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析发展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若干策略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 教学能力 若干策略
论文摘要:教育教学新理念的提出,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思路。立足于中国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顺应教育科学研究新趋势,提出发展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若千策略:与学生共同经历问题解决过程,发展将科研与教学融合的能力;经历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发展指导网络合作学习的能力;建立教学档案袋,发展反思性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教学活动质量和效率的普遍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教师通过教学实践表现的一种职业素质。教师的教学能力影响着教学效率,也制约着受教育者的能力结构。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教学新理念的提出,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思路,为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研究,不同学者提出不同见解。从教学过程出发,教学能力主要包括课前钻研与设计能力、课堂表演与调控能力和课后总结与评估能力。有学者认为,教学研究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将科研成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能力是大学教师颇具特色的教学能力。从建构主义视觉出发,有学者认为,教师能力由掌握现代教育基本理论的能力、信息能力(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构成IZJ。一方面,自主学习、科学精神与实践能力是创新型人才必需的能力基础,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具有相应的创新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在知识更新速度飞快的信息时代,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倡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协作学习和学习环境的设计,教师是学习者意义建构知识的指导者、帮助者。从以上观点出发,学术科研能力、指导合作学习能力、反思性教学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成为当今高校教师重点发展的能力。
下面立足于中国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特点,顺应教育科学研究新趋势,提出发展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若干策略:
一、发展将科研与教学融合的能力:与学生共同经历问题解决过程
教学和科研作为高校两个基本职能是协调发展的,教师应该具备将科研与教学融合的能力。教师与学生共同经历问题解决的讨程是科研与教学统一的讨程_从教学方面看,师生同心协力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营造了互相尊重、信任、平等的文化氛围。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思维特点,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自我意识等,从而促进教学向更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转变。从科研方面看,教师的科成果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得到传播和验证,并且将科学知识系统化,为科研工作带来启发。
教师与学生共同经历问题解决活动的步骤如下:
第一,教师选择活动题目,并将问题细分为各个子题。题目可以是自己所授学科范围内的探索性问题,基于一定科研项目的研究性学习题目,竞赛题目等。依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选择一定数量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第二,向学生讲解问题解决的架构、需要查阅的相关资料、解决问题的关键和难点。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知识结构分配任务,教师承担问题解决的艰难部分。第三,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进行分析设计、资料收集与解释。第四,学习小组讨论对问题的理解和采取的策略,每个成员还要写出解题依据,哪部分操作失败及其原因,哪部分内容留下印象最深,通过问题解决过程深化了哪些知识等。最终学生将自己承担问题的结论形成书面报告,作为学习评价资料。第五,教师根据收集的资料将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以报告形式展示给学生。将问题解决过程和讨论交流中的所想、所感、所得进行整理、串联、升华为个性化的数学理念和数学教学思想,作为把握今后科研和教学的指导与提示。
二、发展指导网络合作学习的能力:经历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
美国教育家阿姆斯特朗根据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提高人际交往技能的主要方式是通过与他人交流思想,加强与他人联系与合作。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协作学习的环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协作与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通过技术支持来增强同伴之间的交流和小组活动,促进学习成员间共享、传播知识并获取专家(教师)意见。
教师指导网络合作学习的能力迫切需要提高。首先,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和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合作学习已成信息社会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交往技能,有助于学生适应课堂教学以外的学习与远程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因而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了解网络合作学习的理念,掌握相应的合作学习的指导能力。其次,网络教学不同于一般课堂教学,它的教学资源多样化;学生学习自主化;学习环境个性化,可以进行异步的交流与学习;教学模式丰富化,使课堂学习、小组讨论和协作学习等教学方式得到交互实施;教学手段现代化。因而,教师要掌握更多适用于网络教学的技巧和能力,提高网络教学效率。教师在实施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时要完成四项工作:
第一,设计学习题目。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相关的网络资源较为丰富。可以是实践活动、规律探索或疑惑研讨等题目。选好题目后,教师要做必要的准备:掌握合作学习题目的类型、选择依据、达到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案、文献或所用资料的书目摘要;对题目进行任务分解,弄清题目的难度与关键所在和学生可能出现的思考障碍;合作学习前对学生进行指导说明。第二,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现象、知识基础、思维习惯,将他们有机组合,确定合作学习小组分组、组员分工情况,将同步划一的教学活动细化为小组中学生的个性化活动。第三,策划不同活动阶段的学习情境和指导方法。网络协作的学习环境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构建的,能够提供各种学习条件以支持个性化学习、促进学习者交流与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虚拟学习空间。学习活动处于以个人认知为主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邮件或者面对面交流的指导方法;学习活动处于认知冲突的关键阶段可以通过网上论坛发出讨论,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讨论,适时的给予学生指导和点拨。第四,对小组及其成员的知识、技能和情感进行评价。合作学习评价的指向是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助合作,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包括二部分评价:学习情境中的评价,指对活动的参与程度、知识理解的深度、信息搜索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讨论问题中的评价,指对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的评价。学习成果的评价,对学生展示的学习成果(可以是报告、论文、反思日记)的评价
三、发展反思性教学能力:建立教学档案袋
反思性教学能力,是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从而把握自身实力、改进教育行为的能力。“教学实践离不开教师个人认识和思想的参与,只有浸透教师个人思想或理论的教学,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洲因此,教师应该被看做是学者、研究者,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由教师来研究改进自己的专业工作是最直接的方式。
教学档案袋是在一定时期内,教师通过自我反思或与他人合作构建并不断丰富起来的有关师生工作信息的系统收集。教学档案袋是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发展的最佳途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教学档案袋建立的过程中以教师的自我评价为主,改变了教师原来消极被动的被评价地位,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有助于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相信自己有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知觉和信念f51。其次,教学档案袋的内容包括教师对教学事件的描述,对教育教学活动合理性的审视,提出教学改进的策略方法等。从而,使得教师在反思中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发展个体的教学风格。
建立教学档案袋提高教师反思性教学能力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教学描述。教师将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能启发自己进行教学反思的事件写成“教育记叙文”。叙事即讲故事,时间、地点、人物、背景不可缺少,但不受格式约束161。重点描述遇到什么样的教学问题,用怎样的办法解决的,解决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另外的教育事件,结果怎样。第二,教学反思。激发教师探索、整顿、梳理个人的教学主张、看法。因此,教师需要收集相关的资料,以教学注释的形式表达出个人的教学解释、理论依据、成功或失败的教学行为、理解了的或感到困惑的教育问题。第三,叙事讨论。叙述教育故事的教师即事件当事人需将“教育记叙文“提前展示给参与讨论的教师或专家.让他们对事件有足够的了解,为问题讨论做充分准备。由于只有亲身经历过故事的当事人教师才清楚教育故事发生的来龙去脉及其焦点问题,因此,他是讨论的主导性主体。而讨论的主要目的是使当事人教师回味、体验经历的教育故事,并借鉴其他教师的批判性意见,使得个体知识得以验证、发展,因此,当事人教师又是讨论中的发展性主体。第四,职业自我设计。教师在教育叙事研究中探究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思想,发展个体知识,使其教学思想更加理论化、系统化,解决尚存疑惑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自我职业生涯进行规划与管理,包括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恰当的定位,根据个人教学能力的优势与不足确立职业发展的目标及实现发展目标的方法途径。第五,将教学描述、教学反思、叙事讨论、职业自我设计的内容整理成文,构成教师的教学档案袋,作为教师成长的记录和教学评价的依据,为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篇: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论文
论文关键词:信息化环境 高校教师 教学能力 教育博客 网络教育论坛
论文摘要:文章论述了高校教师提高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侧重探讨了信息化环境中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有关途径,即借鉴叙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利用教育博客和网络教育论坛积极开展网络教研。
一、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个部分。信息能力指恰当选择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有效的采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发布信息以及创造新的信息的能力川。它是信息素养的核心,是当今社会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是高校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完成人才培养任务的时代要求。
一方面在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完全有能力从各种现代传媒尤其是网络中获取大量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不再是无知者,渊博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从学生那里获得权威地位以及话语权的资本。网络信息资源获取的便捷性第一次弱化了教师在传统教育意义上作为知识传播者的功能。平等对话、多向交流逐渐成为教学常态。高校教师只有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才能更好地借助信息技术及时学习补充自己的知识学养,把握信息化环境下专业结构的新内涵与新转变,并且以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吸纳各学科的知识与理念,在此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参与专业知识的创造与开发,把学科最新成果特别是自身的最新研究过程与成果落实到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的专业深度与广度并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研究,包括研究信息技术与所教课程的整合等,达到信息化环境下教学与研究相长的理想境界。
另一方面在信息化时代,高校教师应该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学识以及自己经过长期的学科训练而形成的方法,并且能借助信息技术去指导大学生对大量信息进行甄别、处理与加工,培养大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并且激发大学生的探索研究精神、批判精神,培养大学生的研究能力,决策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具有很高智慧的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甚至是学生成才的设计者。教师自我的人生价值在这样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好地实现。这又会激励教师更自觉、更主动地投人教育事业。这是信息化环境下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
高校教师在有组织的、系统培训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借助信息化环境提供的丰富的学习资源有意识地、自觉地、主动地培养自身的信息素养。高校教师谋求自主培养、自主发展在当前来说会是一条很好的发展出路。当然对于不具备一定信息能力的部分高校教师来说在开始时会是艰难的,但就像计算机不是全学会了才能开始操作使用,而是往往在不断地犯错误中学会使用计算机一样,信息素养的培养也是适合走“做中学”之路的,也只有在不断实践中才能逐渐提高信息素养。总之,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教师应是具有信息素养的、具有终身学习和研究能力并自主发展的智慧型教师。
二、高校教师应积极参与网络教研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能力是习得的性能,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在关于教师教育的研究中,“反思范式”正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的主流。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自我提高的主要途径是教学反思,教师持续不断的教学反思是应对能力发展艰难的较有效的方法。目前中小学教师比较广泛采用的叙事研究和行动研究是两种非常强调反思的研究方法。这两种方法对高校教师来说很有借鉴意义。
网络教研是随信息技术教育应用逐渐深化而出现的新型教研形式,其特点是能够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师缄默知识的显性化以及专家引领下的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目前高校教师如果能把叙事研究、行动研究和网络教研密切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必将非常有助于教学能力的发展。1.两种教学研究方法
(1)叙事研究法。在教学中的叙事研究法指教师通过记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情况、教学事件来反思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共同发展的教学研究方法。教育叙事研究与Blog(博客)相结合,恰是一种天赋的完美结合。一个是教师的所思所想,一个是全球化的数字化的交流环境,二者融为一体,为每一个普通教师的发展掀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三条:第一,在教学实践中解决问题。教学过程本身就是研究过程;第二,通过合作研究,提出和解决教育问题;第三,以叙事研究的方式表达出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公开讨论。现代信息技术在这些方面都能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2.在网络教研中可采用的技术形式
(1)教育博客。教育博客对高校教师个人来说可以作为开展叙事研究、行动研究的电子记录本,可以随心所欲地、有详有略地自主记录教学中发生的教学故事、教学事件并进行教学反思。和传统纸质记录本相比高校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管理教育博客中的内容,比如增添、更新、分类、保存、备份、共享等。另外,教育博客依托网络技术具有的共享性、互动性也是传统纸质记录本望尘莫及的,可以很方便地与他人或群体开展合作研究。
(2)网络教育论坛。网络教育论坛可以帮助教师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变成话题、专题,及时地展开讨论,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学活动以及叙事研究、行动研究中产生的问题和矛盾。目前网络教育论坛形式非常多样,比如有的以独立主题出现,有的分布在综合类教育网站中或在具体络课程特别是精品课程中,有的由个人自发主持,有的由官方组织机构主持,等等。高校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教育论坛参与交流、讨论,甚至可以参与论坛的创立,成为论坛主持人。
此外,聊天室和QQ群也可有效开展教学研究。
3.网络教研的主要优势
(1)网络教研能更好地突破时空的限制。一般来说,只要能够上网就可以随时进行教学研究。这种自由性、自主性对高校教师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容易持续激发高校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2)网络教研能更好地融合个人研究与群体研究。每一位高校教师所涉及的教学和研究领域都有所区别,从这个角度看高校教师的教学研究是非常个性化的。目前利用教育博客开展网络教研能极好满足高校教师个人研究的需求。同时,高校教学研究也必须开展群体研究。从这点上说,网络教研与行动研究的精神是一致的,行动研究更理想的方式是一种群体的反思,或者说,是基于教师个体反思的合作性研究。这种合作研究包括教师与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校外研究者之间保持主题式的对话关系。在网络上,群体研究的参与人员范围可以很广,只要对某一主题的研究感兴趣并有基本的上网能力都能参与,不仅教师、教研人员能参与、更值得称道的是家长和学生以及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员都能参与,其中学生家长就可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有些当然还是教育行业的。本来教育就是我们人类非常复杂的活动,对它的研究更是复杂和艰巨,能够较原来更方便地集中各行各业的人员参与研究,创造出头脑风暴的情境,极大地激发出群体的集体智慧是网络技术为我们21世纪的教育事业描绘出的美妙愿景。
目前的教育博客、网络教育论坛都能为群体研究提供极佳的技术支撑,特别是网络上的参与人员可以白由决定是否出示真实身份,比较容易跨越教师间资历深浅的障碍,消融专家、学者、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其他成员间的隔阂,一定程度上抛却了日常生活中或传统教研形式中受习俗与权威控制的交流方式,从而容易实现平等的交流、对话、探讨,能较自然地组建出学习共同体或研究共同体。这类共同体最大的价值在于可以在群体研究、合作研究中造就出独特的网络教研文化,促进网络教研走向更高层次,使得网络教研不仅仅是网络和教研的简单结合,发挥它辅助叙事研究与行动研究的功能,而且是会最终成为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的新型教研形式。平等、民主、对话、协商、合作的网络教研文化将很好地改变高校教师个体性劳动的学习和工作习惯,在网络教研文化的引领下高校教师会更自觉地、主动地开展教研,教学研究会自然而然地成为高校教师生命价值须臾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篇:“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专题教育叙事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专题教育叙事
—— 我和我的“教师理想”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专题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网络培训课程的学习。课程分为五个模块:教育改革与发展、教学理念与方法、教学管理与评价、职业规划与发展和专业能力提升。通过本次学习,我深深体会到学校对我们青年教师给予的希望如此深切,希望通过本次培训学习促进我们的成长,更体会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科探索的深入,对教师这一职业不论从师德修养、专业能力、教学能力,还是自我修养和发展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个人感到本次培训内容上不仅针对青年教师的发展困境,又能为青年教师发展和培养提供方法论的指导。就本次培训学习,我的几点感悟体会如下:
一、内容涵盖全面 多角度解读为师之道
本次专题培训内容从宏观到微观,从多个角解读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教师的发展路径、学生的培养道路,以及教与学的关系等问题。主讲教师多来自于我国著名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可谓背景显赫,对各自的领域有着深入研究,值得倾听和借鉴。对我而言,不可不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审视和学习,我受到的启发和点拨难于言表。我深有感触的是教育改革与发展模块,本部分主要是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理念、教师的使命意识与责任感以及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形势。南开大学校长龚克主讲的《关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让我印象深刻,就提到了学生培养的实施途径就要坚持“以德为先、教师为范”的原则,可见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关键作用,这让我的心潮起潮伏,让我的心灵震撼,我收获最大的是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丰富自身的底蕴,倾情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积淀方法,摸索经验,在教学中历练,才能促进自身业务成长。只有自身不断成长,才能做到“教师为范”,才能引导学生成长。
二、勤于自我反思 提高教学业务能力
在教学理念与方法模块,浙江科技学院的副院长郑友取主讲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和培训技法》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从重新审视着“我”和“教师”这个职业,好多以前的困惑似乎开朗了许多。郑友取教授在课程中就马斯洛需求层次、注意力曲线、板书的技巧、如何书写教案、如何进行课前及课堂准备、如何样利用手势目光吸引学生、如何构建课程计划、如何选择教学资源等内容进行了深入讲解,把课堂教学三个部分课前、课中和课后的相关因素都做了分析和演示。这使我回忆起我刚进入学校工作时的场景,我深知进入一个新环境,需要百倍努力、兢兢业业才能赢得领导和同事对我的信赖和肯定,所以在教学上,我也异常努力,生怕讲解得不透彻,内容不够丰富。一堂课下来我自己感觉很好,但学生们却很是茫然,原因就在于我依然按照我以前的模式讲课,内容深度上稍微降低,词汇延伸和扩展较多。我没有太多考虑学生的情况,只是一味考虑自己要使课堂饱满,内容丰富。所以,问题就在于我没有很好地“备学生”,没有懂得学生的起点和需要。后来,经过向科长以及其他老师虚心请教,进入他们的课堂听课,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改变自己,思考学生,我的课堂也终于获得了学生的肯定,还获得了学院“优秀教师”称号。我更体会到,前辈的方式方法是在实践中慢慢积累的,是解决常见问题的“良药”。此时,我更加理解了要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出色的表现,没有捷径,只有靠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人,教学素质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树立现代教学思想,掌握渊博的知识,具有较强的信息素质和学习能力,才能胜任之一职业的内在要求。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姚梅林教授主讲的《学习方式与有效教学》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切入,结合经典的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对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观察学习和认知学习等基本学习方式的原理进行了详细讲解,内容就课堂教学组织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展开,展示了教师进行课前备课、课堂教学及互动等各教学环节及学习过程管理,包括教师与学习者在课堂中的互动、教师与学习者相互关系等问题。这使我想到我们的学生,他们倾向于哪种学习方式,喜欢怎样的课堂模式,因为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这些都需要我去慢慢探索,真所谓“教无定法,学无定势”,只有透彻理解了学生和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教和学的原理,才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根据不同学生,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改善不足,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突然想到一句诗来描述我此刻的心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尤为贴切。
三、虚心学习适应时代发展 本次培训学习虽然是短暂的,但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专业上,对我是个很大的提升,专家和名师们的讲课一次次回想在耳畔,一次次指明学习的方向。深切感到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和不断变革的时代,唯有居危思进,才能学以致胜。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我们的事业和价值,我们需要时时处处都注意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不断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向着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看齐。最后,特别感激学校能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这样的学习机会,“回首来时多歧路,不用扬鞭自奋蹄”,我将继续的在自己的岗位上,虚心学习,踏实工作,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第四篇: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师范性”“学术性”问题的思考
安徽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08级:伍厚文
提要:
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的重要路径,无论是职前教育,还是职后培训,着力强化其“师范性”“学术性”的统一,是创新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形成教师个体自觉行为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关键和保障。
关键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师范性学术性
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近期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与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我国高等教育要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这就给广大高校教师提出了提高新时期我国大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更高的要求。毋庸置疑,要想培养一流的学生,必须要培养一流的教师。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教学水平,道德修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对于学生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将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从数量上看已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张,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已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质量的关键性条件。
一、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内涵
国内外学者对教师专业化(Teacher professionalization)的定义多种多样。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明确说明。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认识和专门的技术。英国教育社会学家莱西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指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而按照教育社会学家霍伊尔关于职业专业化的论断,又可推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专业地位的提高和教师专业知识提高及专业实践中技能改进的过程。1972年,英国发表了《詹姆斯报告---教师的教育和训练》,并在地35届国际教育会议上总结出“教师三级培训法”:个人教育阶段,职前训练与指导阶段,在职教育和训练阶段。其中对教师继续性在职教育的重点论述和建议,很快被其他国家接受。国内学者刘捷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也就是一个人从„普通人‟变成„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在我国,较少使用专业发展这一术语,而更多的是采用“在职培训”这一概念。实际上“在职培训”其内涵要远小于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起先后历程应包括教师的职前教育、新教师入职教育和职后的培养和训练。安玉海认为,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包括以下三个过程:教师连续的专业成长过程和终身教育过程,教师素质内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自我形成的过程。
纵观国内外学者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概念界定不难看出:有的从教师本身应具备的素质要求来界定,有的从叫成长的阶段来进行,本人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三阶段,三方面即职前、入职、职后三阶段;专业发展内容包括学科、教育、道德三方面知识的发展。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可类比得到相关概念的界定。当然在学历层次、专业化程度方面其程度和水平要远高于中小学教师。
二、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师范性”和“学术性”问题.“师范性”和“学术性”内涵
“师范性”和“学术性这两个概念主要体现在教师专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层面上。关于“师范性”最普遍的理解是指培养教师所必不可少的特殊性课程和要求,它具体指教师道德、教育学相关课程(包括教师的实习、见习)、一些基本的技能技巧(包括普通话、书法、文体活动)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等落实在教学中就是教育学的相关课程。“学术性”指师范院校内各科任教师科研中所表现出的、可与综合性大学同类学科相比的学术水平,同类学科教学内容的专业化水平和反映学术前沿的程度,以及学生所从事学科研究的能力。虽然这两个概念所反映的高校教师职前教育经常被提问和讨论的问题,但在教师教育的在职培训阶段同样存在,只不过理论研究者没有明确地冠以“师范性”“学术性”字眼。不过,在实际工作中,培训的组织者、管理者、教师等一些参与人员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选取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他们或许只重视教学技能、能力内容的培训而忽视了学科研究水平的提高,或者截然相反。
2.我国和国外大学教师培训过程中“师范性”“学术性”侧重点差异
在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荷兰等国,从20世纪60年代末,高校教师培训活动开始越来越重视教学技巧。1967年—1971年,博格与同事们在美国旧金山的西部教育研究与开发了大约20种短小精悍的自我指导课程。这些课程的目的在于训练教师不拘一格的课堂教学方法,重答,鼓励、补充、灵活回答、高水平启发等,这就是著名的微型课程。在微型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过程中,使用了一种相对来说在教育上较为新颖的手段。研究表明,在职培训的高校教师通过培训所获得经验不仅影响他们培训前的水平,而且可以在培训后提高他们的技术和知识水平。后来的英国、瑞典、荷兰大多数国家高校教师的培训都相继采用这种微型课程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西方国家在高校教师 在职培训活动中特别重视教学方法、教育理论和教育学知识方面的培训,这就相当于教师教育中“师范性”课程。而我国高校教师在职培训可分为俩大类:第一类是校本培训,第二类是在专门的进修机构中接受培训。这些进修形式大都为了是受训教师在业务知识和科研能力上有所收获而对于教育理论知识、教学方法方面的培训要求却很少涉及。如《高等学校接受国内访问学者的试行办法》中指出访问学者通过学习和工作,接触和了解本学校的学术前沿动态,加深基础理论,拓宽知识面,提高学术水平,回原单位后发挥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的作用打下基础。以上这些进修形式都是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实行统一组织与指导下的培训形式。我们从文件中尚不能得到高校教师在职培训过程中关于教育理论类知识的明确要求,在各级各类培训机构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其踪影更难以寻觅到,即使有一些也都相对模糊,在实际组织过程中并没有落实。至此,不难发现我国高校教师在职培训更重视教师教育的“学术性”内容。
3.我国高校教师培训中的“师范性”与“学术性”割裂的缘由探析
我国高校教师在职培训重视“学术性”实际上是与我国高校教师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有关。我国是属于高等教育后发国家,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一直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始终,在学习借鉴过程中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断章取义,不免产生偏差,往往忽略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急功近利。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一味追求“学术性”忽视“师范性”就是一个典型的表现。认为我国高等教育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在于 “学术性”上,于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恶补教师学科专业知识,想当然地认为只要高校教师具备了丰富而谨慎的专业知识就自然地教好学生,教学质量就会自然地得到提高。殊不知,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只是搞好教学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有些学者满腹经纶却不能将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只能做科研工作不能完成教学工作,即使能勉强做教学
工作,教学效率也较低,教学效果不佳,更谈不上引领学生开创性地开展工作。之所以出现只重视“学术性”而忽视“师范性”还与人们对高校教师职业看法的偏差上不同的人对高校教师的职业性质及对从事这一执业人员的不同要求看法不同。人们对教师职业的看法有很多种。叶澜认为人们对教师职业看法至少有三种偏差:第一,教师是“经师”而非“人师”;第二,教师是“教书匠”;第三,混同了“教什么”和“如何教”俩类不同类型的知识,误认为掌握了教什么知识就必然能教好什么。以上一些偏差的产生是因为人们没有从整体和有机联系的角度来认识俩类知识的关系问题。
三、把握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性质,统一“师范性”与“学术性”,创新培训的新形式 新时期对高校教师职业要求越来越高,高校教师不仅需要高深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教师教学工作充满着创造性。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和社会迅速发变化的时代,高校教师本身的知识需要更新,高校教师需要不断地接受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高校教师要把教学过程变为与学生一起探讨、发现知识地方过程,并通过这一过程来培养学生探索、创造的欲望与能力,使教育不仅发挥传递已有文化的功能,而且发挥培养学生创新文化的功能。教师不是一种手艺而是一种职业,应该用职业与个性的培养取代学科和教育学的培养。以往,作为教师,我们用“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现在看来,这一要求无疑已经落后。在现代社会,一个合格教师在给学生“一杯水”的时候,他自己必须像一条小河,长流常新,在流动过程中更新自己、否定自己,从而能发展自己、提高自己。按照这样的要求,不难看出,教师不光要具有做一名教师起码具备的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知识,而且要具备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通过用创造思维、创新的方法来与学生一道去完成的。我们要坚决摒弃那种认为大学生是成人自觉性好,教学无需什么方法只要把知识传授就可以啦,启发诱导那是对中小学教师的要求,高校教师只要有了专业知识就自然是好教师。我们高校教师既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更要有丰富教育学知识,而且还要有创新意识全面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将“师范性”“学术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一名优秀高校教师。高校教师培训的“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统一实际上反映了教学与科研这一高校教师的最基本职能。只有通过科研促教学,重视教学方能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具体可采取如下举措:
(1)加强政府对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立法规划。严格的立法程序使日高校教师专业展的每一细节都有法可依,制约了以政府为背景的个人权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干扰,无论谁都不能左右教育行政部门的决定,一切以法律为准绳。我国1993年《教师法》的颁布实施从法律上确定了教师的专业地位,同年《教师资格认定条例》的制定,开始实施大学教师资格认证制度;1999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出大学教师培训工作实现工作重点和运行机制的两个转变。20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对教师的品德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虽然我国在确定教师地位、教师资格认定、教师的培养等方面制定了相关法律与规定,但从目前执行情况看存在执行强度不够,随意性大,延续性差、缺少监管等问题。从政府到高校,还普遍缺乏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化的明确意识,更没有形成长效、稳定的运行机制,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化建设尚需进一步规范,以建立严格制度、法律,使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有法可依。
(2)制定专业化的高校教师能力标准,为教师专业发展树立目标导向。高校教师能力标准不能仅局限于科研学术水平,当然在高校教师的科研水平的高低对教师来说来确实重要。但要考虑教师的综合素质的能力要求。高校教师必须热爱高等教育事业,具备从事教育事业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具备良好的师德,系统、完备的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师应有的实践技
能,因而我国应根据高等教育发展对师资建设的实际需要,借鉴国际经验,研究制定高校教师能力标准,就高校教师应掌握的从事专业的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从事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等设立专业标准,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能够为教学专业提供质量保证机制,有助于提高教师素质,进而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但同时也要避免部属高校及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与地方性高校教师一刀切。
(3)高校教师个人要加强自觉性,积极主动谋划好自己职业发展规划。政府、学校的职业培训规划和要求那只能是外部性要求,要想取得实效,教师本人要根据自长短处,努力加强自己的薄弱环节训练,制定好切实可行长短期发展规划,避免学非所用。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克服功利化思想,要使教师培训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吴枚.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4(7)
(2)钟启泉.关于教师“专业化”的问题【N】中国教育报,1998,12,17
(3)叶澜.一个真实的假问题—“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的辨析【R】,1998教师教育国
际研讨会大会报告
(4)陈永明.现代教师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23页
题目: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师范性”“学术性”问题的思考
研究生姓名伍厚文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专业高等教育学课程名称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任课教师阮成武教授2010-8-29
第五篇:教育能力(高校教师培训)
单选
1、职业的定义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需要发挥个人才能的,维持生活需要并具有社会意义的活动。
2、能力是指能够保证人们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3、高校教师的一般能力主要是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教师的智慧能力在其工作和生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是从事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础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
3、教材是教师获得教学信息的基本依据,也是教师是学生教与学的基本依据。
4、教学设计能力包括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突出教学重点、难点能力、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力、编写教案能力。
5、考查属于定性的评价方法
6、平时考试是对学生进行的诊断性评价;集中考试是对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总结性评价;
7、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教具包括:图表、黑板画、实物、标本、模型。(模拟实物)
8、教师与学生沟通能力是教师最需要形成的基础德育能力
9、选取科研课题是整个科学研究过程的第一步。了解选择科研课题的原则:价值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
10、重点,是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中心内容。关键点,是指在学生理解和掌握本教材知识过程中那些起关键性作用的知识点。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是指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通常是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11、文献法是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物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法是最重要的方法
12、实验法是人为地对研究对象加以控制并施加影响,以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运用实验法的前提条件,是建立研究的理论假设。
13、行动研究法是一种实践性的研究方法,是由实际工作者在工作和实践活动中进行研究和探索,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为的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14、实施科研活动包括三个步骤:提出理论假设;选择研究对象;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理论假设体现出如科学性、推测性、逻辑性和可验证性四个特征。按照理论假设的内容特性,可以划分为描述性理论假设、解释性理论假设和预测性理论假设三种类型。
15、科研报告是描述研究工作的结果或进展的文件,是汇报情况、提出建议、表述新发现和新成果的文献。
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描述和记录是某项实验过程和结构的科学报告)创新包含了创造。
16、教师的创新能力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创造新知识、新方法、新产品,或依据一定条件进行变革和更新活动应具备的主观条件。它具有四方面特征,即开拓性、普遍性、复杂性、可培养性。
17、教育机智是指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有效控制教育情境以及灵活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具有突发性、灵活性、创新性和目的性等特点。
18、科研创新精神是指教师以追求真理、奉献社会为己任,在科研工作中体现出来的创造和革新的理想、信念、情感、态度、意志等心理品质
19、创新型人才的特征:(1)较高的智商(2)具备创新思维(3)具有丰富的人格特征
20、教师的职业生涯是指教师从事教师职业的整个过程。
21、教师的职业生涯适应期的主要特征:(1)初步形成直接的、个别的知识。(2)教育、教学能力初步形成。
22、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期教师多成为骨干教师。创造期间专家型教师
23、教师的职业心理压力指教师由于其职业的要求、期待和职责,所感受到的压力,是教师由于其工作而产生的负向情感的反应症状。
24、教师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顺利地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有效活动的主观条件。
25、课程编制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科学地编排课程并使之形成某种结构。
26、课程实施包括:实施课程和进行课程评价。
27、只有角色权力是职业本身的影响力
28、辩证思维——说服教育的思维方式
29、教师的职业心理压力指教师由于其职业的要求、期待和职责所感受到的压力,是教师由于其工作而产生的负向情感的反应症状。
多选
1、高校教师选择科研课题的原则:价值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
2、影响大学课堂管理的因素主要包括专家权威、人格魅力、有效的评价、角色权力等四个方面。
3、教学语言分为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身体语言三种类型。
4、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主要指教师的课堂板书能力
5、通常板书表达形式有三种:逻辑要点式、结构图型式、图表演示式。
6、教师的体态语言有三种类型:动态无声交流;静态无声交流;有声交流
7、教师的德育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主要包括:了解学生品德发展的能力;与学生沟通的能力;说服教育的能力;解决矛盾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7、沟通能力是从事教师职业必须具备的能力,它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与同事合作;有助于与外界交流。
8、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正常的认知能力;2.积极的情绪;3.优良的意志品质;4.良好的人际关系;5.健全的人格6.合理的行为
9、遵循心理咨询原则:教育性原则;交友的原则;尊重与平等相待的原则
10、科学研究具有四个基本特征:目的性,工具性,系统性和探索性。
11、在高校教师应该具备的科研能力中,科研意识是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的前提性条件
12、教师的职业生涯主要经历了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和创造期。
13、教师职业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工作的不确定性、角色的压力、学生的压力以及工作条件等方面
14、教师心理调控能力表现为:①提高自我修养②学会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③学会控制与疏导自己的情绪。
15、客观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能力1.合理运用记分方式2.恰当运用评分标准3.及时整理评价信息4.全面分析学业质量
15、职业具有经济性 技术性、社会性特点。
16、高等教育的特点1.人才培养的高层性2.专业设置的多样性3.课程体系的复杂性4.教学过程的研究性
17、教师说服教育能力的养成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学高身正——说服教育的前提2.尊重信任——说服教育的原则
3.有的放矢,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说服教育的策略4.辩证思维——说服教育的思维方式
18、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调控能力、教学评价能力以及运用教学媒介能力。
19、教师教学认知能力是指认识、理解与把握教学活动基本元素的能力,包括理解专业目标及课程的能力、了解教学对象的能力、分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
20、理解专业目标包括理解专业目标与教育目标、课程目标的关系;理解专业目标的表述形式;理解专业目标的作用。
21、理解课程包括理解课程的概念、课程编制、课程实施。
22、客观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能力1.合理运用记分方式2.恰当运用评分标准3.及时整理评价信息4.全面分析学业质量
23、教师职业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工作的不确定性、角色的压力、学生的压力以及工作条件等方面。
24、教师心理调控能力表现为:①提高自我修养。②学会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③学会控制与疏导自己的情绪。
辨析
1、教师是一个职业不是一个专业?错误;正在发展的专业
2、职业能力等同于职业技能嘛?错误 职业能力有助于职业技能的形成,职业技能有助于提高职业技能
3、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正确。教学有其活动规律可循,有科学性,教学又是创造性活动,有艺术性,教
4、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要求合理,传授技能,要求掌握课题教学具有动人心魄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教师说服教育能力是唯一的方法。错误。教师说服教育能力是有效的方法,不是唯一,不能解决全部问题。
6、高校教师的科学研究一是本专业领域的,;一是教学科研。正确 教师职业人物决定的。丰富科研成果还要有科学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念逐渐成熟,已经形成了辩证思维,有自己对论述
客观世界的认识,教师只有在与他们平等交流、1、教师职业能力的功能(多选)真诚沟通、思想交锋、理论争鸣的过程中才能答:(一)促进教师职业素质的提高
使他们辨明是非,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在教师的素质结构中,职业能力是重要的组成10、教师必须具备理论思辨能力。主要表现在: 部分,同时它也对教师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1)制定思想道德教育措施,要实事求是,一发生积极的作用。
切从实际出发。
(二)保证教师教育活动的效果
(2)思想道德教育要遵循对立统一规律,处理教师的职业能力一方面在教育活动中得以形成好几方面的关系。
和发展,另一方面又影响了教育活动的效果。严与宽的关系。严与宽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三)提升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关系。宽是严的基础,宽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教师职业作为专业的标准之一就是具有“专门效的严。的理论知识”和“解决职业问题的能力”。因此,奖与罚的关系。做到奖惩分明,公平合理。奖教师职业能力的获得和发展对于促进教师职业与惩在具体工作中常表现为表扬与批评。应坚的专业化、巩固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具有重要持鼓励为主的原则,尽量做到先表扬后批评,的意义。
寓教育于奖惩中。
2、高效教师职业能力构成依据? 情与理的关系。情与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一)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辨证统一的关系。情是理的基础,理是情的深
(二)高等教育的特点(多选、论述)
化,即所谓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必须注意情1.人才培养的高层性2.专业设置的多样性3.课理结合。程体系的复杂性4.教学过程的研究性
(三)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
(四)能力结构的基本理论
3、教师应当具有分析和处理教材的基本能力。答:表现为: 1.能分析教材的总体结构。2.能分析教材的知识点。3.能合理地处理教材。4.能关注学科动态。
4、教师的职业能力是职业素质的基本构成部分?
5、如何有效的调控大学课堂?
答:教师的教学调控能力是课程实施阶段的能力要求,包括反馈教学信息能力、调控教学进程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
一、反馈教学信息能力
(一)反馈教学信息能力的构成1.及时掌握反馈信息2.准确输出可靠信息3.及时排除谬误信息
(二)反馈教学信息能力的培养1.要善于观察,做出敏锐判断2.要有较强的交流适应性
二、调控教学进程能力
(1)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2)适当地变动教学程序。(3)合理地调整教学手段。
三、课堂管理能力
教师课堂管理的能力是指能够从教学需要出发,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能力。
(一)影响大学课堂管理的因素主要包括专家权威、人格魅力、有效的评价、角色权力等四个方面。
(二)课堂管理能力的具体表现1.恰当运用纪律2.营造健康美好的课堂环境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课堂柔性管理的表现,教师应当具备这一能力。首先,教师应具有与学生的和谐沟通能力。其次,建立友爱的同学关系能力。4.教师善于自我管理
(三)课堂管理能力的培养1.获得人际交往的知识2.培养晓之以理的说服力3.正确理解和扮演教师职业角色
6、教师必须具备的理论思辨能力?
答:教师必须具备理论思辨能力。主要表现在:(1)制定思想道德教育措施,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2)思想道德教育要遵循对立统一规律,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
严与宽的关系。严与宽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宽是严的基础,宽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的严。
奖与罚的关系。做到奖惩分明,公平合理。奖与惩在具体工作中常表现为表扬与批评。应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尽量做到先表扬后批评,寓教育于奖惩中。
情与理的关系。情与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辨证统一的关系。情是理的基础,理是情的深化,即所谓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必须注意情理结合。
7、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首先,完善和强化知识结构,有利于发挥创新才能。其次,进行心理训练,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第三,培养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包括记忆力、发散思维、辐合思维、直觉思维能力等。第四,进行教育教学和研究技能训练。第五,形成开放、民主、合作的工作氛围,鼓励教师创新。
8、教师自我能力的构成?
答:
一、教师自我反思能力是指教师能够适时、客观地对其教学等各方面情况进行回顾、分析与总结,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的能力。自我反思包括对自己的知识、能力与个性的反思;对社会与环境以及自己的教学与自我发展的反思。
二、自我设计能力是指教师能够对自己以及所处发展环境正确认知,并对自己职业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的能力。
三、自我更新能力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是指具有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主动承担自我发展的责任,善于设计和制定专业发展计划,并能够进行自我激励,最终实现自我更新的能力。自我更新取向教师的专业发展,经历了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与自我更新的关注阶段。
四、心理调控能力,教师的心理健康特征表现为:正确地认识和悦纳自己;悦纳他人,善于与人相处;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积极正视现实,接受现实;有效地调控情绪,保持良好心境;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9、教师处理思想品德教育的思维方式?
答:德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客观世界,掌握正确地认识和分析事物的方法。高校学生思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