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天的雨点》第二课时教案
设计理念:
透过达丽玛的眼睛去探究她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合情合理的想象,是本课设计的特点。
课时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进行合情合理地想象,在阅读与想象中进行探究。
2、感受老师对学生的爱如春雨滋润,感受草原的将来充满希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有句话叫做“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节课,咱们要透过达丽玛的眼睛去探究她的内心世界。在这个生机勃勃的春天里,达丽玛的眼睛看到了什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这五句话把它划出来。
课件出示:
1、达丽玛坐在教室的板凳上,圆溜溜的一双眼睛望着老师乌汉娜。
2、达丽玛望着老师严肃的面容,心里发誓:上课再也不能让心跑向大草原了。
3、补完课,达丽玛才看见窗外飘洒着细细的春雨。
4、她只听到老师沙哑的嗓音,只看到老师发干的嘴唇。
5、达丽玛摸着自己干燥的衣服,依在门前深情地望着老师的背影在蒙蒙细雨中远去……
二、探究
这五句话中只有一句话写了达丽玛的内心世界,哪一句?另外四句都没有写达丽玛的内心世界。
课件出示:
1、达丽玛坐在教室的板凳上,圆溜溜的一双眼睛望着老师乌汉娜,心想:……
3、补完课,达丽玛才看见窗外飘洒着细细的春雨,心想:……
4、她只听到老师沙哑的嗓音,只看到老师发干的嘴唇,心想:……
5、达丽玛摸着自己干燥的衣服,依在门前深情地望着老师的背影在蒙蒙细雨中远去,心想:……
老师在这四句话后面都加上“心想”二字,达丽玛的每一次“心想”都想了些什么呢?要揭开达丽玛的内心世界,咱们就必须认真地深读课文。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
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处“心想”,将达丽玛的心里想到的用文字表达出来,直接写在课本上,作为你的读书笔记。
三、交流
1、达丽玛坐在教室的板凳上,圆溜溜的一双眼睛望着老师乌汉娜,心想:……
参考:
春天多美啊,要是能骑上骏马驰骋在大草原上,那该有多好啊!
2、达丽玛望着老师严肃的面容,心里发誓:上课再也不能让心跑向大草原了。
什么叫“发誓”?(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请你用表示决心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达丽玛为何要发誓?(知道自己错了;老师没有严厉地批评她,而是耐心地给她补课)
3、补完课,达丽玛才看见窗外飘洒着细细的春雨,心想:……
参考:
呀!怎么下雨了?
可看出达丽玛的专心致志。
4、她只听到老师沙哑的嗓音,只看到老师发干的嘴唇,心想:……
参考:
老师,是我不好,让您费心了,对不起!
老师,您辛苦了,以后上课我一定会专心听讲的。
老师,谢谢您,喝口水再讲吧!
可看出乌老师认真的工作态度。
指导朗读对话:
“老师,下雨了!”
“你没看见闪电吗?没听见雷声吗?”
达丽玛摇摇头。
“你什么都没听见?”
“哦,达丽玛……你会学好的,我放心了……”
5、达丽玛摸着自己干燥的衣服,依在门前深情地望着老师的背影在蒙蒙细雨中远去,心想:……
参考:
老师,谢谢您的关心!您真是一位好老师!
老师,进屋坐坐吧,喝口水再走。
老师,请走好。
老师,相信我,我以后一定会认真学习的。
可看出乌老师对学生无比的关爱。
朗读指导:
21岁的乌汉娜老师解开蒙古袍的衣襟,把10岁的达丽玛搂在身边。在绵绵春雨中,她送孩子回到家里,然后转身走了。
四、解题
同学们,课文以“春天的雨点”为题,仅仅是因为这一天下着细细的春雨吗?(不是)达丽玛看到“春天的雨点,落在草原上,草原上正萌发勃勃生机”心里还想到了什么?(口头交流)
参考:
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就像这春天的雨点滋润着“我”(学生、孩子们)的心田。
孩子们就像这草原上的草在老师的关爱中茁壮成长。
草原的将来充满希望,草原的将来一定会繁荣昌盛,草原人民的生活必将美满幸福。
指导朗读最后两句话。
第二篇:《春天的雨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浙江绍兴县王坛镇中心小学(312055)陈坚
【设计理念】
在阅读中引发疑问,在质疑中学会探究,在探究中求得感悟。
【教学目标】
1.联系全文,以读懂“春天的雨点,仿佛也落在乌罕娜和达丽玛心里”这关键语句为教学支点,引导学生全面把握人物特点,激活学生思维,理解感悟语言。
2.让学生展开阅读探究,对“老师的爱犹如春天细细的雨丝滋润爱抚着学生的心”产生深刻的认识和体验,丰富自己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引发疑问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个主要人物?主要讲了哪几件事? 2.质疑:在课文的最后出现了这样两句话(出示课件).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①春天的雨点,落在草原上,草原上正萌发蓬勃的生机。
②春天的雨点,仿佛也落在乌罕娜和达丽玛的心里。
这两句话哪一句比较容易懂?又是哪一句话,让你读了一次,觉得不够,还想再读几次,甚至会情不自禁地提出问题?你的问题是什么呢?(为什么春天的雨点仿佛也落在了乌罕娜和达丽玛的心里?)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预设:春天的雨点真的能落在乌罕娜和达丽玛的心里吗?那这春天的雨点究竟会是什么呢?
我想:只要用我们的真心,用我们的真情,一起走进春天的雨点,就一定能感受得到乌罕娜和达丽玛心中的春雨。
二、在“补课”时感受春雨
点击语句一:“放学后你留下来,到办公室,我为你补这堂课。”达丽玛坐下来,她竭力忍住,才没让眼泪掉下来。预设:
1.这是委屈的泪吗?还是悔恨的泪?你是怎么知道的?
2.从乌罕娜老师的话语中,我们清楚地知道,她没有严肃的神情,没有严厉的责问,有的是真切的给予,有的是真情的付出。我们会情不自禁想起一句诗,那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乌罕娜老师这不就是春风化雨般地滋润着达丽玛的心吗?
指名读:春天的雨点,仿佛也落在达丽玛心里。
点击语句二:“老师们都下班了,只有乌罕娜一人留下,她让达丽玛坐在自己对面,就像是对着42位学生,又开始讲起了课。
反复朗读,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体会。
点击语句三:“达丽玛望着老师善良的面容,认真的表情,心中暗暗发誓:再也不能在课堂上让心跑向大草原了。她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印在心里„„”
预设: 1.“发誓”是什么意思?(联系句子重点词语理解。)
2.达丽玛“暗暗发誓”的是什么?你从“暗暗发誓”中体会到达丽玛是个怎样的学生? 3.是什么让达丽玛这样发誓?(着重从“善良的面容”和“认真的表情”中体会乌罕娜老师不顾疲劳,在别人都回家的时候认真为学生补课的精神。)4.指导朗读。
点击语句四:“达丽玛听出来了,老师的嗓子沙哑了。达丽玛看到了,老师的嘴唇发干了。”
当乌罕娜老师问达丽玛“你没听见远处的雷声吗”时,达丽玛竟什么也没听到。
谁能用“达丽玛只听到„„没听到„„,只看到„„没看到„„”说一句话?
是谁给了她什么,竟让她痴迷到如此地步?乌罕娜老师那细细的爱、柔柔的情,不正如春雨点点入达丽玛之耳、入达丽玛之心吗?
达丽玛被老师感动了,你们被感动了吗?老师认真讲课的样子你看到了吗?同位分角色练读6-14段,看看谁通过读能把当时的情景再现出来。(指名读,大家评价,在评价中加深对乌罕娜老师的认识。)
小组读:“春天的雨点,仿佛也落在达丽玛心里。”
教师:书是读出来的,我们一次一次地和课文亲密接触,一次一次的和书中的人物对话,大家的理解也一步步地加深了。学语文就应该这样,一次次地拥抱课文,每拥抱一次,就会有新的收获。
四、在“护送”中享受春雨
点击语句一:“21岁的乌罕娜老师解开蒙古袍衣襟,把10岁的孩子搂在身旁。”(“解开、搂”)
预设:“解开衣襟”“把孩子搂在身旁”这样的情景,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吗?它往往发生在谁和谁之间?(学生通过联系自己生活实际,感受乌罕娜老师对达丽玛已经超越师生之情,已是一种母女之爱。)
点击语句二:“乌罕娜把达丽玛送到家门前,扭身走了。”
预设:“扭身走了”在无声地告诉我们些什么?
(交流感受后有感情地朗读。)
点击语句三:“迭丽玛摸着自己干千的衣服,望着老师细雨中朦胧的背影„„”
“千千”这个词语是有温度,也是有感情的。你能从这个词语里感受到什么?达丽玛望着老师的背影在蒙蒙细雨中朦胧的背影,她在默默地想些什么?她想大声地说些什么?
点击语句四:“她没答理跑来讨好自己的叭儿狗,没去看心爱的小羊羔儿,不理睬调皮的小牛犊儿。
预设:
1.回顾课文开头一段。(指名朗读)
“达丽玛坐在教室里的板凳上,圆溜溜的一双眼睛正看着老师乌罕娜,但是,她的心正和春风一起,游荡在大草原上:噢,我那雪团似的小羊羔,在撞着羊妈妈的奶头跪着吃奶吧?我那刚拱出犄角的牛犊儿,又在互相顶架吧?我那黑油油的叭儿狗正在追赶鹰映在地上的影子吧?”
从这段话中找出达丽玛时时刻刻最惦念着叭儿狗、小羊羔儿和小牛犊儿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这些小动物具有什么特点?(小动物的可爱、调皮和有趣。)
2.此时达丽玛为什么没去答理跑来讨好自己的叭儿狗,没去看心爱的小羊羔儿,不理睬调皮的小牛犊儿?(联系上下文理解感受乌罕娜老师的可敬、热情和真诚。)
(这里要让学生深切地感受乌罕娜老师对达丽玛的帮助,让达丽玛感动的思想情感,并能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
教师:让达丽玛在走神后激动含泪学习的是什么?是春天的雨点!
让达丽玛在补课前坚定发誓、补课时忘记一切,又是什么?春天的雨点!
让丽利玛被送回家后久久凝神回望,又是什么?春天的雨点!
就是你——春天的雨点,你总是来得那么及时,暖人心怀。是啊!春天的雨点,你已经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落到了达丽玛的心里。是你终于让达丽玛找到了心中苦苦寻觅、魂牵梦萦的春天啊!
集体读:“春天的雨点,仿佛也落在达丽玛心里。”
(指导读准“落”中情——细细地、绵绵地、蒙蒙地、浓浓地、暖暖的、柔柔地、温馨地„„)
五、在等待中共事春雨 点击语段:
绵绵春雨一直下着。第二天早晨,鸟罕娜推开家门,只见达丽玛正高高举着一把鲜红的雨伞,站在绿茸茸的草上等待着她。看见老师出来了,达丽玛的笑脸像绽开的花朵。
预设:
1.自由朗读。
2.用符号画出你觉得最美的景物或人,自己品味品味,和同桌交流交流。(“鲜红的雨伞”、“绿茸茸的草”、“笑脸像绽开的花朵”)3.(《爱的协奏曲》响起)此情此景,你觉得乌罕娜老师和达丽玛同学她们幸福吗?
当乌罕娜老师推开家门的一刹那,看到眼前的达丽玛正高高举着一把鲜红的雨伞,她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心里会是怎样的感觉?
当老师一出来,达丽玛的笑脸就像绽开的花朵,你又觉得这美丽的花朵,是在谁的浇灌滋润下盛开的呢?
是的,是乌罕娜老师用春风化雨般的爱滋润了达丽玛稚嫩的心灵,让她也懂得了爱。此时在乌罕娜老师的心里,也仿佛也下了一场春雨。
同学们,这篇课文以《春天的雨点>为题,并不是仅仅因为今天下了雨。
你是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
教师对学生的爱犹如春天的雨点。达丽玛在爱的浇灌下,像草原上的春草一般,萌发出勃勃生机,茁壮成长。齐读:“春天的雨点儿,落在草原上,草原上正萌发蓬勃的生机。
春天的雨点儿,仿佛也落在了乌罕娜和达丽玛的心里。”
六、在回忆中拓展春雨
同学们,不知道你们留意了没有,不论在何时,不论在何地,我们都可以发现春雨,感受着春雨,而且享受着春雨。自己选择以下两个话题中的其中一个,写写自己心中春天的雨点。
1.乌罕娜老师对达丽玛的爱犹如春天的雨点,也曾落到了你的心上吗?请写一段你身边的老师关心学生的故事。
2.___对____的爱犹如春天的雨点,曾落到了我的心上。
第三篇:《春天的雨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的方法。
2、读中悟情,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感受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一、二自然段,这两段中的达丽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乌汉娜老师发现了这双走神的眼睛,想象一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搜集学生的想象)
二、研读课文,读中悟情
1、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大段。边读边用读书记号划一划你认为能读出乌汉娜老师关心达丽玛的句子。
2、交流(随机出示句子)
①乌汉娜老师让达丽玛坐在自己身边,像是对着42位学生,又开始讲课了。
读了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吗?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②乌汉娜老师忘记了一切疲劳,心头一阵激动:“哦,达丽玛„„你会学好的,我放心了„„”
(1)初步体会:你能读一读这句话吗?
(2)深入体会:
a.你从哪儿发现了乌汉娜老师的疲劳?(沙哑的嗓音,发干的嘴唇)能读出她的疲劳吗?
b.又是什么力量让她忘记了疲劳?
c.学生速读课文,重点交流学生提出的两个句子:
①达丽玛望着老师亲切的面容,心里发誓:上课再也不能让心跑向大草原了。
什么是发誓?你发过誓吗?达丽玛为什么要发誓?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体会。假如你是达丽玛,你能发一回誓吗?(指名读,齐读)
达丽玛的决心这么大,她做到了吗?
②是的,她只听到老师沙哑的嗓音,只看到老师发干的嘴唇,哪注意到隆隆的春雷声?
生读。(你对老师的爱通过朗读告诉我们了。你读得那么投入,肯定能使老师忘记一切疲劳。)
你还找到哪些类似的句子?
d.有付出必有回报。乌汉娜老师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她的脸上一定洋溢着----甜美的笑容。此时此刻,她会对达丽玛说些什么呢?(想象说话)
她有没有将这些话说出来?再次出示(乌汉娜老师忘记了一切疲劳,心头一阵激动:“哦,达丽玛„„你会学好的,我放心了„„”)
可是这些话都包含在这两个----省略号中了(第一个省略号代表了老师说话的断断续续,第二个省略号读出了老师话里的意味深长)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老师是多么地激动啊!
再次读读这句话。
3、研读第三段
乌汉娜老师不仅在学习上十分关心达丽玛,而且在生活上也对她无微不至。读读第三段,你能感受到吗?
(1)出示:21岁的乌汉娜老师解开蒙古袍的衣襟,把10岁的达丽玛搂在身边。
21岁、10岁----我们能从年龄中体会尽管她们的年龄相差那么近,可是乌汉娜对学生却是那么无微不至。
解、搂----“搂”出了什么?“搂”出了一段不是母女胜似母女的深情!(指导朗读)
(2)此时,假如你是达丽玛,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心目中的乌汉娜老师?
三、课外拓展,悟情悟题
1、出示课前搜集的赞颂老师的话。
2、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人用诗用词用文用画在赞美着老师,他们把老师比作春蚕、红烛、园丁„„今天,课文要将老师比作什么呢?
出示:春天的雨点落在草原上,草原上正萌发勃勃生机。春天的雨点,仿佛也落在达丽玛心里。
在春雨滋润下,万物苏醒;同样,在乌汉娜老师的关心下,达丽玛也将迅速地成长起来。(配乐)深情地朗读这两句话。
3、总结全文,满怀深情地朗读课题。
第四篇:《雨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雨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串起,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并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认识他们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朗读读出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点来。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的伙伴,它是——雨点。(读题,课件相机出示雨点)2.瞧,小雨点沙沙地下起来了„„(相机播放歌曲《小雨沙沙》)
3.多么欢快的小雨点呀,让我们一起走进小雨点的世界吧!4.先跟小雨点一起来认一认这些生字宝宝吧!(出示生字卡片)
5.接下来,小雨点要带我们去做一次有趣的旅行,想不想去呀? 那还等什么,赶紧出发吧!
二、美读品味
1、品读第一句
(1)告别了云婆婆,跟着小雨点飘呀飘,飘到了——池塘上方。(课件出示雨点落进池塘图)(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池塘?
(3)是呀,小池塘真美丽,碧澄澄的它,在花草树木的环绕下,静静的,一动也不动,躺在上面睡觉,一定舒服极了!这样想着,小雨点忍不住躺了上去,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
(4)瞧,小雨点睡得多熟呀,我们可不能吵醒了它,所以,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该——轻轻地
(5)指名读,齐读
(6)引读:多么安静的小池塘呀,雨点落进池塘里——(齐读)
2、品读第二句
(1)听,那是什么声音——哗啦啦哗啦啦,哦原来是小溪哥哥在山石间唱歌呢!我何不落在上面,跟着小溪哥哥四处走走,欣赏欣赏山林间的美景呢?
于是,小雨点落进了小溪里,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溪呀?(课件出示雨点落进小溪图)
(2)小溪缓缓地流着,就像在——散步。
(3)小朋友们,你们和谁一起散步过?散步时是怎么走的?(学生模仿散步动作)
(4)是的,散步时要慢慢地走,悠闲地走,所以,读这个词的时候应该 ——
(5)导读:小溪缓缓地流着,就像在散步,雨点看着看着,不由得落在了小溪里,在——
(6)多悠闲,多自在呀!谁再来读?(指名读,男生、女生读)
3、品读第三句
(1)雨点悠闲地走着走着,突然,脚下的水流快了起来,怎么回事呀?雨点一边感到很奇怪,一边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渐渐地奔跑了起来。
是呀,怎么回事呢?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助雨点找到答案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2)是的,小雨点不知不觉走到了江河里了,江河的水流的很急,后浪推着前浪,所以,小雨点就不能悠闲地散步了,只能——奔跑起来。
(3)指导朗读
4、品读第四句
(1)在奔跑中,我们来到了今天旅行的最后一站——海洋。(出示雨点落进海洋图)
(2)看,这就是海洋,它给你什么感觉?(大)
(3)是的,很大,一望无边,谁能读得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大?(指名读)(4)感受到了没?大海波涛汹涌,一浪高过一浪,雨点落进海洋里,一会儿被浪花送上高高的浪头,一伙儿跟着浪花落到了海面上,就这么一会儿高,一会儿低的,就像在——跳跃。
(5)谁来做一做跳跃这个动作?(6)大家一起跳起来读!(7)感觉心情怎么样?(高兴、快乐)
(8)小雨点现在也是这样的心情,你瞧,它正张大嘴巴,仿佛在说——(9)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来读一读——齐读。
5、全文朗读
多么有趣的旅行啊,想不想再感受一次?
来,让我们跟着小雨点一起来回味一遍——(课件出示四幅图,学生看图尝试背诵)
三、延伸拓展
1、小朋友们,小雨点可爱旅行了,明天,他们又要开始新的旅行了,猜一猜,他们会去哪呢?
2、学生自由练说,教师相机指导。
3、你像课文中这样说一说吗?
(课件出示: 落进,在。)
四、识字指导
1、出示“落 进 海 洋”
2、交流: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3、师范写,生描红、练习。
五、作业
请小朋友也当一回小诗人把刚才小雨点新的 旅程写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板书设计:
池塘 睡觉
2.雨点 小溪 散步
江河 奔跑
海洋 跳跃
执教者:曹粉兰
第五篇:触摸春天第二课时教案
《触摸春天》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
2、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在春暖花开的美景中,一个小女孩穿梭在花丛中,她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慢慢伸出双手,悄然拢住了一只逗留在花间的蝴蝶,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小女孩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着翅膀飞走了。小女孩仰起头来张望。这位特殊的小女孩就是课文的主人公安静。说她特殊,是因为她是一位盲童;说她特殊,还因为她能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气息,触摸春天的脉搏,捕捉春天的影踪。
二、品读课文 1.自由读文
师: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再用心地读读课文,透过文字走进盲女孩安静的内心世界,和她一起触摸春天,感受美好的春光吧。先请快速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画出使你好象深刻的句子,再大声读读,在旁边写感受)2.品读课文。(出示相关句子,抓住重点词品读分析,再读)(1)预设一:
句子1: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①
你感受到了什么?()还有哪个句子也让我们感受到安静对春天的热爱?
句子2: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
句子3: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露珠的月季花。
流畅:很熟悉
极其准确:一个盲童能极其准确地将手伸向一朵月季花,这可能吗?为什么?(因为她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过渡:她,一个盲童,看不见鲜艳的花朵,只能闻到浓郁的花香,却整天流连在花丛中,她爱的是什么呀?(安静对春天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用朗读来体会出安静对春天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请个别同学读读这两句话)(2)预设二 句子4: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师:这真是一个奇迹?是什么给安静创造了奇迹?(灵性)悄然:解释 灵性:解释
师:这灵性来源于小女孩对春天的热爱,这奇迹的触摸,给安静怎样的感受呢? 课件继续出示句子“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手指尖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生回答问题,带着前所未有的惊讶再读该句)
6、过渡:这奇迹打动了你,打动了我,更打动了作者。自由读课文5~7段,从文中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作者也认为这是个奇迹? 出示重点句子5:
⑴ “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着”
①
“多姿多彩”是什么意思?让我们闭上眼睛体会一下,你们的眼前是什么颜色?作者却用了“多姿多彩”这个词来形容盲童的内心世界,合适吗? ②
为什么能说一个盲童的内心是多姿多彩的呢?(因为她的心中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她的心中有些什么?(鲜花、蝴蝶、小树、小溪、叽叽喳喳的小鸟„„)是啊,她的心中装着整个春天,怎能不说她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呢?
(2)
“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优美的弧线。”
张望:安静是个盲童,她为什么仰起头张望?(喜爱、留恋蝴蝶)此时此刻安静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蝴蝶飞走了,它是怎样飞的,飞向何方,这些安静一无所知,她多么想亲眼看到啊,所以她才会仰头张望。)
安静会对蝴蝶说什么? ③
海伦凯勒曾说:“人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特殊的内在视觉,那可能看的更真实,那就是用心看世界。”你觉得安静用心看到了什么?
请你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④
是啊,她不仅看见了鲜花,蝴蝶,还看见了蝴蝶划过的美丽的弧线。
我们用眼睛能看到的,安静用“心”也同样能看到,她用自己的方法来“看”春天,享受春天。
正因为她热爱生活,即使她失去了色彩,形状,她依然能感受到世界的多姿多彩,因为她对大自然对生活充满了热爱。
三、总结升华
1.让我们在音乐声中轻声读一读课文,再次享受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2.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千手观音》剧照,教师随机旁白:安静虽然是个盲童,但她用自己的心灵来触摸春天,感受世界,她是多么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啊!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像安静这样创造美好生活的人,如:一群残疾人用她们美妙绝伦的舞姿征服了观众,做出了许多正常人也做不到的事。张海迪高位截瘫却掌握四种语言,被誉为“当代保尔”。
(1)你还知道有谁?(贝多芬双耳失聪可仍能弹出美妙的乐曲。张海迪高位截瘫却掌握四种语言,被誉为“当代保尔”。霍金用他的物理征服了全世界。)(2)还有谁也在创造着美好的生活?媒体出示:工作在各个岗位的普通人的资料。他们这些人都在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句话(媒体出示):
________有生活的权利,________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是啊,无论你是健康还是残疾,无论你是老人还是小孩,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这个括号里可以填上他,你,我,可以填上我们每一个人。这也是安静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3.齐读中心句:
再读,让我们的声音飞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所有的同学和老师都能听到安静告诉我们的道理。
让我们把这句话送给同学,送给朋友,送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再读。
四、拓展延伸
1.阅读课后《阅读链接》:(1)简介海伦·凯勒。
(2)学生阅读课后《阅读链接》。
(3)推介学生课后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收集、积累人生名言:
(1)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都能适应。──丁玲
(2)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奥斯特洛夫斯基
板书:
17、触摸春天
拢住
放飞
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