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死的水熊虫美文
在这个广袤的世界上,有一种生命力超强的生物,它就是水熊虫。水熊虫非常微小,体长只有1毫米,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虽然微不足道,但它们的强悍让人震惊,可以忍受高温、极寒、高压、辐射甚至是宇宙真空。
水熊虫的生命力为什么如此顽强?因为水熊虫有着特别的续命技巧,能够在恶劣环境下停止所有新陈代谢。当面临死亡时,无论是缺少食物还是暴露在绝对零度之下,水熊虫会把自己排干,把头和8条腿全部缩进去,然后进入深度假死状态,代谢速度变为正常的0。01%,体内几乎没有任何水分。这种假死状态可以维持几十年之久,一旦它们接触到水,又可以重新被唤醒。这一过程虽然会损伤DNA,但是水熊虫根本不在乎。实际上,它们还能生生不息。
最近科学家们对其进行了基因测序,从中找到了它们坚不可摧的秘密。
原来,水熊虫不是从自己祖先那里继承所有基因,其中将近17。5%的基因组是由外源DNA构成。大部分物种,包括人类,基因组中所含的外来DNA不会超过1%,所以水熊虫比其他任何物种都拥有更多的外来DNA。水熊虫拥有6000个外来基因,主要是来自细菌。有很多细菌都能忍耐极端高压和温度,这也许解释了水熊虫的超强适应力。
那么,水熊虫又是如何吸收外援DNA呢?这还要从它的特殊能力谈起。
当遭遇极其恶劣的环境时,水熊虫会慢慢失水变干,但当有适合的生存条件时,它又会苏醒。研究人员怀疑可能正是这种能力,在“盗取”它人基因中发挥作用。当水熊虫变干,它们的基因组会断裂。当补充水分后,水熊虫细胞的细胞膜仍然會保持一段时间的“泄漏”状态,当细胞快速地修复自己受损的DNA时,可能会将外界环境中的某些DNA带到细胞中,嵌入自己的基因组中。
极端弱小的水熊虫,却成了所知的动物中最极端的生存专家,这个故事诠释了生命的真谛,引发了人们的思考。请不要嘲笑它们身上的“盗取”行为,为了生存,它们付出了比别的物种更艰难的努力。一位哲人说,生命力顽强的种子,从不对瘠土唱诅咒的歌。只要不抛弃,不放弃,小虫也会成为励志的榜样。
第二篇:萤虫虽弱,有光不懦美文
周末客至,姓傅名志坚,乃先生年少同窗。挺拔的名字和身材大相径庭,衣衫简朴,光头,着实看不出与众不同之处。沏一壶清茶,静坐闲聊。随着话语深入,在他的经历中漫游,方才感受到这个小个子男人身上有一种光,如水滴从玻璃上滑落,缓缓流进我们心里。
每当夕阳西下,暮色四合,从学校回家后的傅志坚,就习惯在村里到处转悠,神情好比庄园主在巡视自己的领地。他手中总是捏着一只半明半暗的手电筒,这个多年不变的习惯,常惹来村里人的嘲笑——胆子太小了吧,天还没怎么黑透呢!他笑笑,并不反驳什么,只是用很小的声音,仿佛自言自语般说着一些让人似懂非懂的话:萤虫虽弱,有光不懦。
少年傅志坚,为求安身立命技能,学过两年桶匠后回校复读,英语26个字母都认不全的他,凭着勤奋刻苦,竟然考上了大学。他传奇的读书经历,成为村里的风向标,那些之前不舍得花钱供子女读书的人,开始鼓励子女多读书。一个四百多户人家的小村子,几年间冒出来九十多个大学生,让邻近村庄艳羡不已。
按理说,一个吃过百家饭,饱尝过人情冷暖的人,在现世环境下,性格应会光滑如许,行事应谨小慎微。可傅志坚天性中的担当精神,常常在不经意间与世俗短兵相接。在村里,他常因邻里之间恃强凌弱,路见不平一声吼,勇敢地维护弱小。他的正直善良赢得大家尊重,邻里之间大到兄弟分家分房,小到婆媳矛盾,到他那里,灼热的气焰都会慢慢熄灭。
他热爱生于斯长于斯的山村,眼看村里的人们,在经济浪潮下,被潮流裹挟着,向着不确定目标汹涌而去。曾经宁静祥和的村庄,变为各人自扫门前雪,甚或雪往他家门口扔,美好的传统美德丢失殆尽,村庄失去了往日的温度和味道,这一切如芒针刺痛着傅志坚。他找村长商议树民风村风,协助村长订立民约,如行为习惯中的“自己做好房屋周围的卫生,房前屋后无积水、无杂草、无垃圾”;村风民俗中的“红白喜事由村里统一管理,喜事新办,丧事从简,破除陈规旧俗”;邻里之间的“邻里纠纷,不可以以牙还牙,以暴制暴,应友爱协商,协商不成可找村委会或用法律维权”……温暖贴心又切实能行的条约,正能量满满,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悄然变化。
村里开垃圾清理会,他唱起自编的《环境卫生歌》,简洁明快的词曲,朗朗上口,易于传颂。村里的女人们卯足劲头,自扎扫把,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房屋,是一派“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的田园风情。
只可惜好景不长,村规民约坚持没多久,就因村长几次违规,大家开始心灰意冷。曾被删除的恶俗旧痕,悄悄地死灰复燃。暑假期间,傅志坚远赴杭州,和在北大读研的儿子相聚在女儿家,村里有族人为争地基打架,村长也参与其中,致六人住院,救护车来回三趟。救护车的鸣叫,似夜枭的凄厉声穿山越水钻入他心,他那个树村风的愿望碎了一地。
看着傅志坚黯淡的神情,先生安慰他,风过霜过,雨过晴过,倾过心尽过力,已是彼岸的幸福。我们的安慰,触动着他的伤感。他眼里有泪光闪烁,动情地说:“每个人心里面啊,都该放盏灯,虽然那光亮不能照亮全世界,但至少可以用微弱的光点亮周围,照着他人,也照着自己的灵魂。”
我终于明白了他那句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萤虫虽弱,有光不懦。萤火虫虽然弱小,但因为自身有光亮,所以什么都不必害怕。他就是一个有光芒的人,他或许有迷茫,有困惑,但可以肯定,他的內心,从来不会有任何惧怕。不管现在他遇到怎样的挫折和黑暗,天再黑,人再背,他心里的那盏灯也永远不会熄灭。那盏灯虽然不够明亮,但一定能够抵御暗夜中的八面凉风。
第三篇:苹果和虫美文
[导读] 现实中的爱情何尝不是呢?一个人付出,总是没有好的结果。
我是一个苹果,我长在果农家的后院,很奇怪当初为什么主人要在后院种一棵苹果树,而没有都种到果园里.
我听说,果园里的伙伴们都可幸福了,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每天有足够的养分提供给它们.看着果园里的苹果们一个个饱满的样子我是很羡慕的.我的兄弟姐妹很少,整棵树也没几个苹果.强烈的自卑像绳索一样束缚着我,我深深的躲在本就不茂密的叶子下.没有人注意到角落里的我.
直到有一天,突然感觉到姐妹们的惊呼声.还有树叶那明显的抽动.树枝的颤抖.是什么?怎么了?突然感觉到什么东西在试探着触摸我.阳光的温暖,雨水的轻柔.然后,它,出现在了我的视野里.纤细而柔软的身子,清亮的眼睛.满意的看着我!!满意?我在那清亮的目光中读出了满意?
第一次被认可的感觉让我全身暖暖的,有一种好像叫兴奋的东西在身体里燃烧.不久后,我知道了它的名字,它叫虫子.它住进了我的身体里,我很高兴,因为虫子说它需要我.这种被需要的感觉真好.它说我很干净,身上没有农药的味道.农药?就是主人经常给果园里的苹果们用的那种味道怪怪的东西?
呵呵,现在我好庆幸自己没有长在果园里.为了满足虫子的需要.我必须让自己更饱满.我努力的去争取阳光,争取养分,我努力的生长着.以后的日子我们朝夕相伴.看着它纤细的身子慢慢变得粗壮,身体内那被撕裂的痛苦变得微不足道.可是有一天,它告诉我,它要离开了,因为我的身体已经不能承受它了.它需要一个饱满的身体来供养它的宝宝..它离开了,眼神还是那么清亮,看着那不再纤细的身景慢慢消失在我的视线里.......我不理会兄弟姐妹们的嘲笑.努力的维持自己的骄傲.但身体的状况我知道,我努力维持表面上的美好.我可是整棵树上最大最红的苹果.但内在已经完全腐烂..........恨吗?也许吧,恨的是我满足不了它的需要.我已经很尽力了,真的,我尽力了.(读者文摘)
第四篇:不够低美文
1941年的一个深夜,在美国洛杉矶一间宽敞的摄影棚里,一群人正在忙碌地拍摄一部电影。刚开拍没几分钟,就听见年轻的导演大喊了一声“停”!
看得出,导演对拍摄的效果一点也不满意,他一边冲着摄影师比划着动作,一边有些不悦地说:“我要的是一个大仰角,难道你不明白大仰角是什么意思吗?”
摄影师有些闷闷不乐,说:“一个镜头已经拍了不下十遍了,到底要拍到什么时候你才满意?”然而,不管摄像师怎样努力拍摄,年轻导演好像就是不满意,他不停地喊着“停停停”,并一遍遍地冲着摄影师重复道:“大仰角,难道你一点也不懂吗?”终于,扛着摄像机趴在地板上的摄影师忍无可忍,一下子站了起来,对着这个初出茅庐的导演大吼道:“我趴得已经够低了,你还想让我怎么样?”
这时,围观的工作人员全都停下手中的活,幸灾乐祸地看着这两个打嘴仗的人。年轻导演先是一怔,最后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快步地走到道具旁,随手拿起一把斧子,又转过身朝摄影师走过去。看到此情景后,在场的所有人全都发出一声惊呼,他们不知道导演想要干出什么蠢事。
待走到摄影师跟前后,导演忽然轮起手中的斧子,向着摄影师刚才趴过的木制地板狠狠地砍过去。几分钟后,他便将木地板砍了一个大洞。
导演站在洞中,平静地对摄影师说:“其实,你的拍摄水平没有任何问题,只是你刚才趴得还不够低。现在,这个地方就是我要的角度。”最终,摄影师蹲在导演砍的那个洞中,压低镜头,拍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仰角,也拍出了一个从未有人拍出过的镜头。
这个年轻的导演叫奥逊·威尔斯,他们当时拍摄的那部电影,便是后来红极一时的《公民凯恩》。电影因为大仰拍、大景深、阴影逆光等摄影创新技术,以及新颖的叙事方式,被誉为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之一。至今,它仍是美国电影学院必修的教学影片。
拍电影是这样,对待人生更是如此。人生的格局也许难以改变,怎么看,由你来决定。
第五篇:快乐,不快乐美文
若想到人生苦短,很多事就没了计较的必要。如果有人问我是独乐乐好,还是众乐乐好,我会回答:“我不会给快乐贴标签,也不会问快乐的出处,只管让快乐的音乐渗透到我的身体就好了。”
独处有独处的快乐,与人交际有与人交际的快乐,前一种快乐替代不了后一种快乐,而后一种快乐也不会比前一种快乐更管用和值钱。我甚至认为,当一个人在独处时总感觉不快乐,那么他在人群里也很难得到持久的快乐。当然,独处的人也并非总是快乐的,一些封闭自我、离群索居的人,很有可能在抑郁中无法自拔。
能够贯穿一生的快乐无疑是稀缺的,问题在于当我们谈论快乐时,悲伤、难过、痛苦们该怎么办?快乐和不快乐犹如硬币的两面,实在太容易反转。解题的关键不在于只探讨独乐乐和众乐乐哪个更好,急着给快乐划分领地,而在于生命不仅仅是靠快乐活着的,不快乐也支撑起了我们的人生。思考人生不能只关心快乐,悲伤、难过、痛苦需要一并关注,生命乃一个整体,只有快乐或者只有不快乐都是不健全的,甚至存在着悲剧性:贪婪快乐的人会产生癫狂,因为无视和逃避痛苦的快乐其实也是一种怯懦,既容易让人膨胀,也容易使人处于“真空”状态。一些傻子给人的感觉就是不知道痛苦,但他们的快乐称得上真正的快乐吗?
只有痛苦的人显然也是病态的,严重时会不珍惜生命,认为一切皆虚无。当一些人抗拒不了巨大的痛苦时,就会抛弃责任或尝试毁灭,因为痛苦常会剥夺人的力量。面对生命和生活,也需要大局观,享受快乐和幸福确实让人生得到最大的延续,但怎样看待和对待痛苦又关乎生命的尊严和智慧,如同越是能透彻理解和正确接受死亡的人,就越能活得好,活得宽容,活得慈悲,能够自尊并且敬重他人。
独乐乐并不指向自私自利,众乐乐也并不指向宽容博爱。有一项研究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确实会让我们健康和快乐。这却并非意味着只要走向人际关系,就一定会健康和快乐,因为人际关系同样复杂麻烦,跟这个世界一样有此必有彼,有良必有劣,好的人际关系自不必说,坏的人际关系带来的危害并不亚于疾病和孤独,譬如同样有研究发现,高冲突的婚姻对人的身心伤害程度甚至超过离婚。
独乐乐是不容易的,众乐乐恐怕更难。我们需要孤独,是因为人际关系会伤害到人生的快乐和幸福,我们又需要人际关系,却是因为最好的独处也只不过是“我”和“另一个我”的人际关系,单靠“两个我”解决不了一切问题或者最重要的问题,我们需要他人的帮助和温暖。因为不管何种快乐都是不容易的,都是比珍宝贵重的,所以我对快乐从不区分和比较,更不会权衡取舍。
独乐乐不是一定会拥有的,众乐乐也不是早晚会到来的。快乐没有约定,痛苦也未曾签约,生活的意思就是当快乐和不快乐到来以后,我们会怎么想,怎么做,让快乐剩下什么,又叫痛苦留下什么。生命既可以拓宽,也可以推高,深厚博大的人既能够让快乐进来,也能够让痛苦进来,并且给予它们相同的地位和待遇。
快乐不至于疯癫不醒,痛苦不至于久伤不愈,他们甚至意识到“人际关系”不限于我和自己、独与众,还有我和一棵草、一朵花、一群鸟兽的关系,以及我和山河、祖国、地球和宇宙的关系,彼此同生共死,不论快乐还是不快乐都要在一起,同甘共苦,既同享荣耀,也同受耻辱。过去不可追回,但未来一定是大家的,是在一起的。
一个人的快乐已经是许多人和生命的快乐,一个人的不快乐也是许多人和生命的不快乐,一个人活在世上多少要比想象中的更有力量,更有希望,也更有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