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牛奶杯变成了花瓶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逐渐懂得留意和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
2、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3、体验绘画与手工相结合的活动乐趣。
【活动准备】
教师贴好牛奶杯的作画卡纸,废旧纸张、双面胶、记号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空的牛奶杯,问:小朋友觉得它可以做什么用?再出示被剪成一半的牛奶杯,问小朋友:觉得像什么?先肯定小朋友的各种想法(为课后的作业布置埋下伏笔),再引出今天要做的课题--牛奶杯变花瓶。
二、讲解示范。
分发教师已贴好的牛奶杯的卡纸(中班的孩子贴的是完整的杯形。大班的孩子贴的是杯子的一小部分,由孩子自己把杯子补充完整)和废旧纸张、讲解要补充的地方示范揉纸、撕纸成花以及贴的动作。
三、幼儿操作。
1、请小朋友自己选择喜欢的废旧纸张(旧书、广告宣传单等)揉成团或撕成片后粘在合适的位置,数量和位置由小朋友们自己决定。
2、花朵粘好后,再用记号笔画出花枝、叶子。
3、最后引导小朋友大胆添加合适的背景。
【活动总结】
完成后,分享各组小朋友的作品。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牛奶杯做花瓶,但是牛奶杯还有好多用途呢,请小朋友们回去再想一想,它还可以做什么用呢?可以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做一做,也可以把想法告诉老师......
第二篇:爷爷变成了幽灵教学设计
《爷爷变成了幽灵》教学设计
11小教1班
蔡清清
一、绘本分析
《爷爷变成了幽灵》由金·弗珀兹·艾克松撰文,瑞典最受喜爱的插画家之一爱娃·艾瑞克松绘图。绘本中以亲切温和加上淡淡哀伤的语言描述了一个名叫艾斯本的小男孩如何面对挚爱的爷爷突然离世,而离世的爷爷由于忘了与最亲爱的孙子告别而久久徘徊不肯离去的感人至深的故事。绘本中,艾斯本对爷爷的离世难以释怀,爷爷由于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而变成了幽灵。爷爷与艾斯本共同回忆了爷爷一生的历程,都没有发现到底忘了什么事。直到最后爷爷终于想起来了。“我忘记对你说再见了,我的小艾斯本!”祖孙俩人都哭了,他们相约要想念彼此,可又不用太想。艾斯本终于可以安心的睡觉了。因为他与爷爷做了最后的告别。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又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而已,正如童书作家徐榕所说:“《爷爷变成了幽灵》呈现了难以言表的生离死别,蕴含了对死亡的解释,教给孩子的是面对死亡的态度。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优秀作品。”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且具有了一定的观察力,所以学生对于绘本的图画的观察以及文字的阅读是比较不成问题的。但是,对于绘本中所表达出来的关于如何面对死亡的寓意,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会比较大,需要教师较大力度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阅读活动,大致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清晰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感想。
3、学生体验阅读的快乐,感受爱与亲情,简单了解什么是面对死亡的正确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阅读活动,大致了解故事情节;
仔细观察图画,清晰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感想; 体验阅读的快乐,感受爱与亲情。难点:了解什么是面对死亡的正确态度。
五、教学准备
课件;绘本《爷爷变成了幽灵》
六、教学流程
(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同样的要来阅读一本图画书《爷爷变成了幽灵》。在之前,同学们可以先开动脑筋猜一猜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爷爷为什么会变成幽灵呢?爷爷变成幽灵之后会发生些什么神奇的事呢?爷爷会一直成为幽灵吗?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好奇之心一起走进今天的故事吧!
(二)整体感知
1、认识人物
有一个小男孩名叫艾斯本,他最喜欢的就是爷爷霍尔格了。瞧,这就是小艾斯本和爷爷霍尔格。(ppt呈现)
2、爷爷死了
“可是,他再也没有爷爷了。爷爷死了。他突然倒在大街上,因为心脏病发作。艾斯本伤心极了,趴在桌上,哭个不停。”
“那天晚上,妈妈坐在艾斯本的床头,轻声说:“爷爷去天堂了。”„„“爷爷变成了天使。”
可是,艾斯本怎么也想象不出爷爷变成天使的样子。葬礼上,爸爸告诉艾斯本,爷爷会变成泥土。可是艾斯本怎么也想象不出爷爷变成泥土的样子。
妈妈说爷爷变成了天使,爸爸说爷爷会变成泥土,可是艾斯本一点儿也不相信,他觉得:爷爷既不会变成天使,也不会变成泥土。
同学们,你们觉得呢?(生:爷爷变成幽灵了。师:请同学们接着往下听。)
3、爷爷变成幽灵回来了
这天晚上,爷爷回来了爷爷突然就回来了。„„
“哇塞,爷爷!你真的变成了一个幽灵,这太好玩啦!”艾斯本觉得这太神奇,太不可思议了,可是爷爷却很沮丧,他说:“我本不该在这里„„” „„
“艾斯本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但他很乐意呆在家里。”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生:艾斯本不喜欢上学;艾斯本期待爷爷的的到来„)
4、爷爷忘了什么事,祖孙共寻记忆
„„于是,艾斯本就和爷爷一起去寻找,寻回爷爷忘记的事。他们来到了爷爷过去的家。艾斯本满心期待,爷爷说他想起了很多的事,从小到老的事情,但是都没能想起自己到底忘了什么重要的事情。由于艾斯本晚上都在陪爷爷寻找,所以白天的时候都提不起精神,爸爸妈妈也都没有送他去幼儿园。
5、爷爷和艾斯本的快乐时光
“这天晚上,艾斯本一直在等着爷爷,可是爷爷一直没有来。”„„ “那件事就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是和你有关系的一件事。” 艾斯本想了很多很多关于他和爷爷的一切。
6、爷爷想起来了 到最后,爷爷说,“我想起来了,我想起来我忘记什么事情了”爷爷说着,不再笑了,“我忘记对你说再见了,我的小艾斯本。”爷爷和艾斯本都哭了。„„ 最后爷爷穿过墙壁走了,走进花园,走到了马路上。艾斯本站在窗口挥手。
他目送着爷爷小时在了黑暗中,不见了。“好了。”他舒了一口气,爬到了床上。“我想明天我可以去幼儿园了。” 同学们,艾斯本为什么又可以去上学了呢?
(三)回顾故事
同学们,在故事开始之前,老师给了大家一些问题,现在你们有答案了吗?我们再来看一下问题。(ppt呈现导入时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要同学们开动脑筋猜一猜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那刚才我们已经听完故事了,所以只要我们可以回答下面的问题,今天的这个故事也就大致可以呈现出来了。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下面的问题。再回顾一下今天的故事。
(四)启示
关于故事我们讲完了,大家有什么感受呢?现在是大家的发言时间,大家想好之后可以尽情的说。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感受,都有各自的道理,那接下来,我也来说说我的感受吧。从这个故事中我感受到了感人至深的爱与亲情,爷爷的突然去世让艾斯本伤心至极,爷爷霍尔格因为没有与最亲爱的孙子告别而变成了幽灵,久久徘徊不肯离去。但是当他们互相告别,并且约定想念彼此之后,艾斯本和爷爷都想开了,爷爷开心的走了,艾斯本也可以安心的睡了。所以,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离去的一天,也都会面对身边的人的离去。当我们不得不面对身边的人离开的事实的时候,伤心难过之后我们要更加的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珍惜我们的生活。
2013/11/10
第三篇:《花瓶》教学设计
《花瓶》教学设计 严茂俊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与感受活动,了解瓶子艺术的造型特点及其美化方法。2.技能目标:掌握瓶子对称特点的折剪方法,能较顺利地剪出造型美观、大小适合的瓶子,并能用画或剪贴的方法进行装饰美化。
3.情感目标:通过自主观察和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体验创造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瓶子特点及其艺术魅力和对称剪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注意画稿时纸的开合方向,剪出的瓶子左右粘连并且造型别致、色彩漂亮、图案花纹好看。
课前准备:(学生)各种色彩纸、剪刀、固体胶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瓶子范作、板书材料等
教学过程
1.猜谜导入,引出课题
教师出示一段谜语,让学生猜猜一生活物品——花瓶,由此导入新课。(通过学生猜谜的方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对新课有一定的兴趣,猜出谜语的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后面的课程奠定基础。)2.欣赏花瓶,讲述新课
(1)出示并欣赏花瓶图片,教师讲解花瓶的发展。
从古至今,花瓶出现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了,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青花瓷花瓶。从唐宋时期开始,到元代发展成熟并流行,在明清时期发展到高峰,直到现在,青花瓷花瓶还是随处可见。如今的花瓶不仅在外形上变化更加丰富,而且在图案花纹上也越来越精致,颜色越来越鲜艳,制作的材料也是更加的多样化。(此环节的欣赏花瓶,让学生对花瓶的发展以及各种特征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教师提问,你们平时在哪里见过花瓶?你见过的花瓶都是长什么样子的呢?学生回答……(问这个简单的问题激励学生积极踊跃发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平时要善于观察生活还把学生已有的认知展现出来。)(3)老师还带来了几组花瓶,大家仔细观察下他们的特色。
第一组的花瓶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回答:外形,花纹,图案,颜色等…… 老师小结: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特征之外,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长的都非常的胖。这种花瓶看起来给我们的感觉比较厚重平稳。
第二组相比第一组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都长的瘦。这些瘦花瓶虽然长的不够稳重,但他们看起来比较秀美精致。
第三组又有什么不一样?都长有一对耳朵。这些花瓶外形就更加的特别。(4)大家欣赏了那么多的花瓶图片,那花瓶有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回答:瓶口、瓶颈、瓶肚、瓶底。多媒体同步出示花瓶的结构。(此环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花瓶的外形特征。)3.探究特征,传授技能
(1)课件展示不同造型、不同图案、不同色彩的花瓶。提问:在这么多的花瓶中,你最喜欢哪个花瓶?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指出一个花瓶,你认为这个花瓶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儿?学生回答。找一找这几个花瓶哪里不一样?(色彩、形状、图案等)
(2)看了这些多的图片,这些花瓶同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花瓶的左右外形都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对称。老师小结,几乎所有的花瓶都是对称的,这也是花瓶最大最关键的一个特征,如果花瓶不对称,那左右大小就不一样,最后这个花瓶就是倒了。现在我们对花瓶又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了,那大家想不想自己亲自设计制作一个好看的花瓶吗?
(3)如果我们用彩纸来制作花瓶,我们应该怎么做?步骤是怎样的?首先是做什么?学生回答,先把纸对折,然后再画出花瓶的外形,接着剪出来。课件出示:折——画——剪。提问:剪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教师具体做示范,跟着学生的思路走,故意在开口的地方剪,问学生剪出来后是不是就是一个花瓶呢?怎么会剪破了?应该怎么做?学生回答。现在老师再拿起一张纸重新剪出花瓶的外形并小结,应该在合起来的地方剪,而且是剪半个花瓶,剪的时候要大一点;从上下两边直接剪,这样花瓶就是最大的了,最后展开就是一个完整的大花瓶。
(4)老师这还有很多不同形状的花瓶你们想不想看。老师出示不同形状的花瓶,除了这种花瓶的外形外,老师这里还有其它花瓶的形状。教师出示不同花瓶的外形,这些不同花瓶的外形哪些部位发生了变化?(瓶口、瓶肚、瓶颈、瓶底)如果大家想跟老师这些花瓶不一样,你会在什么部分变的不一样呢?学生回答。老师小结:如果我们要设计出不同造型的花瓶,就可以从它的瓶口、瓶颈、瓶肚、瓶底等进行变化。
(5)外形剪好了,那怎样才能使老师手中的花瓶变的更漂亮呢?学生回答:贴上漂亮的花纹。用哪些图案纹样来装饰这只花瓶呢?学生回答,点线面等。老师具体做示范,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技巧剪贴图案做装饰。
(6)欣赏范作,开拓思维。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其他小朋友制作的花瓶,看看他们是怎么制作各种花瓶并用了哪些图案来装饰。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好看的花纹一般装饰在花瓶的什么部位?学生回答:瓶颈、瓶肚、瓶口、瓶底等,充分运用色彩艳丽,彩纸颜色对比强烈的图案进行装饰。4.创作实践,点评拓展
(1)你们是不是也想动手做了呢?那我们一起先来看看温馨提示里面告诉了我们什么?温馨提示:用对折的方法来设计一个花瓶,并运用点线面的形式装饰花瓶,看谁最有想象力,做出来的花瓶最有个性好看。
(2)展示评价。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在花瓶架上。老师问学生:你认为那个花瓶的形状最好看?谁的装饰最漂亮?这个花瓶哪里最吸引你呢?请学生上台进行点评,老师做总评。
(3)拓展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其实花瓶除了彩纸剪贴制作出来之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其他的材料来制作好看的花瓶。例如用陶泥,用串珠等材料亲自动手制作心中的花瓶,不仅可以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更能装饰和美化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
第四篇:《蛹变成了什么》教学反思
《蛹变成了什么》教学反思田青华 的工作室变成什么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上,我让学生自由的组成4人小组,《蛹变成了什么》教学反思。人员定好之后,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在组内再选出“总指挥”、“解说员”、“音响师”、“记录员”等。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而每个角色又都有各自的任务。“总指挥”的作用就如同平时的小组长一样,去协调组内成员的活动;“解说员”是代表整个小组成员,向全班进行汇报的;“音响师”组织好全组的人员发表意见,并管好小组的纪律,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记录员”要做好实验的记录工作,教学反思《《蛹变成了什么》教学反思》。课上,各小组的成员配合默契,回答问题时妙语连姝。
为什么这样的合作方式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呢?我想最重要的是把合作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他们可以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自由的发挥。《标准》中指出:我们要尊重儿童在科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发展。
科学课没有绝对的“模式”可套用,我们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教材的不同,去精心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把科学探究落到实处,把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教育杂谈变成什么教学反思
第五篇:05-22《设计花瓶》教学设计
第22课 设计花瓶
【教材分析】
本课是3D建模单元第4课,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通过绘制一个图形再直接拉动的方法建一个立体的模型。本课介绍了拉动中的“旋转”操作,通过绘制一个图形的半剖面再通过拉动中的“旋转”操作建一个模型。相对于直接拉动,通过“旋转”操作可以建出更多的造型。本课通过建一个花瓶的模型——先绘制花瓶的半剖面,再使用拉动中的“旋转”工具进行完全拉动,最后使用“壳体”工具进行去壳,学习使用拉动旋转的方法。使用“表面曲线”工具在花瓶的表面上绘制花朵形状进行拉动,装饰花瓶的表面。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体验了3D建模,能够通过直接拉升得到三维模型,感受到了建模软件的“神奇”,也产生了更多的学习需求。本节课将通过拉升旋转的方式设计更多的造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目标与要求】
1.学会拉动旋转和表面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
2.在设计花瓶模型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切身感受3D建模的神奇之处,激发探究学习的兴趣。
3.能够运用拉动中的旋转工具建立更多其他造型的花瓶模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运用拉动中的旋转工具建模。【教学准备】
学生机房、教学课件。【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探究完成学习目标。【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花瓶的图片
师:这是什么?同学们知道花瓶模型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能够使用直接拉动的方法制作出来吗?
师生互动讨论。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使用拉动中的旋转工具建花瓶的模型。(板书:第22课 设计花瓶)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学生上节课的作品,给学生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也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展示后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揭示课题。
二、新授
1.绘制花瓶的半剖面
师:请学生参照书本,使用直线和样条曲线绘制花瓶的半剖面。要求:上直线长50 mm,高180 mm,下直线长30 mm。
学生操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看书按照要求完成半剖面的绘制,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旋转出花瓶 演示旋转出花瓶。
总结板书旋转操作的步骤:(1)单击选中旋转轴,(2)单击选中旋转面,(3)完全拉动。
提示学生在教师演示的过程中仔细观察,思考选中后,轴、面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操作。
师:如何能让花瓶的剖面旋转60度、100度、270度?请小组开展合作探究。小组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拉动中旋转工具的使用是一个组合操作,老师在演示的过程中适时地提醒学生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3.绘制立体花朵
师:如何装饰花瓶呢?可以在花瓶表面进行绘画。师演示使用样条曲线工具画出花朵。
提示学生绘制花朵时线条不能相交或者重合。学生操作。
师:请学生尝试拉动花朵图形。学生尝试操作,师生互动讨论。
师适时提示学生图形上出现点阵时,会与周围其他的面形成关联,不能单独操作。需要将该图形选项设置为“无”。
学生操作。
师展示并评价学生作品。布置学生完成“实践园”。
【设计意图】通过绘制立体花朵,让学生了解在立体模型上进行绘制图形并进行拉动的方法。
三、总结
1.总结
思考:用旋转中的拉伸工具还可以做出什么模型呢? 2.拓展
小小设计师竞赛:设计创意花瓶。师展示并进行评价。
【教案设计:徐婷(南京市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