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与生活讲和美文
记得在余秋雨的散文集《晨雨初听》中读到过一个“终身教师”莫里·施瓦茨的故事。莫里16年前的学生,作家、记者米奇去看望将要离世的老师,可莫里却宣布要给米奇上最后一门课程——人生,时间定在每星期的星期二。课程一共讲了14个星期,最后一堂是老师的葬礼。“老师,什么是人生最困难的事情?”米奇曾问老师莫里。莫里回答:“与生活讲和!”
大千世界,人生百味,但无论怎样的人生,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自觉地与自己的生活讲和。
莫里老了,身患重病。但是他说,年龄是无法竞争的,衰老病痛和死亡是不可避免地会到来。当我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乐于做个聪明的孩子,当我是个老头时,我乐于做个聪明的老头,他告诫自己的学生,拒绝衰老和病痛,一个人就不会幸福。同样,如果人生只乐意接纳成功、权势、富有,而拒绝失败、卑微、贫穷,那么他也不会幸福。莫里给米奇上的最后一课,就是让死亡充满韵味,归于纯净。
欣然接受人生的一切幸福,同时欣然接受人生的一切不幸,就是与生活讲和。这样的人才是幸福的,而且这种幸福是可以延续到你生命的终结,延续到你的身后,就像聪明的老头莫里一样。
以前我总觉得自己是生活的失败者,没有成名也没有成“家”。但是,一个同事说,你不错了,你看你孩子多有出息,考上了全国名牌大学;你看你的家,和和睦睦,多好;你看,你走过那么多地方,见过那么多世面;你看,你还会写文章,把文字变成铅字的感觉多好……
我一想,可不是吗?我奋斗了,我有所得,我为什么与自己过意不去,而不与我自己、与我自己的生活讲和呢?
前些天,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个故事,说的是一对婚姻濒于破裂的夫妇,做了一次远游,他们约定:如果能找回昔日的爱情,回来后就继续共同生活,否则就分手。
在山谷里,天下起了大雪,他们无奈地躲在帐篷里,他们欣赏雪景,忽然发现眼前的树,一会儿就落满了雪花,而有的树会弯曲,雪落满了,树枝一弹,枝条又重新扬起。有些树不会弯曲,树枝被压断了,夫妇若有所悟,紧紧拥抱。一次远游,一个雪景,使这对夫妇重新找回了昔日的爱情。
希腊谚语说,从智慧的土壤中生出三片绿芽:好的思想,好的语言,好的行动。这些绿芽正是爱的滋润才萌生出来,有了这些可贵的绿芽。那世人还有谁能不与自己的生活讲和呢?
第二篇:与生活讲和读后感
最近看到一篇名为《与生活讲和》的小短文。文章不长,语言也很平实,内容本身没有给我留下太深印象,倒是“与生活讲和”这句话,让我一阵唏嘘,有所触动。
以我的理解,所谓与生活讲和,就是与自己讲和,与别人讲和,与现实讲和。
与自己讲和,就是不苛责自己;就是不做不切实际的妄想和超乎能力的改变;就是在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后,不自卑,不哀怨;就是在看到别人的进步和得意时,不嫉妒,不勉强。一句话,与自己讲和,就是要悦纳自己。无论在别人的眼里,你是多么渺小、卑微,在自己的心里,你都要顶天立地,心安理得。
与别人讲和,就是要懂得妥协和谦让;就是要懂得理解和包容;就是在受到委曲和不公待遇时,懂得反省和思考;就是在发生矛盾和分歧时,知道换一个角度和立场看问题。一句话,与别人讲和,就是要善待别人。无论你是多么不欣赏、不喜欢、不认同他,你都要心平气和、温柔礼貌地对待他。
与现实讲和,就是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生活中什么对自己最重要;就是当现实偏离理想的时候,懂得忍耐、懂得等待,懂得折中,懂得适时地放下;就是当遭遇挫折和失败时,懂得“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懂得别人光鲜亮丽的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痛苦和辛酸,从而珍惜拥有,淡然处之。
与生活讲和,隐含的一个前提是,理想与生活发生了冲突。发生冲突的原因,可能是生活本身的问题,但更可能是自己的心志不够成熟、不够平和、不够豁达、不够智慧。
人生是什么?人生或许就是你带雨伞时不下雨,下雨时却忘了带伞;或许就是你勤奋工作时老板没看见,刚要喘口气歇会儿时却被撞见;或许就是当你刚刚明白人生是怎么一回事时,岁月已奔向了前方……当你对生活了然于心,知道了你所遇到的一切都是生活的真相时,你可能就不会纠结。所以,与生活讲和,不仅是一个态度问题,更是一个胸襟和气度的问题,是一个有没有智慧的问题。
能不能与生活讲和,往往影响着一个人的快乐感和幸福感。所以有人说,快乐和幸福是一种能力。这所谓的能力,其实就是与生活讲和的能力。只有学会了与生活讲和,你才能以饱满的情绪,乐观的态度,轻松地行进在人生的道路上。
第三篇:与生活讲和-读完《相约星期二》后感
[与生活讲和-读完《相约星期二》后感]“与生活讲和”,与生活讲和-读完《相约星期二》后感。
在读完《相约星期二》后,我把签名改了,然后想写一篇以它为题的日志。
这本书,十年前就想读。那时或许是出于本能的同情心,或许是因听到很多的介绍而动心,可直到现在,才把它读完。也好,那时自己还是个孩子,有着少年对于一切的好奇和小惆怅,却缺乏对于生活的体验和思考。现在读来,冥冥中有些明白书中的话语了。
每个星期二,米奇去教练那上课,谈论关于人生的种种话题,有事实,有讨论,有作业,一切和平常的课堂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授课的老师是一位要走向人生终点的老人,羸弱却又睿智。于是,一篇篇,我们看到了课堂的实录,也跟着开始思考,生活的意义。
“人生苦难重重”,这是《少有人走的路》的开篇,印象深刻。的确,人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愿望或者说是欲望,不能实现时,难免会觉得苦。再加上意料之外的变数,不如意时常有之。前几天看到一位朋友感慨“生活是由无数个无奈组成的”,一个淡定阳光的人,居然也会生出这样的慨叹。“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信手摘了这句子送他。既然事实如此,再多的哀叹也没用,那么讲和吧!与生活讲和,很简单的句子,却蕴藏着大智慧。少些抱怨、急躁、哀叹类的模样,接受生活所给予的一切,无论什么,无论与什么相伴而来。这样,很多困难也就没那么吓人了。
可实际上,“旁观者清”。人有时会对着他人劝来劝去,却难以说服自己。面对莫里,米奇看到了真实的自己。读完书,我的心里有两个字——接纳。其实,以前就琢磨过这两个字。“完美主义者”的性格,加上骨子里的固执,我成了“慢热型”,很难接纳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有时自然徒增烦恼了。有些惊讶,读了这本书,脑海里深深刻上的是这么两个字。接纳——宽恕——讲和,心灵舒畅、成长的方式,在于此?!
刚刚掩卷而思,就收到了一份礼物。zoe给我寄来一本书——《宽恕就是爱》。还没有翻开,不过她总是能知道什么是最适合我的。呵呵,生日在冬天,这礼物却如春一般让人充满期待。宽恕,对他人,也对自己。莫里也是这么说的。“临死前先原谅自己,然后原谅别人。”是啊,有什么大不了的呢?好不容易来到这世上走一遭,好不容易遇到这些人,为何要计较那么多,为何要为难自己和他人?原谅,宽恕,接纳,然后是爱,不再纠结于毫无意义的那些情绪中。
然后是爱。“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还没有结束这次阅读的时候,我就引用了这句话,在那个讲义工活动的ppt中。“爱会赢。爱永远是胜者”。爱会战胜恐惧、误解、无奈、怨艾,爱是解决生活中难题的终极与根本所在。想起simon说,孝心不在于教育,而是源于爱。嗯,源于爱。有了爱,还会有那么多抱怨吗?无论面对他人还是工作,甚至是生活本身。莫里要和我们说的,最重要的教学要点,是“爱”。
莫里是米奇的老师。他是喜欢教师这个职业的。他给自己写的碑文是:“一个终生的教师”。师范生都经过这样的教育“热爱教育事业”,可只有当我们走上讲台,与学生日日相处后,或许才能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教师追求的是永恒;他的影响也将永无止境”。天涯那边,莫里在很多年前,教授着我们同样的东西——师者之魂、师者之乐。这是意外的收获吧。晚读了十年的书,竟然在教我,怎样当一个更好的老师。当班主任很辛苦,但现在我做的乐哉乐哉,原因在于,做了班主任,教师生涯才完整,你也才能明白,什么是老师对于学生真正的爱。然后,做个像莫里那样的老师,那样的教练,那样的人生导师。
人生是一门课,不需要书本,却很难结业。或许它本不需要结业,需要的是讲和,是接纳,是爱。这门课仍在继续,每个人都是课堂上最优秀的学生,读后感《与生活讲和-读完《相约星期二》后感》。
读后感之后,题外话。
我依然在读书,开读必读完,读完必写读后感,用心写。
书的序言挺吸引人,读完一看,署名余秋雨。果然大家。我在盘算,是不是要再读基本余秋雨的书。
常在当当卓越上看到很多书评,对于同一本书,常常褒贬不一。其实,读书需要的是心静,是思考,“开卷有益”,除了为了卖钱的劣质印刷品,但凡叫书的,都能给人点启示。
yunyun昨天给我讲了个故事。一个二十出头的小姑娘,为了得满勤奖,忍痛没请病假,结果生命第二天定格在了医院里。工作中应有敬业的态度,务实的作风,肯干的实力,但工作是要有健康来担当的。再换个角度,我们生存或是生活的目的是什么?绝不是把自己累倒。。悠着点,平衡点。。莫里眼中的完美一天那么简单。。我们也该调整下了。人生的精彩,不在于竞争盖过一切。
莫里创意性地给自己弄了个“活人葬礼”。那个电影带给我的新鲜感,带给我的对于编剧的崇拜感消退了。一面是自己的无知,一面是继续思考,接纳,是否也包括接纳这个我们都不愿意碰触的话题。莫里说,我们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庄子,很逍遥。我们,要怎么办呢?
最近经历了一些事,身边的挚友,我想帮忙抚平你的伤痛。这个世界,是有些残酷。无奈,就那么在那里了。难道,唯有坚强,能捱过这些吗?试着像莫里他们那样思考和生活吗?与生活讲和。。大海的一部分。。每一个都是一朵小海浪。。
许三多们很可爱,最可爱的地方在于两句话,一是“不抛弃,不放弃”,从不放弃希望,不放弃任何的可能和爱的机会。弟子们,或许现在你们懂了我说这句的含义。二是“好好活!”“我哀叹时间在无情地逝去,但我又庆幸它仍给了我弥补的机会。”好好活!我们该做的事。
写东西从不计较有多少人看,好像一切都是在和自己的内心说话。可这次,却希望越多的人看到越好。每个人,都在生活,都是大海的一部分,都需要好好活!愿,一切都好!
按惯例,摘抄如下:
与生活讲和。
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
人生,应该沉得进去,拔得出来。
年华似水,而我却追赶不上。
接受你所能接受和你所不能接受的现实。承认过去,不要否认它或抛弃它。学会原谅自己和原谅别人。生活中永远别说太迟了。
生活是持续不断的前进和后退。
爱会赢。爱永远是胜者。
你要使生活有意义,你就得献身于爱,献身于你周围的群体,去创造一种能给你目标和意义的价值观。
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
我不让自己有更多的自哀自怜。
有时候你不能只相信你所看见的,你还得相信你所感觉的。如果你想让别人信任你,你首先应该感到你也能信任他。
生活不会一蹴而就的。我们在生活中都需要有导师的指引。
教师追求的是永恒;他的影响也将永无止境。
生而无悔,死而无憾。
他没有直截了当地问,免得使我窘迫。这就是他当老师与众不同的地方。
我似乎能看见时间在窗台上流逝。
爱是至高无上的。
相爱或者死亡。
别庸人自扰,一切皆是空。
接受所有的感情。
像成人那样给予,像孩子那样接受。
衰老并不是衰败,它是成熟。
年龄是无法竞争的。我属于任何一个年龄,直到现在的我。我不会羡慕你的人生阶段,因为我也有过这个人生阶段。
给予他人你应该给予的东西。
别走得太快,但也别拖得太久。
要有同情心。要有责任感。
临死前先原谅自己,然后原谅别人。
跟它和解。跟自己和解。跟你周围的人和解。——与生活讲和
我哀叹时间在无情地逝去,但我又庆幸它仍给了我弥补的机会。
死亡终结了生命,但没有终结感情的联系。
爱是让你像关心自己一样去关心别人。
我们没有一个人能擦掉生活过的痕迹。生活中没有“来不及”这个词。
这门课仍在继续:)
第四篇:我们与生活美文
人一直都是日子的主角,这也为什么我的标题叫做“咱们”与日子,而不是“日子”与咱们。
已然人是日子的主角,那么当然是人影响日子,而不是日子影响咱们。人是怎么影响日子的呢?最底子的仍是人的一种状况。很多人或许会说我是一个唯心主义者,其实之前我也是这么以为的,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一个误解,原因是我没有理解透什么叫做“唯心主义者”
这个周末,我闲来无事,看到公寓的卫生间很脏,而且玻璃窗上结了很多蜘蛛网。于是就拿起布擦了起来,作为一种运动方式,也就一点点不觉得麻烦很疲惫。舍友见到就就在一旁劝阻到:哎呀,别擦了,这本来就是一个简陋的地方,又不是咱们家,何必费时费力呢。关于舍友说出这种话,我感觉又惊奇又无奈。当然,这也是很多人都会有的主意。搬到一个生疏的地方,没有任何的感情基础,条件又欠好,自己肯定不会情愿去处理。可是反过来想一想,这是自己住的地方,自己都不想办法去让这个地方越来越好,那么你的日子怎么会变得越来越好呢?
咱们仅仅习气把自己放在一个很舒适的日子状况里,在这基础上去组织自己的日子,然后说自己活得很精致。可是当到了一个糟糕的状况时,却不情愿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是让问题延伸,直到自己腐烂。
命运有时坎坷的组织并不是故意刁难,她仅仅想让你学会怎么去保卫自己的日子。日子的实质就是自己的状况和感受,如果感觉是苦的,那么苦的味道自然会渗透到日子的方方面面。
第五篇:与生活讲和-读完《相约星期二》后感
“与生活讲和”,与生活讲和-读完《相约星期二》后感。
在读完《相约星期二》后,我把签名改了,然后想写一篇以它为题的日志。
这本书,十年前就想读。那时或许是出于本能的同情心,或许是因听到很多的介绍而动心,可直到现在,才把它读完。也好,那时自己还是个孩子,有着少年对于一切的好奇和小惆怅,却缺乏对于生活的体验和思考。现在读来,冥冥中有些明白书中的话语了。
每个星期二,米奇去教练那上课,谈论关于人生的种种话题,有事实,有讨论,有作业,一切和平常的课堂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授课的老师是一位要走向人生终点的老人,羸弱却又睿智。于是,一篇篇,我们看到了课堂的实录,也跟着开始思考,生活的意义。
“人生苦难重重”,这是《少有人走的路》的开篇,印象深刻。的确,人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愿望或者说是欲望,不能实现时,难免会觉得苦。再加上意料之外的变数,不如意时常有之。前几天看到一位朋友感慨“生活是由无数个无奈组成的”,一个淡定阳光的人,居然也会生出这样的慨叹。“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信手摘了这句子送他。既然事实如此,再多的哀叹也没用,那么讲和吧!与生活讲和,很简单的句子,却蕴藏着大智慧。少些抱怨、急躁、哀叹类的模样,接受生活所给予的一切,无论什么,无论与什么相伴而来。这样,很多困难也就没那么吓人了。
可实际上,“旁观者清”。人有时会对着他人劝来劝去,却难以说服自己。面对莫里,米奇看到了真实的自己。读完书,我的心里有两个字——接纳。其实,以前就琢磨过这两个字。“完美主义者”的性格,加上骨子里的固执,我成了“慢热型”,很难接纳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有时自然徒增烦恼了。有些惊讶,读了这本书,脑海里深深刻上的是这么两个字。接纳——宽恕——讲和,心灵舒畅、成长的方式,在于此?!
刚刚掩卷而思,就收到了一份礼物。zoe给我寄来一本书——《宽恕就是爱》。还没有翻开,不过她总是能知道什么是最适合我的。呵呵,生日在冬天,这礼物却如春一般让人充满期待。宽恕,对他人,也对自己。莫里也是这么说的。“临死前先原谅自己,然后原谅别人。”是啊,有什么大不了的呢?好不容易来到这世上走一遭,好不容易遇到这些人,为何要计较那么多,为何要为难自己和他人?原谅,宽恕,接纳,然后是爱,不再纠结于毫无意义的那些情绪中。
然后是爱。“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还没有结束这次阅读的时候,我就引用了这句话,在那个讲义工活动的ppT中。“爱会赢。爱永远是胜者”。爱会战胜恐惧、误解、无奈、怨艾,爱是解决生活中难题的终极与根本所在。想起simon说,孝心不在于教育,而是源于爱。嗯,源于爱。有了爱,还会有那么多抱怨吗?无论面对他人还是工作,甚至是生活本身。莫里要和我们说的,最重要的教学要点,是“爱”。
莫里是米奇的老师。他是喜欢教师这个职业的。他给自己写的碑文是:“一个终生的教师”。师范生都经过这样的教育“热爱教育事业”,可只有当我们走上讲台,与学生日日相处后,或许才能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教师追求的是永恒;他的影响也将永无止境”。天涯那边,莫里在很多年前,教授着我们同样的东西——师者之魂、师者之乐。这是意外的收获吧。晚读了十年的书,竟然在教我,怎样当一个更好的老师。当班主任很辛苦,但现在我做的乐哉乐哉,原因在于,做了班主任,教师生涯才完整,你也才能明白,什么是老师对于学生真正的爱。然后,做个像莫里那样的老师,那样的教练,那样的人生导师。
人生是一门课,不需要书本,却很难结业。或许它本不需要结业,需要的是讲和,是接纳,是爱。这门课仍在继续,每个人都是课堂上最优秀的学生,读后感《与生活讲和-读完《相约星期二》后感》。
读后感之后,题外话。
我依然在读书,开读必读完,读完必写读后感,用心写。
书的序言挺吸引人,读完一看,署名余秋雨。果然大家。我在盘算,是不是要再读基本余秋雨的书。
常在当当卓越上看到很多书评,对于同一本书,常常褒贬不一。其实,读书需要的是心静,是思考,“开卷有益”,除了为了卖钱的劣质印刷品,但凡叫书的,都能给人点启示。
yunyun昨天给我讲了个故事。一个二十出头的小姑娘,为了得满勤奖,忍痛没请病假,结果生命第二天定格在了医院里。工作中应有敬业的态度,务实的作风,肯干的实力,但工作是要有健康来担当的。再换个角度,我们生存或是生活的目的是什么?绝不是把自己累倒。。悠着点,平衡点。。莫里眼中的完美一天那么简单。。我们也该调整下了。人生的精彩,不在于竞争盖过一切。
莫里创意性地给自己弄了个“活人葬礼”。那个电影带给我的新鲜感,带给我的对于编剧的崇拜感消退了。一面是自己的无知,一面是继续思考,接纳,是否也包括接纳这个我们都不愿意碰触的话题。莫里说,我们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庄子,很逍遥。我们,要怎么办呢?
最近经历了一些事,身边的挚友,我想帮忙抚平你的伤痛。这个世界,是有些残酷。无奈,就那么在那里了。难道,唯有坚强,能捱过这些吗?试着像莫里他们那样思考和生活吗?与生活讲和。。大海的一部分。。每一个都是一朵小海浪。。
许三多们很可爱,最可爱的地方在于两句话,一是“不抛弃,不放弃”,从不放弃希望,不放弃任何的可能和爱的机会。弟子们,或许现在你们懂了我说这句的含义。二是“好好活!”“我哀叹时间在无情地逝去,但我又庆幸它仍给了我弥补的机会。”好好活!我们该做的事。
写东西从不计较有多少人看,好像一切都是在和自己的内心说话。可这次,却希望越多的人看到越好。每个人,都在生活,都是大海的一部分,都需要好好活!愿,一切都好!
按惯例,摘抄如下:
与生活讲和。
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
人生,应该沉得进去,拔得出来。
年华似水,而我却追赶不上。
接受你所能接受和你所不能接受的现实。承认过去,不要否认它或抛弃它。学会原谅自己和原谅别人。生活中永远别说太迟了。
生活是持续不断的前进和后退。
爱会赢。爱永远是胜者。
你要使生活有意义,你就得献身于爱,献身于你周围的群体,去创造一种能给你目标和意义的价值观。
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
我不让自己有更多的自哀自怜。
有时候你不能只相信你所看见的,你还得相信你所感觉的。如果你想让别人信任你,你首先应该感到你也能信任他。
生活不会一蹴而就的。我们在生活中都需要有导师的指引。
教师追求的是永恒;他的影响也将永无止境。
生而无悔,死而无憾。
他没有直截了当地问,免得使我窘迫。这就是他当老师与众不同的地方。
我似乎能看见时间在窗台上流逝。
爱是至高无上的。
相爱或者死亡。
别庸人自扰,一切皆是空。
接受所有的感情。
像成人那样给予,像孩子那样接受。
衰老并不是衰败,它是成熟。
年龄是无法竞争的。我属于任何一个年龄,直到现在的我。我不会羡慕你的人生阶段,因为我也有过这个人生阶段。
给予他人你应该给予的东西。
别走得太快,但也别拖得太久。
要有同情心。要有责任感。
临死前先原谅自己,然后原谅别人。
跟它和解。跟自己和解。跟你周围的人和解。——与生活讲和
我哀叹时间在无情地逝去,但我又庆幸它仍给了我弥补的机会。
死亡终结了生命,但没有终结感情的联系。
爱是让你像关心自己一样去关心别人。
我们没有一个人能擦掉生活过的痕迹。生活中没有“来不及”这个词。
这门课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