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模式下高校教师的自我能力发展研究

时间:2019-05-13 08:25: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主学习模式下高校教师的自我能力发展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主学习模式下高校教师的自我能力发展研究》。

第一篇:自主学习模式下高校教师的自我能力发展研究

自主学习模式下高校教师的自我能力发展研究

摘要:在高校教育所提倡的“自主学习”模式中,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更新和自我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只有教师具有新的教学观念和出色能力,才能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最终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创造性、自主型、多元化人才。

关键词:自主学习;自我能力;高校教师

在知识和技术不断创新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每位高校教师都急需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及业务能力等方面迅速提高,以便更好的胜任新世纪的教育教学工作,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高校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成为当前高校发展的首要任务。在高校教育所提倡的“自主学习’模式中,我们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更新和自我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只有教师具有新的教学观念和出色能力,才能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以优异的素质去主动适应并深入开展蓬勃的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创造性、自主型、多元化人才。

一、自主学习理念下教师的定位

20世纪60年代,“终身学习”这一术语被正式提出。在其影响下,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教育的终极目标。自此之后,自主学习理论在教育界获得了极大的重视和发展。关于自主学习理念的内涵,Holec最先提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能够负责就有关学习各方面的问题进行决策。(Holec,1981)Dickinson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完全负责与其学习相关的所有决定以及实施那些决定的情况。(Dickinson,1995)值得我们关注的是,Littlewood指出,自主学习主要是学习者独立做出选择的愿望和能力,但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退到教室角落去组织材料而让学生自己对学习负全部责任。(Littlewood,1996)我国学者梁鹏程也从教师角度出发,提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把责任向学生转移,给学生更多的社会和情感支持,进行更多的学习策略培训。(梁鹏程,2004)商伟霞在探讨教师观念和教师自主的基础上提出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下应该充当调控者,指导者,管理者,帮助者,资源提供者的角色。(商伟霞,2005)

研究表明,新型的自主学习模式包括教与学、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因素,教育的结果相应也受到各因素的影响。我们在强调“学习者自主”的同时,当然也不应忽略教师的重要责任。Littlewood认为,成功的教师总是自主的,这种自主体现在对他们的教学具有强烈的个人责任感,对教学过程的情感和认知控制进行不断反思和分析,并从中获得自由。(Littlewood,1995)因此,为了更好的胜任新世纪的“自主教学”工作,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教师自身要不断发展,必须不断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现代创新的教育观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自主学习模式对教师自我能力发展的要求

(一)自我完善:提高业务素质,培养广博学识

教师素质的提高,就其途径和方式而言,大致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外在影响,指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和提高。二是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指教师的自我完善,它源于教师自我角色愿望、需要以及实践和追求。而经验告诉我们,以往的教师教育只重视外在影响,忽视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我??认为,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在教师的职业发展中恰恰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教师自身敬重自己从事的事业,从而专心致力于事业,教育事业的未来才会有希望。

教师的自我完善源于教师自我角色愿望、需要以及实践和追求。高校教师首先要有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积极主动的愿望,这是一个根本前提。当前的时代是学习型时代,作为高校教师,我们比任何人都更需要不断的学习,钻研自己的业务,保持自己在本学科领域与时俱进,同时还需要关注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只有拥有发自内心的“盼学”的渴望,保持一颗永远年轻奋进的心,我们才能得到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适应时代和岗位的要求。

其次,高校教师职业本身也需要我们博采众长,做到学高为师。当前,我们的学生已不同以往的学生,他们是高科技、全方位信息武装起来的一代知识青年,所以,教师要提高各方面的知识修养,要记住“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而且,这水应是“活水”,不断地拓宽,最终汇成江河,才能适应知识时代思想活跃、见多识广的学生的需要。在高校教育中,不仅对学生要做到“全人教育”,教师也要关注“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尽可能的做到“博古通今”,这样才能在知识的殿堂中自如游走。

第三,作为学习者,教师不仅要善于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实践学习,向学生学习。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任何人都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技能,但在教育行业,我们的职业又要求我们什么都要懂,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协作,由此更好地完成教育事业任重道远的工程。以电大教学为例,众所周知,电大的学生多数是在职的成人学员,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各有专长。在教授电大课程时,我们常常感受到“教学相长”这句古话的深刻内涵。电大的授课采取的是网络和面授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这使得我们师生的知识结构呈现出一种全新的交集状态,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虽占明显的优势,但在某些方面也要拜学生为师。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只有更加努力地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不断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才能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

(二)创新发展:更新教学理念,注重信息技术

在高校教育中,创新尤为重要,我国的《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新发展首先需要我们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1)更新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我们要研究适应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设计,构建符合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模式群。以远程教学为例,教师要善于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场、体验场,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快乐。电大远程教育系统创造了个性化学习的环境,这需要学生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持续的学习动力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教师要注意不能使学生的学习封闭化,引导学生寻求合作、协同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刻意加强了教学策略的改变:学生们在一定范围内组成了学习小组,在各自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获取教学信息之后,相互交换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评价,交流知识,并与所学的知识相联系,取得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2)更新教学方式。在教学方式更新中,我们要更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以较强的网络技术支撑系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高校教师》教材曾指出“在教育信息化的推动下,高校教师还需要更多地了解和把握信息化环境下专业结构的新内涵与新转变,需要有主动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与专业水平的意识。”在以往的经验中,我们就很注重电大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经过大量的培训和学习,现在基于信息技术的网上学习已经成为电大教师探索的课题,由此创造了丰富多样的课型,如面授答疑与网络答疑相结合,视频讨论课程与网络多媒体课程相结合等,实现了网上同伴互评系统、网络化的协作系统、网络化的小组辩论系统、网络化的成果汇报系统等,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

(3)更新研究意识。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除了不断地学习与研究之外,还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及自身进行评价与反思。我们反思的途径之一是研究科研,将教学中的所得以论文、著作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例如,我们选择某个课题进行研究的过程,常常是在教学实践中受到某种启发而发现某个问题,产生了研究解决问题的动机,然后寻找理论或实践的依据,分析研究的可行性,不断反思,不断比较,形成研究的初步思路,进而逐步完成课题任务。反思的途径之二是我们要研究教学设计,研究教材。不同学科问许多知识是相互联系和重合的,通过对一些交叉边缘性学科知识的探究,可以发现一些值得研究的新问题。然后选择合理的教法、学法,灵活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学工作中实现因材施教。

(三)师德培养:履行教师义务,树立职业信念

要很好的履行教师的义务,不仅要丰富自身学识,提高业务水平,同时还要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

教师的职业信念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师德体现的就是对教育事业及其社会地位的认同、情感和行动。因此,不断增强自己的教育事业心,强化自身的职业责任感是自我完善的重要环节。Salmon认为,好教师和差教师的区别往往在于有效教学所要求的技能或教师的个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自己的??性。(Salmon,1988)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见教师的人格力量:学生从教师言谈举止中看到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其品德,从教师的威望中完善其人格的全部含义。就电大教学而言,教师和学生不仅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社会道德品质也在一并地传授给学生,或者由学生间接体会。因此,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要为培养可塑型人材做出贡献。我们要认清肩负的历史使命,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以德治教,以德育人,为社会培养出全面素质的创新人才。

三、结语

教师的自我能力发展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坚定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和思路来解决问题,认识自己的价值,重新调整自己的未来构架,应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启发自己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不断学习教育理论,总结教育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的自主教学能力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在今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相信通过实践会更深刻的感悟到全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所产生的效应。

第二篇: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职业能力发展路径研究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职业能力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王海洲 钱国英

摘 要:本文针对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对教师角色观念和教学能力提出的挑战,基于浙江万里学院已经实施三年多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现实基础,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对适应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师角色特征、专业能力构成和能力发展路径进行了讨论,形成了教师应是学习促进者、教学内容设计者、学术研究者的角色概念;归纳了教学设计创新能力、课堂把握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科学评价能力等是教师核心的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培训、合作、研究、开放等方式来提升教师职业能力的途径,为可操作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培训体系建设做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角色特征;专业能力;发展路径

浙江万里学院从2006年起,启动了课程教学的研究性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旨在通过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改变,以问题式、项目化的研究性学习要求,推动学生从被动走进主动的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基于这种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教师的学术能力与教学能力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让教师的教学能力更好地能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并对学校的教师发展规划提供参考,我们联合浙江万里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对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师专业能力构成和专业能力发展路径进行了调查研究。此次调查,通过学校办公网对全校862名教师进行网络调查,收到有效问卷676份;同时对90名教师进行了面对面访谈,以准确掌握研究性学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教师能力要求,提出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研究性教学对教师的挑战

研究性教学方法泛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问题的学习活动的方法,它可以贯穿在学生各类学习活动中。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则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通过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参与学习与研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从教育理念、知识构成、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等方面,对教师角色观念和教学能力提出了严肃的挑战。

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受过专业训练,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在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惟一来源。而在研究性学习中,由于探究问题的综合性、过程性、合作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特征,使得学生研究的许多问题往往超出了教师的专业知识领域。与此同时,由于信息的开放性,使学生认知领域大为拓展,汲取知识的渠道也变得多元化,教师知识权威的角色受到了严峻挑战。

教师主体地位的改变。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一切活动的中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讲授。研究性学习,是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模式,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主体;给予学生选择教师的权利,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作用的前提保障。在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往往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课题研究或适合自己个性学习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缺乏研究性学习指导能力的教师,是难以胜任当今高校教学要求的。

教学过程与教学组织的重构。教学活动从本质上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研究性学习既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的知识交流与情感互动的历程。通过师生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不但获得认知上的增长,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学生发展聪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

二、适应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师角色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角色发生根本性转变,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来源,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支持者、引路人、评价者。

1.学习促进者

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传授;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86%的教师(调查对象)将“学习促进者”作为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中最核心的教师角色特征。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成长的促进者。在知识化、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发展促进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在传统的教学观中,学生被视为知识的受体,是在知识授受过程中的一个客体,学生个体的内在潜质以及极为丰富的情感世界被忽视了。研究性学习则相反,不仅关注研究过程对学习研究行为与习惯的训练,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理性训练价值,而且还十分重视学习体验与情感的获得。这就客观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而是要促使学生产生积极情感,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成为具有理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情感丰富的健全人。这就使教师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和“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2.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开发者

78%的调查对象将课程建设者和开发者作为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中第二重要的教师角色特征。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按照教科书去教;课程建设和开发游离于教学之外。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由师生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问题性是研究性教学的关键。能否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提出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是研究性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恰当的问题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思考的冲动,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所以精心设计具有时代背景和学科知识背景的问题是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故教师应该承担课程建设者和开发者的角色特征。3.教学学术研究者

67%的调查对象也将“研究者”作为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中重要的教师角色特征。传统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教学研究被认为是少数专家的事情。这种教学与研究脱节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不能适应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要求。研究性学习教学要求设计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实际应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没有开展研究工作的教师很难找到这样的实际问题,而只能去查找“人为加工问题”或西方的“故事性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已经不是原始的实际问题的真面目了,并且有些问题脱离经济金融活动和生活实际,与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体验相去甚远。用这样的问题去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其作用是极其有限的,也很难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该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

三、适应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师专业能力构成分析

1.创新教学设计能力

97%的受访者认为创新教学设计能力是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下最重要的教师专业能力。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科书的内容设计教学方案,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固定的,重点、难点也是明确的,教师只要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目标就可以完成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教学设计。而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创设问题情景,通过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更好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因此,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是从问题或课题出发的,是一种以设定主题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要围绕学生自己发现—选择—探究—解决问题这一研究过程来设计,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只起点拨、指导、领路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从更高的层面和更广阔的视角,分析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各种要素,这些要素包括介绍核心学术观点,布置学习任务,确定讨论主题,告知资料检索途径以及学生自学与研究的目标、要求等方面的内容等。教师应比较全面地、综合地处理这些要素,设计适合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案,根据方案进行具有特色的教学活动。因此,它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教学设计的能力。

2.教学预见和课堂把握能力

81%的受访者认为教学预见和课堂把握能力是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下第二重要的教师专业能力。在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中,选择的问题应该是比较深刻的,在确定问题情景时应该对学生发展的阶段性有所预见。教学预见能力是建立在对教学对象和内容有足够的、充分的认识了解基础之上的。只有对各种影响因素的产生基础有充分的了解和自信,才能对研究性学习活动做出分析、判断,达到比较科学的估价。当然,由于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不可确定的因素,能够做到十分准确的预见是比较困难的。因此需要教师设计大量前沿性的研究问题,要根据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预设解决方案,不但积累和更新学科知识、在师生交流中产生学术火花,实现教学相长。

3.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67%的受访者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能力是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下重要的教师专业能力。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特征决定了师生需要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资料查阅、问题探讨、解决论证和过程演示。因此,教师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准确、迅速地查阅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类、储存和检索,并对所储存的信息进行价值判断,把信息有效地变成知识,构建起新知识体系。所以应用信息的能力应包括从何处收集信息,判断什么信息最重要,信息间是什么关系,怎样整理信息、怎样表达信息等内容。在研究性学习中,应用信息的能力不仅是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对学生的要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4.科学评价能力

52%的受访者认为综合评价能力是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下重要的教师专业能力。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对以能力培养为特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评价内涵,重在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而不只是知识获取的多少。在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是以探究活动为载体,综合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师生互动情况、团队合作情况、课堂表现和知识理解情况、行文与表达情况等,检验逻辑推理与验证能力、资料整理与表达能力、讨论主持与协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因此,教师必须具有综合评价能力,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变“一元评价”为“多元评价”,变“量化评价”为“质性评价”,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

5.改善自己知识结构能力

48%的受访者认为改善自己知识结构能力也是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下重要的教师专业能力。由于研究性学习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因此要求教师具有综合化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掌握本专业学科知识,还应具有广博、精深、融会贯通的多学科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因此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路径分析

1.培训与教学示范

86%的受访者希望通过培训和研究性学习教学示范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开展教师培训,转变教师的观念,让教师在模仿优秀示范课的教学组织方式来提高自己研究性学习教学水平,进而胜任研究性学习教学工作。学校可以通过邀请各方面专家给教师作研究性学习教学方面的报告;邀请已经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的教师名师介绍实施中的问题和经验体会;邀请研究性学习教学典范进行课堂示范;购买相关书籍,印发相关资料,组织教师阅读和讨论。浙江万里学院已经开展了一年半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示范活动,每学期开展十次教学示范。从调查结果来看,91%的教师都认为这样的教学示范对自己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活动有参考价值,促进了自己研究性学习教学水平的提高。

2.课程组教师之间的合作

75%的受访者希望通过课程组教师之间的合作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研究性学习的综合性、合作性的特征,打破了学科界限,学生围绕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导的内容涉及各种专业知识。对教师而言,个体化的教学难以胜任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在研究性学习模式下,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行为方式,从个体化教学走向合作化教学。课程组教师之间需要经常探讨问题情景设计、课堂组织方式设计,各自的教学资源,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3.自我反思与教学研究

64%的受访者希望通过自我反思和教育教学研究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核心因素。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需要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要研究课程学科体系、学生学习特点与能力、要考虑如何设计问题与研究项目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要针对一些疑难问题和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与进程,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4.学术研究

52%的受访者希望通过科学研究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研究性学习为教师提出了新的问题:一个缺乏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教师,不可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探究活动。时代发展要求教师更新观念、主动探索,形成与研究性学习相应的科研意识、科研方法和科研能力,以科研促教学。

5.社会化开放交流

41%的受访者希望通过构筑“社会型”开放教师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研究性学习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必然来自于社会实际。既贴近生活实际,又符合教学内容的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成败。在问题情景的引导下,学生收集素材、资料,提出假设,引发争论,进行实验研究,得出结论,通过应用又产生新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升华。因此教师角色必然是开放型的,教师要特别注重利用生活实际中的各类素材来丰富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意义。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2013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下的老师专业能力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Y201329080)]

第三篇: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自主学习模式研究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手法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Mary Turner in The Grass Is Singing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及其翻译研究A New Woman’s Journey in To the Lighthouse初中学生听力理解障碍简析及应对策略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索尔•贝娄《挂起来的人》的存在主义解读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婚姻观星巴克在中国取得的成功及启示《杀死一只知更鸟》中主人公的成长危机论《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文化传统从生态视野解读狼图腾对爱德加•爱伦•坡哥特式小说中象征手法的研究文化负载词的交际翻译论——以《吾国与吾民》为例《支那崽》的后殖民主义解读模糊语言在英语新闻中的语用分析中国后与美国迷惘一代文化认同感的比较The Gothic Beauty and Spiritual Essence of Allan Poe’s Short Stories从跨文化传播角度论中国饮食文化资料的英译简•奥斯汀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照进黑暗的光--电影《弱点》主题阐释玛丽•巴顿的女性意识浅析奥斯卡•王尔德童话作品中的唯美主义思想浅论中文商标的翻译Translation Strategies about Vacant Words in Dreams of the Red Mansion温和的反叛者——论《小妇人》中的女性群像论希斯克利夫出走的必然性等效原则视角下的汽车商标中译探析背景知识在翻译中的重要性从功能对等角度翻译委婉语

小学英语课堂任务设计的研究

从《紫色》中的意象看黑人女性身份的自我重塑

The Analysis of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William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

英汉灾难性新闻导语写作手法初探

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的比较

An Analysis of The Woman Warr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 of Discrete Identity in Chinese American Community

关于高中生英语听力理解中非语言因素的研究

论《小妇人》的叙事技巧

美国价值观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体现

论《海浪》中体现的死亡意识和生命意识

从目的论的角度看英语言语幽默的翻译

学生不同个性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试析广告英语中语言的性别差异——从功能分析的角度着手 从黑人女性主义解读《宠儿》中塞丝的觉醒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英社交称谓 《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 从语境视角浅析《生活大爆炸》中反语的幽默属性 中西方爱情悲剧故事的比较分析——以“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 美国电影中的英雄主义解析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科技英语翻译 广告翻译中的模因传播 从唯美主义角度分析《莎乐美》中邪恶的灵魂 英汉习语互译中的意象传递研究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American-Context Chinese Movies 浅析《喜福会》中的母亲形象 散文英译的风格再现 浅析《雨中猫》中的猫和雨的象征意义 从关联理论角度谈英语双关语的翻译 《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 英语新闻中批评性语篇的对比分析 从归化与异化角度浅析《毛泽东选集》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论《金色笔记 》中的象征手法 Cultural Elements in Chinese Film Subtitles and Thei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多媒体技术在早期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德伯家的苔丝中人类的欲望——悲剧的根源 《美国丽人》中折射出的父母对青少年行为和心理的影响 浅谈英语俚语 海明威文学作品中青年和老年人物关系对比探究 论《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矛盾性 浅析以学生为中心的中学英语口语教学 基于会话含义理论分析电影《飘》中女主角郝思嘉的性格特征 浅析电影字幕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冰河世纪》两个翻译版本的对比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负迁移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Pursuing a Harmonious Man-Woman Relationship In The Thorn Birds 对比不同思维方式下事物的中英文描述差异 环境与命运——从自然主义的角度分析《美国悲剧》中的克莱德 从《小公主》看童话对于当今的现实意义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英汉动物词语研究 美国俚语中所折射出的美国亚文化现象 汽车商标词的翻译特征和方法 逆世的美丽——分析《飘》中主要人物表现的自我意识 论幽默元素在《老友记》字幕中的翻译 词块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当今网络英语交流中的缩略语 《冰与火之歌》的人文主义分析

涉外商务用餐中的非言语交际

论世纪年代以来美国文化冲击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及教育策略改革的应对措施 88 论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自然观

论《红字》中珠儿的象征意蕴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谈唯美主义艺术观

论中西婚姻观的差异

论奥斯卡•王尔德的矛盾性——从传记角度解读《奥斯卡•王尔德童话集》

至美的追求—美学视角下泰戈尔的《吉檀迦利》

比较《基督山伯爵》和《连城诀》复仇的异同

浅析哈克贝利的叛逆精神

论汉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

《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的悲剧成因分析

关联理论视角下《诗经》中爱情隐喻的英译研究

广告语中预设触发语的语用分析

逆成构词的分类及其认知机制和规律

《太阳照常升起》中“迷惘的一代”人物分析

斯威夫特和笛福眼中的英国社会——基于对《格列佛游记》和《鲁滨逊漂流记》的比较 103 《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的人格探析

A Study on Effective Multimedia-assisted SEFC Teaching

从《海狼》看杰克•伦敦的女性观

称呼语中的语码转换解析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商务英语合同的翻译

商务英语函电的语言和文体特征及其翻译

On the Importance of China English as an English Variant

论《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与兼容

解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特征及其成因

A Study of the Character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Hero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 113 论《追风筝的人》中父子关系的心理剖析

中美文化视阈中的商务谈判风格

英汉自谦语的对比研究

论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不做房间里的天使——解读《爱玛》中的女性主体意识

从关联理论看电影字幕的翻译

英语语义歧义分析及其语用价值

广告英语标题翻译的修辞特点

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处理策略

《喜福会》中的文化身份分析

中英姓名文化内涵的探究

关于中美大学生消费观异同的文化分析

The Study of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Native Language on Junior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126 网络资源在听力自主学习中的作用研究

浅析英汉基本颜色词之文化内涵--以“白”与“黑”为例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中西商务翻译中文化差异导致的不对等翻译

从植物词看英汉文化差异

语篇转喻的功能分析

浅析儿童自然英语教学法的心理学优势

英汉颜色词文化内涵的异同分析

道德与归属地的一致性--《曼斯菲尔德庄园》空间维度分析

对《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性格分析

On C-E Translation of Company Profi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浅析《愤怒的葡萄》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论人性自私在《呼啸山庄》中的体现

The Effects of Family Education on Personalities in Little Women

探析《夜访吸血鬼》中的孤独

跨文化交际视野中的英汉习语研究

浅析《看不见的人》中的第一人称叙述策略

论英语广告语中的双关应用及翻译

元认知策略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从《在路上》看“垮掉的一代”

On Womanism in Alice Walker’s The Color Purple

《丧钟为谁而鸣》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论“黑”字所体现的对美国黑人的种族歧视

觉醒的女性意识:《嘉莉妹妹》中女性主义分析

英语报刊中的新词浅析

伏尼契小说《牛虻》中主人公性格分析

151 约翰•多恩诗中女性歧视现象分析

152 On the Death of Francis Macomber

153 当爱遇见不爱——浅析《马可百万》中的三对情爱关系

154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Oxymoron in Advertising

155 意象手法在《永别了,武器》中的使用

156 从宴客角度探究中西方文化理念的差异

157 跨文化营销策略研究--以宝洁为例

158 简析商务沟通中的非语言沟通

159 国际贸易往来电子邮件写作原则

160 谈英语中的性别差异及其文化内涵

161 从语言角度分析面子理论在英语商务谈判中的作用

162 An Analysis of the Religious Elements in Robinson Crusoe

163 基于功能对等理论谈美剧《生活大爆炸》双关翻译

164 骑士精神与时代精神:论《苹果树》中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对峙与对话

165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看《远离尘嚣》的生态悖论

166 《小镇畸人》的现代主义解读

167 盖茨比的人物形象分析

168 论凯特肖班《觉醒》中的超验思想

169 小说《飘》中瑞德巴特勒的人物性格分析

170 Using Maslow’s Hierarchy Needs Theory to Analyze Sister Carrie’s Destiny

171 Analysis of Dialect Translation from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ist Skopos Theory

172 “家有儿女”VS“成长的烦恼”——对比研究中西方家庭教育

173 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我不能与你一起生活》的多重主题研究

174 英语中显性和隐性的性别歧视

175 从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看其文化内涵

176 浅析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主义

177 《魔术与童年》翻译中英汉词汇衔接对比研究

178 The Analysis of the Narrative Style in Toni Morrison’s Beloved

179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主流审美观对美国黑人的影响

180 The Application and Value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to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ETL)in Middle Schools

181 中英文隐喻对比研究

182 法律英语翻译中的动态对等理论分析

183 一位《飘》不去的女性—《飘》中斯佳丽的女性主义性格特点成长分析

184 中医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过去与现在185 从文化的角度看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186 “笼中鸟儿们”的反抗--从《琐事》中解读女性意识的觉醒

187 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主义

188 论安东尼• 特罗洛普的现实主义思想——以《巴赛特的最后纪事》为例

189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手法

190 进退维艰的女性—《儿子与情人》的女性主义分析

191 商务谈判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策

192 论新闻英语中隐喻的运用及其翻译技巧

193 会话含义理论在英文广告中的应用

194 从谭恩美小说中“家”的概念看其文化身份认定

195 “工业小说”《玛丽•巴顿》的宗教解析

196 礼貌策略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应用

197 英汉“骨”与“血”的隐喻研究

198 从《美国的悲剧》解析美国梦

199 从美学角度谈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策略

200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自主学习模式研究

第四篇:高校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于实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从我国高校的教育现状来看,教学质量并不可观。另一方面,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可以反映高校对于人才教育的欠缺。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教学活动中找原因。21世纪以来,国家大力推行多媒体教学、数字化教学,这表明教学质量的改善必须要依赖于与时俱进的信息化技术。另外,从现如今微课、网络课程的风靡程度来看,高校教学活动还需要打破固有的课堂模式,向个性化、自主化发展。综上所述,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本文基于荷兰开放大学麦里恩博尔教授研发的4C/ID模型,探讨如何将其运用于高校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4C/ID模型;复杂学学习设计;个性化教

近些年来,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设计理论已经被教育界广泛认可,甚至有学者认为其是影响高校教育的最主要设计理论。目前来看,高校教学虽然存在不足,但也积极运用了信息化技术,例如远程教育教学设计领域的出现。在这个时候,有人提出可以将4C/ID模型应用于远程教育教学设计领域以及整个高校的教育体系中。本文从两个方面出发,对基于4C/ID模型的高校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构建进行探究。第一方面,了解何为4C/ID模型,分析其所基于的教学假设、特点。第二方面,分析4C/ID模型在高校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思路以及具体的构建措施。

一、4C/ID模型概述

(一)4C/ID模型

4C/ID模型最早是由荷兰开放大学麦里恩博尔教授提出的,全称为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型。4C/ID模型研发的最初目的是用于复杂学习设计的教学设计整体模式。所谓的复杂学习教学设计是多种学习领域及目标的集合,是为了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目标所提出的。复杂学习教学设计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进行综合性获取知识,即能够掌握、协调和整合所学到的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逐渐意识到这种综合型人才的重要性。也正因如此,4C/ID模型的设计思想才成为高校构建自主学习模式的基础理论。在奠定4C/ID模型的重要地位后,大批学者开始思考4C/ID模型的应用意义,应用特点。从4C/ID模型的设计目标来看,其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掌握的技能水平,最本质的要求是使学生灵活运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从4C/ID模型的应用目标可以看出其需要基于一定的教学假设且模型设计需要由简至繁、分层分步进行。4C/ID模型的假设是指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复杂认知技能分为两类,即非复用型和复用型。这两种复杂认知技能的主要区别是行为输出的结果不同。非复用型认知技能其行为输出的结果会相应的发生变化,这类技能假设的应用能够使得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的思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进行合理的推理。复用型技能假设的结果是行为输出会有高度相似,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具备一定的联想思维。4C/ID模型基于这两种类型的假设可以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更为具象的情境体验,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提高自身自动化水平。4C/ID模型是为了实现复杂学习教学设计所研发的,故其本身也应该具备复杂学习教学设计的特点。在应用过程中,主要采用不同等级的自主学习模式。4C/ID模型可以为学生进行针对性学习计划、、学习目标的设计,其所设计的任务难度逐级递增但不同等级任务模块所包含的内容在性质上却相同。例如,简单、较难、困难三等级任务中都会包含案例学习、有关键步骤提示的任务、模拟任务和常规任务等四类学习任务。这类子任务的设计是为了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增加问题难度来满足技能测试要求。总的来说,4C/ID模型的运用需要建立在假设上,且任务设计要分层次。

(二)4C/ID模型的特征

4C/ID模型之所以也叫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型,是因为其设计包含了四大要素。这四大要素是其能够解决复杂实践问题的关键。高校教育效果不理想的很大部分原因是没有充分体现个性化,教学活动中没有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来涉及教学目标、教学方式。这就导致学生从入校到离校其能力都是参差不齐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4C/ID模型在设计上必须要满足的最主要要素就是“学习任务”,并且是每个学生的学习任务。4C/ID模型中学习任务的设计是个性化的,要求学生通过非复用型与复用型技能,由简至难的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另外,学习任务所设计到的实际问题符合实际情境,具有整体性、真实性、复杂性的特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位置。自主化学习可能会使学生难以熟悉适应。因此,4C/ID模型的设计要素还必须包括“支持性信息”。其主要通过为学生提供启发性思路,来帮助学生在4C/ID模型应用初期迅速适应。在4C/ID模型设计中,为了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在模型设计中还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常规的解题方法。这就要求4C/ID模型的设计要素要包括“程序性信息”。最后,4C/ID模型还要包含“部分任务练习”,其主要目的是在学生任务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通过强化训练来熟练掌握技能。

二、4C/ID模型在高校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使得教学活动难以开展,还无法实现教育最终目标。因此,在分析了4C/ID模型后,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将其具体的应用于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使得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兴趣,且不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彻底改善这一现状,我们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通过4C/ID模型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具体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加大个性化自主学习设计模块的构建,可以利用4C/ID模型对个性化学习路径与学习风格的支持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高效学习。另外,4C/ID模型提供不同难度等级的学习任务和多种类型的学习风格,高校教学活动中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基础水平来选择难度等级以及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能够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学习任务类型和教学方法,才能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教学。在高校实际教学活动中,很多学生都反映跟不上教学速度,难以熟练掌握一些技能。从实质上看,学生难以跟上教学速度的原因无非是学生自身学习能力较差以及教学计划设计不科学。为了能同时解决这两大问题,高校需要借助4C/ID模型。4C/ID模型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其不仅支持一些以创新为目标的自主学习活动设计,还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所需要的复杂认知能力。这种应用思路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搭建有效的能力发展脚手架来实现。比如,针对教学活动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知识点,可以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级别的学习任务来完成,使学生可以从简单到复杂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实现用最短时期来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大多数都缺乏积极性,难以主动进行学习。为了激发自主学习兴趣,高校可以利用4C/ID模型为学生设计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情境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与意义,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后才会有成就感和兴趣。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基于4C/ID模型的自主教学设计,在为学生制定学习任务的同时都应该通过任务类型、支持信息的精心设计帮助学生构建一般性的认知图示与认知策略,使得学生能够自主思考、不断提高。

三、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4C/ID模型的高校自主教学设计对高校的教学质量有重大影响。高校应该积极将基于4C/ID模型运用于实际教学活动,力求为社会培育创新型、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乔爱玲,王楠.网络环境中的学习活动设计模型及相关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5):41-47.[2]邱飞岳,刘朋飞,王丽萍等.基于4C/ID模式的复杂学习支持平台构架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4):67-71.[3]盛群力,马兰.面向完整任务教学,设计复杂学习过程——冯曼利伯论四元培训与教学设计模式[J].远程教育杂志,2010,28(4):51-61.

第五篇:“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教学方式、教学关系、教学理念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文章明确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必要性,分析了“互联网+”对高校教师教学带来的影响,探究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面临的挑战,提出了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策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社会资本对新型职业农民创业机会识别影响研究――基于资源获取的中介效应,(2017SJB2230)。

一、引言

“互联网+”战略是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2015年向全国人大提出的四个建议之一。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了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的巨大潜力使人们看到了各行业发展的新方向,学术科研、电子商贸、学习交流,都可借助网络技术来实现。在教育行业,MOOC的兴起使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之上,“互联网+”战略的提出对传统教学带来了冲击和影响。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的渗透无处不在。教育领域也受到了诸如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刻影响。“互联网+教育”是近年来教育领域少有的具有颠覆性的变革。因此,明确“互联网+”对教育带来的影响,并在教育教学中融入互联网思维,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一)“互联网+”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新要求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储存有大量的知识信息和教学资源,并且信息更新速度快。教师必须及时更新资料,以保障教学有效展开。同时,在互联网环境下,很多资料都已经共享,在网络上有近乎标准的结论,这必然会降低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学生也就不会在教学中进行认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导致教学目的无法实现。

(二)知识碎片化及信息超载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提出了新挑战

在互联网环境下,知识碎片化及信息超载问题对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干扰和影响。一方面,传统教学的学科知识以教材为载体,知识以体系化形式而存在。互联网环境下知识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的,即知识是零散、无序、片段、不成体系的。同时,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又缺乏强制性要求,学生对碎片化的知识缺乏深度思考,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认知。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下的信息量是海量的,而且良莠不齐,存在信息超载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思考,如何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能够引导学生在庞大且鱼龙混杂的信息中搜索并选择正确的知识,引导学生对自主获取的碎片化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实现对碎片化知识加工整理,最终形成体系化的知识,这无疑是教学的又一挑战。

(三)互联网使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发生了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进度都是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的。而互联网改变了这一传统的教学关系。互联网环境下,知识资源具有共享性,学生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依据专业和课程需求自主安排学习,教师为学生提供帮助和引导。教学从知识灌输向互动交流转变。这也必然要求教师转变思想,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知识素养、创新意识等提出了挑战。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面临挑战

“互联网+”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深刻的,一方面,“互联网+”对教育技术将产生颠覆式的影响,另一方面,“互联网+”对教育方法也有重要影响。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课堂教学活动所面临的挑战是全方位的。首先,教学观念受到挑战,如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教学质量观、教学评价观等。其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受到挑战,观念变了,随之而来的是方法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已无法满足学生的课堂期望。再次,教师角色的改变。教学方法是为教学对象服务的,教?W方法变了,教师角色也必然改变。最后,知识面和知识结构的挑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师角色的变化都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及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迎接挑战。

(二)庞大的数据处理

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说:“大数据是一场革命,海量的数据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教育部门、商业部门还是政府,几乎所有领域都将卷入这种进程。”根据美国著名的课堂观察应用软件开发商Classroom Observer的研究,在一节40分钟的普通课堂教学中,一个学生所产生的全部数据约有5GB―6GB,而其中可归类、标签并进行分析的量化数据约有50MB―60MB,这相当于他在传统数据领域中积累5000年的数据总和。面对如此海量的数据,如果不对其进行专业提炼、研究分析,那么互联网数据统计功能带给教育的价值就是空中楼阁。处理这些数据,需要掌握计算机科学、统计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这将给高校教师带来巨大的挑战,这也是每一位高校教师必将迎接的挑战。

(三)繁杂的信息收集

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着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网络化的历史性变革,以往一直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的信息化革命正在逐渐改变着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每一细胞。互联网时代,各种教育信息纷至沓来,充斥着教育工作者的眼球,其特点是信息量大,种类繁多,价值密度低。找出哪些信息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信息对教学科研更有价值,了解通过什么途径更有效地搜集信息,有哪些好的学习信息可以利用,如何辨别各种信息的价值并创造性地应用信息资源,培养学生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获取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又一挑战。

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策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挑战进一步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提高?n堂操控能力,全方位迎接挑战

提高课堂操控力,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犹如灯塔,指引着课堂教学的航向,影响着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优化,是高校教师应对挑战的首要环节。其次,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以便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再次,要改进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培养数据能力,提升数据素养

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一方面,学生在线学习时,会留下大量学习行为方面的数据;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支持下的课堂教学中,所有学生的课堂信息都可以实时转化成各种数据反馈给教师。教师利用互联网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对所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为学生设计出更具实效性的学习环境,开发更适合学生需求的课程。因此,数据能力是未来高校教师不可或缺的能力。

(三)加强信息素质能力培养

加强教师的信息素质能力培养是提高教师“互联网+”环境下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培训,提升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应用的培训。通过培训,加强教师对“互联网+”本质的认识,增强对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形成“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教育”理念,引领教师在自发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和管理。

在“互联网+”背景下,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年代,高校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将简单的知识灌输转变为技能与理论相结合传授的同时,不断学习各类前沿知识,以提高自身能力,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参考文献】

[1]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02):70-73.[2]吴南中.“互联网+教育”内涵解析与推进机制研究[J].成人教育,2016,36(01):6-11.[3]腾讯研究院.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 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 [EB/OL].http://,2015-04-13.[4]王晨,刘男.互联网+教育: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大变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5]张杰夫.互联网+给教育带来五大革命性影响[J].人民教育,2015(13):72-75.[6]曲大为,赵福政.“互联网+”对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刍议[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5(03):12-15.[7]毛姣艳.“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科技广场,2016(03):90-92.[8]汪洋.“互联网+”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趋势[J].新闻研究导刊,2016,7(23).[9]王俊,贾风珍.“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案例教学能力提升的对策研究[J].科技导刊,2017(19).

下载自主学习模式下高校教师的自我能力发展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主学习模式下高校教师的自我能力发展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主学习模式

    “自主参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山西省大同市实验小学 王文敏 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下高中政治教学设计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下高中政治教学设计 ——以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为例 一、设计理念 所谓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激......

    浅谈高效课堂模式下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效课堂模式下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内容提要: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也应该遵循此原则。自主学习是......

    基于自主模式下的中国烟草物流发展浅谈(推荐五篇)

    基于自主模式下的中国烟草物流发展浅谈 来源:《中烟电子商务》2010年7月综合刊 文/孙树立 2010.7.13 近年来,随着中国烟草现代物流的逐步发展,中国烟草目前已经拥有了覆盖全......

    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研究论文九篇

    第一篇一、注重引导学生学会结合自身特点树立短期学习目标高中生面临的最终目标是高考的时候考入理想中的大学,为了这个最终的学习目标,学生需要在高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努......

    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论文

    论文关键词:信息化环境 高校教师 教学能力 教育博客 网络教育论坛论文摘要:文章论述了高校教师提高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侧重探讨了信息化环境中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有关途径,即......

    自主学习能力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自主学习能力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曹景繁 一.课题的提出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本地学生的实际特点,本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增强一个和谐愉......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论文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董志勇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当前小学语文正进入新课标、新理念、新课程教学研究的新阶段,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