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园教学设计
材料分析:
本文是一篇反映农民工在城里生活的小说。这篇小说通过父亲带儿子到城里谋生的故事,写出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会上弱势群体生活的艰辛。他自己创造的“桃源居”成了别人的居住地,自己却露宿街头,这个结局给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教学设想:
让学生围绕主人公“无家——建家——护家——失家”分析文章内容,从“自己创造的‘桃源居’却成了别人的居住地,自己仍然流落街头。”感知小说主题。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感知文章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探讨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探讨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家,无论富裕或贫穷,都会给人以安全感。是心的港湾,是心的依靠,让我们带着家的温馨感受走进周海亮的《家园》。
二、整体感知:
1、朗读短文
要求:划出文中的生字、生词。查字典或与同学交流。
2、默读短文
要求:
①在文中找出无家、建家、护家、失家时心情变化的词语。
②概括文章内容。(提示: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三、主题探讨
1、无家的他们到城里做什么?
2、他们是怎样建家园的?
3、男人是如何护家园的?
4、他们努力建设的“桃源居”却成了别人的居住地,自己仍然流落街头。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分组讨论,自由发言。
四、拓展延伸
以“我爱我家”为话题,说一段话。
五、布置作业
根据本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无家——建家——护家——失家
第二篇:绿色家园教学设计
浙美版三年级上册《绿化家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植树绿化的作用,学会用绿色绿化家园。
2.学习用折剪纸的方法,表现各种树的外形,感受不同树的造型美感。
3.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剪纸造型的乐趣。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和学习折剪纸材树,培养学生有爱绿护绿的兴趣和建设美好家乡的情感。
难点:掌握折剪树的各种具体制作方法。用具准备
(学生)收集山林绿化、绿色家园的文字资料或图片,剪刀、彩色卡纸。(教师)收集有关绿化家园的图片、制作成课件,沙盘、立体房子、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 图片导入
1、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要先来考考我们同学的眼力。下面我们来看第一张:谁发现了远处那是什么?
沙尘
对,那不是山,而是被风扬起的沙尘。这是城市被沙尘袭击时的情景,人们紧闭门窗,外出都得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为什么会这样的天气现象呢?
绿化破坏,土地的荒漠化。
2、我们要倡导保护环境,绿化我们的家园。你们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节?
植树节
大家知道植树节的由来吗?
3、揭示课题《绿化家园》
二、授课过程
1、学习对称剪纸方法
(1)从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知道,植树能让我们的空气变得清新,环境变得优美(课件图片展示),能够远离沙尘暴。现在出个题考验一下我们同学,一张彩纸怎样才能变成一棵树,用什么办法?动手试一试,看谁又快又好将手中的纸变成一棵树,注意使用剪刀时的安全。
(2)请同学展示自己的剪纸树,说说是怎么剪制完成的。
学生得出结论:以彩纸做材料,用折、剪等方法可以剪出各种形状的树。(3)教师示范用对折法剪“树”。强调先沿对称轴画半棵树,再剪。
2、认识不同树的外形特征(1)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树。
一棵树就这么剪完了。大家有没发现我们剪的树的外形都很单一?老师想带同学们去树林里走走,看看同学们认识哪些树。
哇,同学们认识这么多树,哪些树的树冠像伞?哪些树冠像圆锥?哪些树冠像圆球?哪些树冠像宝塔?
学生回答
(2)小组讨论:剪纸的树形可以有哪些变化?(3)师生小结,共同归纳不同树的造型特征
3、学习用七连折法剪树
我们能不能一下子剪出四棵或更多的树来,并让这些树手拉手筑起一道绿色长城?(七连折剪法示范讲解)
三、学生实践
(1)创设情景:用绿树装扮我们的家园。(2)学生分组,集体创作折剪方法剪树。
四、作业展评
将作品展示在准备的沙盘里,装扮成绿色的家园。学生互评(引导学生从树的外形与连续性评价)这么漂亮的地方,很想把家安在这里(粘贴小房子)。
五、课后延伸
生活中我们该怎么爱护我们身边的绿化环境?我们能为绿化做什么?课后可以和同学探讨一下。
第三篇:《家园落日》教学设计
《家园落日》教学设计 课题内容
家园落日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班级
2009级计算机应用技术1班
授课类型
阅读课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计算机专业学生,他们思维缜密,逻辑性强,记忆能力也很好,但是对文学色彩较浓的文章缺乏兴趣,形象感不够,特别是对文学语言的品味缺乏耐心。因而调动学生品读语言美感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高参与度的课堂。
教材分析
《家园落日》作为基础板块(下册)第三教学板块现代诗文阅读部分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托物言志,借对家乡多幅落日画面的描绘与赞美,以及与其他落日的对比,抒发了对家乡无比眷恋和拳拳热爱的深挚情怀。作者优美而富有韵律感的文笔,有助于学生提高散文语言美感的鉴赏能力。小处着墨、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对家乡的感情,在写作方法上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借落日写家园、借落日场景的描绘表达浓浓乡思乡情的写作意图。2.引导学生感悟品味作品的语言,学会对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和分析。3.让学生尝试使用以点带面的方法表达内心美好的情怀。
教学重点
体会落日意象的描绘,及其对表达乡情方面独特的艺术效果。
教学难点
品味生动形象、温婉细腻的语言,理解修辞手法对增添文学情趣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范读法
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法、诵读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入文入境(4分钟)
暮鼓晨钟,岁月更迭几近无痕。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升日落中生命转瞬即逝,而心底那份时光残存的情与爱,却与落日余晖交织在一起,难以抹掉、难以忘怀。“夕阳无限好”,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格外钟情于落日。同学们在文中找找看,为什么作者独写落日而不写朝阳呢?他认为落日比朝阳好在哪里? 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作者落日余晖中的家园,感受那“更富爱心”的落日吧。
学生快速浏览文章,寻找“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这一句子。
以优美语言引入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美文美读(15分钟)
1.教师提问:
同学们闭上眼睛,走入作者用优美语言描摹的美好画面中,想象出落日余晖的家园美景。同时,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作者是哪里人?他的家园在哪里?他的家园落日因何而美?同时,找出最能集中表现作者对家乡落日之爱的一个词语。2.教师范读文章,同时播放舒缓的轻音乐(多媒体课件播放)。总结明确:贪看。
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教师范读,想象家园落日的美丽画面,同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创设情境,通过教师的范读,引导学生积极联想,在作者语言的基础上再造想象出的美景,体味语言的美,初步感知文本。
三、走近作者(6分钟)
1.教师提问:这篇文章的作者莫怀戚是哪里人啊?他的家乡在哪里? 总结明确:“川东”、“重庆”。
川东重庆的风景图片(多媒体课件展示)。2.作者简介(多媒体课件展示)。莫怀戚(1951-),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20余年,以写小说见长,也擅长散文创作。他的作品很注意发掘生活中的情趣,颇富人情味。著有小说集《诗礼人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透支时代》等。
学生作答。
学生摘录文学常识。
通过讲授,让学生走近作者和川东重庆,了解相关文学常识,消除陌生感。
四、自主学习(15分钟)
(一)下达自主学习任务(多媒体课件展示)。①细读文章,摘录优美词语、句段。
②作者描绘了几幅落日的画面?它们各有怎样的特点?
③找出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对家园落日赞美的语句,标注在书上,并思考作者是如何表达的。④根据课文的旁批,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行文思路。
(二)给字正音,明确词语的含义和使用的好处。苍劲恍惚柔曼浸润遂意 舐犊摇曳旷达抑或肤浅 热泪盈眶随心所欲似是而非(多媒体课件展示)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的要求,深入阅读文本,通过摘录、标注与思考,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把握文章内容和行文思路。学生在文中标注词语和字音,通过看注释和查字典,理解词语的含义及其在具体语段中对表达所起的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深入感悟文本内容,训练独立阅读和分析的能力。夯实基础,积累字词。
教学过程(第2课时)
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指导阅读(22分钟)
(一)明晰结构
在文章中,请同学们把“川东”和“重庆”所在的句段标注出来。
顺承第一课时自主学习内容。教师提问:同学们说说看,在提到家乡落日之前,作者还写到了哪些落日?这些落日各有什么特点?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简要总结。
总结明确:本文的行文结构就是开篇点题、揭示文眼,奠定全文情感基调;接下来将镜头转向戈壁落日、云海落日、平原落日、大海落日,为下文写家园落日作铺垫、蓄气势;随后笔锋一转,描绘家园落日的奇观,赞美家园落日的壮美。归纳行文思路(多媒体课件展示)。
(二)理解内容 着重于“家园落日”的分析理解,归纳所写到的景物、落日背景和行文线索(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教师提问:
①在家园落日中,作者写到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罗列出来。
②作者在描述家园落日时,对落日本身的描写很少,而更多地描绘了丘陵、树木、农舍、人物等。请结合文意,简要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③作者真正热爱的是落日的背景呢,还是背景映衬中的这一切呢?
总结明确:作者真正热爱的是家园,是落日映衬中的家园,而落日余晖中的这一切景物都是属于“家园”的!属于故乡的!爱家园落日的根本原因是爱家园。
(三)品读语言
出示需要着重品读的段落(多媒体课件展示),并提出思考问题。①西北一有风则苍劲(刚劲),芨芨草用力贴紧了地(倒伏在地),细沙水汽一般游走(卷起),从太阳那边扑面而来„„
——用括号里的词语替换加点的词语,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②家园!这个毫无新意的单纯的话题!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说不清。譬如在我生长的重庆——我心知凡是它能给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给予,然而一切的给予,又代替不了家园。
——“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中的“如此”指代什么?如何理解这一感觉? ——如果把划线部分的语序调整为“凡是其他地方能给予我的,它也能给予”,会影响全句的意思吗?
③那才是我的太阳啊!
——将“才是”改为“就是”,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在文中查找,标注相关段落。
学生作答:戈壁落日、云海落日、平原落日、大海落日及其特点。学生阅读9-16自然段,将写到的景物标注在文中,思考作答。
学生针对老师出示的语段和提出的问题,反复细读,揣摩语言,体味美感,并作回答。也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
通过关键词、句段的标注,使学生发现文章结构方面的特点,并明确作者的行文思路。使学生明白落日作为线索串联起了景物,爱家园落日的根本原因是爱家园,解决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揣摩散文语言的美感,特别是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匠心独运,培养揣摩语言的阅读能力,突破教学难点。
二、合作学习(8分钟)
讨论如下问题(多媒体课件展示)。①题为“家园落日”,为什么还要把那么多的笔墨放在对其他地方落日的描写上?有何作用? 总结明确:这样写是为下文写家园落日作铺垫、蓄势,使前后形成强烈的反差和映衬,营造浓烈的抒情氛围。
②落日意象的描绘,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来,说说它们在表达对家园的爱的这一方面上有怎样独特的艺术效果? 总结明确:通过大量形象生动的比喻,从家园落日的位置、颜色、声势、背景、平生所见的几幅充满美与爱的家园落日图,以及自己的深切感悟等方面描写家园落日,字里行间渗透着浓烈而深沉的思乡感情。
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研讨,并在讨论的基础上,选代表作总结发言。
讨论中,让学生相互学习,充分表达观点,拓宽思路,进一步突破教学难点。
三、巩固扩展(10分钟)
(一)巩固学习成果
①精美段落配乐朗诵(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每小组选派代表完成朗诵比赛。可自选文章中的段落,不限定内容。②表格填写(多媒体课件展示表格)。
依照本文所描绘的几幅气势恢宏的落日图景,完成此表格。落日图景
特点
戈壁落日
飘忽柔曼
平原落日
生分不遂意
家园落日
(二)写作方法的启示 本文在写作上采用了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方法,以“落日”之爱表达了“家园”之爱,通过一个侧面表达了一个较大的主题。在我们平时写作中,一定也要从小处着墨,找准切入点再加以表现,这样收到的艺术效果就会更好。
(三)作业
写作实践:采用以点带面的写法,选取最具典型特征的角度表达“母爱”或“友情”。要求找准抒情切入点,采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字数600字以上。
学习小组选派代表参加配乐朗诵比赛。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学生听讲,做好记录。学生课后完成作文。
巩固学生对散文语言美感的体会和内化,同时强化内容把握。迁移到写作方法的学习。学以致用,指向应用。
教学反思
这堂课在语言积累、美感培养、方法把握等方面都做到了贴近学生实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特别是课堂的高参与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保持与教师同步,更进一步地走到了文本构建的语言世界中,并在其中收获美的心灵体验。同时,设计中迁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写作表达也助益良多。
板书设计
家园落日
戈壁落日(一身鬼气)丘陵→曲线 云海落日(飘忽柔曼)“贪”看川东重庆落日农舍→角度众多平原落日(一成不变)(温和柔软)树木→层次 大海落日(生分不遂意)老农→人物活动
作者简介:郭彦彦,从教于内蒙古包头服务管理职业学校,从事中职语文教育工作10余年,努力钻研,积极探索,先后荣获市区级优秀教师、教坛新秀、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在全国、省、市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项22次,并在教学科研方面获国家级课题研究成果奖3项;同时勤于笔耕,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文章600余篇,共计70余万字。
第四篇:美化家园-教学设计
从身边做起
让世界更美好
——《美化家园》教学课例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3、行为与习惯:从身边做起,不乱丢垃圾,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养成不乱扔垃圾的意识。教学难点:初步学会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废纸、废钥匙、过期的药品、易拉罐、废电池、塑料袋、过期的饼干等垃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美化家园就是让自己的家庭、学校、社区美丽、干净。(演示课件)你觉得我们的校园怎么样?你们喜欢在这样的环境学习吗?
2、师:为什么校园每天都这么干净整洁?你们为学校和教室做过哪些清洁卫生工作?
3、可是老师也看到了一些不卫生的地方。(演示课件)刚才干净的校园怎么会变得又脏又乱呢? 师:这样的行为真可恶,如果你们看到了这种情况会怎么做?
二、联系生活,自主探究
1、师:可是有的同学说不是我不想扔到垃圾箱里,实在找不到垃圾箱,(演示课件)你们给他出出注意,冰糕扔哪儿呢?
3、师:(演示课件)这位同学该怎么办呢?
4、师:每次老师走进二(6)班发现班上特别干净,你们平时是怎样保护教室的清洁卫生的?
5、师小结:如果每个人都象你们这样,从身边做起,不随手乱扔垃圾,把垃圾都扔到垃圾箱里,我们的校园就会永远干净整洁。
三、辨析明理,引导学生行为
1、师:老师清理了一下办公室,结果清理出了许多垃圾,有废纸、旧报纸、废钥匙、过期的药品、易拉罐、废电池、塑料袋、过期的饼干,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帮我处理一下。
(一学生上台把垃圾分开放置)
2、师:其实扔垃圾还有许多学问(演示课件,介绍垃圾的分类):一般人们把垃圾分成三种:有毒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是指这些经过处理后还可以再利用的垃圾,如:废纸、废报纸、易拉罐、塑料袋等,大家不要小看了这些垃圾,废钥匙、易拉罐回收后可以从新做材料,废纸回收后可以再造纸,据科学家研究,1000千克的纸可以生产好纸800千克,相当于少砍了17颗大树,1000千克的塑料袋可以生产600千克的汽油和柴油;不可回收垃圾是指没有什么回收价值的垃圾,只能填埋或焚烧处理,如过期的饼干„有毒 有害垃圾是指如果不经过特殊处理,直接填埋或焚烧的话,会污染空气、土地、水源,给我们大自然造成危害的垃圾,如:过期的药品和废电池等。所以我们在扔垃圾的时候,可以把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放到可回收垃圾箱里,这样既减少了垃圾,又节约了资源,有毒有害的垃圾放到有毒有害的垃圾箱里,让工人叔叔进行专门处理,以免污染了环境,损害了大家的身体。
3、师:你们了解了垃圾怎样分类处理吗?老师考考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
4、(出示课件:各种垃圾:菜叶、旧书本、塑料袋、硬纸盒、过期的药品、玻璃瓶、一次性筷子碗、矿泉水瓶、过期的牛奶)请你们小组说一说:它们应该放到哪个垃圾箱里?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学生回答,师进行评判达成共识)
5、师: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有毒有害垃圾?
6、师:你们学得真棒!以后你们怎样处理教室和家里的垃圾呢?
7、师:虽然我们把一些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但我们每天产生的垃圾还是很多很多,吴家山一小每天要产生几车垃圾,如果把武汉市一年的垃圾集中起来,足足有我们吴家山这么高,全国13亿人那要产生多少垃圾呀!它们污染了环境,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如果垃圾越来越多,到处都是垃圾,我们的家园还会这样美丽干净吗?要想让我们的家园永远整洁干净,除了要不随手乱扔垃圾外,我们应该尽量 减少垃圾的产生。
8、除了刚才我们学到的把可回收的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外,你还知道哪些减少垃圾产生的办法?
9、师(演示课件):同学们说了许多减少垃圾产生的好方法。美化家园首先要做到不乱扔垃圾,其次要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如尽量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能再次使用的不要急于仍掉。
四、拓展延伸
1、师: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再利用?
2、师:除了同学们说的外,我们还可以把这些垃圾变废为宝。(演示课件):介绍一些由废旧物品制成的装饰品。
课后反思: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认知来源于他们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教师应当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活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在这节课里,我始终贯彻着“儿童学习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力求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等方面面向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的生活。
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我没有依赖教材,而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摄取素材,以身边的人和事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自己熟知的生活事件中进行研究、探讨,捕捉和定格生活中一件件司空见惯的、不被人重视的小事,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感受和体验。如:在“干干净净每一天”这一内容教学中,我没有采用书上的图片,而是出示“吴家山一小的校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为什么学校会这样干净整洁?你们为学校的清洁做了哪些事?如果你看到乱丢垃圾的事会怎么做?„„又如:在教学:“垃圾分类”这一部分内容时,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实际生活,我选用了学生常见的垃圾:菜叶、旧书本、塑料袋、牛奶纸盒、过期的药品、酱油瓶、一次性筷子碗、矿泉水瓶、过期的牛奶等,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明白了爱护校园,保护环境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乱丢垃圾,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由于这些内容来源于他们的实际生活,很容易的就激起学生的共鸣,生发真切感受,让他们有话可说,有“事”想做,因此教育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使教育意义深入人心。
第五篇:《善待家园》教学设计
《善待家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了解我国地质灾害的严重性和实施综合治理的迫切性。
⑵理解列数据、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⑶,做合格小公民。
2、情感与价值: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保护自己的家园。
3、过程与方法:
采用讨论与交流
二、教学重点:
增强环保责任感,保护环境。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出示课件:逐渐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请学生继续描述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惨景,并说说造成此后果的原因。
教师点拨:人祸已成为世界地质灾害的最主械的原因,我国也不例外。记者吴岗经过大量的事实材料,写下了一篇报告文学。作者以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以无可辩驳的确凿的数字,展示了我国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揭示了造成这种严重后果的最主要原因,呼吁每个公民善待自己,善待家园,把防治地质灾害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自读课文,初步了解我国地质灾害的严重性
思考:为什么说“人祸已成为世界地质灾害的最主要的原因”?文中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
(三)小组讨论,班级交流
师生共同探讨后明确:
1、由于自然资源长期以来遭到人类毁灭性的破坏,生态严重失衡。可以说地质灾害是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文中列举的许多事例都说明了这一点。
2、文中运用了列数据、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说明了我国地质灾害的严重性。
(1)导语部分,作者列举大量数据警示我们: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2)主体部分,列举大量事实(举例子)说明,如列举海南省文昌市百分之八十的珊瑚遭受严重破坏的情况,北京延庆县两个村的不同遭遇,内蒙古草原大面积沙漠化的事实等,无可辩驳地说明“人祸已成为世界地质灾害的最主要的原因”。
(四)布置作业
以“环保”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准备参加班级“我与环保”专题演讲比赛。
板书:
善待家园
导语列数据
主体举例子
中心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