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致生活美文
读研究生的时候,朋友的寝室里有一个从黄土高原来的青年。据说,他要是回一次家,得先坐火车,再坐汽车,之后是马车,之后是背包步行,总而言之,他的家是常人无法想像的僻远。
一个散淡的黄昏,他给我们讲他母亲的故事。
透过他的讲述,我们看到了一个在困窘环境中生活着的瘦削美丽的母亲。她经常说的话是:生活可以简陋,但却不可以粗糙。她给孩子做白衬衫白边儿鞋,让穿着粗布衣服的孩子们在艰辛中明白什么是整洁与有序。他说,母亲的言行让他和他的手足们知道,粗劣的土地上一样可以长出美丽的花。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个养育他成人的窑洞里,会走出那么多有出息的孩子。
和这青年同一寝室的那位朋友,是富裕家庭里的“宝贝”,他的父母生了5个孩子,只有他一个男孩。他来上大学,他的母亲一下子给他买了10套衣服,可是,没有一件给他穿出点儿模样来。他总是随随便便地一扔,想穿了就皱皱巴巴地套上,头发总是在早晨起来变得“张牙舞爪”,怎么梳都梳不顺。他最习惯的一句话是:一切都乱了套。他总也弄不明白,住对床的室友,怎么每一天的日子都过得有滋有味。他的床上,横看竖看都是乱,而对面那张床,洗得发白的床单总是铺得整整齐齐。
那个窑洞里走出的青年,就这样在大家赞叹的眼神中读完了研究生,携着爱他的姑娘,到北京工作去了。听说,在他有了家庭后,他和他母亲一样,把日子过得精致而又美丽。
第二篇:精致生活,一点都不贵美文
总是听到一些酸溜溜的话:“别满嘴精致生活,有钱谁不想?追求高品质,还不得有好家底撑腰?没钱,还穷讲究什么小情趣?”或许在很多人眼里,“精致”被錯认为是用最奢侈、顶级的东西,过高高在上、疏离人间烟火的日子吧。
反倒是钱钟书先生的一句话,更接近“精致生活”的本意。他说:“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
“精致”从来和钱无关,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铺一块干净的桌布,摆一枝待放的鲜花,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你同样在“富养”着自己。哪怕吃一碗简单的面、一碟朴素的菜,也要留意碗盘的搭配。看过很多人,费力做出来的饭菜,就随便盛在冰冷的不锈钢碗里。
人这一辈子,除了最基本的活着,还要去学会感受美。没有昂贵的香水,但家里可以有植物的香气;没有进口红酒,就在梅子泛青的时候,自酿一点青梅酒,再在某个小雨淅沥的夜晚打开,慢慢喝干,红着脸安静地睡去。
不一定所有的物品都要花钱去买,家里有几件自己亲手做的东西,才更有滋味。
用简单的工具做一个可爱的玩具。捡一块木板回来,做一个工艺品;或者钉出一个花瓶的样子,插几支脆弱的干花,角落里若有若无地散发着香气。学着做一盏小暖灯,在宁静的夜守着这一束温柔的光,慢慢躲进自己的小世界里;或者买一串小彩灯,把旅途中的风景都挂上去。
你看,精致的生活从来都不贵,却总有人哭穷。这样的人,穷的不是物质,而是生活态度。无论何时,都应该保持精致的生活,这是一个人的体面,也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
多一点自律,按时作息,认真护肤。做一些可以提高自己气质的事,跳舞、读书、旅行、学一门乐器。缓慢而认真地生活,体会身边的花开、雨落和每一次安静的黄昏。
其实,人生中美好的事大多是免费的。精致生活,真的一点都不贵。
第三篇:精致生活并不贵美文
总是听到一些酸溜溜的话:别满嘴精致生活,有钱谁不想?追求高品质,还不得有好家底撑腰?没钱,还穷讲究什么小情趣?
或许在很多人眼里,“精致”被錯认为是用最奢侈、顶级的东西,过高高在上、疏离人间烟火的日子吧。反倒是钱钟书先生的一句话,更接近“精致生活”的本意。他说:“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
“精致”从来和钱无关,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买不起几万元钱的骨瓷餐具又怎样,铺一块干净的桌布,摆一枝待放的鲜花,你知道,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你同样在“富养”着自己。
哪怕吃一碗简单的面、一碟朴素的菜,也要留意碗盘的搭配。看过很多人,费力做出来的饭菜,就随便盛在冰冷的不锈钢碗里。
人这一辈子,除了最基本的活着,还要学会感受美。没有昂贵的香水,但家里可以有植物的香气;没有进口红酒,就在梅子泛青的时候,自酿一点青梅酒,再在某个小雨淅沥的夜晚慢慢喝,红着脸安静地睡去。
不一定所有的物品都要花钱去买,家里有几件自己亲手做的东西,才更有滋味。用简单的几个工具做一个可爱的玩具。捡一块木板回来,做一个工艺品,或者钉出一个花瓶的样子,插几枝脆弱的干花,角落里若有若无地散发着香气。
学着做一盏小暖灯,在宁静的夜,守着这一束温柔的光,慢慢躲进自己的小世界里。或者买一串小彩灯,把旅途中的风景全挂上去。
你看,精致的生活从来都不贵,却总有人哭穷。这样的人,穷的不是物质,而是生活态度。无论何时,都应该保持精致的生活,这是一个人的体面,也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
多一点自律,按时作息。做一些可以提高自己气质的事,跳舞、读书、旅行、学一门乐器。缓慢而认真地生活,体会身边的花开、雨落和每一次安静的黄昏。
其实,人生中美好的事,大多是免费的,快停止拿“没钱”当作敷衍生活的挡箭牌。
精致生活,真的一点都不贵。
第四篇:精致的生活该是怎样美文摘抄
精致的生活,该是怎样?真是人说言殊,见仁见智。
或许多数人认为,吃得贵重,穿得高档,住得阔气,就是精致。可是,我说,这只能算是富贵,不能算是精致。精致的生活,表现于衣食住行,但又不尽然,它应当具有某种品味性的东西。
在乡下,常常见到老农劳作一天后,晚间于家中喝酒的景象。一碟油炸花生米,几头咸蒜,酒盛在一把黑溜溜的锡壶中,酒杯是一只豆瓣状的小盅;人,则坐在一把简陋的椅子上;腿,有时会不期然地跷起,好像随时都准备着去做自己的工作。菜肴是极其简单的,酒具是极其简陋的,也许酒还是劣质的,人自然也坐得不端庄。但老农,一盅一盅地喝着,慢条斯理,一脸的满足,一会儿工夫,脸上便泛起了红润。看上去,是那样的悠闲、自在,他在充分享受劳作之后那种休闲的快乐。对于老农来说,他也许不觉得怎样,但我却认为,这种生活,就应该算得上是一种精致了。丰子恺在他的散文《吃酒》中,记述了他在杭州西湖之畔,见到的一位中年男子吃酒的情形。这位中年男子喜欢钓虾,而且每次只钓三四只,以此作为酒肴。文章写道:“他(中年男子)也叫一斤酒,却不叫菜,取出瓶子来,用钓丝缚住了这三四只虾,拿到酒保烫酒的开水里一浸,不久取出,虾已变成红色了。他向酒保要一碟酱油,就用虾下酒。”每读至此,我总是钦佩不已:这真是一个懂得生活的人,于简单和朴素中求得人生的乐趣。
可见,生活是否精致,不完全取决于富贵与否,而在于你懂得满足,懂得某种生活情调。
汪曾祺在《昆明的雨》一文中,写了这样一个场景。有一天,他和朱德熙到莲花池游玩,遇雨。于是“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瓷杯里),坐下来。雨下大了。酒店里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可以预知,此种情况下饮酒,是何等怡情悦性。真是雅人雅事,只有这样的人,才懂得选择这样的地方;只有这样的环境,才配得上这样的人。这是两个懂得享受精致生活的人。
周作人,一生喜欢喝茶,甚至命名自己的书斋为“苦茶庵”,他深得喝茶的情味。在《吃茶》一文中他写道:“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不仅要有好茶,还应当有好的环境,这样才能喝得其中味道——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如此看重情境,深得境与心互相生发的关系。周作人,更是一位懂得享受精致生活的人。
所以说,精致的生活,不应当是纯物质性的享受,它应当具备简单的满足感,超然于物外,不为外物所累;应当有一份闲雅的情趣,还应当学会选择某种情境和氛围,并使其很好地配合人的情绪和兴致,达到一种人生的和谐状态。精致,是形而下的,也是形而上的。
第五篇:伦敦老人精致生活读后感
1,2013年2月3日星期日。今天偶然读到一篇文章,令我很受触动。题目并非很吸引人,“伦敦老人精致生活”。“对于伦敦,我的一个印象是,这城市到处是女王般仪表堂堂、高贵严肃而又亲切和蔼的老者。也有许多老妇人打扮得花枝招展、雍容华贵。”这第一段,就吸引了我。我认为作者对女王的描述贴切精确,与我印象中对伦敦老人们的精神风貌不期而同。“老人依然活跃在沙龙、酒馆、剧院、教堂。”第二段起首这句话让我精神为之一振。我也曾设想过自己的老年生活,但当时感觉前途暗淡,让人不敢神往,而这句话,对目前国外老人风貌的写实,让我又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憧憬。“我朗诵诗的那个下午,大厅里全是中年人和老年人,提问踊跃而有深度。他们不仅是爷爷奶奶,更是教师、顾问和高人。”结论更是精辟,“老人不是包袱,而是那个国家的活史书、精神容器、道德楷模、美食秘方,以及某种悠久的生活品味。”我最喜欢的对老人的描述是“精神容器”。我们身边的老人,形容憔悴、颜色暗淡,目光浑浊,不修边幅,远远走来,身上仿佛散发着陈旧、腐朽的气息。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未来吗?现在还精神抖擞的中年人,再过20年,我们都是这样的形容枯槁地散落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吗?思之令人心惊胆寒。但文章令人欣喜的还在后面。“伦敦有许多老人用品商店,不是凤毛麟角的一两家不起眼的粗糙小店,而是装潢精致品味高雅的专门的老人时装店、日用器皿店、手工皮鞋店,老人喝下午茶的咖啡馆、手杖店、体育用品店,还有老人的首饰店。”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一幅画面啊!以前我想到的,只是对自己的老年的惊恐,我没想到的,是社会这个大的环境里没有对老人的重视。人们普遍认为老人对家庭、对社会的作用已经完结,而且身体器官日渐衰竭、思维也缓慢陈旧不能跟上时代,成为了家庭的负担,社会的包袱,但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老年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步入老年,当我们年轻时,会强调以人为本,重视生活质量,等我们到了老年,就不重视自己了。如果我们都这样想,那每个人生活就没有期待了。因为,人生太短暂了,青春太短暂了。文章的下一段给我们举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我想给父母买点礼物,但在我所居住的这个城市买不到。市中心由主要为青少年服务的琳琅满目的商场、超市统治着,很难看到别具一格的老人用品店。设计师们从来不为自己年迈的父母和将来年迈的自己考虑。而在伦敦买到了:一个绣花的专供老妇人用的绣花小羊皮钱包;一个像首饰盒一样漂亮的小药盒,来装应急药物。”之后,文章更是用简洁的语言给读者以希望,“在伦敦,酒鬼有酒鬼的去处,有流浪汉的蜗居,年轻人的圣地,有老人的玩场大家各美其美,互相鼓掌。”年轻人有年轻的充满活力的生活,老年人应该有老年的睿智典雅的格调。老年人的生活不需要怜悯,而是需要理解、尊重,和自得其乐,因为,老年,是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最后一段乐章,老人不仅要自得其乐,还要为年轻人留下期
待和希望。人这一生,幼年,青年,中年,老年,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美妙的。文章的后半部分描述了一位在泰晤士河畔的的咖啡馆中跑堂的白发爷爷,“为年轻人端上一杯咖啡,并非耻辱而是高档。也许他一辈子只是在为他熟悉的老朋友们端端他们所喜爱的咖啡,让他们惬意一辈子。而在他们眼中,这位老人的恩泽未必小于女王陛下。”这篇文章让我对自己的未来又充满期待,我把它推荐给了我的父母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