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 第二课时

时间:2019-05-15 10:13: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边城 第二课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边城 第二课时》。

第一篇:边城 第二课时

边城

第二课时

【目标设计】

1、梳理小说的情节,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

2、分析把握翠翠的形象。

3、初步了解沈从文的小说风格。【问题设计】

一、《边城》中的人们是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用原文中的话来说明。开篇写道“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生活环境的太平。

“这些人,除了家中死了牛,翻了船,或发生别的死亡大变,为一种不幸所绊倒,觉得十分伤心外,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还不曾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环境的僻远使得边城的人民不关心或者说不用关心他们生活以外的事情,生活得太平、和乐”。

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旧是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生活环境的相对隔离,也是民风淳朴的原因。

写端午节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的竞赛;写每到端午,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赏年轻小伙龙舟竞赛;写中秋夜晚,舞龙、耍狮子,放烟火等等——民风淳朴。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极具地域风俗特色的生活环境,是一个如桃源深处的优美而又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

二、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生活着的人们必也是与这环境相匹配的,这其间有翠翠和她外祖父,有天保和傩送兄弟,有船总顺顺,还有许许多多。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1、翠翠:

十分依恋爷爷,两人相依为命,等不到爷爷时内心着急。“过了许久,祖父还不来,翠翠便稍稍有点儿着慌了”;描写捉鸭人的少去、看龙船人的散去以及落日、银色薄雾、上灯等环境描写表现翠翠内心的焦急;两次想到“假如爷爷死了”“爷爷死了呢”,对爷爷无比的依赖。

情窦初开,感情纯洁真挚。她始终惦记着二老,当祖父几乎提遍顺顺一家人而唯独不提二老时,这种情感溢于言表:“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 表现她爱的执着。

纯真、可爱。比如回答傩送时的“我是翠翠”那种内心极其着急、急于有人认定、希望有人能认识她的心理,到后来回家回答爷爷“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既有祖孙情深,又有少女的纯真可爱。

聪慧、矜持。顺顺和老船夫谈话时,“翠翠虽装作眺望河中景致,耳朵却把每一句话听得清清楚楚”时的神态;祖父问及翠翠是否记得前两年端午的事情,翠翠本正想着两年前的端午一切事情,但祖父一问,“翠翠却微带点儿恼着的神气,把头摇摇,故意说:‘我记不得,我记不得,我全记不得!’”。

2、老船夫:

对翠翠亲情无限,疼爱有加。不论在生活上,还是感情上,都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翠翠。翠翠觉得一个人进城看划船不好,老祖父便连夜赶到城里请熟人替自己看一天渡船,自己陪翠翠进城。还为翠翠唱歌、讲故事,这一些都是为了让翠翠开心。

为孙女的亲事操心担忧。当顺顺夸翠翠长得很美时,“祖父则很快乐的夸奖了翠翠不少”,他虽“似乎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其实自己内心十分操心;“不加检点笑着”问翠翠假如大老要娶她,她是否愿意,以及翠翠回绝后他虽不再说了,“心中却仍显然的还转着这些可笑的不好的念头”;看到别人家的闺女出嫁,马上向翠翠身上引导。

待人热情,为人豪爽,工作尽职。祖父虽然陪翠翠进城了,到路上时,又“想起什么似的”,回去替那位帮他看船的朋友,让他去看看城里的热闹。老朋友醉倒后,祖父心理虽着急着翠翠,为了责任便没有离开渡船。卖皮纸的过渡人送他一把铜钱,他既赔了船钱,又搭上一大束草烟叶,又不失情意地留下一枚“单铜子”。这又见他的热情与豪爽。

3、傩送:

淳朴、英俊、幽默。翠翠在码头苦等爷爷时,他好意邀她进屋去等;翠翠误会他并骂了他,他不予计较,还让人送她回家;通过二老家伙计的介绍,傩送在当地有“岳云”之称。

这样优美、淳朴的人体现的是整个湘西民风的淳厚,不仅仅是主要人物翠翠、老船夫、傩送等,还有士兵、水手、过往的商旅,尽管他们的物质条件并不相同,但质朴、纯真、善良的品性却是相同的,都具有一种单纯的善良、原始的可爱。他们表现的是如沈从文先生所说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三、体会本文所体现的风俗美、人情美、人性美。

明净清丽的自然美,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1、风俗美:

本文所展现的风俗美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端午节,官员、士兵和百姓一同参加或观赏赛龙舟、捉鸭子,一同在吊脚楼下听唱曲,划拳行酒——其乐融融。

新年,也是军民、官民同乐,舞龙、耍狮子、放烟花,小小的山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另外,还有迎婚送亲的花轿队,路过渡口,送给船夫“一个小红纸包”的钱,而从不要过路人钱的老船夫还必须收下。而且这些习俗又是许多年来,“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边城的风俗淳朴、原始、和乐,丝毫没有被现实社会所污染。

2、人情美和人性美:

小说节选部分集中体现了翠翠和外祖父的祖孙情;军民情;邻里之间的友爱情;朋友之间的关爱情;翠翠和傩送之间的爱情;人与外物和谐情。——构筑了一个人性美的理想王国 A、祖孙情:

a、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 不是你?”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地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P19)——“即刻”,反映了老船夫动作的灵敏、迅速。“一面„„一面„„”的连词运用以及“翠翠,翠翠”的连声呼唤,都说明了爷爷的焦急。“哑”字,表现出爷爷的苍老以及急促地神态。这些都表明了老船夫对孙女真诚的爱护。“轻轻”地说,是翠翠故意不让爷爷听见,“不是„„不是„„”“早被”这些心理描写,鲜明地表现出翠翠对爷爷的嗔怪,但这种嗔怪又不大声张扬,只说给自己听,不惹爷爷生气。表现出翠翠对爷爷爱戴。b、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很好!” 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P20)——爷爷为翠翠的婚事操心,要提醒翠翠,又怕触动了少女敏感害羞的心,说话很小心。先说顺顺好,再说大老好,最后又似乎多余地说“这一家人都好”。可见爷爷对翠翠的爱是多么细致入微。“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言外之意是你就是没有说二老,你认识二老吗?你光心动,你有行动吗?为什么不去提亲?可见翠翠说话也很委婉,也是用暗示性的话,表现出少女的害羞与修养,表现出对爷爷的信任与依赖。

C、(祖父)不加检点笑着说:“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翠翠就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P20)——懂得孙女的害羞与懂事,不主动袒露心迹。“不加检点笑着说”表现出爷爷心情的迫切,但为了考虑孙女的心理承受力,他故意带着玩笑的口吻来明确试探,可见爷爷用心良苦。“你疯了!”一则表现出翠翠对婚事的重视与掩饰心态,还表现出对爷爷乱点鸳鸯谱的嗔怪。这些神态和语言描写,表现出祖孙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B、军民情:

a、“十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知道注重在安辑保守,处置还得法,并无特别变故发生。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P14)b、“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P14)c、“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船只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派兵士把三十只绿头长颈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P15)

d、“你爷爷一定到军营里喝里酒,醉倒后,被人抬回去了。”(P18)

e、“两个新年虽照例可以看到军营里和各乡来的狮子龙灯„„好勇取乐的军士„„”(P19)

这些都鲜明地表现出官民同乐、军民一家、政通人和的社会状况,构筑 了其乐融融的理想的社会生活模式。C、邻里情:

a、“因为守渡船的老家伙称赞了那只肥鸭两次,顺顺就要大老把鸭子给翠翠。且知道祖孙二人所过的日子,十分拮据,节日里自己不能包粽子,又送了许多尖角粽子。”(P20)——“肥鸭”说明鸭子的肥大健硕,是代表荣誉的战利品。将它不假思索地送于祖孙俩,说明顺顺的慷慨大方、尊老爱幼。“且知道”、“又送了许多”说明顺顺并不是为富不仁之徒,而是心里装有贫困人家,一有机会就真心相助,慷慨解囊。也照应了前文的“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b、“那人向祖父说,翠翠长得很美。问过翠翠的年纪,又问有没有了人家。”(P20)——称赞翠翠长得很美,表明了顺顺对翠翠的喜爱,“问”了“又问”,表现出长辈对晚辈的那份关爱之情。这些都表现出顺顺的仁义慈善的美德。c、“翠翠赶即为那人点上火把,让他有火把照路。人过了小溪上小山时,翠翠同祖父在船上望着,翠翠说:‘爷爷,看喽罗上山了啊!’”(P21)——“赶即”,表明翠翠不假思索,行动迅速,主动为他人着想。“望着”、“上山了”写出了翠翠同祖父视邻里如家人,目送时间之长,情意之真。D、朋友情:

a、“溪边的那个朋友,也应当来看看年轻人的热闹,回去一趟,换换地位还赶得及”,“看得好就不必再回来”(P16)——“也”、“换换”、“不必”表现出老船夫的推己及人的美好品质。对朋友十分关心、体贴,真够朋友!b、“老船夫听说十分高兴,于是把酒葫芦取出,推给城中来的那个人。两人一面 „„一面„„不到一会儿,那人却在岩石上被烧酒醉倒了。”(P16)老船夫非但不埋怨老朋友不理解自己急赶回来的好意,反而“十分高兴”,表现出老船夫的乐朋友所乐!“推给”的动作描写,表现出两位老朋友间的互相谦让,更表现出老船夫的豪爽与热情。“一面„„一面„„”,所谓“舒心的酒千杯不醉,知心的话万言不赘”,我们似乎可以看见老哥俩促膝交谈的无间场面,可听到觥酬交错、开怀畅饮的笑语喧哗。“醉倒了”,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须“一醉方休”!老人正是被老船夫的真情、盛情、关爱之情所深深陶醉了。

c、“你那天只是恨不得让城中的那个爷爷把装酒的葫芦吃掉!”(P22)——这里通过翠翠的口,侧面表现出老船夫对朋友的无比真诚,对友情的万分珍重以及倾其所有的慷慨盛情。E、爱情:

a、“但男子听去却是另一种好意,男的以为是她要狗莫向好人乱叫,放肆的笑着,不见了。”(P18)——境由心生,“好意”表明二老的善良质朴,不朝坏里想,对翠翠是一片好意。“放肆的笑”表现出二老对翠翠误解人意的宽容以及豁达、开朗的性格。

b、“那人说这是二老告诉他的,他是二老家的伙计,送翠翠回家后还得回转河街。”(P18)——说明了二老“不见了”的去向。是特地派人专程护送翠翠回家,表现出二老对翠翠的爱护。

c、“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那句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地随了那火把走去”(P19)——这正是傩送在她心里投下一道影子的流露。d、“但是另外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晚上。”(P19)——“沉默”的是表象,激荡的是内心,说明爱情已经在翠翠心头萌生,对二老人品的爱慕,使她展转反侧,寤寐思服,彻夜不眠。e、“但这印象不知为什么原因,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P20)——“但”表示语意转折,说明语意的重点在后面。“总不如”,是用比较来烘托爱情的份量最重,那个端午最珍贵,爱情的滋味因真而甜,爱情的价值因善而美,爱情的长度因甜美而难以忘怀。

f、“‘二老说你在河边大鱼会吃你,我们这里河中的鱼,现在可吞不下你了’翠翠一句话不说,只是抿起嘴唇笑着。”(P20)——翠翠不说话却笑,表现了翠翠对往事美好的记忆和微妙的情感涟漪。

g、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很好!” 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P20)——祖父夸顺顺一家,但是漏说了傩送,翠翠心里有些嗔怪,所以对祖父进行反问,言外之意:祖父你还没说完。

h、(祖父)不加检点笑着说:“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翠翠就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P20)——祖父替大老来做媒,而翠翠心里喜欢的是傩送,自然不喜欢祖父说下去。这里边有少女羞于提起婚嫁之事的心理,又有翠翠情有所属的情思。i、“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P21)——鸭子是大老给的,翠翠自然不稀罕,她心里想的是傩送。

j、“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作理会,静静地把船拉动起来”(P22)——情窦初开的翠翠并不是对祖父的话无动于衷,而是少女的心已经心有所属,默默相思。F、人物情:

a、狗随人行,尽保卫之职责。翠翠到哪里,狗也随到哪里。“祖父知道黄狗在翠翠身边,也许比他自己在她身边还稳当,于是便回家看船去了。”(P16)b、狗通人意,尽探视之能事。“见黄狗先在太阳下睡着,忽然醒来便发疯似的乱跑,过了河又回来„„可是一会儿那远处的声音被她发现了。”表现出狗的敏锐的感觉。(P15)

“那黄狗好像明白翠翠被人欺侮了,又汪汪地吠叫起来”(P18)

c、人安狗闲,平等相处。“翠翠跑还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白日渐长,不知什么时节,守在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P23)

这是一幅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宁静而神圣。

四、探究人性美的本质 沈从文对边地小人物的赞美,常常是从对大城市的的上层人物的憎恶出发的。沈从文20岁之前生活在湘西,20岁之后是生活在对湘西的回忆之中。他抱着对新的人生追求与向往离开湘西的。但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中国是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官僚们共同统治下的黑暗天地,他来到北京后,看到的是都市上流社会“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众生相,于是他开始眺望他早年生活过的故乡,凭着他对故乡下层人民怀有的那份“无可言说的温爱”之情,用热情、迷醉的歌喉对那里的风物人情唱出了一曲心灵的赞歌。

【作业设计】

1、作者安排“梦摘虎耳草”这一情节的用意是什么?

提示:一方面可以配合二老“走马路”这一事件,正是因为这个“梦”,翠翠错过了听歌的时机;另一方面翠翠“不知道把这东西交给谁”又暗示了爱情故事将会无果而终。

2、爷爷“张冠李戴”的前后神情有什么变化?

提示:“温和悲悯地笑”——“快乐”——“涎皮”——“脸色那样难看”——“莞尔”;神情的变化体现出他把翠翠许给大老的强烈意愿,及对翠翠的深切关怀。

3、老船夫为什么不把事情的前后经过告诉给翠翠“一个字”?作者安排这样的细节有何妙处?

提示:老船夫不告诉翠翠是因为害怕她走母亲的老路;作者这样安排是为了悲剧情节发展的需要。

参考答案:

1、一方面可以配合二老“走马路”这一事件,正是因为这个“梦”,翠翠错过了听歌的时机;另一方面翠翠“不知道把这东西交给谁”又暗示了爱情故事将会无果而终。

2、“温和悲悯地笑”——“快乐”——“涎皮”——“脸色那样难看”——“莞尔”;神情的变化体现出他把翠翠许给大老的强烈意愿,及对翠翠的深切关怀。

3、老船夫不告诉翠翠是因为害怕她走母亲的老路;作者这样安排是为了悲剧情节发展的需要。

教学反思:

这堂课对文本内容进行了充分分析,对人物形象进行了概括总结。我觉得不应该把每个人物形象都给学生概括分析。教师可分析其一作示范,然后再进行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篇:莫高窟(第二课时)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省语文教学大赛一等奖)

江苏省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县实验小学 李吉银

一、激发自豪,导入新授。

1、昨天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莫高窟》,看这些词语,能读正确吗? 出示: 神态各异 威风凛凛 惟妙惟肖 啧啧赞叹

精妙绝伦 宏伟瑰丽 丰富多彩 漫天遨游 指名读前四个:很好,字正腔圆。指名读后四个:也是悦耳动听。齐读。

2、词语读得很好。你能从中选用一两个词语说说你脑海中的莫高窟吗?

二、走近“壁画”,领略魅力。

1、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宏伟瑰丽的壁画。

(出示)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⑴指名读。

⑵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联系全文看一看,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是个什么句子?(出示:过渡句 承上启下)

⑶这个过渡句承上的部分是,男生说——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

可见,课文前面部分写的就是彩塑。彩塑的特点是——(生)精妙绝伦。(板书:彩塑 精妙绝伦)

⑷启下的部分是——女生说: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接下来课文要写的一定是壁画,壁画的特点是——(生)宏伟瑰丽。(板书:壁画 宏伟瑰丽)

2、上节课,我们已经欣赏了精妙绝伦的彩塑。这节课,我们重点来感受壁画的宏伟瑰丽。⑴再读过渡句,齐!

⑵这句话中哪个词写出了壁画的“宏伟”?“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到底有多大,让我们来算一算。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上课的礼堂,这个教室大概是40多平方米,算一下“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相当于多少个这样的大礼堂?

⑶想象一下,宏伟瑰丽的壁画,相当于150多个这样有大礼堂一字排开,多么宏伟啊!

3、壁画的宏伟瑰丽还表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节,用心默读,大胆想象,要把文字读成活动的画面。读完后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第三节内容)(学生默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谁来说给大家听?

4、同学们把文字读成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很不简单。敦煌壁画的绘画时间前后长达一千多年,它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内容非常丰富,西方学者把敦煌壁画称为“墙壁上的图书馆”。课文中这样写到——指名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一句。

这是一个什么句式?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排比句。我们来欣赏一下丰富多彩的壁画。(出示壁画图片)

5、敦煌壁画宏伟瑰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写飞天的句子,要读出画面,读出美感,读得让我们身临其境。⑴学生自由读。⑵指名读。教师指导。

⑶请同学们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如果你觉得自己读得更好,也可以按自己的方式读。要努力读出形象,读出美感。自己练。

⑷准备好了吗?我们班谁读书最好?老师给你配上音乐。其他同学可以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用心去想象画面,用心去欣赏画面。

读得怎么样?掌声送给他。谢谢你给了我们美的享受。

⑸在全部敦煌壁画中,有四千多身姿态万千、妩媚动人的飞天。(出示飞天图片)壁画上的飞天,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⑹真是妩媚动人,姿态万千。难怪人们把飞天说成是莫高窟的名片,让我们一起再美美地读一读。(出示写飞天的句子。)

⑺同学们,发现这个句式有什么特点了吗?

⑻能记住写飞天的句子吗?自己先试试。会背了就举手告诉我。自由练习。指名背。齐背。

6、同学们,飞天是不是只有这五种形象?你是怎么知道的?

⑴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也仿照文中的排比句式和四字词语写一写飞天,写一种正常,写两种超常,如果你一不小心写出三种,那就太有才了。

出示:壁画上的飞天,有的,;有的,……

师提示:一切的想象都来源于生活,艺术家们也是依据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形象创作出飞天形象的。同学们要联系生活,大胆想象。

⑵指名交流。

7、每一位中外游客,置身于宏伟瑰丽的敦煌壁画前,都会流连忘返、举步不前。让我们再来领略一番这个被誉为“世界最大画廊”的敦煌壁画的神奇魅力。

一起读。(配乐,师生合作读第三节。)

8、所以我们说——(出示,引读)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三、走进藏经洞,激荡情感。

1、每一个到莫高窟的人,参观了精妙绝伦的彩塑,欣赏了宏伟瑰丽的壁画,一定还要去看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板书:藏经洞)

其实,现在的藏经洞,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洞,里面黑黑的,什么都没有,人们为什么还一定要到藏经洞去看一看呢?看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节,你能从中找到答案吗?

2、指名交流。教师对话:

A、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个句子,(“洞里曾藏有……”一句)你能从中读出什么?(板书:藏品丰富)

请大家注意一下“曾”字,你从“曾”字读出了什么?

⑴藏经洞里曾经藏有丰富的藏品,封存着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和艺术辉煌。现在没有了。⑵帝国主义分子的野蛮与无耻。⑶自己的无奈与遗憾。

⑷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倍受欺凌。B、这数万多件珍贵文物到哪里去了? 记住历史,不让历史重演。

3、请同学们看一段资料:1907、1914年英国人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9000多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廉价骗购藏经洞遗物精华6000多件。1911年,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等用低价换取了469卷手写本和精美彩塑两尊。1914年,俄国人奥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

同学们,如果藏经洞现在才被发现,才被打开,这些文物的命运将会怎样?你为什么这么说?

4、是啊,我们多么希望历史能够被改写,但历史毕竟已经成为现实。藏经洞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屈辱、懦弱和沧桑,也激发了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的动力。

让我们带着这些情感,再读第四节。(齐读。)

5、大量珍贵的敦煌文物让全世界看到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和文明的伟大魅力。所以我们说——(出示,齐读)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自豪地说: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板书:艺术宝库)

五、布置作业,课后延展。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4自然段。

2、有兴趣的同学继续上网阅读,了解莫高窟更多的资料。

板书:

彩塑 精妙绝伦

莫高窟 壁画 宏伟瑰丽 艺术宝库 藏经洞 藏品丰富

《莫高窟》补充阅读资料

敦煌曾是兵家互争之地,常年战火纷飞。1035年,战乱再起,管理莫高窟的和尚逃难他乡。他们把不便带走的经卷、文书、绣画、法器等等,都封闭在一个洞窟的秘室里,外面用泥壁封堵,并绘上壁画。然而,这批和尚一去就再也没能回来。这个秘室便盛着六万余件“宝藏”静静地安息了八百多年。

十九世纪末,道士王圆箓来到莫高窟。此时莫高窟十分荒凉,一些洞口已经崩塌,底层洞窟已积起厚沙。王道士定居莫高窟后,开始清除底层洞窟中的积沙。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王道士在清除第16窟甬道的积沙时,没想到墙壁一震,竟裂开了一条缝。他感到很奇怪,连忙把洞穴打开,竟发现里面藏有满满一洞经书、帛画、法器。这就是藏经洞(今编号为第17窟)。

王道士完全不能明白:这天早晨,他打开了一个轰动世界的门户。一门永久性的学问,将靠着这个洞穴建立;无数才华横溢的学者,将为这个洞穴耗尽终生;中国的荣耀和耻辱,将由这个洞穴吞吐。但敦煌当地的富绅无人认识洞内这批古物的价值,腐败的清政府也未能对其进行应有的保护。致使藏经洞中的大批敦煌遗书和文物先后被帝国主义分子捆载而去,分散于世界各地。劫余部分被清政府运至北京入藏京师图书馆。莫高窟的壁画和塑像也遭到劫夺与破坏。1914年至1915年,俄国奥登堡率考察队到敦煌和莫高窟,不仅收集到大批敦煌写本,还掠走了第263窟的多块壁画。1921年,在苏俄国内战争中失败的数百名白匪军逃窜到莫高窟,他们在壁画上任意涂抹、刻画,并在洞窟内烧炕做饭,致使大批壁画被火燎烟熏。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曾到莫高窟盗剥了大面积的壁画。敦煌遗书和文物的散失对中国文化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但客观上却推动了东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它们进行整理和研究,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敦煌学。敦煌学的兴起引起了学术界对敦煌莫高窟的重视。自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起,中国的历史学、考古学和美术工作者到敦煌进行考察的人逐渐增多。经过他们的研究和宣传,敦煌莫高窟在文化界的知名度逐渐提高。1987年12月,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敦煌艺术博大精深,气魄宏伟。莫高窟是集建筑、雕塑、壁画三位一体的立体艺术宝窟,内容极为丰富。历代民间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并融化了外来文化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华民族风格的佛教艺术。这些规模宏大、为数惊人的宗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交通、地理、宗教、社会生活、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提供了浩如烟海的珍贵资料,是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

莫高窟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数量最大、内容最多、色彩最鲜的壁画艺术!现存壁画45000多平方米,是一座巨大的美术陈列馆。当你置身于窟中,那神态逼真、含笑自如的菩萨;那婀娜多姿、翩翩起舞的仙女;那姿态妩媚、凌空翱翔的飞天;那五彩缤纷的鲜花纷纷扬扬;那不奏自鸣的乐器演奏着仙曲——仿佛把你带进神仙天国,身心随着飞天飘旋,好像整个洞窟都在晃动!壁画内容丰富,可分为佛像画、故事画、经变画、山水画、动物画、佛教史迹画、神话题材画、装饰图案画等。从艺术上讲,它显示了各族艺术家非凡的创造才能和高度的艺术成就。从历史上讲,它反映了我国历代各民族、各阶层的劳动生活、社会活动、科学技术、音乐舞蹈、民族风情、衣冠服饰等等。数量最多的是飞天,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挥臂,腾空而上;有的手捧鲜花,直冲云霄;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有的衣裙摆动,彩带飘飘……是那么轻盈巧妙、潇洒自如、妩媚动人。敦煌壁画内容之广泛,形式之多样,历史之悠久,技艺之精湛,实乃举世罕见。各个朝代不同的绘画风格,构成了一部中国古代美术史。敦煌壁画绘画时间前后逾千年,被誉为世界最大画廊。西方学者称敦煌壁画为“墙壁上的图书馆”。

第三篇:恐龙第二课时

《恐龙》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3、对一般说明方法的初步掌握,特别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2、对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初步了解和掌握。

三、教具准备

1、恐龙电影片段,图片、资料,课文节选的课件一份

2、口语课堂交流指导一份:

内容:小组讨论完成以下问题的讨论

(1)课文上介绍了哪些龙?

(2)你最喜欢哪种龙/

(3)为什么喜欢它?

(4)书本上是怎么介绍它的这个特点的?

要求:用以下的句式完成练习

课文上介绍了……我最喜欢…….因为它……书本上是这样说的…….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到大约两亿年前地球曾经被一种强大的爬行动物所主宰,它们就是——(学生答恐龙)。虽然它们在六千五百万年以前就突然消亡,我们再也看不到它们的样子了吗?现在的科技是如此的发达,你看恐龙们来了。

(播放课件恐龙世界)

(二)精读课文

1、恐龙时代漫步于世界各地的恐龙种类(学生回答很多)形态呢也是(学生答千奇百怪)

(板书种类很多,形态千奇百怪)

2、种类又是如何多呢?请同学们快速朗读第2到第4自然段,找出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和它的亲戚,并在名称下划横线。

3、你们都从书本上找出了哪些恐龙和它的亲戚?(请一位同学来回答)

(雷龙、剑龙、三角龙、梁龙、翼龙、鱼龙、霸王龙)

4、哪些是恐龙的亲戚呢?(鱼龙和剑龙)

我最喜欢鱼龙,因为它可以在水里捕食。

书上是这样说的:“鱼龙能够潜入水中寻找食物。”

(指导朗读)

我最喜欢翼龙,因为它可以在天上飞。

书上是这样说的:“翼龙的身体两侧长着两个翅膀,它高高飞翔的时候就像是在天空翱翔的轻型飞机。

指导朗读:在天空翱翔的轻型飞机要读出高高飞起的感觉来。轻一些,声音高一些)

5、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2到第4自然段,边读边想这几个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在投影仪上投影出指导要求:并进行指导,明确内容和要求)

请学生站起来和大家交流讨论结果)

(雷龙:课文上介绍雷龙、剑龙、梁龙、三角龙、鱼龙、翼龙、霸王龙。

1、我最喜欢雷龙,因为它很大。

书上是这样说的:“雷龙是个庞然大物。”

2、我最喜欢雷龙,因为它很重。

书上是这样说的:“它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指导朗读:重点读庞然大物,六头大象,还要重,每,雷鸣

打比方、作比较)

(梁龙:课文上介绍雷龙、剑龙、梁龙、三角龙、鱼龙、翼龙、霸王龙。

1、我最喜欢梁龙,因为它很长。

书上是这样说的:“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起路来像是一座移动的吊桥。”

指导朗读:重点读足有二十多米,一座移动的吊桥。

列数字、打比方)

(剑龙:课文上介绍雷龙、剑龙、梁龙、三角龙、鱼龙、翼龙、霸王龙。

我最喜欢剑龙,因为它的样子很特别。

书上是这样说的:“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尾巴上还有四根利剑一样的尾刺。”

指导朗读:利剑一样的尾刺)

(三角龙:课文上介绍雷龙、剑龙、梁龙、三角龙、鱼龙、翼龙、霸王龙。

我最喜欢三角龙,因为它的样子很奇怪。

书上是这样说的:“三角龙的头上长着三只大角,一只长在鼻子上方,另外两只长在眼睛上方。有的角有一米长——这样的脸型,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

指导朗读: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要重点读)

我最喜欢霸王龙,因为它十分凶猛

课文上是这样说的:“霸王龙就是一种食肉恐龙。它大脑袋,短身子,牙齿就像锋利的匕首。”

指导朗读:锋利的匕首,重点读。大脑袋、短身子为了突出它的凶猛在这里稍读短促些)

(在学生介绍恐龙时相机出示恐龙的图片,以直观形象促使学生对恐龙更为了解)

拓展练习1:同学们平时也一定很喜欢了解有关恐龙的知识,你们都还知道哪些恐龙呢?

(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恐龙以及它的特点)

大家真厉害知道那么多的恐龙。

出示图片: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恐龙的图片,我们来欣赏一下。

那么这么多的恐龙靠什么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呢?它们都吃一些什么呢?

(有的恐龙吃植物也有的恐龙吃肉)

(板书:食物:植物、肉)

你是从哪个小节看出来的?

那么它们又如何繁衍后代呢?

(它们是卵生)

你从书上哪个小节看出来的?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生读该小节)

(板书:繁殖:卵生)

(三)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好多关于恐龙的知识,你们都了解到了哪些知识呢?能告诉大家吗?

(生总结今天的知识点)

这些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1亿多年,大约6500万年前,他们突然神秘地消失了,人类至今尚未解开这个谜团。恐龙的世界虽然神秘,但是凭借着我们人类的智慧,这些秘密终会揭开,而解开它们,要靠今天的你们今后的探索。

附板书: 恐龙

种类 很多

形态 千奇百怪

食物 植物、肉

繁殖 卵生

第四篇:【哪吒闹海】第二课时

哪咤闹海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神话故事,讲了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大闹东海,制服龙王父子,使人民又过上安定生活的故事。

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故事的开端,讲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哪吒决心为民治一治他们。第二至四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讲哪吒大闹东海,打死了夜叉,制服了龙王三太子。第五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讲哪吒制服了东海龙王,人们又过上了太平的生活。会复述这个故事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本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确7个字只识不写。

3、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的精神。

第二课时

课前:板书课题“10 哪吒闹海”(哪吒红笔写,闹字写得较大些)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字词

称霸一方 兴风作浪 混天绫 乾坤圈 一摆 一扔 一抖 掀起 滔天巨浪 嗷嗷直叫 裹住

2、复习文章结构

全文共分为几大部分?(原因、经过、结果)

二、围绕“闹”字品读文章,自主阅读

(一)为什么“闹”

1、我们先来问问我们无声的老师,哪吒为什么要闹海?把书翻到这一课,谁来跟大家介绍一下?出示句型:因为--所以--

(因为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所以哪吒决心治一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

2、看过动画片的人都知道,龙王是一个怎样的?导入“称霸一方”(字体变色,齐说)

3、想想龙王会做哪些坏事?(学生想象说话)

4、甚至三天两头的就兴风作浪,导入“兴风作浪”(字体变色,齐说)

5、海边的人还能捕鱼吗?捕不成鱼,就没法子生活了呀,这样的龙王父子可恨吗?让我们用朗读表现这对可恶的龙王父子。

6、如果你是海边的人,想不想去教训龙王父子一顿?

可是我们一介平民百姓,龙王它实在是太厉害了,我们不敢去,只能把这口气埋在心里,憋着。正当人们苦不堪言,焦虑万分的时候,谁来了?(哪吒)

7、哪吒决心——(和学生一起说:治一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

8、你从哪吒的决心中,读出了哪吒这个人怎么样?(正义)

9、让我们再次体会下哪吒的正义,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10、你们看,哪吒来闹海了!(第一个课题中的“闹”字划圈)

(二)“闹”的经过

★一闹 大闹东海

1、哪吒是空手来的吗?

2、哪吒有备而来,带来了两件法宝,这就是——(一起说:混天绫和乾坤圈)结合挂图

3、哪吒一开始是怎么闹海的呢?谁来跟大家介绍一下?

(他跳进海里,取下混天绫在水中一摆,掀起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了)

4、第一次闹海,他用了哪件法宝?(混天绫)这一条混天绫哪吒是怎么使用的?文中用了哪一个动词?(摆)

5、你觉得混天绫的法力怎么样? 从哪里看出来的?

<原因一>轻轻一摆,便掀起滔天巨浪

7、从你的回答中,老师听到了一个好词,这就是——“滔天巨浪”(变色,齐说)

8、读到“滔天巨浪”这个次,你眼前仿佛看到怎样一幅画面?

9、你们看,图上这滚滚波涛,巨大的骇浪仿佛都连着了天,这就叫做——“滔天巨浪”。这样的“滔天巨浪”应该用上哪一个动词才能配上这么强大的阵势?(掀)

<原因二>混天绫掀起了滔天巨浪,怪不得就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

10、“摇晃”是怎样的?

(学生坐在自己位置上表演)

11、你猜住在水晶宫里的龙王会看到些什么?

(水晶宫摇晃得很厉害;放水果和酒杯的地方都倾斜;虾兵蟹将到处乱窜,可能还撞到龙王身上)

12、他还听到什么?

(巨浪轰隆隆的声音)

随机夸:非常真切的感受

13、看到这些,听到这些,龙王感到怎么样?(吓了一跳,他连忙派巡海夜叉上去察看)

14、以前,在哪吒来之前,龙王是怎样的?(称霸一方、兴风作浪),而现在却——(吓了一跳,加红)

15、一向作威作福的龙王这下也坐不住了,哪个词可以看出他这次吓得着实不轻?(连忙)

16、这是第几次闹海?谁来给第2自然段取个好名字?(板书:一闹 摇晃水晶宫)

17、让我们再次领会下哪吒的第一次闹海!(齐读第2小节)

★二闹 打死夜叉

1、瞧!这就是龙王手下的巡海夜叉,你觉得夜叉长得怎么样?(出示图片

(不仅长得丑,而且还心狠手辣)

2、你从书上哪里能看出来的?

(刚从水里钻出来的时候,只见一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边砍)

(钻、娃娃、举起斧头便砍)

3、面对一个小小的娃娃,却没有丝毫的怜悯之心,哪吒有没有害怕?哪吒是怎么接招的?(小哪吒可机灵啦,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斧头,随即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

4、你觉得哪吒这招打得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的?

5、“身子一闪”说明了反应快,很敏捷,机灵。还能从哪个词语中发现?

6、能否给“随即”换个近义词?

7、“随即”就是立刻的意思,说明了哪吒动作迅速,很快。让我们把哪吒的机灵劲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小哪吒可机灵了,齐——

8、哪吒第一次闹海用的是混天绫,用了一个摆字,现在哪吒用的是哪件法宝?又用了哪个动作?(乾坤圈、扔)

9、哪吒打夜叉费不费力?

10、你又是从哪个词中读出来的?

11、为什么只用“一下”就能把夜叉打死?

正是有了法宝乾坤圈,所以不用经过几十几百回合的厮杀搏斗,就能把夜叉给制服。让我们来再次感受乾坤圈的威力。可别小看这小小的乾坤圈,齐

★三闹 制服三太子

1、夜叉死了,不得了了。这事情啊,越闹越大了。(将第二个课题中的“闹”字擦掉写大)

2、龙王听说以后,气得嗷嗷直叫,就派他的儿子三太子带兵去捉拿哪吒。

3、读完这句话,你仿佛听到龙王怎么嗷嗷叫?

(提醒把这句话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龙王听说以后,气得嗷嗷直叫——)

4、龙王还会对三太子说些什么?

(把哪吒抓住,给夜叉偿命)

三太子跳出水面时是怎样的?(出示:三太子跳出水面,气冲冲地对哪咤说:“你打死我家夜叉,该当何罪?”)

5、这句话中要读出三太子气势汹汹的样子来。三太子跳出水面,齐——

6、说着,举枪便刺。哪吒是怎么接招的?(哪咤一纵身,趁势抖出混天绫。那混天绫立刻喷出一团团火焰,把三太子紧紧裹住。)

7、是啊,就这么一纵、一抖,就把三太子给制服了,看来,哪吒的武艺真是——高强、高超

8、看,哪吒高举乾坤圈,把三太子紧紧按住,这时,他会对三太子说什么?(提醒哪吒是为何而来,有些话他不得不说啊!可以用上课文中的成语:你们以前一直兴风作浪,胡作非为,我今天要为老百姓出一口气)

讲述故事:

9、哪吒大战三太子可是哪吒闹海中最精彩的场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闹的结果

1、经过这么一闹,二闹,三闹,哪吒居然把龙王父子给制服了,这口憋了好久的气终于出了。结果怎样?

(若学生答不出,则提醒“其实书本这位无声的老师已经告诉我们了,让我们来把这个结果通痛快快、高高兴兴的告诉人们”)

2、齐读最后一小节

3、小哪吒闹东海成功了,如果你就是那东海的渔民,你有什么话想对哪吒说?(哪吒你真聪明;真勇敢;为民除害)

三 小结

1、最后,让我们把对哪吒的所有感情,都化作一声,来读一读课题,夸一夸哪吒!听听谁夸得最好!齐——(读第一个课题)想一想,哪吒制服龙王,制服夜叉,制服龙王三太子,大闹东海的事情,我们再来读一读。齐——(齐读课题)让我们为哪吒的正义,为哪吒的勇敢再来读一读。齐——(齐读课题)

2、是啊,老百姓感谢哪吒为民除害、不畏强暴、敢斗邪恶、英勇善战。小英雄哪吒的这种敢于向邪恶的龙王家族发起挑战的英雄气概,他的勇敢,崇高的精神令我们十分敬佩,更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应该把这件故事讲给其他人,注意讲的时候抓住原因、经过、结果。(指生讲、同桌练讲)

四 板书设计

第五篇:《陈情表》第二课时

编制人:李玉滨

使用日期:2014.9

教研组长: 《陈情表》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赏析《陈情表》的思想内容;

2、赏析《陈情表》的语言特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思想内容、语言特色。

四、教学过程:(包括:

1、设疑自探

2、解疑合探

3、质疑再探

4、运用拓展)

(一)、情境导入

“百善孝为先”“自古忠孝难两全”“忠臣不侍二主”,这是我们古人的意识,这节课,我们就来赏析李密是怎样将他们交融在一起,实现自己“陈情”的目的的。

(二)、设疑自探 自探提纲:

1、李密陈什么情?

2、李密为什么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

3、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4、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开放性问题,各抒已见,自圆其说)

5、谈谈《陈情表》的语言特色。

(三)解疑合探

1、李密陈什么情?

明确: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原文:“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褥“、“供养无主“,“愿乞终养”)

2、李密为什么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

明确:⑴晋武帝 “以孝治天下”,作者利用这种心理投其所好,获得好感。⑵李密申明自己并非清高,仅仅是为了尽孝和报恩,以消除晋武帝对自己的疑忌。⑶陈述祖母的苦情,和自己忠孝难以两全、进退两难之情,以唤起同情。

3、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⑴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⑵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4、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开放性问题,各抒已见,自圆其说)(参考示例)

①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②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5、谈谈《陈情表》的语言特色。排比、对偶句式,骈散结合

(四)、质疑再探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你还有哪些新的疑问?

(五)、运用拓展

学生尝试编题,组内展示,老师择优供全班练习。

(六)、学科班长总结

(七)、教学反思

下载边城 第二课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边城 第二课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赵州桥(第二课时)

    《赵州桥》教研课教案(集体备课初稿) 执教者:玉英芬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感受赵州桥的造型美观,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2、有感情地朗......

    赵州桥第二课时

    《赵州桥》第二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小结:同学们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知道了赵州桥的概貌、位置、名称以及它的设计者,赵州桥之所以能千年长存,至今仍横跨在渡河上,依然保持着当年......

    金子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朗读感悟和自主探究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词析句中体会人物感情,领悟课文的含义,明白只有善动脑、肯吃苦、能......

    颐和园第二课时

    颐和园(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

    孔繁森第二课时

    《孔繁森》(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深入了解孔繁森的动人事迹,体会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感受孔繁森的优秀,使学生受到从小就要关心别人、主动......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

    【教材简析】 《大禹治水》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十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十年“三过家门而......

    太阳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阅读课文的第二部分,了解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1、自由读课文4---7自然段,边读边想,太阳和我们有哪些关系? 2......

    《鲸》第二课时

    鲸(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 2、引导学生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知识。 3、认识列举数字、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