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师生对课堂教学交往的看法教育论文

时间:2019-05-15 10:44: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师生对课堂教学交往的看法教育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师生对课堂教学交往的看法教育论文》。

第一篇:高中师生对课堂教学交往的看法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高中师生对课堂教学交往有着共同的愿望,但由于角色和地位不同,高中师生对开展课堂教学交往的担心事项、教学交往现状及其效果有着不同的感觉。

论文关键词:高中;师生;课堂教学交往;看法

广东省作为首批参加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区,其高中课程改革正处于全面实施阶段。高中师生对课堂教学交往的看法如何?有哪些担心事项?课堂教学交往现状及其效果怎样?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了解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课堂教学交往现状,推动课堂教学交往向纵深发展。’

我们选取中山市E校进行个案研究。为保证研究结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本研究运用三角互证法,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辅之以访谈法、观察法和实物分析法。共向E校师生发放问卷243份,回收230份,有效回收率为82.7%。调查数据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被试的选取涵盖了各级各科教师和高

一、高二和高三各一个班的学生。此外,研究者自行设计观课表,共观课66节,涉及所有年级和全部学科。还访谈了两位教师和四位学生,并收集了一些实物资料。

一、高中师生对课堂教学交往的愿望相同

问卷统计结果显示,教师和学生态度积极,对课堂教学交往的认同感较高,都认识到了课堂教学交往对师生发展、新课程推进的积极意义,愿意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并参与各种课堂教学交往活动。访谈中,大家都认为,课堂教学交往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性、掌握知识与技能、体会过程与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思想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落实与推进。在“行为意向”方面,教师表示会尽可能多地组织各种课堂教学交往活动,但是由于课时不够、内容太多、学生基础不好、备课量加大等各种原因,实际教学中,还是会更多地倾向于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则迫切希望教师能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交往活动,却不敢、不习惯或不愿意向教师提建议。

为详细了解E校师生对课堂教学交往的共同愿望,研究还对他们在问卷调查中得分相同的三个维度具体题项上的得分进行了比较。

1.师生态度

E校师生对课堂教学交往的态度比较积极,各题均值较高。在必要性方面,师生都认为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交往是有价值的和必要的;在实用性方面,师生一致认为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交往比较合理务实,可操作性较强,较易于运用,也较为有效(见表1)。

在“没有价值的一有价值的”、“不必要的一必要的”两个题项上,教师得分高于学生,差异到达了显著性水平,说明教师对于课堂教学交往必要性的认识更为深刻。

2.课堂教学交往的重要性

E校师生对课堂教学交往的重要性有深刻认识,一致认为课堂教学交往对知识与技能以及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课堂气氛的活跃、师生关系的改善以及新课程的进一步落实与推进起重要作用(见表2)。

然而,较之于学生,教师关于课堂教学交往对发挥学生主体性、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有着更为清晰的认识。

3币生的行为意向

师生对开展课堂教学交往的行为意向包括指出课堂教学交往的可行性和重要性,赞许、建议以及公开积极地支持开展课堂教学交往活动。结果显示,E校师生有着共同的行为意向,都愿意积极开展课堂教学交往活动。

二、高中师生对课堂教学交往的感受有别

首先,师生对开展课堂教学交往的担心程度不同。为免受残酷竞争和沉闷课堂带来的折磨,学生向往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交往活动,不太顾虑其负面影响。而对于教师来说,学校的评价方式主要是教学质量评价,评价项目由级组平均分、班级保优、科组平均分、单科保优和单科合格率构成,学生考试成绩是教师绩效奖金发放和评优的依据。为谋求自身利益,或避免自身利益受损,教师很少考虑学生的特点、需要及权利,片面追求升学率。他们担心开展课堂教学交往会增加课堂管理难度,妨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考试成绩。

其次,师生对课堂教学交往现状的感知也大相径庭。教师认为自己和学生有很多非言语交往,而学生并不认同。教师的自我感知不一定准确,可能会高估自身行为。而更为关键的原因是E校生师比过高,达18.5:1,至少有100名专任教师缺口。即便教师觉得自己和学生有很多非言语交往,但学生之众。实难一一顾及。

此外,师生对课堂教学交往效果的看法也相去甚远。问卷统计结果显示,教师认为现有交往方式能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教师自身也从课堂教学中得到了一些满足,而学生感受不同。关于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访谈资料分析结果支持问卷中学生的意见。学生也表示,有时教师会给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并利用课外时间给成绩不好的同学补课。说明面对大班额的学生,教师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做到在课堂上照顾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更多时候是在课外给学生一些个别辅导。

为了更清楚了解E校师生对课堂教学交往的不同感受,研究还对他们在问卷调查中得分有显著性差异的三个维度具体题项上的得分进行了比较。

1.师生担心事项

在“学生现有知识经验水平的阻碍”、“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和“加大教师调控课堂教学的难度”三个题项上,教师持赞成态度(得分为正值),学生持反对态度(得分为负值)。教师和学生均不同意课堂教学交往会“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妨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导致学生各种违纪现象的发生”,但反对程度明显不同,教师的担忧比学生多。而两个题项上,师生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他们一致反对“学生只喜欢听教师讲授,而不喜欢教师组织各种交往活动”,也不认为开展课堂教学交往“会威胁教师地位”(见表4)。

2.课堂教学交往现状

教师认为自己和学生有很多目光接触,学生常不经教师同意就提问或发言,而学生持相反意见,得分率分别相差32.2%和11.6%。对于教师的声音变化、肢体语言和课堂内的走动情况,师生都持肯定看法,但在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5)。

此外,研究者还设计了“课堂教学交往的主体构成观察表”,观察课堂教学主体间的言语交往行为,共观课66节,分析结果显示,各交往方式所占比重如下:师个(7.81%)、师组(4.98%)、师班(61.38%)、个个(3.12%)、个组(4.51%)、个班(5.73%)、组组(0.1l%)、组班(1.92%)和无交往(10.44%)。显然,师生交往占绝对优势(74.17%),生生交往仅占15.39%,无交往占10.4%。表明目前E校的课堂教学交往方式比较单一,以“教师一全班学生”的教师讲、学生听为主,伴有一些师生问答;学生独立学习的无交往形式亦占一定比重,其他课堂教学交往方式相对欠缺,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小组。

3.课堂教学交往效果

结果显示,E校师生在“师生从现有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满足感”、“现有课堂教学照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以及“现有课堂上,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扎实”三个题项上,教师得分为正值,而学生得分为负值。教师认为目前的课堂教学交,能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教师自身也从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满足,而学生看法则相反。在“现有课堂上,学生表现出了很强的学习能力”一题上,学生得分略高于3,为正值,而教师得分略低于3,为负值。表明教师略微否定学生学习能力,而学生则表现得有点点自信。在“现有课堂上,课堂的气氛活跃”、“现有课堂教学促进了老师的专业成长”和“现有课堂上,师生地位平等”三个题项上师生得分均为正值,但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但师生在“现有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和“学生价值观符合社会主流的价值观”两个题项上的得分均略高于3,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交往情况下,师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价值观有比较一致的理解,而对其效果亦有着不同的感受。

总之,作为教学交往主体,E校师生都认识到课堂教学交往的重要意义,有着开展课堂教学交往活动的共同愿望。但角色和地位不同必然导致视角不同,关注点自然不尽相同,师生对开展课堂教学交往的担心事项、教学交往现状及其效果亦有着不同的感受。

第二篇: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

摘要在教学中师生交往是老师与学生间的一种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作用。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 发展 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往,使学生在有效课堂交往中得到全面发展。本文从分析我国教学中师生交往现状和师生交往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 现代 教育 背景下师生交往的特点,探索构建和谐师生交往的对策,以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关键词师生交往生生交往课堂教学 新课标指出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课堂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多极主体间的交往活动,在这种交往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发生着频繁而密切的联系,这种师生间、学生间的广泛交往与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得以发挥的前提,是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现代教学理念下,师生是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两者各具独立人格且完全平等,这种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和表现的最好形式便是课堂教学交往。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面临新的挑战,教师应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加强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体验快乐。

一、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涵义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交往的社会,人类社会生活离不开交往,20世纪50年代开始,交往理论开始从 自然 科学 和技术科学领域迅速扩大到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这引起西方 哲学 家对交往理论的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结果使交往理论获得重要的进展,交往理论也因此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哲学理论。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全球化社会的到来,社会交往的日益扩大使交往实践观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使交往这个哲学主题迅速转变为社会主题,并引起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这种思维方式的变化渗透到教育领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认识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的课堂教学活动不应再是单纯的接受被动活动,而应是师生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交往的互动活动。著名的哲学家哈贝马斯对交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交往是建立在主体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的,“只有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称得上相互关系,因为主体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双向的,而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则是被动的、单向的关系,是不能称为相互关系的”。[2]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和学生是相对独立和相互平等的主体,课程教学的有效进行离不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而课堂教学最终要实现的目的就是期望理解(教师所期望学生获得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实际理解(学生自己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的统一,从而在师生之间形成共识。因此,我们应该把课堂教学看成是一种交往形式。

二、新课程理念下师生交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形成的以“传道、授业、解惑”为目的而建立的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人际关系,这种特殊关系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在教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没有师生关系的和谐,就谈不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更谈不上教育教学管理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师生交往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主要通过其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由教学中的权威变成合作者,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可以说,创设基于教学。教学不再是教学生学,而是师生的交往。所谓交往,即共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会话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基于这一理念,课堂上的“师道尊严”就非要摒弃不可了。教师心目中的学生,首先是与教师具有同样价值的人。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教与学应是民主的,教学氛围应是愉快、和谐的。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所言所行,既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促进自身的发展。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的凸现,心灵的开放,个性的张扬,潜能的释放。

三、新课程理念下教学中师生交往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前曾有这样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有这样的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显然,这种所谓的师生互动是仅仅流于形式的。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维,不仅要让学生“跟着思维”,更要让他们“学会思维”这种形式在交往上较普遍存在于课堂教学中,这种交往无实质性的内容。其表现样式很多。如,在课堂提问中,教师问一些并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学生齐答,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问“1加3是不是等于4”,学生齐答“等于”,教师问“一百万是不是很大的数”,学生齐答“是很大的数”,教师问“这节课的知识都会了吗?”,学生齐答“会了”。又如,教师向学生提出某一个数学问题,某一学生站起来作出了正确的回答,其他学生明明已经知道是正确的,教师仍然要问“他的回答对不对啊”,学生齐答“对”,教师继续追问“他的回答好不好”,学生齐答“好”。诸如此类的形式上的师生交往在数学课堂教学提问中还可以举出许多。所以,教师必须建立一种能进一步启迪学生的思考的交往方式。有的教育教学研究者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中有80%的问题只需要运用死记硬背的知识就能解决”。[3]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形式上的交往已经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了。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的标志是什么呢?首先是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学生是否全神贯注地在听课味课。其次是看学生的意志力如何,学生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学习有阻力时是否能继续认真地去思考,去尽力而为,虽然有时会犯错误,但有克服困难,克服阻力这样的意志就能够说明学生已经处于较为旺盛的思维状态了。

四、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交往的教学形式 交往的主要形式是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及教学互动形成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学生、课程、环境相互作用,在交往互动中建构文本信息的意义,建构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在交往活动中主要存在着教师与学生间的交往和学生与学生间的交往两种基本形式。

(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 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而应该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师生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比如在授课《宋金南北对峙》这一节时,向学生提问了一个问题:岳飞既然是一名抗金名将,可以帮助宋高宗消灭金国、甚至可以统一南北、扩大疆土、实现 政治 家的梦想,为何宋高宗最终杀害岳飞呢?经过全班小组积极讨论后,其中只有一个学生回答是这样的:宋高宗害怕皇位受到威胁。这个答案超乎意料。而普遍的答案却是说:受到奸臣秦桧的谄害等等。然后再设问:如果那个朝代没有秦桧,宋高宗会不会杀害岳飞呢?通过与学生的层层交流与讨论,发现学生对于研究或探讨 历史 人物、历史事件兴趣甚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一堂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孩子们在一种和谐、宽和、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通过他们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争论的情境,使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特点有了张扬的空间并得以实现。在这个短短的过程中,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之间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从而得到体现,丰富了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了教学相长。这种交往形式,允许学生发问和相互讨论,师生间能进行相互对话,开拓了更多的交流渠道,不仅加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使教与学相互作用,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达到师生关系优化的目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的过程。师生的交往是人与人的交流,它贯穿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他们间的交往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合作的关系。教师在学生面前应尽量淡化自身作为教育者的角色的痕迹,取而代之的应是长辈般的严肃和慈祥,朋友般的亲密和关爱。

(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替代的组织形式。生生间的交往是学生个体间或个体与群体间为达成共同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展开的相互协作的学习交往形式。生生间的交往是通过学生间的不同见解、观点的碰撞,引发认知冲突,能够更加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交往语言,培养竞争合作意识和人际关系交往的技能。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创设真实的交往学习情景,并以“任务型”的活动安排发动学生对文本、话题等进行讨论。在这活动中,每个学生都要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运用听、说、讨论,并以问答、对话、辩论,表演、竞赛等形式将交往结果呈现在全班面前。学生的交往实践形式可以分为同桌交往、小组交往、组际交往、个人与集体交往等,以此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创造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中,小组内的交往应作为主要形式。在生生间交往的过程中,教师并非无所作为,而应及时转换角色,由交往的直接参与者变为交往环境的营造者,学生的顾问和帮助者,而不只是讲述真理的人。学生间的交往是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可或缺,且行之有效的学习形式。影响交往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课堂教学环境、学习条件等。但就交往活动本身而言,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策略。首先,小组内成员应合理搭配,以保证在性别、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学生所拥有的信息不同,“信息差”的存在使学生为获得彼此的信息而积极地交往。第二,教师要把握好“最近发展区”,既保证学习内容富有挑战性,又符合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第三,正面引导,及时肯定。每当学员积极参与交往活动,或在活动中有进步,教师都由衷地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加学生对交往的自信心。第四,鼓励创造性,即在交往过程中对超出了主题深度和偏离了主题广度的深入性的探讨,教师应及时鼓励,以赞赏性的姿态加以积极地评价,为学生进一步进行探究性、研究性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五新课程理念下怎样让教师学生更好的交往 实施师生交往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师动生不动”。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是直接原因是没有能够生动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注意积极地鼓励学生的参与行动,没有给足学生发言的机会和行动的空间,还有就是教学内容与教学行为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 规律。如何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做到“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而进行情境创设”,创设情境,以情境促动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产生极大兴趣。教师要以自己的激情来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精心设计的板演来促动学生主动地探究。教学方法也是吸引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交往的好方法。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等。教学方法具有互补的特点,各种教育方法在实现教育目标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殊的作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所谓最好的方法,随着当代课堂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努力建构多样化、最优化的体系,教学中要坚持以启发式作为指导思想,坚持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做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因此,师生互动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地思维,科学地思维。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的标志是什么呢?首先是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学生是否全神贯注地在听课味课。其次是看学生的意志力如何,学生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学习有阻力时是否能继续认真地去思考,去尽力而为,虽然有时会犯错误,但有克服困难,克服阻力这样的意志就能够说明学生已经处于较为旺盛的思维状态了。所以说,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并为完成学生认识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是师生交往互动的策略。

第三篇: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艺术

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艺术(I)师生交往的意义

1.提高教育效能的基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能力;

2、反思“好教师” 和“好学生”的标准:

“好教师的标准” 和可能的负面心理压力:

3、新时代的教师形象:

可使用的语言:教师要尽量……希望能够……努力成为……

从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的角度能尽量做到的是:

4、新时代的学生形象希望能成为……

5、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 坦白与明朗——彼此诚实不欺诈;

* 关心与爱护——彼此知道自己受对方的重视与关爱;

* 尊重与独立——相互尊重但互不依赖;

* 个体与群体——相互允许发展各自的独特个性与创造,但又互相协调。* 彼此适应对方的需要——一方的满足不以对方的牺牲为代价。师生交往的涵义

1、教师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和学生交往;

2、教师发出信息的方式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方式;

3、教师传递信息的方式往往决定了与学生交往的结果;

4、交往是师生双向的交往;

5、从学生的反馈和回应中判断交往是否成功; 自我觉察练习

促进师生有效交往基本条件(I)

1、同理心——与学生沟通的基础。

同理心的三个条件;

同理心不等于了解;

同理心不等于赞同对方的行为和观点;

同理心不等于同情;

2、同理对方是一种交往的立场和能力。

放下自己的参照标准去感受对方;

以学生的眼光去看“学生的世界”; 促进师生有效交往基本条件(II)

3、不能同理学生的不良后果:学生会…

*很失望、很沮丧,对教师的信任度降低;

*无益的指责和批评,“我向信息”让学生反感和受伤害,出现对立;

*对学生的内心世界无法产生建设性的帮助;

*给学生提供了不合适的教育和价值导向,甚至误导学生。如何传递自己的同理心(I)

1、单纯将学生的感受回应给学生;

2、表达同理心的五个层次: 不能感受对方的内心世界;

只能领会对方十分表面的感受;

能理会对方的表面感受并能准确表达;

能理会对方深层的感受并能引导;

能理会对方表面的和深层的感受并能准确表达和引导; 如何传递自己的同理心(II)

3、在表达同理心时的基本立场:

对学生能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深的信任感;

能由衷地、开放地接纳对方的情感;

能意识到情感是能够转移、化解、消融的;

能由衷地帮助对方但不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

能接纳对方的情绪但不沉溺(或陷入)情感的旋涡;

能帮助对方从表面进入到深层、帮助对方看到自身的盲点;

如何传递自己的同理心(III)

•加强“同理心”敏感度的训练:

1、从对方的语言和非言语表达中来寻找;

2、从对方说话的用词中去体会;

3、加强和丰富自己的词汇,加强对各种感受的分辨和体会;

4、从对方的语音和语调的变化中去体会对方的情绪和心态;

5、透过对方的肢体语言来了解对方的情感;

6、不断强化自己的逻辑判断能力。师生交往中的真诚、尊重与接纳

1、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感:

真诚是真实、可靠、诚实的同义词。

对学生真诚是一种教育的力量。

努力提高自己表达真诚的能力。

*自我接纳与自信;

*在恰当的地点和时间、用恰当的方式承

认自己不是一个完美无暇的人;

*既有“教师意识”又有“朋友意识”;

*能向学生表达真诚的自我体验;

2、用尊重与接纳维护学生的人性发展:

*只有对学生的尊重与接纳,才会发生有效能的师生交往。

*能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学生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

*尊重与接纳每一个学生的前提是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有价值的人。

*尊重和接纳学生是为了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去自我觉察、自我表达、自我发展。沟通者的誓言

无论我是否同意你的观点,我都将尊重你,都将捍卫你说出它的权利,并且以你的观点去理解,同时将我的观点更有效地与你交换。交往中常见的沟通错误和障碍

“我向信息”是交往的障碍:

基于个人的过强的主观意识,忽略别

人的感受,不留余地说出对别人的批评,结果造成对方的不悦。通常的表达方式为责备、命令、挖苦等。

提醒——警告、控制

指导——命令、指责

了解——恐吓、威胁

鼓励——怀疑、揶揄

帮助——质问、说教

交流——奚落、中伤 交往中可用的语言技巧(I)

•幽默:

“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的优越的表现”。*委婉:

学会语气词的使用。(吗、吧、啊、嘛)

灵活使用否定词。(认为、不认为)

以问代答。

*含蓄:只需意会,不必言传

曲表观点、巧避锋芒、暗示批评、美化语言 交往中可用的语言技巧(II)*反语:

“欲进先退、欲前先后”。*模糊:

使交流留有余地,给自己留下主动性和灵活性。照顾对方的自尊。避开敏感问题。

模糊不等于糊涂。

•沉默:

表示自信心和力量感。引起有意注意,引导注意的方向。一种有效的批评方式。交往中批评与表扬的语言策略

1、批评的语言策略:

反省内心的感觉是否正确;

切入话题,伺机说明批评的理由;

提出明确中肯的批评;

请对方提出解释;

请对方提出建议如何改进;

总结对方所承诺的行动。

表扬的语言策略:

表扬行为而不是人格(评价事而不评价人);

表扬不能廉价或过度;

通常不以人比人;

公开与私下表扬相宜得彰;

表扬应尽量公平一致;

通常在学生中“隐恶扬善、找好不找坏”;

珍惜每个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表扬语言要能因人而易、随机应变;

表扬与奖励相结合。学会观察和使用体态语言

•眼睛 •距离 •角度 •高低 •语言呼应 •声音、词汇 •肢体语言

练习

教师1:你为什么感到如此难过呢?

教师2:你一向成绩很好,但想不到这次考

试失败了。

教师3:因为考试不理想,所以你感到比较难

过,比较失望。

教师4:因为考试不理想,所以你感到比较难

过,比较失望,也不知道以后该怎么

办,心里很混乱。

教师5:你一向成绩很好,但没想到这次考试会

这样不理想,所以感到特别难过和失望。

更不知如何对父母说,所以内心很矛盾。练习:

学:怎么老是下雨呀?下雨天我们什么都不能玩,真讨厌!

师:你在教室里呆得有点发闷,是吗?

学:这所学校真的不如我以前读的那所学校。那里

的同学对我很好。

师:你在这里觉得很孤单。

学:XX老喜欢在课堂上向我做鬼脸,我很讨厌他!

我以后不跟他玩了。

师:你不喜欢他这样对待你,所以不跟他玩了,是

吗?

同理心(Emphacy)

站在对方的角度、立场去感知和体验对方的感受、信念和态度,并能有效地将这些感知和体验传递给对方,使对方感到得到理解和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和舒畅的满足感。

同理心的三个条件;

1、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

2、了解导致这种结果的因素;

3、让对方了解你能设身处地的了解对方; 社交生活受影响;

厌倦教育教学工作;

常头痛、恶心、身体不适;

情绪波动不稳定;

自信心低落,自尊心下降;

消极无助,抑郁烦躁;

常见:人格偏执、神经衰弱、躯体症状、自我中心、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等心理症状。

•多才多艺、尽量展开自身所长; •动静得宜、有问有思有答;

•劳逸有序、善于自我安排时间; •思维敏锐、创新求变; •幽默乐观、坦诚真挚;

•自尊自重、乐于并善于和他人合作;

应努力达到:

•触角敏锐、重视与学生的全面沟通; •积极进取、创新求变;

•忙里偷闲、掌握放松技巧,主动清除自身的压力; •要求合理、能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 •处事公正、重情重理;

•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幽默乐观、坦诚真挚;

•宽容开放、接纳学生的过错。

•互谅互让互助、致力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

•* 无条件尊重老师,从不反驳教师的命令和要求; •* 好学不倦,能够长时间不分心地读书; •* 温良恭俭,不得罪任何同学; •* 上课始终保持安静;

•* 保持形象,为班级增光; •* 十项全能,样样皆优。

•逆反情绪、人格两重性、兴趣狭窄、价值依赖性、情绪两极失横、嫉妒心重、过度自尊或自卑、躯体症状。练习1

1、当你的某一种个性与周围的环境发生冲突时你通常运用什么方式来平衡?

2、在你与学生的交往中,有什么事情无法沟通?

3、在你身上,学生最喜欢的特质有哪些?

最不喜欢的有哪些?

4、对鼓励你的学生与你和谐相处,你做过哪些事情?

•应该是沉着而不会激动,永远保持稳定的心情,永远保持冷静、不流露强烈的情感; •不偏倚、对学生没有偏见、能一视同仁; •能够对学生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 •常常超时工作,公而忘私;

•对学生永远有无条件的慈悲心肠,总是有求必应。

•能够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能营造安静而有次序的环境; •有高度的智慧,对学生有问必答,知道所有的答案。•与其他教师相互支持,对学生表现一致。

* 永远是完美的化身,永远不会犯错误。

第四篇:对教育的看法

对教育的看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但是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

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中提到,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在这里我要谈谈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以前各大学校为了提高自己学校的升学率以及父母们对自己孩子的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仅在学校给同学们排满了课程,回家还给他们一大堆的作业,据说大部分同学每天晚上做作业要到12点过,才可以把老师和父母安排的任务完成。每天几乎没有时间休息,没有课余时间,没有周末,没有假期,没有快乐的童年。你看我们的孩子,正直青春年华,但是一个个都带着厚厚的眼镜,两眼呆滞。真的是几十岁的老人,我们祖国的未来怎么放心交给他们。虽然一直都在说要给孩子们减负,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很重视这个问题,但是在

第五篇:对钱的看法论文

一、课题名称:《对钱的看法》

二、课题组成员:邓林发,杨振阳,廖玉鹏,陈伟斌,陆善勇,乐松松。

三、课题指导师:屈嘉琪

四、课题的来源与确定:

金钱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每一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都与钱脱不开关系,金钱的影响力充分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阶层。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物质生活日渐丰富的今天,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金钱打交道,青少年如果没有正确的金钱观,将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适应社会,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五、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次课题研究从钱的来源入手作为起点,通过了解钱文化,使更多中学生认识到钱的来源认清楚金钱的本质。本小组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在了解钱文化的基础上来了解当今中学生的金钱观,进而分析正确的金钱观以及其对中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并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避免走上拜金主义的道路。

六、活动计划与活动步骤 活动计划:通过问卷调查和资料收集等方式完成对该课题的研究 活动步骤 阶段 时间(周)主要任务 阶段目标

一 1~2 收集数据 制作并发放问卷调查,收集实验数据 二 3~4 整理材料数据 收集相关资料,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筛选 三 5 归纳总结 制幻灯片,将研究的结果以幻灯片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成果

一、引言(钱的叙述)钱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钱是实物。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充当,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来充当。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猪头和下颚骨,表明猪和陶器在原始社会后期曾起过钱的作用。但众所周知,流通较广的古代钱是“贝”。因为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最后集中到海贝这一实物。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钱。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钱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因此中国汉字中和财富,价值有关的字大多与“贝”字有关。如:贵、资、贪、贫、财、购等。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钱的国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钱。至西周晚期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渣、铜锭等金属钱,这在考古发掘中也有出土。

综上所述,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周时代主要是实物钱,流通较广的是天然贝。后期出现少量金属、铸币,属钱的萌芽与形成时期。

二、研究方法:网络资料调查法、问卷调查法

三、讨论与分析:

1、经过我组成员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一致认为,当代高中生的金钱观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第一题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由第一题的统计结果来看,大多数高中生认为“钱这玩意,量入而出,能过日子就行”,第七题和第八题得统计结果也“告诉”我们,当代高中生认为“钱不是万能的,钱并不能代表一切”这些观点,说明当代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素养,不盲目崇拜钱。

2、尽管这世上因钱发生的惨案和贪污事件屡见不鲜,但当代高中是还能清醒的认识到“钱不是万恶之首”,这一切都是因为人性的贪婪。说明大多数高中生在面对金钱问题时还是比较理智的,这一点很不错。

3、由第九、十题的统计结果也可以看出,当代高中生也认识到了父母赚钱的不容易,也有“节俭”的观念。但第三、四题的结果告诉我们,虽然高中生有剩余的钱会选择存起来,但大多数还不能使用银行的一些方便业务,这说明当代高中生的思想不是很进步。

4、如果高中生剩余的钱足够的话,我们建议高中生可以拿一部分去做投资,让自己的体会“社会生活”,第五、六题得统计结果说明高中生的零花钱由自己提领,花钱的方向大概在学习、娱乐和零食上。但占的比例是零食最大,娱乐其次,学习最少这样的安排还是不够科学,毕竟我们是高中生,所以一切还是以学习为主较好。据了解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高中生的日常生活费用大多是靠自己打工得来的,很少是从父母那索取的,我们想,这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5、总体上来讲,我们认为,当代高中生的金钱观还是不错的,在审视金钱问题时,也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较为理智。

四、心得体会

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阶段,我们组员都感到有点不耐烦,毕竟要做一个调查报告,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时老师一直在我们身边鼓励我们,并且告诉我们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调查什么内容,调查的具体对象是谁,调查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想取得什么样的调查结果,采用什么样的调查方式等等这些具体的事项,才能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调查研究。这令我们顿时恍然大悟,于是收拾好心情,调整好心态,安下心来做准备。终于,我们完成了,期间遇到的困难不少:调查的学校多,待分析的内容多,分析的难度大......困难重重,使人望而生畏!但我们依然挺了过来!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开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头寻找相关资料,没有分配任务,开会讨论,等到组内开会召集时,才发现,不是有的资料没找到,就是同样的资料找了好几份。组员们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互相埋怨,而是赶快聚到一起开会商议补救之策。我们将任务分割成几份,派给组员,大家同时工作,比如这个组去这几个学校,那几人去那个学校,等等。如果有的组员提前完成任务,也会热心主动的帮助别的组员。正是因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以集体的利益为主。在四个人之间,合作的关系依然紧密,如果查找到与其它组员要找的有关的资料,大家都会拿出来共享,正是由于这样,虽然研究任务很重,我们却也没有耽误很多学习时间。团队的精神在每个人心中,合作为了共同的目标。

我觉得这课程的开设培养了我们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往的学习,偏重于对概念或理论的字面理解,而缺深一层次的疑问。通俗点说就只为了应试,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而这一门课程恰恰是填补了我的这一不足之处。研究性学习必须包含对资料的搜集、编辑与整理,还包括实验的没计,数据的记录等等。使我们必需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久而久之,这种能力被训练出来了。其次,这一课程的开设,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研究性学习的每一项学习内容,方式,都要求有自己来解决。而当我对我自己感兴趣的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时,不管是记录数据;或是做一个有关这一课题的模型时,都非常投入,无意识地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一个动手能力强的人是很容易立足于社会的,我们这一代的青少年缺乏动手能力,我虽然没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但是,也接近于这一程度。研究性课程的开设是为了我们能够很好地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基础,最后,这一课程的开设培养我的创新意识。以前的我,总是老师讲什么,我就听什么,从来不会多想几个为什么,而上次研究课后,我渐渐地开始独立思考问题了。

经过我们实习小组和实习班级全班同学的一起努力合作,我们小组的研究性学习终于圆满结束。通过对研究性学习方案的策划,实施和评价,使我对研究性学习的各个环节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经过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运用Internet和查阅文献等方式查找信息、收集信息,分析和整理,利用信息等各方面的能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班同学经过了第一次的研究性学习的参与,初步体会到研究性学习的乐趣,分工合作的快乐。

在调查研究中,我们的确遇到了许多困难。譬如:有许多同学对我们的调查问卷一顿乱填,给我们分析数据带来了许多麻烦。调查了许多同学的理财建议,却难以得到一个耳目一新的答案。这让我们倍感艰难。但同时我们又有许多值得庆幸的地方:同学间的互帮互助,老师的惴惴教导。都让我们很欣慰。所以这个调查结果渗透了众多人的心血,尽管谈不是很完美,却是我们心中最好的。研究性学习转变了我的学习观念,和改变我的学习方式。以我的小组而言吧,说它简单,最终成果只是一个简单的结果。但是,真是搞起来,要多方面考虑,还要收集有关资料,再加以运用,这自然会遇到许多麻烦,它给我们很大创新空间和实践机会,转变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缺少独立思考新发现的一些依赖观念,改变我们“死读书”的学习方式,创造另一种学习的风气,营造更优的学习环境。这对学习科学文化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机会

下载高中师生对课堂教学交往的看法教育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师生对课堂教学交往的看法教育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未来教育的看法

    教育要面向未来 职继学院 市场营销20091090030 董薰 现代社会的发展节奏越来越快了,教育的步伐也在不断的加大。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教育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人们对未来教......

    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看法

    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看法 我们经常看到或亲自体验到这样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学校或教研组组织的许多观摩课、公开课、集体备课、汇报课把一堂课上得不伦不类,说它是......

    对腐败问题的看法,反腐倡廉论文

    反腐倡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国腐败问题的现状、原由、危害分析及解决对策摘 要:本文主要对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的腐败犯罪行为进行揭露、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改进举措及解决......

    对交通安全的看法论文(5篇)

    交通安全,是指人们在道路上进行活动、玩耍时,要按照交通法规的规定,安全地行车、走路,避免发生人身伤亡或财物损失。下面按照自己的理解我们来看一篇论文吧。摘要:道路交通安全管......

    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师生交往的艺术(合集5篇)

    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师生交往的艺术 ——听周红五等四位专家讲座的体会 史跟录 非常感谢学校能给我这样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使我能够聆听到著名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周红五,江苏省......

    课堂教学效率论文中学教育教学论文:如何提高高中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效率论文中学教育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高中教学效率 新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新课程改革推行多年,当前已经进入深化的阶段,如何使高中教学高效成为......

    对教育教学的几点看法

    对教育教学的几点看法 薄滕飞 进入到教学一线岗位已一年。这一年,本着抓紧时间学习,集中精力教学的原则,脚踏实地,心无旁骛,顺利完成了一学年的工作。工作中,也有点滴感悟,现将几......

    对忠诚教育的个人看法

    对“忠诚”个人看法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忠,崇敬、恪守的意思;诚,言而有信、言行一致的意思;忠诚,即尽心尽力、没有二心。它是无形的,却有着巨大而有形的力量;它是无声的,却鸣着神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