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活在此处美文
很多年前的一个上午,我驱车去旧金山吃午饭,开到一个收费亭旁边,我听到很响的音乐声,听起来好像在开舞会,或是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会。我朝四周看了看。别的汽车没有打开窗户,也没有宣传车。我朝收费亭里望去,有个人在里边跳舞。
“你在干什么?”我问。“我在开舞会呢。”他说。“那其他人呢?”我看了看其他的亭子,没什么动静。“我没邀请他们。”他说。我还有问题要问他,但后面的人急着开始按喇叭,我只好开走了。但我在心里告诉自己:还要再找这个人。他眼里有某种东西,告诉我他的收费亭里有一种魔力。
几个月后,我又见到了他,音乐仍然很响,舞会还在举行。我再次问他:“你在做什么呢?”他说:“我记得你上次问过了。我还在跳舞,还在举行同样的舞会。”我说:“其他人呢?”“打住。”他说,“你看那些东西像什么呢?”他指着那排收费亭。“看来就像收费亭啊。”“真是没有想象力!”我说:“那么,你看它们像什么呢?”他说:“直立的棺材。”“你在说些什么呀?”
“我可以证实。每早8点半,活的人进去。然后他们死亡8个小时。下午4点半,就像死人中的拉撒路,他们复活回到家中。整整8个小时,头脑思维中断,他们只是呆板地工作,重复着相同的动作。”
我感到非常惊异。这个小伙子发展了一种哲学,创造了一个有关工作的神话。我禁不住又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不一样?你过得很快乐。”“我就知道你会问这个,”他看了看我说,“总有一天我会成为一个舞蹈家。”
16个人呆板地做着工作,而第17个,几乎处于同样的情况,却找到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我不理解为何每个人都认为我的工作很枯燥。我有一个街角办公室,四周都是玻璃。我可以看见金门海峡、旧金山和伯克利山,半个西方世界都在这儿度假,每天我只是漫步到这里,练习跳舞。”他说。
很多人常说“生活在别处”,事实上换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发掘你现在所拥有的,你会发现,生活也可以在自己的心中,在自己的手里。
第二篇:此处无题诗歌
春已然悄悄来临
不慌不忙
吐露新芽的草儿
大地回春
一派璀璨夺目
你却落到了别处
说好的一起走
说好的一辈子
说的不离不弃
同你的消失
没了踪影
我抓住那仅有的余温
独自哀伤
你说我们像春天的小草
才刚刚发芽
转眼你却早已悄悄溜走
我从未见过
如此美丽的背影
丰盈了我这颗孤独寂寥的心
在百花争艳的夏天
我是否可以再次
与你相遇
告诉我你还在等我我未嫁
你未娶
我们就在一起
生生世世
永不分离
第三篇:此处莫凭栏诗歌
◎有一种花只适合聆听
他们站在自家门口
站得很零乱
争先恐后地用乡音向你讲述
家乡的往事和村里的传说
往事的色彩很鲜很亮
传说很绿很暗
那些站在头顶高谈阔论的人
你分不清是布谷还是麻雀
这丝毫不影响你对一朵花低头
对一缕阳光微笑
搀住其中最矮的一朵
顺便打听一些村里人的近况
它会悄悄地告诉你
村里的人正在一天天变老
酒也喝得越来越少
◎在风景之外打坐的人
从山里走出来的人
正在沉思怎样走回去
那座长亭依旧立在半山腰
只是短亭已不见踪影
上山的人络绎不绝
与路边的花草树木互为风景
在风景之外打坐的人
很快就会出现石头的幻觉
坚硬而且疼痛
那些鲜活的生命印迹
无论是从外部还是从内部
都无法将一朵野花唤醒
你想方设法将一颗晨星比喻成葡萄
只是为了将你身边的事物
移植到季节深处
◎此处莫凭栏
小溪一直在向前方延伸
人间也在跟着延伸
再陡峭的悬崖也阻拦不住
你坐在小桥的栏杆上
遇见一枚昨天的树叶在风中飘零
它以飘零的姿势告诫你
此处莫凭栏
一阵小南风吹过去
山川和树林还在那里
而树叶和游人都会漂移
那些色彩是莫奈遗留下来的与午后的阳光狼狈为奸
将你上午说过的台词悄悄融化
在一场暴风雨到来之前
你还得考虑
怎样才能全身而退
◎菜花物语
瞧这俩姐妹
脸上的色彩有如菜花一样鲜艳
但她们不想长成菜花
不想让亲人为她们收割
不想把全部的心事都放到阳光下曝晒
在一块菜花地站得久了
这块菜花仿佛就是你们的了
要拥有多少欢笑
才能容得下这么大一片菜花的黄
才能剔除菜花中隐藏的蜜蜂
这驾灵魂的私家车
何时才能心甘情愿的载着你们
甜甜蜜蜜地返程
◎扶起倒下的影子
街上已没有多余的土地
这些植物只能在盆子里生长
他们所能把握的只剩下自己的影子
在影子躺下的地方你仍然站着
你多么希望他们能够追随
多么希望能够扶起他们的影子
与你并肩
你来不及爱的人让他们替你去爱
你来不及恨的人
让他们也不要去恨
扶起这些倒下的影子
你就扶起了
人们不小心丢失在路上的信条
◎在柳丝的缝隙站立
一座宝塔
在柳丝来不及缝补的缝隙站立
站在季节的深处
站得有棱有角
柳丝正在湖面上写一首神的赞歌
夕阳就迫不及待地走上讲台
将宝塔飞檐上的病句剔除
让宝塔继续保持沉默
你只与柳丝交谈
给一阵清风
他们就会毫无保留地
把这个季节的秘密呈现出来
千万不要等到树叶落下
否则你将无法返回
第四篇:细节生活美文
保持某种天真,做个能讲出细节的人吧。
北岛曾经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他在大学里教散文写作,让大家写写童年,发现几乎没有人会写细节。这个非常可怕,意识形态化、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时代正在从人们生活中删除细节。一个概念出来,大家纷纷去跟风。说话也是一样,有些人,说话只是炫耀和抱怨,却听不到任何清新动人的细节,这个越来越明显了。所以,有些话越说越“雷人”,越说越不开心,有些人见了不如不见。但是,有些话,过去了这么多年,我却一直记得。
几年前,一位友人曾对我说:我去了7次凤凰,将来老了,我还愿意穿一件红衣裳坐在沱江边喝一杯自己亲手煮的奶茶。她说到冬天,凤凰的人很少,她在吊脚楼上吃火锅,漫天的雪飘飘扬扬,红灯笼,热气雾气……这样的细节,有审美的成分,我一直都记得,对生活的热爱是通过细节表现出来的。说实话,因为这样的细节深深地打动和影响了我,凤凰是我独自旅行的第一站,慢慢走,一路下去,看过无数的风景,人也越走越开阔,好多年过去,无意中影响了我的生活方式,成就了我某些小小的骄傲。人生真是一件奇妙和偶然的事。现在,太多的人会说,我去了哪些地方,花了多少钱,用什么相机拍了什么照片……但是,他们一个细节都讲不出来,他们说的你一句也记不住,因为没有真正的热爱,只有炫耀和跟风。
我真的喜欢别人跟我分享一些真正能打动人的细节。
我记得最悲伤的一个细节是3年前一位朋友讲的。那段时间,她妈妈刚去世不久,她说:昨天,我开着车子走在深南大道上,儿子坐在车后,开着开着,我突然控制不了情绪,只得把车停在路边,趴在方向盘上泣不成声,儿子在身后怯怯地问,妈妈,怎么了?我静静地说,我想我妈妈了……这个细节让电脑这头的我忍不住潸然泪下。友人后来对我说:“趁父母在时,好好对待他们吧。”那天下班,我就回了父母家,陪他们吃了一顿漫长的晚餐,慢慢吃慢慢聊,感恩着我的拥有……
我还记得这样一个细节,几年前友人提到的某次下午茶。女主人住在一套只有70平方米的旧房子里,却打理着一个漂亮的花草露台。夏天的黄昏,她穿着一条宽松布裙,把冰冻西瓜挖空装凉面端出来,浇上芝麻酱,泡一壶绿茶,友人形容她端着西瓜凉面走向露台时的情景,“香风习习”,夏天有蝉鸣,这样有创意漂亮的场景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创意无穷,一碗凉面都可以不一样。我一直认为钱与生活真的没太大关系,有些人你给她再多的钱她的生活也是充满了怨气和不足;有些人会说如果我有了什么就会如何如何,不可能的,她一样会过得焦躁不安,粗糙忽略。可是,人家住着小房子,一样能千娇百媚。
前段时间听一位长辈聊天,他说起自己的女儿在上小学、中学时他从未接送过,但是上了大学,他反而每个周末送女儿上同城的大学,这成了他一件愉快的事。为什么?因为一路上可以聊天,什么都聊,边走边说,一两小时的步行,他很享受这个过程,路上有风吹,有鸟叫,有甜品铺,青春的女儿神采飞扬的表情……类似的在一个多人饭局上,听某位男士聊起自己刚上大学的女儿,他说暑假时,他每天最快乐的事是陪着女儿看一档很青春的电视节目。当时好像是播什么“中国好声音”,房间开着空调,父女俩坐在地板上吃着瓜子品头论足,他觉得很满足很特别很惬意。假期结束,女儿要回上海,他第一次有一种浓浓离别的伤感,不敢去送别,而是让孩子妈妈去送……说起这段话时,他的眼睛湿润了。这些细节我一直记得住,父亲的深情,有时旁人看着,也是感动的。这个世界再怎么喧嚣浮躁动荡变迁,不知珍惜,还是有无可替代的深情和简洁纯粹的爱存在……
相信点什么。保持某种天真,做个能讲出细节的人吧。
第五篇:精致生活美文
读研究生的时候,朋友的寝室里有一个从黄土高原来的青年。据说,他要是回一次家,得先坐火车,再坐汽车,之后是马车,之后是背包步行,总而言之,他的家是常人无法想像的僻远。
一个散淡的黄昏,他给我们讲他母亲的故事。
透过他的讲述,我们看到了一个在困窘环境中生活着的瘦削美丽的母亲。她经常说的话是:生活可以简陋,但却不可以粗糙。她给孩子做白衬衫白边儿鞋,让穿着粗布衣服的孩子们在艰辛中明白什么是整洁与有序。他说,母亲的言行让他和他的手足们知道,粗劣的土地上一样可以长出美丽的花。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个养育他成人的窑洞里,会走出那么多有出息的孩子。
和这青年同一寝室的那位朋友,是富裕家庭里的“宝贝”,他的父母生了5个孩子,只有他一个男孩。他来上大学,他的母亲一下子给他买了10套衣服,可是,没有一件给他穿出点儿模样来。他总是随随便便地一扔,想穿了就皱皱巴巴地套上,头发总是在早晨起来变得“张牙舞爪”,怎么梳都梳不顺。他最习惯的一句话是:一切都乱了套。他总也弄不明白,住对床的室友,怎么每一天的日子都过得有滋有味。他的床上,横看竖看都是乱,而对面那张床,洗得发白的床单总是铺得整整齐齐。
那个窑洞里走出的青年,就这样在大家赞叹的眼神中读完了研究生,携着爱他的姑娘,到北京工作去了。听说,在他有了家庭后,他和他母亲一样,把日子过得精致而又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