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内蒙古电网建设的意见_百度(精)

时间:2019-05-15 10:11: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内蒙古电网建设的意见_百度(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内蒙古电网建设的意见_百度(精)》。

第一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内蒙古电网建设的意见_百度(精)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内蒙古电网建设的意见(内政发〔2009〕12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各旗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各有关企业: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快内蒙古电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自治区工业经济竞争力,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2009年至2010年内蒙古电网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机遇,坚持电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和适度超前的原则,坚持市场负荷导向,坚持投资效益优先要求,统筹考虑内蒙古电网现状、电力市场需求和负荷发展趋势,统筹考虑电网规模、结构、安全与效益的关系,着重解决当前重点地区、重点项目发展问题,着重解决电网功能完善问题和电力外送问题,区分轻重缓急,科学制定电网投资项目,科学实施电网建设计划,加快建设坚强的内蒙古电网,更好地满足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二)发展目标。

加快电网建设步伐,完善电网各项功能,提高电网服务水平。到2010年内蒙古电网形成“一网两区”的电网结构,即由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内蒙古电力公司)统一管理的电网内,形成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两个相互独立的电网。西部地区形成“三横四纵、四出口”500千伏电网结构,与华北电网形成统一整体;东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地区建成统一的500千伏主网架,实现与东北电网强直强交联网。各盟市供电网络结构进一步加强,城市和农村牧区各级供电网络不断完善。

(三)主要任务。

1.加快内蒙古电网中西部地区外送电通道建设。2010年前,内蒙古电网中西部地区规划新建宁格尔-河北南部第三通道和桑根达莱-唐山第四通道,将内蒙古电网中西部地区外送电能力提高到1000万千瓦,使现有火电装机和今后两年投产的风电、火电装机的电力外送。

2.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地区建成统一的500千伏主网架,实现与东北电网强直强交联网。启动建设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地区500千伏主干网网架,实现与东北电网500千伏电压等级的联络。形成满洲里-海拉尔-扎兰屯和海拉尔-阿尔山-乌兰浩特的双回路500千伏结构,通过伊敏-辽宁一回直流、伊敏-冯屯、扎兰屯-冯屯和乌兰浩特-白城六回交流500千

伏线路与东北电网相联,满足地区新投产533万千瓦机组并网和外送电力的需求。

3.加强内蒙古电网中西部地区500千伏主干网架建设,满足各供电区之间电力交换和外送通道汇集电源的要求。安排建设临河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永旗汗二回线路工程和布日都-宁格尔线路工程,形成完整的“三横四纵”电网结构,扩大500千伏电网覆盖范围。加强网架结构、提高供电能力和安全稳定运行水平,提高电网由西至东送电能力,满足中西部第三、第四通道建成后内蒙古电网外送电1000万千瓦的需求。乌海等负荷中心实现500千伏环网供电,大部分500千伏变电站实现双主变运行,满足中西部各盟市新增负荷的及时接入和可靠供电。

4.优化负荷中心220千伏电网结构,适时解开500/220千伏电磁环网。包头市、乌海市、乌兰察布市等已基本形成500千伏主干供电网架的地区,要按照打开500/220千伏电磁环网的要求,制定科学的解环方案,合理安排220千伏电网优化和改造项目,提高地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和供电能力,确保负荷中心的可靠供电。

5.紧密结合自治区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确保重点工业项目和工业园区的供电。对符合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政策的重点工业项目和工业园区要坚决保证供电,在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方面满足企业发展要求,推动自治区工业化进程 的不断深入。

6.加快城市电网建设,重点加大对涉及民生的城市中低压配电网络的建设与改造投资。城市电网建设与城市发展统一协调,提高各级城市电网的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加强城市电网主网架建设,尽快形成220千伏双环网架,实现5 00/220千伏间电磁环网解环运行。加快中低压城市配电网更新改造,尽快形成“手拉手”环路供电或双电源供电。增加城市中心区变电站布点,着力解决供电瓶颈问题,提高供电可靠性。推广应用节能技术,逐步淘汰高耗能和陈旧设备,提高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水平,逐步实现电网运行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管理。

7.大力建设完善农村牧区各级电网,提高农村牧区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和技术装备水平。积极采取多种技术手段,解决边远地区的无电户用电问题。加大农村排灌供电设施改造力度,服务现代农业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8.加强电网技术改造,提高电网抵御事故能力。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为目标,针对自治区微地理、微气象特点,开展大规模技术改造升级,积极应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提高输变电设备抵御自然灾害和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四)投资规模。

2009年和2010年,内蒙古电力公司电网建设计划投资共计200亿元以上。一是根据电网供电负荷的增长、新增电源装机的接入和外送电力增加的实际需要,按照完善电网功能,提高供电能力,满足负荷用电、新增机组并网和汇集电力外送的迫切要求,安排投资118亿元。二是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扩大内需、加快基础产业建设的要求,按照提高电网抵御事故能力,增加城市各级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完善

提升农村牧区电网装备水平的建设方向,安排投资82亿元。三是配合国家电网公司、华北电网公司做好境内电网建设工作。

按照上述工作重点,2009年内蒙古电网计划安排临河北输变电工程、灰腾梁输变电工程等中西部500千伏主网架加强完善项目,安排海拉尔至满洲里输变电工程、海拉尔至阿尔山输变电工程和阿尔山至乌兰浩特输变电工程等蒙东地区500千伏主网架启动建设项目,安排吉兰太等500千伏变电站扩建项目,安排城市电网建设改造项目、农村牧区电网建设改造项目和电气化铁路供电项目。全年安排建设投资1 00亿元,其中安排城市电网建设改造项目41亿元、农网建设改造项目12亿元;新建500千伏变电站7座,变电容量8 25万千伏安,线路长度1534公里。

2010年,内蒙古电网建设投资100亿元,其中安排城市电网建设改造项目40亿元、农网建设改造项目10亿元;规

划新建 500 千伏变电站 3 座,变电容量 225 万千伏安,线路 长度 1216 公里。

二、加强内蒙古电网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发展。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电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 属地管理的原则,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负责的电网建设 项目协调机构,明确领导责任,制定有力措施对所属区域内 电网建设项目要定期组织会议协调规划和建设有关事宜。要 把电网规划纳入到本地区发展规划体系,实现电网发展规划 与其他规划同步有机衔接。地方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 强与电力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及时协调解决电网建设中出 现的具体问题。

(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增强电网发展能力。为保证今明两年 200 亿元电网投资规模,自治区将加大 对内蒙古电网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主要是通过争取国债资 金等方式,逐年加大资本金投入比例。地方各级政府、各有 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内蒙古电力公司解决电网项目融资问题,确保电网建设顺利开展。各金融机构要加大支持力度,保证 电网建设资金融资需求。内蒙古电力公司要强化自身管理,进一步提高赢利能力和投资能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水平。

(三)坚持科学规划原则,加快电网前期工作。要充分考虑自治区电网发展能力薄弱的实际,充分考虑

近期投资需求与长远市场发展的关系,区分轻重缓急,科学 论证、稳步推进,并适时调整电网发展规划。自治区发展改 革委、经委、国资委等有关部门,要与内蒙古电力公司共同 成立自治区电网建设重点项目审查小组,逐一审查 2009 年 至 2010 年电网建设项目。要进一步提高电网科学规划和建 设管理水平,实现规模、安全、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加快技 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压缩高压线路走廊,优化变电站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地方各级政府以及环保、国土资源、林 业、建设、规划、水利、文物等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自治 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依照有关规定优先为电网建设项目 办理相关手续。对 500 千伏和 220 千伏电网建设工程用地指 标,要按自治区重点工程有关政策优先保证。内蒙古电力公 司要按照电网项目核准制的要求,加快申报核准规划项目进 度。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要加快电网项目立项核准和转报工 作。

(四)推动与东北电网联网,加快呼伦贝尔市、兴安盟 地区电网建设。积极协调国家电网公司、东北电网公司等单位,推进呼 伦贝尔市、兴安盟电网与东北电网的联网工作。将呼伦贝尔 市、兴安盟 500 千伏电网规划纳入到东北电网总体规划中,尽快安排开展 500 千伏电网项目的规划前期工作,确保年内 开工建设。参照蒙西地区模式,由内蒙古电力公司建设呼伦

贝尔市、兴安盟内部 500 千伏电网网架,由东北电网公司建 设 500 千伏联网通道。

(五)开辟电网外送通道,拓展电网发展空间。全力开拓区外电力市场,开辟外送通道,解决电网内大 量装机盈余和风电送出问题。积极协调国家发展改革委、国 家电网公司等部门和单位,大力开拓山东以及华东其他地区 和华中地区电力市场,并及时启动宁格尔-河北南部和桑根 达莱-唐山的内蒙古电网第三、第四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增 强网对网外送能力。

(六)创造良好建设环境,确保电网建设任务圆满完成。要站在讲大局的高度,加大对电网建设项目的支持力 度。各盟市、旗县要对电力设施布局规划中所确定的变电站 建设用地和线路走廊予以保护,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要 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涉及电网建设 工程政策的落实工作。要着眼于电网建设的战略意义和公共 利益,在依法保障当地群众正当权益的同时,立足大局,着 眼长远,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地方各级政府、各有关部 门不得在国家规定的收费政策外,以任何借口收取

审批、审 查、管理、配套、勘查、勘测等费用,简化输变电工程开工 手续,减轻工程费用负担。要进一步加大电力设施保护力度,严厉打击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电力建 设和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九年二月十日 发布部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 日 发布日期:2009 年 02 月 10(地方法规 实施日期:2009 年 02 月 10 日

第二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内蒙古邮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

【发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发布文号】内政办字〔2005〕397号 【发布日期】2005-12-20 【生效日期】2005-12-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内蒙古邮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邮政系统服务“三农”工

作意见的通知

(内政办字〔2005〕397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内蒙古邮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邮政系统服务“三农”工作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邮政系统服务“三 农”工作的意见

(内蒙古邮政局 二○○五年十二月五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做好农牧业、农村牧区和农牧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发挥邮政行业优势和业务特点,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意见》(中发〔2005〕1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区邮政系统服务“三农”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邮政系统服务“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

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意见》要求,从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农村牧区小康社会的高度,切实重视和支持邮政系统开展直接为农牧民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相关业务,把加强邮政系统服务“三农”工作,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各项政策和措施落实到位。

我区邮政系统拥有遍及城乡的服务网点,有贴近农村牧区、方便农牧民的行业特点和优势,是一条直接为“三农”工作服务的重要渠道。邮政部门要加快网点建设,完善邮政服务“三农”的网络,积极开展农资配送和针对农村牧区的便民服务,拓宽农牧民生产生活资料的流通渠道,切实提高服务效率,确保服务质量,方便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二、加强协作,切实推进邮政系统服务“三农”工作

(一)加快农村牧区邮政“三农”服务网点建设。各级人民政府在制订“三农”工作的整体规划时,应将邮政网点建设纳入规划,并在资金、政策上给予支持,特别是旗县、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要将邮政局(所)建设纳入城镇建设和改造整体规划,支持邮政部门在中心城镇和嘎查村开办服务机构,并在选址、用地等方面给予支持。各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应指导、帮助嘎查村设立和完善信报接转点,有条件的嘎查村、社区应结合建设村民书报阅览室设置信报箱和阅报栏,维护和保障好农牧民的通信用邮权利,推进农村牧区基层文化建设。

(二)支持邮政部门开展农资配送和农牧业科普服务工作。邮政系统要发挥行业优势,积极参与农村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有助于农牧业发展的农资连锁配送业务,为农牧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农牧民群众购买生产和生活用品提供方便快捷的通道,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贴近农村牧区、方便农牧民、适应农时的农牧业科普宣传推介活动,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各级农牧业、质监部门要积极支持邮政部门开展农资连锁配送服务工作,对符合条件的要依法给予从事农资配送服务的经营资质,并对邮政服务“三农”工作进行政策及技术方面的指导。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大力支持邮政系统开展连锁配送种子、化肥、饲料、农药等农牧业生产资料和日用消费品的经营活动,并依法办理相关经营手续。商务部门要支持邮政系统参与“万村千乡”工程建设。税务部门要按照政策规定对邮政服务“三农”给予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支持。

(三)统筹利用邮政金融工具,支持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多年来,邮政储蓄和汇兑业务为农牧民群众理财致富和劳务资金回流农村牧区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农村牧区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的一支重要力量。当前,一要发挥邮政汇兑点多面广的优势,从提高农村牧区网点联网率、规范邮政汇兑业务处理、保证及时全额兑付以及做好售后服务等方面提升农村牧区汇兑业务的服务质量,确保农村牧区各类资金回流渠道畅通,为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服务。二要积极创造条件,改善邮政储蓄机构的各项基础条件,进一步完善邮政储蓄机构的服务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探索支持“三农”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服务方式。要积极争取更多的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牧区,支持农村牧区经济建设。三要积极拓展农村牧区代理业务市场,开办“三农”保险业务,完善农村牧区社会保险体系。加强与各类保险公司的保险兼业代理,利用旗县及苏木乡镇邮政代理保险网点,大力发展养老险、健康险、家财险、农牧业种养险等险种,为促进农村牧区社会保障事业发挥积极作用。

(四)充分利用邮政报刊发行渠道,繁荣农村牧区文化生活。邮政是我区农村牧区报刊发行的主要渠道,是农牧民群众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获取科技致富信息以及农村牧区中小学生订阅书报刊的重要渠道,也是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重要载体。邮政部门具有网络优势和国家赋予的出版物经营资质,文化出版部门要统筹好邮政系统与新华书店、教育、农牧业科技等部门和单位的业务协作关系,发挥各自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共同推动中小学教科书、报刊和农牧业科普图书下乡工作。一要积极参与农村牧区中小学免费教科书的发行工作,减少流通环节,减轻农牧民负担。中小学教材、教辅材料的发行要按照《出版管理条例》规定办理。二要依托“三农”服务点,开展以服务“三农”为主题的书报刊流动销售活动。三要改进农村牧区投递服务,扩大农村牧区报刊发行,丰富农村牧区文化生活。

(五)充分利用邮政网点,积极开展各种便民服务。邮政部门开办了以代办、代收、代付为主的各类代理业务,各有关部门要利用这一平台,支持邮政部门在广大农村牧区开展更多的便民服务业务。一是邮政部门可与农电部门协商,利用邮政的众多网点和收费平台,在农村牧区推行邮政网点代收电费服务业务。邮政部门可与各旗县财政部门协商,通过邮政网点代理发放农村牧区中小学教师工资。二是利用邮政网点开办面向农村牧区的火车票订送业务。要在农牧民工进城务工和返乡高峰期,方便农牧民购票,有效解决农牧民买票难的问题。三是公安部门要加强与邮政速递部门的合作,为农牧民和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办理居民身份证等速递服务。计生部门要利用邮政储蓄和邮政电子汇兑业务平台和网点资源,做好在全区范围内代理发放农村牧区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工作。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市区村庄改造建设的意见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市区村庄改造建设的意见

济政发„2009‟31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拉动投资、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决策部署,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意见》(鲁政发„2009‟1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快市区范围内村庄改造建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拉动投资、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为主线,以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为总要求,坚持政府统筹、科学规划、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快市区村庄改造建设步伐,改善农村居民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推动现代化新城区和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指导原则。

1.政府统筹,市场运作。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统筹规划,统筹资源,统筹资金,整合捆绑使用各项扶持“三农”资金和政策。同时,充分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作用,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

2.市区联动,以区为主。市、区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调推进村庄改造建设工作。强化区级政府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坚持试点先行,确保改造效果。

3.引导发展,全面转型。市区村庄改造建设要充分考虑产业优化布局与结构调整,通过改造建设构筑发展优势。要协调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环境建设,完善配套制度,实现物质形态、经济结构、组织形态的全方位转变。

(三)目标任务。从2009年起,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确定的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村庄的集中改造建设任务;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市区范围内宜改造村庄的改造建设任务和危房改造任务。

二、重点推进方式

(四)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村庄改造建设推进方式。以节约集约用地,实施社区化改造建设为重点,按照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镇村体系规划和专项规划等合理确定片区划分和定点。

1.特定区域改造建设。因城市发展和重点工程建设需要,涉及特定区域内村庄的改造建设,由市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征地,按上级要求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统一组织实施。

2.整合片区改造建设。利用就近整合、整体捆绑或项目搭配等方式,集约利用土地,优化功能配臵,组团式、规模化推进集中连片改造。

3.单个村庄改造建设。符合规划要求的村庄经批准可以单独改造建设,单村改造建设形成的社区规模不宜少于800户。

(五)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村庄改造建设推进方式。以改善居住条件和环境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先规划后建设,区分轻重缓急,充分尊重民意,成熟一批,推进一批。

1.小城镇集聚。乡镇(办事处)驻地的改造建设在乡镇(办事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选址,结合小城镇发展,编制修建性详规,集约用地,美化环境,鼓励建设多层、小高层,限制低层,合理确定迁建计划,吸纳周边村庄和有条件的农户向小城镇集聚。

2.中心村集居。编制中心村建设规划,合理确定中心村的人口、用地规模和村庄建设用地范围;尊重农民意愿,体现农民需求,凸现地域特色。按照大带小、强带弱、中心村带周边村的原则,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分批实施,有序推进,优先构筑基础设施框架,优先策划实施中心村的改造建设,搬迁合并空心村、弱小村、偏远村,引导农户到中心村购房建房。

3.住房改建(造)。规划保留的村、近期不具备整体改造建设和迁建条件的村,以农户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为重点,积极采取措施支持农户改善住房条件,扶持经济困难户进行危房改造。对于规划撤并村,除危房改造外,停止改建、新建住宅。

三、拆迁安臵和用地政策

(六)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安臵。实施改造建设村庄拆迁安臵对象为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住宅安臵采用以下方式:按用地标准安臵的,用于住宅建设的土地(以下简称居住用地)按人均30平方米核定;按建筑面积标准安臵的,按人均建筑面积40平方米核定;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的村庄还可按经批准的村庄规划进行控制。用于生产生活保障的土地(以下简称保障用地)按人均25平方米核定。以上具体实施办法参照市统一征用土地的有关规定执行。

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实施整体改造建设的村庄,按用地标准安臵的,可以人均居住用地和保障用地之和计算,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总数的5%预留机动用地;按建筑面积标准安臵的,可预留同样比例的安臵房建筑面积和保障用地。上述预留机动用地(建筑面积)由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用于安臵相关人员和纳入生活保障用途。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改造用地原则上都要征为国有。居住和保障用地采取划拨方式供地,核发《国有土地使用证》。保障用地的用途要有益于村庄改造建设后村民的长期生活保障。一般情况下,完成改造建设后的村庄不得再申请新的用地。

(七)非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安臵。长期在本村居住的非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住户,经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同意,可与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一并安臵,解决方式为自购安臵房,价格可享受高于成本价、低于市场价的优惠,不享受安臵保障政策。

(八)村庄改造与房地产开发项目捆绑建设。村庄改造建设可与经营性用地上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捆绑,整体实施招拍挂。村民安臵房建设应作为招拍挂供地的必要附加条件之一,有条件的还可将保障用地上的建筑一并纳入招拍挂供地的附加条件。捆绑建设必须先安臵后开发。资金周转困难的,经批准,土地出让总价款和房地产开发部分的城市建设综合配套费可分期缴纳。已出让地块不能按期建设的,经批准可以顺延一定期限。

通过招拍挂确定的开发商可以先期介入,参与土地整理,加快项目推进;经营性用地具备分宗条件的,可以统一规划,按功能和布局合理划分地块,确定规划条件后单独出让。

(九)用足用好建设用地指标有偿使用政策。适用“建设用地臵换”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项目,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市国土资源部门每年须安排一定用地指标,确保重大项目运作和用地周转。有用地需求意向的单位可采取预付启动资金的方式,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建设用地指标有偿使用后的收益归村集体。对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除国家规定用途外,其余部分返还指标来源地政府,用于农村住房及基础设施建设。

(十)加强农村宅基地建房管理。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乡镇驻地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和已列入近期改造建设计划的村庄原则上不再审批宅基地;上述范围外的宅基地用地由所在区政府按照规定标准审批。现有宅基地的住房建设纳入统一管理,先报批后建设。规划保留以及短期内不具备整体改造建设和迁建条件的村庄,按照村庄建设规划,对符合条件的住户严格按程序审批宅基地,同时核定建筑面积。

四、资金支持和规费减免

(十一)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市财政设立市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与省以奖代补资金合并,对如期完成改造建设任务的区,采取以奖代补方式予以奖励。奖励资金专项用于村庄改造建设,根据各区改造规划和计划先行预拨40%,按照改造进度可拨付至80%,年终根据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核算(具体管理使用办法另行制定)。市、区融资平台可设立周转资金,专项用于农村住房重大项目启动。

区财政要根据村庄改造建设任务设立专项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启动和正常运转。对困难户的危房改造出台具体帮扶政策和措施,原则上特困户危房改造资金由区财政全额承担;一般困难户危房改造,视情给予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支持。

(十二)采取多渠道融资方式。各区可组建专门投融资开发建设公司或利用原有的融资平台,作为村庄改造建设的投融资建设主体,以项目资产和预期收益为担保质押融资。鼓励采用合作、参股、集资、冠名等多种形式融资,允许积极探索,将拟臵换的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抵押贷款。利用原有融资平台的要确保主要业务为村庄改造建设项目运作,不得因历史负债影响建设。

(十三)多方整合建设资金。村庄改造建设中土地出让金平均纯收益的20%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和部分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统筹用于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城市维护建设税每年新增部分主要用于村镇规划编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各项支农资金和项目要最大限度地与村庄改造建设结合,优先倾斜村庄整合和向小城镇集聚等项目。

村庄改造建设中的经营性用地依法征为国有出让后,土地出让总价款的60%先行拨付到负责项目的区政府,用于被征地村庄的土地补偿、拆迁补偿、安臵补助等土地出让成本;政府土地纯收益部分的50%拨付给相关区政府,专项用于平衡村庄改造建设项目。

(十四)减免相关规费。村庄改造建设中符合拆迁安臵标准的安臵房和保障用地上的建筑,参照市物价局、财政局《关于公布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棚户区改造拆迁安臵房建设首批免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目录的通知》(济价房字„2008‟111号),免收相关费用。经营性收费按相关标准下限收取。

(十五)引导农户到社区和乡镇驻地购房建房。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规划保留和短期不宜迁建村庄的农户到社区和乡镇驻地定居,将宅基地交还村集体、注销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书并自行拆除地上物的,可按宅基地面积予以适当补贴鼓励。补贴标准一般为每平方米300—500元,具体由所在区政府确定,有关费用可从市奖励资金中列支。

五、规范规划建设管理

(十六)明确责任主体。区政府是村庄改造建设的组织主体、运作主体和重大项目实施主体,负责编制规划计划、总体策划、项目报批、融资建设、督促指导、具体项目的自求平衡和区域项目的总体平衡,落实市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工作部署等。乡镇政府(含街道办事处,下同)为一般项目的实施主体,负责总体策划、计划落实、组织实施、自求平衡等。村委会在区、乡镇政府的指导下负责做好本村的相关具体工作。

(十七)加强项目策划。村庄整体改造项目须先策划后实施。对社区化改造建设、向小城镇集聚等重大、重点建设项目,区政府负责直接组织编制总体策划方案,对建设成本、拆迁安臵、资金保障、集约用地、设计标准、建设时序、自求平衡等情况进行认真分析,作出可行性结论。对一般性项目,由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在区政府指导下,编制好总体策划方案。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所有项目和向小城镇集聚项目的总体策划方案,经所在区政府完成初审后,按程序报市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一般项目的总体策划方案,经乡镇政府审查通过后,报区政府审批。审批过程要组织有关部门会审和对重要内容进行论证把关。主城区规划范围内的村居改造符合棚户区改造要求的,经市旧城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可按棚户区改造实施。

(十八)加强规划管理。村庄整体改造建设实行统一规划。中心城区、乡镇驻地及省级开发区规划建设范围内的村庄不再编制建设规划,村庄建设的规划管理由市规划局负责。上述范围以外的村庄须编制建设规划并报市政府审批,具体建设项目由市规划局委托区、乡镇管理(委托管理办法由市规划局制定)。

(十九)严格规划设计。整合式推进的村庄改造项目,提倡建设高层、小高层,适当提高容积率,降低建筑密度。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设计,配套教育、文体、商业、医疗等设施;涉及历史文化名城、名泉保护、环境保护的项目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单村改造项目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设计,确保规划、建设和配套标准不降低。

(二十)分类分期实施。重大建设项目可总体策划,分期实施,分别立项,分类供地。原则上村民安臵和生活保障项目先行单独立项建设,为土地整理复垦和其他建设创造条件。村庄整合类项目可以政府融资平台、开发企业、乡镇政府或村委会等名义立项,条件成熟时再进行产权分割。市有关部门要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规范、从简办理各项手续。

(二十一)分类处臵违章建筑。对历史形成的违章建筑,区别情况,分类处理。《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对旧村(居)改造在建违规违法工程进行处理的意见》(济政发„2005‟31号)之前形成的违章建筑,一时难以作出明确处理意见的,可暂时搁臵,不影响村庄改造建设,待条件成熟时处理。已经或可以作出明确处理意见的,按处理意见办理。济政发„2005‟31号文件之后形成的违章建筑,按文件精神和有关执法部门意见处理。凡积极配合处理的,处理期间原则上不影响村庄整体改造建设。

六、加强组织领导

(二十二)高度重视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村庄改造建设和危房改造是拉动投资、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我市继全运会场馆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后又一次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行动,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认识,抢抓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做细做实。各区要抽调得力人员组成专门工作班子,科学编制规划和实施计划,加快改造建设步伐。

(二十三)高标准做好农村住房规划建设工作。村民安臵房作为村庄改造建设的核心和根本工作,要优先谋划、优先立项、优先建设。要按照“节能、实用、环保、美观、舒适、抗震”的原则,严格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设计,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避免短期内二次改造。要充分考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保证让人民群众住得上、住得好、住得起。

(二十四)协调推进配套制度完善。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改造建设要同步实现村民变市民、村委会变居委会、农村集体经济变城市混合经济等转变,社区组织、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覆盖要同步跟进。市相关部门要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

(二十五)密切配合全力做好村庄改造建设工作。村庄改造建设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级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履行职责,积极配合,密切协作,认真负责地解决遇到的各类问题。凡总体策划方案已获通过的项目,要简化程序,挂牌督办,提高效率。村民安臵和生活保障项目,要开通绿色通道,特事特办,限期办结。涉及多个部门的难点问题,市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协调解决。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规范城区旧村(居)改造工作的意见》(济发„2005‟20号)批准的旧村(居)改造建设项目可参照本意见执行:已有实质性进展的,可继续按原策划方案实施,经批准可与本意见规定的政策对接;未有实质性进展的,可按本意见重新编制策划方案后报批实施。批准生效的总体策划方案1年内无实质性进展的,视为自动失效,再次启动需重新报批。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执行,以往政策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各县(市)可参照执行。

济南市人民政府 二OO九年八月十七日

第四篇: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

2005-9-1 0:0【大 中 小】【我要纠错】

发文单位:青岛市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05-9-1

执行日期:2005-9-1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2号)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把青岛建设成为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的目标,坚持政府引导、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服务于民,着力营造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广电子商务应用,把青岛建设成为配套设施全面、政策法规健全、服务特色鲜明的区域电子商务中心城市之一。

(二)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建立服务港口物流、外贸、旅游的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推动全市优势产业向纵深发展。具体目标是:

在产业链中居于核心环节的各名牌企业全面开展企业间电子商务应用,通过成熟的电子商务技术,整合上下游关联企业,构成业务协同的全程供应链,实现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的融合与集成;大型零售企业供应链及集团内部均实行电子商务,并开通网上商城;6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和商贸服务企业实现电子商务活动。企业能够运用电子商务平台降低上下游之间的过程管理成本,用集成制造系统共享管理数据,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建立若干个面向广大社会用户,服务奥运,集网上支付、物流配送、身份认证为一体的综合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使普通市民能够享受到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所带来的便利。

中小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30%的中小企业有自己的网站,企业通过网络实现的交易额占总交易额的15%以上,出现若干个以行业为基础的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建立比较完备的电子商务应用政策措施,法制环境比较健全,初步建立结构合理的电子商务人才队伍,使我市成为区域性电子商务交易及支付中心。

二、工作任务

(一)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建设,促进我市重点领域电子商务的发展。充分发挥我市口岸优势,以港口信息资源为依托,建立物流信息及电子商务服务系统,集成码头、海关、船公司、箱站、货主、代理等相关航运单位的信息、数据,建设口岸物流信息平台,提高通关效率,实现青岛口岸物流“一站式服务”。

利用我市名牌企业众多的优势,推动各名牌骨干企业在做好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上,紧紧把握其在产业链中的核心优势,与产业链中的其他企业广泛开展企业间电子商务应用,实现上下游企业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的融合与集成。

选择100家不同行业的试点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在此基础上,评选全市十佳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单位,推动试点企业的企业网站由宣传展示型向商务型转变,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商务服务,逐步实现企业商务活动电子化。通过以点带面,带动全市各企业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建成若干个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二)实施中小企业上网工程,推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全面开展。在积极开展示范工程的同时,引导广大中小企业上网,使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快捷、准确地获取市场、技术、金融、人才以及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信息。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网上招商、网上产品交易会的运行机制,鼓励、组织各类企业积极参展,集中宣传展示我市中小企业的名牌、名企、名品以及我市的经济实力和产业优势,帮助中小企业产品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

(三)积极推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为相关行业和消费者提供电子商务服务。积极引导、支持、推进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重点是面向中小企业的行业性电子商务平台和面向社会服务的综合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避免在电子商务应用中出现资源浪费、条块分割等现象,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和集约化经营。要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外贸、水产、纺织服装、化工等行业性电子商务平台,对企业实行一站式服务。同时,要积极建设面向社会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为广大社会用户提供网上教育、网上医疗、网上购物、网上社区等服务。力争在2008年前,建设一到两个有影响的能够成为我市信息时代品牌标志的电子商务平台。通过产品、技术、服务的协调发展,形成电子商务各要素良性互动的格局,(四)加强电子商务的硬软支撑环境建设。建设完善、安全、快捷、方便的电子商务在线支付平台,大力推广使用银行卡、网上银行等在线支付工具;进一步完善在线资金清算体系,推动在线支付业务规范化、标准化并与国际接轨。建立健全安全认证体系,规范证书、认证机构管理;整合现有资源,完善安全认证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安全评测中心,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市场监管,规范在线交易行为,保障信息安全。充分利用港口、铁路、公路、民航、邮政、仓储、商业网点等现有物流资源,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与装备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发挥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整合优势,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推动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支持金融企业和第三方机构开展网上银行、在线支付应用服务;探索信用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选择基础较好的在线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用数据的动态采集、处理和交换;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及其支撑体系建设,实现各类产业链在信息平台上的高效互联及价值转化。

进一步加强我市电子商务软环境建设,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为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结合“信用青岛”的建设,通过举办诚信网站联盟等方式,建立电子商务信用认证体系。

(五)加强电子商务人才的使用与培养,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全面加强信息化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信息技术带头人的培养,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电子商务研究、咨询、工程、监理、运营、服务等人才梯队。实施多层次的信息化人才教育培训计划,建立信息化人才培训体系和制度,广泛开展信息技术和信息能力教育宣传普及工作。同时,依托电子商务应用示范企业的资源,借助相关高校的力量,把青岛建成全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基地。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为加强电子商务发展的组织协调,建立由市信息产业局、经贸委、发改委、交委、财政局、工商局、外经贸局、旅游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青岛市电子商务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研究制定全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解决电子商务发展中的有关问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信息产业局。

(二)规范市场发展。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有利时机,抓紧制订我市电子商务管理办法和有关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电子商务市场秩序,保障网上交易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努力创造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法治环境,维护企业和消费者权益。

(三)推动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加强网络化、系统化、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建设,开展电子商务工程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咨询服务、工程监理等服务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统计和评价体系,推动电子商务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四)积极实施电子政务,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加强企业网上纳税、网上年检、网上申报等电子公共服务工作。充分利用网上招商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要不断扩大电子商务应用范围,鼓励政府部门通过互联网进行采购、招商、拍卖及召开视频会议等活动,推动电子商务的普及和深入发展。

(五)加强舆论引导。各有关部门要将宣传电子商务作为一项社会公益性宣传项目,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引导广大企业和消费者充分认识开展电子商务对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的深远意义,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六)加快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有效经验,切实加强本市企业与国内外有关部门和机构的技术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市场融合。对在电子商务发展和应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中介机构以及示范性电子商务项目,市政府将给予一定奖励。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建立电子商务产业风险投资机制,鼓励面向电子商务产业的风险投资,支符合条件的电子商务企业到境外申请上市筹资。通过政策引导,促进我市电子商务在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

二○○五年九月

青岛市人民政府

第五篇: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赣府发[2003]27号

颁布时间:2003-12-8发文单位:江西省人民政府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旅游休闲后花园”建设进程,尽快把旅游业培育

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一)旅游业是解决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点,是吸引外资、展示我省新形象的重要窗口。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 “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定位,明确提出要把江西建设成为沿海发达地区旅游休闲的后花园。加快我省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全面落实“后花园”定位,充分发挥我省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发掘市场潜力和产业潜力,紧紧抓住当前加快开放和发展的有

利时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促进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二)加快旅游业发展要始终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资源整合、体制整合和产业整合,走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打造全国一流精品线路为龙头,整合旅游资源;以公司化、集团化运营为重点,改革旅游体制;以优化产业结构、形成综合优势为目标,发展旅游产业。努力实现全省旅游业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省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全国旅游业的平均增长速度。近几年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要确保20%,力争25%.到2005年,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全省 GDP的10%;到2007年,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12%,真正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到2010年,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15%,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力

争跨入旅游大省的行列。

二、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三)做强旅游城市和提升旅游景区的品位。南昌要充分发挥特大型城市的聚集功能,努力建成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多功能中心旅游区和集观光、度假、商务、会展为一体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九江要发挥临江、滨湖、依山的优势,发掘历史文化积淀,加大城区改造的力度,努力建成对国内外游客有吸引力的花园城市。景德镇要大力弘扬陶瓷文化,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古瓷窑、官窑、中国景德镇陶瓷博物馆等旅游重点项目开发,把景德镇建成名副其实的世界瓷都。赣州要深度发掘客家文化内涵,搞好宋城文化、客家风情与秀丽山水等旅游资源的整合,力争成为赣闽粤边地区最有竞争力的旅游城市。新余、上饶、鹰潭、宜春、萍乡、吉安、抚州等城市要发挥各自的旅游优势和特色,积极开展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创建工作,总体上提升我省的城市旅游水平。按照总体规划、突出特色、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要求,加快旅游景区的建设,把庐山、井冈山、龙虎山、三清山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建成对国内外旅游者有强大吸引力的全国一流景区。

(四)打造三条精品旅游线路,着力构筑四大旅游协作区。高标准建设南昌—九江(庐山)—景德镇—婺源名山名城名村文化游、南昌—井冈山—赣州—瑞金名山名城红色文化游、南昌—龙虎山—龟峰—三清山风景名胜生态文化游等三条旅游线路。按照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要求,高标准完善配套设施,突出特色,丰富内涵,打造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精品线路,带动全省各地旅游线路和产品建设。加强区域间旅游协作与联合,按照区域联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主动对接与融入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市场,加快与周边省市旅游协作区的建设步伐。与安徽联合打造“景婺黄徽文化旅游区”;与福建联合打造“武夷山风景休闲旅游区”;与广

东、福建联合打造“客家文化旅游区”;与湖南、广东联合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区”等。

(五)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营造安全、舒适、有回味的旅游环境。围绕重点旅游区和旅游线路,着力抓好连接主要景区及景区间的公路建设,提高公路等级,改善路面质量,尽快完善全省各主要旅游城市、旅游景区间的旅游公路网络。配套建设好公路沿线休息、餐饮、购物服务区和旅游厕所。加强旅游景区(点)停车场和公共汽车站的建设,建设好进出省和各旅游景区主要通道沿线的景观和旅游标志、交通标志、公共图形标志。随着南昌昌北机场对国际航班开放,开通南昌至日本、韩国、东南亚以及澳门等地的国际和地区航班。增开重点景区到主要客源地的旅游列车,增加票源供应。开发水上旅游交通,增开内河旅游航线。要加快各景区通讯网络、金融服务、供水供电、旅游步道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好护栏等旅游安全设施,加快住宿、饮食、文化、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快捷、方便、安全、舒适的旅游条件。引导旅游饭店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结构调整。加快建设高等级旅游饭店,大力发展青年旅馆、家庭旅馆、汽车旅馆等接待设

施,形成高、中、低档相结合的旅游饭店体系。

(六)搞好旅游餐饮建设,扩大旅游商品产销,加强旅游娱乐建设。抓紧建立旅游餐饮服务标准体系,开发具有江西地方特色的菜肴,在重点旅游城市和景区经营特色赣菜。大力推进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增加旅游创汇创收。积极开发具有我省特色的名、优、特、奇、新产品,逐步建立旅游工艺品系列和旅游食品系列生产基地。各重点旅游城市要加强对商品市场的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建立旅游购物中心或旅游商品市场,在全省逐步形成规范的旅游商品销售网络。开发富有江西特色、体现民俗风情、游客参与性强的娱乐项目,提高旅游娱

乐消费比重。

(七)办好重大旅游节事活动。各地要根据本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资源现状、产业特点,采取省市联办,与国家有关部委合办、或与兄弟省市联动等形式,组织开发系列的节事旅游。进一步提升旅游的文化品味,力争办成一些全国有影响的旅游精品节事活动。

(八)加大国内、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的开拓力度。以“长珠闽”和沿京九线、浙赣线、沿长江带为重点,开拓国内客源市场,加强与周边省市的协作,形成开放、联动的旅游客源网络。继续巩固和大力拓展港、澳、台、东南亚和日本等传统国际市场,积极开发韩国和欧美、澳

新等新兴市场。加大对境外和国外客源市场的宣传促销力度,不断提高江西旅游的知名度。

(九)加快旅游业信息化建设。完善全省旅游信息网络,各市、县、区旅游部门及主要旅游景区实现联网,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网

上咨询和预订服务。旅游、统计部门要适应旅游发展新形势,建立旅游业发展统计监测体系,搞好旅游统计。

三、进一步完善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机制

(十)进一步扩大我省旅游业的对外开放。加快我省旅游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引进符合国际规则的旅游运营机制、领先技术和高层次管理人才;降低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旅游行业的门槛,进一步放开旅游投资领域和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车船公司等经营领域;进一步简化出入境手续和旅游购物通关检验手续;对从事国际旅游业务的旅游企业促销人员,可根据业务需要实行一次审批、一年内多次出入境有效的办法。着力搞好招商引资工作,高起点做好旅游项目的前期工作,以优势项目为载体,吸引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大财团参与我省旅游资

源的综合开发,尽快形成大开放、大市场、大旅游的发展格局。

(十一)加快组建旅游企业集团。通过联合、兼并、收购或股份制改造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组建旅行社集团、旅游饭店集团、旅游车船集团等专业性集团公司。在此基础上,加快组建以资本为纽带的全省旅游集团,实现跨区域、跨行业发展和网络化、集团化经营。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加快旅行社改革开放步伐,切实推进股权多元化,鼓励支持民营、外资企业参股、控股国有旅行社,吸引国内

外知名旅行社到我省开办分支机构,参与我省国有旅行社的改组改造,用两年的时间全面完成国有旅行社改制。

(十二)加快主要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步伐。按照有利于资源保护,永续利用;有利于统一规划,总体开发;有利于依法行政,加强管理;有利于树立整体形象,发挥规模效应的原则,理顺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以公司化运作方式,推进旅游景区转换经营机制,发展以资本为纽带的跨区域旅游集团。按照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与项目特许经营权三权分离的原则,以特许、转让、承包等方式,依法对景区经

营项目实行公开招投标,加快景区的开发与建设。以公司化运作的方式,推进旅游景区转换经营管理机制。

四、强化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十三)进一步加强领导。省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加强协同配合,支持旅游业做大做强。旅游行政管理

部门要履行好行业主管职能,加强对全省旅游业的综合协调、监督检查和指导服务。

(十四)落实好对旅游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从2004年起对全省旅游星级饭店、餐饮和商贸行业用电价格在现行商业电价基础上适当下调(具体办法另行下达)。旅游星级饭店实行与工业企业同等的用水价格。扶持旅游汽车运输企业发展,加快车辆更新,提高车辆档次,经省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旅游定点汽车,在 2010年年底前免征客运附加费。旅游项目用地,可以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省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省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全省旅游推介、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导向性投入、旅游人才培训及

规划编制等方面。省直旅游企业上缴的所得税地方分成部分全额安排支出预算,用于支持旅游业的发展。

(十五)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整合省内各高等院校旅游教育资源,改进旅游院校的专业设置,支持旅游院校的建设,加大培养中高级旅游经营管理人才、服务人才和熟练技工的力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旅游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协调和业务指导,有计划地选送旅游优秀年轻管理人员到高校或国内外旅游机构培训。

(十六)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公安、工商、物价、质量技术监督、环保等部门要加强对旅游业的执法监督,健全旅游业执法和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着力解决购物欺诈、超范围经营、非法经营旅行社业务、驾导人员私拿回扣索要小费,景区脏乱差、服务质量不高,旅

游行业不正当竞争等突出问题,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创造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

(十七)加强环境保护和管理,强化安全防范体系建设。加强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坚持保护优先,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特别要注重生态脆弱区、环境敏感区和特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区的保护。要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对旅游运载、游览、娱乐等

设施的安全监督。建立旅游安全预警和紧急救援机制,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

访

2008-12-31 10:52:00【浏览字号选择:大 中 小】 关闭本窗口】【打印该页】【

27日下午,宜春市旅游局局长雷恩奇在宜春市展位前接受了红途网的现场专访。

红途网:请雷局长先给广大网民介绍下宜春的主要景点和资源概况?

雷恩奇:宜春拥有迷人的自然风光,在宜春1.8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点缀着宜春3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其中明月山景区旅游资源特色明显,月亮文化唯美浪漫、富硒温泉和含氡温泉品质一流、禅宗文化源远流长、农耕文化沉淀古朴厚重、自然风光奇美绝伦,是难得的观光休闲度假胜地。另外还有7个国家A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8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国家水利风景区、6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途网:宜春市区风景优美,“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江穿城而过,湖傍山而生,作为旅游管理部门我们是怎样打造出“城区既景区”模式并使之蜚声全国的?

雷恩奇:我们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城市创建工作,促动城市建设发展,目前我市已经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全国畅通工程一等管理水平城市,“五朵金花”相映成辉!二是“打造13579”绿色工程,具体是指:一个目标,三十个游园,五条景观大道,七个公园,九个文化广场。1个目标是指围绕“把宜春建设成中部地区最佳宜居城市”的目标;打造“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城市景观环境;30个游园是指按照“彰

显山水、大小适宜、分布均匀、便民实用”的原则,新建区域性游园22个,对原有的8个游园进行提质改造;5条景观大道是指按照“绿随路建,有路皆绿,绿美结合”原则,建设5条生态良好、景观优美、特种丰富、特色鲜明、清新舒适的景观大道;7个公园是指宜阳公园、雕塑公园,怡心公园,袁州新城公园,滨江公园,袁山公园、秀水公园;9个文化广场是指新建和提质改造集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文化广场9个。

红途网:此次展会宜春做了充分细致的准备,有多种商品获奖并且还获得最佳展位奖,宜春是否把此次展会作为一种加强对外宣传和交流的契机,此次展会将给宜春带来什么样的机遇?

雷恩奇:在本届旅游商品交易会上,我市精心组织了本土旅游企业参展,参展的靖安竹雕、万载根雕、袁州脱胎漆器这些商品得到省领导和专家的好评;高安腐竹、宜丰豆腐乳、袁州黑米酥、靖安椪柑等产品畅销,市民排队争相抢购。通过本次旅游商品交易会,使得我市的旅游产品展现在广大市民的面前,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我市的旅游产品和旅游资源,下一步我们将包装完善好我市的旅游商品,走产业规模化的道路。

谢谢雷局长接受我们的采访!

下载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内蒙古电网建设的意见_百度(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内蒙古电网建设的意见_百度(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