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朴素故事篇(最新)

时间:2019-05-15 10:25: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勤俭朴素故事篇(最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勤俭朴素故事篇(最新)》。

第一篇:勤俭朴素故事篇(最新)

勤俭朴素故事篇

雷锋的故事

一个星期天,雷锋叔叔的战友王大力把所有战士们的袜子和衣服都洗了,雷锋叔叔正在晾衣服时,发现自己的旧袜子不见了,他就到处寻找。这时,王大力说:“雷锋,你有那么多存款,还这么舍不得买一双袜子。你瞧,你这双袜子穿在脚上不嫌得难受?”雷锋叔叔说:“只要不耽误我的工作就可以啦!”王大力又说:“那你不觉得难看吗?”“咱们军人不是把袜子穿给别人看的。”这几句话,就已经体现出了雷锋叔叔的节约精神。他每个月只有6元钱奖金,他却把钱存在银行,一年一年过去了,雷锋把省下来的钱全都捐给灾区人民,可是他自己却舍不得买新袜子。雷锋是多么节约啊!

简朴的苏轼

苏轼,唐宋八大家之首,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勤俭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

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

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

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毛主席的故事

在毛主席生前用过的一百多件日常生活用品中,有一件穿过20 多年、已补过73次的睡衣。身边的工作人员多次提出给他换一件新的,他都执意不肯,直到逝世前夕,他老人家还是穿着这件补钉缀补钉的睡衣。

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他老人家首先倡导不吃肉、不吃水果,常常是几个烤芋头就是一餐饭,与全国人民同甘共苦。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周总理的衣服

建国以后,周恩来总理在生活上始终保持战争年代那种艰苦朴素的作风。他常说:生活上不要那么讲究,穿得旧一点别人看着也没关系,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

进北京后,周总理第一次做衣服,选中了“红都”服装店。工作人员介绍:“这是闻名全国的高级服装店。”

周总理笑容满面:“我就是慕名而来的。”

面对工作人员介绍的英国呢料、澳大利亚毛料等各色的外国布料,周总理摇摇头,说:“我要中国料子,无论毛料布料都要国产的。” 这次他做了一套青色粗呢毛料中山服、一套蓝卡其布夹衣和一套灰色平纹布中山装。这几件衣服一直穿到1963年,始终光滑整洁、挺挺括括。

衣服穿了10年仍然挺挺括括,其中当然有奥妙。周总理有两只袖套,办公时必定套在胳膊上,这样就保护臂肘不会磨损得太快。然而,他一天工作长达十七八个小时,天长日久仍不免磨损磨破,于是,便送去“红都”请裁缝织补,一般人是看不出来的。衣服虽然旧了,会客时将衣服熨烫一遍,穿出来仍然挺挺括括,再加上他潇洒大度的仪容举止,丝毫无损大国总理的风度。

清正廉洁故事篇 公仪休拒收鱼

公仪休喜欢吃鱼,有人就送鱼给他,他拒而不受。送鱼的人说:“听说你喜欢吃鱼,为什么不肯接受我送的鱼呢?”公仪休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更不能接受你的鱼!我现在做宰相,买得起鱼,自己可以买来吃,如果我因为接受了你送的鱼而被免去宰相之职,我自己从此就买不起鱼了,你难道还会再给我送鱼吗?这样一来,我还能再吃得到鱼吗?因此,我是决不能接受你送的鱼的。”

宝物

子罕是春秋时期宋国的贤臣。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美玉,把它献给了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已经拿给玉工看过了,玉工认为它是宝物,所以我才敢进献给您呀!”子罕说:“我把不贪婪当作宝物,你把美玉当作宝物。如果把玉给了我,那么我们两个人都丧失了宝物,不如各人保有自己的宝物吧。”

献玉的人叩头,然后对子罕说:“小人怀中藏着宝玉,到哪里都不安全,还是把它送给您吧。这样就可以免于被人谋财害命了。”于是子罕就把美玉放在自己住的地方,让玉工雕琢它,然后又卖了出去,把钱给了献玉的人,让他成了富翁,然后送他回家去了。

周总理廉洁小故事

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在国务院的会上,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1959年,在大跃进的气氛下,水利部未经报告请示,在密云水库附近兴建一座水利建设成就展览馆。有一天,在西花厅开会,总理突然转过头向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说:“钱正英,贺老总告诉我,你们在密云水库那里修建一个相当高级的楼,有没有这回事?”钱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览馆。”总理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轻声地说了一句:“没有想到你们也会办这种事。”钱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如果按现在某些干部的想法,总理既未严厉批评,又未责成处理,既无纪委处分的威慑,更无丢官的危险,完全可以蒙混过关。但在周总理伟大人格的感召下,钱回部后,立即在党组会上作了传达。水利部党组随即决定:将这座价值400多万元的建筑,无偿转让给第一机械工业部一个研究所,并向中央写了一个深刻检查的报告。

父子清廉

三国时,胡质在魏国任州郡长官近三年,死后家无余财,只有朝廷赏赐的衣服和数箱书籍而已。对他的廉洁操守,人人称道。胡质在荆州任刺史时,其家眷都在京都。一次他的儿子胡威到住所去看望他,等回家时,胡质拿出一匹绢给他,让他路上做盘缠。胡威跪在父亲面前说:“爹爹为官一向清正,不知此绢从何而来?”胡质说:“吾儿不必怀疑,此绢是我的俸禄所余。”胡威谢过父亲的赏赐,遂骑驴上路。一路上,他在打尖住店时都是自己放驴,自己砍柴做饭。

后来胡威也官任刺史,政绩卓著,清名遐迩。入晋以后,晋武帝接见了他。晋武帝谈起当年胡质的生平事迹赞叹不已,遂向胡威道:“你的清廉和你的父亲比起来怎样?”胡威答道:“不如吾父。”晋武帝问:“为什么呢?”胡威说:“臣父清廉惟恐人家知道,臣清廉惟恐人家不知道,所以臣和家父相差甚远。

白居易怒打行贿人

贞元年间,著名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被派往陕西周至当县令。

他刚上任,城西的赵乡绅和李财主就为争夺一块地跑到县衙打官司。为了能打赢官司,赵乡绅差人买了一条大鲤鱼,在鱼肚中塞满银子送到县衙。而李财主则命长工从田里挑了个大西瓜,掏出瓜瓤,也塞满银子送了来。收到两份“重礼”后,白居易吩咐手下贴出告示,明天公开审案。

第2天,县衙门外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白居易升堂后问道:“你们哪个先讲?”赵乡绅抢着说:“大人,我的理(鲤)长,我先讲。”李财主也不甘示弱说:“我的理(瓜)大,该我先讲。”白居易沉下脸说:“什么理长理大?成何体统!”赵乡绅以为县太爷忘了自己送的礼,连忙说:“大人息怒,小人是个愚(鱼)民啊!”白居易微微一笑说:“本官耳聪目明,用不着你们旁敲侧击,更不喜欢有人暗通关节。来人,把贿赂之物取来示众。”

衙役取来鲤鱼和西瓜,当众抖出银子,听审者一片哗然。白居易厉声喝道:“大胆刁民,胆敢公然贿赂本官,按大唐律法各打40大板!”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至于这些行贿的银子,白居易就用来救济贫苦百姓了。

第二篇:勤俭建军_节俭朴素

勤俭建军、节俭朴素是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体现,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军队现代化建设与军费不足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对每个单位、各级领导机关来说,就要坚持勤俭建军的原则,对每名官兵个人而言,就要保持节俭朴素的作风。因此,我们要自觉坚持勤俭办事,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培养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真正把紧日子过好。

一、增强主人翁意识,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

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是勤俭建军原则的必然要求,也是具体行动。各级干部要有高度的主人翁意识,为部队建设当好家、理好财,继承传统做法,想方设法改善物质生活条件,在过紧日子中积极谋求部队建设的新发展。

1、管好用好标准经费。党中央作出军队和武警部队不再经商、完全吃“皇粮”的决策后,我军的经费由过去“标准加补助”转为了“标准加管理”。标准经费已成为部队生存和发展的唯一财力。这种情况下,管好用好标准经费,是摆在各级党委、机关和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军队的建设和发展取决于科学管理的水平。管理好,紧日子也能过好,管理差,使用效益低,钱再多也不够用,富日子也会过穷了。据专家测算,管理有方,经费使用效益提高5%不难做到;管理不当,降低5%很容易。这一正一负,是个很可观的数字。因此,我们必须在科学管理上作文章,在合理使用上求效益。如果管不好、用不好,不仅影响部队建设,而且也对不起广大劳动人民的血汗钱,那就是最大的失职和犯罪。当前,经费计划不周,使用不当以及浪费的现象在一些单位仍然存在。有的把紧日子当富日子过,铺张浪费;有的把“打酱油”的钱拿去“买醋”,把应该吃到战士嘴里的钱用来为“脸面”贴金;有的不顾财力允许与否,好大喜功,为显示“政绩”不惜掏空家底搞建设,卯吃寅粮上项目,给后人留下一屁股债;还有的甚至私设“小金库”滥开支,大吃大喝挥霍公款不心疼,等等。这些现象与过紧日子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必须坚决反对和制止。那么,如何管好用好标准经费呢?当前至关重要的是,要严格财务规章制度、经费审批权限和手续,切实保证各项经费专款专用;要建立完善党委、支部集体议财制度,严格执行军区党委[1998]第10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和军区联勤部印发的《军队经费党委统管实施办法(暂行)》,坚持依法理财;要建立党委、群众、审计一体的理财监督机制,提高经费使用效益。领导机关要端正指导思想,切实把好用钱方向。当前要区分轻重缓急,集中财力保障部队战备建设、科技大练兵和官兵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真正使有限的经费在提高部队战斗力上发挥作用。各级干部都有为部队建设当家理财的责任,我们应自觉做到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同时,还应积极发挥好管理监督作用。管钱管物的同志要严格执行财物规定,努力当好党委支部理财管财的得力助手。作为基层连队的干部,应心想战士,把钱花在战士身上,尽可能多为战士办些实事、好事。

2、恢复和发扬勤俭节约的好传统。几十年来,我军广大官兵在艰苦奋斗的实践中,总结形成了一些勤俭持家、厉行节约的传统做法。新形势下,坚持和恢复这些传统做法,对有效防止和克服有限的经费跑、冒、滴、漏,帮助官兵更好地形成节俭朴素的良好风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来,由于多种原因,这方面的“传家宝”在一些单位失传了。这个问题应引起大家的重视,不能把它看成是可有可无,可管可不管的小事。有人算过这样一笔帐:一只60瓦的电灯泡,一天多点1小时电,一年要多用 22.2度电。一个坦克团22个建制连队,每个连队按20只灯泡算,加上团机关和小分队,至少有1000只灯泡,一年要多用

22.2万度电,每度电按0.6元计价,一年要多花掉13.32万元钱。同样一粒米、一滴水积少成多的帐我们都可以算一算。可见,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当前,要想办法使一些连队一度失传的节约箱、修理箱、理发箱和针线包恢复起来,并制定切实管用的运行措施。要在部队继续开展争当好管家、红管家、小行家活动,大力倡导节约一滴水、一粒米、一两煤、一度电、一分钱的活动。我们师机关、直属队前年搬进新的营房后,年底水电费超支30多万元,去年通过广泛开展节约一滴水、一度电等活动,加上其它一些措施,一年内把超支降到了14.2万元。这说明,潜力还是有的。师副食品生产基地主任王水同志,开展节约活动已经好多年,他们利用节约箱收废品每年收入上千元;近两年,他们靠大家捡树技、拾干柴烧火做饭,还保证战士每天24小时有热水用。他们把收旧利废和节约下来的买煤钱,全部用在了改善官兵物质文化生活上。我们每一名官兵要积极投身到上述活动中去,从自我做起,让勤俭节约的“传家宝”代代相传。

3、想方设法改善物质生活条件。过紧日子不是一味地让大家过“苦日子”,当“苦行僧”。战争年代环境那样艰苦,毛主席还一再要求各级领导要关心群众的柴、米、油、盐。党中央、中央军委也非常关心基层的生活,在这方面,有很多具体要求。在当前军费供应总量还比较少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坚持“士兵第一,基层至上”的思想,立足自我,自力更生,努力给官兵创造一个拴心留人的良好工作生活环境,是完全可以办得到的。前两年,驻偏僻山区的坦克42团,面对十分艰苦的环境条件,团党委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带领官兵开山劈石,挖土填河,节约经费10多万元,打通了通往山外的公路,不仅保证了部队战备训练,也方便了官兵外出、休假。这说明“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道理。当前,我们师的部队大部分刚刚完成部署调整任务,部队基础设施不配套,生活条件还比较艰苦。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有等靠思想,更不能无所作为守摊子,必须靠全师官兵的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解决。当前,要发扬“南泥湾精神”,切实搞好部队的农副业生产,不断丰富官兵的菜盘子。军委领导最近指出,农副业生产是我军的传统,军队不经商后更要把这个传统发扬光大。驻高原雪山的兰州军区某部,长年吃不上新鲜蔬菜,为改善官兵的生活条件,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挖去1米深的“永冻层”,建成了半地下式温室大棚和保温猪圈,在“生命禁区”开辟了一片片绿州。我们驻内地的部队,发展农副业生产的条件要比高原雪山好得多,关键是干部要重视,要依靠科技进步,实行科学种养和管理。农副业生产的效益高了,部队的物质生活条件就能不断得到改善。

二、反对讲排场比阔气,自觉做到合理消费

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当前,少数官兵花钱大手大脚,存在着讲排场、摆阔气,盲目消费的问题。有的由追求享乐走向了犯罪的深渊。因此,我们要自觉抵制和反对摆阔斗富的奢侈之风,学会计划用钱,合理消费,保持克勤克俭的朴素作风。

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一个人怎样花钱,如何消费,是受其思想支配的。要做到合理消费,养成节俭朴素的良好习惯,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当前有的同志感到,国家正通过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超前消费、高消费没有什么错。事实上,这与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合理消费并不矛盾。超前消费、高消费并不等于就可以不顾自己的身份和经济条件,不考虑个人实际状况和需要盲目消费,甚至慕虚荣、图享乐向家里要钱,向同志借钱举债挥霍。我们军人在部队吃的、穿的、文化娱乐,上级都有安排,基本能够满足正常的工作生活需要,丝毫没有必要去追求什么高消费。再说,我们不直接从事商品生产

和经济活动,也不具备超前消费的条件。当前,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克服盲目攀比心理。有些同志大手大脚乱花钱,就是盲目攀比心理在作怪。如有的羡慕社会上那些一掷千金的“大款”,认为他们花钱阔绰、出手大方、既潇洒又气派。其实,他们或是出于炫耀“身价”的颓废心理,或是为及时行乐而追求物欲上的刺激,穷奢极欲之后,连他们自己都常常感到空虚和无聊,这有什么潇洒、气派可言?何况这种行为,历来为社会舆论所谴责,被大多数人所鄙视。二要克服随大流的思想。有的同志感到,现在富裕了,吃好、喝好、玩好是应该的,大家都这样。我们应该看到,现在城镇籍战士的家庭大多是“工薪阶层”,基本靠父母的工资供养全家。农村籍的同志,不少家庭实际困难还比较突出。战士本人每月几十元的津贴只能保证购买生活必需品。如果随大流大手大脚花钱,就只有向父母要了。可是,我们都是堂堂的男子汉,又怎么能心安理得、问心无愧地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呢?如果随大流、图享受,也对不起自己的父母兄妹。三是要克服把个人消费当生活小节看。实践证明,怎样看待个人消费行为绝不是生活小事。乱花钱不仅对个人无益,对社会、对部队也会带来不良影响。我们每个同志都应该自觉做好合理消费。

2、做到有计划的开支。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可见,精打细算,有计划地开支对每一个人都很必要。我们有很多同志,平时并不是不想节约,也并不想向家里要钱,但往往一花起钱来就超支,什么原因?原因就在不善于按计划花钱。大家知道,美国曾经有个叫洛克菲勒的人,是世界有名的巨富。可以说,有花不完的钱,但他每月给上小学的孩子1美元零花钱,给上中学的孩子2美元。下次再给钱时,他还要孩子们先汇报钱是怎么花的,以此养成子女按计划花钱的好习惯。我们要做到按计划开支,就应该学会制定开支计划。制订个人开支计划应遵循几条原则,如不能超过自己津贴费或工资的范围;量入为出,量力而行;重点保证生活必需,尽量节缩一般性开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等等。具体订计划时,你可以以年为计,算算一年的津贴费或工资总计有多少,除去买牙膏、洗衣粉之类的必要开支,还能剩下多少,结余的这些钱应分别在什么时候存入银行。也可以以事为计。考虑考虑家中的困难需不需要你的支援,什么时候可能安排探家,探家时可能得花多少钱,给亲人送点什么礼物,不借钱是否可以;在学习上需不需要另外花钱。还可以以需为计。想一想本你要进行哪几项个人建设,这些建设是不是眼前必须搞的,如果是,需要动用多少资金,需要多长时间的积累,应通过什么办法合理控制开支。有了年计划,还应该有个月安排,下决心按计划开支,既不能轻易动计划外开支的念头,更不能计划和行为两张皮,遇到计划外非办不可的正当事情时,一旦办了,形成超支,就应想办法从计划内容的后项中调整弥补。持之以恒地这样做,就能形成按计划开支的好习惯。

3、把钱花在正道上。大家知道,同样的钱,用在不同的地方,意义是不同的。在我们部队里,有很多同志把钱花在长知识、学本领上,最终成了军队和社会的有用之才。相反,有的同志却因从乱花钱开始,最后走上了邪路。这方面的例子,几乎可以说是不胜枚举的。当前我们仍有一些同志认为,钱是自己的,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常常把钱用来吃吃喝喝,吸名牌烟、买高档服装、用高级护肤用品;还有的同志,大操大办婚宴喜酒,到处发请柬,“随礼”、送礼。把钱花在这些不正道或不该花的地方,不仅是很大的浪费,而且对个人的成长进步和纯洁部队风气也百害无益。我们大家现在都很年轻,正是学本事、长知识的“黄金时代”。同时还要看到,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珍惜大好时光,把钱多用在读书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上。我们师530多名干部、210多名战士自费参加了军内外函授学习。这些同志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当前科技大练兵的热潮已在全军兴起,我们应重视学习高科技知识的投资,以尽快提高个人的军事技术本领。一些家庭有困难的同志,要多想到父母的艰辛,力所能及地节省点钱对家里有所资助;

家庭条件好一些的同志,也不能工资、津贴自个花,探亲的时候,给家人买点东西是人之常情,不应忽视。作为军人,不仅要有家庭责任感,同时更要有社会责任感。去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灾害后,全军上下都涌跃给灾区人民捐款捐物,平时也有很多官兵无私为“希望工程”、“敬老院”等献出片片爱心,迎得了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这无疑是正确而光荣的。总之,我们应该把钱花在正道上,只有把该花的钱花在正道上,才有益于我们的成长和进步。

三、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培养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玉不琢,不成器”。一个人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通过自我改造,不断加强思想修养逐步形成的。因此,我们每个同志都要树立高尚追求,从严要求自己,自觉在工作、生活中培养艰苦朴素的良好作风,努力做一名合格的革命军人。

1、树立崇高的人生追求。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一些人盲目攀比,摆阔斗富、奢侈浪费,在“酒绿灯红”面前,经受不住考验,一个根本原因是人生追求发生了偏移。作为革命军人,应该比什么、追求什么,雷锋同志说得好:“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在这方面,抗洪英雄李向群同志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他家里有百万资产,为了磨炼自己,他来到了部队,生活上同标准最低的同志比,每月只花10元钱,工作上把任务看得比生命还重。人活着就应该向李向群同志那样,追求事业有成,为社会作出贡献,而不能追求吃喝玩乐。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就必须加强学习,勤于思想改造。江泽民同志指出:“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有些党员干部放松了自己的学习、修养和改造,头脑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党的优良传统少了,而个人主义的东西多了,受腐朽思想的影响多了,对真善美、假恶丑已分辨不清了。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不迷失方向、走到邪路去的?”江主席的这番话切中时弊、发人深省。学习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高度自觉,坚持长久。要切实通过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和免疫力,划清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哪些是应该提倡的,哪些是应该抵制的,划清是非界限,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永葆艰苦朴素的政治本色。“掌握的知识多了,学问多了,精神境界也就会高起来”。就不会被“酒绿灯红”迷住眼,被名利抽去筋,被美色勾去魂。我们还应该看到,高尚的人生追求不只是靠学几篇文章、听几堂课就能自然形成的,还必须在实践中从点滴做起,长期培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俭以养德,奢必丧志”等,其中无不隐含着这方面的道理。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志视节俭朴素为小节,不以为然。要知道,“大”是“小”积累的结果,平时不节俭,时间长了就可能发展到贪图享乐、追求精神刺激,最后走向糜乱堕落的人生。我们要善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自觉树立起高尚的人生追求。

2、严格遵守纪律规定。艰苦朴素优良作风的养成,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其中严格遵守纪律、规定是一个重要方面。现实生活中,我们有的官兵总感到纪律、规定是“紧箍咒”,缺乏遵守的自觉性。要知道,一个不自觉遵守艰苦奋斗纪律、规定的人,就不可能养成优良作风,成为一名境界高尚的人。无数事实也证明,一个能够严格遵守艰苦奋斗纪律规定的人,往往也是一个艰苦朴素、道德高尚的人。我军的条令条例、章程制度中,有不少是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所作出的规定,我们都应该严格遵守。当前,尤其要自觉遵守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规定:一是在吃喝穿戴方面,要做到不下馆子,不吃请、不请吃、不买高档衣服;二是在日常用品方面,要执行个人不能有“大哥大”、BP机的规定,不买高级护发、护肤用品;三是在人际交往方面,不搞庸俗关系,送礼、受礼、“随礼”;四是在文化娱乐方面,不进地方录相厅、歌舞厅、电子游艺室等场所,不买不健康的书刊,不参与任何带赌博性质的活动,不到地方广播、电视台点歌点戏;五是在经济方面,不向家里要钱,不利用休假或外出机会经商、打工挣钱,不购买股票、不以营利为目的推销产品,等等。遵守纪律规定关键靠自觉,特别是要有“慎独”精神。“慎独”指的是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也能够谨慎自觉地按规定要求约束自己。我们每一名军人都生活在社会之中,都有单独活动和外出执行任务的机会。这就需要我们自觉做到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军营内外一个样,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严格遵守纪律规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作风,始终保持革命军人的高风亮节。

3、干部要模范带头。当前,在部队中能否真正形成节俭朴素的良好风尚,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以身作则非常重要。连长、指导员不以身作则,就带不出好兵来;领导干部不做出好样子,就带不出部队的好风气,就出不了战斗力”。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只要我们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下定决心,以身作则,坚持数年,我看党的艰苦奋斗,勤俭办一切事业的优良作风,就一定能够在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发扬光大起来。”在这方面,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军队干部典型李国安,给我们作出了榜样。领导干部做模范,一是要自觉克服“小节无害”的思想,不能把节俭朴素看成是个人生活小事,而放纵自我。要看到,领导干部无小事,其生活情况从来就不只是个人行为,它直接影响到党的形象,关系着部队的风气建设。实践证明,一个单位领导干部思想懒散,行为奢华,那个单位的风气就不正,问题就突出。领导干部在节俭朴素的作风上,要求一定要严,标准要高,不能把自己摆在普通一兵的位置上。二是要带头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若干规定》和中央军委《关于发扬优良传统加强廉政建设的决定》。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要切实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三是要牢牢把好防微杜渐的关口。具体地讲,就是要自觉做到“五个带头管往”,即:带头管住自己的脑,不图享乐,不谋私利;带头管住自己的嘴,不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带头管住自己的手,不贪、不占、不捞;带头管住自己的腿,不去不该去的地方;带头管住自己身边的人,不丧失原则搞特殊化。只要各级干部奋发向上,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与广大官兵同甘苦、共创业,我党我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就能发扬光大,我们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部队建设就一定能够不断发展进步。

第三篇:勤俭故事

我们从小就听老一辈的人讲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要浪费。古语说得好,“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史上,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不胜枚举。今天小编就整理了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勤俭节约的小故事,我们来看一下吧。我的勤俭节约故事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国的一种传统美德。正如萨迪所说:“谁在平日里节衣缩食,在穷,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所以我时时刻刻都把勤俭节约这四个不引人注目的字牢记在心中。

有一次,我们全家人吃完晚饭都出去玩了。等到过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我们回来的时候,我猛然听见厨房里有水流的声音。我冲进厨房一看,天哪!我们走时水龙头没有关紧,现在还在滴水。我立刻关紧水龙头,生气地从厨房走出来,问:“是谁刚才最后一个用水?我们出去了那么长时间,水一直开着,都浪费了好多水了!不是说要勤俭节约么?”妈妈连忙说:“哦,是我刚才洗碗后太着急了,随手一关,没想到竟然没有关紧。”“好吧好吧,没关系了,不过你下次注意点就好了,千万不能再这样了。”我认真地对妈妈说。“知道了,”妈妈说,“你可真是一个节约的小老师啊!”

还有一次,我的小外甥女来我家玩,正巧妈妈做好饭了。我一会儿就吃完了,就坐在旁边等她吃完。她看我吃完就着急了,随便扒了几口就起身想要进房间玩,我连忙开口:“妞妞,你快点把饭全吃完,不能浪费的。”可是她摇摇头,就是不吃。这时我想起了一首李绅的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于是我和妞妞说:“你知道吗?这些米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他们流了这么多汗水,才换来了我们的粮食。我们可不能随便浪费。”妞妞似乎听懂了,埋下头默默地把那些饭全吃完了。

是啊,我们一定要从点滴做起,慢慢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减少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快快行动起来吧,让我们都成为勤俭节约的小天使。并且感染身边所有的人,这样世界便会因我们而美好!

5、邓小平

邓小平厉行节俭伴随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许多感人的细节,魅力无穷,再三回味。“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现在一些先阔起来的人已把节俭看作小气抠门,把浪费当成促进消费。但是这些人完全忘记了我们资源匮乏的国情。我国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

3、1/

4、1/

5、1/10和1/22。在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已有四百多个供水不足。“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资源危机观。厉行节俭,是应对资源短缺的最重要的选择。今天,深感水荒、电荒、煤荒、油荒切肤之痛的我们,应比白居易更加具有节俭的紧迫感,深深感到领袖们厉行节俭的细节魅力的永存。

6、雷锋的节约精神

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他的袜子总是补了 穿,穿了又补。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 意丢掉另买。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 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7、周恩来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在周总理身上,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

8、毛泽东

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

毛泽东勤俭节约的故事

时间:2013-02-27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故事网 点击:12983次

毛泽东一生俭朴清贫,从不贪图享受。毛泽东一生只用竹筷、木筷吃饭挟菜,坚决反对使用任何在他看来可谓高级精美的餐具。毛泽东去世后遗留于世的大量生活遗物中,餐具占有相当比例,其中就有许多普通的竹、木筷子,但未曾发现一双用名贵材质做成的金银筷或象牙筷。

1949年9月,毛泽东住进北京城不久。他的饮食依然如战争年代一样,并无多大改变。但环境毕竟变了,毛泽东的应酬多了,时常要陪客吃饭。有一天,毛泽东突然吩咐卫士:“今天我要在家招待客人,是国民党的起义将颂,中午就在这里吃饭,你们准备一下。”毛泽东很少留客吃饭。更少亲自吩咐工作人员提前做准备。这次如此重视,来客自然有些特别。不一会儿,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来给卫士们布置任务。他对李家骥说:“你叫厨房多加几个菜,让招待科帮助搞好一点。”他还对小李说:“你到招待科弄些好点的餐具来。”小李一听忙摇头摆手,说:“主任,主席反对摆阔呢!”杨尚昆说:“这次例外么,不然人家会笑话我们的。”杨尚昆这么说自然有其道理,因为毛家的餐具也实在难登大雅之堂,几双竹筷子霉变后黑乎乎的,怎么也洗不干净。

李家骥感到事关重大,于是跑到李银桥那儿汇报。李银桥是卫土长,听了他的汇报也很为难,他说:“既然杨主任这么说,我们还是服从吧!”于是李银桥与李家骥一道去招待科借餐具,招待科借给他们一套新碗筷,其中筷子是象牙做的。

开饭前,毛泽东突然来到东房餐厅,似乎是特意来巡视检查的。他见餐厅布置得井然有序,不禁微微点头。突然,他见到了餐桌上的象牙筷,于是脸色一沉,大声说:“谁让你们摆象牙筷?赶快给我拿下去!”李家骥在毛泽东走进东房时心中便一直七上八下,忐忑不安,现在见毛泽东生气,更是紧张得很。他硬着头皮解释说:“主席,这是从招待科借来的……”毛泽东未等他说完,马上大声打断说:“我叫你撤你就撤!”说完拂袖而去。

李家骥感到颇为委屈难受,他遵照毛泽东指示换上了黑乎乎的竹筷子,然后跑去向李银桥汇报。”刚才主席为摆象牙筷的事发火了。你看,我当初就说过不能摆的嘛!只怪杨主任呢,现在主席火了,怎么办?”李家骥说。李银桥听了,也感到大事不妙。他安慰小李:“我去跟主席解释清楚。”于是便朝毛泽东办公室走去,一边走一边回头对小李说:“你回去准备吧,就要开饭了。”

李银桥见了毛泽东,先是自我批评一番:“主席,象牙筷是我让借的,您要批评就批评我吧!我当初考虑主席平常很少在家里招待客人,不搞好一点会让客人笑话,再说来客也不一般呢!”

毛泽东本来余怒未消,现在见李银桥来陪不是,心中火气顿时消了一大半。他用缓和的口气说:“这件事么,我也有责任,怪我没有交待清楚。不过,我今天再重申一次,今后不管来客是谁,都要讲节约,不能摆阔气,不能大吃大喝。而且,今后无论是待客还是自家吃饭,都一律用竹筷子!”

1956年,毛泽东去广州,真是说走便走,随行工作人员没有时间作行前准备,只得背起平时就准备好的行李跟着上路。这次外行由卫士封耀松负责打点行装。封耀松匆匆忙忙准备东西,没有时间细细思量。登上专列后不久,毛泽东开始用餐时,小封才发现忘记为毛泽东带筷子了。他感到大事不妙,大有罪责深重之感。然而,事己至此,也已无可奈何。于是,他便去专列招待部门借了一双筷子。招待部门只有象牙筷,小封心中惴惴不安。开饭时,毛泽东一眼便看到了这双象牙筷,顿时脸色阴沉,火冒三丈,对封耀松大发脾气。其他同志见毛泽东如此生气,便极力婉言劝慰,希望毛泽东能将就着吃完这顿饭。

可是,毛泽东任凭大家怎么规劝,就是不肯用餐。他开始像孩子一样赌气“罢饭”了。没有任何办法了,小封只得硬起头皮说:“主席,我去服务员那儿借吧,看能不能借到?”毛泽东听后半天才吱声,说:“你去吧!”于是,小封就如获大赦似的立刻跑到专列服务员值班室借筷子。然而,年轻的服务员们一般用勺子吃饭,很少有使用筷子的时候。他们听了小封的诉说,颇为同情,也深感为难,但还是答应想办法帮他找一找。

服务员都去找筷子,费尽几番周折,好不容易找到一双早已弃之不用,而且长短不齐粗糙不堪的竹筷。她们无可奈何地问小封:“这能行吗?”小封满脸颓丧他说:“有什么办法,先试试看吧!”然后转身便跑。封耀松没想到,毛泽东见了这双霉变丑陋的竹筷,顿时眉开眼笑,连声说:“好,好,我就习惯用竹筷子!”毛泽东在使用筷子方面的故事多得不计其数。据说,毛泽东使用筷子的技术十分精湛。饭粒掉到桌面上,一般人很难挟起来,而毛泽东却能一粒粒将小饭粒挟起来送到口中。此时此刻,工作人员常常惊得目瞪口呆。

毛泽东一生都用竹、木质地的普通筷子吃饭挟菜,尽管也偶尔用刀叉吃过西餐,但毕竟次数有限,他更喜欢中餐和筷子。毛泽东的家乡湖南在了解到毛泽东这一生活特点后便特意为他制作了一些漂亮的木筷送到北京。当时,他们派了专人专车去湘西寻找一种黄羊木。因为他们听说这种黄羊木质地细腻,做出来的筷子不仅美观耐用,而且无论使用多长时间也不会长霉变色。

经过苦苦寻觅,他们终于在一个老乡家门口找到了这种木材。在这个小山村里,人们不仅用这种黄羊木制作筷子,也用它来制作梳子。他们花费几百元买了老乡家的木材运回省会长沙,由木工赶制了一批木筷,然后派人专程送往北京。毛泽东用过这种木筷后,感到很是满意。此后,毛泽东便一直使用家乡父老赠送的这种木筷。毛泽东辞世后,人们清理遗物时,发现这种木筷尚且留下不少。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噙着热泪说:“这是主席一生中用过的最高级的筷子!”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 “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第四篇:美德 广播稿与美德演讲稿之勤俭朴素

美德 广播稿

一、开场白

璐:敬爱的老师!

宁: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好!

宁:我是主持人唐宁;

赵:我是赵肖肖;

璐:我是涂璐。“尖尖角”广播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们广播的主题是——文明美德伴我成长。首先请听《校园新闻播报》。

一、校园新闻播报

赵:三月,为晨荷送来勃勃生机,三月,为学子们注入新鲜养分。我校的“品荷节”内容精彩纷呈,一波接一波。

宁:3月17日我校隆重举行了“英语节”开幕式,全校师生沉浸在“学英语,说英语”的浓厚氛围中;

赵:在“学雷锋活动中”,涌现了一批“雷锋式的好少年”,他们被评“学雷锋岗位标兵”,值得我们学习。

璐:最让人期待的莫过于社会实践活动啦,我们目的地是湖南省科技馆和植物园,同学们可以到大自然怀抱中,感受春天,触摸春天,收获发现和启示。

宁:我也想提醒大家,游览中,我们要践行“爱绿护绿”,在观赏时,“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赵:用“爱绿护绿”换来一片生命之绿,用“乐善好施”换来一份社会和谐。在上周,几乎每个同学都热心的加入到“一元捐”活动中,我们用行动践行“雷锋精神”,学会“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特别是71班的小朋友们,捐了165元,你们的爱心真让人感动。

璐:品雷锋精神,品爱绿护绿,品文明美德。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让我们品出晨荷人的“沉心、沉行”,品出新时代少年积极向上的风貌。

二、同读一本书

宁:读书以明志,自省以致远。上周,胡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本好书《文明美德伴我成长》,我接过书,封面的底色是蓝色,封面的顶端画着我们中国辉煌的成就——“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宇航员登上月球,手中挥动着中国国旗……下面则画了四个小朋友,他们正张大嘴巴向我们号召——传承文明,践行美德,在中国特色社会道路上谱写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华章。

赵:翻开书页,这本书共十五课,主要围绕文明美德来写,内容却精彩纷呈,我最想用“小故事大道理”来概括我的初读感受。

璐:《文明美德伴我成长》是一本能提高青少年儿童文明礼仪和道德的好书,让我们懂得了传承文明,践行美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富强的使命。

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捧起这本书,打开文明美德的大门,学做智慧之人,儒雅之士。

三、《文明美德伴我成长》读后感

赵:“我们爱我们的名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我在阅读《文明美德伴我成长》一书时,深刻体会到周总理这句话。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有着世界最早的人类文明和最灿烂的科学艺术,“四大发明”、“诸子百家”、“航天科技”,让每个炎黄子孙自豪,让世界瞩目。同学们,华夏民族拥有五千年历史,我相信他的未来更辉煌。XX也会成为历史,同学们,努力吧,2022、2032、2042……等着我们呢,让我们做好准备,学习詹天佑、钱学森,用我们的知识和才干,为祖国创造更多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璐:我们班的曾余堡日记中写道:读到《尊重每一个人》这篇文章,我深深感到一个有爱心、尊重别人的人是最美丽的。德兰修女专注于救助穷人的事业,赢得了人们的爱戴,这让我敬佩;当读到她将尊重、尊严给予了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时,我热泪盈眶,被德兰修女高尚品德深深感动!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作为炎黄子孙,让我们从小学会爱别人,尊重别人,做一个拥有平凡而美丽的灵魂的人吧!

宁: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天堂里,你还是老师》这个故事让我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

赵:父母者,人之本也。《爸爸妈妈辛苦啦》让我体会到父母的爱的伟大;

……

四、结束语

璐:文明美德的言行,我们倡导;文明美德的故事,我们津津乐道;《文明美德伴我成长》,我们潜心阅读。

宁:同学们,让我们在暖意融融的春天里,学习文明美德,践行文明美德!

合:本期“尖尖角广播”到此结束了,祝老师们工作顺利,同学们学习愉快,再见!

美德演讲稿之勤俭朴素

同学们: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老一辈革命家很注意勤俭节约。我们读过《周总理的睡衣》这篇课文,周总理的那件睡衣补了又穿,穿了又补,直到逝世那天,睡衣仍然穿在身上。他的一双皮鞋一穿就是二十多年,一块上海牌手表一直戴到心脏停止跳动。周总理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则报道:广东省某一中学的食堂搞得不错,但很多中学生却到校外的餐馆就餐。当记者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时,他们居然回答:“多花点钱不要紧,到餐馆吃饭不用自己洗碗。”看到这里,我不由想到外国推行的吃苦教育。

伦敦有一所著名的贵族中学,叫伊登公学。这所中学是英国皇家王公贵族子弟学习的地方,建校五百多年来,英国的许多首相、大臣、将军和科学家都毕业于这里。

伊登公学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学生们基本过着一种军营式的生活。教师和学生的住宿条件也十分简单,他们只有大间的集体宿舍,更令人不解的是,学生每星期五还得饿一天的肚子,真有点“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味道,据说,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吃苦精神。

同学们。我们从小生活在和平时期,过着一种舒适安定的生活,有的同学在家里被视为是“小皇帝”、“小太阳”,父母对他百般疼爱;有的家长以考试成绩为筹码,考好了发给“大奖”,很多同学的腰包都是鼓鼓的。于是学会搞攀比、讲排场、摆阔气。这种花父母的钱不心疼铺张浪费的作法,对自己今后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外国有许多心理学家认为: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往往有不幸的成年。我国也有这么一句俗语:“少年有福不算福,有钱难买少年穷。”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富裕了,但是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能丢,我们要按照《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爱惜粮食,爱惜学习生活用品,不挑吃穿,不乱花钱,节约水电。

同学们,勤俭朴素是一种美德,让我们从小做起,让美德与我们同行!

第五篇:勤俭小故事

勤俭小故事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 “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下载勤俭朴素故事篇(最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勤俭朴素故事篇(最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勤俭小故事

    勤俭小故事 厦门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张理想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字寓意深远;勤俭节约每个字都代表不同意思,下面我来讲讲勤俭小故事,有机会再讲讲节约。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

    朴素的观点感人故事

    真是奇怪,还能回忆起五六岁光景的事体。手里拿着奶奶给的一分钱,就想着买好东西吃。但又舍不得轻易花出去。“卖甜芦梗了,一分两支。”在家附近,轧花厂门口,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姐姐......

    勤俭、廉洁、廉政小故事

    勤俭节约小故事 一、历史上,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不胜枚举。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

    勤俭小故事(5篇材料)

    勤俭小故事——雷锋 一个星期天,雷锋的战友王大力把所有战士们的袜子和衣服都洗了,雷锋正在晾衣服时,发现自己的旧袜子不见了,他就到处寻找。这时,王大力说:“雷锋,你有那么多存款,......

    勤俭小故事——雷锋[推荐]

    勤俭小故事——雷锋 更多关于名人故事的作文 一个星期天,雷锋的战友王大力把所有战士们的袜子和衣服都洗了,雷锋正在晾衣服时,发现自己的旧袜子不见了,他就到处寻找。这时,王大力......

    勤俭养德小故事[推荐]

    勤俭养德小故事 (周恩来)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

    家庭勤俭故事作文(通用)[5篇材料]

    家庭勤俭故事作文(通用16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

    吴成以勤俭教子的故事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