课程建设的研究
17.小学科学课程实施中常见的问题及对应策略研究
18.小学科学课程运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19.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20.建设小学科学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体系的研究
21.科学课教学单元的教材处理探讨 22.对科学教材教参中的歧义之处的探讨 23.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衔接研究
24.国内外小学科学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 25.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小学科学教育内容更新的关系.研究
26.学生这样看待科学新教材 27.新教材典型课例研究
28.灵活运用科学新教材的若干做法
29.科学新教材教学内容完成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30.科学新教材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小学科学课堂创新与教学关系变革的研究
31.科学教学方式的主要变化与特点
32.小学科学新型课堂教学体系与模式的研究 33.优化课堂内外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效益的研究
34.小学科学交往式教育(互动式教学)的相关研究
35.新型小班化科学教学的机制构建与运行研究
36.小学科学教学理论探索与实验研究 37.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个案研究 38.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各专题教改实验研究 39.科学课中“科学探究”的个案研究
40.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中发挥“导”的作用的研究
41.国内外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42.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43.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指导 44.如何倾听孩子们的研讨
45.开展科学拓展性学习的做法和体会 46.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导入 47.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 48.试论科学课堂心理气氛的调节 49.我的“乡土科学教育经”
50.小学科学教学材料的准备保障及改进
四、小学科学教师素质与教师培养的研究
51.小学科学教师专业行为构成要素与培养研究
52.小学科学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素质要求的研究
53.小学科学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
54.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质调查与培养对策研究
55.促进中小学科学课教师教学交流的研究 56.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科学教师角色变化的研究
57.谈科学新课程中的师生关系
58.小学科学新课程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59.国内外小学科学教育教师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五、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研究
60.小学生科学探究与认知需要的调查 61.小学生科学学习方式探讨
62.谈谈小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63.论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64.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65.谈前概念对学生科学概念学习的影响 66.促进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活动 67.指导学生进行活动记录的方法
68.课程综合化趋势下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69.科学课“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70.各阶段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及相关学法指导研究
71.科学探究学习模式的研究
72.科学课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分析及干预策略研究
73.关于小学科学课外实践活动的研究
六、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的评价研究
74.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内容与方法 75.小学科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模式研究 76.小学生科学素质评价研究 77.小学科学学习评价体系的研究 78.谈谈小学生科学学习的有效评价 79.小学科学开放式试题设计与评价研究 80.各种评价方式在小学科学教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81.小学科学教材适应性评价的研究
82.小学科学实施多元化学业评价的策略研究 83.促进小学科学教师发展的有效评价方式的研究
七、信息技术发展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整合研究
84.在科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85.网络教学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师职能的转型与应对.研究
86.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的系列研究
87.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科学教学策略的优化研究
88.互联网上的科学教学资源分析与有效利用研究
89.小学科学网络教学(学习)资源建设的研究
90.对“小学科学”网站建设和运行的深层思考 91.构建实用型科学教学素材库的实践研究 92.构建共享型小学科学“题库”的实践研究 93.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积件”设计制作应用研究
94.计算机辅助学习的“学件”设计制作应用研究
95.指导学生运用计算机获取科学知识研究方法的实.践研究
八、其他相关研究
96.校园科学文化建设与小学德育研究 97.小学各课学习中的科学知识的渗透研究 98.各类小学科学优秀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研究
99.构建小学科学多校教研共同体的实践研究 100.科学教研组活动形式多样化的实践研究
第四篇: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参考选题
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参考选题
一、小学科学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 1.小学科学教育的性质研究 2.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研究
3.小学生科学素质的内涵与培养研究
4.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与科学教育关系的研究 5.性别平等下的科学教育研究 6.不同文化视野下的科学教育
7.多元智力理论与科学教育关系的研究 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科学教育
二、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与课程建设的研究
1..小学科学课程实施中常见的问题及对应策略研究 2.小学科学课程运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3.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4.建设小学科学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体系的研究 5.科学课教学单元的教材处理探讨 6.对科学教材教参中的歧义之处的探讨 7.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衔接研究
8.国内外小学科学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
三、小学科学课堂创新与教学关系变革的研究 1.科学教学方式的主要变化与特点
2.小学科学新型课堂教学体系与模式的研究 3.优化课堂内外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效益的研究 4.小学科学交往式教育(互动式教学)的相关研究 5.新型小班化科学教学的机制构建与运行研究 6.小学科学教学理论探索与实验研究 7.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个案研究 8.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各专题教改实验研究
四、小学科学教师素质与教师培养的研究 1.小学科学教师专业行为构成要素与培养研究 2.小学科学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素质要求的研究 3.小学科学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
4.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质调查与培养对策研究 5.促进中小学科学课教师教学交流的研究 6.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科学教师角色变化的研究 7.谈科学新课程中的师生关系
8.小学科学新课程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五、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研究 1.小学生科学学习方式探讨 2.谈谈小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3.论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4.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5.谈前概念对学生科学概念学习的影响 6.促进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活动 7.指导学生进行活动记录的方法
8.课程综合化趋势下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六、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的评价研究 1.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内容与方法 2.小学科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模式研究 3.小学生科学素质评价研究 4.小学科学学习评价体系的研究 5.谈谈小学生科学学习的有效评价 6.小学科学开放式试题设计与评价研究
7.各种评价方式在小学科学教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8.小学科学教材适应性评价的研究
第五篇: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如何让小学科学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邮编:413000 详细单位:修山镇花桥港小学 姓名:钟文武 职务:教师 职称:待定 联系电话:*** 详细地址: 桃江县建设东路9号
在教学过程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课程改革以来致力体现的核心理念。而完成教学任务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完善人格的过程。
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对学生这一教学活动的主体有充分的了解(分析),包括他们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影响他们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各种因素;以学习动机为核心的非认知因素以及学生集体对教学的影响。这样才能有效地调整教师的教学,调整课堂设计,调整教学方法,协调教学环境,实现真正意义上让学生获取知识。
一、学生学情分析要落在“实”处
对学生的分析不外乎4个阶段:学期初学情分析、课堂学情分析学期末学情分析。学期初学情分析
在学期初总是有意无意地对学生进行分析。例如刚接一个新班时,教师通常会了解学生上学期成绩,了解学生操行评语,与相关教师了解班级大体情况,通过对学生已学过的教材的分析确定学生现在应有的智力、非智力水平。
课前学情分析
课前学情分析是在备课过程中发生的,就是教师通常所做的学情分析。教学论是从学生的智力因素与认知发展水平、学习准备性、自学能力、非智力因素几大方面进行分析的。教学前的学情分析应达到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知识准备情况,确定教学的起点,以决定先要复习哪些学过的内容,选择何种适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等。
课中学情分析
课中学情分析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不好操作的一个内容,需要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学生的状况作出判断、分析,并及时作出回应,这与教师的教学经验、智慧直接相关。在教学中我尝试用以下两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分析。(1)提问分析学情
由于课堂学情分析有明显的即时性,学生带给教师的信息经常在教师还没有办法作出分析处理时便一闪而过。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妨有意设计几个不同层次的问题来主动对学生进行分析和判断。(2)田野表格记录分析学情
课堂上,教师除了可以如上所述那样积极主动地分析学情之外,对那些一闪即逝,无法或还没来得及处理的学生信息该何时进行分析处理呢?质性科学研究方法中的田野研究是一种非常简单又行之有效的方法。田野研究法就是在自然情境下,观察并记录个体的行为。课堂就是的田野,教师就是耕作者,最方便去真实地进行课堂学情记录和分析。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使教师在课中分析时变被动为主动,有目的地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加以了解,从而帮助教师监控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课后学情分析
课后学情分析也是教师较为熟悉的,一般可以通过课后反思、作业分析、测验等来实现。课后反思的内容有很多方面,但根据学生的课堂状态进行反思是非 的有效性,实验材料的选择是重要的环节。(1)实验材料要多样,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一些感兴趣的材料。学生提出的假设是多样的,教师就要为验证这些假设提供多样的材料,而不能把学生框死在几种固定的材料上。那如何准备多种多样而且有结构的材料呢?做法是:合理利用小学生科学学具材料袋内的材料,因为它是与教材配套,而且适合分组实验;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和力量,在每上一个单元前,我就开出一张材料清单,让学生提前去收集实验材料。(2)材料的选择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3)材料选择要具有代表性。(4)日常器具的利用在课外做实验是教学的必要补充:用一些身边简单易得的器材或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易的装置,在课处独立或合作完成的实验,可以使学生理解到科学无处不在。
2.实验的设计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科学中实验的设计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探究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用科学的头脑想问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科学和理解科学,充分发挥实验的“发展”功能。例如在《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中,第二个实验是让学生能看到或感觉到热的传递方向,根据书上设计是要准备两个铁架台中间拉一根铁丝,然后在铁丝上由学生粘火柴棒进行实验。老师在教学时就可对材料进行了处理。利用以前学具袋里的材料,把实验中的铁丝换成了铜棒,因为铜棒较粗夹在一个铁架台上就行了,而且火柴棒粘上去也更为方便,也不影响实验效果。另外,学生对于老师提供的材料还会有他们的自己的创造。在交流实验方案时,有在金属棒上涂上凡士林的,有在金属棒上涂上蜡烛油的。基于这点,老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了多种适合学生探究的材料,为学生提供了“超市式”材料区:有涂了蜡的金属棒、涂了凡士林的金属棒、没涂任何东西的金属棒等。让学生根据需要自由选取实验材料,学生在选取材料时必须仔细认真地考虑各种因素,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教学手段运用要落在“实”处 1.多媒体课件制作设计要实用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的情感需求。例如,在教学“杠杆的科学”时,可以利用课件进行动态演示,指出用力点、支点、阻力点,这样不但节省了教师的许多讲解时间,而且让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容易,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但是,有许多教师认为课件做得越华丽越漂亮就是一个好课件,实际上这样反而会喧宾夺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习,降低了一节课的效率。例如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情境牵强附会和情境过滥的现象。如:“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这一课件展示,放大镜下各种昆虫的图案:蝴蝶、蝗虫、蝇、蟋蟀等。学生一边看一边叫:真漂亮啊!这时教师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抢着回答:我看到了蝴蝶美丽的翅膀,蝗虫的大腿„„这些情境创设的盲目性不但冲淡了学生的科学学习,而且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但它并不适合于所有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