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亚洲的人文环境的教学反思
亚洲的人文环境是属于区域地理的教学内容,本学期学生初次接触区域地理,学习地理的方法要求有较大转变。怎样学习区域地理,老师应该在方法上多给学生以指导。一般地讲,综合性与差异性是区域地理的两大主题,要完整的理解掌握该区域的特征,就得一方面要归纳出该区域的共性,这个共性就是这个区域作为一个整体与其他区域相比较而显示出来的特殊性,另一方面还要分析出该区域内部的差异性。显然,教师只把这些抽象的方法说教给学生,学生肯定越来越糊涂。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集体研究亚洲某一方面的问题,这种研究当中既要归纳共性又要突出个性,学生们实际上已经在按照综合性与差异性两方面来研究区域地理了,但是学生在进行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是体会不到的。为了让学生自己体会出这种研究方法,最后又安排了小组汇报活动,这个汇报活动不仅是成果的展示,更是一种研究区域地理方法的演示,因为把这些成果集中放在一起的时候,同学们就会明白要想全面整体理解亚洲的人文环境,就得从诸如人口、文化、经济等这些方面归纳出共性,同时也知道这些共性是在比较各个国家不同的人文环境基础之上得出的。这样学生既实践了研究区域地理的方法,又锻炼了地理信息资源收集、处理与总结的能力,同时集体学习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发展了学生们之间的交往能力,突出了学生之间学习品质的差异性,让他们在活动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教师应作好学生的勤务员、服务生,关心各组的研究情况并给予及时指导和帮助;在成果汇报活动中,要控制好各小组汇报的时间,尽量让每组同学都有汇报的时间和机会,以保护好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亲临到个小组,询问他们的讨论情况,以便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在评价时,做到多元化、多标准、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把态度与成绩、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小组内外、成员之间、师生之间结合起来进行立体评价。
第二篇:亚洲人文环境教案
教学课题: 亚洲“人文环境” 课时:共2时 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
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人文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人文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体现的是区域之间“差异”,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差异”这个核心去设计。本节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体验亚洲人口与其他大洲的差异和亚洲内部地域文化的差异,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课时着重让学生学会分析差异的原因,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知道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图片、资料等了解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初步学会分析不同地域文化产生的自然环境背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等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培养学生尊重各国家风俗习惯的良好情感。教学重点、难点:亚洲的人口增长的特点、多样的地域文化。教学方法:讨论、读图思考、分析归纳
教学思路设计:
本节课紧紧围绕了亚洲人口众多和亚洲各地的文化差异两个问题展开。亚洲的人口问题采取开放式教学,把问题留给学生,引导学生从方方面面证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人口过多势必会带来资源和环境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亚洲各地的文化差异可通过活动的形式讨论完成,使学生认识到亚洲各地的文化差异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提问)亚洲的自然环境如何?(学生回答)略
(教师)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之下,亚洲人民是怎样生活的呢?亚洲的人口、文化、经济状况如何呢?今天让我们共同探讨亚洲的人文环境。[讲授新课](教师)亚洲地域辽阔,是世界第一大洲,除了面积大之外,还表现在什么方面?
(学生)亚洲不但面积最大,而且人口最多,所以是世界第一大洲。(板书)
一、人口最多的大洲
(教师提问)亚洲人口最多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讨论回答)亚洲人口总量最多,增长快,密度大等。按人口数多少,给各大洲排队。
(学生回答)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大洋州。(教师小结)亚洲是各大洲中人口总量最多的一个洲,36.8亿,占
世界人口的61%,可见,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总量最多的大洲。(指导学生读图6.14,提问)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共有多少?有几个在亚洲?
(学生回答)共10个,有6个在亚洲。这也说明了亚洲人口多。(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有哪几个?(学生思考回答)有四个,分别是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
(教师)四个地区中有两个在亚洲,可见亚洲的东亚、东南亚、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整个欧洲也是世界最稠密的地区之一,那么,人口的稠密程度用什么数据来表示?(学生回答)人口密度。(教师讲述)亚洲和欧洲相比哪个洲更稠密呢?我们来比较一下。(引导学生计算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密度)
亚洲:36.8亿÷4400万平方千米=83.6人/平方千米 欧洲:7.29亿÷1000万平方千米=72.9人/平方千米
(学生小结)亚洲的人口密度比欧洲的人口密度还大,可见,亚洲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洲。
(教师)你还能想出其他方法来说明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吗?(学生思考回答)可以从人口自然增长率看出。
(学生活动1)读图6.15,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给各大洲排队: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欧洲,亚洲居第三位。(学生活动2)按1995-2000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平均为1.3%),计算2001年亚洲的净增人口数和世界的净增人口数,看看世
界每增加100人,其中有多少人在亚洲?
(引导学生计算)亚洲的净增人口数:36.8亿×1.4%=0.52亿 世界的净增人口数:60.55亿×1.3%=0.79亿
世界每增加100人,其中有多少人在亚洲:0.52亿÷0.79亿×100=66人
(学生小结)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虽然不是最高,但是每年增长的人口数是世界最多的。由此可见亚洲是世界每年人口增长最多的一个洲。
(教师提问)为什么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是最高,但每年增长的人口数是世界最多的呢?
(学生思考回答)因为亚洲人口基数太大,所以即使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了,每年增长的人口数还是最多,这种状况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改变的。
(教师)可见,控制人口不是短期的任务,而是长期的工作。以上我们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
(学生总结)亚洲人口总量最多、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亚洲最多、人口密度最大、人口增长迅速、每年增长的人口数最多。
(教师承转)从以上这些方面都体现出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人口众多,会对资源和环境带来什么问题呢?(学生思考讨论,各抒己见)略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阅读材料“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讨论完成因果关系框图:
(教师提问)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怎样才能把恶性循环转化为良性循环呢?
(学生讨论,完成良性循环结构图,教师可给予适当的提示)(教师总结)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同时又是资源的消费者,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有计划的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并且要努力控制人口的增长,充分依靠科学技术,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教师承转)亚洲不但人口众多,民族也有1000个左右。不同的民族,创造了各自灿烂的文化。(板书)
二、多样的地域文化
(学生)阅读材料“亚洲的三个文明发祥地”,读右图:
(教师提问)亚洲的三个文明发祥地是哪里?从地形、气温、降水来看它们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有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从地形来看,都位于大江大河的冲击平原上,土壤肥沃。从气温来看,都位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温度适宜。从降水来看,各地降水充沛,且水源丰富。
(教师讲述)可见,人类的文明同自然环境是密切相关的。不同的自然环境孕育着不同的民族习俗和地域文化。屏幕显示:亚洲不同地区的住房、服饰等的差异。
(学生活动)读图6.17,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
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可每组讨论一到两个问题,不全的教师加以补充)
①沙特:地处热带沙漠,终年炎热,所以穿宽大的袍子,以便散热;干旱的草场适于发展畜牧业,牧民采取游牧的形式,所以居住帐篷。②亚库特人:居住在西伯利亚,终年寒冷,为了御寒他们穿毛皮服装,大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为建造木屋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终年积雪是雪橇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③也门:位于丘陵地带,所以住房大都依山而建,农田也大都是梯田。④孟加拉人:居住在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终年湿热,河网密布,所以这里的居民出门乘船,以捕鱼为生。⑤达雅克人:生活在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为了防潮,他们的房屋是高脚屋。
⑥日本: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多火山和地震,所以日本的建筑多有防震设计。归纳总结:
本节主要讲授了亚洲 “多样的地域文化”,存在着巨大“经济发展的差异”。我们通过大量的图表数据,分析了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使我们学会了运用资料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如何从地图和数据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亚洲是绚丽多彩的,它是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它有复杂的地形和气候,有多样的文化和民族,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让我们全亚洲人民携起手来,共同把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建设得更加美好!
教学反思:
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各地文化差异很大,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本节课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学生活动、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给予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在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知识衔接流畅、条理清晰,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归纳。
第三篇:七下亚洲人文环境教学案例
人文环境
复习旧课:
师:首先我们来回忆一下上节课的知识。亚洲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生: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师: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发生旱涝灾害原因? 生:夏季风的影响
师: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人口最少的大洲以及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什么?
生: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最少的大洲是大洋洲(除南极洲外),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导入新课:
师:我们学习了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口状况现在我们接着学习一下亚洲的地域文化。
师:同学们知道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是哪些?知道的请举手。生: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
师:这四大文明古国中有三个位于我们亚洲,它们都有其灿烂的文明,它们的文明都起源于哪里? 生:长江-黄河、印度河
师:同学们看课本12页的阅读材料了解一下它们的起源。(学生看材料)师:同学们注意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又因为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冲击而成又被称为“两河流域”。这三大起源地的共同点是什么? 生:都有适宜的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
师:同学们说的很对。这三个地方文化多样,亚洲其他的地区也有具备其地方特色的风俗文化。我们一起看课本图6.17.师:我们按照纬度带的不同来看一下这几幅图片。首先我们看位于高纬度地带的北亚地区的生活特色。他们住木屋、穿毛皮服装,同学们能想到这是为什么吗? 生:那里是寒带气候,保暖
师:不仅是这样,因为那里是寒带气候,针叶林广布,林木资源丰富,故他们的房屋都是木屋。我们再来看看位于热带的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印度尼西亚的人住高脚屋这跟他们的生活环境有没有关系?
生:有,那里是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炎热多雨因此他们居住的是高脚屋。师:对,同样气候炎热的南亚地区的印度,那里的妇女都穿纱丽,南亚的孟加拉国也因为常发生洪水而以船为交通工具。
师:寒带和热带地区是这样,那么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风俗和文化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师:西亚地区是热带沙漠气候,他们居住帐篷便于游牧,服饰以宽袍子遮挡风沙。我们再来看下东亚的日本。
生:日本经常有火山地震因此他们的建筑都有抗震的设计。
师:对,我们分析了这六幅图,他们的生活方式都与自然环境相关,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自然环境对各地区的生活方式都有很大的影响。同学们根据我们方才学习的知识,做一下同步练习的及时巩固1-4题。(学生开始做题)师:我们来对下答案。生:
1、B
2、D
3、B
4、C 师:好,非常正确,这些题目很简单,我们不在一一讲解,不会的同学可以查找课本或者课下询问一下同学。
师:我们知道了亚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特色,那么亚洲的经济如何呢?一起看下图6.18,图中的圆饼表示什么? 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师:同学们在图上找一找亚洲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是哪一个。生:日本。
师:没错,我们上学期已经学过,知道日本是亚洲唯一的一个发达国家。同学们再看一下其他国家,国民生产总值较高的国家有哪些?
生:新加坡、韩国、泰国、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巴勒斯坦等。
师:有新加坡、韩国、泰国、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还有一个同学们仔细看不是巴勒斯坦而是以色列。
师:这些国家中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是依靠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而使得经济迅速发展,有的是因为大量出口石油资源如沙特阿拉伯。在阿拉伯半岛的迪拜饭店,高321米,有56层,它位于一座人工岛上,出门是飞机代步的,里面的套房金碧辉煌,连烟灰缸都是镀金的。在那里住上一天大概要花掉42万元人民币,生活十分奢华,而我们的中国西部还有一些东南亚地区,经济却十分的落后,可见亚洲内部经济差异十分的大。
师:我们除了通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看一个国家的经济情况,还可以通过产业构成图来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情况。同学们看图6.19。图中黄色、蓝色、绿色的长条表示什么?
生:分别表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师:什么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呢?同学们看16页的材料了解一下。生:第一产业是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
师:流通部门比如交通部门、物流部门等,服务部门比如银行、超市商店、酒店等都属于服务部门。同学们可以想一下,假设你是卖东西的人,是农产品赚钱多还是零售商店赚的钱更多? 生:零售商店
师:没错,零售商店属于服务部门是第三产业,由此我们也可以说是第三产业利润最高,赚钱最多。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图6.19这三个国家哪个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大,?哪个国家最小? 生:日本、印度
师:哪个国家的第一产业最大,哪个国家最小? 生:印度、日本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和印度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情况刚好相反,韩国处于中间情况。而我们知道这三个国家的经济情况是日本最发达,印度最落后,韩国处于中间,所以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这样的结论?
生:经济越发达的国家第三产业比重越大,第一产业比重越小。反之,经济也就越落后。
师:好,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所学的在做一下同步练习及时巩固和能力提升题目。(学生做题教师指导)师:我们来对一下答案。生:及时巩固:
1、A
2、D
3、B
4、D
5、C
能力提升:(1)日本
34010
(2)日本
韩国
新加坡 以色列
(3)近海平原
(4)大量出口石油资源 师:有没有不同答案的?
生:能力提升第二小题答案应该是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
师:对,这位同学说的很对。有没有同学起来分析一下为什么答案是这些。生:题目说在东亚、东南亚国家中,经济发展较快的有哪些,而且要按照国民生产总值从大到小写。东亚、东南亚就排除了位于西亚的以色列、沙特阿拉伯等,经济发展较快说明是发展中国家,排除了日本,所以答案是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
师:好,分析的非常正确。同学们都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我们这节课学习了文化的起源地,了解了亚洲各地区的文化风俗,明白了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更清楚的知道亚洲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如何通过产业结构图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好,本节课知识就学到这里,同学们要做好复习,并且预习新课。下课!生:老师再见。师:同学们再见。
第四篇:高三复习教案--亚洲人文环境
第一章 第二节 人文环境
[课程标准]:1.运用有关资料说出亚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
2.通过实例说明亚洲内部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
[教学重点难点]:亚洲人口的数量和增长,亚洲众多人口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压力。
[教学准备]亚洲人文环境资料。[教学方法]:讨论活动、师生互动。[教学过程]:
[导入]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亚洲的自然环境,从这一节课开始,我们进入到亚洲人文环境的学习[板书] 第二节 人文环境
[讲述] 首先我们从人口角度来认识亚洲的人文环境。亚洲不仅地广而且人多。
[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图6.13“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
[提问]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情况如何? [学生回答] [板书]
一、人口最多的大洲
[讲述]2000年,在世界60.55亿人口中,约有36.8亿人生活在亚洲。[提问] 让学生回忆在第一册书中学习世界上的国家时提到的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并结合图6.14 [提问] 这些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中有几个在亚洲?集中分布于亚洲的什么地方? [活动] 课本P10-11活动1 [承转]亚洲有如此之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
[学生活动]课本P11活动2 [承转] 我们简单概括亚洲的人口状况,是地广人多,是人口最多的大洲。而亚洲的文化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多样。
[板书]
二、多样的地域文化
[讲述] 亚洲是三个人类文明的发祥地。而亚洲多样的文化与其民族的众多有着密切的关系。让学生阅读图6.16及阅读材料。[提问] 亚洲的民族状况如何? [学生回答](民族构成复杂等)[讲述] 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分别创造了各自的文化,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文化艺术风格和不同的民风民俗。[学生活动]读图6.17“亚洲不同地区的住房、服饰等的差异”,并完成课本P14活动1 [学生活动] 让学生们交流自己课外收集的亚洲不同国家有特色的文化风情的资料。
[提问] 我的一个朋友要去新、马、泰这三个国家游玩,在旅行的开始,导游小姐就向他和同行的游客介绍了很多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这是为什么?有这个必要吗? [学生讨论] [承转]在上学期,我们曾一起讨论过,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我们可以划分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请大家回忆下,在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情况如何? [学生回答]举例说明
[讲述]由此看来,亚洲的国家中经济发展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板书]
三、经济发展差异
[学生活动]读图6.18,“亚洲部分国家1998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图,完成课本P15活动1。[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部分国家经济发展现状的原因。[学生活动]课本P16活动2 [反馈练习]:
1、收集有关亚洲各地区的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等资料举办一次手抄报展览。
2、请学生表演不同民族艺术风格小节目。
第五篇:亚洲弦歌 教学反思
《亚洲弦歌》教学反思
吴镇小学石 君
本节课是人音版小学六年级12册第二单元亚洲器乐曲片段的欣赏课,选取了四个亚洲国家具有代表性的乐曲和民间乐器,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单元教学目标,我在体验、鉴赏、感受的的层面上制定了三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聆听欣赏亚洲器乐曲片段,熟悉四首亚洲民间乐曲旋律,了解西塔尔、甘美兰、独弦琴等代表性亚洲民间乐器,并能听辨出这些乐器的音色。
2、情感目标:通过音乐活动,感受亚洲几个地区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亚洲多元文化,喜爱亚洲民族、民间音乐,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3、能力发展目标:能初步感受亚洲音乐风格特点,能够在欧洲、拉丁美洲音乐中,区分出亚洲音乐。
教材提供的四个亚洲民间乐曲的片段十分短小,资料也很少,并且亚洲各国音乐文化的不同,学生对异国民间文化可能缺乏兴趣和审美困难,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审美方向是欣赏课的关键点。
于是,在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我选取了合适的乐器图片和视频资料,让以听为主的乐曲欣赏教学能更具体化、更直观化一些。通过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扮演音乐使者的角色出访四个国家,布置了本课的限时任务,让学生在各国旅行中,依据任务要求采访当地居民。教学过程采取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然后在教学活动中,由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并通过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加深印象,最后进行整理巩固,让学生汇报学习所得,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反馈。欣赏教学中互动式的自主学习模式的尝试,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渗透多元文化方面,可能对各国的音乐文化历史介绍过多,虽然只是在初步了解的认知层面上,但是由于本节课的容量很大,学生接受的信息过多,可能引起混淆。在两次试教中,就出现了有学生将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两个国家弄混淆的情况,反思熟悉乐曲旋律方面,学生能听辨出四个乐曲,不排除有些同学只是记住了民族乐器的音色特质而非乐曲本身,我觉得还可以采取一些教学手段,加强旋律的记忆,让学生多听几遍,多体验几遍,让更多的学生能达到熟悉乐曲的旋律和特点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