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们的童年随笔
童年,其实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曾几何时,童年以回忆的方式,重又走进我们的生活。这就像是一座神秘的城堡,我们每个人从城堡里走出,渐行渐远,最终却又渐行渐近。年少的时候,梦想出走,想着诗和远方,像一只被牵着的风筝,总无奈地挣扎;及至人到中年,却又不知不觉地想要回归,甚至渴慕回到童年,像从前一样,远方的风景固然是美丽而新奇的,但没有一种熟悉的味道。
我的童年,也许和你的童年并不相同,但本质上却又是一样的,风景不同而本质相同。我生活在一个有着奇怪土地的地方,宋代名相范仲淹携百工修建的一条捍海大堤横亘南北,分堤东和堤西,堤东临海,水是咸的,土也是咸的;堤西近水,水网密布,水是甜的,土也是甜的。在这片土地上,冬季和春季是鱼鹰捕鱼的好时节,从镇子上远途而来的放鹰人,一个人撑一艘小木船,箭一样在村前村后的小河里穿梭,可谓是黄发垂髫,沾满了河岸,眼睛闪着亮光,盯着鱼鹰和放鹰人,鱼鹰潜下水,人们的目光也跟着钻下水,鱼鹰被捞上船,人们的目光也跟着上了船,那无限的神秘和期待,就在鱼鹰的脖子里,聪明的放鹰人在鱼鹰的脖子上扎一根金黄的稻草,像一根项链,而这并不是为了美观,而是为了勒住鱼鹰的脖子,不让它们把捕食到了鱼吞下肚子。手脚麻利的放鹰人,眼睛比鱼鹰还厉害,哪只鱼鹰捕到了鱼,哪只鱼鹰在偷懒,全在他的视线之下,控制之中。有时候,起了气势,他们似乎和鱼鹰一起兴奋起来,岸上的观望的人也被沸腾起来,放鹰人会大声地喊着我所不懂的号子,就像有些地方在耕牛时喊的牛号,在出海时喊的出海的号子,号子向来是人们在劳作中流传起来的一种特殊的语言,有的甚至近似一种虔诚的神的崇拜。那时候的我们,还是一个小屁孩,啥也不懂,只知道贪玩,不知学业算个什么球,能追着放鹰人一路跑,追出好远,甚至越界到别的村。从日上眉梢,到月上中天。
那是的夏天,没有空调,也没有冰激凌,偶尔会有卖冰棍的,骑着二八杠的自行车,车后座上驮着一只大白木箱,那里面围了一圈棉花胎,可全是宝贝,赤豆的和绿豆的冰棍,最受欢迎,咬上一口,那赤豆或是红豆,柔韧且咯牙,伴随着一股凉气,从嘴舌一直到喉咙,到心。不过,大多数时候,是不舍得咬着吃的,得慢慢的舔着,吮着,不舍得吃得太快,非常希望这个吃的过程长些,更长些。大概,那时候最得意,也是最能显摆的事,就是吃一根老冰棍吧,带豆的,更拽。田地里的各种瓜果,是夏天的伴侣,水瓜,黑皮的,白皮的,甚至在瓜上,都能给不顺眼的伙伴起绰号,仿佛喊一声别人的绰号,吃一口瓜,是那样过瘾。那时候,西瓜不多,还有一种烧瓜,一听名字就不什么喜欢,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谁还听得见去一个烧字,这不是火上加火吗,说起来都热,谁还有心情去吃呢?不过,烧瓜却是凉拌和制作瓜子咸的好东西,不过,这些从本质上有道理的事情,并不是童年的时候乐意去考虑的,那是大人们的事情,并不是小屁孩的事,小屁孩只要现成的,只要当下,不要未来。我想唐代诗人罗隐在吟出“今宵有酒今宵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时,一定是想到了童年吧?
秋天,真没什么好玩的。大人们都很忙,忙着秋收,忙着秋种。但我们是闲着的,学校放了忙假,在村子里东游西荡,看田地里拖拉机孤独的鸣叫,看那些鸟在晒谷场上偷食,看祖父戴着一定草帽,在村庄上穿梭。不过,再无聊的童年,总能相处点乐子。不得不佩服,孩子是都有一颗聪明过人的脑袋的,尤其是在玩方面,撒野是最大的本事。对于生长在堤西的我来说,在秋天,我们会在家里毫不客气地钻棉花垛,在新收的稻草堆里撒野,像个狐狸一样,和伙伴们乐此不疲地玩着狡猾的躲猫猫。曾经写过一篇文章——《睡在醇香的稻草上》,阳光照在脸上,眯着眼瞪着太阳,一点不怕晒,头上身上都是稻草,有时候玩急了,会打草仗,呜呼呼杀声四起,斗智斗勇啊!大人们可没有太多时间来管我们,玩累了,满身泥,也无所谓啊。夜晚的时候,有一种蛐蛐,在屋子里叫来叫去,真是烦人啊,找又找不着它们,偶尔看到,它们跳起来可快了,抓是抓不住的。
到了冬天,除了砸钱堆,就是用一块砖头,把一分、二分和五分的硬币放在上面,排成一排,用铜板砸,掉下来的就归自己,但是也有麻烦的时候,铜板掉在砖头上,就要罚钱,掉下来的钱,如果贴着砖头的侧面,没有完全落地,也是不能拿的。我觉得一场砸钱堆就是一个江湖啊,其中的爱恨情仇,很像一部武侠小说了。说起小说,留给我的只有无奈和伤感。好像是三四年级的光景,那次在镇子上的供销社柜台,那时候我们镇子上还没有专门的新华书店,一些书也是在供销社的柜台里代售的,供销社那时候是和商场一样的,受大人们热捧。我记得是一本《七侠五义传》的书吧,我很想要,但是父亲并没有同意,而且是毫不同意。父亲很严厉啊,我想要但也不敢要。不过,或许是童年的这个阴影吧,等我长大反而对书特别渴望,阴差阳错地爱上了读书,并有一种占有书的欲望。这还得感谢父亲当年的呵斥和拒绝吧(实际上,父亲对我的学习是非常关心的,也许在他眼里,那本书,只是无用的闲书吧)?
冬天会下雪,下雪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事情。而在我们的童年,几乎是年年下雪,不像现在这样,难得下雪,下雪也是没劲的薄雪。那时候的雪很厚,很白。一场雪后,整个世界都白了,地上是白的,空中也是白的,没有高楼,村庄上一律是低矮的房屋,瓦房或是草房,还有半瓦半草的房子。我家的老屋原来就是半瓦半草的房子,有着古朴的味道,冬暖夏凉,在现在是很难得了,或许只有在一些旅游景区才有,还有现在很流行的茶空间,我想如果在老屋里,摆上茶台,焚上香道,架上火炉,那是该有多诗情画意啊!那时候下雪,我们就有了玩头,雪是玩具,也是伙伴,一个人也能和雪玩。不知道是听谁说的,那时候每逢下雪,总要拿上家里的空瓶子,灌上满满的雪,早已忘了是有什么说道,我家隔壁的邻居是村里的赤脚医生,她家的透明的玻璃药瓶,成了很受宠的物件,因为只有用透明的玻璃瓶灌雪,才是有看头的,现在想来,那过程不过也就是从瓶子外面望里看,那里面是该有一个多么纯净的世界,多么童话的世界啊!其实,里面除了雪,什么也没有,雪很快也就消失,化成了雪,不过,那一刻,它是那么的有魔力,牵引着一个孩子的全部心思和灵魂!
瓶子,在春天还会发挥它的大用,在瓶子里塞上一支菜花,就成了蜜蜂的家,掏蜜蜂也是有趣的,也是和透明的瓶子有关的,着了魔似的,那样诱人,简直是一种蛊惑。且不一一说道吧,总之,那时我们的童年,像诗一样,仿佛并不是自己的岁月,是花的岁月,是草的岁月,是那些虫儿和云天的岁月。不过,在人生的每一刻,只是想着童年,便是这样的欢愉,一如我此刻的心情。这便是我们的童年,八零年代的童年。
第二篇:童年随笔
童年随笔
和我一个年龄段的几乎没有不喜欢那首《童年》的,旋律和歌词都很好:“池塘边的榕树下,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长大的童年„„”
一、搞笑的作业
小学二年级时,班主任敬老师是个未嫁的姑娘,性格温和,个子高高的,眼睛大大的,腿长长的,脸白白的,人如其姓,很敬业,对待学生认真负责。
一天,开始学习造句,敬老师让大家用“一边、一边”造句,答案写在本子上。老师在检查学生们的作业本时,我突然看到站在前面的敬老师拿着一个本子遮挡着自己的嘴笑得前仰后合,难以掩饰得住。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是有个学生的答案是这样写的:我一边拉屎一边吃豆包。
那个学生不是别人,是我的弟弟,比我小2岁,小时候是我的“跟屁虫”,我上学后他也跟着上了学,一年级时他在一年一,我在一年二,因为我舅妈是一年一的班主任,他就在那儿当旁听生,弟弟经常偷偷地用左手写字,看舅妈过来就换成右手,而且经常会写半个字,听爸爸说,语文课没学完,书的后面几页已经没了,但是他居然能把后面没学的几页完完整整地背下来。在更早以前,家里有副水浒的扑克牌,他居然能做到只要露个扑克角就知道是谁,红桃A是谁等等。弟弟是个大觉迷,有一阵子广播里经常放“杨八姐游春”二人转,有天全家正在炕桌上吃着饭呢,他迷糊地说了个“杨”字,放下碗筷竟然躺在炕上睡着了。有次村子里放
电影,都散场了,也没他的影儿,妈妈急坏了,到处找,他居然在场院里的麦杆垛儿上睡着了。印象中,他在家就从来没认真学过什么习,但在九七年的高考中,他考了全县第一名,并成为我县的理科状元,在大学里又被保送硕博连读,如今是单位里的科研项目带头人。
二、向老师提问
小学时有位老师名字叫武成,他为人和善,从来没教过我们的课,但是却经常叫我弟弟“刘大脑袋”,因为弟弟聪明的缘故故而起之,经常故意“捉弄”弟弟,记得有次运动会上最后环节是“智力竞赛”,就是在每条跑道中间设置一道题,边跑边答,一般的人题目都很简单,有的就是几月几日儿童节什么的,武老师故意将弟弟跑道上的题换成了“一张四个角的桌子削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弟弟也不示弱,答案是“五个”。有一天,我们的数学课学到了关于几成等于百分之几十的课,下课后,弟弟跑到武老师跟前,问:老师,百分之五十等于几成?武成老师被问得怔住了,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后来,武成老师做了学校的会计,做的工作还真的和自己的名字有点关联了。
三、老师笑了
四年级时,我们的班主任换成了特别严厉的男的赵老师,他即使在讲课时不生气的情况下,眼睛也经常瞪得大大圆圆的,他只要一瞪眼睛,全体同学神经都紧张,教室里甚至飞只蚊子都能听见,发起脾气来,还会用教鞭打男生的屁股,反正没一个不怕他的,也难得见他一笑。他有个习惯,经常在讲完重点时,用右手拿着粉笔或教鞭用力地指点着黑板上书写的重点语句,背朝着我们,但是头却有些吃力地扭
过来,瞪着圆圆的像牛一样的眼睛看着我们,铿锵有力地大声问:能不能记住?我们每次都会快速地报以同样洪亮而整齐的声音回答:能。似乎我们只有这样快速地回答完,才缩短了被他严厉的注视时间,尽快结束了他那个看起来很累的动作,更重要的是怕被批评。这几乎成了他的每一节课的固定的动作和问题,我们也日渐习惯了这种回答。忽一日,赵老师问法来了个180度大转弯,问:能不能忘了?而我们的大脑都没来得及转弯,全体同学俨然如往常一样不加思考的齐声回答:能。竟没有一个同学说“不能”,而且声音和从前喊的一样的整齐,一样的洪亮,和回答“能不能记住”时是一样的坚定果敢。声音稍停,所有的人才反应过来,教室里一片哗然,赵老师那张一向严厉的脸也难得笑了,大大的圆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四、答题竞赛
小学时,每年的“六一”儿童节,中心校都会组织一些活动,每年大概都是文艺演出什么的,五年级那年在文艺演出结束后,又加了个答题竞赛环节,每校三、四、五年级各选拔一名优秀的同学,有必答题、抢答题和笔答题。我代表我校的五年级参赛,当然我不仅要答好题,也要照顾好我校比我小的三、四年级这两名小将,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个“领导者”,我校三年级的选手是一个叫*波的同学,瘦瘦的,小小的,很天真,是那种在人群里看起来很普通的农家孩子,我们当时在校时也并不去了解其它年级的一些情况,对他的学习成绩也不了解,但我深知,为了我校的荣誉,我要竭尽全力,带动战友们发挥自己最大的本领。
要着重说一下,因为评委们都是镇中心校的,他们会有
意无意的偏向自己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每到期中期末考试,我们小学都要去中心小学考试,镇上的孩子穿的衣服比我们好,穿的好就好呗,富就富呗,还拿出一副的傲慢和盛气凌人的架势,还有个别孩子挑衅滋事欺负我们个别人,一去考个试还要小心翼翼,见了他们都要避让三分,但我们的考试成绩毫不逊色,全体拿个第一名跟家常便饭似的。
第一轮必答题,我发现*波表现很好,所有题目都能答上,而且特别流利,现场表现力极佳。第二轮是抢答题,是谁先举手让谁回答,这轮很重要,关乎着我们的总成绩,在第一轮中,在抢答题环节开始时,他举手不是很主动,我就不停地怂恿他举手,当时看到读题的老师面朝着中心小学那桌,他们已经占据了“天时(我们是起大早走来的哟、地利(那个文艺汇演舞台是镇上的电影院”,还要占据“人和(评委明显在偏向他们”,我们不气馁,因为当时*波比其它孩子小一岁,个子比较小,只能将举手的姿势由一开始的英文字母“L”形,变成了数学“1”,身体也几乎要站起来的姿势,这样才会引起老师对他的注意,而且举手速度一定要快,只要老师读完问题他就得举手,也不管能不能听清问题了,我们才有可能抢到题,表现积极踊跃,就是以“抢”做为硬道理,就当时的条件所限,麦克音质又不是很好,往往老师会走到抢答者身边会再重复一遍问题,他还真是厉害,只要被他抢到,都能够答上,而且声音特别地大,声音特别的尖,震憾着全场观众,我想当时所有焦点都聚集在他身上了吧。后来,有一道自然题,他抢到了,老师走到他身边重复了一遍问题后,他大声回答:老师,我们没学到这儿呢!
全场都被这孩子的天真可爱所征服了,所有人都会根据他现场表现知道他不是在撒谎,事实上教他自然的老师说,的确没学到那儿呢。这道题我们破天荒没有被扣分,出题超出了范围,是出题者的责任,和我们无关。虽然由于我校四年级的那个女生表现欠佳,关键时刻紧张得连用“关心”造句这样的题目也被扣了分,而且我还在一直在低头小声地提示她也无济于事。但我们还是拿到了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我想这名次的给予是被*波的现场表现力所取得的吧,名次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评委老师对他的一种鼓励!
多年以后,我已参加工作,回乡探望,听说,*波在高考中,取得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我没有震惊,觉得是在情理之中。
第三篇:挥别童年随笔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看见小朋友们都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准备庆祝节日的到来。他们的爸爸和妈妈陪伴着自己,参加完学校举行的节目后,分别到公园或者餐厅去玩耍。每年到这一天,都是很热闹的日子,也是家长们最头疼的时候,看着自己养大的孩子,一天天地长大,将来离开父母,到外面的世界去,是多么的担忧。现在的教育跟以前不同了,学习不再是成绩的问题,还有很多辅助的科目等着他们去毕业。现在还有剩余这么多时间,开始去准备了。
童年的记忆已在脑里面淡忘了,那段开心的回忆已成为过去,自己也步入了社会,每当看到他们,会暗暗地想起自己也有这么一段美好的事情。长大后,有更多责任,更多的任务去争取,心情自然也随之改变,想有一个像童年时候的欢乐,已经不再出现了。有压力,就不能放松,更不用谈玩乐。
前段时间,我的英语考试总算结束,短短的三个小时,改变自己的一生,有时候,成功就是这么的一回事,总有很多机会来找你,但你不一定会每个机会都会抓住!这种接力赛需要我的实力才会胜出,努力吧![由整理]
第四篇:童年杂文随笔
山里人不知道什么大道理,只知道,既然来了就让他来吧,老天爷要他走,他们也没有办法留下来。于是我们兄弟姐妹就像下饺子一样,扑通扑通地先后来到这个世界上。
妈妈的肚子又一天天的大了起来,终于有一天,哇的一声,响亮的哭声响彻了整个山谷,我又有了一个妹妹,他就是我的小妹,我们家已经有了十几张嘴吃饭。多了一条鲜活的生命,也就是多了一双筷子,山里人吃饭没有那么多讲究,只要填饱肚子,就是一家人的幸福,至于有多少菜,有没有肉没有人去想过。弟弟可以穿哥哥的衣服,妹妹可以捡姐姐的花裙子,山里人家的房子都大,虽然不能每个人一张床,大家挤在一起还热闹一些。
我们家虽然是在大山里,却离公路很近,在家里就可以看见那条清江,一条清澈透底的江。
山里人命贱,没油少肉,旧衣旧裤,也活得生龙活虎,虽然不是满面红光,最起码没有病病歪歪,有可能这是山里,山好水美,空气新鲜的缘故吧。
别看我们家孩子可以开一个幼儿园,没有一个人得过大病,小病还是有点,感冒发烧重了,顺手在路旁拔一把野草,放在锅里熬一会,一碗苦涩的草药水,没有几天病就奇迹般的好了。也有病重的时候,有时候也会吃上一包两包乡里带回来的药,不过大部分时间,小病小灾没有管就自然而然的就神奇的好了。
孩子多,自然有孩子多的好处,孩子们就不会感到寂寞,老大老二可以带老三老四。幼儿园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反正大山里也没有幼儿园,就是有,不走一个十里八里是到不了的,何况,我们也没有钱上幼儿园。学校是一定要上的,所有的人都知道,现在没有文化寸步难行,在我们这,能够上完小学,能够小学毕业就是一个文化人了。
妈妈生病了,妈妈生了很重的病,妈妈躺在床上已经很多天不能下床了。大哥大姐都已经到镇子上去打工了,留在家里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都在上学,我还有一个刚刚会走路的妹妹没有人照顾。我不知道为什么,爸爸要我休学,那一年我才八岁,上小学二年级。难道就是因为我懂事早,知道怎么照顾妈妈吗。
那时候的我,俨然就是一个家庭主妇,我要喂猪,喂鸡,我要照顾弟弟妹妹,还有照顾躺在床上的妈妈。
两年后妈妈能够下床了,能够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我来到了大哥家里,我重新开始上学。跟着比自己小几岁的孩子坐在一个教室里,我的心真是哇凉哇凉的。小学毕业我没有再上学,我丢掉的功课太多,太多,自尊心让我不能再跟着比自己小几岁,矮一大截的同学坐在一起。
妈妈爸爸的先后去世,使我想到了自立,我带着小妹,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大山,来到县城,一个山里人想往的地方。
第五篇:童年记忆随笔
也许是生活的优越性滋生了人的惰性,至少我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在某些方面懒惰的人。主要表现在懒于走动,上下班不愿步行。那么懒惰背后的严重后果就是腰粗了,体重也增加了,看来运动是势在必行了。于是,和同事相约每天早晨步行上班。
在上班的途中必经一座小桥,其实这桥也不能用座来形容,因为它很简陋,只是搭建在河面上用四方形钢板焊接起来的连接体。桥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存在了,是去年县城创卫的时候才重修的,在桥的上方做了拱形并用彩灯装饰成了彩虹的形状,到了夜晚,彩灯开放也算得上是绚丽多彩,美丽夺目。
流经小桥的是一条环城三面的河流,这条蜿蜒的河流从满目翠绿的山脚下流过,款款的河水穿越县城,娓娓道来她美丽的传说。我的家曾经就在桥的不远处居住,那个时候的我还在上小学,以前很多很多的记忆已经模糊,但每当看到这条河,站在这座桥上的时候,心里都会有一种温暖的感觉,亲切的像是我的老邻居,想和她多说几句话,多看几眼。[由整理]
记得那个时候每到了夏季,爸爸妈妈就会在晚饭后带着两个哥哥和我去河边散步。那时爸爸经常带着我们三姊妹去河边钓鱼,因为我是家中老小,备受父母宠爱,所以爸爸在每次钓鱼的时候也会给我准备一支鱼竿,我学着他们的样子竟然也偶尔能钓上来一条鱼,虽然很小,但是我很高兴,很骄傲,并且还会在爸爸的夸奖下激动地跳跃。
那时两个哥哥也经常会带着我去河边玩耍。河面不宽,河水也不深,有一次他们要带着我穿越河流走到河的对面去,我心中虽有些畏惧但还是很勇敢的参与了这次挑战。开始在河水很浅的地方我还是能应付的,可快到河中间的时候因为水流加急我突然头晕站不住,差点倒在河水里,还是两个哥哥抱着我一直走到河对面的。
也许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吧,那个时候的我很快乐、很快乐!因为有父母的呵护、有哥哥的保护,少年时光是我此生度过的最幸福,最无忧无虑的日子,在内心的深处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不经意间成了永恒的记忆。
时光飞逝,沮河依旧,小巧依旧,只是铁桥替换成彩虹桥,然而,其实世间万物早已经物是人非。牟然回首,曾经的温暖和快乐一去再不复返,留给我的只有站在桥上看风景时内心的那片潮湿和夹杂着想念的温暖,她会随着沮水,随着桥一直存在,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