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庐中学“讲学稿”教学改革探索与启示论文
[摘要]
江苏省深水县东庐中学“讲学稿”教学改革实验历时十年,在基础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回顾“讲学稿”教学改革的历史背景,反思“讲学稿”教学改革的探索历程,可以看到,学校发展不是由外界直接赋予的,更多的是靠内在发展。基于学校的教学改革是实现学棱内在发展的一条比较理想、也比较现实的路径。
[关键词]
教学改革;学枝发罹;东庐中学;“讲学稿”
在全国众多农村学校中,江苏省溧水县东庐中学(以下简称“东庐中学”)坚定办好农村教育信念,自觉进行学校层面“讲学稿”教学改革,想方设法扩大自身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国基础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十年的改革不仅促进了学校的发展,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回顾“讲学稿”教学改革的历史背景,反思“讲学稿”教学改革的探索历程,对深化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实践基础教育科学发展,特别是对正确处理教学改革与学校发展的关系、扩大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等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讲学稿”教学改革的背景
十年前,东庐中学与所有薄弱的农村初中一样,师资水平弱,硬件设备差,危房多,教室少,加之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质量总是不尽如人意,一度成为教育规划调整方案初步确定的待撤并学校。1999年8月,东庐中学新的领导班子成立。针对学校状况新任校长陈康金提出了“以人为本,教学合一”的口号,拉开了“讲学稿”教学改革的序幕,开始了依托于学校并为学校发展的教学改革尝试,积极探索农村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寻求农村初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
观念的更新和手段的调整带来了教学质量的大幅提高,学生中考成绩迅速跻身于全县全市前列,基本实现了“无辍学,学校学区内学生100%进入学校:无外流现象,彻底改变了以往好学生外流到城区学校上学的状况;无快慢班,学校严格执行平行分班;无不开课程;无加班加点,不赶进度,不违规补课;不买教辅书,不用练习册”等“六无(不)”目标。凭借“讲学稿”教学改革的鲜明特色,东庐中学被评定为江苏省示范初中,并先后获得“南京市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括动先进学校”“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全国优质品牌学校”“国家级教育改革特色学校”“首批全国德育工作重点示范基地校”等重要荣誉,成为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的典型。
二、“讲学稿”教学改革的探索历程
“讲学稿”是东庐中学一个非常本土化的创造。是学校“以人为本、教学合一”改革的核心,它的成功是东庐中学陈康金校长及其团队在不断探索、试验、总结、反思、改进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而成的。
(一)“集体备课制”和“师徒结对制”的实施
集体备课是培训教师特别是培训青年教师的有效途径,也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校本教研的主要方式之一。东庐中学为了推行“集体备课制”,经历了从“倡导”集体备课到“规范”集体备课的过程,从“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到“三定一有”(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有记录),再发展到“三定一有三统一”(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有记录、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测试),周期较长,过程完备,环环相扣,虽然看起来复杂甚至繁琐,但是务实、有效、能够操作、可以实现。它摒弃了传统集体备课的形式主义,将“集体备课”落到了实处,实现了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的有机统一。
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方面,年轻者为徒弟、年长者为师傅的“师徒结对制”是实践中人们比较看好的一种方式,但这种一对一的传统“师徒结对”形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为改变这一状况。东庐中学从集体备课制度建设人手,将“一对一”“包办式”的“师徒结对”改变为“多师多徒”的“师徒结队”,注重集体考核,克服了原有方式的弊端。
(二)自编“同步练习、单元测试卷”的教学尝试
现实中,家长和学生都特别在意考试分数。东庐中学的教师和领导不仅要给学生想要的分数,更要给学生“不仅不缩水、反而会增值”的分数。十年前,东庐中学的教师教学以参考资料为依据、以标准答案为准绳,这样省却了教师和学生“爬山涉水”的思考过程,教师和学生能“轻松”地到达答案的彼岸,但其结果是师生负担越减越重。更为重要的是,省去思考过程的教学究竟还有什么价值?为解决这一问题,东庐中学于1998年开始全校教师进行自编“同步练习”和“单元测试卷”的尝试。正是这次尝试,让教师们丢掉了思想的包袱,确信自己不仅有编写资料的能力,而且编写的资料更有针对性,更符合东庐中学的学生实际。
(三)运用“导学卡”提高学生预习效果的教学探索
当我们把思考的重心立足于课堂教学时,并不意味着对课前与课后学生学习的忽视和放任。如果把“同步练习”和“单元测试卷”的教学尝试看成课后的巩固学习资料,那么,东庐中学“导学卡”的应用和探索旨在有效地落实课前学生预习,从而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的放矢做好实实在在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搞好预习,东庐中学尝试使用过“预习卡”“自读卡”“问题卡”“学案导学卡”等“卡片预习”自主学习形式,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前预习,带着问题走进教室,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把学生的“不待老师教,自己能自学”的自主性学习变成了可操作的程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学习品质得到了锻炼,学习过程和方法得到了优化,学生自我探究的问题意识得到了强化,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学会了学习,同时也变得更加热爱学习。(四)“目标教学”和“统一教案、师生共用”的教学实验
1996年,目标教学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很大反响。为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东庐中学的数学组、化学组首先进行了目标教学实验,他们在边学习边实践中逐渐确立了目标教学和团结合作意识,这为日后的改革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当时,东庐中学教师的整体层次并不高,但毕竟还有业务能力稍胜一筹的教师,于是,学校选择数学学科开始同一年级“统一教案,师生共用(教案导学稿)”教学实验,让业务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先主备教案,再集体讨论,然后全组教师共同使用,同时将这种教师使用的教案略加变动,让学生也有一份。后来在化学组中也进行了“统一教案、师生共用”实验,并逐渐转化为“学案导学稿”和“讲学稿”。一段时间后发现,两个学科的整体教学成绩明显提高了,两个组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了,教师之间教学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了。在1999年中考中,东庐中学试行“讲学稿”的两门学科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成绩。这极大地增强了东庐中学在各门学科中推行“教学合一”改革措施的信心。在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东庐中学提出了初中教学“讲学稿”备课模式改革研究,从数学组、化学组逐步推广到语文、英语、物理、政治组等,并同时进行“讲学稿”的定位、研制、使用等专题研讨。于是,“教学合一,师生共用”的“讲学稿”正式出台了。
三、“讲学稿”教学改革的启示
回顾东庐中学“讲学稿”教学改革的历史背景与探索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学校的发展在根本上是一种内在的行为,它不能从外界被赐予,至少不能从外界直接地被赐予。这是东庐中学“讲学稿”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内在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
发展是一个内在的过程,即发展更多地依赖于社会内部各种关系的协调和重建,更多地依赖于本地区人们的创造性智慧。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学校,认识学校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不能取代的重要价值,认识学校是最终为学生发展服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专业化机构,更是落实国家教育政策、教师个人革新寻求支持的得力组织和中流砥柱。为此,依赖学校首先还需要着力培育实现学校变革发展的内在力量。这个高水平的内在力量(教学研究集体)不可能外生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或教研室、教研员,也不能全指望高等学校教育研究机构和一些教学专家,而是只能由学校内部自己产生,自力更生,通过校本教研,使全体教师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过程中逐渐成长。
发展是一个内在的过程,这意味着学校发展需要源于或者形成自己的内在发展需求、发展动机和动力机制。在这里,学校发展的内在需求以学校发展目标的形式集中表达和呈现,它建立在学校相关人员对自己学校的发展历史、现状、环境、问题、文化背景、社会要求、发展可能等全面、深刻、综合认识的基础上,是自我认识和探究的产物,并非由上级领导、文件所规定。与这一发展需求相联系,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指学校不同于社会、政治、经济和其他社会活动的独特目的与任务,它直面生命、通过生命、为了生命,把教育中具体人的健康、主动发展作为自身伟大而特殊的事业。而不能仅以满足其他领域对教育的要求,或以满足领导、社会的要求,去换取某些外在于教育本身之物。更为重要的是,在发展需求、发展动力的基础上,学校发展还必须建立起基于学校、依靠内在力量的“调查研究、分析策划、实践行动、反思重建”的学校内在发展机制,一个不同于外部力量推动学校发展的机制。当然,强调内在动力机制的建立,并非以此代替或否定外在动力机制的存在与作用,而是要改变原来学校中忽略内在动力机制的形成。因而带来被动“应式”办学的盛行。况且,即使推动学校发展的外在因素存在,也要通过内在动力机制的启动,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发展是一个内在的过程,在根本上还是源于人发展的内源性质——人的发展主要是内在发展、主动发展、自主发展。内在发展所力图强调的是“一个人。(只能)通过他的所作所为……通过作出他的决定,通过增进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以及为什么做这些事情的理解力,通过增加他们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通过他自己全方位地参与他所生活于其中的社区生活而获得发展”。具体说来,内在发展是一种着重追求以知识的鉴赏力、判断力与批判力为标志的发展;而外在发展是一种以追求知识的记忆、掌握、理解与应用为标志的发展。也正是学生和教师的内在发展,构成了学校内在发展的应有之意。当然,要真正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内在发展,还必须以一定数量、丰富多彩、学生及教师亲历亲为的教育教学活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为凭借和依赖。而学校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学习和教学是学生和教师的根本任务和角色责任。当前学校不能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所有问题,但学校可以在推进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合作、积极探究学习,注重教学三维目标统一,改进满堂灌、题海战术、频繁考试等教育教学方法,重视发展性、过程性、人文性评价等方面,依然有大量可为的教学改革空间。相对而言,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教学实践存在问题更多,因而也更需要改革,发展的空间也相应更大。东庐中学“讲学稿”教学改革及其促进学校发展的实际效果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发展是一个内在的过程,也是一种综合性的、自主的、可持续的、由下而上的过程。要实现上述发展,我们不仅需要直面实践中的问题,更需要开展本土化的行动,并在行动中创生本土的教学理论。东庐中学“讲学稿”教学改革就是这样一个本土的创造,其核心价值在于充分体现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方向,在于全校教工不断探索农村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探索出了一条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的教改新路,形成了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育教学方式,营造了和谐向上的育人氛围,构建了以校本教研为中心,教学、教研、培训三位一体的教师专业提升体系,既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也减轻了学生由过重作业带来的身心负担,引起了学校生活的深刻变化,不仅使学校成为教师发展的沃土,更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可以这么说,东庐中学能够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完全得力于他们基于学校的“讲学稿”教学改革,也正是依赖于学校、落实于学校,“讲学稿”教学改革才取得了如此实效。它启示我们,课程与教学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须依赖于学校、落实于学校;而学校要实现内在发展,则又必须依赖于课程与教学改革、借助于课程与教学改革,于是,学校内在发展与基于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便成为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和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37-238.[2]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38-339.[3]张天宝.试论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J].教育科学,1999(2):9-12.
第二篇:东庐中学讲学稿教学模式
东庐中学讲学稿教学模式
教学程序:
先按年级分学科分课时分解给各个科任教师进行备课,然后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在查好想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并有学科带头人把关定稿,形成讲学稿。在上课前一天发给学生,学生按讲学稿的要求,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尽可能完成讲学稿所列练习题,老师收阅后(有时学生分三个小组由组长进行批阅并把整理情况上报给任课教师),课堂上学生展示讲学稿完成情况。师生集思广益,教师点拨,解疑释惑,突破难点,归纳规律,进一步纠错并完成讲学稿全部内容,对学生掌握的内容老师不再讲。学生存好讲学稿以备复习之用。激励保障措施:
采取周考、月考制度,所考内容全部出自讲学稿,促使学生重视讲学稿内容,熟练掌握讲学稿知识,保证让能学会学的学生考出好成绩。对成绩突出的学生电话通报给家长,让家长来鼓励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从而调动家长参与学生管理的积极性;对全县进行的统考按校分名次对教师进行激励,保证教师的积极性。但奖励的原则是先集体后个人,促使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打团体仗意识很强。
各学科讲学稿内容涉及: 主要是教学目的、重难点、析解、对概念的理解、知识准备、联系、相关链接、拓展、归纳小结等。数学科每天一张纸,语文、英语每天半张纸,其他学科按需发放。讲学稿的特点:
“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课,优化学案,师生共同”。“教学全一”。发挥集体优势,资源共享。一人主备,集体协作,达到节约费用,以稿为主共同分享,以稿为纲全力把握,以稿为本诱导习作。
没有作业本,没有备课本,减少许多的常规检查环节,教师通力准备、研究、完善、丰富讲稿,拉近教师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关系,增强了合作意识。
讲学稿的构成:
东庐中学语文“讲学稿”由以下四个板块组成: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法指导、学习过程。
“学习目标”与“学习重难点”部分力图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融合,注重研究教材、研究学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学法指导”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文本方法的明示,即指导学生采用有效、灵活、多样的方法去阅读文本,达成目标,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学习过程”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拓展延伸•巩固。“课前预习•导学”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自查字典、工具书或其它资料解决字词的音、形、义,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等,夯实双基;同时提出一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读课文,感知内容及作者情感、态度等;另外,留出空白,鼓励学生注意语言知识的积累,写下自己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中讨论解决。
“课堂学习•研讨”部分主要是根据文章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两个方面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堂组织教学来解决问题,以达成“讲学稿”上所设定的学习目标。
“拓展延伸•巩固”部分主要是针对课堂学习研讨的内容来设计一些课内重要语段和与课文有较大联系的课外文章阅读题,引导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自主地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
第三篇:观摩东庐中学讲学稿的体会
观摩东庐中学讲学稿的体会
潘振伟 321200 浙江省武义第一中学
10月15日,在县继续教育中心的组织下,我们有幸参加了全县第三届名师名校长南京名师培训班的学习。在师训科的带领下,我与培训班的同仁们进行了为期五天的短期培训。时间虽短,但梅岭中学课堂教学 “四变三结合”的模式使我们茅塞顿开,宜兴中学“两类结构教学法”课堂模式使我们倍感亲切。而洋思中学课堂观摩使我们身临其境,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教学更是让人耳目一新。在这里我仅想对东庐中学讲学稿的认识实践谈点个人感想。
东庐中学,一所普通的乡镇初中,一帮普通不过的乡镇教师,一批乡镇的乡下学生,为什么能够一举成为名校,成为全国学习的典范?说白了,“讲学稿”就是东庐中学成功的看家本领。
什么是讲学稿,“讲学稿”就是我们教案与学案的结合。我们可以理解为:①它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设计的,既是学生的学案,又是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就是通过“讲学稿”这个载体有机结合的。②“讲学稿”就是让学生尝试自学。它既是学生的练习册。也是学校考试命题的依据。讲学稿能够保证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有效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③“讲学稿”的教学活动打破了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实现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使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地学习过程得到了优化。④“讲学稿”的使用培养了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使教研武义师训专投稿《观摩东庐中学讲学稿的体会》
潘振伟
第1 页 由个人的静态行为变成了团队的动态合作,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是我国教育改革成功的旗帜,也是值得我们教师借鉴学习的成功经验。我曾想,只有把讲学稿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无愧于我的南京之行。
回校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自己的课堂教学效仿“讲学稿”整理成若干问题,其教学内容涵盖相关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设计顺序渐进、丝丝相扣,梯度明显,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设计突出学习方法的导引和解题思路的分析,把培养学生的学科思想和解决问题能力最大效度的体现出来。在课堂研讨上尽力腾出更多时间,鼓励学生多提问题,让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每堂课都有实质性的收获。短暂的二个月的教学实践表明,效仿讲学稿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品质得到了优化,学习在绩也得到了相应提高。
如果你有在自己课堂教学偿试 “讲学稿”的欲望,不妨登录东庐中学的网站学习“讲学稿”的精髓。南京培训之行结束了,留给我更多的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留给我更多的是对教学岗位踏实的努力。
感谢了,给我学习机会的继续教育中心!感谢了,给我领队的师训科领导老师们!感谢了,与我同行培训的名师名校长们!
武义师训专投稿《观摩东庐中学讲学稿的体会》
潘振伟
第2 页
第四篇:东庐中学教学合一“讲学稿” 课堂教学模式
东庐中学教学合一“讲学稿” 课堂教学模式
------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一、东庐“讲学稿”的内涵界定
《中国教师报》的评论: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一个实践智慧的标本
“讲学稿”无疑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实践智慧的创造,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本土化”的标本。正如天津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敏勤所说:“我们多年来苦苦探索的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在‘讲学稿’中得到了体现,在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点拨中得到了落实。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的奥妙所在。”
东庐中学“讲学稿”的成功经验再次向我们表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师资等各方面条件很差的情况下,找到了一条科学有效的教学和管理方法,充分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东庐中学的教学质量能在短时间内有大面积提高,并不是所有教师突然提高了水平,关键是学生动了起来,教师的教学能量得到了充分释放。
“讲学稿”是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充分整合后的校本课程,是“教学合一”的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产物。
(三)东庐“讲学稿”的研制过程
寒暑假备课:寒暑假老师各人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二方面把握知识体系; 主备教师备课:教研组长会同备课组长开学初确定主备教师和审核人;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讲学稿”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
备课组备课:组长初审“讲学稿”后至少提前二天将“讲学稿”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由备课组长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讲学稿”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再由备课组长
课前备课: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发至学生,任课教师对“讲学稿”再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在上课前教师必须抽批部分“讲学稿”(多少视情况而定),了解学情,再次进行备课,即课前备课;
课后备课:第二天师生共用“讲学稿”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讲学稿”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这是一个不断打磨,不断提升的过程,经验得以积累,教训和问题便成了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则在“讲学稿”相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学习心得等。
(四)东庐“讲学稿”的设计要求 1.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开放性: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民主性:师生可共同参与;实践性:让学生在做中学。2.总体要求:首先是“讲学稿”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第二,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第三,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第四,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第五,“讲学稿”要区别于教案和讲义,不能把 “讲学稿”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第六,大体上说 “讲学稿”的编写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 “讲学稿”都应该有各自不同的特色,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3.学生使用“讲学稿”的要求:
(1)拿到讲学稿后根据其内容认真进行课本的预习。所有的同学必须要解决讲学稿中基础题部分,然后可以做提高题,碰到生疏的难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课堂学习时要适当作些方法、规律等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在讲学稿的空白处要写上学后记。
(3)要求学生每隔一定时间后,将各科讲学稿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4.教师使用讲学稿的要求:
(1)原则上不允许再布置课外作业。
(2)用“讲学稿”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教学中拓展学生的思维。
(3)用“讲学稿”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到:“四精四必”(四精指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四必指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以“精”保证“必”,用必促使“精”(4)用“讲学稿”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必须提高三个能力:提高备课中的“厨师”能力;提高课堂上的“公关”能力;提高教学中的“导演”能力。
(5)用“讲学稿”教学需要处理好“三个结合”,把握好“三个要”。
以精提高教学效率,以必提高教学质量。学生主要负担在作业上,关键是作业量的控制,教师要能真正做到四精四必,也就解决了有效教学的问题。
精选:精选教学方法、内容、习题、例题、提出的问题,落实在集体备课上;精讲:学生可自学的不讲、让学生自己理解的问题可不讲、不要满堂灌,落实在启发解惑上;精练:减少板演,课上多练、集体训练、人人动脑、人人动手,落实在以练助讲的课堂教学上;精批:通过精批发现出学生共性的错误,及时弥补教学中不足之处,落实在全批全改,统计分析,及时反馈,讲评辅导上。
“四必”是对精批的高效落实。以“精”来提高质量,以“必”来调控负担,贵在“精”字,重在“必”字,功在课外,利在课内。
5.处理好“三个结合”:一是紧扣教材与课外拓展相结合;二是紧扣“讲学稿”与课堂有机生成相结合;三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
6.把握好“三个要”:要具有针对性,更要注重导学性、探究性、发散性;要坚持实用性,更要追求开放性、实践性、创新性;要重视提高学生的现实成绩,更要关注其态度、方法和能力,着力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品质。
(五)东庐“讲学稿”的使用价值
1、形成了“讲学稿”为载体的教育教学特色.2、构建了教学、教研、培训三位一体体系.3、构建了和谐发展的坚实基础.运用“讲学稿”的教学活动打破了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以“讲学稿”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桥”,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这种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体系。
(六)“东庐讲学稿”的运用要点
1.设计好讲学稿是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活动实施的前提。“讲学稿”的编写要将着力点放到学生上去,处理好三个关系:个体与集体;预设与生成;统一要求与灵活多样。
2.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活动实施的关键。检测评价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我们认为:在学校生活的各种人际关系中,居首位的是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只有形成民主平等的关系,才能可望实现教学相长。美国罗杰斯的“人际关系”理论、前苏联的“合作教育学”,都把师生关系提到办学水平的高度来认识。事实也证明,从某种意义上讲,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尤其是在中学,师生关系融洽,就能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3.提高校本培训的有效性是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活动实施的保证。4.坚持以新课改思想为引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不断地实践、反思、创新是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活动实施的活力所在。我们对“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十反思=成长;学校发展的公式:历史十反思=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公式:现状十批判=建设;人在反思中走向成长,事业在批判中走向建设”的认识是深刻的。
5.营造和谐的氛围、建立人本教研文化是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活动实施的重点和难点。
(1)一让教师少一点搞科研的顾虑,多一点自信。①我们努力打破教科研神秘感。②我们赋予了教师三种权利:自主购书的权利;随时借阅教育期刊和上网查寻资料的权利;自己组织教科研活动的权利。让教师拥有充足的研究时间和空间。③我们建立了“校长室决策调控、相关专家咨询指导、教导处具体负责、教研组备课组落实、教师群体开展实施”的校本教研工作运行机制和以备课组为中心的“学校领导与备课组”的校本教研两级管理方式;④我们倡导平等对话,建立了师生间、教师间、管理者与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制度;⑤我们注重通过激励性评价,帮助教师树立自信,建立了促进教师协作共进、全面发展的考核评价制度,形成了较为宽松的教科研心理环境。
(2)二给教师多一点人文关怀,少一点求全责备。①我们追求“合融教育”,锻造合群、合作、合享的团队,倡导无形约束、有效劳动,崇尚“至博至淳”,着力培养学识广博、气质淳厚、可持续发展的师生。②我们努力把简单的平凡的事做好。③我们努力营造人的幸福感。即一对话;二学习;三反思;四引导;五减压。
第五篇:东庐中学七年级语文讲学稿系列
东庐中学七年级语文讲学稿系列
东庐中学七年级语文(下)语文讲学稿
课题:口技课型:讲读执笔:周祥云
审核:简恩勇向志燕时间:2009/4/10
教学目标:
1、掌握“会”“凑”“乳”“舒”“名”等文言实词的意思。
2、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了解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技艺。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区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借助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yì语()惊觉欠伸()倾侧()夫叱()未几()中间().....
意少舒()夫hōu声起()几欲先走()yè屋许许声()()...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会宾客大宴()()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京中有善口技者()施八尺屏障()满座寂然()...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众妙毕备()以为妙绝()....
两股战战()()...
3、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
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① 表示突然发生
② 表示同时发生
③ 表示相继发生
④ 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
⑤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4、翻译句子:(出示问题卡)
①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
②满堂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③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5、文中还有那些词句的意思不清楚的,请做上记号,并摘抄下来。艺术并不超越大自然,不过会
使大自然更美化。——塞万提斯
二、学习研讨
1、导入。
2、交流预习。
3、阅读研讨。
(1)口技艺人表演了哪几个场面?画出文中描摹声响的语句,并说说声响的特点。
(2)找出文章描写听众反应的语句,思考这些描述有什么作用?
(3)文章为何在开头、结尾皆清楚地交代了道具?
三、巩固延伸
(一)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艺术并不超越大自然,不过会
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1、表演者摹拟深夜中一户四口的情景,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12、与“宾客意少舒”中“舒”的意思相同的是()
A、心情舒畅B、动作舒缓C、舒筋活血
13、与“不能名其一处”中“名”意思相同的是()
A、莫可名状B、至理名言C、有名无实
14、选文第三段对声音的描写的特点是()
A、声音由小到大B、声音由远到近
C、声音由内到外D、声音由单一到混合15、翻译下列句子:
⑴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⑵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⑶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16、按要求摘出原句:
对声音作概括描写的句子:文中议论的句子:
17、将选文第三段划分层次,并简要说明理由。
18、作者在选文第一段中怎样表现口技之“善”的?
19、你认为口技人的表演“妙”在何处?艺术并不超越大自然,不过会
(二)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遂询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独不言尺寸。其人怪之。成衣者曰:“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伛,需前短而后长。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性之急者宜衣短,性之缓者宜衣长。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问耶!”
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不论男女衣裳,要如杜少陵诗所谓“稳称身”者,实难其人焉。
20、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
⑴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匹帛:)
⑵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伛(慵:)(伛:)
⑶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仄:)
⑷性之缓者宜衣长(缓者:)
⑸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蓄:)(觊觎:)
21、翻译句子:
⑴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
⑵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
⑶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
22、这是一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23、文章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举例说明。艺术并不超越大自然,不过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