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起步作文十六讲

时间:2019-05-15 10:11: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起步作文十六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起步作文十六讲》。

第一篇:初中起步作文十六讲

初中起步作文十六讲-16:细节,文章的细胞

知识点透视

细节,顾名思义,就是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它好比人体的细胞,是文章(主要指文艺作品,也包括写实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场景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细节描写要具有真实性,要服从艺术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主题思想的表达需要。其中“真实性”是前提,是关键。只有文章细节真实,才能使文章具有真实性。只有使文章具有了真实性,它才能打动读者,发挥其熏陶感染净化等功能。所以,新课标特别强调写作要“说真话,抒真情”。而要确保细节的真实性,我们必须有敏锐的目光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古人为了画老虎,深入险地在树上搭棚,日夜观察;有人为了画牛,把自己打扮成牛,深入牛群,以便做到“以牛观牛”。有了这种辨细察微的精神,我们的细节描写就会真实传神。当然,万千的事物,我们不可能一一观察,怎么办?那就要多读书、多思考、多总结,在大量阅读中掌握生活常识,了解动植物的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性。这是把握“生活真实”的一条捷径。其次,细节描写的目的要十分明确,即必须为刻画人物、发展情节、表现主题服务。这就需要我们对生活中的细节精心地筛选,才能确保文章中的细节具有典型性。只有典型化的细节,才有助于刻画人物的典型性格,有助于描绘典型环境,有助于表现作品的主题。

名家美文

等一个电话

苏苏

办公室里很静,静得可以听到墙上挂钟滴答滴答的走秒声。我在电脑前坐立不安,心里没着没落的,手中的文件一遍遍拿起又放下,始终不能静下心来做事。我在等一个电话。

想起女儿中午回家时满脸的委屈,不由得一阵内疚,不用说,今天的迟到一定挨批得不轻。早上一觉醒来时天已大亮,手忙脚乱梳洗一番便带女儿冲出家门。屋漏偏逢连夜雨,车刚驶出小区大门就熄火了,半天启动不了,这下我可慌了神,心虚地问女儿:“要不,你自己走去呀?”她懂事地点点头。看着女儿背着大书包慌张跑远的背影,心里有隐隐地不忍,走着去肯定要迟到了。

吃午饭时女儿郑重地提出自己骑车去上学,考虑再三,我同意了。饭后,她把小自行车骑到小区的修理铺里去修,调试刹车,整理支腿,又把轮胎充足了气。然后兴冲冲地走了。“要注意安全,靠右边骑,不要和别人争道,路上不要贪玩,到家打电话给我„„”我扯着嗓子大声唠叨时,她已拐出了我的视线,远远飘过来一句:“妈妈,再见!”

看着这个弱弱小小曾经寸步不离的可人儿,终于可以不要我张着羽翼护送,第一次自己骑车上学了,心里除了高兴还有深深地不安。要知道从家到学校必须走过长长的两条路和三个红灯,途中还要拐两个弯。小区后面那条路的两边,每天早晚都有卖菜做生意的把摊子一直摆到路中央,机动车辆、行人杂乱无章地穿行其中,走走停停,险象环生。最让人担忧的是学校门口那段路,每当放学时间,人流如潮,车流如潮,大人呼,孩子应,嘈杂无比。虽然明白孩子迟早要放手要自己飞翔的道理,可做母亲的那颗心却怎么也放不下。

我不时心烦意乱地看看钟,都五点了,电话怎么还没来?路上不会出什么意外吧?昨天中午她骑车在小区里转,结果回来时手蹭破了,裤子也破了个大洞,说是被一辆突然拐弯的汽车挤的。还有那天和我一起去买菜,她居然骑到逆行道上„„我的心一下子揪紧,被自己的想法吓一跳。

要不,是作业没做完被留下来了?女儿是班里年龄最小的,一贯任性妄为,经常拖拉作业。

也许是她又在路边看到挤在筐里叽叽喳喳待卖的小鸡崽,挪不动腿了?这两天她都在央求我买几只来喂养。每次看着她兴奋地说起某个街道溜达小狗,或谁家门口依偎着小猫时,眼里闪过的向往和热望,我也有过动摇,想想自己的懒散,又不忍看着一只只鲜活的生命由于我的疏忽大意而从眼前消失,都断然拒绝。

也有可能她现在又蹲在哪丛花下,细心地捡起飘落在草丛中的花瓣。在春天公园灿若星辰的花树下,经常看到她惋惜地拾起一枝枝被人折断扔掉的花枝,走到公园的进口处,分送给游人,请大家入园后手下留情。

孩子到底怎么了?我心里七上八下的,不行,得赶紧去找找。

飞快地收拾一下,抓起外套正准备出门,电话响了。女儿甜美悦耳的声音穿过空间悠扬起来:“妈妈,我到家啦!”兴奋中透着自豪。我一时无语凝噎,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孩子,你真了不起!”

在人生的旅途中,孩子迟早都要走这样的路,我们需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我明白一直在等的不仅仅是一个电话,而是一次成长的过程。

(选自2007年6月1日《扬子晚报》)

【阅读手记】

文章记叙了一位母亲等待女儿第一次自己骑自行车上学返家后一个报平安电话的过程。作者在文中巧妙地运用插叙的手法,通过对往事的回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交代了事情的原委,凸现了女儿“任性妄为”、充满爱心的性格,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天真懂事,活泼可爱的天使形象。尤其是,作者在文中成功地运用细节描写,逼真地展现了“我”在等待女儿电话时的心理,如:“我”“手中的文件一遍遍拿起又放下,始终不能静下心来做事。”“我不时心怀意乱地看看钟”等处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我”焦躁、不安、担忧等复杂的心理活动,与下文女儿最终平安到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

【写作训练】

请以《我的童年》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半命题的写作题。写作这类题目时,先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将题目补写完整。那么,题目空缺处究竟该填写什么词语呢?这是需要认真思考一番的,因为这是写好这篇文章的关键。就本题而言,因为题目对所填写的词语没有作出任何规定,所以,我们主要从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入手,选择给自己印象最深刻,或最具教育意义的事件的特征来填写。如自己小时候特爱哭,则可以填写“爱哭”;如自己小时候特别要求独立,则可以填写“独立自信”等。这样不仅避免了以往同学们惯用的“幸福”、“欢乐”等过于宽泛俗套之弊,还有助于突出文章的个性,显得很新颖。然后,再根据自己确定的题目的重心,从童年生活中选取那些真实的细节,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努力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名家美文

二十年以后

[美]欧·亨利

纽约一条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着街走着。一阵冷嗖嗖的风向他迎面吹来。已近夜间十点,街上的行人寥寥无几了。

在一家小店铺的门口,昏昏的灯光下站着一个男子。他的嘴里叼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雪茄烟。警察放慢了脚步,认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后,他向那个男子走了过去。“这儿没出什么事,警官先生。”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那个男子很快地说。“我只是在这儿等一位朋友罢了。这是二十年前定下的一个约会。”

男子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借着火柴的光亮,警察发现这个男子脸色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二十年前的今天晚上,”男子继续说,“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到西部去混钱。那天夜晚临分手的时候,我与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吉米约定:二十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不论我们发生什么情况,也不论我们在什么地方,我们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这听起来倒挺有意思,”警察说,“你们分手以后,你就没有收到过你那位朋友的信吗?”“哦,收到过他的信。有一段时间我们曾相互通信。”那个男子说,“可是一两年之后,我们就失去了联系。你知道,那西部是个很大的地方。而我呢,又总是不断地东奔西跑。可我相信,吉米只要还活着,就一定会来这儿和我相会的。他是我最信得过的朋友啦。”

说完,男子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小巧玲珑的金表。表上的宝石在黑暗中闪闪发光。“九点五十七分了。”他说,“我们上次是十点整在这儿分手的。”“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道。“当然喽!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赶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实在不容易啊!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

又是一阵冷嗖嗖的风穿街而过。接着,一片沉寂。他们俩谁也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这里。“我得走了,”他对那个男子说,“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会到来。假若他不准时赶来,你会离开这儿吗?”“不会的。我起码要再等他半个小时。如果吉米还活在人间,他到时候一定会来到这儿的。就说这些吧,再见,警官先生。”“再见,先生。”警察一边说着,一边沿街走去。街上已经没有行人,空荡荡的。

男子又在店铺门前等了大约二十分钟的光景。这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地径直走来。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领向上翻着,盖住了耳朵。“你是鲍勃吗?”来人问道。“你是吉米·维尔斯?”站在门口的男子大声说,显然,他很激动。

来人握住了男子的双手。“不错,你是鲍勃。我早就确信我会在这儿见到你的。啧,啧!鲍勃,你在西部的情况怎么样?”“喔,我已经设法获得我所需要的一切东西。”“吉米,你在纽约混得不错吧?”“一般化,一般化。我在市政府的一个部门里上班,坐办公室的。来,鲍勃,咱们去转转,找个地方好好地叙叙往事。”

这条街的街角处有一家大商店。尽管时间已经不早了,商店里的灯还在亮着。来到亮处以后,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转过身来看了看对方的脸。

突然间,那个从西部来的男子停住了脚步。“你不是吉米·维尔斯。”他说,“二十年的时间虽然不短,但它不足以使一个人变得容貌全非。”“然而,二十年的时间有时候却可以使一个好人变成坏人。”高个子说,“你被捕了,鲍勃。在我们还没有去警察局之前,先给你看一张条子,是你的朋友写给你的。”

鲍勃接过便条。读着读着,他微微颤抖起来。便条上写着:

鲍勃:

刚才我准时赶到了我们的约会地点。当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正是那个芝加哥警方通缉的人。不知怎么的,我不忍自己亲自逮捕你,只得找了个便衣警察来做这件事。

吉米

(选自江苏文艺出版社《中外微型小说精品鉴赏辞典》一书)

【阅读手记】

故事情节富于戏剧性,结局出人意料,是欧·亨利作品的一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尽管本文的篇幅比较短小,这一特色也是十分鲜明的。不过,除此之外,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也十分精当,且为结局的戏剧性变化做了许多铺垫,使人读来并不感到突兀,大大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作者没有正面写鲍勃为什么会被通缉,但他那“宝石在黑暗中闪闪发光”的“小巧玲珑的金表”,他“已经设法获得”“所需要的一切东西”的表白和他几次关于不得不“东奔西跑”的感叹,以及他右眼角附近的伤疤——那当然不会是二十年前就有的,使人不难从中窥见一斑。还有吉米离开鲍勃前“假若他不准时赶来,你会离开这儿吗”的问话,不仅为下文做了必要的铺垫,而且突出了吉米作为一个警察的精明干练,真乃“一石二鸟”,堪称精妙之笔。

佳作示例

老人的心事

天津一考生

我外公、外婆的生活似乎没有一般老人那种灰暗的色调。每天清晨,他们会结伴出去锻炼,然后回家做做家务、看看书。下午外公出去下棋,外婆则热衷于串门、打毛衣。吃过晚饭,他们又一起出去散步。生活谈不上丰富多彩,却也安闲自在,难怪他们的脸上总挂着笑容。

一次过节,外公和外婆特别高兴,一大早就开始忙,又买菜,又收拾家。我在旁边看着好笑,忍不住说了句风凉话:“又不是有客人,何必那么折腾?”

外婆笑着说:“过节了,大家又不常回来,难得团圆嘛!”

中午,舅舅一个人回来了。外婆问:“小倩和她妈妈呢?”

舅舅说:“今天下午厂里放电影,她们不来了。我也只是回来拿东西,吃过饭就走。”

外婆一听,脸上的笑意全没了,怔怔地站着,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过了一会儿才喃喃地说:“不是说好下午一家人去翠湖吗?怎么又不去了?”

舅舅淡淡地说:“改天去吧,电影可是最后一场。”

妈妈在一旁说:“妈,我和小娟要去买东西„„”

外婆猛地抬起头,声音微微颤抖:“什么?你们也不去?”她的眼神黯淡下去,隐隐透出失望,似乎一个美好的愿望被狠狠击碎了„„很久,外婆默默地靠在沙发上,似乎倦得再也没有力气站起来。

外公走过去,轻轻抚着她的肩,说:“他们有他们的事,咱俩去不是挺好吗?”声音沙哑,语调凄凉,眼睛望着窗外,嘴里反复说着刚才说过的话,不像在安慰外婆,倒像在安慰他自己。

我想,他们一定谈了很多。妈妈和舅舅并没有注意这些,各自仍旧忙着自己的事。

中午吃饭时,外公和外婆没有说一句话,好像有着同样的心事和烦恼,往日的笑容消失了,眉梢上结着忧郁。

外公、外婆去翠湖了。我的心绪始终不能平静。他们表面愉快,内心却深藏着强烈的孤独。

他们多么希望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却很少能实现。而我们做晚辈的,有谁能真正理解老人的心事呢?

【评析】

小作者以细心的观察解读了老人们渴望与儿女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心事。过节时,外公外婆特别高兴,做了精心准备。然而,儿子一人回家,还是刚回即要走,女儿也留不住。这一切,使文章有了波折。一扬一抑,再现了老人的失望,也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氛围。更难能可贵的是,小作者能着力于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如“外婆一听,脸上的笑意全没了,怔怔地站着”,“外婆猛地抬起头,声音微微颤抖”,“外公走过去,轻轻抚着她的肩”等,都突出表现每一次情节变化时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的不同变化,使文章显得生动感人。此外,结尾处以反问收笔,令读者思索回味,发人深省。

【写作训练】

不息的流水,是大自然的神奇之物。潺潺流水,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之情;悠悠流水,引发人们对历史长河中无数英雄的怀想;滔滔流水,让人感悟到生活的时起时落„„

生命因流水而鲜活,景色因流水而秀美,情感因流水而丰富,艺术因流水而灵动„„

请以“流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选。或描述经历,或抒发情感,或表述说明,或阐发观点,同学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字数在600字左右。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目所给出的只是写作的一个范围,同学们有较大的写作空间。要注意的是:一要认真读题,弄清题意及写作的要求。二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材料,最好是亲身经历的。三要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

第二篇:作文起步十六讲(16)-细节

作文起步十六讲

细节

细节,顾名思义,就是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它好比人体的细胞,是文章(主要指文艺作品,也包括写实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场景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细节描写要具有真实性,要服从艺术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主题思想的表达需要。其中“真实性”是前提,是关键。只有文章细节真实,才能使文章具有真实性。只有使文章具有了真实性,它才能打动读者,发挥其熏陶感染净化等功能。所以,新课标特别强调写作要“说真话,抒真情”。而要确保细节的真实性,我们必须有敏锐的目光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古人为了画老虎,深入险地在树上搭棚,日夜观察;有人为了画牛,把自己打扮成牛,深入牛群,以便做到“以牛观牛”。有了这种辨细察微的精神,我们的细节描写就会真实传神。当然,万千的事物,我们不可能一一观察,怎么办?那就要多读书、多思考、多总结,在大量阅读中掌握生活常识,了解动植物的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性。这是把握“生活真实”的一条捷径。其次,细节描写的目的要十分明确,即必须为刻画人物、发展情节、表现主题服务。这就需要我们对生活中的细节精心地筛选,才能确保文章中的细节具有典型性。只有典型化的细节,才有助于刻画人物的典型性格,有助于描绘典型环境,有助于表现作品的主题。

【名家美文】

等一个电话 苏 苏

办公室里很静,静得可以听到墙上挂钟滴答滴答的走秒声。我在电脑前坐立不安,心里没着没落的,手中的文件一遍遍拿起又放下,始终不能静下心来做事。我在等一个电话。

想起女儿中午回家时满脸的委屈,不由得一阵内疚,不用说,今天的迟到一定挨批得不轻。早上一觉醒来时天已大亮,手忙脚乱梳洗一番便带女儿冲出家门。屋漏偏逢连夜雨,车刚驶出小区大门就熄火了,半天启动不了,这下我可慌了神,心虚地问女儿:“要不,你自己走去呀?”她懂事地点点头。看着女儿背着大书包慌张跑远的背影,心里有隐隐地不忍,走着去肯定要迟到了。

吃午饭时女儿郑重地提出自己骑车去上学,考虑再三,我同意了。饭后,她把小自行车骑到小区的修理铺里去修,调试刹车,整理支腿,又把轮胎充足了气。然后兴冲冲地走了。“要注意安全,靠右边骑,不要和别人争道,路上不要贪玩,到家打电话给我……”我扯着嗓子大声唠叨时,她已拐出了我的视线,远远飘过来一句:“妈妈,再见!” 看着这个弱弱小小曾经寸步不离的可人儿,终于可以不要我张着羽翼护送,第一次自己骑车上学了,心里除了高兴还有深深地不安。要知道从家到学校必须走过长长的两条路和三个红灯,途中还要拐两个弯。小区后面那条路的两边,每天早晚都有卖菜做生意的把摊子一直摆到路中央,机动车辆、行人杂乱无章地穿行其中,走走停停,险象环生。最让人担忧的是学校门口那段路,每当放学时间,人流如潮,车流如潮,大人呼,孩子应,嘈杂无比。虽然明白孩子迟早要放手要自己飞翔的道理,可做母亲的那颗心却怎么也放不下。

我不时心烦意乱地看看钟,都五点了,电话怎么还没来?路上不会出什么意外吧?昨天中午她骑车在小区里转,结果回来时手蹭破了,裤子也破了个大洞,说是被一辆突然拐弯的汽车挤的。还有那天和我一起去买菜,她居然骑到逆行道上……我的心一下子揪紧,被自己的想法吓一跳。

要不,是作业没做完被留下来了?女儿是班里年龄最小的,一贯任性妄为,经常拖拉作业。

也许是她又在路边看到挤在筐里叽叽喳喳待卖的小鸡崽,挪不动腿了?这两天她都在央求我买几只来喂养。每次看着她兴奋地说起某个街道溜达小狗,或谁家门口依偎着小猫时,眼里闪过的向往和热望,我也有过动摇,想想自己的懒散,又不忍看着一只只鲜活的生命由于我的疏忽大意而从眼前消失,都断然拒绝。

也有可能她现在又蹲在哪丛花下,细心地捡起飘落在草丛中的花瓣。在春天公园灿若星辰的花树下,经常看到她惋惜地拾起一枝枝被人折断扔掉的花枝,走到公园的进口处,分送给游人,请大家入园后手下留情。

孩子到底怎么了?我心里七上八下的,不行,得赶紧去找找。

飞快地收拾一下,抓起外套正准备出门,电话响了。女儿甜美悦耳的声音穿过空间悠扬起来:“妈妈,我到家啦!”兴奋中透着自豪。我一时无语凝噎,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孩子,你真了不起!”

在人生的旅途中,孩子迟早都要走这样的路,我们需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我明白一直在等的不仅仅是一个电话,而是一次成长的过程。

(选自2007年6月1日《扬子晚报》)

[阅读手记] 文章记叙了一位母亲等待女儿第一次自己骑自行车上学返家后一个报平安电话的过程。作者在文中巧妙地运用插叙的手法,通过对往事的回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交代了事情的原委,凸现了女儿“任性妄为”、充满爱心的性格,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天真懂事,活泼可爱的天使形象。尤其是,作者在文中成功地运用细节描写,逼真地展现了“我”在等待女儿电话时的心理,如:“我”“手中的文件一遍遍拿起又放下,始终不能静下心来做事。”“我不时心怀意乱地看看钟”等处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我”焦躁、不安、担忧等复杂的心理活动,与下文女儿最终平安到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写作训练] 请以《我 的童年》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半命题的写作题。写作这类题目时,先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将题目补写完整。那么,题目空缺处究竟该填写什么词语呢?这是需要认真思考一番的,因为这是写好这篇文章的关键。就本题而言,因为题目对所填写的词语没有作出任何规定,所以,我们主要从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入手,选择给自己印象最深刻,或最具教育意义的事件的特征来填写。如自己小时候特爱哭,则可以填写“爱哭”;如自己小时候特别要求独立,则可以填写“独立自信”等。这样不仅避免了以往同学们惯用的“幸福”、“欢乐”等过于宽泛俗套之弊,还有助于突出文章的个性,显得很新颖。然后,再根据自己确定的题目的重心,从童年生活中选取那些真实的细节,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努力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名家美文】

二十年以后 [美]欧〃亨利

纽约一条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着街走着。一阵冷嗖嗖的风向他迎面吹来。已近夜间十点,街上的行人寥寥无几了。

在一家小店铺的门口,昏昏的灯光下站着一个男子。他的嘴里叼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雪茄烟。警察放慢了脚步,认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后,他向那个男子走了过去。“这儿没出什么事,警官先生。”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那个男子很快地说。“我只是在这儿等一位朋友罢了。这是二十年前定下的一个约会。”

男子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借着火柴的光亮,警察发现这个男子脸色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二十年前的今天晚上,”男子继续说,“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到西部去混钱。那天夜晚临分手的时候,我与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吉米约定:二十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不论我们发生什么情况,也不论我们在什么地方,我们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这听起来倒挺有意思,”警察说,“你们分手以后,你就没有收到过你那位朋友的信吗?”“哦,收到过他的信。有一段时间我们曾相互通信。”那个男子说,“可是一两年之后,我们就失去了联系。你知道,那西部是个很大的地方。而我呢,又总是不断地东奔西跑。可我相信,吉米只要还活着,就一定会来这儿和我相会的。他是我最信得过的朋友啦。”

说完,男子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小巧玲珑的金表。表上的宝石在黑暗中闪闪发光。“九点五十七分了。”他说,“我们上次是十点整在这儿分手的。”“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道。“当然喽!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赶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实在不容易啊!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

又是一阵冷嗖嗖的风穿街而过。接着,一片沉寂。他们俩谁也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这里。“我得走了,”他对那个男子说,“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会到来。假若他不准时赶来,你会离开这儿吗?”“不会的。我起码要再等他半个小时。如果吉米还活在人间,他到时候一定会来到这儿的。就说这些吧,再见,警官先生。”“再见,先生。”警察一边说着,一边沿街走去。街上已经没有行人,空荡荡的。

男子又在店铺门前等了大约二十分钟的光景。这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地径直走来。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领向上翻着,盖住了耳朵。“你是鲍勃吗?”来人问道。“你是吉米〃维尔斯?”站在门口的男子大声说,显然,他很激动。

来人握住了男子的双手。“不错,你是鲍勃。我早就确信我会在这儿见到你的。啧,啧!鲍勃,你在西部的情况怎么样?”“喔,我已经设法获得我所需要的一切东西。”“吉米,你在纽约混得不错吧?”“一般化,一般化。我在市政府的一个部门里上班,坐办公室的。来,鲍勃,咱们去转转,找个地方好好地叙叙往事。”

这条街的街角处有一家大商店。尽管时间已经不早了,商店里的灯还在亮着。来到亮处以后,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转过身来看了看对方的脸。

突然间,那个从西部来的男子停住了脚步。“你不是吉米〃维尔斯。”他说,“二十年的时间虽然不短,但它不足以使一个人变得容貌全非。”“然而,二十年的时间有时候却可以使一个好人变成坏人。”高个子说,“你被捕了,鲍勃。在我们还没有去警察局之前,先给你看一张条子,是你的朋友写给你的。” 鲍勃接过便条。读着读着,他微微颤抖起来。便条上写着: 鲍勃:

刚才我准时赶到了我们的约会地点。当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正是那个芝加哥警方通缉的人。不知怎么的,我不忍自己亲自逮捕你,只得找了个便衣警察来做这件事。

吉 米(选自江苏文艺出版社《中外微型小说精品鉴赏辞典》一书)[阅读手记] 故事情节富于戏剧性,结局出人意料,是欧·亨利作品的一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尽管本文的篇幅比较短小,这一特色也是十分鲜明的。不过,除此之外,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也十分精当,且为结局的戏剧性变化做了许多铺垫,使人读来并不感到突兀,大大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作者没有正面写鲍勃为什么会被通缉,但他那“宝石在黑暗中闪闪发光”的“小巧玲珑的金表”,他“已经设法获得”“所需要的一切东西”的表白和他几次关于不得不“东奔西跑”的感叹,以及他右眼角附近的伤疤——那当然不会是二十年前就有的,使人不难从中窥见一斑。还有吉米离开鲍勃前“假若他不准时赶来,你会离开这儿吗”的问话,不仅为下文做了必要的铺垫,而且突出了吉米作为一个警察的精明干练,真乃“一石二鸟”,堪称精妙之笔。

【佳作示例】

老人的心事

天津一考生

我外公、外婆的生活似乎没有一般老人那种灰暗的色调。每天清晨,他们会结伴出去锻炼,然后回家做做家务、看看书。下午外公出去下棋,外婆则热衷于串门、打毛衣。吃过晚饭,他们又一起出去散步。生活谈不上丰富多彩,却也安闲自在,难怪他们的脸上总挂着笑容。

一次过节,外公和外婆特别高兴,一大早就开始忙,又买菜,又收拾家。我在旁边看着好笑,忍不住说了句风凉话:“又不是有客人,何必那么折腾?”

外婆笑着说:“过节了,大家又不常回来,难得团圆嘛!”

中午,舅舅一个人回来了。外婆问:“小倩和她妈妈呢?”

舅舅说:“今天下午厂里放电影,她们不来了。我也只是回来拿东西,吃过饭就走。” 外婆一听,脸上的笑意全没了,怔怔地站着,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过了一会儿才喃喃地说:“不是说好下午一家人去翠湖吗?怎么又不去了?” 舅舅淡淡地说:“改天去吧,电影可是最后一场。”

妈妈在一旁说:“妈,我和小娟要去买东西……”

外婆猛地抬起头,声音微微颤抖:“什么?你们也不去?”她的眼神黯淡下去,隐隐透出失望,似乎一个美好的愿望被狠狠击碎了……很久,外婆默默地靠在沙发上,似乎倦得再也没有力气站起来。

外公走过去,轻轻抚着她的肩,说:“他们有他们的事,咱俩去不是挺好吗?”声音沙哑,语调凄凉,眼睛望着窗外,嘴里反复说着刚才说过的话,不像在安慰外婆,倒像在安慰他自己。

我想,他们一定谈了很多。妈妈和舅舅并没有注意这些,各自仍旧忙着自己的事。中午吃饭时,外公和外婆没有说一句话,好像有着同样的心事和烦恼,往日的笑容消失了,眉梢上结着忧郁。

外公、外婆去翠湖了。我的心绪始终不能平静。他们表面愉快,内心却深藏着强烈的孤独。

他们多么希望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却很少能实现。而我们做晚辈的,有谁能真正理解老人的心事呢? [评析] 小作者以细心的观察解读了老人们渴望与儿女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心事。过节时,外公外婆特别高兴,做了精心准备。然而,儿子一人回家,还是刚回即要走,女儿也留不住。这一切,使文章有了波折。一扬一抑,再现了老人的失望,也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氛围。更难能可贵的是,小作者能着力于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如“外婆一听,脸上的笑意全没了,怔怔地站着”,“外婆猛地抬起头,声音微微颤抖”,“外公走过去,轻轻抚着她的肩”等,都突出表现每一次情节变化时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的不同变化,使文章显得生动感人。此外,结尾处以反问收笔,令读者思索回味,发人深省。

【写作训练】

不息的流水,是大自然的神奇之物。潺潺流水,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之情;悠悠流水,引发人们对历史长河中无数英雄的怀想;滔滔流水,让人感悟到生活的时起时落„„

生命因流水而鲜活,景色因流水而秀美,情感因流水而丰富,艺术因流水而灵动„„ 请以“流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选。或描述经历,或抒发情感,或表述说明,或阐发观点,同学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字数在600字左右。[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目所给出的只是写作的一个范围,同学们有较大的写作空间。要注意的是:一要认真读题,弄清题意及写作的要求。二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材料,最好是亲身经历的。三要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

第三篇:初中起步作文十六讲15-抒情

起步作文十六讲15:抒情,震撼人心的力量

知识点透视

“情”是一篇优秀作品的灵魂,是联系作者和读者的重要纽带,作文的终极目标是以情感人。采取有效的方式把感情表达出来就是抒情。古人所谓的“披情入文”、“一切景语皆情语”都是对抒情的最好阐释。抒情从表现形式上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前者是作者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直接表达出来,后者是借助描写、叙述等表达方式把作者的内心情感自然地流露出来。对于一篇文章来说,抒情的方式包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等。抒情的基本要领是真实、充分、融洽。

真实就是不要矫情。情从心出,要打动别人,就得先打动自己。

充分就是要把情感表达到位,不要欲言又止,犹抱琵琶半遮面。

融洽就是选用最合适的方式把情感抒发出来,抒情的成分与文章的主题和谐一致。名家美文

银 杏

郭沫若

银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树。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那是容易理解的。

我知道,你的特征并不专在乎你有和杏相仿佛的果实,核皮是纯白如银,核仁是富于营养--这不用说已经就足以为你的特征了。

但一般人并不知道你是有花植物中最古的先进,你的花粉和胚珠具有动物般的性态,你是完全由人力保存下来的奇珍。

自然界中已经是不能有你的存在了,但你依然挺立着,在太空中高唱着人间胜利的凯歌。你这东方的圣者,你这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你是只有中国才有呀,一般人似乎也并不知道。

我到过日本,日本也有你,但你分明是日本的华侨,你侨居在日本大约已有中国的文化侨居在日本那样久远了吧。

你是真应该称为中国的国树的呀,我是喜欢你,我特别的喜欢。

但也并不是因为你是中国的特产,我才特别的喜欢,是因为你美,你真,你善。

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折扇形的叶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的莹洁,多么的精巧呀!

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的劳苦人撑出了清凉的华盖。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

白杨虽有你的葱茏而没有你的庄重。

熏风会媚妩你,群鸟来为你欢歌;上帝百神--假如是有上帝百神,我相信每当皓月流空,他们会在你脚下来聚会。

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你不是一位巧妙的魔术师吗?但你丝毫也没有令人掩鼻的那种江湖气息。

当你那解脱了一切,你那槎(chá)桠的枝干挺撑在太空中的时候,你对于寒风霜雪毫不避易。

那是多么的嶙峋而又洒脱呀,恐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曾产生过像你这样的高僧。你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姿态,但你也并不荒伧(cāng);你的美德像音乐一样洋溢八荒,但你也并不骄傲;你的名讳似乎就是“超然”,你超在乎一切的草木之上,你超在乎一切之上,但你并不隐遁。

你的果实不是可以滋养人,你的木质不是坚实的器材,就是你的落叶不也是绝好的引火的燃料吗?

可是我真有点奇怪了:奇怪的是中国人似乎大家都忘记了你,而且忘记得很久远,似乎是从古以来。

我在中国的经典中找不出你的名字,我很少看到中国的诗人咏赞你的诗,也很少看到中国的画家描写你的画。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你是随中国文化予以俱来的亘古的证人,你不也是以为奇怪吗?

银杏,中国人是忘记了你呀,大家虽然都在吃你的白果,都喜欢吃你的白果,但的确是忘记了你呀。

世间上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但把你忘记得这样普遍,这样久远的例子,从来也不曾有过。

真的啦,陪都不是首善之区吗?但我就很少看见你的影子;为什么遍街都是洋槐,满园都是幽加里树呢?

我是怎样的思念你呀,银杏!我可希望你不要把中国忘记吧。

这事情是有点危险的,我怕你一不高兴,会从中国的地面上隐遁下去。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散文精华》一书)

【阅读手记】

这是郭沫若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中有对银杏树的直抒胸臆“银杏,我思念你”、“我是喜欢你,我特别的喜欢”,同时更有对银杏树的品格充分挖掘后的深情礼赞。这是很典型的借物抒情。这类文章是很常见的。关键是作者对“物”的开掘是否深刻,是否把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与文字形成了完美的融合。很显然,郭沫若先生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出色。通过银杏树和其他树木的对比,凸现银杏树的真、善、美。选文中始终以第二人称称呼银杏树,更强化了这种亲切感。使得无论是间接的抒情还是直接的抒情都变得很方便。这些都是我们在习作中应当借鉴的。而对陪都中“洋槐”和“幽加里树”的描写则使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有一个广度。即银杏树身上的品质才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这样的抒情也便成功地完成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佳作示例

母亲的手 父亲的胸怀

刘钟秀人人都知道,家孕育着爱。而爱的源头,在我看来,就是母亲柔软的手与父亲宽阔的胸怀了。

(一)我从小就喜欢母亲的手,它虽然变得越来越粗糙,但我始终还是觉得它细腻柔软。母亲的手上没有夺目的手链与戒指,也谈不上什么纤纤玉指,但我仍然觉得它是美的。一定是我被这双手的爱所包围着,它变得美妙了。

母亲,您的手是灵巧的。您不要惊奇,的确是的。每天早上,您在给我送牛奶时,总能将爱偷偷放进去,再佯装不知地送过来,我喝到的不仅是牛奶,还有纯而浓的爱。

走路时,您的大手包着我的小手,包得很紧,好像包的是一个稀世珍宝,怕弄丢了似的。使我经常产生一种依靠感和幸福感。这牵在一起的手是我们爱的通道啊,把爱在我们之间传递。您就是这样,拉着我去看朝阳与晚霞,拉着我走上人生辉煌的道路!

(二)父亲,您应该听说过,大气量的君子的怀抱可以容纳一艘大船,而在我看来,爱的胸怀

能容纳世界。

遇到挫折的时候,四周是灰暗的天空与毫无生机的土地。这时,您会给我一个拥抱,宽阔的怀抱让灰暗消失,万里晴空。

作为孩子,有时会为一些小事发脾气,撒娇,有时会给您带来伤害。您却把伤口埋在心底,继续用宽广的胸怀来容纳我。我看到一片撕裂的土地,顽强地长出爱,我的泪洒下去,去滋润这片土地,这片孕育着爱的土地……

我还不知道是什么让我在您的胸怀里看到这么多宽容,是爱吗?

人人都知道,父亲没有母亲的似水柔情,他的爱不轻易流露。但,父亲,您疏忽了,您的怀抱太宽阔了,让爱不经意地流了出来,流入了我的心田。

我不知道,上帝是怎样创造爱这个美妙的东西,但我清楚地知道,爱的港湾是家,爱的源头是母亲的手与父亲宽阔的怀抱。

我也知道,我该怎样去报答……

(作者系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学生)

【评析】

小作者借助“母亲的手”和“父亲的胸怀”的描述,充分表达了自己对父母亲情的理解和赞美。对“母亲的手”的细节描写中,对一些生活小事的叙述中都融入了自己最真挚的情感。因而这种抒情是巧妙的,也是有实效的。

【写作训练】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就像我们生活的大自然。走进自然,你可以发现每个季节的颜色,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季节,抒发自己的真情,以《季节的色彩》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思路点拨】

从题目和要求上看,要写好“季节的色彩”可以运用借物抒情或借景抒情的方法。通过对某一季节中景物的充分描绘,表达出自己的某种情感。在描写这个季节的时候,要注意突出这个季节的特色,要选择具体景物,切记不要泛泛,不要概念化。抒情的运用最好是和景物的描写结合起来,做到“一切景语皆情语”。可以学习教材中的《春》《济南的冬天》里面是怎样把景物的描写和抒情水乳交融的。

名家美文

春之怀古

张晓风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点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箩与烟箩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zhízhú)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所有的树都是用“点”画成的,只有柳,是用“线”画成的。

别的树总有花、或者果实,只有柳,茫然地散出些没有用处的白絮。

别的树是密码紧排的电文,只有柳,是疏落的结绳记事。

别的树适于插花或装饰,只有柳,适于霸陵的折柳送别。

柳差不多已经落伍了,柳差不多已经老朽了,柳什么实用价值都没有--除了美。柳树不是匠人的树,这是诗人的树,情人的树。柳是愈来愈少了,我每次看到一棵柳都会神经紧张的屏息凝视--我怕我有一天会忘记柳。我怕我有一天读到白居易的“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或是韦庄的“晴烟漠漠柳毵毵(sān)”竟必须去翻字典。

柳树从来不能造成森林,它注定是堤岸上的植物,而有些事,翻字典也是没用的。怎么注释才使我们了解苏堤的柳,在江南的二月天梳理着春风,隋堤的柳怎样茂美如堆烟砌玉的重重帘幕。

柳丝条子惯于伸入水中,去纠缠水中安静的云影和月光。它常常巧妙地逮着一枚完整的水月,手法比李白要高妙多了。

春柳的柔条上暗藏着无数叫做“青眼”的叶蕾,那些眼随兴一张,便喷出几脉绿叶,不几天,所有谷粒般的青眼都拆开了。有人怀疑彩虹的根脚下有宝石,我却总怀疑柳树根下有翡翠--不然,叫柳树去哪里吸收那么多纯净的碧绿呢?

(选自当代世界出版社《张晓风经典作品》一书)

【阅读手记】

上面两篇文章都是台湾著名的散文家张晓风所作。一篇写“春”,一篇写“柳”。作者对春天的描写非常精彩,读罢《春之怀古》,在我们的眼前宛如出现了一个活脱脱的野蛮、霸道、俏皮、可爱的小姑娘!

同时在这篇文章当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天马行空”、“行云流水”般的写作思路。在描写中我们能感受文章背后作者对“春天”的独特情怀。

作者对“柳”的描绘同样流露出了一种独特的情怀。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柳”的不同寻常。

两篇文章都能给我们一个启示,对景物进行细致描绘,融情入景、入物可以让我们的散文变得灵动精彩。

佳作示例

回味幸福

纪文骞

那片花园,那棵大桃树,那个食杂店,还有那群小伙伴。每当回忆起这些,我都会微笑,心中就满是感动,就会体会到童年的宝贵与美好。

江城丹东,一个柔情加热情的小城,依山傍水。我喝着鸭绿江水长大。儿时的我和姥爷躺在摇椅上,听着收音机,赏花。姥姥则安静地做着针线活。我跟太阳一起起床,一起回家。楼下的花园,小伙伴成群成伙,捉迷藏,弹玻璃球,跳皮筋,掏蚂蚁窝,爬树……这些最原汁原味的游戏编织了我清明透亮的童年时光。

夕阳西下,我还躲在岗楼里等待着“敌人”的到来。“丫蛋儿,开饭喽!”一听到姥姥的呼唤,我就迫不及待地奔回家。桌上已盛满了香喷喷的饭菜。“不急,先润润喉咙。”姥爷端上一碗酒酿,凉凉的。上面还浮着桂花,清香扑鼻。我狼吞虎咽地吞了起来。“这丫头,慢点慢点,不急不急。”姥爷摇着一把大蒲扇,笑呵呵地望着我,摩娑着我的小脑瓜。

冬天,楼下的小花园里一片雪白。一大清早,我便冲破温暖的束缚,张着小手冲向小花园。不忘在楼口的小食杂店买几个小鞭炮,放在雪地里,“砰砰嘭嘭”一阵欢叫。和小伙伴堆雪人,两只小手冻得通红,却不肯停下。胖胖的雪人堆好了,我和小伙伴们开心地欢呼着,雀跃着……

不知道已经有多长时间了,我再没有痛痛快快地打一次雪仗,无所顾忌地在楼下疯跑,舒舒服服地睡个好觉。当我穿梭在校园里,经过主楼门前的那几棵高大静默的银杏树时,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风吹过,树叶“沙沙”的声音,好像是回忆的精灵。耳畔响着这“沙沙”声,思绪也回到了那个盛满我童年的小花园。忙碌繁重的课业,激烈残酷的竞争好像早已把那种惬意而浪漫的生活和心情带走了,永远地带走了。

离开丹东已经八年了,每当我夜里梦到童年的小花园,或是回想那段日子,我脑海里总是响起“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的歌声。我盼望有一天,我也能化作一只小燕子,飞回童年,重温那段幸福。岁月已逝,至少我还有宝贵的回忆,可以在我迷茫时,幸福回味,回味幸福。

(作者系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学生)

【评析】

小作者通过对小时候一段往事的回顾,充分表达了自己对“幸福”的无限留恋。在看似平淡的叙事中传递了一种纯朴、真挚的情感。姥爷朴实的话语,冬天嬉戏的细节都是自自然然的抒情。同时,童年的生活与今天的生活对比,更能让人体味到那种幸福的可贵。

【写作训练】

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第一个扶我们走路的人,我们是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寄托。就让我们来仔细观察我们的父母,观察他们的笑容,请以《父(母)亲的笑容》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章中要融入真情实感。

【思路点拨】

父(母)亲的笑容,对你来说也许已经习以为常,也许很难得。但那笑容的背后一定有许多故事,有许多丰富的情感。如果能借助有感情的叙事,把自己内心深处对父母亲的真情抒发出来,那将是一种幸福。在作文中捕捉一些细节,是能够打动读者的关键。因为,真情就在点滴的生活细节里面。

第四篇:初中生起步作文十六讲4开头

初中生起步作文十六讲4:开头

起步作文十六讲4:开头,落笔有神引人入胜知识点透视

开头,又称起笔,是指文章的起始部分。开头,可以是一个句子,一个自然段,也可以是一个层次。好的开头,落笔有神,引人入胜,被称为“凤头”。它要求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一样摇曳多姿,写得生动、传神、漂亮,让人爱看、想看。一般来说,从内容上讲,开头可以介绍人物,渲染气氛,说明背景,抒发深情,概括主题,呈现矛盾冲突,设置悬念;从语言上讲,开头要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不要让人不知所云;从结构上讲,开头要和文章的主体融为一体,水乳交融,和结尾遥相呼应,开合有度。

名家美文

开门见山,开宗明义,先声夺人,既是一篇文章开头起笔不俗的重要体现,又是我们写好开头的秘诀。

蚂蚁 刘亮程

我们家屋子里有两窝蚂蚁。一窝是小黑蚂蚁,住在厨房锅头旁的地下;一窝大黄蚂蚁住在靠炕沿的东墙根。蚂蚁怕冷,所以把洞筑在暖和处,紧挨着土炕和炉子,我们做饭烧炕时,顺便把蚂蚁窝也煨热了。

小黑蚂蚁不咬人,偶尔爬到人身上,好一阵才觉出一点点痒。大黄蚂蚁也不咬人,但我不太喜欢,它们到处乱跑,且跑得飞快,让人不放心;不像小黑蚂蚁,出来排着整整齐齐的队,要到哪儿就径直到哪儿。大黄蚂蚁也排队,但队形乱糟糟,好像它们的头儿管得不严,好像每只蚂蚁都有自己的想法。

有一年春天,我想把这窝黄蚂蚁赶走。我想了一个绝好的办法。那时蚂蚁已经把屋内的洞口封住,打开墙外的洞口,在外面活动了。我端了半盆麸(fū)皮,从我们家东墙根的蚂蚁洞口处,一点一点往前撒,撒在地上的麸皮像一根细细的黄线绕过林带、柴垛,穿过一片长着矮草的平地,再翻过一个坑(李家盖房子时挖的),一直伸到李家西墙根。我把撒剩的小半盆麸皮全倒在李家墙根,上面撒一把土盖住。然后一

趟子跑回来,观察蚂蚁的动静。

先是一只在洞口处闲游的蚂蚁发现了麸皮,咬住一块啃了一下,扔下又咬另一块。当它发现有好多麸皮后,突然转身朝洞口跑去。我发现它在洞口处停顿了一下,好像探头朝洞口里喊了一声,里面好像没听见,它一头钻进去。不到两秒钟,大批蚂蚁像一股黄黑泉水涌了出来。

蚂蚁出洞后,一部分忙着往洞里搬近处的麸皮,一部分顺着我撒的线往前跑。有一个先头兵,速度非常快,跑一截子,对一粒麸皮咬一口,扔下再往前跑,好像给后面的蚂蚁做记号。我一直跟着这只蚂蚁绕过林带、柴垛,穿过那片长草的平地,再翻过那个坑,到了李家西墙根。蚂蚁发现墙根的一大堆麸皮后,几乎疯狂。它抬起两个前肢,高举着跳了几个蹦子,肯定还喊出了什么,但我听不见。跑了那么远的路,似乎一点不累,它飞快地绕麸皮堆转了一圈,又爬到堆顶上。往上爬时还踩翻一块麸皮,栽了一跟头,但它很快翻过身来。它向这边跑几步,又朝那边跑几步,看样子像是在伸长脖子量这堆麸皮到底有多大体积。

做完这一切,它连滚带爬从麸皮堆上下来,沿来路飞快地往回跑。没跑多远,碰到两只随后赶来的蚂蚁,见面一碰头,一只立马转头往回跑,另一只朝麸皮堆的方向跑去。往回跑的刚绕过柴垛,大批蚂蚁已沿这条线源源不断赶来了,仍看见有往回飞跑的。只是我已经分不清刚才发现麸皮堆的那只这会儿跑到哪儿去了。我返回到蚂蚁洞口时,看见一股更粗的黄黑泉水正从洞口涌出来,沿我撒的那一溜黄色麸皮浩浩

荡荡地朝李家墙根奔流而去。

我转身进屋拿了把铁锨。当我觉得洞里的蚂蚁已出来得差不多了,大部分蚂蚁已经绕过柴垛快走到李家墙根了,我便果断地动手,在蚂蚁的来路上挖了一个1米多长、20厘米宽的深槽子。我刚挖好,一大群嘴里衔着麸皮的蚂蚁已翻过那个大坑涌到眼前,看见断了路都慌乱起来。有几个,像试探着要跳过来,结果掉进沟里,摔得好一阵子才爬起来,叼起麸皮又要沿沟壁爬上来,那是不可能的,我挖的沟槽下边宽上

边窄,蚂蚁爬不了多高就会掉下去。

而在另一边,迟缓赶来的小部分蚂蚁也赶到沟沿上,两伙蚂蚁隔着沟相互挥手,跳蹦子。

怎么啦?

怎么回事?

我好像听见它们喊叫。

我知道蚂蚁是聪明的昆虫,慌乱一阵后就会自动安静下来,处理好遇到的麻烦事。以它们的聪明,肯定会想到在这堆麸皮下面重打一个洞,筑一个新窝,窝里造一个能盛下这堆麸皮的大粮仓。因为回去的路已经断了,况且家又那么远,回家的时间足够建一个新家了。就像我们村有几户人,在野地打了粮食,懒得拉回来,就盖一间房子,住下来就地吃掉。李家墙根的地不太硬,打起洞来也不费劲。

蚂蚁如果这样做我就成功了。

我已经看见了一部分蚂蚁叼着麸皮回到李家墙根,好像商量着按我的思路行动了。

这时天不知不觉黑了。我才发现自己跟这窝蚂蚁耗了大半天了。我已经看不清地上的蚂蚁。况且,李家老二早就开始怀疑我,不住地朝这边望。他不清楚我在干什么。但他知道我不会干好事。我咳嗽了两声,装得啥事没有,踢着地上的草,绕过柴垛回到院子。第二天,一大早我跑出来,发现那堆麸皮不见了,一粒也没有了。从李家墙根开始,一条细细的、踩得光光的蚂蚁路,穿过大土坑,通到我挖的沟槽边,沿沟边向北伸了1米多,到没沟的地方,又从对面折回来,再穿过草滩、绕过柴垛和林带,一直通到我们家墙

根的蚂蚁洞口。

一只蚂蚁都没看见。

[阅读手记]

“他,刘亮程,语言素淡、明澈,充满欣悦感和表达事物的微妙肌理,展现了汉语所独具的纯真和瑰丽。”《蚂蚁》充分展示了刘亮程文笔的魅力。文章写作对象令人耳目一新,充满好奇,整个开头简洁明快,敞

亮利索,而又预示着将要发生的故事。

佳作展示 拥抱挫折 济南一考生

人生的旅途不会永远充盈着银铃般的笑声,因为我们会经历挫折;生命的征程不会永远洒满七彩的阳光,因为我们会经历挫折;生活的道路不会永远布满璀璨的星辰,因为我们会经历挫折……

你是否因为挫折带给你痛苦,带给你失败,带给你孤寂,带给你寒冷而深深地怨恨它?你是否因为挫折让你的旅途布满荆棘,让你的道路极其坎坷而深深地畏惧它?

如果你毫不迟疑地告诉我:“是。”我会为你担心,为你忧虑。挫折会成为你强大的敌人,会是你挥之不去的梦魇,你将永远生活在这样的阴影中,永远看不到光亮!如果你坚定不移地对我说:“不是。”我该有多么欢欣,多么佩服你。也许未来仍然会有无数的挫折等待着你,但这都丝毫不能威胁你,你比它更加

强大!

挫折,就像我手中的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任何事情也都一样,哪有我们想象的这般可怕?千万别畏惧这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势,勇敢冲吧!此时不冲,何时冲?

所以拥抱挫折吧!像贝多芬一样,即使处在无声的世界里,依然用心灵谱写人生唯美的乐章;像张海迪一样,即使不能飞驰在生活的跑道上,依然用手去挥写人生豪迈的誓言;像祖国一样,即使经历过失败,经受过欺压和凌辱,依然奋勇向前,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阳光总在风雨之后,没有人可以轻而易举地成功,只有拼到最后的人,才能笑到最后。生活中并不缺少遇到挫折的人,而是缺少敢于向前拥抱挫折的人。

你呢?面对强劲的对手,准备好了吗?

[评析]

拥抱挫折,是一种难得的勇气,是一种成熟的风度。拥抱挫折,是久经磨炼后的从容、洒脱。文章立意不同凡响。以排比开篇,落笔虎虎生风,行文气势如虹,浩浩荡荡,激越酣畅。

“我”、“你”的对话形式,直接把读者拉入文章之中,以一种亲切的交流实现了阅读的亲近、真诚。句式的变换灵活自如,陈述一马平川,疑问跌宕起伏,读起来错落有致。

“像祖国一样,即使经历过失败,经受过欺压和凌辱,依然奋勇向前,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陡然起笔,境界为之大开。“你呢?面对强劲的对手,准备好了吗?”作文结尾,余音绕梁,意味深长,令人不得不三思。

苏轼作《潮州韩文公庙碑》屡易其稿,难得一个好开头,竟至于几乎搁笔,忽得“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两句,遂势如破竹,一挥而就,连朱熹也称赞“东坡作《韩文公庙碑》,不能得一起头,起

行百十遭,忽得„匹夫‟两句,下而只如此扫去”。

欧阳修写《醉翁亭记》,初稿写“滁州四面有山”,数十字而不能自安,改为“环滁皆山也”,然后一口气拈出21个“也”,势若轻舟急流而下,写成千古妙文。

——杨义·《中国叙事学》

名家美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是在一九二一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的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

有能留下深刻印象。

任公先生的这一篇演讲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他的演讲稿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的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演讲,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然不同。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来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著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腔是很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演讲后约二十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文强记,在笔写的讲稿外,随时引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的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先生的演讲,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掏出手巾拭泪,听到的人不知有许多也泪下沾巾了!又听到他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

这一篇演讲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演讲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常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演讲

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散文百年精华》一书)

[阅读手记]

本文落笔即点出主人公梁启超先生,借与其他人的对比,突出了梁启超先生演讲的不凡之处。开头(前两自然段)主次分明,梁任公是主,其他演讲者是次;冷热分明,对梁任公是热,对其他人是冷,而对梁任公又热而不火,张扬有度,为下文的高潮做一铺垫,留空间。写梁任公的手稿好,千呼万唤,梁任公还是没有正式露面,这吊足了读者的胃口,进一步激发了阅读的愿望,而梁任公超凡脱俗、高人一等的总体

印象也植入了读者的脑海里。

学问大家——梁实秋,写叱咤风云的大家——梁任公,文章真是看点很多。在文章开头之外,还有两个开头,一个是写梁任公演讲之前的正式出场,另一个是梁任公演讲的开场白。刻画传神,活灵活现,光彩照人,读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也是精彩之极

佳作展示

角落里的尘埃

孙鹏飞

他,静静地坐在教室最后一排那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个子不高的他没有同桌,只有角落里的扫帚和最后面窗台上的灰尘终日与他为伴。不善言辞的他在校的大多时间都静静地坐在那个角落里,目光呆滞地盯着从

未被人打扫过的窗台……

一天下午,数学课上。

冬日的一缕阳光懒洋洋地透过教室后面的窗户,射到角落里,也射到了他的身上。数学老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疾速地写了道“五星级”的难题让大家做。他没有放弃思考,习惯性地将头靠在臂弯里,任凭手里的笔机械地画着各种几何图形。时间一分一秒地从一个个紧锁的眉头和转动的笔尖上跳过去。教室里静极

了。

奇迹终于出现了!不知何方神灵暗中相助,他竟然找到了解题的捷径。他环顾四周,本班素有“数学王子”之称的欧阳嘉伟眉头依然紧皱,笔尖依然转动。他不敢相信这个事实。但接连数次的检查一次又一次地告诉给他:你真棒!他抬起头,渴望老师用惊喜的眼神将他从角落里发现。但老师的眼睛却不曾有一丝的懈怠,总是直直地盯着那几位佼佼者。长时间的沉寂过后,老师似乎对她的“得意门生”们有点儿不耐烦了,恋恋不舍地把目光从他们身上挪开。实在不敢举起很少举起的手,他用焦急的目光期待着老师的提问。但

他所在的那个角落又是那么遥远,那么偏僻……

他,再次放开了紧攥的拳头,悻悻地低下头,再次仔细地比较了一下自己的答案。他发现自己的答案远比黑板上的方法简单得多。他又有点如坐针毡了,企盼的眼神再次盯住了老师,他在期待着机会的来临。这次他非常幸运,因为老师正微笑地望着那在窗台上不停浮动的灰尘。老师的眼睛往他身上一瞥,一怔。

“你,有什么事吗?”

“……就……就是……那道题……”

“噢,那道题没听懂啊,没关系,请坐吧!”

他茫然地坐在了那里,像角落里一粒永远不会引人注目的尘埃……

(作者系山东省无棣县马山子中学学生,指导教师筑王树芳)

[评析]

文章以描写人物开头,一上来就给文章的主人公一个大大的特写镜头,抓住了人物的特征,交待清楚了主人公的身份、处境和心情。开头,很“静”,静得如同一潭近乎绝望的死水,静得有些凉透了心。这一人物,令人读来心痛,读者的心被抓住了,想尽快看下去,了解他的学习,他的故事,他的命运。

心灵在撞击下刻录:学生,期待老师的关注和掌声。只要老师给他一缕阳光,他就能发出璀璨光芒。

张中行先生谈作文的开头开头,有吸引读者的作用,所以要用心写,使之真有吸引力。

从正面谈要求是一,写法是二。一是一项,即让读者看了感觉到,门面之内一定有好货。二是两类,即表示一定有好货的两种办法:一种是明说,一种是暗说。明说,有好处,尤其是内容比较繁而深的议论文,先总括、明快地说一下,等于店门口招牌上写明“专售祖传狗皮膏药”,“只此一家,并无分号”。

暗说,情况自然更是千变万化,分作两类:一类是与内容沾边,一类是与内容不沾边。沾边,是多少能看出一点,店内大概卖的是哪一类(不是“哪一宗”)货。沾边的开头,有如车技演员在台上表演,任意驰骋而并不冲到场外。不沾边的开头就不然,有如在野地骑马,几乎可以随意乱跑。随意乱跑,自然也有规律拘束着,如自己的意向、野地的范围等,但规律不显著,因而究竟会跑到哪里就实在难说。暗说的作用不像明说,告诉读者以下将是什么内容,但常常会有更大的吸引力量,因为它有点像侦探片的先晃一下疑难,欲知后事如何,你就非看下去不可。当然,想有这样的力量,那就要写得明快、新颖、灵活、含蓄,甚至沉重、惊险,总之要有吸引力。(节选自中华书局《作文杂谈》一书,有删改)

第五篇:初中生起步作文十六讲9线索

初中生起步作文十六讲9:线索

起步作文十六讲9:线索,千头万绪一脉牵

知识点透视

记叙文不仅要写明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还要抒发我们的感想,内容很多,可谓千头万绪。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帮助我们串联起这些内容,让人觉得繁而不乱呢?那就要在写作前先找出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的联系就是文章的线索。线索是作者思路在文章里的反映,是把文章内容贯穿成一个整体的脉络。线索清楚,记叙文才能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写作文如果没有线索就会难以下笔,如同面对一堆散乱的珠玉难以提挈。有了线索并抓住线索,就能考虑如何安排层次,如何开头、结尾,如何伏笔、照应。我们可以用人物的见闻感受为线索,如鲁迅的《故乡》即以人物回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还可以用时间空间的变化、事件的发展、思想感情的变化、具体的景或物等为线索。有的文章还可以贯穿多条线索。

名家美文

粽子里的乡愁

琦君

异乡客地,愈是没有年节的气氛,愈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好时光。想起她那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粽子香了。

母亲包的粽子,种类很多,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批,美其名曰“富贵粽”。

我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早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在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

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

母亲的话,在我的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

有一回,一个女孩悄声对我说:“再给我一个粽子吧。我阿婆有病走不动,我带回去给她吃。”我连忙给她一个大大的灰汤粽。她又说:“灰汤粽是咬食的(帮助消化),我们没有什么肉吃呀!”我听了很难过,就去厨房里拿一个肉粽给她,她没有等我,已经走得很远了。我追上去把粽子给她。我说:“你有阿婆,我没有阿婆了。”她看了我半晌说:“我也没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这样说的。”我吃惊地问:“你后娘?”她说:“是啊!她常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脚上都有紫印。”

听了她的话,我眼泪马上流出来了,我再也不嫌她脏,拉着她的手说:“你不要讨饭了,我求妈妈收留你,你帮我们做事,我们一同玩,我教你认字。”她静静地看着我,摇摇头说:“我没这个福分。”她甩开我的手,很快地跑了。

我回来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诉母亲。母亲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叹口气说:“我也不知道要怎样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

日月飞逝,那个讨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脸悲苦的神情,她一双吃惊的眼睛,和她坚决地快跑而逝的背影,时常浮现在我心头,她小小年纪,是真的认命,还是更喜欢过乞讨的流浪生活。如果她仍在人间的话,也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妪了。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样,活在哪里呢?

每年的端午节来临之际,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致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选自大众文艺出版社《中国文化名人书系谈故乡》一书)

【阅读手记】

故乡端午的风俗,母亲包的各种粽子,“我”最爱吃的灰汤粽,还有用灰汤粽治消化不良的民间疗法,给乞丐布施“富贵粽”的场景,苦命的乞讨小姑娘,“我”的同情,母亲的叹息,以及铭记在心的教诲,无可追忆的怅惘,点点滴滴的回忆,是如此有条不紊又感人至深。作者是怎样在这短短的篇幅中传达出这样多的内容呢?千头万绪一脉牵,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线索--家乡的粽子。对往事的回忆在包粽子、吃粽子、送粽子这条线索中逐一展开,同时,粽子也寄托了作者真挚浑厚的情怀:对家乡、对童年的怀念,对慈爱的母亲绵绵不尽的爱,以及对世态人生的感慨,既温馨悲悯又苍凉肃静。这种不蔓不枝的裁剪得益于文章严密的结构,得益于线索的巧妙安排。

佳作示例

曹向阳

16岁的女儿的抽屉不知何时挂上了一把锁。那锁小巧精致,有金黄色的光泽,然而妈妈却觉得它十分碍眼。

一天早晨,妈妈为女儿清扫屋子。她照例又瞥了那铜锁一眼,却意外地发现书桌边的废纸篓里有许多捏成团的废纸。她记起了女儿屋里的灯昨夜亮了很久,于是心里有了一种隐隐的不安。她快步走过去,捡起一团废纸,匆匆地展开。那皱皱的纸上只有一大滴墨水和几个字:我爱你……**的脸一下子变得煞白,她慢慢地将纸装进了衣袋里,眼睛定定地盯着那把小铜锁。

下午刚过五点半,女儿就回来了。她看起来兴高采烈而又带点神秘。妈妈不动声色地看着女儿神采飞扬的脸,平静地问道:“有什么事让你这么高兴?”女儿心虚似的低下了头,连连说:“没,没有……”妈妈把手伸进了口袋里,却什么也没有掏出来。她像平常一样,对女儿说:“去做作业吧,吃饭时我叫你。”然后转身进了厨房。

女儿蹦蹦跳跳地来到了书桌旁。她一看小铜锁开着,就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自言自语道:“我怎么这么不小心!秘密可别被妈妈发现了!”悄悄来到门边的母亲听到这里,心情愈加沉重了。她边往厨房里走,边想:看来必须得同女儿谈一下了。

“吃饭了!”妈妈把饭菜放好了,向里屋的女儿喊道。

门应声开了,女儿左手拿着作业本,右手托着精美的礼品走了出来。妈妈一下惊呆了:那不就是她在女儿抽屉里看到的东西吗?

女儿来到饭桌前,将礼品交给妈妈。妈妈愣愣地接了。女儿有点羞涩地说:“妈妈,这是我用第一次得到的稿费给您买的生日礼物。祝您生日快乐!”她顿了顿,又继续说道:“老师说,我昨天晚上写的那篇作文,也有可能发表呢,我念给您听听吧。”她翻出作业本,深情地念道:“我爱你,妈妈。你是一个多么慈祥,多么懂得尊重女儿的人……”

**的手紧紧地捏着那张已经被汗水湿透的纸,想起那把被锁匠打开的小铜锁,百感交集。

(选自华语教学出版社《全国101所名校尖子生作文全编》一书)

【评析】

这篇文章采用了两条线索:妈妈对女儿的怀疑误解是明线,女儿为妈妈准备生日礼物是暗线,两条线索在小小的“锁”上交汇。妈妈对女儿的不信任以及女儿对**的敬爱随着“锁”的撬开形成了对比,引人深思。

【写作训练】

运用一件物品作为线索是记叙文常见的方法,请你也试试写一篇用具体的物品作为线索的记叙文。题目自拟,600字左右。

【思路点拨】

人们的工作劳动对象和工作劳动的结果常常离不开物品,比如巧手的母亲做的可口的饭菜,俭朴的父亲总是骑着那辆旧自行车。生活中人们也常常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具体的事物中,比如珍藏回忆的一张照片,老师窗前默默吐香的米兰等。这样的物品就可以作为我们写作时的线索。作为线索的物品要在文中反复出现,可以在故事情节中出现,也可以成为人物的一个特定标志,伴随着人物的出现而出现。如《粽子里的乡愁》以“包粽子--吃粽子--送粽子”为线索,粽子贯穿故事的整个情节。而在电影《佐罗》里总有一个黑色的面具伴随着佐罗每一次英雄行为出现,这个面具增添了英雄的传奇色彩,成了佐罗的标志。

名家美文

我的母亲

丰子恺

我的母亲坐在我家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是母亲的老位子。从我小时候直到她逝世前数个月,母亲空下来总是坐在这把椅子上,这是很不舒服的一个座位:母亲坐的椅子,背后凌空。八仙椅子是木造的,坐板和靠背成九十度角,靠背只是疏疏的几根木条,其高只及母亲的肩膀。母亲坐着没处搁头,很不安稳。这椅子的里面就是通过退堂的门。退堂就是灶间。母亲坐在椅子上向里面顾,可以看见灶头。风从里面吹出来的时候,烟灰和油气都吹在母亲身上,很不卫生。堂前隔着三尺阔的一条天井便是墙门。墙外面是我们的染坊店。母亲坐在椅子里向外面望,可以看见杂沓往来的顾客,听到沸反盈天的市井声,很不清静。但我的母亲一向坐在我家老屋西北角里的这样不安稳,不便利,不卫生,不清静的一只八仙椅子上,眼睛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我九岁的时候,父亲遗下了母亲和我们姐弟六人,薄田数亩和染坊店一间而逝世。我家内外一切责任全都归母亲负担。此后她坐在那椅子上的时间愈加多了。工人们常来坐在里面的凳子上,同母亲谈家事;店伙计们常来坐在外面的椅子上,同母亲谈店事;父亲的朋友和亲戚邻人常来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同母亲交涉或应酬。我从学堂里放假回家,又照例走向西北角里的椅子边,同母亲讨个铜板。有时这四班人同时来到,使得母亲招架不住,于是她用了眼睛的严肃的光辉来命令,警戒,或交涉;同时又用了口角的慈爱的笑容来劝勉,抚爱,或应酬。当时的我惯了这种光景,以为母亲是天生坐在这只椅子上的,而且天生有四班人向她缠绕不清的。

我十七岁离开母亲,到远方求学。临行的时候,母亲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戒告我待人接物求学立身的大道;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关照我起居饮食一切的细事。她给我准备学费,她给我置备行李,她给我制一罐猪油炒米粉,放在我的网篮里,她给我做一个小线板,上面插两只引线放在我的箱子里,然后送我出门。放假归来的时候,我一进门,就望见母亲坐在西北角的八仙椅子上。她欢迎我归家,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她探询我的学业,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晚上她亲自上灶,烧些我所爱吃的菜蔬给我吃,灯下她详询我的学校生活,加以勉励,教训,或责备。

我廿二岁毕业后,赴远方服务,不克依居母亲膝下,唯假期归省。每次归家,依然看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她像贤主一般招待我,又像良师一般教训我。

我三十岁时,弃职归家,读书著述奉母。母亲还是每天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只是她的头发已由灰白渐渐转成银白了。

我三十三岁时,母亲逝世。我家老屋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从此不再有我的母亲坐着了。然而我每逢看见这只椅子的时候,脑际一定浮出母亲的坐像--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她是我的母亲,同时又是我的父亲。她以一身任严父兼慈母之职而训诲我抚养我,我从呱呱坠地的时候直到三十三岁,不,直到现在。陶渊明诗云:“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我也犯这个毛病:我曾经全部接受了母亲的慈爱,但不会全部接受她的训诲。所以现在我每次想象中瞻望母亲的坐像,对于她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觉得十分感谢,对于她眼睛里的严肃的光辉,觉得十分恐惧。这光辉每次给我以深刻的警惕和有力的勉励。

(节选自百花文艺出版社《丰子恺散文集》一书)

【阅读手记】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从“我”小时侯写到母亲去世,以“我”的成长为线索。但文中母亲的形象--“坐在我家老屋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在每一段中反复出现,因此,人物的特征也是文章的线索。时间线索使得文章条理清晰,人物形象的线索使得文章中心突出,在形象的反复强化中,母亲的勤劳坚忍和宽严相济如雕刻般一次次加深,变得格外鲜明。那么,这两条线索哪一条是更主要的呢?记叙文以写人记事为主,文章写了母亲的种种琐碎的小事,最终是为了写母亲的性格,因此,母亲那“坐在八仙椅子上,严肃的眼神,带笑的口角”的形象是本文的主要线索,时间则是副线。

佳作示例

有个地方叫天堂

祝玛

没有真正的天堂,所谓天堂,只是人们的梦幻所停留的地方。

第一次遇见天堂,是在我不满一岁的时候。摇篮中依稀听见了一曲优美婉转的钢琴曲:一个人,用亲切的气息,向一个婴儿,描绘着仙境一般的梦幻。我睁大了眼睛,停止哭闹,伸出双手,似乎要抓住那美妙的音符。虽然我抓不住,但它们已经刻在了我的脑海里,那个如天堂般美好的地方,也留在了我的心里。后来,我渐渐长大,在度过了六年无忧无虑的时光后,我又漫步到了音乐殿堂的门口,在钢琴老师的家中,我再一次听见了那动人心弦的乐曲,我终于知道,它叫《月光奏鸣曲》。老师曾问过我:“听了这首曲子,你看到了什么?”我毫不思索地回答:“我看到了天堂!”是的,那的确是天堂!幽幽的音乐在身边轻轻回荡,黑白键上跳出来的音符,轻盈而圆润,如春雨般滴滴撒入我的心房,也轻轻地拨动着我的心弦,它们无论滴在哪里,都会发出清脆的回声。美妙的旋律,犹如春风般无微不至,缓缓地吹动颤抖着的野花,青草在轻轻地向我吐出新芽。一只只彩色的蝴蝶,美丽地飞舞,盘旋,落在一朵又一朵不知名的金色小花上,最后,都停在了一个正在演奏《月光曲》的金发男孩的肩上,微微扇动着……

有一次,我和家里人谈起贝多芬。

“他为什么那么穷?”我的眼里满含着困惑与不平。

“因为那时的音乐不值钱。”**的回答无奈又黯然。

这时,我的耳边响起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那如暴风雨一般的旋律,和贝多芬对现实的不屈反抗,使我情不自禁发出一句怒吼:“不!钱会烂掉,而音乐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在音乐的流淌声中,我们家狭小的屋子变得无比宽阔,没有了墙壁,可以看到最遥远的风景。音乐像一个平和的天使,在我们的前方,翩翩飞行。在它的指引下,我们走到了那个美丽的天堂……

(作者系浙江省衢州书院中学学生)

【评析】

小作者把音乐带来的美好感受比喻成天堂,文章从幼儿时第一次听到音乐的感受,写到长大后学习钢琴,在音乐中徜徉,再写到为音乐家鸣不平,最后写心灵在音乐中升华。文章以对音乐的感受和热爱为线索,写了对音乐的理解逐步加深。

写作百宝箱

难道线索在叙事性作品中,只起着构成情节的作用吗?不一定。如鲁迅的《祝福》这篇小说,是以“我”的见闻当线索的。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祥林嫂,小说的基本情节是围绕着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展开的。小说用倒叙的手法,先写“我”见到了已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同她进行了关于“灵魂”的谈话,又写第二天听到了祥林嫂已悲惨死去的消息,交代了故事的结局。然后又追忆了“我”“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片断”,叙述祥林嫂如何来到鲁家,又如何被婆婆抢走卖给贺老六做妻子;后来贺老六病死,儿子被狼叼去,她又如何再到鲁家帮工,以及祭祖时四婶不让她上手;她听了柳妈的话捐门槛,捐门槛仍旧无济于事,精神上

受到极大摧残等等。整个故事情节从头到尾都是用“我的见闻”这个线索贯穿起来的。这篇小说除了写了上述的基本情节之外,在第一自然段写了“我”和鲁四老爷见面的情形,第二自然段介绍了鲁镇年终“祝福”的习俗,还在开头和结尾描绘了景物。这对于展开情节,塑造人物,表现主题当然是有重要作用的。但是,它们都不是情节的组成部分,而是作者为展开情节而铺设的特定环境,是非情节因素。这些非情节因素,也是以“我的见闻”为线索贯穿起来的。

可见,在某些包含着非情节因素的叙事性作品中,线索不仅贯穿于整个情节的发展过程中,也贯穿于非情节因素中,还能把情节因素和非情节因素连缀在一起,起着结构全文的作用。

--董兆杰·《线索浅见》

【写作训练】

请将下面的一则日记改写成一篇内容具体,主题明确的作文,要求选用合适的线索,并为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600字左右。

2007年10月12日星期五

今天我很高兴,我参加了学校演讲比赛,得到了一等奖。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参加演讲。刚走进教室,我很紧张,后来一点点克服了紧张的心理。在这次比赛中我学会了战胜自己,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我也感谢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

【思路点拨】

材料中可以提炼的主题有:成功就是战胜自己;每个人都需要鼓励;人生在一个个“第一次”中超越,等等。根据不同的主题,确定不同的线索,比如以自己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比赛的经过为线索或者以脑海中回旋的一句鼓励自己的话为线索等等。可以结合自己平时参加过的比赛经历,发挥想象,充实材料,按照线索来组织材料。

下载初中起步作文十六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起步作文十六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起步作文十六讲6范文大全

    起步作文十六讲6:过渡,文章的桥梁 知识点透视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毛泽东气势恢弘的诗句讴歌了“桥”的作用,使“天堑”变得畅通无阻。文章亦如此,也需要架设“桥梁”,......

    初中作文起步讲解

    文题展示】 1、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种叫依米的小花,忍耐六年的漫长岁月才开花,而花期却只有两天。两天过后,连花带径一起枯萎,香消玉损。 由于气候干旱,土地贫瘠,更何况这种小花只......

    英语教学十六讲范文合集

    一、英语教师的素质1)心理素质 2) 语言素质 3) 文化素质 4) 理论素质 5) 驾驭教材的素质 6) 教学实践素质 7) 教育技术素质 8) 科研素 二、语言学习理论:I、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作文起步

    作文起步,从观察入手 ————课题小结 四年级教研组 马传莲 经过一年多来的实验与研究。“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指导策略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经再次问卷调查与考核,学生作文......

    起步作文1讲:主题 文章的灵魂

    起步作文十六讲1:主题 文章的灵魂知识点透视主题,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心思想。主题在文章中的作用,就好比是人的灵魂,军队的统帅,主宰着全篇,是写好文章十分重要的因素。生活中如......

    起步作文教学策略

    起步作文教学策略内容提要: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始阶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段的作文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当前三年级学生习作主要问题有:1、缺乏浓厚的兴趣。2、害怕作文,有......

    三年级起步作文

    浅谈三年级起步作文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时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

    三年级起步作文

    三年级起步作文学生对人物的描写:观察动作观察模拟对话场景观察神态等各个方面一步步对学生进行训练不求快但求理解的准确描写的细致 。观察身边季节的变化留心观察学校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